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诗歌鉴赏课_第1页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诗歌鉴赏课_第2页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诗歌鉴赏课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页共9页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诗歌鉴赏课</Script>不详说明:本专题复习.教案由三个子.教案组成,每个.教案一课时:专题总领教案;如何把握诗歌的形象;怎样品味诗歌的语言和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总领教案教学目的:A、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根底;C、.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__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教学方法:以感性材料为根底,以理性升华为支点,在大量材料的支撑下,议、评、联、结;前置诊补:问题: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近十年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大盘点1994年是元稹的《菊花》;1995年是照的《如梦令》;1996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1997年是以比拟阅读形式出现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1998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1999年是考察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20________0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20__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20__年高考考察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标准的特点;考察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时机;2、晦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教学过程:一、明确考纲要求:〔板书〕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构建知识网络〔一〕设问: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展细化和诠释?板书:术语、细化、诠释点拨: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⑴、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大、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⑵、表现手法:〔板书〕:表达方式〔板书〕: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文艺表现方法〔板书〕: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⑶、篇章构造〔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化、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板书:思想内容⑴、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板书〕。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⑵、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板书〕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________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提示:这个过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鉴赏过程定向的作用。否那么,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如,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答复下列问题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A、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B、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C、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从这首诗的设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分别考察了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态度等考点,题肢设计严密、科学,有较好的检测功能。而明确了考点的详细内容对于正确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具有强烈的定向和定位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对于考点的阐释的重要性。[附:简析]这首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用以景托情的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衬托气氛的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处有怨情。〔二〕、对高考题目的分类及命题趋向的分析^p、问题设计:高考.试题的分类如何?明确:综观十余年的高考.试题,按照诗歌表现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咏物诗。〔板书〕1994年高考题元稹的《菊花》;20________0年春季高考.试题虞世南的《蝉》。透过两首诗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咏物诗的特点,掌握品读此类诗歌的规律、方法;以便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工作。请看作品:《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蝉》虞世南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问题:⑴、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点拨:两首诗虽然冠以“菊花”“蝉”,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别有兴寄”,另有寄托。如《菊花》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的高贵无暇的品行的。《蝉》中,虞世南藉“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说明:立身高洁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⑵、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点评: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自况、自喻、自比”的清高的节操来。同样,1994年和20________0年高考题在设置选项时,也紧扣了“咏物”的体式,从形象和技巧方面命题。归纳:咏物诗有两大特点: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假如能从“咏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2、咏史诗〔板书〕。请看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阁江犹唱《后庭花》。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水龙吟》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问题:请就这两首诗,谈一下咏史诗的特点?明确:咏史诗有以下几个特点:〔板书:特点〕⑴、借古伤今、借古讽今;⑵、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⑶、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和宣泄物而已。所以,咏史诗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现实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间隔,都是“有我之景”,是用来传达作者的某种理念和情感的。下面我们结合这两首诗,来分析^p一下。点评:从字面上看,写的就是“夜泊秦淮”,而且,外表上,作者似乎把批评的锋芒直指不知“亡国恨”的“商女”,但这其实是曲笔。因为商女唱什么,是由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