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历史选修一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历史选修一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历史选修一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历史选修一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选修一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B.设立五百人会议D.B.设立五百人会议D.确立陶片放逐法C.实行“公职津贴制”.古代雅典贵族势力形成的背景条件是()A.贵族长老会议B.氏族血缘关系C.垄断司法权力D.剥削债务奴隶.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Nothinginexcess)o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颁布“解负令”A,颁布“解负令”C.建立“五百人会议”B.鼓励发展工商业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公元前338年,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违背民意B.法制代替人治C.变法深入人心D.变法最终失败.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012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5题)“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繇鼻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该历史事件记载于A.历史事件记载于A.《诗经•国风•秦风》B.《诗经•国风•秦风》C.《战国策•秦策》D.《战国策•秦策》《春秋•鲁桓公十八年》《战国策•秦策》《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商君列传》.(2011年11月潍坊三县期中1题)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下列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②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③什伍连坐法④焚烧诗书A.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督(督: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 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②③④11.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13题)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 )A.均田制B.迁都洛阳 C.俸禄制D.三长制.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土的旧制,改考经义策论,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小题,33题16分,34题19分,35题17分).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2分)(2)试从材料一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4分)(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材料二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二……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 一一梁启超《谭嗣同传》请回答:(1)材料二中所说谭嗣同被逮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2)与他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哪些人?举2例。(4分)这些人倡导的思想主张是什么?(3分)给他们造成这样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根据以上31.32,两则材料,我们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4分)3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材料四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路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明治维新领导人1869年初的一封信请回答:(1)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锁国到“开国”,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与日本有同样经历的国家。(2分)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有哪些。(8)(2)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所倡导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材料四反映了日本的什么意图?(1分)其结果如何?(2分)晨 太白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文科历史答题纸第I卷(选择题共60分)的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BADCBBD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DCACADB题号212223242526272X293()答案DAADBDDCAC第n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题,共10分;32题洪15分;33题洪15分)31. 1.商鞅变法 .废除世卿世袭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 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32.1.戊戌政变.举例: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思想: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兴民权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坚定不移的改革信念,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爱国情操33.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打开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