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精选最新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三百。
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很多的民间传说经过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还存在,有些小故事其本质是耀眼的诞生,也算是比较有趣,这种故事基本上找不到出处,也因如此显得非常神秘。大家对民间故事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最新民间故事三百篇"这样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最新民间故事三百篇【篇1】
紧接着,一个人影从人群中冲出来,跌跌撞撞的,摔倒在逸华斋的堂前,这人就是孙秉淳的小儿子孙无谋。
孙秉淳看见儿子,又惊又喜,还没来得及搀起儿子,一个胖女人突然跳了出来,吼道:孙掌柜,你儿子欠了我们翠脂楼五百二十两银子了,今天必须结清!
这个胖女人很多人都认识,是京城有名的青楼翠脂楼的老鸨,这孙无谋不是去老家西阳山找龙涎麦饭石了吗?怎么会欠了青楼的一屁股债?
孙秉淳怒目转向孙无谋,孙无谋立刻带着哭腔喊道:爹,我到老家,找了好久,都没找到麦饭石,心里愧疚,不敢来见你,所以就在翠脂楼住了几天
孙秉淳心里明白,欠了五百多两银子,这小子肯定住了不短的时间。不过,当着这么多人,也不好发作,他便安排人付了钱给老鸨,打发人家走了。
孙无谋突然来劲了,又喊道:爹,你别分汤了,我告诉你,对面那个骸骨香马上干不下去了。
此言一出,人群立刻骚动起来,孙秉淳也是满心疑惑,还没顾上问话,忽然听到外边一阵喧哗之声。
人们纷纷探头去看,只见一队官兵从街口横冲直撞地过来,直接闯进了对面骸骨香的大门,一会儿便把骸骨香的掌柜七把叉绑了出来,还带走了那具吊在房梁上的龙骨和几个伙计,又封了店铺的大门。
众人惊愕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孙秉淳指着儿子孙无谋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孙无谋面上带着一丝坏笑,说:爹,你别说,我在翠脂楼住着,也不是毫无用处,我的相好凝翠,认识个宫里人,我让她传个话,说骸骨香用龙骨做菜,冒犯龙威,伤害龙脉,他们自然就要被查封了。
孙秉淳气得一个巴掌扇了过去,将孙无谋扇得打了个滚,孙无谋又哭了:爹,你干吗打我?要不是我托凝翠打点,才不会有人帮我们家呢!
孙秉淳又踹了孙无谋两脚,孙无谋吓得赶紧躲到里屋了。
孙秉淳扫了一眼蠢蠢欲动的人群,大伙儿都等着看他怎么收场呢,孙秉淳一拱手,对着大伙儿说道:我孙某人,言必信,行必果,伙计们,断火分汤!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孙秉淳指挥着小伙计将那锅煮了三百年的汤,熄了火,抬出来,一勺又一勺,分给了在场的人。
有人劝道:孙掌柜,现在骸骨香已经关门了,大伙儿还想吃美味的卤肉呢,您把卤汤给分了,我们以后吃啥啊?
孙秉淳摆摆手,摇摇头,一句话也不说。
骸骨香的被封和逸华斋的分汤,一时间,成了大街小巷的热议话题。原本红火的两家卤肉店都关了门,原本热闹的街道也变得冷清起来。
几天后,骸骨香掌柜七把叉的案子开始审理了。眼下正是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刻,原本这点小事是没人在意的,但经过孙无谋的打点,食用龙骨一事立刻变得严重起来。
七把叉一直坚称自己的那具骨架不是龙骨,而他们骸骨香也一直未曾宣扬他们使用龙骨熬制卤肉,但此时正值多事之秋,这个案子又如此敏感,顺天府草草将骸骨香一众人等定了罪,等待开刀问斩。
倒是京城百姓们不乐意了,许多人都被骸骨香的卤肉把馋虫勾起来了,这一下问斩不要紧,可是斩断了他们享用美食的念想,于是,斩首那一天,大街上人头攒动,人们纷纷上街,依依不舍地为七把叉掌柜送行。
这边囚车正在游街,忽然迎面来了一队人,还赶着一辆牛车,车上一具棺椁,说是丧事吧,又没有披麻戴孝,煞是奇怪。
孙秉淳也在围观人群中,他因为小儿子孙无谋告发骸骨香一事,万分气恼,心生愧疚,便也赶来为七把叉送行。孙秉淳立刻认出来了,对面来的几个人中,赫然就有他的大儿子孙无勇,他又惊又喜,正想迎上去,这边的官兵已经将孙无勇一行人拦下,赶到了一边。
孙无勇很快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眼见得囚车就要过去了,孙无勇突然大喊道:你们冤枉他了,他们骸骨香用的不是龙骨,是个巨蜥的骨头。
监斩官忽然勒住马,喝了一句:这是要案,你不要胡说,否则的话拿你一起治罪!
孙无勇冲过去吼道:我没有胡说,这种巨蜥我还抓了一只回来,不信,你们看!
说话间,孙无勇的几个侍从便掀开了那具棺材,里面竟然趴着一只巨大的怪物,这只怪物,面目狰狞,可能是路途劳顿,有些蔫头耷脑的,看起来和骸骨香的那具骨架轮廓十分相似。
孙无勇对着大家说:这些日子,我远渡南洋,多处寻访,终于发现骸骨香店内所悬挂的骨架,正是这种巨蜥的遗骸。怕诸位不信,我特意捉了一只幼小的巨蜥,费尽千辛万苦才带了回来。我原本只是想,大家不要迷信所谓的龙骨而去买卤肉,但是,这位七把叉掌柜,不应该因为一具巨蜥的骨架,而丢了性命呀!
突然,有人喊道:哥,你傻不傻,这个骸骨香害得咱们逸华斋都关张了,你何必救他们!
这人正是孙无谋,孙秉淳也挤了过来,对着孙无谋又是一个巴掌:你这个逆子,还不给我滚回去!
孙无勇所说的一切,引起了监斩官的重视,龙骨案被发回重审,这个案子成了一场闹剧。数日后,孙无勇带回来的巨蜥被京城郑屠夫斩杀,剔除蜥肉后,剖得骨架一具,与骸骨香那具骨架做了比对,倒是相差无几,这证实了孙无勇所说不差。最后,骸骨香的七把叉掌柜和店里伙计,都从大牢里被放了出来。
骸骨香重新开张,而逸华斋的百年老卤汤已然不在了,虽然骸骨香失去了龙骨的光环,但是少了逸华斋这个对手,便让骸骨香独树一帜、如鱼得水。
孙秉淳倒是丝毫没有怪罪孙无勇的意思,他觉得儿子做得很对,只是逸华斋毁在他的手里,一直郁郁寡欢,没多久就抱病而终。
老爷子走后,孙无谋和孙无勇分了家产。孙无谋整日沉迷青楼,很快便挥霍一空,他无脸再见大哥,竟然拜在骸骨香七把叉的门下。逸华斋断火分汤,很多人分到的卤汤竟被骸骨香私下买了去,七把叉想采两家之长,便收了孙无谋,利用逸华斋家传手艺,调两种卤汤入味,让卤肉滋味更加醇厚可口、回味悠长,于是骸骨香每日顾客盈门,赚得盆满钵满。
让人想不到的是,孙无勇竟然拜在京城名医李归海门下,人们猜想,看来卤肉馆开不下去了,莫非他想开医馆?
几个月后的一天,逸华斋突然又开张了
民间故事:一锅煮了三百年的汤
最新民间故事三百篇【篇2】
这一天,鞭炮齐鸣,孙无勇重新挂上了逸华斋的招牌,店里的格局也有了很大变化:前厅里摆着一个卤制食物的大锅,一张摆满了各种调料和药材的长条桌,孙无勇便在众目睽睽之下配制卤汤,除了茴香、八角、桂皮、花椒这些普通调料之外,孙无勇还加入了十三味药材,不仅使得口感更加独特,也融入了养生之道。
许多人还是对逸华斋有些惦念的,店门口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人。
对门骸骨香掌柜七把叉也来了,为了报答孙无勇的救命之恩,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份厚礼,只见他手一挥,一个伙计便呈上来一碗稠厚的汤,七把叉笑道:孙老弟,当年你爹断火分汤,许多人分到的汤都被我又买来了。既然老弟你还要做这个卤肉,我就送你一碗你们祖传三百多年的老卤汤,给你增添些许滋味吧!
看得出来,这个七把叉虽然是来送礼的,却有些得意和轻蔑,老掌柜孙秉淳守着一锅煮了三百多年的老卤汤也没斗过他,他又何尝畏惧孙无勇这后生之辈呢!
孙无勇接过那碗汤,放在鼻子底下闻了一下,口中说道:确实是我们家祖传老卤汤的滋味,粟掌柜有心了,一直坐火,保存得很好,谢过!
说着,孙无勇一躬身,竟然将那碗汤倒在地上。几只猫狗,立刻蹿了过来,舔舐着地上美味的卤汤。
众人惊愕之间,孙无勇从怀里掏出了一本泛黄的小册子,大声说道:我们孙家逸华斋,祖传了三件宝物,一锅老卤汤、一块麦饭石,还有就是这本小册子,这本册子记录了我们逸华斋遭遇的风风雨雨。祖训有云,逸华斋这本册子,只有遇到重大变故并成功化解后,方可打开册子一读,并记录破解之术。否则,子孙后代皆不可翻阅,就连家父也未曾读过。逸华斋历代只有四位掌柜看过这本册子,当然,我就是第四位看过册子的掌柜。我在重开逸华斋的时候,打开了这本册子,现在,这册子里的内容我可以跟各位略述一二。
八十九年前,我们的老卤汤里不慎落入了一只老鼠,当时的孙家掌柜,重新熬制了一锅卤汤,又将此事记录下来,他是第三位看过册子的掌柜。此言一出,众人都惊诧不已,原来逸华斋这锅汤根本就没三百年那么久。
孙无勇继续说道:一百二十五年前,我们家的龙涎麦饭石就耗尽了,后来流传下来的麦饭石,都不是真正的龙涎麦饭石,而是当时的掌柜从我们老家西阳山偷偷运回来的麦饭石,再加上香料泡制而成,这位掌柜是第二位看过册子的人。
大家更是惊愕,开始议论纷纷。
孙无勇接下来说的更让人惊异:三百多年前,孙老爷子趴在河滩上三日捧得麦饭石的传说,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孙老爷子擅于卤制菜肴,他发现麦饭石有着养身保健的功效,便尝试着烹制卤菜时加入麦饭石。有人问他为什么放石头,他便开玩笑编了那么一个故事,结果一传十、十传百,便传开了,孙老爷子借着这么个传说,把卤肉店生意越做越大。孙老爷子知道麦饭石总会有用完的一天,便写下了这本小册子。他对龙涎麦饭石一事总是略有愧意,所以,传下祖训,坚称只有破解难关,才能打开册子。他希望传承的是信念,而不是继续炮制龙涎的传说,至于子孙如何领悟和化解,一切都是天意了。
孙无勇叹道:我们祖辈薪火相传,传递的其实是一份坚持的信念,所谓龙涎,还有骸骨香的龙骨,都是个噱头而已。所以,今天开始,我要重振逸华斋的旗号,不再依赖祖传老卤汤,也不再依赖龙涎的传说,我要靠真材实料、真才实学,为各位乡亲做好吃的食物。我在恩师李归海门下,潜心学习了食材和药材相得益彰的道理,要给大家奉献最健康、最美味的卤肉。
七把叉发话了:既然孙掌柜有此雄心壮志,好得很,我们哥俩再一决高下!说罢,七把叉转身便走。
孙无勇忽然喊道:粟掌柜留步!
七把叉转过身来,狐疑地看着孙无勇。
孙无勇一指地上,喝道: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刚才在地上舔舐卤汤的猫狗突然都倒地不起,痛苦地嚎叫着。七把叉大惊失色: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我是为了报答当初你的救命之恩,好心好意给你送汤来的。
粟掌柜,去年你因龙骨一案被押赴刑场,我之所以会救你,只因你这龙骨之罪实属冤枉,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含冤去死,这是我的为人之本。说到这儿,孙无勇话锋一转,但如今,你心生恶念,见我重开逸华斋,便要加害于我,甚至置乡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今天,诸位乡亲作证,我一定要将你绳之以法。
说话间,那几只猫狗停止了抽搐和呻吟,已经没了动静,死了。
这一下可好了,刚才大家都是亲眼看着七把叉端着汤交给孙无勇的,下毒的事实确凿明了,于是,一行人上去,擒住了七把叉,扭送去了官府。
七把叉二进宫,显然这次没那么好翻案了,一众百姓都是人证,可谓铁证如山。
又是几个月后,七把叉的案子审结完毕,七把叉被发配边疆,一路风餐露宿,后来客死他乡。而骸骨香因为掌柜的被抓,无人会配制神秘卤料,也很快关张大吉了。[零思考方案网.03kkK.CoM]
逸华斋趁此良机,用新鲜绝妙的滋味,又借着健康养生的旗号,招揽了很多顾客,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红火。
这一年清明,孙无勇照例去给父亲孙秉淳扫墓。烟火缭绕之中,孙无勇不觉又生出许多感慨,他对着墓碑叹道:爹啊,虽然咱们逸华斋的牌子又竖起来了,可是无谋却始终没有消息,想这一年来,骸骨香倒了,咱们家也是七零八落了,我都不明白怎么成了这个局面
说到这里,孙无勇又是一阵长吁短叹,突然,他猛地发现墓碑旁边的石块有翻动的痕迹,赶紧揭起石块一看,下面压着一封信。
这封信居然是弟弟孙无谋写的,里面罗列了七把叉配制卤料的一些独门配方,包含了几味特别的南洋香料,这就是骸骨香的秘密所在。原来,孙无谋并非去骸骨香混口饭吃,而是想去套取秘方。
不过,孙无勇并不关心骸骨香的秘方,让他震惊的是孙无谋说的另一件事:七把叉在逸华斋重新开业前,向孙无谋透露了赠汤的意图,孙无谋便找准时机在汤里下了毒。他知道哥哥在接过这碗汤后一定会很慎重,哥哥在李归海门下学习医术,见惯各种药材,那碗卤汤里添加了砒霜,孙无勇一嗅便知,自然会立刻倒掉。这点,孙无谋想得到,他还特意赶了几只猫狗过去,为当场事发做了充分准备,以此栽赃、陷害七把叉。
孙无谋在信里说,自己愧对逸华斋列祖列宗,不能光明正大地光复逸华斋百年招牌,只能做一点卑劣之事。此后,他将浪迹江湖,不再愧称孙家后代。
孙无勇举着信,往四野里打量,他知道孙无谋就在附近,他喊了很久,孙无谋都未露面,孙无勇知道,这个弟弟不会再回来了。
此后,孙无勇情绪一直很低落,虽然逸华斋生意依旧红火,但孙无勇总是感觉在这场与骸骨香的争斗中,失去了太多东西。
不久后,李自成率兵破了京城,逸华斋也在兵荒马乱中,渐渐消失了。
孙无勇去哪里了?原来,孙无勇对七把叉心怀愧疚、日夜难安,又见战乱不断、百姓涂炭,深感经商无益,便关了逸华斋,利用在李归海门下所学的医术,做了一名云游的大夫,救助穷苦百姓。同时,他仍然不忘研究食材与药材相容相依的原理,调配了许多养生名菜,尤其是配制了一道养生酒的秘方。后来,这秘方传给了孙无勇的后人,被贡奉宫廷后,一直不能外传。直到八国联军进京,一个太监逃出宫廷,带出了这个秘方,此方才重新流入民间
最新民间故事三百篇【篇3】
正如孙秉淳所料,骸骨香免费三天的时间里,门槛都快要被人踏破了。虽说骸骨香供应的是限量的免费卤肉,但是这量也不小,从早到晚,一直都排着长长的队。第一天,孙秉淳还煮了点卤肉,只有几个人上门,买了少许酱牛肉和猪耳朵。第二天,第三天,孙秉淳干脆只煮了几只鹅掌和鸭肫,有零星几个顾客在骸骨香排队等不及了,便来逸华斋买了点肉食带走了。
真正可怕的是第四天,骸骨香虽然不免费了,依旧有人排队等着买卤肉。孙秉淳知道坏事了,那个七把叉坚信吃了他免费卤肉的那些顾客,会乖乖地拿着银子再回来买不免费的卤肉。现在的情形正是如此,大量的回头客光顾了骸骨香的铺子,逸华斋生意愈发冷清了。
逸华斋艰难地撑了三个月,这一天,整整一天,逸华斋没有一个顾客上门,这在逸华斋开门营业的三百年历史里,是从未出现过的。而对门的骸骨香,总是排着不长不短的队伍。
孙秉淳的两个儿子,始终没有回音。孙秉淳托人四处打听,竟然没有半点消息,这也让他焦躁不已。
已是深秋时节了,孙秉淳偶感风寒,卧床半个多月。半个多月里,逸华斋一直没有开张,但是那锅老卤汤,依然没有断过火。
半个月后,孙秉淳大病初愈,他走出逸华斋,街景依旧,可他觉得已然物是人非。逸华斋曾经鲜亮的金字招牌,似乎也显得黯淡无光。而对面的骸骨香,生意红火依旧,真是让人称奇不已,真不知道这位七把叉施了什么魔法。
孙秉淳不觉一声长叹,恰在这时,却见对门那位掌柜七把叉也走出门来,他忽然发话了,隔着小街,声音却很洪亮,中气十足,他说道:孙掌柜,您年岁也不小了,您的店年岁也不小了,何不早日享享清福?这样吧,把您那锅卤汤卖给我,我会高价把您整个店子都盘下来的。
孙秉淳冷笑了一声,说:我逸华斋,一锅汤烧了三百年,无数乡亲吃过这锅汤里煮出来的卤肉,怎会卖与你?说罢,孙秉淳走进铺子,叫来小伙计铺纸磨墨,愤而疾书,很快写就了一则告示。
小伙计张罗着把告示贴了出去,告示很简单,意思却很明白,告示是这样写的:敬告各位乡邻,逸华斋三百年,承蒙诸位祖辈关照,生意兴旺。今祖传麦饭石即将耗尽,为答谢乡亲,三日后本店重新开张,所有卤肉全部馈赠于人,逸华斋将断火分汤,以飨乡民。
告示的意思是逸华斋准备把这锅煮了三百年的汤,分给大家!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经传出,便立刻传遍了大街小巷。虽然逸华斋生意不好,但是这锅几百年的老卤汤,大家都知道还是很珍贵的。做卤肉,尤其要靠老卤汤做引子,才能吊出美妙滋味。
孙秉淳为什么要这么做?孙秉淳想的是,既然他逸华斋无法与骸骨香抗衡,就把自己的老卤汤分给千家万户,或许另有奇人异士,能在他逸华斋老卤汤的基础上,做出更加鲜美绝伦的卤肉来。这样,也算是逸华斋的另一种传承方式了。
孙秉淳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把店里所有人都调动起来,为三天后的断火分汤仪式做准备,因为需要卤制大量的肉食,还要添加许多新的调料,尤其是那块麦饭石。那块麦饭石,如果不是因为近来生意清淡,早已经用完了,现在麦饭石的大小,也只够最后一次用量了。
三天后,逸华斋的断火分汤仪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孙秉淳一早就起来,安排伙计们把各种卤好的肉食切好、分装,给排队的顾客们每人分发一份,虽然准备了很多,但是来的人更多,一上午就发完了。
其实,更多人是为了逸华斋的百年老卤汤来的,许多人带着洗净的各种水壶油瓶,静静等候着。
仪式开始了,孙秉淳跪拜在祖宗牌位前,三叩九拜地焚香谢罪,然后孙秉淳站起身,对着伙计们喊道:断火,把大锅抬出来!
这时,突然有个声音喊道:爹,不能断火!
民间故事:一锅煮了三百年的汤
最新民间故事三百篇【篇4】
这天晚上,孙秉淳把两个儿子叫了过来。大儿子孙无勇,二儿子孙无谋,孙秉淳给儿子取了这么两个名字,其实希望他们不争强好胜,也不要精于算计,他们继承这份家业最需要的就是忠厚勤恳,但没料到孙无勇就是喜欢舞刀弄剑,而孙无谋却生性狡黠机灵。
孙秉淳叹了口气,对两个儿子说:儿啊,祖传那块麦饭石用到今天,已经消耗殆尽。我一直在想对策,没料到不仅无计可施,而且现在又雪上加霜,冒出个骸骨香,这就是个生死存亡的关口,这一切都是老天对我们的考验啊!
孙无勇有些慌了:爹,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啊?
孙秉淳没有回话,站起身,走到东面的墙边,左摸摸、右按按,突然抠起一大块方砖,露出了一个暗格。孙无勇和孙无谋端着灯凑了过去,暗格里有个黄丝锦缎裹着的包裹,还有一个暗红色的木匣子,挂着一把泛绿的铜锁。
孙秉淳小心翼翼地托出那个黄丝锦缎包裹,一层层打开,里面果然就是那块残存的麦饭石,已经只剩下巴掌大小了。孙秉淳将麦饭石举到灯前,斑驳的石头表面,泛着黄褐色的纹理,据说那就是龙涎流淌的痕迹,屋内顿时充满了异香。
这个藏石之地只有孙秉淳知道,这时,他幽幽地说:这块石头,最多还能使用一月上下了。
说着,孙秉淳又取出了那个暗红色的木匣子,对着两个儿子说:你们的爷爷去世前,曾经对我说过,我们逸华斋数百年薪火相传,唯信念不断。这个木匣子里,有本册子,记录了我们逸华斋在三百余年岁月里,遭遇到的各种生死攸关的困难,我们祖辈又是如何化解的。现在,我们也遇到了难关,我们只有成功破解后,才能打开这个匣子,把这次的事写上去。
孙无勇急了:爹,说来说去,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孙秉淳摸了摸胡子,沉吟了片刻,说道:无谋,你回到我们老家西阳山,再去找找这种龙涎麦饭石的踪迹。其实,这些年来,我也回去找过很多次,虽然没有蛛丝马迹,但是祖训说信念不断,我们就不该放弃。
孙秉淳又转向大儿子:无勇,你要辛苦些,去查一查这骸骨香的来历。我托人打听过,这骸骨香的掌柜,是沿海一带渔民出身,曾远渡南洋,你就好好查查他那具所谓龙骨的底细。
两个儿子纷纷点头。
孙秉淳又坐进了太师椅,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对儿子说:我老胳膊老腿了,走不动了,就留在家里,用我这把老骨头,来对付这个骸骨香。
两个儿子出发后,孙秉淳发现事态的恶化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原本靠着一些老顾客的支持,逸华斋的生意还能够勉强维持,可是,一个月后,骸骨香突然放了一个大招。
那天早晨,孙秉淳照例起得很早,开始慢条斯理地卸着门板,准备开张。这是他的习惯,一定要亲自动手打开门,为了活动活动筋骨,也为了讨个好彩头。
这时,孙秉淳看见对面的骸骨香铺子里走出一个人来,这个人精瘦精瘦,留着山羊胡子,两眼炯炯有神,他一屁股坐在骸骨香门口的椅子上,点起一锅烟,一边抽着烟,一边静静地看着孙掌柜卸门板。
逸华斋的小伙计突然跑过来,凑到孙掌柜耳边说:掌柜的,这就是对面骸骨香的掌柜粟老板,绰号七把叉。
孙秉淳轻描淡写地扫了一眼七把叉,并没有答话。虽说两家门对门做了好几个月的生意,但这是孙秉淳第一次看见骸骨香的老板,这位七把叉平日里极少露面,今天倒也是奇了。
孙秉淳卸完门板,掸了掸衣服下摆上的灰,便头也不回地大步走进了逸华斋的大门。
对面,那位骸骨香的掌柜七把叉,磕了磕烟袋锅,也猛地站起身,转身走进了骸骨香的大门。
这边,伙计已经为孙秉淳沏上一壶浓茶,孙秉淳坐定,掀开壶盖,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还没来得及尝一口,就看见那位七把叉又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支硕大的毛笔,这支毛笔可真是大,就跟一把扫帚似的。接着,几个伙计七手八脚在地上铺了宣纸,摆了砚台,这位七把叉蘸了墨,深吸一口气,双手舞动翻飞,如同游龙走凤,眨眼工夫,几行大字便跃然纸上。
光是挥动这么大的毛笔,就得有一番好功夫,孙秉淳突然对这个七把叉开始刮目相看了,他忍不住站了起来,想看看七把叉写的什么字。这时,骸骨香的几个伙计张罗着,把写了字的纸贴了起来。
一共十九个大字:明日起,本店卤肉,免费三天,每人一斤,先到先得。
孙秉淳愣了一下,心里说:这骸骨香生意已经很红火了,为何还要这么做?再一想,孙秉淳猛地一惊,这是要把我逸华斋赶尽杀绝啊!
民间故事:一锅煮了三百年的汤
幼儿故事延伸阅读
[参考]关于民间故事10篇
中华一直以来都很富有神秘色彩,流传的小故事更是颇为有趣,因此,我们常常会从某些地方听说这些故事,这种故事对于大家来讲是非常猎奇的,大家对民间故事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为此,栏目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关于民间故事》,欢迎你的品鉴!
关于民间故事(篇1)
事情发生在1944年9月19日,这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近结束,苏军已大举反攻,将德国法西斯军队从苏联的国上上赶出去。城市已经被攻下来了,只是河上的那座桥和一个小小的桥头堡还在德寇的手里。
19日那天天没亮,5名红军战士决定去进行偷袭,他们得穿过一个小广场,广场上也有德军。当他们弯着腰向前急奔的当儿,对岸的迫击炮猛的开火,炮火是那么猛烈,足足轰了半个小时。当炮火略有停歇时,两个受了轻伤的红军战士拖着两个重伤员爬了回去,留下一具尸体直挺挺地躺在广场的正中。
兴许德军被红军刚才的那次袭击吓怕了,他们不吝惜炮弹,一刻不停地开着炮,轰隆轰隆,没完没了。
奉命去攻克桥头堡的连长说,这会儿别再冒险去拖尸体了,等攻下桥头堡再去葬他吧。只是一直等到太阳落了山,德寇的炮火还没收住。
在广场的边上有一堆高高的瓦砾,也不知道以前是什么建筑物。可是就在这堆废墙下有一个地窖,那里面住着一个名叫玛丽亚的老太太,她没有八十也已超过了七十,她的丈夫是个守桥人。在她丈夫死后,她就独自住在这幢楼里。楼房坍塌时,她才住进了地窖。
到19日那天,她搬进地窖有4天了。
她干瘦佝偻,腮帮完全瘪进去,背弯得像一把半截子入士的人了,但她还顽强地活着,像在与德国鬼子比一比谁的寿命更长似的。
19日的那天一早,她清清楚楚地看见5名俄罗斯士兵,跑到与她只一道铁栅之隔的广场上去。她亲眼看见万恶的德寇对着这5个小伙子开的炮,炮弹呼啸着落在广场上,在他们5个人的周围爆炸,炸出一个个弹坑来。她急坏了,竟忘记了危险,从地窖里探出半截身子来,用她嘶哑衰弱的声音叫他们:小伙子!小伙子们!我的孩子快,快来,快上我这里来!她坚信她那个地窖是刀枪不入、炮弹轰不进的铜墙铁壁,然而就在这时,轰的一声,一枚炮弹就在她的鼻子底下炸开了,气浪和巨响震昏了这位老太太,将她一下子抛起来,脑袋撞在墙上,她失去了知觉。
等她清醒过来时,她看见5个俄罗斯士兵已只剩下1个。那个战士侧着身子舒舒坦坦地躺着,一手直伸,一手枕在自己的头下,看上去睡得甚是适意。她喊他:喂,小伙子!喂喂,我的孩子,过来!你听见我的声音吗?
然而这一个一声不吭,也不改变他的姿势,她终于明白过来,这个小伙子是牺牲了。德寇又开火了,炮弹像冰雹一般地朝小广场上落,溅起了一股股黑色的泥柱。那个俄罗斯青年依然故我地躺在老地方,并不理睬周围发生的一切。
老态龙钟的玛丽亚盯着这个牺牲的小伙子半天,一眨不眨地,她想跟人家夸一夸这位视死如归的勇士,可是周围连一个生灵也没有,就连与她日夜厮守的那头家猫也已被德寇的弹片击中而死于非命了。这位老太太沉思了一阵,然后,从仅有的那只包袱里摸索了半天,摸出了一件东西,将它放在常披的黑披巾中,开始缓缓爬出了地窖。她不会跑,更爬不动,只是迷迷痴痴地信步走向广场,每走一步都像马上要倒下去似的,但她终于没有倒下来。
前面有一道毁坏了的铁栅挡住了她的去路,她跳不过去,也不能俯下身来爬过去,她的体力已不允许她这样干,唯一的办法是慢慢儿绕过去。这时德寇的炮弹还在发疯似的向这块小广场倾泻,只是玛丽亚老太太像有神灵呵护似的,竟没有一颗是落在她的附近,她就这样,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到了这位苏军战士的身边。她蹲下来,喘了好一会粗气,然后蓄了蓄力气,使劲将他翻了过来。这个战士非常年轻,脸色十分苍白。她慢条斯理地抚平了他的头发,将他那双业已僵硬的手交叠在他的胸口,接着,她紧挨着他坐了下来。
关于民间故事(篇2)
黄河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把武艺练得更好了,于是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时分觉得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开口说:“好汉你不要害我,我能告诉你那姑娘的情况。”黄河一听,忙把箭从大鸟身上拔了下来。
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
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
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关于民间故事(篇3)
良心:民间故事
有一个很古老的,说的是有姐妹俩个人。姐姐虽然双目失明,但却巧于纺织,勤俭治家,日子过得非常踏实。妹妹虽然耳聪目明,身体健康,却好吃懒做,疏于理家,日子过得非常凄惶。
每当没有粮食断炊时,妹妹就到姐姐家借些吃的。她借粮食的时候拿一只箩子,箩口朝上把粮食满满地装上,让姐姐用手摸一摸,以证实自己借了多少。还时箩口深箩底浅,也是满满地装上了粮食,让姐姐用手摸一摸,以证实自己还得足够了。其实箩口深箩底线,她用这种方法欺骗了姐姐,占了姐姐一辈子的便宜。
后来姐姐平静的老死。妹妹也要老死的时候,回忆了一辈子所做过的事情,幡然醒悟,觉得自己愧对于姐姐,愧对于自己的良心,死后怎么也合不上眼睛。
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来世,妹妹投生成一只母鸡,天天去野外觅食,回到家给姐姐下蛋,一天一个,从未间断过。几年后汗尽力干,再也生不下一个蛋时候,面对姐姐的家人,这只母鸡突然开口说话了:仰箩借粮扣箩还,妹妹欠姐几十年。说完便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亏欠别人。亏欠别人的同时你也亏欠了自己的良心。当你亏欠了别人的时候,别人也许浑然不知,也许心知肚明但不与计较。但是自己的良心却会时时不安,折磨你一生一世。
关于民间故事(篇4)
民间故事:黑鹰
这个故事发生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高加索。
天气闷热得很,树木稀少的阿乌尔草原,整个儿暴露在一一光之下。一个剃光头的乞丐来到小镇上。他蹲在一间平顶屋边,两眼四处打量着,这时,一个骁勇的骑手,从屋里走了出来。
他头戴高皮帽,腰拴短刀,十分英武。这人名叫哈桑。只见他连马蹬也不踩,轻巧而准确地一跃就上了马。光头乞丐一直盯着他。
地面上的鸽子被他这一突然的动作吃了一惊,扑楞楞飞了起来。霎时间,白的、灰的、棕的翅膀拍打、晃动起来,布满了空中。忽然,一道黑色的闪电“嘶”地一声,把鸽群劈作了两半,哈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黑色的老鹰正腾空而起,它的爪子里抓着一只已死的鸽子。
哈桑叫起来:“黑鹰!好厉害!看它抓鸟儿连地也不沾。”
哈桑把缰绳一提,打着马沿街追了下去。但是,一眨巴眼功夫,黑鹰就不见了,仿佛溶化在空气里一般。
打这一天起,哈桑像着了魔一样,他一大早就跨上马背,一直要到夜幕降临寸回家,成日价在草原上转悠,指望能再次见到黑鹰。因为哈桑善于驯鹰,他挺喜欢用鹰来打猎。自从见了这头黑鹰以后,他的魂都被摄去了。
一个星期后,哈桑再一次见到了它,当时太一一还没有从山后升起来,黄莺在欢歌,山雀在抓蚱蜢,鹧鸽在叫唤。猛的,灌木后面箭一般地发出一声哨声,一个影子飞速向前扑来,马上,鹧鸪的羽一毛一纷飞,坠一落到了地上,它的背上赫然踩着那只沉重的黑鹰。
哈桑见了,惊喜得差点儿叫出来:正是它!
哈桑知道鹰的脾气。每一头鹰都有它自己猎食的地盘。既然它在这儿猎鸟,那么,这儿就是它的领地,它是会回来的。
哈桑已在做捕鹰的准备工作了。他先在开阔的草地上张起了网,挂网的绳子一直通到树下。再在离网五十步远的地方撤下一把谷子,放上一只引一诱黑鹰来捕捉的鸽子,鸽子的脚上拴着一根又细又长的绳子,也通到树下。他自个儿躲在树背后。
也不知等待了多少时候,终于,这头黑鹰出现了。哈桑深深吸了口气。
等黑鹰飞到离树大约一百五十步远的地方时,他忙不迭扯了扯细绳子。马上,鸽子的白翅膀像信号旗一般地在地面上闪动起来。就在这一刹那间,黑鹰仿佛在空中顿了一顿,然后,它拐了一个弯,像一颗石子似的朝鸽子横冲下来。
哈桑慌忙又扯了扯拉着鸽子的细绳,鸽子在空中给绊了一下,一个倒栽葱跌了下来,“啪”的一声着地了。哈桑拖动绳子,这时才发现拖过来的只有那只鸽子,而黑鹰则已张开翅膀,躺在地上不动了。原来,由于哈桑的过分紧张,他将绳子扯早了,就在鸽子落到地上的同时,黑鹰没抓住已贴地面的鸽子,而自己则一头碰在坚一硬的地面上了。
哈桑失望地从藏身处爬出来,朝黑鹰走去。只见黑鹰的胸脯贴地躺着,一双大眼睛被一层浅白色的眼皮半掩着。它缓缓地张开眼看着哈桑走来,看着他跪下将手伸了过去。黑鹰突然一翻,侧过身一子。哈桑还来不及缩手,它的那双铁爪已经扎进了他的衣袖,然后,它一抽一搐着拍打了一会翅膀就断气了。
哈桑紧紧地捧住自己的脑袋。他不能原谅自己,这头健壮的黑鹰几乎等于是他亲手杀死的。看来,它还是一只母鹰。
这样过去了好些日子,有一天,那个神秘的光头乞丐来到了哈桑的面前,说:“先生,赐点烟吧,祝您万事如意..好止先生得知,小的找了好久,终于在山里找到黑鹰的窝了。就在那里有一只雄鹰,还有几只幼鹰。先生如果能帮我搞到这些幼鹰,小的愿意奉送两只。”
是吗?真有这样的事?哈桑的雄心陡起,他知道,从小养起的黑鹰更容易驯服啊。
他嚯地站了起来:“走!”
他已热血沸腾,再也不可阻遏了。
他俩骑上马,足足跑了一天,在太一一下山前,终于来到了一座山脚下。
光头乞丐指了指窄小的峡谷,对哈桑说:“路很难走,鹰窝就在悬崖上。”
峡谷越走越深,山也越高越陡。哈桑仍然勇敢地朝前走去,而光头乞丐已在打退堂鼓了。他哭丧着脸,祈求着要他明天再说。而哈桑却一声不吭,自管向前走。
一一影沿峡谷横扫过来,很快就变得一一团一漆黑。闪过一道耀眼的电光后,狂怒的雷和倾盆大雨先后袭来。而哈桑并不因此而却步。他跳下马,放马走在前面,而自己则抓住了马尾,继续摸一着黑登山。
他就是这样登上了狭隘的山口,并在那里的一块草地上过了一一夜。
第二天,当哈桑醒来的时候,强烈的曙光已经驱散了夜间的黑暗,离他不远,马儿在安宁地吃草。
哈桑站起来向高处眺望,只见一边是深渊,一边是高一耸的岩壁,岩壁上有两个幽暗的深坑,一块石头突出在上面那个深坑的上方。一只黑鹰正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仿佛是石头做的,挺拔而坚一硬。石头的下面有东西在蠕一动,那是幼鹰。
哈桑趴在岩石后面,心里想:这下瞧我的了!
他两眼一眨也不眨地盯着那黑鹰。待黑鹰展翅飞出去觅食了,他这才站起来,开始朝上攀登。
山很陡,也很危险。他在悬崖上从一块石头跳上另一块石头,竟连头也不晕。他已经忘情于那危险的把戏了。那个倒霉的光头乞丐则哼哼唧唧地跟在他后面。
一个小时过去,他已爬到了下面的一个深坑处。这里尽是黑鹰吃剩的残骸――鸽子、野鸡、鹧鸪它们的羽一毛一和骨头。
往上攀登更难了,头顶上突出着一块尖利的石头。哈桑用双手抓住了它,让整个身一子凌空挂在这万丈深渊之上。他来回摆荡了一阵,然后向上猛的一缩,坐到了石头上了。他的面前正是鹰巢。在一堆硬树枝上伏着四只一毛一茸一茸的硕一大的幼鹰。它们现在正在用黑黑的眼睛惊讶地打量着这个无畏的勇士。
哈桑将幼鹰一只又一只地塞一进怀里。小鹰啄他,用爪子抓他。
哈桑心里想:“嘿,还挺有劲呢。”
猛的,下面传来了光头乞丐的叫一声:“来了!飞来了!你得小心啊!”
哈桑知道他指的是雄黑鹰飞回来了,他赶紧一贴胸伏一在岩石上,紧紧一抓住石头,滑了下去,用脚踩在下面突出的岩石上。
就在这节骨眼上,他的背后响起了翅膀掠过的声音和响亮的“嘎嘎”声。
哈桑小心翼翼回过头来。
愤怒的黑鹰尖一叫着向他迎面袭来。
哈桑闭上了眼睛,身一子晃动了一下,然后,一松手,坠进了万丈深渊。
现在,是这个光头乞丐来到了哈桑的身边。
这个骑手躺着,一条胳膊和一条腿已经摔断了,头扭向一边。这个乞丐拔一出哈桑随身携带的匕首凑近他的嘴唇,刀面上结起了一层雾。这说明哈桑还没有死。他从哈桑的怀里掏摸了一阵,摸出了两只还活着的幼鹰来,然后丢下哈桑,独个儿骑着马回去了..
那只高大雄壮的黑鹰正停在悬崖上,时不时瞟一眼下面。下面峡谷的底部,一群食肉的秃鹫正在骑手的上方鸣叫飞旋,准备分食他的一尸一体。
关于民间故事(篇5)
金龙池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
在芦芽山极顶太子殿四周,环绕着五六个状似圆盘的小水池。这些水池大者口径可达o。5米,小者约0。3米。水池在石崖之顶,由人工凿成,虽历干百余年,至今完好无缺。池中夏有碧水如镜,冬日结冰如银。白云从崖之上空飞过,其倒影映现于池中,宛若神龙显影,腾挪飞跃,奇趣无穷,人们将这些水池称作金龙池。
关于金龙池的金龙,民间有着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候,芦芽山便是一块宝地,这里麦萎双穗,禾长双株,人们过着富足美满的好光景。有一年,天上的玉皇大帝扮作秀才到民间查访,路经芦芽山时,见一老妇正在门口拣谷穗,上前问道:拣此谷穗有何用处?
老妇答道:拣出好的来年作种子,次的碾米自己吃,剩余的秕谷喂鸡喂猪。
玉帝不高兴地说:普天下的人是把最好的谷物做成供品敬神仙,你为何要留作种子呢?
老妇道:好种出好苗,神仙也难饶。
玉帝怒气冲冲地大叫道:哼,好种出好苗?若是老天不下雨,好苗也得当柴烧!
老妇没好气地反驳道:一方水土一方人,芦芽山人不信神!
玉皇大帝一听此话,暴跳如雷地吼道:一方水土一方人。哪方人氏也信神;三年不落一滴雨,看你信神不信神!说罢,愤愤然驾云而去。玉帝回到天庭,余怒未消,立即降旨,命东海龙王道:三年以内,滴水不降芦芽山!
东海龙王不敢抗旨,立即吩咐他的儿子金龙前往芦芽山,坐阵监督,不降滴雨。
那金龙本是东海龙王的第九十九个儿子,平时被龙王管束在龙宫中好不孤寂,今驾祥云飞临芦芽山上空,拨开云头向下看时,只见这里株株树木挺立,棵棵青草葱翠,朵朵山花艳丽,片片庄田茁壮;人世间男耕女织,幼童嬉戏,好一派乐陶陶的田园景象。金龙触景生情,不免对此情此境迷醉留恋起来,哪里还忍心用三年不降滴雨的残酷手段,来降灾于这块宝地呢?于是,金龙自作主张,施展神威,反而给芦芽山偏降了三寸春雨。
这事岂能瞒过玉皇大帝,他便遣金甲力士将金龙绑缚在芦芽山顶的水池之中,并且降下御旨道:小金龙不忍心降旱灾于芦芽山,那就叫他永世囚禁在这水池中!
小金龙虽然被囚于芦芽极顶水池中,但他热爱人间美景的善良之心却始终未变。他虽然身体被缚,但仍凭借没被捆绑住的尾巴的自然摆动,每日早晚力施播雨之能,将池中之水挥洒于芦芽山区。金龙每摆尾一次,芦芽山周围五里得雨。由于有了金龙的庇荫,芦芽山更加成了天旱雨淋山,无雨山不干的上乘宝地了。
关于民间故事(篇6)
倒腾
徐琴
相救
清朝咸丰年间,关东有个大药商叫朱清吾,不仅身材高大魁梧,医道也很是出名,在各地开有十多家分号药铺,不到四十岁就成了富甲一方的财东家。这天傍晚,朱清吾押运着从河南安国采购回来的药材,刚到了松花江边,就见从上游漂下来的冰凌子里有一个黄不拉焦的脑袋在水里忽上忽下地窜一动,眼见着出一水面的时候少,进水里的时候多,朱清吾再也按捺不住了,把白铜水烟袋往伙计的手里一塞,几下脱了羊羔皮袄,就要下江救人。伙计一见急了:“东家,你虎啊,这江下去了能不能上得来呀。再说了,这是开江的水,后果你比我明白,即使不被水拔得一抽一筋丢命,恐怕后半辈子也得落下个残疾。”朱清吾停了一下,但还是从腰上拿出了那瓶焐得热一乎一乎的二锅头,咚咚灌了两口,把麻花辫子好好盘了盘,一个猛子扎进了江水里。
过了好一会,朱清吾总算上来了,脸冻得像个紫茄子,手里拖着个像死了一般的人,刚出一水,就一个趔趄栽倒在岸上,上下牙齿撞击的“得得”直响。伙计早就准备好了两件羊皮大氅,把两个人像捆药材一样一围,上了绳索,放到了车上。一顿鞭子,把个马车赶得飞快,不一会,就到了大车店,把俩人放到了滋啦烙人的炕头上,每人都给从头到脚捂上了两床大棉被,还嫌不够,冲着掌柜的大喊:“快点往灶坑里加柴禾,炕席糊了算我的!”
直到半夜时分,被窝里才传出了微弱的哼唧声,伙计把早已准备好的姜汤水递上,俩人趁热喝了,又被伙计把头摁回了被窝继续发汗。
第二天天刚亮,伙计爬起来一看,吓得“嗷”地叫了一声。这一喊,把朱清吾也从被窝里喊了出来,顺着伙计的目光一看,连他也愣了:昨天冒死救起的这个人黄头发,高鼻梁,一双瓦蓝瓦蓝的鹰眼正死呆呆地看着伙计,原来是一个外国人!朱清吾一下泄一了气,又躺回了被窝。
到了吃早饭的时候,朱清吾捅了捅外国人,比划了一个吃饭的动作,没想到这个外国人说了一句纯正的“谢谢”,把个朱清吾和伙计又吓了一跳。通过交谈,朱清吾得知,这个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人叫查理,英国人,是个来吉林传教的教堂神父,昨天为了少走一段路,想从还封冻着的松花江上穿过,没想到春天的冰面内里已经疏松,咔吧一声开裂,掉进了水里。查理说:“我都准备好r要见上帝,没想到遇到了朱先生。”伙计说:“那朱先生就是你的上帝。”查理摇了摇头,三个人一顿大笑。
交往
大约过了半个月,这天,朱清吾正在柜上盘点账目,忽然拨打算盘的手被轻轻地摁住了,抬头一看,原来是查理站在了面前,手里还拎着几个锦缎包装的盒子。朱清吾赶紧把查理让进了客厅,一阵不胜感激救命之恩的寒暄过后,查理打开了带来的锦缎盒子。说道:“朱先生,您是这个世界上给予我第二次生命的人,这个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天,我给您带来了你们中国人最喜欢的东西――福寿膏,以表寸心,还望笑纳。”
朱清吾拿起一块,掰一开放在鼻子底下闻了闻,说道:“真是上等的烟土,想必是从你们大英帝国运来的吧?”
查理说:“是,也只有像您这样的成功人士,才配享受这样上好的东西。”朱清吾喊来了伙计,拿来了两套烟具,邀请查理一同吸食,查理坚决地摆手拒绝,朱清吾看了查理一眼,只得自己吸了几口二
看着朱清吾吸食鸦片,查理的脸上现出了按捺不住的兴奋,竖一起了大拇指夸道:“朱先生不愧是富甲一方的绅士,连吸烟都这样优雅。”朱清吾淡淡地笑了笑:“哪里哪里,一点小小的一爱一好,让查理先生破费。”查理说道:“朱先生,向上帝祈祷之余,我还兼任大英帝国江城吉林烟土公司销一售总代理,希望与先生有着更好的合作。”
不久,查理又给朱清吾送来了几盒烟土。这次,查理临走时,朱清吾也让伙计拿了个锦盒给他,查理打开一看,见里面是一些用蜜蜡包裹一着的药丸。查理问道:“朱先生,这药有什么功效?”朱清吾笑了笑:“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天机不可泄漏。晚间用温水冲服,保证您和夫人能度过一个今生最难忘的良宵!”
果然,第二天查理就让人送来了一个单子,一下要了很大的一批货并预付了定金,朱清吾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反目
一连三个多月,朱清吾也没有看到查理,货倒是定了不少,按期有教堂的中国差人前来提货。后来朱清吾也不结算差价,查理用烟土抵顶蜜丸的货款,来了个货换货,两头乐。
这天,朱清吾正在躺椅上闭目养神,没想到查理来了。这次手上没再拎着烟土,而是一个非常一精一致的自鸣钟。查理把这架钟摆上了八仙桌,拧了几下发条,拨到了整点,随着一阵音乐声响起,一群西方美一女造型的小人从里面出来跳舞,把个朱清吾看得出了神,连说真是没见过的好东西。
见朱清吾高兴,查理不失时机地说道:“朱先生,这样好的礼品和这样好的心情,您难道不想庆祝一下么?”朱清吾愣了一下,问道:“查理先生的意思是……”查理忙说道:“按你们中国人的习惯,高兴时吸上几口烟泡,岂不更妙?”朱清吾说道:“查理先生有所不知,我吸大烟虽已上瘾,但此乃恶习,已戒了。”
“戒了?”查理一听,手中的茶杯“啪”地掉在了地上:不相信地又问了一句:“朱先生真的戒了?你用什么方法戒的?难道就不痛苦吗?”
朱清吾笑了:“查理先生,别忘了我是中医世家。自你们大英帝国的鸦片进入大清国时起,我就开始研究用中药进行戒除,现在终于成功了,许多人服且了我研制的中药,都已成功戒掉r大烟,身一体恢复得很好,难道你没看出我的身一体没有什么变化吗?”
查理仔细一看,见朱清吾果然体壮如牛,声若洪钟,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点没有“大烟鬼”的形销骨立的猥琐神态。
查理一一沉着脸,不一一不一一地说:“朱先生,你自己戒除烟瘾也就罢了,何必把戒药送给其他人,而且还是免费的,你这不是明摆着断我财路吗?”
朱清吾把黄铜水烟袋往茶几上“咚”地一暾,愤怒地说道:“查理先生,大烟的害处不用我多说,你们英国人打的什么主意,难道中国人一点都不知道吗?”
查理愤愤地站起身,恶狠狠地说了句:“朱先生,你会后悔的!”
当夜,儿条黑影窜进了朱清吾的宅子,堵死了所有的房门,一把大火,把朱清吾全家老少全部烧死。
……半年后,查理回到英国,一下船,就被警察拘留了,罪名是涉嫌贩卖毒一品。原来,查理见朱清吾送的药丸对壮一一有奇效,就借着回国运送烟土的机会,把这些药丸高价卖给了上流的贵族,供他们乐。没想到久用成瘾,痛苦不堪,这些人把查理告上了法庭,一化验,药丸里面含有大烟成分,而且还是正宗的英国货。
查理被判了绞刑。行刑那天,法官问他有什么话要说,查理面向东方,长长地吸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
关于民间故事(篇7)
清朝民间故事:冤鬼奇案:民间故事
清朝雍正年间,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
直隶总督府后院书房中,残烛摇曳。总督唐执玉仍在执卷读书。这位康熙年间进士出身的直隶总督,一向为官清正廉明,口碑颇佳。
忽然,纱窗外传来阵阵凄哀的哭声,在寂静的深夜,听起来令人心里发毛。唐执玉急唤僮仆开门察看。这小书僮战战兢兢开门往后院一看,惊叫一声,便瘫软在地上。唐执玉抖擞精神,仗剑而出。只见夜色树影之下,阴森森跪着一人,面绿发红,指甲约有两寸长。这分明是一个厉鬼呀!
唐执玉顿时面色如土,但转念一想: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况且我乃堂堂钦命大员,怎能惧怕区区一个小鬼呢?于是强作镇定,朗声说道:“下跪之鬼,可有冤情?且与本官道来。”那鬼幽幽说道:“我叫冯德生,生前家住武清县,在经商途中,被强人所杀。武清县令这个昏官,抓了个无辜的良民,却任真凶逍遥法外。久仰大人青天之名,今夜打扰,望大人为我伸冤。”唐执玉急忙追问:“请问那真凶是何人?”那鬼一字一顿地说了十六个字:“一口天上,一口土里,屋后是河,宅边有柳。”言毕,翻墙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武清县两名差役解送来一名囚犯,到总督府报告凶案。唐执玉听罢案情,不由一惊,原来这正是冯德山遇害案。想起昨夜冤鬼之辞,唐执玉忙问差役:“死者在何处被杀?”差役回答说:“是在武清县柳家庄附近。”唐执玉又问:“这柳家庄后可有一条河?”差役回答:“正是。”唐执玉一拍惊堂木,传令道:“速将柳家庄名叫吴吉的人拿来!”书僮在一旁听了暗想:“一口天上,一口土里,不正是吴吉二字吗?心中对唐执玉的才智暗自佩服。”且说抓来吴吉,带上堂来,一番审问,唐执玉随即命将他押进死牢。唐执玉又把差役原先押解来的那个杀人凶犯提到堂上,对他说道:“本官一向秉公断案,你的冤情现已昭雪。我今天已烧化纸符一张,让那为你诉冤的冯德山的亡魂于三天之内送来诉状。你可暂给家人捎信,报个平安,待本官得了诉状,即可放你?”三天后的夜里,果然冤鬼又出现了。唐执玉接过那鬼递上的诉状,忽然将它一把撕碎,大喝一声:“给我将这厮拿下!”四下里埋伏的衙役一拥而上,当场把这鬼生擒。
经过审讯,真相大白:其实,这“鬼”是人装来骗唐执玉的。那凶犯杀死冯德山后被捉拿归案,为求生路,和家人商议,花重金收买了一个善于飞檐走壁的贼人,扮作冤魂,嫁祸于人。
众衙役和小书僮又惊又佩服,问唐执玉是如何识出这“冤鬼”是假扮的。唐执玉笑道:“本官从不信世上真有鬼存在。况且我观察后院墙上有明显脚蹬过的印痕,鬼的来去,会有这么笨拙吗?于是,我将计就计,引出此‘鬼’,昭明实情。”
无辜的吴吉被送回柳家庄,杀人凶犯和装鬼飞贼被依法严惩。这一段唐执玉计破“冤鬼”奇案的故事,在民间被传为佳话。
关于民间故事(篇8)
名医:民间故事
张寒玉是个医生,在当地小有名气,行医一辈子,曾收治无数危在旦夕的病人,并一一挽救了他们的性命。
靠山屯的刘二嫂,背上生了个疮。当初她慕名找到张寒玉,张寒玉“望、闻、问、切”一番后,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张大夫,我这疮厉害吗?”刘二嫂吓得脸色苍白。张寒玉说:“你这疮外表看着不咋样,也感觉不到有多疼痛,实际病毒已经侵入很深了……”刘二嫂紧盯着张寒玉的脸,说:“还有救吗?”张寒玉吸了一口气然后徐徐吐出,说:“幸亏你来得及时,再不救治就坏大事了。”
刘二嫂的脸色这才变过来。张寒玉一边配制药膏,一边安慰她:“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但是,你放心,包在我身上,不出三个月便可痊愈。”“要治好得三个月啊?”刘二嫂吃了一惊。张寒玉笑了笑说:“俗话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你别急,干啥事都得有个过程。特别是你身上这疮,需要平心静气,千万不能急躁……”刘二嫂懵懂地点点头。三天换一次药,刘二嫂往张寒玉的诊所跑了几十趟,终于治好了背上的疮。
有一天,南河村的王老伯忽然患病了,昏迷不醒,气息微弱。他的儿子来福吓坏了,忙去叫张寒玉。张寒玉给王老伯号了脉,用听诊器听了心跳后,有点为难地对来福说:“你爹这病有点麻烦……还是及早准备后事吧。”闻听此话,来福眼里的泪就掉下来了:“张医生,求求你了,俺爹吃苦受累一辈子,好日子才刚刚开头……”张寒玉叹口气,说:“那我就试试看吧……咱事先说好,你爹这病我可是没一点把握,出了差错你可不能怪我啊。”来福忙说:“人的命天早定……不怪您,不怪您。”就这样,张寒玉每天早晚各去一次,去给王老伯输液。听张寒玉那样说,来福心里也没底,一方面让张寒玉给老爹治疗,一方面给老爹准备后事,请人裁缝寿衣、做棺材。张寒玉看到了也不予理会,只管按自己的意思给王老伯治疗。张寒玉给王老伯输了十多天的液,竟然把王老伯给看好了,而且又活了多年。
类似此例,还有很多很多,不再一一枚举。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说张寒山医术精湛,诊所墙上“一代名医”的锦旗名副其实。当然,这幅锦旗是病人痊愈后送来的,其他锦旗还有好多,张寒玉独独挂了这个。
张寒玉去世后,他的儿子张小玉接手了诊所。继续行医看病。张小玉自小跟随父亲行医,他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一方面苦读药书,一方面接受父亲的教诲,学得一身本事。
日子平淡如水,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就是五六年。诊所的生意不如父亲在世时,连全家人的衣食住行都解决不了。妻子就劝张小玉改行,做生意去。张小玉苦苦一笑,说:“我就会看病,你让我干什么?”妻子冷冷一笑讥讽道:“但愿世上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别给我拿腔捏调。并不是人无病,是人有病不来找你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张小玉反问妻子。“因为你没有一点名气!”妻子没好气地说,“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起来你也是得爸爸的真传,医术咋没有一点长进呢?”张小玉呆呆地看着墙上那个“一代名医”的锦旗,良久无语,末了找个凳子上去把锦旗扯下来,扬言要一把火烧了。妻子没有理会张小玉,气呼呼地说:“要么你关了这个诊所,要么咱们离婚。”
张小玉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老婆,我跟你说实话,我的医术确实比爸爸高。”“简直是笑话,你的医术高?你说说看,你挽救了几个人的命?”妻子质问道。张小玉盯着地上的锦旗,头也不抬地说:“我的医术高,是因为可以防患于未然,病人刚得病,我一两副药就能给治好,防止酿成大病。爸爸呢,等到病人病入膏肓,才下猛药,病人起死回生,以为他是神医。”“真的?”妻子似信非信。张小玉说:“靠山屯的刘二嫂那年得疮,本来一只鸡的钱就能治好,爸爸非让人家花了一头猪的价钱。还有,南河村的王老伯那次得病,其实没啥大事,输两天液就好,爸爸非给人家输了十几天……爸爸曾说,这样才显得人有本事,人们才信服他。现在,我终于明白他老人家的话有道理。”
妻子捡起地上“一代名医”的锦旗,抖了抖上面的尘土,说:“小玉,再挂上去!”张小玉不解地看着妻子。
妻子深情地说:“小玉,我错怪你了……这幅锦旗是给你挂的,你才是一代名医!”
关于民间故事(篇9)
民间故事:傻子的民间故事
傻女婿教徒弟
赵家畈有位名叫赵洁的年轻人,他在五岁时不小心从屋外的小路边坠入4米多高的秧田中,整个脑袋全在泥中,幸亏抢救及时,命是保住了,可大脑不太好使,成了一个半傻的人。
赵洁虽然是个半傻人,但是位长得挺帅的小伙子。只要不犯糊涂病时,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活儿干得不错、又很勤劳。犯病时,有时自言自语,有时学别人的话说。
到了该谈婚时,赵洁的父母求人说媒,终于给儿子说上了一个有三分傻的女人做媳妇,两位大人放了一半的心。
媳妇终于怀孕了,赵洁到了清醒时,也跟父母一样,乐呵呵的。
转眼到了分娩时,儿媳被公婆送到了县保健站,就是为了确保大人和孩子的安全。
孩子安全地降生了,是个大胖小子,爷爷、一奶奶一乐得合不拢嘴。赵洁一高兴,犯糊涂了,说:“我给妻子生了个大胖小子,我给妻子生了个在胖小子……”
赵洁按照母亲的吩咐,一手提着大公鸡,另一只手提着两包红糖,高高兴兴地上丈夫一娘一家报喜。
当他来到丈一母娘一的大门前高声喊道:“一娘一,我给您的女儿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特地来报喜了!”
丈一母娘一一听傻女婿的话,急急忙忙跑出来迎接傻女婿,高兴地纠正道:“你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对,你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丈一母娘一问道:“你哪来的女儿?你哪能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
赵洁走进门,接过丈一母娘一的话又说:“是呀,你哪来的女儿?你哪会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
丈一母娘一提醒道:“我有女儿,你的妻子就是我的女儿,是你没有女儿。”
“你的妻子就是我的女儿,是你没有女儿。”赵洁说完将带来的公鸡放在地上,两包红糖放在桌子上,坐下了。
丈一母娘一边倒水,边提高声音说:“我是你的丈一母娘一,女人,哪会有妻子?我的女儿就是你的妻子。明白吗?”
赵洁傻乎乎地点着头说:“明白了,明白了!我是你的丈一母娘一,我的女儿就是你的妻子,明白了!”
丈一母娘一一听傻女婿的话,就说:“对对对!你是我的丈一母娘一,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妻子!”说完,一想,说:“不对!真把我说糊涂了。你呀,工夫不大,教好了一个‘傻’徒弟――”
赵洁望着丈一母娘一嘿嘿地笑着问道:“谁教傻徒弟呀?”
丈一母娘一望着傻女婿笑着说:“是你教我这个傻徒弟!”
“你是我的傻徒弟?”赵洁用手指着丈一母娘一笑着问道。
丈一母娘一笑着点了点头。
大傻个相亲
从前有个傻子,村里人都叫他大傻个,三十好几了还没媳妇。他爹急的一团团一转。一天,他爹托人终于找下了一个,说要过两天过来先看看家里的情况跟傻子。傻子他爹怕傻子不会说话,就私下给傻子说:“傻子,要是你未来丈一母娘一问你,咱家院里的柳树咋没了,你就说收成不好,给卖了。要是问咱后院怎么乱啊,你就说,兵荒马乱的,给糟蹋了。要是问咱家怎么那么多粮食呢,你就说是你爹一娘一辛辛苦苦挣下来的。要是问,咱家门上怎么有个秀才证呢,你就说咱家一辈子出一个。”傻子点点头说记住了。他爹又考了考傻子,然后放心的回去了。
第二天,傻子未来的丈一母娘一来到傻子的家门口看见傻子在门口坐着,然后问傻子:“你爹呢。”傻子想了想他爹前天给他说的话,然后说:“收成不好,给卖了。”丈一母娘一一听这话吓一跳,然后又问:"你一娘一呢。”傻子说:“兵荒马乱的,给糟蹋了。”丈一母娘一一听这话,脸都给绿了。傻子见丈一母娘一不说话了,以为丈一母娘一同意了。心里高兴的,然后请丈一母娘一去家里。傻子未来的丈一母娘一刚一进门,就看见门口堆了一堆的猪粪,就问:“怎么这么多猪粪啊,也不打扫打扫。”傻子心里正乐呵的,听丈一母娘一这么一问,张口就说:“这是我爹跟我一娘一辛辛苦苦挣下来的。”丈一母娘一一听,心里的火一下冒出来了:“你怎么这么傻啊。”傻子现在还不知道丈一母娘一是怎么了,直接就说:“我家一辈子出一个。”傻子未来的丈一母娘一气得直接走。
傻女婿煮面条
傻女婿的手里提着一只大公鸡,高高兴兴地去丈一母娘一家报喜。
人没有进门,就高声叫道:“一娘一,我给您的女儿生了一个儿子。”
丈一母娘一一听,急忙出门迎接女婿,高兴地说:“你说错了,应该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儿子。”,
“是是,我的女儿给你生了个儿子。”
“算了,你又说错了,跟你纠缠不清。”
丈一母娘一没有留女婿在家吃饭,就将家里的面条和鸡蛋交给女婿,说:“你快回家,将面条和鸡蛋煮给你的媳妇吃。下面条前水要烧开,什么叫烧开?就是水面上要有水泡翻滚,煮一会儿,再把鸡蛋打下去。”
傻女婿说:“我知道,只要水面起泡泡就行了。”
傻女婿快到家时,看见大路的外边的水凼冒出了许多水泡,说:“水开了,不用回家烧开水了。”
他跳下去,就将面条放在水里,等煮了一会儿,再把鸡蛋打破,放到水里,又煮了一会儿。
傻女婿急急忙忙跑回家,说:“媳妇,我把你一娘一给的面条和鸡蛋都煮好了,我去盛回来给你吃。”
“你去那里盛面?”
“路外的水沟里。”傻子说。
妻子一听,叹了一口气。
“你别叹气,我给了很多油,会很好吃的。面条快煮糊了我要赶快去盛回来”傻子说完就跑出了屋子。
傻子走亲
话说国道378公里处,有一村落吴家湾。
胡春花和她的傻子儿子狗崽就住在吴家湾的东头。
一日,狗崽嚷着要去外婆家玩,春花拗不过她的傻儿,就应了下来。
狗崽高高兴兴提着一妈妈一给外婆的王八出门了。走到半道,狗崽想上茅房,于是把王八搁在地上去大便,等他出来时,王八不见了。
狗崽两手空空哭着跑回家,春花见了问:“狗崽,谁欺服你了?”狗崽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春花,春花又好气又好笑,说:“你怎么不弄块马拉古(方言,石头)把王八压着呢?你以后要记着!”狗崽点点头说:“我记着了!”
春花用报纸包了12个鸡蛋叫狗崽拿给外婆补补身一子。狗崽蹦蹦跳跳再次出发,走着走着,狗崽感觉尿急,想去方便一下。他把鸡蛋放在地上,刚走了几步,想起上次的教训,于是搬来一块马拉古压在上面,说:“这回看你还跑?!”
狗崽从茅房出来,太一一已经偏西了,他急忙搬开马拉古拿上鸡蛋尽快赶路,不料鸡蛋全部破了。狗崽哭着再次跑回家,对春花说:“马拉古把鸡蛋压出把把(方言,大便)来了!”
春花听了,狠狠地揍了狗崽一顿。
傻女哭嫁
吴家湾有位大一娘一,生了个相貌不丑,弱智的女儿,叫宝丹。在农村,就算长相再丑,白痴的女人也会有男人娶的,何况宝丹的相貌不丑,只是脑袋瓜不太好使。
大一娘一不用担心女儿的婚事,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媒人上门说媒了,双方相中对了,婚事很快定了下来。
宝丹出嫁的这天早饭后,大一娘一告诉女儿:“今天,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你要哭嫁,要用哭声感谢人家来送礼,明白吗?”
傻女说:“哭,我会的。”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客人,宝丹放声大哭起来,客人听到傻女拉开破嗓子哭起来,不知是怎么回事?
大一娘一急忙走进房间,小声地附在女儿的耳边说:“哭嫁哪有你这种哭法?要哭出话来。”
“怎么哭?请一娘一教教女儿,”
“一娘一教你,你那就按一娘一教的哭。”大一娘一只好示范,就哭:“一娘一啊,爹呀。”女儿说,哭这个她会。
大一娘一走出了房间后,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客人,傻女就哭:“爹呀,一娘一啊,爹呀,一娘一啊……”
实在听不下去的大一娘一,又一次走进房间,说:“你该换个样啊。”
听话的傻女,只要有客人进屋,她就按照一娘一教的“你该换个样啊,你该换个样啊……”哭了起来。
快要气疯的大一娘一再一次走进房间,生气地说:“你不会哭嫁,就别哭了。”大一娘一说完,就走出了房间。
可她没有想到傻女儿见到来了客人就哭:“你不会哭嫁,就别哭了,你不会哭嫁,就别哭了……”
大一娘一一听,生气地走进房间,小声地告诉女儿:“宝丹,我的宝贝女儿,你不能将一娘一说的话哭出来,让别人听了笑话,你干脆不用开口哭嫁,就算有客人进房来,你也别开口说话。”
傻女见一娘一生气了,问道:“我只好装哑巴?”
大一娘一点了一下头。
傻女婿拜年
康熙年间,有一地主二千金嫁给一个傻子。快到年啦,回一娘一家傻子连句话都不会说,无奈之下,便给些金子叫他出去练习说话。
一天,傻子来到一片树林,百鸟争鸣,热闹非凡,忽然一只老鹰从空中而下,万鸟俱寂。一位秀才便说“一鸟进林,万鸟哑静。”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有人过独木桥,一位秀才便说“双桥宜过,独木难行。”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位渔翁在一鱼池撒鱼,拉上网一条鱼也没有,一位秀才便说“一盘好水,就是没鱼,”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片棉花地,棉花上面都开了白白的花蕾,地里旱地都裂的一条条的缝,一位秀才便说“上面花蓬蓬。底下一条缝”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漂亮女子。一位秀才便说"雪为肌肤花为容,君子好求美人搂,"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他继续往前走,看见一个少年打他的父亲,一位秀才便说“儿子打老子,岂有此理”那少年不是他父亲的对手,便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傻子认为很好便记下来回家了。
年初二,傻子便到老丈家拜年。一进门,看见许多人正在说话,大家正在商讨傻子的事,大家都吃惊不语。傻子便说“一鸟进林,万鸟哑静”。大家一听,这吗二姑爷不憨,便大摆酒宴,盛情款待。刚上菜时,一陪酒的故意少给他一根筷子,看他怎么办?傻子便说“双桥宜过,独木难行。”大家都惊呆了,都认为是个人才,便又上鱼又上肉。大家还等傻子到来,鱼就没了,光剩下一盘水。傻子便说“一盘好水,就是没鱼”大家都大声喝彩,都说二姑爷是个人物。旁院的小一姨一子都争先恐后,花枝招展来看,头上插着一朵朵白花,下穿绿色裙子。傻子便说“上面花蓬蓬。底下一条缝”小一姨一子们一听,分明是骂人,气的叽叽喳喳喊来傻子的老丈一母娘一评一评理,傻子的老丈一母娘一虽说年龄已高,但丰韵不减当年,仍有几份姿色。傻子便说"雪为肌肤花为容,君子好求美人搂。”老丈人在一旁气的实在是忍无可忍,上去就是一耳光。傻子便说“儿子打老子,岂有此理。”陪酒的实在是看不下去啦,便都打傻子,傻子一看事情不妙,便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傻子一溜烟跑了。
哎、傻子真傻还是假傻,随历史烟云去吧。
关于民间故事(篇10)
猕猴
王从前在一座森林里,有只猕猴王,他手下有五百只大小猴子,常常在一珍?闹游戏,非常快活自在。
有一年,天候非常干旱,很久都没有下过一滴雨,山林中任何果子都没有了。
猴子们饥饿难忍,把山上能吃的东西都吃了,还是填不饱肚子。它们忽然想到,说不定国王的花园里,会有什么可吃的。
国王住在京城,离山很近,只隔着一条河。
猕猴王就带着几百只猴子,渡过了那条小河,闯进国王的花园。
看守花园的人发现一大群猴子入侵,知道事情不妙,花园要遭殃了,马上前去报告国王。
国王一听,马上下令:“小心看住这群猴子,不要让任何一只跑掉!”
侍卫们立刻集中到花园里。
猕猴王见情况危急,心中十分焦急、懊悔,心想:“都是因为我考虑不周,才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祸事!本想找点果子救命,没想到反而害了大家的一性一命。”想来想去,忽然想出一条妙计,它马上吩咐众猴:“你们快分头去找藤条,拿到我这里来,越快越好!”
猴子们分头去园里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了一些粗细不一、长短不等的藤条。
猕猴王把这些藤条,很快地连接在一起,一头绑在园中的一棵大树上,然后往外跳去;藤条就差那么一点点,不够拴在园外的那棵树上。时间紧迫,不够再去找藤条,猕猴王不假思索地用手抓住藤条的一头,再用双脚勾住那棵树的树梢,叫道:“快抓着藤条爬过来!快!”
猴子们一只接一只,抓着藤条爬出花园,到了安全的地方。
可是猕猴王的两腋都磨烂了,体力不支地掉到地上,昏了猕猴王忽然讲起人话,它说:“陛下!我们一直生活在山林中,但因近来天候干旱,久久没有下过雨,别说野果子,就连能吃的树叶和草叶,都让我们吃光了,还是饥饿难忍,所以我带着猴子们闯入您的花园。罪都在我,不能怪其他猴子,请您手下留情,不要杀害它们吧!我的肉,请您用来供宫中做道新鲜菜吧!”
国王听了,十分感动,仰天叹息道:“唉!野兽虫类的王,都懂得以自己的身一体,来救其他人的一性一命;我是人的王,难道能杀害它吗?”
国王一边流下感动的眼泪,一边命人赶快给猕猴王松开捆一绑的绳套,并将宫中剩余的蔬菜、水果及粮食,都拿出来给猕猴们吃,还发布命令:“无论是谁,如果伤害了猕猴,就按照处置小偷那样严加处理。”
事后,国王对王后说:“你也看见了吧!和猕猴王相比,我的仁慈,只如同一根细细的头发而已!而它的仁义,却超过了巍峨雄伟的山哪!”
关于民间故事大全11篇
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流传于民间的小故事可以说是“群芳争艳”,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乡里邻里听说一些流传的故事,有的人会选择相信,也有的人一笑了之。大家知道哪些有趣的民间故事呢?你也许需要"关于民间故事大全"这样的内容,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关于民间故事大全【篇1】
花神:民间故事
万物皆有灵,每一种生物都有神在掌管,比如树有树神,花当然也有花神。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花神的故事。
《神仙传》记载,润州(今江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运维服务合同
- 意大利从属工作居住合同(2篇)
- 挂靠经营合同(2篇)
-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改造方案
- 科技类课程学情分析方案
- 2024年公寓物业买卖合同
- 军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 养老院室内装修工程实施方案
- 食余残渣脱水装置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年健身营养咨询服务合同
- 山东联通公司招聘笔试题
- 2024年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金属探测器检测记录
- 安全教育记录范文(25篇)
- 2024年供应链管理竞赛考试题库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习思想教材配套练习题 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led显示屏工艺流程
- 建设项目设计管理方案
- 第13课《警惕可怕的狂犬病》 课件
- 仓库货物条码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