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共16篇)_第1页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共16篇)_第2页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共16篇)_第3页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共16篇)_第4页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共1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5页共35页《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共16篇〕篇1:《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课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开展数学考虑,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p和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但根本考虑方法是一致的,重点让学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进一步拓宽思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存在局部学生不理解题意,说不出算式的含义,如张子文、徐宏鹏,需个别辅导,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结果直接口算,正确率不高,需强化要求。篇2:《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新授课的学习。我先用课件出示2个信息,一共有480个羽毛球,有8个盒子,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明白可以求出每盒有多少个?再出示一共480个,每筒装6个羽毛球,再让学生提问,学生知道可以求出可以装多少筒?接着出示三个信息,我们班分成3个组,每组12人,一共植树144棵,你能根据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答复也比拟好,通过这样的练习主要让学生能找到相关联的数量关系。接着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拟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一样点。接着把“想想做做”来完成1、2、3。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我都板书出来。如:224÷2=112〔本〕112÷4=28〔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就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还有我没有设想到的是我课堂上与学生练习时发现都是可以通过连除或先乘再除来解答的,但是课堂作业5、6、7三题第一步用乘法来解答是不适宜的。如第5题就是3只燕子2天一共吃害虫780只,求每只燕子每天吃多少只害虫?就有学生先用2乘3,再780除以6,其实应该在前面练习中放入一题,让学生比拟与体会,这样学生解答就比拟会有方向。打算在下面的'练习中加强这方面的比拟。最后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方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答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篇3:《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今天上了一节《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就是用连除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相当于旧教材中的归一问题。本节课的整个内容包括一道例题和“想想做做”的7道练习题,还有一道考虑题。整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小黑板出示三道简单的用除法来解决的一步计算应用题:1.有三组学生植树,一共植了12课,平均每组植多少棵?2.5本笔记本共20元,平均每本笔记本多少钱?3.有三组学生去植树,每组有4个人,总共植了36棵。问:①一共有多少人去植树?②平均每组植了多少棵?前两题我是要求学生齐读题目,然后指名口头解答,第三题在解决两个小问题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说出要选择哪些相关问题。然后出示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接下来开场新授课的学习。我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我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然后我添了个条件:一共有224本书。然后我问根据这些条件你能不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当学生提到“平均每个书架没层放多少本书”时,我马上卡片出示这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我下去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做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再请他们分别说说你先算的是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解决的,然后比拟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和一样点。接着我把224该成448,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旨在说明:不管数字怎么改变方法是一样的。最后做了两道练习题。整堂课的大概流程就是这样。尽管本节课上下来相对流畅,但不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抓住了重点但没有突出重点。两步计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中间问题,即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这个最好要板书出来。如:224÷2=112〔本〕112÷4=28〔本〕这种方法,先算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这个“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最好要板书在式子的边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说理。第二:形式单一。这里我所说的形式单一包括两个方面:一.说理方式的单一。说理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爱说。当我问做对的同学举手的时候,90%以上的学生都举手了,但是当我问你是怎么想的时候,举手的同学却是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不爱说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提问的方式,比方说可以问“你猜猜他〔板演的同学〕是怎么想的?”这样也答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练习形式的单一。我就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板演,最后说理,比拟形式化。可以换种形式来完成练习,如口答的形式。再者就是在说理的时候,不一定要根据算式说出先算的是什么,还可以老师先规定先算什么,然后让学生列出式子。第三:我的一些“通病”。之所以说是我的“通病”,是因为都是些我比拟容易犯的问题,跟我的教学经历有关,跟我的对教材还不是吃得很透有关。1.时间的把握。前面的复习铺垫时间显得稍长,应该控制在五分钟以内,那么全班的读题可能可以略去,只要学生看题解答就可以了。既然前面已经超时,那么要调配好下面的时间。正因为没有做好这一点,同学们的练习时间就短了,也许就没有到达稳固的效果。2.让学生说多一点。在让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或说理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说的疙疙瘩瘩的时候,我总是怕他说不出或者说不好,于是还没有等他说完就总是急着去帮他完善他的`语言,其实要相信学生能说好,要把时机留给他们,也就多等几秒钟的时间。3.利用好课堂生成。本节课有三处生成的地方,我都没有处理的很好,显得有些僵硬和牵强。一处是当我问“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什么问题吗”,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假设有4个书架……我没有等他说完便说“你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是……”这里我不应该直接否认他,可以说“我们看图上是4个书架吗”可能这样处理睬好一点。二处是当我们算出例题的结果是28本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跟我说:书架上明明只有25本书。这使我有点措手不及、哭笑不得,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我的引导不当,使他注意别的地方去。三处是一道关于吃药片的练习题,用共150片去除以每日3算出来的结果的单位是什么有点争议,我本应该马上收拢告诉大家这样做是讲不同道理的,所以我们一般不用这种方法来做,可是我还是问了下去,于是各种答案都有,造成不必要的争议。说着说着,竟觉得有种说不完的感觉。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存在着,但我想只要可以意识到,我一定可以渐渐地克制,以不断进步我的课堂教学程度。篇4:“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此课内容是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它只有两个条件,两个量之间有倍数关系,即传统上的和倍、差倍问题,数量关系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解决问题。遵循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是通过复习导入,引出新知,然后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接着开放练习,拓展进步,最后课堂总结,学用结合〔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蓝带子和红带子长度之间的关系,带着学生复习学过的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片搜索信息,得出结论。同时,在学生熟知问题的根底上将彩带简化成线段,目的在于引出线段图及其画法与考前须知,最后,让学生一边看线段图一边复述问题的内容,这样,使学生渐渐熟悉线段图在数学问题求解过程中的作用,感受它的优越性。〔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在新课的开场局部,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话将图中的信息表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对信息的搜索、整理与反应才能,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接着,我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教授学生如何在线段图上标出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我画的线段图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图,利用小学生敏锐的'模拟力教学线段图的画法,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画完线段图后,我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求解的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线段图中给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给出的问题,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这既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活泼了课堂气氛。在接下来的教学里,带着学生重点学习了如下两个问题,即“买一套衣服多少元?”以及“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在求解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时,先要让学生明白“一套衣服”的含义是什么,接着请同学在原先画好的线段图中标出这个问题的所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线段图所表达的含义。同时,请同学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交流看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沟通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让学生完好的将自己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与口头表达才能,使学生听、说、读、写、画全面开展。而在复述的过程中,也使得同学对利用画线段图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评析:数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亲密联络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步步深化,设计了“上街买衣服”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诱发出“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尊重学生个体思维,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表达了课堂的开放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来于人的理论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三〕开放练习,拓展进步在这个环节里我准备了5个问题,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我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排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时机。〔四〕课堂总结,学用结合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忆这一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并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互相交流了心得与体会,更深化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时,使学生实在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任何难题都难不倒我们的!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第一种常用的方法掌握的很好,而对第二种方法用的同学就不是很多,有些同学承受的很慢,于是我又重点讲解了第二种方法,并选取了几个题目让他们练习。篇5: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综合练习、复习课教学内容:第1314页的练习二,第1516页的复习。教学目的:1、稳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详细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制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3、通过系统的复习,初步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系统认识。教学重难点:区分各种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卡片、活动物品〔第9题实景图片及盒子,钱物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口算〔口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展,活动进展的过程中可选取几题说说口算的方法。2、完成第3题限时完成。“通过每一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从中看出:第〔1〕组题下一题是上一题的扩展。第〔2〕组题被除数一样,可是因为除数的不同,因此,商的位数也发生了变化。继续讨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情况商三位数,什么时候商两位数。3、完成第1题。“大家能不能不用计算,就直接看出这些算式所得的商是几位数?”让学生估算,回忆估算的有关知识:“怎样进展估算?”独立完成,笔算出准确值。订正结果,并将估计值和准确值进展对照,让学生体会,稳固对检验的理解。“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二、实际应用。“同学们,计算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根本技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出示一组对话题。〔提问题填条件〕〔1〕301班有48人,〔〕,可以分几组?〔2〕〔〕,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几块?〔3〕〔〕,〔〕,每分钟打几个字?2、完成第4、5题第4题教给学生完成。第5题读题后,提问:“能直接比拟吗?”“怎样比拟,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三、拓展理论出示算式:120÷6“你能结合你的生活理论编一道用此算式解答的实际问题吗?”先小组自编,要求每一组可适当做好记录,并判断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交流、评价,评出优秀组。四、课堂作业:第2题。五、课下准备:三个盒子〔代表蛋糕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假设干,每一个代表一块蛋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模拟理论活动1.情景设置小组内的一名同学过生日,其他同学买来生日蛋糕送给他。2、角色分配:组内分配,过生日的同学就是裁判,其他同学作为购置者。3、数据提供:小军用27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3块;小华用30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2块小力用32元买了2盒正方形蛋糕,每盒4块4、任务布置:谁买的蛋糕最贵,哪种最廉价?5、组内表演,并记录下过程及结果。6、汇报,说想法、策略,谈感受。二、应用1、第6、8题。学生读题,“读题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可以通过组内讨论或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方法搞清楚题意。”“你是怎样理解题意的,有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指出的或者是通过别人的帮助理解的。”2、说说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三、考虑题学生先独立考虑,“答案唯一吗?”给一定时间后,小组讨论:左题中商的百位是几,除后百位有余数吗?假设没有余数,那么被除数的十位和除数有什么关系才能使商的十位为0?右题中要使商的末尾是0,除的过程有几种情况。〔有余数或没有余数〕你是怎样分情况来解答的?四、作业:第6、7、8题篇6:《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时学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生根本能掌握方法,但本节课还多了项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课前我和同年级数学老师交流了下,这里的线段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方法吗?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有求会吗?结果我们就陷入误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线段图的画法,结果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本来可以理解的方法都晕了,更别说另一种方法的出来。教学内容也没完成。后来我看了老师用书,上面写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画线段图,对画法不要作统一的规定,不要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这才知道我要求过高了,不合适孩子的认知开展程度。另外对于本节课我和同年级老师还专门去请教了我们的师傅该如何上,下一篇会写上。篇7:《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比拟多,所以大大表达了预习的必要性。以前学过列表整理的方法,所以学生对这种方法并不生疏。所以今天重点还是放在线段图的指导上,如何画得标准?其实这节课上解决问题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这种策略的应用上,实际还是操作才能薄弱。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还是耐心的他们这种解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问题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准备。不能只重结果而轻过程!今天这节课我针对学生预习作业上的问题重点进展画图指导。学生对于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不是非常感兴趣。课上我提了个问题:你们喜欢用列表法还是喜欢用画图法来解决问题呢?祝瑜毫不犹豫地答复:我喜欢用列表法,因为列表法条件列得很清楚,便于比拟。画图法比拟烦。王新洛不甘示弱说:我喜欢用画图法,因为画图法把条件和问题表示得很清楚,画好图就知道怎么做了。季文协说:最好直接解答,既不画图,又不列表那该多好呀!确实有的题很简单对于优生来说完全能直接列式解答。一些行程类问题用画图法来解决数量关系很明晰。可惜学生似乎较难承受这个新事物。篇8: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反思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共有多少人?①一个方阵有多少人?3×8×10=240〔人〕8×10=80〔人〕②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10×3×8=240〔人〕80×3=240〔人〕综合算式:8×10×3=240〔人答:3个方阵共有240人1.例题哪里需要扶,哪里应该放?本节课的例题,并不是全新的内容。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的方法与才能、从两个求出中间问题的方法与才能、从不同角度分析^p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才能。同时,学会两步乘法计算的问题,可以用连乘式写。通过本节的教学,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因为这题需要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但图却不大容易看懂,因此,在教学的前半段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看图,从图中找到一个完好的方阵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全部找出来后,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因为大局部学生是应该可以独立完成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做法,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但老师在后半段没有放手,还是牵着学生按部就班地走,这样做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2.练习教学如何按需分配的一点尝试。传统的练习教学,是做一题、讲一题。这样的做法一定会有这样的.缺陷: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完。因此,老师将练习分成两段出示,第一段是试一试,做完的同学可以先做的练习;第二段是的三题练习,做完的可以做补充题。这样的做法,可以给充分的时间让后进生考虑练习以及让老师进展堂上辅导,同时也让优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特别是第三组练习,三题一起给,讲评时让学生选择最有困难的是哪题,难在哪儿等,这样做能让老师更好地因材施教。篇9:《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此课内容是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它只有两个条件,两个量之间有倍数关系〔习题中也出现出现了相差关系〕,数量关系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本课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要求,力求从以下三方面来打破这个难点。一、创设问题情境。教材安排理解决一套衣服价钱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明确解决问题要找相关条件,浸透解决问题根本思路的训练。二、探究解答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是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线段图的画法,体会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合理性,重视借助线段图理清解题思路;接着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倡导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注重回忆与反思,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的联络和区别,从而逐步掌握方法。三、重视识图才能、解题思路训练。“想想做做”的第1、2题是看图列式计算,练习时首先安排看线段图说条件、问题及思路的针对性练习,再通过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不仅稳固了例题中学习的根本解题方法和策略,而且让学生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进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这两道习题中说问题的环节比拟重要,因为学生习惯算了第二条线段的长度就认为是两条线段的总和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是:1.线段图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在认知上由直观详细的“图”文,向较为抽象的“线段”过渡是一次,将重点放在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老师先亲自示范画图,再让学生尝试画图,使学生充分感知,能很好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2.算法的实际生成情况。学生还是先想到算上衣的价钱,然后加上裤子的价钱。在我的追问下,我还是向学生“讨”到了第二种方法。联络线段图,学生对1+3=4的解释也比拟到位。篇10:《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这局部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条件多于两个的解决问题,与其它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往往更便于进展不同的组合,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灵敏,让学生上新课前,学生借助学习指导充分感知了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容许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考虑:要求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考虑,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化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络:数学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p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乒乓球的条件考虑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一袋有5个乒乓球,有6袋乒乓球的条件考虑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解答。让学生分步列式的思路来分析^p数量关系,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p和解答的方法。篇11: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表格式教案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4题。学习目的: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并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探寻解题策略,进步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考虑和自主探究的意识、习惯。教学准备:投影,作业纸,挂图学习过程:学习活动目的学习活动老师提供的帮助与指导活动设计意图反思再设计激趣唤起旧知活动一:课前游戏拍手游戏要求学生拍的下数是老师的2倍、3倍……〔让人清楚地听出〕复习“倍”的概念,为新课学习探究作铺垫。开门见山,寻找条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活动二:情境导入1、学生反应:裤子28元,上衣是裤子的3倍〔随机贴出条件〕2、一件上衣多少元?〔师:会做吗?怎么列式?这是一步计算题〕一套衣服一共多少钱?〔板书贴出〕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板书贴出〕1、师:上周日,徐老师去逛商场,走到了这家店〔挂图出示〕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2、师:那你可以知道什么呢?3、这两个问题需要几步?〔2步〕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贴出〕——揭题用例图的情景把学生带如学习场景,开门见山。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并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探寻解题策略,进步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活动三:自主探究学生自己列式解,师巡视发现:1、28×3=84〔元〕2、28×3=84〔元〕84+28=112〔元〕3、28×4=112〔元〕4、1+3=428×4=112〔元〕学生各抒己见:1厘米,2厘米,1.5厘米……学生自己探究画线段图中几倍数的画法,师巡视发现资。学生评作业纸得出初步的画图方法。〔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表示求一套衣服多少钱?〔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合起来多少钱〕不能,交代4是从哪里来的?1+3=4先求上衣的价钱加上裤子的价钱条件没有变,问题变了。只要改问题就好了。生来指,老师改图。28×3=84〔元〕84-28=56〔元〕3-1=228×2=56〔元〕1、“一套衣服多少钱?”师:你会做吗?〔自备本完成〕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你想发表什么想法?〔把认为错的排除掉〕3、请你们认为对的三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追问:哪里有4个28?条件告诉我们没有?〔没有〕4、引入“线段图”〔1〕为了让们更清楚地理解题目,请小助手:线段图来帮助,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28元。那这条线段画多长呢?追问:1厘米好还是1.5厘米好?为什么?〔2〕我们一般取整厘米数比拟简单,这里取1厘米表示裤子28元。那上衣怎么画呢?完成在作业纸。〔3〕展示学生作品,你觉得他们画得怎么样?〔可能端点不对齐,端点对齐,在每段上面标28……〕〔4〕师示范画法。追问:为什么上衣要画这样的三份?〔5〕图中清楚地表达了这两个条件,问题求什么?注意看好老师如何表示。手指“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6〕请学生对照老师的线段图对自己的稍作调整。5、看线段图理解解题方法师:28×4你能看懂了吗?能找到4个28了吗〔同桌互相指一指〕追问:能不能直接写28×4?再看28×3=84〔元〕84+28=112〔元〕先求什么?你能找到图上是哪段吗?〔指一指〕求一共还要?5、试一试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1〕师:这题我们还是借助图来做,和上一题比拟,条件变没?图要不要变?为什么?不同在哪里?〔2〕师:问题变了,在图上也只要改问题,怎么标呢?谁来指一指?〔3〕师:会做吗?你会几种呢?〔4〕交流怎么想?6、归纳解题方法同学们真厉害,学得真快,以后遇到这样的应用题,可以先审题,再画图,再分析^p,然后解答,最后检查。〔板书〕以学生的学习经历为蓝本,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感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增强其应用意识。抓住学生的资,以资带动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线段图的学习中体验其重要性,自发形成画图解决的内在需求。稳固中练习,水到渠成活动四:稳固练习蓝带子长5米,红带子的长度是蓝带子的大倍,求一共多少米?〔1〕周末我还买了些彩带准备装饰教室,看书第43页,你理解了什么?〔2〕你会求吗?有几种?〔3〕交流解题方法分层进一步体会这类问题的特征。活动五:总结课堂你收获了什么?板书设计:〔贴纸形式〕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亲密联络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那样学生学习兴趣更浓。所以我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目光去对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难点借助线段图,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究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根底。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详细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根底,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络的,而这个联络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同。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建立一种构造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审题、画图、分析^p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而我在处理这些环节的时候整节课的结果意识是有的,可每个环节处理都很仓促,指导都不到位,导致一半学生还是云里雾里的。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自我分析^p反思一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应变,及时捕捉,巧妙处理,合理引入上存在欠缺,这一方面是经历积累少,还有是理论知识的缺失。要多学习理论书籍,多向其他老师学习课堂经历,多积累。篇12:《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评课今天龚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节《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有以下特色: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目光去对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展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打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究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根底。篇13: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因为从简单应用题到两步计算应用题是一个质的飞跃,解答两步应用题需要分析^p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中间的问题,正确地选择条件和运算方法,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分析^p和解答策略,可以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根底。3、教学目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络,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因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为:①会利用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能灵敏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②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和探究问题的习惯。4、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直观教学,运用谈话与讲练、导与学相结合的方式进展,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视、听、思、议、说、做等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参与中不断感知发现寻找策略,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说学法我采用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动手理论、互相评价,使学生学会有序的考虑问题,并让学生进展系统的总结归纳,理清思路,同时学生也会在活动中品味到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说教学程序为了更好的到达本课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一〕情境引入;〔二〕解决问题;〔三〕拓展区分;〔四〕练习进步;〔五〕全课小结五个教学环节,整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就从这五个教学环书

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l、谈话引入:今天,老师发现小朋友穿的衣服都很漂亮,注重说衣服的数量是按照什么做单位来计算的?〔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问:“你的上衣和裤子是一起买的?还是分开来买的?”“你的呢”〔这样的谈话提问,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教学资解决“件"和“套”的区别,同时为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2、问题的提出首先是播放课件,情境是妈妈带着小玲去买衣服,售货员告诉她们:“裤子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问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放完后提问:①你从片子上理解到哪些信息?②他们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生:算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生活情境,顺理成章地提出问题,并激发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二〕、解决问题l、教学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老师先用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让学生互相讨论后,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2、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图意。3、提问:这个问题需要几步来解决?说说你的想法,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者互相评价。4、总结两种解法,并引导学生比拟。〔这样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体会成功的过程,同时通过自主探究,自由发言,互相评价,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三〕、拓展辩别1、假如把原来的问题改为.“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小朋友会解决吗?2、这跟原来的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呢?〔通过问题的变换,在设计上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养成详细问题详细分析^p的习惯〕〔四〕、练习进步l、P43.1、出示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2、P44.2、指名说出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并说说先求什么,再算什么。3、P44.3、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学生各自填表,集体订正。4、P44.4、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每步方案所表示的意义。(通过这些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到达稳固新知,反应纠错的目的,又进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5、出示情境图篇14: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说课稿〔设计这道题,目的是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p、解决问题的过程,以进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五〕全课小结最后师生共同回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篇15:《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的: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