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先民审美意识_第1页
看中国先民审美意识_第2页
看中国先民审美意识_第3页
看中国先民审美意识_第4页
看中国先民审美意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原文刊发于:?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黄交军〔**师大学文学院,**

541004〕摘要:本文以?说文?中与审美畴相关的字词讲解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饮食审美意识、人体审美意识、伦理审美意识等三大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考察结论:中国先民审美意识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和谐性。关键词:?说文解字?;中国先民;审美意识;多样性;和谐性一、引言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卷四上羊部:“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P78下〕①从?说文?对“美〞的讲解我们可以作出以下三层意思的理解:首先,“美,甘也〞,这是从味觉角度对“美〞的讲解,这反映了中国先民的饮食审美意识;②其次,“美,从羊从大〞,这是从视觉角度对“美〞的讲解,与人和物的形体审美意识有关,而考察?说文?,反映的主要是人体审美意识;最好的充气娃娃.jiaoyuanfen.最后,“美与善同意〞,这是从道德伦理角度对“美〞的讲解,这涉及中国先民的伦理审美意识。基于以上三层理解,本文试图以?说文?中与审美畴相关的字词讲解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饮食审美意识、人体审美意识、伦理审美意识等三大方面考察中国先民的审美意识。二、对先民审美意识的考察〔一〕先民的饮食审美意识“民以食为天〞〔?管子?〕,饮食在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中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需求,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论语?,中国先民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饮食文化也从单纯的果腹逐渐上升到了审美意识层次。考察?说文?,所反映先民饮食审美意识的字词讲解主要表现为味美和食美两个方面。“味美〞是一种感觉属性,史伯认为“五位以调口〞、[14]〔P41〕“味一无果〞〔五位合然后可食。果:美〕。[14]〔P41〕“食美〞指食物具有“味美〞这种属性。如晏子认为“如羹焉,水火醯〔醋〕醢〔鱼肉做成的酱〕盐梅以烹鱼肉,燀〔炊〕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其义是说烹鱼,只有用水火将油盐酱醋及其它作料与鱼肉“相成相济〞,才有鱼肉的五味调和,才有鱼肉味道的鲜美。[14]〔P42〕1.味美味美指味道甘美,包含酸、甜、咸、辛等各种不同的味道。荀子认为“口辨酸咸甘苦〞、[15]〔P50〕“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15]〔P51〕同时他认为“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15]〔P50〕老子也认为“五位令人口爽。〞[15]〔P29〕?说文?跟味美有关的字词讲解有10余处。例如:〔1〕甘

?说文?卷五上甘部:“甘,美也。从口含一。凡甘之属皆从甘。〞〔P100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羊部曰:‘美,甘也。’甘为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8]〔P202上〕甘,味道甘美。“甘美〞在?说文?中是“美〞的同义语。〔2〕酱

?说文?卷一四下酉部:“酱,醢也。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爿声。〞〔P313上〕?段注?:“酱,醢也。从肉酉。从肉者,醢无不用肉也。〞[8]〔P751上〕“酱〞字由肉、酉会意而成,表示用酒来拌和肉酱。故人把“酱〞看作调味的主帅,故孔子说:“不得其酱不食。〞[3]〔P241〕“酱〞在古代本指肉酱,最早是用肉料所酿制而成的酸、咸味调料。〔3〕甜

?说文?卷五上甘部:“甜,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P100上〕甜,甜美。?段注?:“甜,美也。〈周礼注〉‘恬酒’。‘恬’即‘甜’字。〞[8]〔P202上〕〔4〕尗攴

?说文?卷七下尗部:“尗,配盐幽尗也。从尗,攴声。,豉,俗尗攴,从豆。〞〔P149上〕*锴曰:“尗攴,豆也。幽谓造之幽暗也。〞?段注?:“幽与郁之,其味苦。?招魂?曰:‘大苦咸酸,辛甘辛些。’王云:‘大苦豉也。辛谓椒也,甘谓饴蜜也,言取豉汁调和以椒咸醋,和以饴蜜,则辛甘之味皆发而行也。’?释名?曰:‘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故齐人谓豉声同嗜也。’〞[8]〔P336下〕〔5〕辛

?说文?卷一四下辛部:“味辛,辛痛即泣出。凡辛之属皆从辛。〞〔P309上〕?段注?:“味辛,谓成熟之味也。〞[8]〔P741下〕辛,味道辛辣。[2]〔P2124〕?说文?中表达风格各异的味道。如例〔1〕指味道甘美。这是先民对味美的总的感知,如?子?认为“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15]〔P95〕例〔2〕指味酸;例〔3〕指口感甜美;例〔4〕指味道咸;例〔5〕指味道辛辣。种类繁多的调味品,形成了酸、甜、咸、辛等不同口味。?子?也认为“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15]〔P95〕这说明先民饮食相当讲究味道的调配,这也是我国饮食著名中外的重要原因。孟子认为“口之于味也,有同耆〔嗜〕焉。〞[15]〔P24〕墨子更是认为“食饮不美,面目颜色缺乏视也。〞[15]〔P19〕味美一直是我国先民对于饮食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对我国的饮食审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食美食美指食物鲜美。荀子认为“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15]〔P53〕?说文?与食物鲜美有关的字词讲解有5处之多。例如:〔1〕腬

?说文?卷四下肉部:“腬,嘉善肉也。从肉,柔声。〞〔P89下〕?段注?:“腬,嘉善肉也,谓肥美。小*云‘?晋语?曰:‘假设克有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8]〔P172下〕腬,是一种味道鲜美的肉。先民通过对肉类的品尝,体会到了肉味的美好。〔2〕?说文?卷一下艹部:“,菜之美者。云梦之。从艹,豈声。〞〔P15下〕菜肴美味可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蔬菜之类的食物容易种植和收获,普通人家可以品尝享受。〔3〕麮

?说文?卷五下麦部:“麮,麦甘鬻也。从麦,去声。〞〔P112上〕?段注?:“麦甘鬻者,以麦为粥,其味甜也。〈急救篇〉云:‘甘麮殊美,奏诸君是也。’〞[8]〔P232上〕麮,一种味道甜美的麦类食物,可以食用和制糖。〔4〕酒

?说文?卷一四下酉部:“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P311下〕可以看出:酒强化了人们对味觉享受的快感体验,这就为后来“美〞与“味〞的联姻作了铺垫。这从凡以“酉〞为部首的字均与美感有关,诸如酣畅、醇美、沉醉等等,?礼记?也认为“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15]〔P88〕就不难看出酒文化在饮食审美文化史上曾经发挥的特殊效应。?说文?中表达了众多味道鲜美的食物。如例〔1〕是指味道鲜美的肉类,例〔2〕是指味道鲜美的蔬菜,例〔3〕是指味道鲜美的麦类,例〔4〕是指味道鲜美的饮料。这足以说明先民对食物有了充分的区分和认知能力。?吕氏春秋?中就有“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15]〔P82〕的记载。先民通过对食物的不断品尝区分,认识到了食物的不同味道,“甘美〞是其中的一种味道。先民有了“甘美〞这种味觉体验之后,将具有这种味道的食物归为一类,从而有了对它们味道鲜美的感知。同时,先民们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容之一的菜谱,使各项食物的色、香、味搭配更趋合理〔如认识到有些食物是不能混在一起的〕。东汉王充对此就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殊味,食之皆饱。〞[15]〔P82〕充分说明先民对“食美〞有了丰富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从?说文?以上关于味美和食美两个方面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出:?说文?中“美〞字条的第一层意思采用了最为人们所熟知和能体味的“甘〞〔即甘美、甜美〕,表达了先民对最初“美味〞的原始感觉,进而上升为味觉经历的审美感知,这说明先民的饮食审美意识与人求生本能需求和官能愉悦享受有着直接的渊源。美味能够成为时人心目中与声、色之美并称的涵项,成为美感的重要局部,这与先民很早就开场讲究的饮食文化尤其是殷商时代的酒文化与周人的味文化直接相关。[15]〔P227〕羊大而肥,而香,这确实是一种甘美的享受,让人产生官能愉悦。先民讲究味美、食美的饮食审美文化,对中国其它审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譬如中国文学艺术讲品味、意味、韵味、滋味,就都源于此。?说文?所充分反映出来的先民对饮食审美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特殊体验,也折射出先民的原始的审美文化意识与中国传统饮食审美文化意识的在联系。〔二〕先民的人体审美意识邱紫华认为:“以‘生命为美’,以表达充盈的生命之气为美,以显示旺盛的生命力的东西为美,这一核心观念决定了的艺术审美观。以‘生命为美’的这一特点,在全部审美领域和各种审美形态上都表现了出来。例如,的人体美的观念是**、性感、生动、姿态优美、伺候艳丽。〞[14]〔P50〕?说文?作为一部诠释汉字本义的古籍,记录了大量中国先民有关人体审美意识的字词。考察?说文?,反映人体审美意识的字词讲解主要表现为容貌美和体形美两大容。1.容貌美?说文?反映“容貌美〞的字词讲解多达28处。例如:〔1〕好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好,美也。从女、子〞〔P261上〕?方言?卷二:“凡美色或谓之好。〞?段注?:“本谓女子,引伸为凡美之称。〞[8]〔P618上〕好,容貌美好。?诗经?中说的“好人〞就是美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好逑〞就是美丽的对象、配偶。汉乐府诗有“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好女〞即为美女。〔2〕嫽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嫽,女字也。从女,尞声。〞〔P260下〕?段注?:“?广韵?:‘相嫽嫽,好儿。’?方言?:‘娃,美也。’〞[8]〔P617下〕嫽,美丽妖娆,美好义,女人用作表字。〔3〕媌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媌,目里好也。从女,苗声。〞〔P261上〕?段注?:“谓好在匡之里也。此谓纤细之好也。〞[8]〔P618下〕媌,眼睛美丽动人。〔4〕頨

?说文?卷九上页部:“頨,头妍也。从页,翩省声。〞(P183上)?段注?:“頨,妍也。妍,安也。頨义如?周易?之‘翩翩’。?东都赋?:‘翩翩巍巍,显显翼翼。’〞[8]〔P420下〕翩,面容端庄清秀,风度翩翩。〔5〕髦

?说文?卷九上髟部:“髦,发也。从髟,从毛。〞〔P185下〕“髦〞字的本义是秀发。?段注?:“发中之秀出者谓之毛发。?汉书?谓之‘壮发’;?诗?三言‘髦士’;?尔雅??毛传?皆曰‘髦,俊也’;?释文?云:‘毛中之长毫者曰髦,士之俊杰者借譬为名。’〞以“髦〞为美,就是以发长发壮为美。时髦的髦,据?诗经·柏舟?毛传:“髦,发至眉,子事父母之饰。〞;?诗经?中几次提到“髦士〞;?毛传?均说“髦,俊也。〞[6]〔P262〕髦士即英俊之士。〔6〕鬑

?说文?卷九上髟部:“鬑,鬋也。一曰:长儿。从髟,兼声。〞〔P185下〕鬑,鬓发下垂的样子。另一义说,须发长的样子。桂馥?义证?引*锴?韵谱?:“鬑,鬓垂儿〞;[2]〔P1226〕?段注?:“鬑,长儿,此别一义,谓须发之长。〞[8]〔P427上〕鬑,形容男性胡须之美。汉乐府诗?陌上桑?中“鬑鬑颇有须〞中的“鬑鬑〞就是形容须发柔弱细长之貌。〔7〕女赞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女赞,白好也。从女,赞声。〞〔P265上〕?段注?:“色白之好也。〞[8]〔P618下〕女赞,〔女人〕皮肤白皙美丽。?说文?中表现“容貌美〞的字词非常丰富。如例〔1〕,表现女性的姿色美;例〔2〕,是用来称呼美女的字号;例〔3〕,表现人的眼睛美丽动人〔眼睛美丽动人,清纯灵动是尤其是女性貌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例〔4〕,表现人的头部美〔主要指面容美〕;例〔5〕,表现人的头发〔发质〕美丽,人体美的一个方面是发美,一头柔顺光亮的秀发能够增添女性的妩媚和风韵,同样,一头浓密的黑发也使男子更添英气;例〔6〕,表现人的胡须美〔专指男性〕;例〔7〕表现人的皮肤白皙。皮肤白皙,柔顺光滑尤其是女性一直追求的目标。俗话说:“一白遮三丑。〞肤色成为了先民对男女人体审美的一项重要标准。汉乐府诗?陌上桑?中“为人洁白皙〞就是罗敷夸赞她丈夫的皮肤白皙美好。先民对姿色、眼睛、面容、头发等容貌的欣赏,充分表现了容貌美在人体审美领域中的特殊位置,尤其形容女性姿色的许多词语的大量运用充分说明女性在先民的审美领域里的重要性。这些蕴涵生命动感、**昂扬的关于容貌美的字词的运用,表达了先民对审美认识的深化和广阔,也说明我国人体审美意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2.体形美?说文?中与“体形美〞有关的字词讲解亦多达30余处。例如:〔1〕姣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姣,好也。从女,交声。〞〔P261上〕*灏?段注笺?:“凡从交声之字其义多为长声。〞舜徽?约注?:“女子以身长为美,此即姣字本义。〞[2]〔P1979〕?段注?:“姣,谓容体壮大之好也。?史记?‘长姣美人’;?小雅·白华笺?云:‘姣大之人’;?方言?云:‘白关而东河之间凡好谓之姣。’〞[8]〔P618上〕姣,是指身材窈窕而饱满。〔2〕艳

?说文?卷四下豆部:“艳,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盍声。?春秋传?曰:‘美而艳。’〞〔P103上〕?段注?:“艳,好而长也。?小雅??毛传?曰:‘美色曰艳。’;?方言?:‘艳,美也。’;宋卫之间曰艳,美色曰艳。今人但训美好而已;许必云:‘好而长者为其丰也。丰,大也。大与长义通’;?诗?言:‘庄之美,必先言‘硕人颀颀’;言鲁庄之美,必先言‘猗嗟昌兮,颀假设长兮’。所谓好而长也;?左传?两言‘美而艳’,此艳近于美之义。人固有美而不饱满者也。〞[8]〔P208下〕艳,身形美好饱满的样子。或作艶,指饱满繁盛之美。?左传?两言“美而艳〞,即是指美而饱满。?子·精神训?“献公艳骊姬之美〞,高诱注云:“好色曰美,好体曰艳。〞艳,不仅指容貌美丽,而且意味着身高体丰。〔3〕健

?说文?卷八上人部:“健,伉也。从人,建声。〞〔P163上〕?段注?:“?周易?曰:‘乾,健也。’〞“健〞有“高壮〞之意,“高壮〞貌被认为是“善〞“美〞〔见于?说文?“竘,健也〞段注。竘,?段注?:“竘,健也。?子·人间训?:‘室始成,竘然善也。’高注:‘竘,高壮儿。’此与健之训合〞。〕〔P500下〕“壮〞、“健〞与“乾〞同训,而“乾〞在?易?里是“阳、男〞的象征。这些都证明,中国先民能从象征着生命力的充实的、旺盛的、**的、勇壮的、强有力的事物的姿态中得到美的感受,他们认为具有这种姿态的事物就是善的事物,美的事物。〔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P67〕〔4〕姽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姽,闲体行姽姽也。从女,危声。〞〔P261下〕?段注?:“姽,闲体行姽姽也。闲者,幽闲也。?神女赋?:‘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婳于幽静。’引?说文?曰:‘姽,靖好儿。’〞[8]〔P619上〕姽,身形走动时步履优美,体态动人。?说文?中反映身体美的字词数量众多,包含了身材、体态等各个方面。一样之处例〔1〕,表现女性身材苗条修长之美;例〔2〕,表现了女性身材发育健美,容貌姣好;例〔3〕,表现男性身材强健的阳刚之美;例〔4〕,表现女性体态优美动人。?说文?里许多表现体形美的字词讲解,说明先民对体形美的强烈关注和高度赞美。同时,从中也可以看出先民对人的身体审美的浓厚兴趣。其实,我国先民关于人体美的审美观和西方的人体美学观点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如圣·托马斯认为:“美有三个因素:第一种是一种完整或完美,但凡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着色鲜明的东西是公认为美的。人体美在于四肢五官的端正匀称,再加上鲜明的色泽。〞[9]〔P149〕?说文?表达容貌美、体形美等方面的字词讲解反映了先民浓厚的人体审美意识。人的美一个重要容就是人体美,它可包括脸面、五官、发肤、身材等众多方面。这在?诗经?中都有详尽的描写。先民常常会要求外表与容的统一、才与貌的统一。例如“色〞,后来才引申为女色之义,本义是?说文?所述:“颜气也。从人。〞?段注?:“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谓色。〞[6]〔P262〕这就是由达外的气色。笠原仲二对中国先民审美意识深入研究之后认为:“所谓‘色’,是典型的美人所应具备的,对‘色’的视觉美的主要容,当然包含头发颜面肌肤或衣裳上脂粉的芳香,而这一切都是嗅觉美的要素,是女性特有的性魅力。〞同时他认为:“‘色’,不仅是指女人的脸形,眉的粗细长短弯曲度,耳鼻的形状、大小,特别是鼻的上下、口的大小、唇的厚薄、酒窝的有无大小等等,还包括身材高矮、骨骼强弱、四肢和手指的长度和纤细程度,全身肌肉的肉滑和肌理的细腻性,洋溢着生命感的丰艳躯体和外表滑溜能给予柔弱感触的曲线美等〞。[16]〔P11〕这有力提醒出先民对人体美〔尤其是女性人体美〕的认知的广泛性和视角的多元化。此其一。?说文?描写男女美的字词讲解相当多,但在容上更为偏重于女性美。大量表现女性美的字词讲解,充分反映了美和女性水乳交融的关系。如?卫风·硕人?:“硕大无朋〞,这一最古老的人体审美意识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中显露。“丰硕之为美〞反映了先民人体审美意识中强调了女人的强大和多生多育的功利性观念。[10]〔P140〕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认为,“美〞字在?说文?上应从“大〞部,从“大〞犹从“女〞,还认为从“美〞的“媄〞字“媄,色好也〞,即“媚〞,并以此认为中国人最早的审美意识起源于女子娇媚的容颜之美,以及人们对这种娇媚的感受。[10]〔P140〕这一观点在本节所举众多描写女性容貌、体态、发肤美的字词讲解中有足够的材料予以证明。这充分表达了先民从官能愉悦中探索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美学追求。从中可以看出充分洋溢着对生命美学的讴歌和赞美。此其二。〔三〕先民的伦理审美意识考察?说文?,它所反映先民的伦理审美意识主要表现为性善、德美、神雅三个方面。1.性善?说文?中与“性善〞有关的字词讲解有6处。例如:〔1〕俶

?说文?卷八下人部:“俶,善也。从人,叔声。?诗?曰:‘令中有俶。’〞〔P162下〕?段注?:“俶,善也。按?释诂??毛传?皆曰:‘淑,善也。盖假借之字,其正字则俶也。淑者,水之清湛也。’〞[8]〔P370下〕俶,贤淑,善良温厚,偏重于心的贤惠得体。〔2〕忠

?说文?卷一0下心部:“忠,敬也。从心,中声。〞〔P217上〕忠,肃敬〔而尽心尽意〕。?段注?后补“尽心曰忠〞;?段注?:“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此与‘慎’训‘谨’同义。〞[8]〔P502下〕〔3〕恭

?说文?卷一0下心部:“恭,肃也。从心,共声。〞〔P218上〕恭,肃敬。?段注?:“肃者,持事振〔奋〕敬也。〞[8]〔P503下〕〔4〕憞

?说文?卷一0下心部:“憞,厚也。从心〞〔P217下〕憞,敦厚。?段注?:“憞,凡憞厚字当作此,今多作敦厚。〞[8]〔P503上〕〔5〕仁

?说文?卷八上人部:“仁,亲也。从人,从二。〞〔P161下〕仁,亲爱。由“人〞、“二〞会意。*铉:“仁者兼爱〔同时爱别人〕,故从二。〞*灏?段注笺?:“千心为仁,即取博爱之意。〞[2]〔P1066〕?段注?:“仁,亲也。?见部?曰:‘亲者,密至也。’?中庸?曰:‘仁者,人也。’;?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谓仁乃是人之所以为心也。’〞[8]〔P365下〕〔6〕孝

?说文?卷八上老部:“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P173下〕?段注?:“孝,善事父母者。?礼记?:‘礼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8]〔P398下〕孝,善于奉侍父母。孝是先民的一项重要美德。“百行孝为先〞,古时有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政府任命官吏要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对被荐对象进展人品〔如孝〕的考察。〔7〕信

?说文?卷三上言部:“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P52上〕?段注?:“信,诚也。?释诂?:‘诚,信也。’〞[8]〔P92下〕信,城市守信。?说文?中表达了“善〞的众多方面,突出了它的重要性。如例〔1〕指为人正值善良;例〔2〕指做人忠诚尽心;例〔3〕指处事恭敬,公正合理;例〔4〕指天性敦厚本分;例〔5〕指心胸宽广博爱;例〔6〕指本性孝道谦逊;例〔7〕指秉性诚信老实。“善〞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重要美德,“性善〞是先民的一项重要的立身法则,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孟子就认为“人性本善〞〔?孟子?〕。?说文?将它置于与“美〞同等的位置,既突出了“善〞的重要性,又显示了“善〞对先民审美文化意识的重要影响。2.德美?说文?中与“德美〞有关的字词讲解多达37处。例如:〔1〕婠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婠,体德好也。从女,官声。〞〔P261上〕婠,体德美好〔专指女性〕。〔2〕娴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娴,雅也。从女,闲声。〞〔P262上〕?段注?:“娴雅,今所谓娴习也。?相如传?:‘雍容娴雅。’〞[8]〔P620上〕娴,娴静优雅,形容文雅大方德举止风度,较多地表现心境界。雅,“鸦〞古字,本指乌鸦,后假借为高尚、正派美好,偏重风度和心。〔3〕孎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孎,谨也。从女,属声。〞〔P262上〕?段注?:“谨者,慎也。〞[8]〔P620下〕王筠?释例?:“孎,谨也。〞[2]〔P1770〕孎,性情慎重稳重,指为人慎重,谨小慎微。〔4〕媞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媞,谛也。一曰:妍黠也。从女,是声。〞〔P262上〕?段注?:“谛者,审也。审者,悉也;释训‘提提,舒安也。’炎曰:‘行步之安也。’?檀弓?‘吉事欲其折折尔。’注云:安提者,媞之假借字也。〞[8]〔P620上〕媞,侧重于办事慎重,审查细微,多指女性心思缜密,认真严谨。〔5〕媮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媮,巧黠也。从女,俞声。〞〔P263下〕桂馥?义证?引?通鉴?注:“黠,慧也。〞[2]〔P1780〕媮,聪明巧黠,充满智慧,偏重于指女性。〔6〕女冤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女冤,宴女冤也。从女,冤声。〞〔P263下〕薛传均?答问疏证?:“宴女冤犹嬿婉,皆双声迭韵。〞[2]〔P1770〕?段注?:“古宛、冤通用。婉、女冤音义皆同。?邶风·燕婉之求?曰:‘宴,安;婉,顺也。’?西京赋?曰:‘嬿婉,美好之儿。’〞[8]〔P620下〕女冤,温顺美好,温婉平和。〔7〕如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如,从随也。从女,从口。*锴曰:‘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从口,会意。’〞〔P262上〕?段注?:“如,从随也。从随即随从也。随从必以口。从女者,女子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8]〔P620下〕如,依从,指子女孝顺父母或女子顺从丈夫。〔8〕妌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妌,静也。从女,井声。〞〔P261下〕桂馥?义证?:“静当为瀞。〞?水部?:“瀞,无垢秽也。〞?广韵·静韵?:“妌,女人贞洁也。〞[2]〔P1767〕妌,指女子娴静、贞洁。?说文?中表现了先民非常丰富的“德美〞要求。如例〔1〕是指女子的体德好;例〔2〕主要是指女性德性情优雅或娴静;例〔3〕是指慎重小心;例〔4〕指做事审查细致入微;例〔5〕主要是指女性德智慧聪明;例〔6〕是指温婉平和;例〔7〕是指女子孝顺父母或顺从丈夫;例〔8〕主要是指女性贞洁、专一、守妇道。“德美〞一直被先民视为一项重要德修行,如儒家美学强调的是把与个体心理欲求相联系的情感导入现实的社会伦理规中,使个体意识道社会责任的崇高意义,进而自觉地控制和开展他的情感。[13]〔P150〕“德美〞是先民审美文化意识的一项重要容,人才选拔“德才兼备〞的原则表达了先民对“德美〞的高度重视。3.神雅?说文?中与“神雅〞有关的字词讲解有6处。例如:〔1〕媚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媚,说也。从女,眉声。〞〔P260下〕?段注?:“说,今悦字也。?大雅?毛传曰:‘媚,爱也。’〞[8]〔P617下〕媚,愉悦快乐的样子。声中有义,以眉毛来表现妩媚。?释名·释形体?:“眉,媚也,有妩媚也。〞?诗经?有“媚于天子〞或“媚于庶人〞,即被天子或庶人所喜爱。我国自古就有画眉的习俗,妇女的容色也表现在眉目间,因此“媚〞字有美好义。?通俗文?“颊辅妍美曰妩媚〞,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描写青琴、宓妃等神女为“妩媚女冄袅〞。[6]〔P263〕〔2〕嬮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嬮,好也。从女,厌声。〞〔P261上〕?段注?:“谓嬮嬮也。〞[8]〔P618上〕?尔雅·释训?:“嬮嬮,媞媞,安也。〞郭璞注:“皆好人安详之容。〞舜徽?约注?:“女子以安详为美,故许训嬮为好耳。〞[8]〔P1751〕嬮,安详沉着。〔3〕嬹

?说文?卷一二下女部:“嬹,说也。从女,兴声。〞〔P261上〕?段注?:“说今之悦字。善注岳?关中诗?、颜延军和灵运诗皆引?说文?‘兴,悦也,谓兴与嬹古同也。’〞[8]〔P618上〕嬹,愉悦开心。?说文?中表达了众多的“神雅〞审美意识〔大多指女性〕。如例〔1〕是表现女性妩媚多情;例〔2〕是指女性暗想端庄;例〔3〕指愉悦舒心的样子。人的神情娴雅、情调高致,透露出符合道德伦理认同的风雅和淑慧,充分表现了先民特有的审美意识。人物的神态娴雅和神情温顺,是人的心情感〔尤其是女性〕一个重要方面。这具有鲜明的儒家所推崇的“温柔敦厚〞的伦理美学特征,也充分展现了“神雅〞这一蕴涵着丰富心情感的审美价值。?说文?所表达的关于性善、德美、神雅等众多字词讲解,充分表达了伦理审美意识在先民审美领域中的重要性。“美〞与“善〞均以羊为偏旁。?说文?:“羊,祥也。〞?尔雅·释诂?:“祥,善也。〞古文“祥〞字由“羊〞组合而成。日本学者今道有信认为,从“善〞字来看,是把一头羊放在一个如盘状的古代容器“豆〞上。他还据此认为,这说明“羊〞在中国古代是被当作一种牺牲的象征来满足人们的礼仪之需的。[11]〔P29-30〕我们知道,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是非常重视的。最隆重的是太牢〔用猪、牛、羊三牲〕,其次是少牢〔用猪、羊二牲〕。[12]〔P539〕“羊〞成为祭祀不可或缺的供品。先民供奉祖先的目的归纳为两个:一是祈福,即向祖先祈祷,希望得到庇护;二是炫耀,作秀,以此来说明自己的显赫和尊贵。因此,羊越大,越肥美,代表对祖先的膜拜之心越虔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说文?认为“美善同意〞,使审美具有了伦理意义。“美善同意〞,先民一开场就将“善〞这种良好品德和“美〞同等对待,说明先民是推崇美德,爱好和平,致力于建立美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这种“美善等同〞、“美善相乐〞凸显道德伦理价值的“善〞的审美文化意识,对文人的修身养性和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规作用。泽厚认为:“中国是由道德而走向审美,以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因为中国哲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丝毫不舍弃自然,不否认人的自然生命,不是道超自然的天堂中去寻找不朽。〞[13]〔P32〕“美善同意〞,所蕴涵的深厚伦理审美意识,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结论综上所述,?说文?所反映的中国先民的审美文化意识具有多样性、和谐性的特征。多样性的特征从上述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美〞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和谐性表达为先民的“美〞不象西方极度夸变形的崇高之美〔如数量和体积的无限膨胀〕,而是处处表现为和谐之美:如味美表达为讲究色、香、味合理调匀,和谐搭配的和谐之美;人体美表达为讲究比例适当,完整匀称的和谐之美;伦理美表达为讲究温柔敦厚,优雅平和的和谐之美。因为?说文?深受儒家思想熏,所表达的先民审美文化意识根本上与儒家道德标准不谋而合。同时,它也承受了道家、法家等众多流派的思想涵。?说文?许多字词讲解表达出来的先民审美观正是这些情况交相辉映的真实写照。同时,?说文?所蕴涵的先民审美文化意识,一方面是先民传统文化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也是?说文?作者主题意识参与和选择的结果。注释:①所标页码出自参考文献[1],许慎.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