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星新材研究报告:薄膜集大成者,复合铜箔切入锂电材料领域双星新材:厚积薄发,国产BOPET薄膜龙头BOPET薄膜龙头企业,五大板块协同发力双星新材为全球BOPET薄膜龙头企业。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经构建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窗膜材料、信息材料、热收缩材料五大板块。公司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战略,坚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发展,以液晶显示、消费电子、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建筑等为场景,致力打造平台型新材料公司。积淀深厚,深耕功能性聚酯薄膜领域。公司1997年成立,于2002年开始进入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领域,于2011年实现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于2014年和2016年通过两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14亿元和19.7亿元用于光学膜项目建设,合计产能共计3亿平米。2019年公司一期光学膜项目投产,高端复合膜产品开始放量,成为三星VD膜片的核心供应商,彰显公司技术与规模实力。营收稳定增长,业绩加速释放2017-2021年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0.23亿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9.31亿元,稳定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2018年与2020年均同比大幅增长,而2019年暂时性下滑,主要因当年2月份集中对产线进行维护升级、技术改造,相关费用支出约1.6亿元;研发费用当期同比增加19%,2019年公司专注于研发与客户沟通,使得费用较高。公司2019年3月公告,入选三星VD核心合作伙伴十三家成员之一,成为三星VD光学膜片全球供应商,2020年公司披露光学膜供应三星VD全球六个生产基地,出货量提升。公司在2019年对部分项目进行六年一期的维护保养,包括16项技术改造,2020年产品价差扩大,盈利能力增强,同时公司产能不断扩大,2020-2021年迎来业绩爆发期,业绩大幅度增长。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20年实现困境反转。公司研发费用率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公司2019年净利率下滑较多,因其他支出较多,公司在完成生产线改造升级与新产品开发验证后,2020及2021年销售毛利率及净利率同比均有大幅提升。2021年公司受益于主营产品量价齐升,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于2021年报中披露,公司大力拓展五大板块的销售市场,产销量均同比增加,随新产线释放,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公司光学材料膜、新能源材料膜、可变信息材料膜与热收缩膜销量均有所上升,聚酯功能膜销量有所下降,产品结构进一步向光学材料膜等高端产品倾斜,不断优化。除聚酯功能膜和热收缩材料膜2021年销售均价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产品2021年销售均价同比增加10%以上。公司产品矩阵丰富,不断提升高端产品比例。公司产品主要为BOPET聚酯薄膜,产品种类丰富,品种与规格完善。2020-2022H1公司普通类型聚酯薄膜毛利贡献占比逐渐降低,高端聚酯薄膜毛利贡献占比不断提升,其中光学材料膜毛利占比最大,说明传统聚酯薄膜对于公司的影响逐渐减弱,公司新材料属性逐渐清晰。2022H1公司业绩向好,看好2022年全年表现。公司2021-2022Q1分季度营业收入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21Q4实现历史最佳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表现。2022Q1营收继续保持增长,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仍环比增长,体现优秀的盈利能力。2022Q2因原材料成本较高,公司营收环比增长,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2年仍有新增产能释放,主要为光学膜二期以及新能源材料膜及热收缩材料膜产能推进,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高端产品的产销量,实现业绩的稳健增长,我们看好公司2022年的亮眼表现。股权结构稳定,股份回购深度绑定公司实控人为吴培服,股权结构稳定。吴培服为双星新材董事长,截至2022H1,其直接持股与通过宿迁迪智成投资咨询和宿迁启恒投资持股比例合计32.7%。吴迪为吴培服之子,二者属于一致行动人。公司历年股权结构稳定,管理风格延续性较好。公司2022年实施股份回购,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公司2022年5月6日公告,基于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调动公司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司长期发展,使用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股份,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数量为350,000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03%。光学膜为膜材料行业明珠,公司光学膜实力雄厚我国聚酯薄膜大幅扩产,高端产品仍旧紧缺聚酯薄膜用途广泛。聚酯主要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类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工程塑料,可以用于生产聚酯纤维和聚酯薄膜。目前聚酯主要用于瓶级聚酯、聚酯薄膜和化纤用涤纶。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用途广泛,我国产能快速增长。2017-2021年,我国BOPET产能与产量呈现增长趋势,2021年中国BOPET行业产能为456万吨,产量为319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0%。行业产能大幅扩产下,高端产品仍紧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7-2021年我国BOPET进口均价处于6700-7500美元/吨区间,出口均价处于2500-3200美元/吨区间,进口均价超出口均价2倍。2017-2021年BOPET出口量与进口量年均增速分别为4.0%与6.7%,进口量增速较快。上述现象表明国内对于高端BOPET膜材料进口需求仍然较高,以光学膜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仍处于紧缺态势。光学膜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广阔光学膜可以分为显示类光学膜以及非显示类光学膜两大类。其中显示类光学膜包括反射膜、增透膜、滤光膜、偏振膜等,非显示类光学膜包括离型膜及偏光片保护膜等。显示类聚酯薄膜主要用在液晶面板等领域,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迭代更新频率加快,带动了光学膜市场需求的提升。离型膜是表面具有分离性的薄膜。离型膜主要由基材、涂层与离型层组成。生产中对PET、PE、PP、OPP等基材进行表面处理,包括涂布硅离型剂、氟素离型剂等使其对不同的有机压敏胶具有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离型膜下游应用广泛。离型膜上游为基材和离型剂等原料,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离型膜可以作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面板行业偏光片保护膜、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及叠层内置天线生产加工转移的承载体。随着下游行业技术升级换代,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离型膜产能集中于中低端,高端离型膜依赖进口。离型膜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大多数薄膜制造商技术仍停留在中低端阶段。国际高端市场由日本厂商主导,美国3M公司、日本的三井化学、东丽、东洋纺、帝人、三菱化学和韩国的SKC占据主流的高端市场。区分离型膜质量的主要标准是洁净度、平整性、抗静电性、耐受性等,海外企业的离型膜性能更加优越,应用于高端领域如光学、电子模切等显示面板产能增加,液晶面板行业蓬勃发展,带动偏光片用离型膜需求提升。随着韩国厂商三星、LG持续关停LCD产线,中国大陆地区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根据DSCC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实现LCD产能占比全球过半,其预计2022年中国占比将达67%。我们参考DSCC对全球面板出货量的预测数据,按照离型膜和偏光片按照1:1的对应关系,离型膜均价为7元/平方米进行测算,预测届时产能利用率为95%,面板中LCD产能为总面板产能95%,预测得到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为67亿元。MLCC以陶瓷膜片错位堆叠烧结而成,离型膜用于MLCC生产的流延过程。MLCC是由印好电极(内电极)的陶瓷介质膜片以错位的方式叠合,经过一次性高温烧结形成陶瓷芯片,再在芯片的两端封上金属层(外电极),从而形成一个类似独石的结构体。MLCC通常需要堆叠300-1000层陶瓷介质。MLCC制备工艺中流延步骤是将陶瓷粉和粘合剂及溶剂混合球磨成陶瓷浆料后通过流延机浇注口,将其涂布于绕行的MLCC离型膜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浆料薄层,溶剂挥发干燥后可以得到陶瓷膜片,其厚度一般约10-30mm,多层介质薄膜叠层印刷需要在流延出1mm的陶瓷薄膜上堆叠数百至上千层。MLCC高景气下,行业巨头纷纷扩产。MLCC下游应用广泛,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及工业多个领域均需要使用,MLCC离型膜在元件生产过程中在流延涂布时承载陶土层。MLCC通常需要堆叠300-1000层陶瓷介质,每层介质的形成均需要离型膜。MLCC高景气度下,国内外企业加大扩产计划,新增产能投放时间集中于2022-2024年之间,村田、三星电机等全球MLCC龙头企业产能仍然遥遥领先,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逐渐舍弃通用型MLCC产品,国产企业扩产中也将小尺寸、高容量等高端产品作为进军方向。智能手机复杂化以及新能源车产销提升提升对MLCC需求。智能手机功能日渐复杂,需要更多的被动元件保障手机的正常运作。以iPhone手机为例,MLCC在其更新换代的更迭过程中用量大幅增长。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子要求更高,根据火炬电子可转换债券募集说明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插电混合和纯电动所用MLCC大幅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338亿元。2022年,受到消费电子需求疲弱、局部疫情反复对于经济的影响,集邦咨询预计2022年下半年消费规MLCC需求将持续疲弱,前十大MLCC供应商整体出货量同比下滑。局部疫情反复的影响减弱、新能源汽车需求提振条件下,我们假设2022年MLCC出货量同比持平,预计2023-2025年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为2%。我们假设平均单颗MLCC堆叠400层,单层5平方毫米,生产单层MLCC所消耗离型膜面积大致与MLCC面积相当。据洁美科技
2018-2020年年报,我们计算得到离型膜产品价格为1.3元/平方米,考虑到MLCC用途小型化、高容量以及高端化,堆叠层数可能增加,假设MLCC用离型膜均价为3元/平方米。我们据此预测,2022年全球MLCC离型膜需求将达到104亿平方米,市场规模将达到312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338亿元。国外垄断高端产能,国产替代在路上光学级BOPET基膜为基膜高端品类,技术难度高。光学级BOPET基膜性能要求高,主要用于ITO膜、液晶显示屏、触摸屏等,性能优异出色,也用于生产MLCC离型膜、偏光片保护膜等高端膜产品。光学基膜要求雾度低、透光率高、表面光洁平整与尺寸均一稳定等,对原材料、机械设备、车间洁净度要求很高,技术壁垒较高。国外垄断BOPET薄膜高端产品,价格高企,高端基膜也由国外垄断。2010-2019年,进口BOPET价格不断下滑,但仍超出口BOPET薄膜价格,历年进口均价与出口均价比值均大于2,表明进口BOPET薄膜整体相对高端,主要为偏光片用聚脂薄膜、MLCC离型基膜、薄型光学聚脂薄膜等,国内进口依赖程度高。高端基膜主要由杜邦、东丽、东洋纺、三菱化学和SKC等国外企业垄断,长阳科技、康辉新材等为我国主要的光学膜生产厂家,其产品性能相对于日本东丽及东洋纺来说透光率低和雾度较高,产品性能仍有不足。国内企业纷纷进行扩产,多方向进行替代。近年来国内薄膜材料企业纷纷将业务拓展至光学膜业务,如东材科技、长阳科技、激智科技、裕兴股份、洁美科技等,立志于国产替代。行业内扩产较多,我们认为光学膜市场空间足够大,各公司业务有所差异,如激智科技瞄准扩散膜、增亮膜、复合膜业务,长阳科技专注于反射膜与光学基膜,裕兴股份与洁美科技进军离型膜市场等,行业内分工较为明确,主流公司以某一细分产品切入,再进行扩张布局。公司技术领先,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公司技术领先,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据公司披露,2022年上半年申请发明专利6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共22项,获得授权专利19项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6项,实现新品研发12件。公司研发实力不断增长,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专利数量处于行业内前列。公司产业链完整,切片、基膜与成品膜一体化布局。公司购进PTA与MEG自行聚合生产聚酯切片,生产光学基膜、太阳能背材基膜等基膜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再通过后道精密涂布生产成品膜产品,实现一体化布局,有助于公司平滑各环节的盈利波动。功能母粒为高端薄膜产品必备原材料,公司纳米母粒万吨级产线建设完毕。功能母粒一般由功能性粉体、基体以及各种助剂组成,其中功能粉体含量远高于最终制成品中粉体含量,母粒性能可直接影响最终制品的性能。公司布局纳米母粒,解决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公司于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完成万吨级纳米母粒建设,能够满足百万吨级聚酯薄膜产能需求。公司产能快速扩张,规模优势不断扩大。公司自上市以来依托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迅速扩张产能。2016-2019年公司新增产能缓慢,其中“年产一亿平光学膜项目”属于公司新进军领域,受技术及设备调试、国内销售渠道培育需要一定周期等因素影响,产能释放缓慢。随积累逐渐深厚,项目产能逐渐释放,贡献业绩,公司产能规模优势也逐渐凸显,产销量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光学膜为公司重点布局方向,近年来不断扩张产能。公司自2016年布局光学膜,随后陆续布局二亿平米光学膜产能,2021年二亿平米光学膜产能(一期)30万吨光学材料膜(6条产线)投产,我们预计2022年20万吨光学材料全面投产,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2022H1光学材料膜业务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22.6%,我们预计在产能顺利释放前提下,公司2022年光学材料膜产量可达25万吨。高端薄膜材料不断扩容,新产能新技术发力光伏产业景气向好,公司光伏背板膜持续受益光伏产业高景气,行业快速发展。在国内风光大基地、整县分布式推进及BIPV政策推动下,光伏行业需求有望迎来加速增长,欧洲加快光伏项目建设进度,海外装机量料将维持较高速增长。中信证券研究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组对于光伏新增装机的预测,2022年国内全年光伏装机有望增至80GW,全球装机量有望超230GW。光伏背板需求稳定,不含氟背板为未来发展方向。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背面,对电池片起支撑与保护作用。背板一般具有三层结构,外层为保护层,内层为PET聚酯薄膜,起到绝缘与阻水作用。根据CPIA《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年版)》数据,目前光伏背板主要为含氟背板、不含氟背板,玻璃背板和其他背板,2021年含氟背板为市场主流选择,占比为65.9%,玻璃背板占比为24.4%。CPIA预测,不含氟背板为未来产业发展方向,2021-2030年含氟背板市场占比将逐渐降低。我们认为在材料迭代的趋势下,相关无氟材料如耐候PET薄膜将迎来发展机会。氟树脂价格涨幅较大,成本端助推无氟背板拓展应用场景。根据赛伍技术官网介绍,氟树脂PVDF为含氟背板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主要承担耐紫外线、风沙侵蚀等作用。然而2021年以来,PVDF树脂价格迅速上涨,据卓创资讯数据,2022年3月高点价格36万元/吨,相较于2021年初7.5万元/吨价格上涨约4倍,大幅提升含氟背板生产成本。在含氟背板成本走高的情况下,双星新材、裕兴股份等多家基膜生产企业,中利腾晖、明冠新材等背板生产企业等纷纷布局无氟背板。公司开发强化PET膜以替代传统含氟背膜。公司研发强化PET膜以替代传统三层TPT背板结构,使得中间层PET膜在绝缘、阻水的基础上提升耐候性、耐水解性,满足光伏电站户外发电的使用年限需求。根据公司官网介绍,公司强化背板基膜含38-50μm、125-250μm、305μm三种规格,分别可以用于三层背板结构(以PET膜替代氟膜)、双层背板结构(取代一层氟膜)、单层背板结构(替换整体结构)。公司2021年报披露,公司在研项目包括透明背板PET基膜研发,围绕光伏技术迭代新产品进行开发拓展,以期进一步拓宽市场占比。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太阳能背板用PET基膜市场空间为73亿元。我们援引CPIA对于双面组件渗透率的假设,参考裕兴股份年报中对双面透明背板渗透率的假设,引用中信证券研究部电力与新能源组对于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的预测做出预测。据百川盈孚数据,2021年双星新材强化PET膜报价高于普通PET背材膜50%,我们预计强化PET基膜与普通PET背材基膜单价分别为1.8及1.2万元/吨,考虑到无氟背板对于强化PET膜的需求,我们结合PET基膜及强化PET膜的厚度、单价、单位用量数据对全球市场空间进行预测。综上,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太阳能背板用PET基膜市场空间为73亿元,对应2022-2025年市场空间CAGR为20%。公司光伏背材膜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公司于2021年年报中披露,目前在国内背板基膜市场的市占率达到30%,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公司不断提升研发实力,开发强化PET基膜产品以适配新场景新应用,同时光伏用PET基膜产能不断扩张,有望提升光伏用PET基膜的市场份额。高端膜材料不断扩容,可变信息及热收缩材料发力热转印碳带产品下游应用行业广泛,包括了物联网、工业制造、医疗服务、食品药品、电子、零售、物流、仓储、企业管理、产品溯源及防伪等条码技术的终端应用领域。热转印碳带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包括PET薄膜、蜡、树脂、颜料等,热转印碳带由背涂层、基膜、释放层以及油墨层组成,PET基膜稳定性与强度较好,打印出的图形在抗刮性、耐高温性、防化学腐蚀性、分辨率性能优越。热打印市场空间稳步增长,热转移碳带需求有望持续提升。热转印碳带为热打印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耗材,MarketsandMarkets预计(转引自天地数码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全球热打印市场空间将由2020年的432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536亿美元,对应复合增长率为4.4%,将直接带动热转印碳带的需求增长。据此我们假设热转印碳带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3%,预计2025年全球热转印碳带用PET膜需求约为4.4万吨。公司产品质量优越,全球市占率超50%。公司在可变信息材料领域占据无可争议的龙头地位,为行业内不可替代的供应商之一。据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公司可变信息材料全球市占率达到50%以上。据天地数码
2022年可转债跟踪评级报告,天地数码对双星新材的采购额占前五大供应商的60%。公司可变信息材料产品质量优越,下游客户稳定,为公司稳定且高盈利性产品。热收缩膜为受热后能发生大幅度收缩的功能性包装薄膜,PETG热收缩膜性能优异。热收缩膜采用急冷定型方法成型,主要应用于产品的销售和运输过程,稳固、遮盖和保护产品表面,常见应用为包装和标签。PETG热收缩膜为性能极佳的热收缩膜,环保性能优异。PETG为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共聚而来,可视为一种改性的PET树脂。热收缩膜中,PETG热收缩膜具备较大的热收缩率(最高可达80%),符合包装市场对瓶身多样化的需求,几何形状复杂的瓶体通常会选择PETG为标签材料,其环保性能优异,后续可以与瓶身一起回收,节约回收成本。PETG市场空间广阔,公司产能不断扩张,市场份额料将进一步提升。公司PETG产品优势突出,与行业龙头开展合作。公司于2021年报中披露,与伊利、顶正、娃哈哈、农夫山泉、统一、达能等多个国内食品行业龙头全面展开合作。公司于2022年半年报中称,目前PETG热收缩材料市场需求预计约为60~80亿元,预计未来每年的需求增幅将超过30%。公司现有5万吨PETG热收缩膜产能,在建产能10万吨,产能释放后则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切入锂电池材料,塑料复合铜箔未来可期复合铜箔为锂电铜箔制造新工艺铜箔为锂电池负极的关键基础材料,在锂电池中是负极活性物质的载体,也是负极电子的收集体和传导体。由于具备良好的导电性、柔韧性和机械加工性能,同时加工成本低,工艺成熟,铜箔是锂电池负极材料载体和集流体的首选材料。在锂电池的制作过程中,负极活性物质由约90%的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4%-5%的乙炔黑导电剂、6%-7%的粘合剂均匀混合后涂覆于铜箔集流体表面,经过干燥辊压与分切等工序可以制得负极电极,铜箔的性能对于锂电池的性能有很大影响。锂电铜箔是影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和成本的关键材料。据高工锂电测算,电解铜箔占锂电池总重量比例约13%,仅次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是影响电池质量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成本方面,根高工锂电测算,NCM811锂电池中铜箔占总成本的比例约9%,仅次于正极材料,是影响电池成本的关键材料之一。锂电铜箔按照材料不同可分为电解铜箔及复合铜箔。电解铜箔生产工艺主要为溶铜造液、生箔制造、表面处理和分切包装。用于锂电池的锂电铜箔在电解之后,生产的原箔经过酸洗、表面防氧化处理等工序后被卷绕成为箔卷,用于后续分切包装工序。复合铜箔为铜-高分子-铜复合结构,为以高分子为基材,两侧镀铜的新型铜箔材料。基材选取PET、PVC、PI、PP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基材。有机高分子材料具备绝缘性和柔韧性,能够满足箔材的卷绕需求。目前基材-磁控溅射-水镀为主流工艺。塑料复合铜箔为在高分子基材上进行磁控溅射,使得铜在基材两侧表面沉积,再进行水镀增厚铜金属层,为目前主流工艺。塑料复合铜箔制造属于新兴技术,处于初生阶段。此外还有基材-磁控溅射-真空蒸镀-水镀工艺等,相比于前述流程增加真空蒸镀工艺,为在基材上进行磁控溅射后,以真空蒸镀进一步加厚铜层,减少磁控溅射镀铜量,后续再进行水介质电镀增厚铜膜。材料安全性与能量密度提升,缓解锂电池“焦虑”电池系统热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电池热失控。根据《电动汽车锂电池内短路诱发热失控的机理研究进展》(范志强),引发电池热失控的主要滥用条件为电滥用(过充电、过放电)、机械滥用(碰撞、挤压、穿刺、振动)和热滥用(高温下隔膜瓦解),《锂离子电池多点内短路及物理场变化》(陈明彪、白帆飞、宋文吉等)中称,三种滥用条件最终几乎都伴随着正负极材料直接接触导致的内短路,进而引发热失控,因此电池内短路为电池热失控的重要环节。塑料复合铜箔安全性提升,削弱穿刺隔膜影响因素,降低电池内短路风险。消费端对于锂电池的最大顾虑是其安全性,而电池自燃是由于发热失控导致的内短路。塑料复合铜箔中内部基材为高分子材料,其抗疲劳能力优异,能够吸收一部分应力,削弱金属薄膜断裂以及锂枝晶对于隔膜穿刺的影响。内短路诱发原因之一:应力集中下金属薄膜疲劳断裂产生毛刺。传统电解铜箔为纯铜,承载颗粒活性材料、电解液具有流动性、在动力电池装车中需要应对不同的复杂路况,颠簸下造成某个点应力集中,交替反复产生细小裂纹,后发展为断裂,薄膜表面断裂会产生毛刺,有穿透隔膜的风险,造成内短路。高分子不会疲劳断裂,同时高分子为弹性体,能够吸收一部分应力,避免毛刺刺穿现象。因此,塑料复合铜箔中高分子基材抗疲劳能力优秀,能够吸收一部分应力,削弱金属薄膜断裂毛刺影响。内短路诱发原因之二:应力驱动下锂枝晶生长模式。传统电池系统中,锂枝晶生长是不可避免的,锂枝晶不仅会穿透隔膜造成严重的热失控,还会通过消耗锂以及电解液导致严重的容量衰减,锂电池无锂枝晶或者锂平滑沉积是一个理想状态。相关文献中对于锂枝晶生长进行研究,电池中诱导应力存在对于锂枝晶生长形态影响较大,在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上镀铜的集流体上进行锂沉积时,由于高分子的应力松弛机制,相较于厚铜箔的锂枝晶形貌,由于高分子柔性基材的存在,锂均匀沉积,避免锂枝晶的生长。因此,塑料复合铜箔中高分子基材能够缓解压应力,减弱锂枝晶对于电池安全的影响。塑料复合铜箔在发生热失控时,凭借高分子材料的电绝缘性与热收缩性避免风险扩大。有机层具备电绝缘性与热收缩性,降低短路电流。复合铜箔内部基材为高分子材料,如PET、PP、PVC等,都属于电绝缘性高分子材料,在电池发生短路时,提高短路电阻,降低短路电流,从而规避短时间内大量放热使得电池温度急剧升高的问题,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PET等高分子材料具备热收缩性,在热源影响下,会向远离热源方向收缩,铜和PET受热膨胀性质不同,会牵引靠近热源的铜膜远离热源,进一步切断失效电路。塑料复合铜箔在提升电池安全性之外,凭借其低密度降低集流体重量。相较于金属材料,高分子有机材料密度低。在集流体中,采用高分子材料部分替代传统金属集流体,在保证导电层导电性能和集流性能前提下能够显著减少集流体重量,降低电池整体重量,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以PET复合铜箔为例,若以1μm铜箔+4.5μmPET基材+1μm铜箔复合集流体替代传统6μm电解铜箔,根据密度计算,理论上复合集流体重量相较于传统铜箔降低55%(PET材料密度以1.4g/cm3计算)。塑料复合铜箔应用于电池中,能够提升电池重量能量密度。据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专利显示,在电池正极片和负极片中应用复合集流体能够提升电池重量能量密度,以3μmPP材料上下镀铜复合集流体替换传统铜箔,在相同厚度下,重量能量密度提升3.3%,正负极均替换为复合集流体则重量能量密度提升6.1%。在材料选择上,超薄PP和PET基材各有千秋。PP原料和PET切片价格相对于BOPP与BOPET等拉伸成品膜较低,制成薄膜后赋予加工增值与技术溢价。然而对于两种材料的拉伸制成品来说,BOPET价格低于BOPP,因为BOPET历史较久,工艺技术不断迭代下价格不断降低。对于同种薄膜来说,薄膜越薄则价格相对越高,以10μm和18μmBOPP膜为例,10μm膜价格明显较高。在同样4μm厚的复合铜箔用薄膜基材对比中,若技术出现迭代发展,可能会出现BOPP与BOPET共同竞争的行业格局。公司前瞻布局PET复合铜箔,卡位锂电新能源业务公司具备超薄PET基材量产能力,技术迁移难度降低。PET/PP薄膜在复合铜箔中要求较高的工艺参数,要求4.5/4μm厚度,具备超薄PET/PP薄膜生产能力的国内厂商有限。对聚酯薄膜来说,双星新材可变信息材料膜能够达到4.5μm厚度,康辉新材具备4.5μm超薄薄膜产能,东材科技可以生产超薄PP薄膜。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为PET复合铜箔,我们认为公司具备超薄PET基材量产能力,在复合铜箔产业化发展中具备技术迁移性,先发优势强。材料技术端具备门槛,公司研发实力强劲,有望实现技术突破。我们从针孔性、热收缩性、表面处理方面对于薄膜所需性能进行介绍。针孔性:薄膜针孔性导致薄膜阻水阻气性能下降,在进行镀铜时可能会导致镀膜不均匀,影响复合铜箔产品质量。热收缩性:真空蒸镀会使基材受到热影响,如蒸发源或者靶材的热辐射、高能铜原子撞击动能和铜原子的内聚能都会使聚酯薄膜衬底温度升高,因此一方面需要控制工艺精度,将衬底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需要对材料的热收缩率进行精密控制,通过调节工艺保持材料为较低的热收缩率。《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设备及工艺的探索》(钟永均)中表示,为了保证产品具备低收缩高模量性能,采用松弛热定型和张力热定型的组合方式进行处理,在张力热定型处理后,结晶度增加,热收缩性能降低。表面处理:以PET聚酯薄膜为例,聚酯薄膜表面能低,再加工困难,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为电晕、火线处理、在线涂布、机械打磨、蚀刻、共挤复合等。若不对聚酯薄膜进行表面处理,金属镀层厚度较低,厚度增加会使得剥离强度急剧下降。通过电晕、清洗等提高表面张力,增加铜层和基体之间的粘附力,提升铜层厚度,改善真空镀膜性能。公司2020年布局PET铜箔,前瞻布局卡位新能源业务。公司于2022年7月6日-7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披露,2020年着手立项PET铜箔,2021年开始对PET铜箔进行研发,在4.5μm的PET基材基础上完成原料、磁控溅射、水镀工艺,在重要指标内部检验合格后,已经送往客户进行评价验证,镀铜基膜已经对外销售,新产品已经进行多渠道开发客户。公司与设备厂商东威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有望实现产业化加速。据双星新材公司官网介绍,8月3日双星新材与东威科技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签订《设备合约书》,公司产业布局更加完善,打通项目量产的“最后一公里”。盈利预测主营业务预测:光学基材与光学膜片业务:我们基于公司年度报告披露数据及产能建设进度对公司光学膜业务进行预测,公司公告称2021年底二亿平光学膜项目(一期)6条产线均投产。我们预计此项目将于2022年稳定贡献业绩,考虑到公司光学膜材料产能扩张较多,且高价值量的复合膜片产能有所扩张,保守情况下我们认为公司提升产品市场份额可能会伴随着单位售价下降。光学膜原材料为PTA及MEG,我们预计2022-2024年国际油价中枢有望持续回落,PTA、MEG及聚酯切片价格随之有望降低,预计产品毛利率基本保持不变。我们假设公司2022-2024年光学膜材料销量分别为25、40、55万吨,售价分别为1.55、1.50、1.45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30.3%、30.0%、29.7%。光伏材料膜业务:公司光伏材料膜包括普通PET基膜以及强化PET基膜,公司积极推进强化PET基膜应用推广,我们基于公司产能建设进度对光伏材料膜业务进行预测。公司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22H1
新能源材料膜业务毛利率为30.95%,公司强化PET膜逐渐起量,但考虑到行业内普通PET基膜产能的扩张情况,我们调低普通规格产品销售价格假设,认为公司将凭借其规模优势及成本控制能力在光伏材料膜行业保持领先地位,预计2022-2023年光伏材料膜毛利率有所提升。我们假设公司2022-2024年光伏材料膜销量分别为15、20、25万吨,售价分别为1.35、1.28、1.20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31.8%、31.3%、30.0%。可变信息材料业务:公司可变信息材料包含色带打印和光电显示两类,其中色带打印材料市场份额稳定,市占率逐渐提升,我们预计公司可变信息材料业务盈利水平仍将保持高增长。公司可变信息材料全球市场份额已达50%以上,我们认为公司在后续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张的背景下,产品整体售价将有所降低,但毛利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假设公司2022-2024年可变信息材料销量分别为2.5、3.3、4万吨,售价分别为2.30、2.25、2.2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48.5%、48.0%、47.7%。热收缩膜业务:公司热收缩膜主要为PVC膜及PETG膜产品,其中PETG膜为新型环保热收缩膜,对PVC热收缩膜材料进行替代。公司目前具备5万吨热收缩膜产能,在建产能10万吨,我们预计公司将于2023Q1建成投产,届时将稳定贡献业绩,提升公司热收缩膜市场占有率。随国产PETG产能的释放,我们预计价格有望回落,公司PETG热收缩膜产能居行业内首位,能够保障下游客户的大量采购,且国内PETG热收缩膜市场空间广阔,需求增长迅速,我们认为公司产品话语权强,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假设公司2022-2024年热收缩膜销量分别为3、5、6万吨,PETG热收缩膜占比逐渐提升,公司热收缩膜售价分别为1.56、1.53、1.50万元/吨,毛利率分别为33.4%、33.0%、32.8%。PET复合铜箔业务:公司PET复合铜箔业务目前处于产业化前夕,公司具备原材料聚酯切片-基膜-磁控溅射-水镀等环节布局,公司基膜可对外生产,也可用于自产复合铜箔。根据公司披露,目前具备约5000万平复合铜箔产能,后期可能与行业内设备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产能扩张。我们认为公司基膜技术领先,关键材料优先卡位,目前阶段良品率有保障。我们参考锂电复合铜箔行业毛利率水平以及单位售价,假设公司2023年实现复合铜箔批量供应,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4000、12000万平,单位售价约为7.5、6元/平,毛利率为53%、45%。聚酯功能膜业务:公司聚酯功能膜主要为包装类材料,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市场较为成熟,竞争较为激烈,其盈利水平主要与原材料价格高低挂钩。2020-2022H1公司聚酯功能膜毛利率为19.2%、26.4%、18.3%,毛利率跟随聚酯原材料PTA以及MEG价格波动。回顾公司历史库存原材料金额以及聚酯切片价格,公司2021年聚酯功能膜毛利率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工类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国)
- 2024贴瓷砖及艺术地砖定制安装合同3篇
- 2024版石灰石供应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应急管理及救援装备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度人工智能专利池共享与许可合同3篇
- 2025年度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合同规范3篇
- 二零二四年商业地产项目新型业态招商代理服务合同样本3篇
- 年度芳香除臭化学品:空气清新剂产业分析报告
- 2025年新型材料现货购销合同标准范本3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学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1
- 2025年病案编码员资格证试题库(含答案)
- 企业财务三年战略规划
- 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实率
-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 主播mcn合同模板
- 新疆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测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 DB11 637-2015 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 制造业生产流程作业指导书
- DB34∕T 4444-2023 企业信息化系统上云评估服务规范
- 福建中闽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