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药护理-课件_第1页
中药用药护理-课件_第2页
中药用药护理-课件_第3页
中药用药护理-课件_第4页
中药用药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一般护理之

用药护理

广安区中医医院胡婵

中医一般护理之

用药护理

广安区中医1一中药剂型与用法

剂型概念特点服法或用法汤剂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服,称为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加减灵活,能照顾到各种体质的病人及不同病证的特殊性,适用于一般病证和急性病证。内服、熏洗、灌肠。丸剂一种或多种药物加工成细末与水或蜜、米糊、面糊、酒、醋等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内服丸剂。吸收慢,药力持久,

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常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内服外用散剂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研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干燥。运用灵活,吸收较

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内服,即可直接冲服或用汤剂、米汤等调服,如元胡散;外用,即将药物外敷、掺、撒疮面或患处,如养阴生肌散。一中药剂型与用法

剂型概念特点服法或2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服用量小,外用可缓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①内服膏剂有浸膏、流浸膏、煎膏(膏滋),一般用开水冲服。②外用膏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

③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丹剂用含汞、硫磺等矿物质,经过炼制、升华、熔合等技术处理的化合制剂。剂量小,作用大,常用于急性病证。内服:如回春丹、大活

络丹;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胶剂用单味或多味含有胶质的药物熬成胶状制剂。多用于滋补治疗,贮运方便。烊化服用,具体服法参

看汤药煎煮法。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服用量小,3酒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中,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剂型。对于阴虚火旺之证的病人禁用。内服:多用于体虚失

养、风湿骨痛。外用:可消肿止痛、杀虫止痒。药露用新鲜芳香药物通过蒸馏收取蒸馏液的剂型。气味清淡、芳香无

色、便于口服,一般作为治疗中的辅助饮料。内服

茶剂由药物粗粉与粘合剂混合而制成的固体剂型。用量小,贮运服用方便,多用于治疗感冒、积滞等病证。服用时,置于容器中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酒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4合剂将各种药物通过蒸馏法、渗漉法或煎煮浓缩法加防腐剂而制成的一种剂型。多用于感冒、咳喘、咳痰等证。银柴合剂片剂将一种或多种中药经过粉碎加工和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剂型。体积小,用量准确,易服用,贮运方便。清开灵片剂

银杏叶片糖浆剂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蔗糖饱和溶液而制成的剂型。便于服用,比较适用于儿童。不适用于糖尿病合剂将各种药物通过蒸馏法、渗漉法或煎煮浓缩法加防腐剂而5冲剂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比丸剂、片剂作用迅

速,服用简单,重量轻,易携带,但易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胆、脾胃等病证。服用时冲入开水,使其

溶解后,即可服用。如:板蓝根冲剂注射剂将中药经过加工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菌溶液。剂量准确,作用迅

速,给药方便,药液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常用于各种病证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穴位注射。其他除上述剂型外,还有胶囊剂,如西洋参胶囊;气雾剂,如定咳喘雾化剂;安瓿

口服液,如双黄连口服液;滴丸,如丹参滴丸等剂型,在此不一一详述。冲剂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6

二中药药物配伍禁忌

1药物配伍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个方面

药物配伍含义举例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的疗效。如大黄配芒硝。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与茯苓相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医学全在线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的毒。相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内服

二中药药物配伍禁忌

1药物配伍包括相须、相使、相72中药和西药的配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药、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不会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认为可增强疗效,其实上述看法是片面的。下列不少的中成与西药在一起服用会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应避免同服。如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合用;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帕吉才(优降宁)不能同服;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呱替定(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中成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苯巴比妥(鲁米那)等镇静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与丹参片不宜同用;阿司匹林不宜与风湿酒、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同服。乳酶生(表飞明)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氨茶碱等不宜与山檀丸、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同用;助消化药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不宜与麻仁丸、解暑片、牛黄解毒片同服2中药和西药的配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药、西药8三、煎药方法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三、煎药方法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法正9(一)、煎煮容器

应选用陶器制品如砂锅,瓦罐或汤匙器皿为好。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制品,因金属容易与药物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如:铁器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色成加深,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与有机酸生成盐类药物等均可影响疗效,加上长时间煎煮后,有些可给药液带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呕吐。

(一)、煎煮容器应选用陶器制品如砂锅,瓦罐或汤匙器皿为好10(二)、煎煮用水:一般饮用水即可,以澄清清洁为原则,如自来水,无污染的井水,泉水,河水等。煎药的水量应根据药量,药物的质地(吸水性)和煎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淹过药面3—4cm;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2cm。水应一次性加足,不要中途中途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后重新加水,药煎糊就不许服用。(二)、煎煮用水:一般饮用水即可,以澄清清洁为原则,如自来11(三)泡药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且含有淀粉、蛋白质,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质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可以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易于析出。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及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另外,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三)泡药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12(四)煎药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如《本草纲目》曰:“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是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四)煎药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13(五)煎药时间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20-30分钟,二煎需要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一煎需要15-20分钟,二煎需要10-15分钟;受热易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好前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煎40-50分钟,二煎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狼毒等需要久煎,约60-90分钟。药物煎好后,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取液量成人约300-400ml,小儿减半;每服量,成人150-200ml小儿减半;每日可1-2服。

(五)煎药时间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从14中药用药护理-课件15中药用药护理-课件16中药用药护理-课件17五,中药给药规则(一)给药时间一般药宜在进餐前后2小时服;急性病可及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来月经后停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某些药物的服用要根据医嘱服用。五,中药给药规则(一)给药时间一般药宜在进餐前后2小时18中药用药护理-课件19(三)服药温度

服药温度是指中药汤剂的温度或服药时开水的温度。分为温服、热服和冷服。

(三)服药温度

服药温度是指中药汤剂的温度或服药时20(1)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称为温服。

一般中药多采用温服。中医认为凉(冷)者属阴,阴盛损阳,脾胃之气属阳,患者脾胃之气虚弱时再进凉汤,势必更伤阳气,对病情不利。温服又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瓜蒌、乳香、没药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服后能缓解上述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汤剂放凉后,要温服时,应先加热煮沸,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再放温服用。不应只加热到温热不凉就服用,因为汤剂放冷后许多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析出沉淀,如果只服用上面的清液,舍去沉淀部分必然影响疗效。如加热至沸,则已沉淀的有效成分又可溶解,放温后服用,基本上与刚煎时效果相近。

(1)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21(2)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热服。解表药必须热服以助药力发汗。寒证用热药,应热服,属“寒者热之”之法;真热假寒用寒药,应热服,属“寒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法,以减少患者服药格拒。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凡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剂均应热服。

(2)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22(3)凉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寒药应凉服,属“热者寒之”之理;真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属“热药凉服”,“治寒以热药,凉而行之”之法。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剂均应凉服。服药呕吐者,应先口服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后再凉服,以减轻症状。(3)凉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23六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更好的吸收;同时要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和药性峻烈的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六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24(1)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否则,药物就未达到预期的作用,如服解表药后,患者会汗出、服利水渗湿药后,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这说明药物在体内发挥正常疗效了。

(1)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25(2)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观察服药后的各种反应,如服用泻下药后除了要观察大便的次数以外,还要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否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发作的时间、程度等。(2)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26(3)观察服药后的毒副反应

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中药具有性能平和,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等优点。但也有部分药物,由于加工炮制和使用不当也能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对中草药的性能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有清楚的认识,用药前,应将用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清楚。严格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能和应用剂量,避免滥用,纠正中草药不会中毒的错误观念。

中药中毒时常见的症状是:咽干、舌麻、面色及全身发红、皮肤干燥,伴有皮肤丘疹、头晕、烦躁、呕吐、腹泻、腹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语言及肢体运动障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随即转为意识模糊、呼吸暂停。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音低、脉细弱、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如临床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救治抢救。

(3)观察服药后的毒副反应

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27

正确地服用中药,正确地施以服药前后的护理,不仅对疾病及时地发挥作用,也可以提高其远期疗效,使药物能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逐渐或迅速地发挥药效,使慢性疾病得到渐渐恢复,使急性疾病得到及时控制,再施以渐治之法,可以根治疾病,战胜顽疾。

正确地服用中药,正确地施以服药前后的护理,不仅对疾病28七中药内服法与护理(一)解表类要的服法和护理1解表类药应温服,服药后应卧床覆被并进热饮,以达发汗驱邪的目的,发汗以微汗为宜,不可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伤耗阴液。2患者应避风寒,禁冷敷。3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4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七中药内服法与护理(一)解表类要的服法和护理29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0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1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2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3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4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5八中药外用法与护理(一)膏药的用法与护理1适用范围有消肿止痛活血通络软坚散结拔毒透脓怯腐生新怯风胜时等作用。用于外科痈疡疖肿等病症。八中药外用法与护理(一)膏药的用法与护理36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7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8中药用药护理-课件39中药用药护理-课件40中药用药护理-课件41中药用药护理-课件42中药用药护理-课件43中药用药护理-课件44中药用药护理-课件45中药用药护理-课件46九、中药中毒的解救和护理(一)一般处理1、清洗2、催吐3、洗胃4、导泻或灌肠5、服用吸附、沉淀、肠粘膜保护剂6、加速已吸收毒物排出(利尿、透析)九、中药中毒的解救和护理(一)一般处理47(二)应用解毒药物治疗

1、一般解毒剂:氧化与中和2、特效解毒剂:应用拮抗性药物与食物,包括:(1)解毒剂与毒素结合(2)加速毒素的代谢(3)解毒剂与毒物竞争受体

(二)应用解毒药物治疗

1、一般解毒剂:氧化与中和48(三)支持和对症处理

呼吸困难:吸氧呼吸道痉挛而停止呼吸:作气管切开心率缓慢或心律失常:阿托品,抗心律失常药物血压下降:升压药、补充血容量防治肝肾功能损害惊厥:镇静药

(三)支持和对症处理49(四)针刺疗法:1.一般解毒取曲池、三阴交;2.呼吸困难者取内关;3.呕吐取中脘、内关、足三里;4.牙关紧闭取颊车、合谷;5.昏迷取人中、涌泉

(四)针刺疗法:50

(五)观察病情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五)观察病情51三、中草药中毒的预防

1、坚持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用药。2、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严格掌握使用剂量。3、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毒性、限剧性中药中成药管理的有关规定。4、合理配伍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5、遵守炮制工艺,注意正确用法。6、加强健康宣教,防止盲目用药。7、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完善监测网络体系。

三、中草药中毒的预防

1、坚持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52谢谢!中药用药护理-课件53中医一般护理之

用药护理

广安区中医医院胡婵

中医一般护理之

用药护理

广安区中医54一中药剂型与用法

剂型概念特点服法或用法汤剂药物配成方剂,加水煎煮成汤液,去渣取汁饮服,称为汤剂。吸收快,作用迅速,加减灵活,能照顾到各种体质的病人及不同病证的特殊性,适用于一般病证和急性病证。内服、熏洗、灌肠。丸剂一种或多种药物加工成细末与水或蜜、米糊、面糊、酒、醋等赋形剂混合制成的内服丸剂。吸收慢,药力持久,

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常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内服外用散剂将一种或数种药物研成细粉并混合均匀、干燥。运用灵活,吸收较

快,节省药材,不易变质,便于携带。内服,即可直接冲服或用汤剂、米汤等调服,如元胡散;外用,即将药物外敷、掺、撒疮面或患处,如养阴生肌散。一中药剂型与用法

剂型概念特点服法或55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服用量小,外用可缓慢吸收,持久发挥疗效。①内服膏剂有浸膏、流浸膏、煎膏(膏滋),一般用开水冲服。②外用膏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

③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丹剂用含汞、硫磺等矿物质,经过炼制、升华、熔合等技术处理的化合制剂。剂量小,作用大,常用于急性病证。内服:如回春丹、大活

络丹;外用:如红升丹、白降丹。胶剂用单味或多味含有胶质的药物熬成胶状制剂。多用于滋补治疗,贮运方便。烊化服用,具体服法参

看汤药煎煮法。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剂型。服用量小,56酒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酒中,得出澄清浸出液的剂型。对于阴虚火旺之证的病人禁用。内服:多用于体虚失

养、风湿骨痛。外用:可消肿止痛、杀虫止痒。药露用新鲜芳香药物通过蒸馏收取蒸馏液的剂型。气味清淡、芳香无

色、便于口服,一般作为治疗中的辅助饮料。内服

茶剂由药物粗粉与粘合剂混合而制成的固体剂型。用量小,贮运服用方便,多用于治疗感冒、积滞等病证。服用时,置于容器中以沸水泡汁代茶服用。酒剂又称药酒,是将药物浸泡于酒中,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入57合剂将各种药物通过蒸馏法、渗漉法或煎煮浓缩法加防腐剂而制成的一种剂型。多用于感冒、咳喘、咳痰等证。银柴合剂片剂将一种或多种中药经过粉碎加工和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剂型。体积小,用量准确,易服用,贮运方便。清开灵片剂

银杏叶片糖浆剂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蔗糖饱和溶液而制成的剂型。便于服用,比较适用于儿童。不适用于糖尿病合剂将各种药物通过蒸馏法、渗漉法或煎煮浓缩法加防腐剂而58冲剂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比丸剂、片剂作用迅

速,服用简单,重量轻,易携带,但易吸潮,需密封保存。多用于外感、肝胆、脾胃等病证。服用时冲入开水,使其

溶解后,即可服用。如:板蓝根冲剂注射剂将中药经过加工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菌溶液。剂量准确,作用迅

速,给药方便,药液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直接进入人体组织,常用于各种病证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皮下注射、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穴位注射。其他除上述剂型外,还有胶囊剂,如西洋参胶囊;气雾剂,如定咳喘雾化剂;安瓿

口服液,如双黄连口服液;滴丸,如丹参滴丸等剂型,在此不一一详述。冲剂将药物浓缩浸膏与适量辅料混合制成的颗粒状散剂。59

二中药药物配伍禁忌

1药物配伍包括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个方面

药物配伍含义举例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的疗效。如大黄配芒硝。相使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使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一种药物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与茯苓相配。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医学全在线如生半夏、生南星畏生姜。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生半夏、生南星的毒。相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相作用,而致使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贝母。内服

二中药药物配伍禁忌

1药物配伍包括相须、相使、相602中药和西药的配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药、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不会发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认为可增强疗效,其实上述看法是片面的。下列不少的中成与西药在一起服用会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应避免同服。如舒肝丸不宜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合用;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帕吉才(优降宁)不能同服;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吗啡、呱替定(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中成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苯巴比妥(鲁米那)等镇静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与丹参片不宜同用;阿司匹林不宜与风湿酒、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同服。乳酶生(表飞明)不宜与黄连上清丸联合应用,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氨茶碱等不宜与山檀丸、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同用;助消化药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不宜与麻仁丸、解暑片、牛黄解毒片同服2中药和西药的配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药、西药61三、煎药方法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三、煎药方法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法正62(一)、煎煮容器

应选用陶器制品如砂锅,瓦罐或汤匙器皿为好。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制品,因金属容易与药物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增加毒性。如:铁器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色成加深,与黄酮类成分生成难溶性络合物,与有机酸生成盐类药物等均可影响疗效,加上长时间煎煮后,有些可给药液带入铁锈味,甚至引起恶心,呕吐。

(一)、煎煮容器应选用陶器制品如砂锅,瓦罐或汤匙器皿为好63(二)、煎煮用水:一般饮用水即可,以澄清清洁为原则,如自来水,无污染的井水,泉水,河水等。煎药的水量应根据药量,药物的质地(吸水性)和煎煮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淹过药面3—4cm;第二煎加水至淹过药面2cm。水应一次性加足,不要中途中途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后重新加水,药煎糊就不许服用。(二)、煎煮用水:一般饮用水即可,以澄清清洁为原则,如自来64(三)泡药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且含有淀粉、蛋白质,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质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可以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易于析出。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及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另外,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降低药效。

(三)泡药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65(四)煎药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和“武火”之分。如《本草纲目》曰:“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一般以“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是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四)煎药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有“文火66(五)煎药时间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20-30分钟,二煎需要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一煎需要15-20分钟,二煎需要10-15分钟;受热易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好前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煎40-50分钟,二煎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狼毒等需要久煎,约60-90分钟。药物煎好后,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取液量成人约300-400ml,小儿减半;每服量,成人150-200ml小儿减半;每日可1-2服。

(五)煎药时间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从67中药用药护理-课件68中药用药护理-课件69中药用药护理-课件70五,中药给药规则(一)给药时间一般药宜在进餐前后2小时服;急性病可及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消食导滞药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安神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驱虫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来月经后停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某些药物的服用要根据医嘱服用。五,中药给药规则(一)给药时间一般药宜在进餐前后2小时71中药用药护理-课件72(三)服药温度

服药温度是指中药汤剂的温度或服药时开水的温度。分为温服、热服和冷服。

(三)服药温度

服药温度是指中药汤剂的温度或服药时73(1)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称为温服。

一般中药多采用温服。中医认为凉(冷)者属阴,阴盛损阳,脾胃之气属阳,患者脾胃之气虚弱时再进凉汤,势必更伤阳气,对病情不利。温服又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瓜蒌、乳香、没药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服后能缓解上述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汤剂放凉后,要温服时,应先加热煮沸,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再放温服用。不应只加热到温热不凉就服用,因为汤剂放冷后许多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析出沉淀,如果只服用上面的清液,舍去沉淀部分必然影响疗效。如加热至沸,则已沉淀的有效成分又可溶解,放温后服用,基本上与刚煎时效果相近。

(1)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74(2)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热服。解表药必须热服以助药力发汗。寒证用热药,应热服,属“寒者热之”之法;真热假寒用寒药,应热服,属“寒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法,以减少患者服药格拒。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凡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剂均应热服。

(2)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75(3)凉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寒药应凉服,属“热者寒之”之理;真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属“热药凉服”,“治寒以热药,凉而行之”之法。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剂均应凉服。服药呕吐者,应先口服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后再凉服,以减轻症状。(3)凉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76六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更好的吸收;同时要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和药性峻烈的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六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77(1)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否则,药物就未达到预期的作用,如服解表药后,患者会汗出、服利水渗湿药后,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这说明药物在体内发挥正常疗效了。

(1)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78(2)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观察服药后的各种反应,如服用泻下药后除了要观察大便的次数以外,还要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否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发作的时间、程度等。(2)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79(3)观察服药后的毒副反应

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中药具有性能平和,治疗范围广泛、效果好等优点。但也有部分药物,由于加工炮制和使用不当也能引起中毒反应,因此,对中草药的性能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有清楚的认识,用药前,应将用药的注意事项向患者交待清楚。严格掌握常用药物的性能和应用剂量,避免滥用,纠正中草药不会中毒的错误观念。

中药中毒时常见的症状是:咽干、舌麻、面色及全身发红、皮肤干燥,伴有皮肤丘疹、头晕、烦躁、呕吐、腹泻、腹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语言及肢体运动障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随即转为意识模糊、呼吸暂停。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音低、脉细弱、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如临床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救治抢救。

(3)观察服药后的毒副反应

中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