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理论知识概述课件_第1页
税收理论知识概述课件_第2页
税收理论知识概述课件_第3页
税收理论知识概述课件_第4页
税收理论知识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税收理论知识概述张久慧副教授注册税务师1张久慧税收概念和特征税收的职能税收原则法定税收要素税收的分类税制结构税法的分类和制定税收概念和特征3税收概念和特征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特定分配关系。如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历史上称为“赋税、捐税、租税”简称为“税”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

3税收概念和特征税收概念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5税收的形式特征

1.强制性

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对纳税人征收。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前提。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捐赠区别开来。2.无偿性

指国家征税之后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归国家自主支配和使用,国家并不承担任何必须将税款等额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或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的义务。在市场经济下,由于政府必须向全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从根本上看是有偿的。3.固定性

指政府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制定了税收制度,规定了各项税制要素,并按这些预定的标准进行征收。税法一旦公布施行,征纳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税收的固定性使其与摊派、罚没收入区分开来。5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税收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税收强制性是前提,是征税的直接依据。没有强制性就保证不了国家取得足额的财政收入。税收的无偿性是核心(出于征税的目的,税收必须是一种无偿的征收)税收的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要求与结果(税收涉及国家与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要使税收被纳税人接受)税收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税收的职能是税收本质的外在表现。财政职能:是指税收具有从社会成员和经济组织手中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用以满足国家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需要的职责和功能。是税收的最基本职能。调节经济职能:是指税收分配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税种、税目、税率的设计和调整,通过征税对象的选择及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等,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调节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监督管理职能:是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它与经济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情况,发现问题,并为国家和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税务检查、税源调查与预测,以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动态和对经济活动实行有效地监督)税收的职能是税收本质的外在表现。8现代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制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得到公认的是税收的两大基本原则,即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8现代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的设计和实施9财政收入原则—最基本原则(1)充分原则

税收的充分性,是指税收应当能够为政府活动提供充实的资金,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但税收所提供的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提供的公共产品越多,社会所能提供的私人产品就相应减少。(2)弹性原则

由于政府的支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当使得税收能够随着政府支出需要的变动,而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相应变化。(3)适度原则

税收规模过大或税收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税收规模过小或税收比重过低无法满足政府的需要。9财政收入原则—最基本原则10税务效率原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外部成本领域,通过征税的方式,可以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减少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在外部收益领域,通过免税的方式,可以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增加生产与消费的规模);从税务行政的角度看:(1)遵从成本

遵从成本是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持簿记资料的费用。(2)征管成本

征管成本是税务当局为征税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办公大楼的建造费、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购置费、税务人员的工资和津贴等。10税务效率原则11税收的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要求对同等状况的纳税人同等对待,纵向公平要求对不同等状况的纳税人不同等对待。

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公平原则主要包括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所谓受益原则,也称为利益课税原则,是指课税是依纳税人受益的多少而定,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少纳税。所谓纳税能力原则,是指以支付能力作为征税依据,能力强的多纳税,能力弱的少纳税。(所得税、消费税)11税收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要求对同等状况的纳税人同等121.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获得的利益程度来分配税负。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政府之所以要向纳税人课税,是因为它向纳税人提供了公共产品;纳税人之所以要向政府纳税,是因为他们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获得了利益。因此,税负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只能以他们享受利益的多少为依据。受益原则实际上是将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看成是一种类似于市场交易的过程,税收就好比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12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从政府公13根据受益原则选择税基和税率的理由:(1)对多数人而言,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公平的。(2)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决定税收和政府支出水平。受益原则的局限:(1)每个纳税人从公共产品中受益多少的信息常难以获得(2)以市场的分配是公平的这一假设为前提。

受益原则虽在税制实践中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它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模型的构建起了启迪和奠基作用。13根据受益原则选择税基和税率的理由:受益原则的局限:142.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是将政府支出和收入视为二种截然不同的问题来处理。政府应先决定每一年度的支出,然后依据这一支出再决定适当的税收额。这种固定的税收产出方法,并非依据人民由政府支出所享受利益多少作决定,而是依据人民纳税能力来做决定。(1)收入通常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最优标准。收入越多,表明在特定时期内扩大生产和消费以及增添财产的能力越大,税收支付能力也越大,反之则越小。142.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是将政府支出和收入视为二种截15收入界定中存在的问题:(1)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家庭的平均收入为标准?(2)以货币收入为标准,还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3)某些支出是否应予扣除。(4)不同来源的收入是否应区别对待?如勤劳收入与不劳而获的收入应否区分?

……15收入界定中存在的问题:(1)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16(2)消费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

其理由是,消费意味着对社会的索取,索取越多,说明支付能力越强,越应多缴税。对消费课税除避免了对储蓄的重复征税外,还能在客观上起到抑制消费、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消费的累退性,会导致对消费征税的累退性,这显然不利于实现税收公平。(3)财产也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之一。一方面,人们可利用财产赚取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财产还可带来其他满足,直接提高了财产所有者的实际福利水平。但用财产来衡量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也有局限性:①财产税是由财产收益负担的,数额相等的财产,不一定会给纳税人带来相等的收益,从而使税收有失公平;②财产税与所得税一样,存在抑制储蓄和投资的问题;③财产形式多种多样,实践中难以查核,估值颇难。16(2)消费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17法定税收要素税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和如何征税等税法的基本内容。税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地点、纳税期限、减税免税和违章处理等。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17法定税收要素税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什181.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是享有相应权利并按税法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个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负担者。有些税种,税款虽然由纳税人交纳,但纳税人可通过各种方式将税款转嫁给别人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不同于负税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

代征代缴义务人,是指因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181.纳税义务人纳税人,是享有相应权利并按192.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征税客体(基础性要素),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征税对象,它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体现着各种税的征税范围。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可分为列举税目(消费税)、概括税目(营业税)。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表现形态上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价值形态,即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作为计税依据(如所得税);二是实物形态,就是以课税对象的的数量、重量、容积、面积等作为计税依据(车船税)。

税源,是指税款的最终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具体到每一税种,征税对象与税源可能不一致。能够成为税源的只能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如工资、奖金、利润、利息等。许多税种课税对象并不是或不完全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如营业税、消费税、房产税)

192.征税对象203.税率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其他形式的税率: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可分为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城建税)、有幅度的比例税率(娱乐业)

定额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消费税中的汽油、柴油分别以“升”为计量单位。203.税率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

累进税率,是指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的一种税率制度。表现为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适用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在应税所得额确定后,相当于按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但在各级征税对象分界处负担相差悬殊。如2000/10%;2001/15%超额累进税率:是分别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如500/5%,2000/10%,3000/15%所得3000计算如下:500×5%+1500×10%+1000×15%=325累进税率,是指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的一种税率制度。边际税率,是指再增加一些收入时,增加的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增加收入之间的比例。即:增加税额÷增加收入

平均税率,则是指全部税额与征税对象总量之比。

即:全部税额÷全部收入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上升的幅度越大,平均税率提高就越多,调节收入能力越强。

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则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扣除税收减免后,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其计税依据的比例。

由于某些税种中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不一致,税率存在差异,减免税手段的使用以及偷逃税和错征等因素的实际存在,实际税率常常低于名义税率。

边际税率,是指再增加一些收入时,增加的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23

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税收制度的减税免税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减税和免税,一是起征点,一是免征额。

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一般减税、免税都属于定期减免的性质,税法规定有具体的减免条件和期限,到期就应当恢复征税。减免税基本形式: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

税基式减免: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以及跨期结转(弥补亏损)等。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如: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2000-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1500-3000元。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适用于所有纳税人。

减税免税23减税免税24纳税环节一般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纳税期限是由税种的性质、应纳税额的大小、交通条件等决定的。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主要解决对于不缴、少缴、迟缴、偷税等违反税法的现象和行为怎么处理的问题。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24纳税环节25

税收分类1.以征税对象为分类标准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流转税类(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等。

流转税类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的营业额所征收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关税等所得税类对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有的财产或归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传及赠与税等行为税类以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印花税等25税收分类1.以征税对象为分类标准流转税类对商品的流转额262.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分类标准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由纳税人直接负担各种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险税、房产税、遗产及赠与税等间接税纳税人容易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以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增值税和关税等3.以管理权限为分类标准:中央税——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入的税种(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地方税——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的税种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例分别管理和支配的税种(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企业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262.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分类标准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由纳274.以计税依据为分类标准以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及其计税依据的价格或金额为标准,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收(增值税、营业税和关税等)——从量税,是指依据课税对象的总量、数量、容积和面积等,采用固定金额计征的税收(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复合税,5.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分类标准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是指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计税依据为含税价格。——价外税,是指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274.以计税依据为分类标准28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地位。根据税制结构中的税种是单一的还是多重的为标准进行分类,税制可以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单一税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只实行单一税种的税收制度;优点:(1)一次课征且征收范围小,对生产和流通影响小,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和促进经济发展。(2)征收费用小,有利于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缺点:从财政角度看(无法保证财政收入充裕、稳定、可靠);从经济角度看(不能充分发挥税收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有效调控作用);从社会角度看(无法实现税负公平)28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复合税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行有多种税种组成的税收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现实选择。其关键是主体税种的选择。优点:税源充裕;税种多,课税面宽,可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符合各项税收原则,能够使税负趋于公平。缺点:税种设置过多;税负分布不均;征收复杂。发达国家多采用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经济逐渐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国家,则可能选择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制结构。复合税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行有多种税种组成的税收制度,税法的分类

1、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①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在税法体系中起着母法作用。(我国目前没有)②税收普通法:是对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进行实施的法律。如: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税法的分类2、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

包括流转税类、资源税类、所得税类、财产和行为税类等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3、按照税法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1)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①增值税②营业税③消费税④关税(2)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①企业所得税

②个人所得税(3)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①房产税②印花税(4)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①资源税

②土地使用税3、按照税法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4、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

5、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中央税:消费税

、车辆购置税地方税:一般为其他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增值税、所得税

4、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税法的制定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在税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如: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④《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决定》税法的制定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属税收行政法规)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暂行规定或者条例。两次授权立法主要是暂行条例。①增值税②营业税③消费税④资源税⑤土地增值税

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属税收行政法规)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收法规的效力低于宪法、税收法律,而高于税务规章,税收行政法规是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的主要形式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

①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区有权制定税收地方性法规。②其他省、市一般都无权自定税收地方性法规。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有权制定税收部门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如: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税务代理试行办法》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如: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等地方性税种暂行条例都是由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细则。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38税收理论知识概述张久慧副教授注册税务师1张久慧税收概念和特征税收的职能税收原则法定税收要素税收的分类税制结构税法的分类和制定税收概念和特征40税收概念和特征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特定分配关系。如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等历史上称为“赋税、捐税、租税”简称为“税”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

3税收概念和特征税收概念税收与税法的关系

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则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42税收的形式特征

1.强制性

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利,用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征税加以规定,并依照法律强制对纳税人征收。是国家取得税收收入的前提。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捐赠区别开来。2.无偿性

指国家征税之后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归国家自主支配和使用,国家并不承担任何必须将税款等额直接返还给纳税人、或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的义务。在市场经济下,由于政府必须向全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税收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从根本上看是有偿的。3.固定性

指政府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制定了税收制度,规定了各项税制要素,并按这些预定的标准进行征收。税法一旦公布施行,征纳双方就必须严格遵守。税收的固定性使其与摊派、罚没收入区分开来。5税收的形式特征1.强制性税收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税收强制性是前提,是征税的直接依据。没有强制性就保证不了国家取得足额的财政收入。税收的无偿性是核心(出于征税的目的,税收必须是一种无偿的征收)税收的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要求与结果(税收涉及国家与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要使税收被纳税人接受)税收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税收的职能是税收本质的外在表现。财政职能:是指税收具有从社会成员和经济组织手中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用以满足国家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需要的职责和功能。是税收的最基本职能。调节经济职能:是指税收分配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税种、税目、税率的设计和调整,通过征税对象的选择及税收优惠措施的运用等,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调节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监督管理职能:是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它与经济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情况,发现问题,并为国家和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税务检查、税源调查与预测,以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动态和对经济活动实行有效地监督)税收的职能是税收本质的外在表现。45现代税收原则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制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得到公认的是税收的两大基本原则,即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8现代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的设计和实施46财政收入原则—最基本原则(1)充分原则

税收的充分性,是指税收应当能够为政府活动提供充实的资金,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但税收所提供的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提供的公共产品越多,社会所能提供的私人产品就相应减少。(2)弹性原则

由于政府的支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税收制度的设计,应当使得税收能够随着政府支出需要的变动,而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相应变化。(3)适度原则

税收规模过大或税收比重过高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税收规模过小或税收比重过低无法满足政府的需要。9财政收入原则—最基本原则47税务效率原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外部成本领域,通过征税的方式,可以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减少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在外部收益领域,通过免税的方式,可以实现外部收益内部化,增加生产与消费的规模);从税务行政的角度看:(1)遵从成本

遵从成本是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持簿记资料的费用。(2)征管成本

征管成本是税务当局为征税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办公大楼的建造费、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购置费、税务人员的工资和津贴等。10税务效率原则48税收的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要求对同等状况的纳税人同等对待,纵向公平要求对不同等状况的纳税人不同等对待。

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公平原则主要包括受益原则和纳税能力原则所谓受益原则,也称为利益课税原则,是指课税是依纳税人受益的多少而定,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少纳税。所谓纳税能力原则,是指以支付能力作为征税依据,能力强的多纳税,能力弱的少纳税。(所得税、消费税)11税收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要求对同等状况的纳税人同等491.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获得的利益程度来分配税负。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政府之所以要向纳税人课税,是因为它向纳税人提供了公共产品;纳税人之所以要向政府纳税,是因为他们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中获得了利益。因此,税负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只能以他们享受利益的多少为依据。受益原则实际上是将公民纳税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看成是一种类似于市场交易的过程,税收就好比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121.受益原则受益原则要求按照纳税人从政府公50根据受益原则选择税基和税率的理由:(1)对多数人而言,这种方法基本上是公平的。(2)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决定税收和政府支出水平。受益原则的局限:(1)每个纳税人从公共产品中受益多少的信息常难以获得(2)以市场的分配是公平的这一假设为前提。

受益原则虽在税制实践中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它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模型的构建起了启迪和奠基作用。13根据受益原则选择税基和税率的理由:受益原则的局限:512.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是将政府支出和收入视为二种截然不同的问题来处理。政府应先决定每一年度的支出,然后依据这一支出再决定适当的税收额。这种固定的税收产出方法,并非依据人民由政府支出所享受利益多少作决定,而是依据人民纳税能力来做决定。(1)收入通常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最优标准。收入越多,表明在特定时期内扩大生产和消费以及增添财产的能力越大,税收支付能力也越大,反之则越小。142.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是将政府支出和收入视为二种截52收入界定中存在的问题:(1)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家庭的平均收入为标准?(2)以货币收入为标准,还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3)某些支出是否应予扣除。(4)不同来源的收入是否应区别对待?如勤劳收入与不劳而获的收入应否区分?

……15收入界定中存在的问题:(1)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53(2)消费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

其理由是,消费意味着对社会的索取,索取越多,说明支付能力越强,越应多缴税。对消费课税除避免了对储蓄的重复征税外,还能在客观上起到抑制消费、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消费的累退性,会导致对消费征税的累退性,这显然不利于实现税收公平。(3)财产也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之一。一方面,人们可利用财产赚取收入,增加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财产还可带来其他满足,直接提高了财产所有者的实际福利水平。但用财产来衡量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也有局限性:①财产税是由财产收益负担的,数额相等的财产,不一定会给纳税人带来相等的收益,从而使税收有失公平;②财产税与所得税一样,存在抑制储蓄和投资的问题;③财产形式多种多样,实践中难以查核,估值颇难。16(2)消费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54法定税收要素税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和如何征税等税法的基本内容。税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地点、纳税期限、减税免税和违章处理等。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17法定税收要素税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什551.纳税义务人

纳税人,是享有相应权利并按税法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可以是自然人(个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负担者。有些税种,税款虽然由纳税人交纳,但纳税人可通过各种方式将税款转嫁给别人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不同于负税人。

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代收代缴义务人,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交往而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

代征代缴义务人,是指因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委托而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181.纳税义务人纳税人,是享有相应权利并按562.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征税客体(基础性要素),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征税对象,它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体现着各种税的征税范围。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可分为列举税目(消费税)、概括税目(营业税)。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表现形态上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价值形态,即以征税对象的价值作为计税依据(如所得税);二是实物形态,就是以课税对象的的数量、重量、容积、面积等作为计税依据(车船税)。

税源,是指税款的最终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具体到每一税种,征税对象与税源可能不一致。能够成为税源的只能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如工资、奖金、利润、利息等。许多税种课税对象并不是或不完全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如营业税、消费税、房产税)

192.征税对象573.税率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标准。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其他形式的税率: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可分为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城建税)、有幅度的比例税率(娱乐业)

定额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消费税中的汽油、柴油分别以“升”为计量单位。203.税率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征税对

累进税率,是指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的一种税率制度。表现为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适用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在应税所得额确定后,相当于按比例税率计征,计算方法简单。但在各级征税对象分界处负担相差悬殊。如2000/10%;2001/15%超额累进税率:是分别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应纳税的累进税率。如500/5%,2000/10%,3000/15%所得3000计算如下:500×5%+1500×10%+1000×15%=325累进税率,是指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的一种税率制度。边际税率,是指再增加一些收入时,增加的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增加收入之间的比例。即:增加税额÷增加收入

平均税率,则是指全部税额与征税对象总量之比。

即:全部税额÷全部收入在比例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等于平均税率;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税率。边际税率上升的幅度越大,平均税率提高就越多,调节收入能力越强。

名义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税率。

实际税率,则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扣除税收减免后,实际缴纳的税额占其计税依据的比例。

由于某些税种中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不一致,税率存在差异,减免税手段的使用以及偷逃税和错征等因素的实际存在,实际税率常常低于名义税率。

边际税率,是指再增加一些收入时,增加的这部分收入所纳税额同60

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税收制度的减税免税要素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减税和免税,一是起征点,一是免征额。

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一般减税、免税都属于定期减免的性质,税法规定有具体的减免条件和期限,到期就应当恢复征税。减免税基本形式: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

税基式减免:具体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以及跨期结转(弥补亏损)等。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如:销售货物的,为月销售额2000-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1500-3000元。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如个人所得税免征额适用于所有纳税人。

减税免税23减税免税61纳税环节一般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纳税期限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纳税期限是由税种的性质、应纳税额的大小、交通条件等决定的。违章处理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性措施。主要解决对于不缴、少缴、迟缴、偷税等违反税法的现象和行为怎么处理的问题。纳税地点是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地点。一般来说,纳税地点和纳税义务发生地是一致的。24纳税环节62

税收分类1.以征税对象为分类标准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流转税类(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等。

流转税类对商品的流转额和非商品的营业额所征收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关税等所得税类对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财产税类以纳税人所有的财产或归其支配的财产数量或价值额征收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传及赠与税等行为税类以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印花税等25税收分类1.以征税对象为分类标准流转税类对商品的流转额632.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分类标准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由纳税人直接负担各种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社会保险税、房产税、遗产及赠与税等间接税纳税人容易将税负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以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消费税、增值税和关税等3.以管理权限为分类标准:中央税——中央政府管理,并支配其收入的税种(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地方税——地方政府管理,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的税种中央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一定比例分别管理和支配的税种(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企业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262.以税负是否容易转嫁为分类标准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由纳644.以计税依据为分类标准以计税依据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从价税、从量税和复合税。——从价税,是指以课税对象及其计税依据的价格或金额为标准,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收(增值税、营业税和关税等)——从量税,是指依据课税对象的总量、数量、容积和面积等,采用固定金额计征的税收(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复合税,5.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分类标准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价内税,是指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计税依据为含税价格。——价外税,是指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计税依据为不含税价格。274.以计税依据为分类标准65税制结构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地位。根据税制结构中的税种是单一的还是多重的为标准进行分类,税制可以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单一税制,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只实行单一税种的税收制度;优点:(1)一次课征且征收范围小,对生产和流通影响小,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和促进经济发展。(2)征收费用小,有利于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