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课件_第1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课件_第2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课件_第3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课件_第4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与预防E-mail:2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状况3调查显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5《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2005)》: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中、小学生精神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心理问题发生率高6《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2005)》: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各类精神病的患病率已达13.47‰,共有精神病患者1600万。儿童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来源同前)心理问题发生率高7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6月第11卷第3期《学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40.78%。

心理问题发生率高82008-04-14来源:人民日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近日发布的《2007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龄变化表现出特定的波动。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佳,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学生最低。

心理问题发生率高10调查发现,小学生主要存在心理行为问题:

(1)强迫现象占31.22%

(2)偏执占24.8%

(3)敌对占23.1%

(4)人际关系问题占31.4%

(5)抑郁占32.6%

(6)焦虑占28.6%

(7)学习压力问题占36.7%

(8)适应占34.6%

(9)情绪波动占35%

(10)心理不平衡性占35%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的报告显示,全球与暴力相关的死亡率中,死于自杀者已高居首位,超过了战争和凶杀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的总和。自杀问题值得关注14人民网教育频道北京08年10月21日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对13个省、市、108个县(市、区)的青年进行抽样调查在全国15-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成为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自杀问题值得关注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让很多人吃惊:该市16所学校的5012名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中,15.3%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杀想法,6.1%的人曾有自杀计划,还有2.1%的人自杀未遂;而且,有自杀想法的比例随年级升高逐渐上升,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重点初中和普通高中尤为突出。原因:初中生常因学习问题、家庭关系、考试、校内问题而“想不开”,高中生因朋友关系、担忧前途、高考压力、学校不适应等原因萌生自杀念头。新华网江苏频道—苏州频道(来源苏州日报)自杀问题值得关注16人民网教育频道北京08年10月21日电根据调查,近年来青年身心健康状况出现一些令人忧虑的新情况。部分青年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出现下降;青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肥胖、营养不良仍是影响青年健康的重要问题;相当多的青年缺乏体育锻炼,保健意识较为薄弱。身体健康不容乐观17据统计:全国2.2亿中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刑事案件,青少年犯罪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趋势。青少年自控能力差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价值观混乱是主要原因。心理问题诱发犯罪18疯狂弑师之举实则“教育杀人”?中新河南网郑州10月22日电入学尚不足一个月,没有任何仇怨,连捅了老师四刀……10月4日,公然发生在课堂之上的惊天血案在朔州惨烈上演。一个自称为“坏学生”的学生,向老师痛下杀手。郝旭东老师生前生活照20

心灵扭曲这是写在一张活页纸上的寥寥三百余字的日记,日期:2008年9月18日最上面写着“死亡笔记”四个字。“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21

心灵扭曲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23据知情人介绍,李明父母都是内蒙古人,他在内蒙古长大,后搬到朔州,初中是在朔州读的,转过一次学,中考成绩为280余分,其父通过托人找关系,花费数万元,才让他进入朔州二中学习。据说其父是包工头,父母感情不和,常吵架。网上有知情者称,李明曾在初中时被一位老师打断过腿,而事发前,其父母正在闹离婚,国庆开学前,他曾和父母争吵。不过,这些消息都没有得到证实。24卫生部200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心理保健有待加强26上述结果启示:心理问题是困扰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当代人类的重大危机。关于心理问题的统计标准不一,结果和数据差异较大。心理保健有待加强27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心理问题的严重性

1996年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

28二、心理问题的类型与鉴别30心理健康指导工作者要具备的心理分析与评价能力:善于区分器质性与功能性问题善于区分精神疾病和非精神疾病善于区分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善于识别学生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危机信号善于预测学生心理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二)区分心理异常与常态(健康)1、常见的区分标准:不常见偏离社会对现实的错误感知和解释如,幻觉、妄想等严重的个人痛苦适应不良或自我失败的行为危险(危害)行为JeffreyS.at.《AbnormalPsychologyinaChangingWorld》322、对心理健康(MentalHealth)的理解不是简单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概念积极意义:心理幸福感的一种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生理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1951年:“个体与他人的和谐相处的能力,以及参与自身所处的社会和自然变革或为其积极贡献的能力。”1989年:道德健康

33心理健康问题(MentalHealthProblems)是作为正常人的个体所发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服务(MentalHealthServices)维护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服务事业与工作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34(三)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问题)的程度划分(郭念峰《人性主义临床心理学》)1.心理问题时间:近期发生,不太持久内容:尚未泛化,局限于引发事件本身强度:不甚强烈,未影响支思维的逻辑性352.心理障碍时间:持续时间较为长久内容:充分泛化,自身难以克服强度:初始反应强烈,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人格缺陷363.心理疾病边缘时间: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紊乱内容与原始精神刺激的内容相距较大强度: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逻辑思维,往往呈现偏执性人格或偏离性行为,有时不典型的妄想或偶然的幻觉37(四)如何鉴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81、筛选心理健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顺序:从重到轻先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由粗到细先大类,后小类392、心理问题判别的指标常识性(个人经验)统计学(常态、非常态)社会适应性客观检查生理和组织检查心理实验和测验403、判断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非通用性原则关注文化、个性差异、年龄、性别、经历等因素特别注意对文化标准的识别能力与正确态度如,过多的自责(道德、纪律等问题)行为问题,如“不听话”、“顶嘴”等学习问题伙伴告状问题41424、判断的方式:观察会谈测验435、原因分析的原则.身心统一原则.多因素共同作用原则.早期限制与特殊成长经历原则.关键期错失原则.个别差异原则44观察外表和行为如,衣着、神态、表情、有无特异的行为言语如,流畅性、是否恰当思维是否合乎逻辑情绪如,是否激动、不稳定、忧郁、欣快等456、判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的参照因素有无明显的不足和缺憾(学习成绩、游戏水平、长相身高、出身、经济地位等)挫折源大小(受虐待、心理创伤、受虐待)持续时间长短社会支持状况(学校、家庭、周边环境)自我调节能力46有以下情况问题比较严重问题发生的时间早根源埋得深问题泛化与性格结合在一起(内向、易忧郁和焦虑、过分敏感、自卑等)有生理和智力缺憾并伴有社会处境不利477、学生问题的主要鉴定标准.行为与年龄的关系。如果你发现孩子比其他同龄孩子落后许多,最好能进行全面医学检查。.异常行为出现的频率。假如怪异行为经常产生,甚至经过约束後仍无法矫治的话,就得注意并寻求治疗。

48.对日常生活妨碍的程度。假如学生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他本人的正常生活或学习的话,就须求助于心理专家了。.观察孩子是否已有其他相关的并发症。特别注意性格突然发生改变、退缩行为较多的儿童

49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50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独生子女心理与教育问题;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与教育问题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与教育问题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现代通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51独生子女常见的心理问题社会化不足孤独自我中心动手能力差应付困难能力差性格缺陷:懒惰、退缩、孤独、依赖、任性52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自我控制动机自我概念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53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的主要问题

1、学习方面:厌学、弃学、逃学行为;视学习为最大的痛苦,抄袭他人的作业,对考试产生焦虑、恐惧。

2、人际交往方面:与父母、教师关系不良与同学关系紧张鲁莽好斗或者过分胆怯、退缩缺乏知心朋友,独来独往。

543、情绪方面:抑郁、冷漠、缄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被激怒,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多疑、害怕、烦躁不安等。4、行为方面的:打人、骂人、破坏公共财物、迷恋网络、说谎、偷窃、过分任性、离家出走等。55小学生情绪障碍

焦虑倾向:焦虑症可突然发生,患者常有恐惧、心慌、气急、振颤,重者瞳孔散大;慢性焦虑者可有多动、学习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56小学生情绪障碍

抑郁倾向:一般女生多于男生。抑郁表现可持续很久,常表现有自责自罪、易激惹、敏感、哭闹、违拗;厌倦、孤独、不安,好发脾气;以为自己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对周围不感兴趣,退缩、抑制等。57小学生情绪障碍

恐怖倾向:发病时常有焦虑,也可有抑郁;惊恐,大发作时脾气大、暴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愿一个人呆在家里,怕教师、同学。恐惧上学的原因常与某些情绪障碍有关如与亲人分离,意外惊吓;教师态度粗暴,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58小学生情绪障碍经前期综合症:在月经期前3\4天,出现周期性的消极情绪如恐慌、焦虑、烦躁、忧郁、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度低下、头痛、失眠等多重症状.一般随月经的来潮其症状减轻或消失。59小学生行为障碍多动综合症(注意缺陷综合症):主要症状为:活动过度,注意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冲动、任性;同时伴有学习困难,但一般智力在正常范围。多动症应与小学生固有的顽皮、好奇、活泼好动等天性相区别。

60小学生行为障碍

抽动症又称习惯性痉挛。发病年龄5~12岁男孩多见。主要表现颜面小肌群不随意的抽搐或跳动,并常有快速、突然、频繁、无目的抽动。多为眨眼、皱眉、皱额、点头、摇头、努嘴、伸脖、耸肩、吞咽等单调、重复、不能控制的动作。紧张时抽动加剧。患者也可表现为躯干、四肢肌肉的抽动,出现扭腰、转体、投手掷足等动作。运动的特点为不自主、反复出现。61小学生特定功能发育困难

1、发育性阅读困难指智力正常而阅读困难的小学生,多由于情绪不良或心理创伤引起。2、发育性计算困难低年级常见。与智力发展未完善,理解能力欠缺;意志与注意力不集中有关。3、发育性言语困难指言语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也无智力障碍,而表现为缄默不语。多为经常受惊、恐惧、生气等精神因素所引起。62

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1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是中学生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63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第一、超限逆反第二、情境逆反第三、信度逆反第四、禁果逆反第五、自主逆反第六、归因逆反第七、失衡逆反64

○2恋爱心理

1、单恋,又叫单相思。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明知对方无意,仍贪恋对方的外貌、风度、才能或地位,而难以摆脱痴心梦想;另一种是偶然间对方朝自己看一眼或露一笑,就以为有意于己。表现:一般不向人吐露,他们常常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接触,兴趣变得索然,但工作和生活还能正常进行。严重者还会形成相思病,情绪失去控制,对前途悲观绝望,不想动弹,工作和生活都不能继续胜任,甚至还有消极厌世的,这时称为反应性抑郁症。652、“过早恋爱”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小学和初中低年级。这个时期,由于年龄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感觉到异性的突出表现及特长,如学习好、长相好、有特长等,往往都会使他(她)们产生倾慕之情。这时如果把握不住自己,便会走进情感误区,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