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课件_第1页
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课件_第2页
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课件_第3页
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课件_第4页
古诗鉴赏之边塞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之边塞诗江苏省滨海中学丁爱华古诗鉴赏之边塞诗江苏省滨海中学丁爱华1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或熟悉的诗词,探究边塞诗的诗题特点、常见意象、丰富情感、多样手法。2.提高鉴赏边塞诗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或熟悉的诗词,探究边塞诗的2直击高考(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最高考》第70页)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直击高考(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3参考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1分),写的是征人的戍边生活(1分)。(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每点1分,意对即可)参考答案:4边塞诗回眸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杜甫《兵车行》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回眸杨炯《从军行》5活动一:探究、发现请归纳边塞诗1.诗题特点2.常见意象3.丰富情感4.常见手法活动一:探究、发现请归纳边塞诗6我的归纳诗题特点:

边塞诗题常含有“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严武的《军城早秋》等。我的归纳诗题特点:7常见意象: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shā)地名和民族名:黑河、夜郎、天山、轮台、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玉门关、辕门、吐谷浑;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乐器:羌笛、笛、琵琶、芦管、号角、鼓、胡琴、胡笳曲子:《关山月》《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等

常见意象:8丰富情感:(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精神;(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3)描写边塞雄浑壮阔、瑰丽奇异的风光;(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痛苦;(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愿望;(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残酷;(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待遇不公的现象;(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丰富情感:9常见手法: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用典、直抒胸臆、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等常见手法:10记住一首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高适《燕歌行》1.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的热情颂扬2.对将领腐败无能的强烈不满3.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思妇征夫)的深切同情4.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罪恶的揭露5.对开阔苍凉的边塞景物的描写,渲染战事的紧张残酷。记住一首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高适《燕歌行》11活动二:体验、尝试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4分)

(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4分)活动二:体验、尝试陇西行12参考答案:(1)答:“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2分)“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2分)。

(2)“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意。(1分)“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2分)两相比照,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1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1分)参考答案:13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4分)(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4分)

从军行七首(其四)14参考答案:(1)“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环境特征(1分),“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1分),“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1分)。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1分)。(2)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2分),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2分)。参考答案:15活动三:巩固、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最高考》第66页)

悲陈陶①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2)“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活动三:巩固、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最高考16答:⑴(4分)①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②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③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愤;④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每点1分)⑵(3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描写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1分),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诗人心中的哀痛之情(1分)。答:⑴(4分)①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17活动四:反思、总结我们如何鉴赏一首边塞诗?我的归纳:1.确定题材2.理解诗意3.调动积累4.对题作答活动四:反思、总结我们如何鉴赏一首边塞诗?我的归纳:18课后作业《最高考》第62页严武《军城早秋》。课后作业《最高考》第62页严武《军城早秋》。19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军城早秋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20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军城早秋⑵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21谢谢大家!谢谢大家!22古诗鉴赏之边塞诗江苏省滨海中学丁爱华古诗鉴赏之边塞诗江苏省滨海中学丁爱华23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或熟悉的诗词,探究边塞诗的诗题特点、常见意象、丰富情感、多样手法。2.提高鉴赏边塞诗的能力。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边塞诗或熟悉的诗词,探究边塞诗的24直击高考(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最高考》第70页)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分)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直击高考(20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25参考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1分),写的是征人的戍边生活(1分)。(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每点1分,意对即可)参考答案:26边塞诗回眸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杜甫《兵车行》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边塞诗回眸杨炯《从军行》27活动一:探究、发现请归纳边塞诗1.诗题特点2.常见意象3.丰富情感4.常见手法活动一:探究、发现请归纳边塞诗28我的归纳诗题特点:

边塞诗题常含有“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严武的《军城早秋》等。我的归纳诗题特点:29常见意象: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shā)地名和民族名:黑河、夜郎、天山、轮台、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玉门关、辕门、吐谷浑;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乐器:羌笛、笛、琵琶、芦管、号角、鼓、胡琴、胡笳曲子:《关山月》《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等

常见意象:30丰富情感:(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精神;(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3)描写边塞雄浑壮阔、瑰丽奇异的风光;(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痛苦;(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愿望;(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残酷;(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待遇不公的现象;(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丰富情感:31常见手法: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用典、直抒胸臆、虚实结合、视听结合等等常见手法:32记住一首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高适《燕歌行》1.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的热情颂扬2.对将领腐败无能的强烈不满3.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思妇征夫)的深切同情4.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罪恶的揭露5.对开阔苍凉的边塞景物的描写,渲染战事的紧张残酷。记住一首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

——高适《燕歌行》33活动二:体验、尝试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4分)

(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4分)活动二:体验、尝试陇西行34参考答案:(1)答:“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2分)“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2分)。

(2)“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意。(1分)“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已成枯骨的凄凉,一边是梦中相见的欢愉。(2分)两相比照,虚实相对,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1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家人的无限同情。(1分)参考答案:35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4分)(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4分)

从军行七首(其四)36参考答案:(1)“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环境特征(1分),“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1分),“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1分)。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1分)。(2)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2分),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2分)。参考答案:37活动三:巩固、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最高考》第66页)

悲陈陶①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4分)(2)“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活动三:巩固、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最高考38答:⑴(4分)①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②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③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愤;④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每点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