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致到极点的优雅
--洛可可艺术风格精致到极点的优雅--洛可可艺术风格1洛可可艺术概念社会历史背景:
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18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
洛可可艺术概念社会历史背景:2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3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4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5
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就是西欧的中心,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因此,与国王主宰的宫廷相对的资产阶级沙龙文化成了社交中心(salon,即“会客室”、“客厅”。17世纪起,西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18世纪在法国特别流行)。18世纪的文化就是从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中产生和形成。
洛可可是相对於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於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徵兆。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就是西欧的中6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7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8洛可可艺术概念词意与起源:从词源来看,rococo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义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derocaille(岩状工艺)为travail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於《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义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艺术概念词意与起源:9洛可可艺术的形式特征洛可可艺术的特征是改变了古典艺术中平直的结构,采用C形、S形和贝壳形涡卷曲线,敷色淡雅柔和,形成绮丽多彩、雍容华贵、繁缛艳丽的装饰效果。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EmpireofFlora)。当时主要采用“蔷薇”和“兰花”,而且蔷薇用的更多一些。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就像中国的折枝花卉。有时配上一些各种鸟类。这种图案明显地受中国花鸟画的直接影响。
洛可可的纹样造型多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在奢丽纤秀和华贵妩媚中,呈现一种阴柔之韵和矫柔妩媚之特征。色泽柔和、豔丽。崇尚自然,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洛可可艺术的形式特征洛可可艺术的特征10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1118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现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中国热”浪潮。当时,法国在壁毯、服饰乃至家具、室内装饰、墙纸、刺绣、染织图案和瓷器等设计上大量模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并把这种风格称之为“中国风格”,Chinoiserie这个词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工笔画的花鸟风月、中国工艺品、扇子、屏风、青铜器等古董、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狮子等大量题材出现在印花织物图案中。这种风格曾经对“后期的巴洛克”图案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另外,中国的刺绣品对后来的“洛可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所以欧洲美术史家们创造了“Rococo-Chinois”一词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甚至有好多美术史家认为“Chinoiserie”是洛可可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是决定性的原因。这种理论无疑是确实可信的,因为中国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图案。唐朝神龙2年(公元706年)的章怀太子墓石椁上的图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收藏的唐开元9年(公元721年)兴福寺断碑、开元24年(公元736年)大智禅师碑都有这种风格的图案。
18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现了一股近乎12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13在不同领域艺术上的表现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在不同领域艺术上的表现洛可可风格是一种14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
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雕刻则与家具等成为室内装饰的一部份,缺乏独立的机能。从精雕的桌腿到天花板上等均可看出其痕迹。为了模仿自然形态15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16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17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荷兰等国家。它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绘画、室内装饰、庭院设计等各个方面。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巴洛克风格的装饰给人以宏大、沉闷和压抑之感,可洛可可风格则给人以精巧、轻松和娇媚之感。18世纪的法国,在封建王朝日趋腐化没落,而新的资产阶级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酝酿着革命的气氛。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美术也出现了两种倾向,其中一种倾向就是代表宫廷贵族趣味的洛可可风格,主要是指法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崇尚的艺术风格。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Watteau)代表。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19在服装上的表现在服装上的表现20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在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装是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
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这一历史潮流阶段。从其发展过程上又可分为三个时间段,即1715-1730年的洛可可黎明期,也就是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年的洛可可鼎盛期;1770-1790年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了许多转变和改良,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路易十六的王妃玛丽•昂特瓦耐特把罗兹贝尔坦(RlseBertin1744-1812)作为自己的专属服装设计师,封为“流行大臣”,罗兹小姐也被后世认为是近代女装设计师的始姐。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在17世纪21洛可可风褶裥饰边早在1550年,男士和女士身上的褶裥饰边是其代表在社会上的地位的象征.褶裥饰边在地下阶层的衣着上是不会出现的.只会出现在皇室人员,贵族和有特殊身份地位的人的身上.例如音乐家等.当时衣服上的褶裥饰边的多与少,亦代表了社会上的等级制度,以及女人身上的魅力指数.例如:QueenElizabeth领子上的褶裥饰边,由胸前伸展到头发后形成孔雀开屏式的华丽,把她的褶裥饰边打开来看会式一代绵延的花边布条,其地位可想而知.许多贵族头上的褶皱多的阻碍了他们进食,要用也别设计的长汤匙才能顺利的喝汤,所以褶裥饰边也代表了奢侈洛可可风褶裥饰边早在1550年,男士22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23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24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25
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26
洛可可风格作为一种服装风格,主要特点是精致到极点的优雅。所谓"极点",就是妇女将自己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都精致化,以便男性观赏。换句话说,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分解成可供观赏的元素。那是一个肉体享乐的时代(与我国的明末时期有点类似),最有品味的女性穿着是"既暴露又优雅"。蕾丝——是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宫廷女装和沙龙女装中的典型装饰,是当时的时装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曾经出现在蓬皮杜夫人长裙的V型领口和袖口。艺术上的洛可可时代,是一个女性的时代,弥漫着一种柔性文化的因素。当时的社会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另一个是以贵妇为中心的沙龙。沙龙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时装天桥。蕾丝——充当了优雅风格的点缀,出现在袒露的胸口和手臂等处。于是,越是禁止暴露的地方越暴露,有暴露的地方就有蕾丝。蕾丝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勾引作用,那时候称为"媚",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媚"相配套。洛可可风格作为一种服装风格,主要特点是27
洛可可蕾丝,试图以古典主义的优雅形式,来表达色情和肉欲的享乐欲望,使之适应高雅沙龙的氛围。这是君主专制时代,宫廷里那些游手好闲之徒和伪淑女的一个合谋。在欧洲时装文化史中,洛可可风格,将色情的艺术化推到了巅峰,蕾丝就是一个主要合作伙伴。它因此为平民社会的女性所不齿。在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服装中,蕾丝似乎有点改邪归正的意思,它抛弃了洛可可时代的色情成分,成了理想和浪漫的象征。19世纪的淑女,无论在有产阶级妇女还是无产的妇女那里,蕾丝花边都是一种良家妇女式的纯洁、温柔和美好的象征。但它只不过是对"洛可可蕾丝"的绅士般的忽略,同时也有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委婉认可。衡量服装进步性的唯一标准是:对身体的自然本性的尊重,对人体完整性的尊重,对肉体自由舒展的尊重。就此而言,蕾丝服装有它文化上的进步意义。如果不考虑时尚的商业属性,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新的自由的象征。洛可可蕾丝,试图以古典主义的优雅形式28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29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30
在服饰史上,有两个与"蕾丝"相关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当代大众宠物麦当娜,另一个是18世纪的欧洲沙龙女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皮杜夫人。2001年4月的一次拍卖会上,麦当娜的一件黑色蕾丝胸罩,以2万美元的高价被人抢走。蕾丝刺激了人们对麦当娜身体的窥视和形象的崇拜,同时,麦当娜也改写了蕾丝的历史:蕾丝作为女性服装的点缀物和边角料,突然坐到了服饰舞台的中央。当代的蕾丝服装时尚,将洛可可蕾丝那"优雅"的面膜撕了,也就是将洛可可服装的内在矛盾(色情欲望与古典风格地矛盾)公诸于众。在2002春夏时装展的天桥上,我们可以看到迪奥(Dior)"堕落贵妇"风格的黑色和金色蕾丝装,夏奈尔(Chanel)貌似纯洁的白色蕾丝长裤、阿玛尼(Armani)的红色窗花图案蕾丝裙、塞琳(Celine)的肉色蕾丝长裤……,当代时装大胆而直接地让蕾丝为身体的自由服务,没有半点遮掩和含糊。为了女性身体的自由,当代的蕾丝时尚,征用了服装史上的一个古老元素(洛可可蕾丝),并且同时将这个古老元素夹带的身分等级制抛弃了。它不再是宫廷贵妇的点缀,而属于街道上所有的女性.
在服饰史上,有两个与"蕾丝"相关的著名31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洛可可时期的男装17世纪形成的男子32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frac,英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tsil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moning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33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riding
coat,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34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河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艺术品”和宠物。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女装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素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女装的特点就是,Corset+Pannier紧身胸衣+裙撑
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其妙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向,这里的苛尔莱耐上插入许多条鲸须。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腰显得更细,风俗吏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那“快乐的谷间”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35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36
洛可可时期女装中的几种罗布: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等……
18世纪的著名画家布歇,1756年为路易十王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画了一幅肖像画当时夫人已经35岁,穿的是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紧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罗布和下面的衬裙是用艳丽的蓝绿色缎子做的,胸部V字形打开,露出倒三角的胸挡“佩爱斯•迪斯托玛”这是胸挡是用丝绸做的,每次穿衣时用线缝在罗布上,胸挡上面常有精美,或者装饰着宝石,蓬帕杜夫人的这个胸挡从上到下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着十个玫瑰色的缎带蝴蝶结,非常豪华,而且女性味十足。胸挡上的缎带蝴蝶结同进反复装饰在罗布的开禁处、衬裙下摆、左胸前、头顶和袖口处,取得呼应。袖口那三层飞边是用最高级的蕾丝做的,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欧洲女装中流行的独特装饰,当时袖长及肘,肘部在袖口处用纤细的蕾丝或经过抽纱刺绣的细棉布做的三段波浪状飞边装饰,十分奢华。这种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洛可可或的过剩的装饰完美地保持着调和,表现出一种洗练、精致和纤细的美。洛可可时期女装中的几种罗布:法国式罗37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38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
这时还出现了吸收男服形式的机能性的茄克——卡拉科。这种茄克上半身紧身合体,下摆呈波浪状外张,衣长及臀,很像男子的鸠斯特科尔,背部嵌有鲸须,使之挺直,有长袖和七分袖。
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de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
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39洛可可与中国图案的渊源洛可可图案由于充实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情调,以至有人将它称为“中国图案”。洛可可图案初始并盛行于1701~1785年法国革命时的路易王朝贵族化的印花织物中。当时,所有的壁面装饰、工艺品、家具、织物和服装仿佛卷入了一股样式宛然如画的装饰洪流。“洛可可”一词有“用贝壳、石子等做的假山”或“贝壳华丽”之意。
路易十五时,王室生活极度奢侈,到处兴建华丽的宫殿,在宫殿的装饰及服装、工艺品的装饰上追求一种雅致、纤细、轻巧、华丽、潇洒的艺术风格。1745年,这种风格曾被称为蓬帕杜样式,洛可可风格出现了鼎盛时期。法国画家安东尼﹒华多(AntoineWatteau,1684—1721)是这一风格的杰出代表。华多直接受到过中国艺术的影响,曾把中国图案与意大利卷物图案糅杂于洛可可画风之中,并喜欢用活泼的曲线描绘贝壳图案。所以有人认为华多是“洛可可”风格的奠基人。洛可可与中国图案的渊源洛可可图案由于40洛可可时期发型和服饰品
1)女子夸张的高发型,各式高跟鞋。
2)男子戴假发和女人一样化妆,鞋做得很精细,鞋跟较低;手杖是同各种各样的木质的,还有用竹和象牙的。洛可可时期发型和服饰品1)女子夸张的高发型41现代设计师对洛可可的重新演绎
现代设计师以洛可可风格的特征—以装饰为主体的样式来达到性感,华丽,奢华从中吸收其灵感重新演绎了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超华丽婚纱秀。现代设计师对洛可可的重新演绎现代设计师以42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43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44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45CHANEL2005新洛可可式的浪漫CHANEL2005新洛可可式的浪漫46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47ChristianDior05秋冬洛可可风ChristianDior05秋冬洛可可风48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49DIOR百年DIOR百年50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51洛可可风格在法国持续了整整一个多世纪,波及整个欧洲大陆。直至今日,欧美古玩市场与日常生活中仍保持着对洛可可风格的强烈兴趣。洛可可艺术所具有的形式美的观念与装饰美术手法,至今仍给予艺术创造以启示。洛可可风格在法国持续了整整一个多世纪,波52
ENDEND53精致到极点的优雅
--洛可可艺术风格精致到极点的优雅--洛可可艺术风格54洛可可艺术概念社会历史背景:
在西洋服装史上,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於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於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历史进入18世纪,西欧各国由于自然科学日渐发达,且受到当时各种民主学说与中国思想、又化的影响,有了(启蒙运动)的诞生:进而造成工业的发达,民主思潮的高涨,于是先后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当时艺术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18世纪被看成是(理性的时代)或(启蒙运动)的时代,哲学家从过去假设上帝存在进而推论所有事物的工作,转换为依据实验和观察的理性方法去推论世间的万象,几乎将神学从哲学中剔除,选择倾向世俗的路线,趣味从注重高尚的教化转向寻求轻浮的快感。
洛可可艺术概念社会历史背景:55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56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57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58
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就是西欧的中心,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路易十四常在凡尔赛宫开各种舞会,藉著繁琐的礼仪与无意义的职务折腾贵族们,再以富丽堂皇的宫廷装饰营造悠闲的环境,有利搞风流韵事,以便消耗贵族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暇去策划造反。因此艺术家授命编造一种理想生活的极乐世界情景,其唯一的目的是塑造出一个悠闲的、实际上是懒惰的社会快乐。因此,与国王主宰的宫廷相对的资产阶级沙龙文化成了社交中心(salon,即“会客室”、“客厅”。17世纪起,西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18世纪在法国特别流行)。18世纪的文化就是从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中产生和形成。
洛可可是相对於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
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如《中国人物小陶瓷》,麦尔,德国,1768)。由於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徵兆。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就是西欧的中59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60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61洛可可艺术概念词意与起源:从词源来看,rococo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义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derocaille(岩状工艺)为travail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於《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义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艺术概念词意与起源:62洛可可艺术的形式特征洛可可艺术的特征是改变了古典艺术中平直的结构,采用C形、S形和贝壳形涡卷曲线,敷色淡雅柔和,形成绮丽多彩、雍容华贵、繁缛艳丽的装饰效果。除此之外,表现在印花图案上则是大量的自然花卉的主题,所以有人称这个时期法国的印花织物为“花的帝国”(TheEmpireofFlora)。当时主要采用“蔷薇”和“兰花”,而且蔷薇用的更多一些。在处理上采用写实的花卉,再用茎蔓把花卉相互连接起来,就像中国的折枝花卉。有时配上一些各种鸟类。这种图案明显地受中国花鸟画的直接影响。
洛可可的纹样造型多不均衡、不对称,带有反秩序、反常规的装饰倾向,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在奢丽纤秀和华贵妩媚中,呈现一种阴柔之韵和矫柔妩媚之特征。色泽柔和、豔丽。崇尚自然,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
洛可可艺术的形式特征洛可可艺术的特征63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6418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现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中国热”浪潮。当时,法国在壁毯、服饰乃至家具、室内装饰、墙纸、刺绣、染织图案和瓷器等设计上大量模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风格,并把这种风格称之为“中国风格”,Chinoiserie这个词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中国的亭台楼阁、秋千仕女、工笔画的花鸟风月、中国工艺品、扇子、屏风、青铜器等古董、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凤、狮子等大量题材出现在印花织物图案中。这种风格曾经对“后期的巴洛克”图案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另外,中国的刺绣品对后来的“洛可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所以欧洲美术史家们创造了“Rococo-Chinois”一词来概括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甚至有好多美术史家认为“Chinoiserie”是洛可可艺术产生的重要原因,而且可能是决定性的原因。这种理论无疑是确实可信的,因为中国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的装饰图案。唐朝神龙2年(公元706年)的章怀太子墓石椁上的图案就是最好的例子。另外,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收藏的唐开元9年(公元721年)兴福寺断碑、开元24年(公元736年)大智禅师碑都有这种风格的图案。
18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出现了一股近乎65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66在不同领域艺术上的表现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在不同领域艺术上的表现洛可可风格是一种67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
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洛可可风格虽保有巴洛克风格之综合特性,但却缺乏巴洛克风格之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尤其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洛可可的建筑外观,与巴洛克的建筑相近,着重内部繁复的装饰。雕刻则与家具等成为室内装饰的一部份,缺乏独立的机能。从精雕的桌腿到天花板上等均可看出其痕迹。为了模仿自然形态68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69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70
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两种艺术风格,二者都属于贵族艺术。巴洛克是17世纪欧洲艺术的总称,发源于罗马,而后迅速在意大利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传播到当时的法国、荷兰等国家。它主要体现在教堂建筑、绘画、室内装饰、庭院设计等各个方面。到了18世纪,轻快、秀气、纤细典雅的洛可可风格取代华丽、夸张、矫揉造作的巴洛克风格,成了全欧洲艺术风格的主流。巴洛克风格的装饰给人以宏大、沉闷和压抑之感,可洛可可风格则给人以精巧、轻松和娇媚之感。18世纪的法国,在封建王朝日趋腐化没落,而新的资产阶级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酝酿着革命的气氛。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美术也出现了两种倾向,其中一种倾向就是代表宫廷贵族趣味的洛可可风格,主要是指法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崇尚的艺术风格。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巴洛克与洛可可是17—71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Watteau)代表。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72在服装上的表现在服装上的表现73
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在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装是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
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这一历史潮流阶段。从其发展过程上又可分为三个时间段,即1715-1730年的洛可可黎明期,也就是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年的洛可可鼎盛期;1770-1790年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了许多转变和改良,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路易十六的王妃玛丽•昂特瓦耐特把罗兹贝尔坦(RlseBertin1744-1812)作为自己的专属服装设计师,封为“流行大臣”,罗兹小姐也被后世认为是近代女装设计师的始姐。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在17世纪74洛可可风褶裥饰边早在1550年,男士和女士身上的褶裥饰边是其代表在社会上的地位的象征.褶裥饰边在地下阶层的衣着上是不会出现的.只会出现在皇室人员,贵族和有特殊身份地位的人的身上.例如音乐家等.当时衣服上的褶裥饰边的多与少,亦代表了社会上的等级制度,以及女人身上的魅力指数.例如:QueenElizabeth领子上的褶裥饰边,由胸前伸展到头发后形成孔雀开屏式的华丽,把她的褶裥饰边打开来看会式一代绵延的花边布条,其地位可想而知.许多贵族头上的褶皱多的阻碍了他们进食,要用也别设计的长汤匙才能顺利的喝汤,所以褶裥饰边也代表了奢侈洛可可风褶裥饰边早在1550年,男士75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76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77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78
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79
洛可可风格作为一种服装风格,主要特点是精致到极点的优雅。所谓"极点",就是妇女将自己服装的每一个细节都精致化,以便男性观赏。换句话说,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分解成可供观赏的元素。那是一个肉体享乐的时代(与我国的明末时期有点类似),最有品味的女性穿着是"既暴露又优雅"。蕾丝——是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宫廷女装和沙龙女装中的典型装饰,是当时的时装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曾经出现在蓬皮杜夫人长裙的V型领口和袖口。艺术上的洛可可时代,是一个女性的时代,弥漫着一种柔性文化的因素。当时的社会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另一个是以贵妇为中心的沙龙。沙龙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时装天桥。蕾丝——充当了优雅风格的点缀,出现在袒露的胸口和手臂等处。于是,越是禁止暴露的地方越暴露,有暴露的地方就有蕾丝。蕾丝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勾引作用,那时候称为"媚",与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媚"相配套。洛可可风格作为一种服装风格,主要特点是80
洛可可蕾丝,试图以古典主义的优雅形式,来表达色情和肉欲的享乐欲望,使之适应高雅沙龙的氛围。这是君主专制时代,宫廷里那些游手好闲之徒和伪淑女的一个合谋。在欧洲时装文化史中,洛可可风格,将色情的艺术化推到了巅峰,蕾丝就是一个主要合作伙伴。它因此为平民社会的女性所不齿。在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服装中,蕾丝似乎有点改邪归正的意思,它抛弃了洛可可时代的色情成分,成了理想和浪漫的象征。19世纪的淑女,无论在有产阶级妇女还是无产的妇女那里,蕾丝花边都是一种良家妇女式的纯洁、温柔和美好的象征。但它只不过是对"洛可可蕾丝"的绅士般的忽略,同时也有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委婉认可。衡量服装进步性的唯一标准是:对身体的自然本性的尊重,对人体完整性的尊重,对肉体自由舒展的尊重。就此而言,蕾丝服装有它文化上的进步意义。如果不考虑时尚的商业属性,我们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新的自由的象征。洛可可蕾丝,试图以古典主义的优雅形式81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82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83
在服饰史上,有两个与"蕾丝"相关的著名人物,一个是当代大众宠物麦当娜,另一个是18世纪的欧洲沙龙女王、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皮杜夫人。2001年4月的一次拍卖会上,麦当娜的一件黑色蕾丝胸罩,以2万美元的高价被人抢走。蕾丝刺激了人们对麦当娜身体的窥视和形象的崇拜,同时,麦当娜也改写了蕾丝的历史:蕾丝作为女性服装的点缀物和边角料,突然坐到了服饰舞台的中央。当代的蕾丝服装时尚,将洛可可蕾丝那"优雅"的面膜撕了,也就是将洛可可服装的内在矛盾(色情欲望与古典风格地矛盾)公诸于众。在2002春夏时装展的天桥上,我们可以看到迪奥(Dior)"堕落贵妇"风格的黑色和金色蕾丝装,夏奈尔(Chanel)貌似纯洁的白色蕾丝长裤、阿玛尼(Armani)的红色窗花图案蕾丝裙、塞琳(Celine)的肉色蕾丝长裤……,当代时装大胆而直接地让蕾丝为身体的自由服务,没有半点遮掩和含糊。为了女性身体的自由,当代的蕾丝时尚,征用了服装史上的一个古老元素(洛可可蕾丝),并且同时将这个古老元素夹带的身分等级制抛弃了。它不再是宫廷贵妇的点缀,而属于街道上所有的女性.
在服饰史上,有两个与"蕾丝"相关的著名84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
洛可可时期的男装17世纪形成的男子85
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frac,英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tsil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moning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86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riding
coat,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
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87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河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艺术品”和宠物。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女装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素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女装的特点就是,Corset+Pannier紧身胸衣+裙撑
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其妙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向,这里的苛尔莱耐上插入许多条鲸须。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腰显得更细,风俗吏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那“快乐的谷间”
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88洛可可服装艺术风格课件89
洛可可时期女装中的几种罗布:法国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一《西游记》读后感
- 关于新学期学习计划模板七篇
- 关于寂寞唯美感言80句
- 深圳大学《西语国家文化概况》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电力工程企业招聘销售精英
- 保健按摩店安全协管员招聘合同
- 建筑绿化养护工程合同模板
- 装卸运输合同中赔偿责任
- 短期租赁合同协议
- 旅游景点静压桩施工合同
- 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申请表-
- 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顾祥林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论
- 相机检定报告-5d2参数
- 第九章-化工装置运行安全技术课件
- 水电费结算证明
- 2023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第一套)
- 医院教学课件:宫颈癌三级预防
- 金手指外观检验重点标准
- 典范英语7-4中英文对照翻译Oh,otto!Oh,otto
- 电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