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2参考书目《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工出版《居住区规划图集》宋培抗中国建工出版《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二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6年版)12342参考书目《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工出版1234居住区规划理论及其发展:居住是城市三大中心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居住区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是构成城市的主要有机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步骤,居住区规划的目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居住区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西方近现代居住理论
与时间发展历程一、西方近现代居住规划理论的发展思潮与探索: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欧洲以改造城市贫民窟为目标的探索(二)乌托邦城市1、新和谐村英国企业家罗伯特·欧文800~1200人每人耕地0.4公顷总体布局为方形,住宅沿周边布置,有公共建筑,院内有绿地2、工业城工业村规划将工厂、居住、公园一系列结合在一体3、田园城市理论
英霍华德《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城市应是体现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美应能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体”
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卫星城4、卫星城:在大城市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建设既与中心城区有密切关系,又可承担并分散中心城区部分职能的较小城镇,体现着子城与母城的关系5、现代城市:主张城市应按功能分区,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
柯布西耶“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走向新建筑》主张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建造房屋《明天城市》城市按功能分区方格网+辐射。西方近现代居住理论
与时间发展历程一、西方5一、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一)邻里单位邻里单元理论包括6个要点:根据学校确定邻里的规模;过境交通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边界;邻里公共空间;邻里中央位置布置公共设施;交通枢纽地带集中布置邻里商业服务;不与外部衔接的内部道路系统。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5一、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居住区规划(new)全解课件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8(二)居住街坊理论就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较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由若干栋住宅围成一个花园,住宅面对着这个花园和步行道,背对着尽端式的汽车路,这些汽车道连接着居住区外的交通性干道。在每一个大街坊中都有一个小学校和游戏场地。每个大街坊中,有完整的步行系统,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这种人行交通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的做法,通常被称作"雷德朋人车分流系统"。8(二)居住街坊理论(三)小区规划理论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形成社区四个条件:1、有一定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社区的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回归(三)小区规划理论
到近现代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趋同化,城市居住形态较传统形态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其演进特征:
城市居住形态由松散型——紧凑型——密集型发展;
城市居住格局由街坊式——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新街坊发展;居住模式由传统家族合院式——公寓式住宅发展;住宅高度不断提高由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不断提高;
家庭结构关系不断简化,由家庭化(同族系)——直系化(祖、儿、孙系)——核心化(夫妻、孩)到近现代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四)新城市主义运动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四)新城市主义运动(1)紧凑性原则。要生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提,因而要有足够的容积率和紧凑度。这样也可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2)适宜步行的原则。步行对营造城市社会生活非常关键。为了支持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出行,应该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于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而公交站点与住宅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在步行范围之内。通过适宜步行的空间设计,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有助于消解汽车造成的种种负面效应;(3)功能复合(多样性)原则。要在邻里街坊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店、服务、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支持步行和公交主导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以这种多样性增强街坊社区的活力与魅力,从而吸引人们外出步行、介入社会生活;(4)可支付性原则。通过紧凑性开发,提高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并“浓缩”了税源,因而让市政当局负担得起(而在松散低密度的郊区,市政所获得的税收及其他收益,根本不足以抵偿所投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花费,市政是入不敷出的)。通过在社区中提供多种类型不同价格的住宅,让更多不同阶层的家庭都有可能支付得起。(1)紧凑性原则。要生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13二、我国的居住区建设实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争创“雅居小区”成为我国城市住宅区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居住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代居住区规划理论在东西方学者的努力下,经历了从“花园城市’,’‘邻里单位”到小区规划理论的探索。(一)传统的大街——里弄(二)借鉴邻里单位与小区理论的实践(三)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发展13二、我国的居住区建设实践1、花园城市的理想①:新和谐公社理论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了“合作新村”的设想欧文把住区构想成由住宅围合而成的中央大院,院中央设食堂、学校等公共建筑,大院外围是耕地新和谐公社构想强调住区环境中居民的社会性和家庭的私密性。②:花园城市理论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的构想霍华德把花园城市构想成一个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的城乡结合体,城市结构为同公园放射状结构花园城市能使“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美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花园城市的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起到启蒙作用。1、花园城市的理想③:工业城理论1917年戛涅发表了工业城的规划方案该理论抛弃了周边式的规划框框,开创性地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④:光辉城理论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在他的名作《明日的城市》中提出“现代城市”的设想,主张城市按功能分区,以方格网加放射形道路系统代替同心园式布局,用高层建筑和多层交通等现代设施来取代水平式花园城市,以便留出空间和绿地使居民获得阳光和空气。③:工业城理论2、邻里单位理论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理论,他认为城市交通对居住环境带来严重干扰,控制住区内的交通以保障居民安全和环境的安宁是邻里单位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因此,他认为在区内应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利于居民共同生活和社会交住,密切邻里关系邻里单位理论及佩里制订的邻里单位六条基本原则对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二战后得到广泛的实施应用。2、邻里单位理论3、小区规划理论小区规划理论从英国的新村理论和原苏联的小区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吸收了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和优点,以城市道路所包围的居住地段为小区小区的特点是结合地形,自由布置住宅成组成团公共建筑分级布置,小区内部配置学校、商业中心、文化福利中心小区内不得引入城市交通,道路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绿地点、线、面相结合,相互沟通。3、小区规划理论虽然现代思潮对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居住形态有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但是,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居住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恰恰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如当前流行的“国学”,“汉唐风”等,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国人对现代社会中丢失传统文化的反思。近年来,将我国传统历史街区和住宅中得精髓运用于现代住区的规划设计项目开始出现,并受到居民的欢迎。案例: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凤凰之家——中式围合庭院”居住区,该居住区规划遵循了“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从“群体意识,院落系统,轴线轴心,形制等级”等中国传统居住观念中提取元素,模仿了中国传统得造成形态确定居住区的平面结构,住宅采取中国传统四合院围合方式,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城市和居住韵味得现代居住空间。虽然现代思潮对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居住形态有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小结: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型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生态社区基本内涵)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下的智能化社区发展。(智能化居住区特征)
注重城市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倡导混合型居住区建设。(混合模式)注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审慎更新老城居住区(两个方面)“新城市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新城发展模式。居住区规划中的社会公正与公众参与(社会公正)城市居住区文化的国际化与多元化特征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国际思潮影响下的时尚居住文化外来居住文化的渗入与共融新交通模式影响下的城市居住环境发展(TOD模式、无汽车交通模式)小结:三、现代居住区发展的趋势(一)生态化(二)人文化(三)智能化三、现代居住区发展的趋势21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经济性原则(三)生态性原则(四)地方性与时代性的原则(五)超前性与灵活性的原则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21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22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一)居住区的规模22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23(二)居住区用地指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8~28㎡/人居住用地平衡表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居住用地构成比例23(二)居住区用地指标24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15-2512-226-123、道路用地10-189-177-154、公共绿地7.5-185-153-6居住区用地10010010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24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25(三)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25(三)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26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区26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区27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27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28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一)居住建筑类型选择居住建筑的类型及其特点按平面组成分类: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点式、跃层式、台阶式、独院式、联排式等。按套型分类:一室一厅、一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四室二厅二卫等。按层数分类: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按体形分类:条式、点式、L,工,E字形等。第三节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28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第三节居住区各类用地规29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住宅层数住宅进深住宅长度住宅层高建筑节能29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30(二)居住建筑群体规划设计居住建筑群平面布置基本形式行列式特点:日照好,有利通风有规律,也富于变化工程简单,便于施工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丰富空间的措施: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单元错落拼接——产生体型变化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30(二)居住建筑群体规划设计313132周边式特点:
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安静、安全寒冷地区有利挡风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不能适应地形变化不利于抗震混合式自由式32周边式33居住建筑群体组合与日照、朝向、通风和噪声的防治(1)日照DHD≈(1-1.2)HD33居住建筑群体组合与日照、朝向、通风和噪声的防治DHD≈34(2)朝向地区最佳朝向适宜朝向不宜朝向北京南偏东30°以内南偏西30°以内南偏东45°范围内南偏西45°范围内北偏西30°~60°上海南至南偏东15°南偏东30°至南偏西15°北、西北乌鲁木齐南偏东40°南偏西30°东南、东、西北、西北成都南偏东45°至南偏西15°南偏东45°至东偏北30°西、北昆明南偏东25°~56°东至南至西北偏东35°至北偏西35°厦门南偏东5°~10°南偏东22°30‘至南偏西10°南偏西25°至西偏北30°重庆南、南偏东10°南偏东15°至南偏西5°,北东、西青岛南、南偏东5°~15°南偏东15°至南偏西15°西、北哈尔滨南偏东15°~20°南至南偏东15°至南偏西15°西、西北、北南京南偏东15°南偏东25°至南偏西10°西、北武汉南偏西15°南偏东15°西、西北我国部分地区建筑朝向34(2)朝向地区最佳朝向适宜朝向不宜朝向北京南偏东30°以35(3)通风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迎风位建筑群体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迎风方位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35(3)通风36(4)噪声的防治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工业生产噪声36(4)噪声的防治37二、公共设施布置(一)公共设施的分类按使用性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行政管理和市政公用设施按使用频率:
(一)日常或经常使用项目:幼托、小学、中学、文化活动站、粮油站、供煤(气)站、菜店、综合副食店、早点或小吃店、理发店、储蓄所等。(二)必需的非经常性使用项目: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饭馆、百货商店等37二、公共设施布置38(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千人指标38(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39(三)公共设施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规划布置的要求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800-1000m小区级:400-500m组团级:150-200m设于交通比较方便,人流集中地段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考虑附近地区的使用方便利用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组成富有个性的各级公共中心39(三)公共设施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40规划布置方式
商业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医护设施社区管理设施居住区级(一级)超市饭店百货食品菜市场储蓄所银行理发邮电局药店书店旅馆修理等
中学文化馆俱乐部运动场医院门诊所物业管理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市政管理所绿化环卫所工商税务居住小区级(二级)小吃菜市场理发百货副食储蓄所邮电所等小学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门诊所物业管理居住组团级(三级)小吃托儿所文化站卫生站居委会分级分类40规划布置方式商业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医护设施社区41三、道路停车设计(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和基本要求居住区道路的分级(1)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20-30M,一块板;人行道:2~4M(2)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14M或10M,车行道6~9M;人行道:1.5M~2M(3)住宅组团级道路:道路红线10M或8M,车行道3~5M;人行道:1.5M~2M(4)宅前宅后小路:宽度不小于2.5M,高层不应小于3.5M41三、道路停车设计4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道路的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4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4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处设回车场。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设置车辆互让处。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的线形、断面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结合。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4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处设回车场。44(二)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并首先在纽约郊区的雷德朋(Radbrun)居住区中实施。车流44(二)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车流45人车混行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具体地说就是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人车局部分行
45人车混行46(三)居住区停车系统的规划设计自行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小汽车停车设施的规划别墅为1~1.3泊位/户小康型住宅为0.3~0.5泊位/户46(三)居住区停车系统的规划设计47四、绿地系统设计(一)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和标准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和庭院地街道绿地47四、绿地系统设计48居住区绿地的标准公共绿地指标绿地率指标48居住区绿地的标准49(二)居住区绿地规划布置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完整统一的绿地系统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节约用地注意美化环境的要求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不追求名贵的花木品种。49(二)居住区绿地规划布置50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点、线、面相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绿化与水景相结合绿化与各种用途的室外空间场地、建筑及小品结合布置。观赏绿化与经济作物绿化相结合。绿地分级布置。50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51绿地的基本布置形式51绿地的基本布置形式5252535354
题目:按所给的地形,进行小区规划设计。已知该小区用地面积为7公顷(h㎡),要求规划的小区以多层住宅为主,容积率控制于0.8左右,辅以小区所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配套设施。第四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54题目:按所给的地形,进行小区规划设计。已知该小区555556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绿地率的最低标准等。根据地形及周围的环境确定合适的规划布局形式及道路网。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考虑服务半径的影响范围。确定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注意住宅与住宅之间的日照间距问题。总体考虑,进行修改,加强片区之间的联系,使之更加协调。设计步骤:56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57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绿地率的最底标准等。户数的确定公共设施:幼儿园等是否需要设置?停车位的数量:居住区内居民汽车地面的停车位/户数≤10%绿地率:30%以上各用地的面积平衡控制指标如下图57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58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15-2512-226-123、道路用地10-189-177-154、公共绿地7.5-185-153-6居住区用地10010010058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5759根据地形及周围的环境确定合适的规划布局形式及道路网。规划布局
1、片块式: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不强调主次、成片成快,成组成团布置。59根据地形及周围的环境确定合适的规划布局形式及道路网。规划606061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不论轴线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着轴线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61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6262633、向心式: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
这种布局形式山地用的较多,顺应自然地形布置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633、向心式: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6464656566
4、围合式: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664、围合式: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676768
5、隐喻式: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685、隐喻式: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6969706、混合式:706、混合式:71道路设计小区道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10-14M)(供热管线)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小于2.5M小区的主要道路至少有两个出入口,至少有2个方向与外部道路相连。机动车对外出入口的间距不应小于150M。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的消防车通道。71道路设计小区道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10-1472道路的线型控制:直线型、曲线型
(1)转弯半径:道路转弯或交叉处的平曲线半径的大小(道路交叉口的曲线又叫缘石半径,主要根据行车型号、速度等情况确定;
(2)道路尽端:尽端式道路为方便行车进退、转弯或调头,应在该道路的尽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应不小于12mx12m;72道路的线型控制:直线型、曲线型737374道路的转弯半径按机动车速度为15km/h计算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居住区级道路与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交叉时,转弯半径R=10~15m。2.居住区级道路与居住小区级道路交叉时,转弯半径R:9~10m。3.居住小区级以下道路交叉时,转弯半径R=6m。
74道路的转弯半径按机动车速度为15km/h计算一般可分为以757576安全视距:清除范围内,不设置1.2m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76安全视距:清除范围内,不设置1.2m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77停车场与绿化77停车场与绿化78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考虑服务半径的影响范围公共服务设施的面积(千人指标)78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考虑服务半径的影响范围公共服务设施的79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医院:安静、交通方便教育机构:宁静地段,其中学校,特别是小学要保证小学生上学不穿越城市交通干道。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及管理设施:方便居民使用,相对集中布置,形成生活活动中心,居委会应与所辖区内的居民有方便的联系。
79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80居住小区生活服务中心:小区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入口处,建筑可设于住宅底层,或在独立地段设置。80居住小区生活服务中心:小区中心地段或小区的主要入口处,建81中学、小学位置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中学位于居住区一角(一侧)小学位于居住小区的一角(一侧);居住区、小区规模较大:分别设置两所或两所以上的中学、小学位置:位于居住区及小区的两侧特点:对居住生活干扰较小,服务半径较小81中学、小学位置的选择?82幼托的位置选择?地段:环境安静、家长接送方便的独立地段上地点: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用地紧张情况下:设置在住宅底层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层数以1~2层为主,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可考虑3层。
82幼托的位置选择?83幼托建筑位置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方式:A.幼托位于住宅组团之间,特点是对居住生活干扰较小,接送也较为方便。B.幼托位于住宅组团内部,特点是与居住生活间有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C.幼托位于小区或街坊中央,特点是较易组织小区中心的景观,并对居住生活干扰较小,83幼托建筑位置的选择一般有三种方式:84服务半径托儿所、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大于300M.小学不大于500M中学不大于1000M商业服务设施:居住区不宜大于500M;居住小区不宜大于300M。垃圾收集点:不应大于70M居民停车场库:不大于150M84服务半径托儿所、幼儿园服务半径不大于300M.85确定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85确定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行列式86侧面间距D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86侧面间距D1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小于6M87
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见示意图),住宅建筑分为四个组团布置,其中,在东北组团北侧安排了四幢老年公寓。规划提出了包括以下有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条式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5m;多层条式住宅与高层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10m;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为1.5m;临街住宅的出入口不直接开向城市干道;所有6层条式住宅和8层塔式住宅均不设电梯。试判断这些标准和要求是否正确,凡认为正确的只需说明该条“正确”,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要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具体回答正确的内容。87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见示意图),住宅建筑分为四个8888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原理90参考书目《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工出版《居住区规划图集》宋培抗中国建工出版《建筑设计资料集》3(第二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6年版)12342参考书目《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工出版1234居住区规划理论及其发展:居住是城市三大中心功能之一,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四大基本需求之一居住区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是构成城市的主要有机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规划的重要步骤,居住区规划的目的是为居民创造舒适、便利、卫生、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居住区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西方近现代居住理论
与时间发展历程一、西方近现代居住规划理论的发展思潮与探索: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欧洲以改造城市贫民窟为目标的探索(二)乌托邦城市1、新和谐村英国企业家罗伯特·欧文800~1200人每人耕地0.4公顷总体布局为方形,住宅沿周边布置,有公共建筑,院内有绿地2、工业城工业村规划将工厂、居住、公园一系列结合在一体3、田园城市理论
英霍华德《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城市应是体现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美应能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体”
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卫星城4、卫星城:在大城市周边一定距离范围内建设既与中心城区有密切关系,又可承担并分散中心城区部分职能的较小城镇,体现着子城与母城的关系5、现代城市:主张城市应按功能分区,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
柯布西耶“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走向新建筑》主张用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建造房屋《明天城市》城市按功能分区方格网+辐射。西方近现代居住理论
与时间发展历程一、西方93一、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一)邻里单位邻里单元理论包括6个要点:根据学校确定邻里的规模;过境交通大道布置在四周形成边界;邻里公共空间;邻里中央位置布置公共设施;交通枢纽地带集中布置邻里商业服务;不与外部衔接的内部道路系统。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5一、西方居住区规划理论第一节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居住区规划(new)全解课件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根据C·A·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96(二)居住街坊理论就是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形成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宽敞的和拥有较多花园用地的居住环境。由若干栋住宅围成一个花园,住宅面对着这个花园和步行道,背对着尽端式的汽车路,这些汽车道连接着居住区外的交通性干道。在每一个大街坊中都有一个小学校和游戏场地。每个大街坊中,有完整的步行系统,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这种人行交通与汽车交通完全分离的做法,通常被称作"雷德朋人车分流系统"。8(二)居住街坊理论(三)小区规划理论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形成社区四个条件:1、有一定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社区的居住空间与丰富多样的具有网络结构的邻里生活相适应,向多功能复合的空间回归(三)小区规划理论
到近现代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文化的趋同化,城市居住形态较传统形态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其演进特征:
城市居住形态由松散型——紧凑型——密集型发展;
城市居住格局由街坊式——邻里单位——居住小区——新街坊发展;居住模式由传统家族合院式——公寓式住宅发展;住宅高度不断提高由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超高层住宅不断提高;
家庭结构关系不断简化,由家庭化(同族系)——直系化(祖、儿、孙系)——核心化(夫妻、孩)到近现代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四)新城市主义运动新城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其两大组成理论为: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理论.(四)新城市主义运动(1)紧凑性原则。要生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提,因而要有足够的容积率和紧凑度。这样也可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2)适宜步行的原则。步行对营造城市社会生活非常关键。为了支持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出行,应该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于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而公交站点与住宅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也应该在步行范围之内。通过适宜步行的空间设计,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有助于消解汽车造成的种种负面效应;(3)功能复合(多样性)原则。要在邻里街坊内或以公交站点为中心步行距离为半径的范围内,布置商店、服务、绿地、中小学、活动中心以及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以便支持步行和公交主导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以这种多样性增强街坊社区的活力与魅力,从而吸引人们外出步行、介入社会生活;(4)可支付性原则。通过紧凑性开发,提高土地以及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与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并“浓缩”了税源,因而让市政当局负担得起(而在松散低密度的郊区,市政所获得的税收及其他收益,根本不足以抵偿所投入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花费,市政是入不敷出的)。通过在社区中提供多种类型不同价格的住宅,让更多不同阶层的家庭都有可能支付得起。(1)紧凑性原则。要生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101二、我国的居住区建设实践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争创“雅居小区”成为我国城市住宅区建设的主要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居住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代居住区规划理论在东西方学者的努力下,经历了从“花园城市’,’‘邻里单位”到小区规划理论的探索。(一)传统的大街——里弄(二)借鉴邻里单位与小区理论的实践(三)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发展13二、我国的居住区建设实践1、花园城市的理想①:新和谐公社理论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了“合作新村”的设想欧文把住区构想成由住宅围合而成的中央大院,院中央设食堂、学校等公共建筑,大院外围是耕地新和谐公社构想强调住区环境中居民的社会性和家庭的私密性。②:花园城市理论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的构想霍华德把花园城市构想成一个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的城乡结合体,城市结构为同公园放射状结构花园城市能使“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优美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花园城市的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居住区规划起到启蒙作用。1、花园城市的理想③:工业城理论1917年戛涅发表了工业城的规划方案该理论抛弃了周边式的规划框框,开创性地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④:光辉城理论1922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在他的名作《明日的城市》中提出“现代城市”的设想,主张城市按功能分区,以方格网加放射形道路系统代替同心园式布局,用高层建筑和多层交通等现代设施来取代水平式花园城市,以便留出空间和绿地使居民获得阳光和空气。③:工业城理论2、邻里单位理论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里提出邻里单位理论,他认为城市交通对居住环境带来严重干扰,控制住区内的交通以保障居民安全和环境的安宁是邻里单位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因此,他认为在区内应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利于居民共同生活和社会交住,密切邻里关系邻里单位理论及佩里制订的邻里单位六条基本原则对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二战后得到广泛的实施应用。2、邻里单位理论3、小区规划理论小区规划理论从英国的新村理论和原苏联的小区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吸收了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和优点,以城市道路所包围的居住地段为小区小区的特点是结合地形,自由布置住宅成组成团公共建筑分级布置,小区内部配置学校、商业中心、文化福利中心小区内不得引入城市交通,道路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绿地点、线、面相结合,相互沟通。3、小区规划理论虽然现代思潮对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居住形态有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但是,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居住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恰恰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如当前流行的“国学”,“汉唐风”等,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国人对现代社会中丢失传统文化的反思。近年来,将我国传统历史街区和住宅中得精髓运用于现代住区的规划设计项目开始出现,并受到居民的欢迎。案例: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凤凰之家——中式围合庭院”居住区,该居住区规划遵循了“根植传统,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从“群体意识,院落系统,轴线轴心,形制等级”等中国传统居住观念中提取元素,模仿了中国传统得造成形态确定居住区的平面结构,住宅采取中国传统四合院围合方式,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城市和居住韵味得现代居住空间。虽然现代思潮对中国几千年所形成的居住形态有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小结: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生态型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生态社区基本内涵)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下的智能化社区发展。(智能化居住区特征)
注重城市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倡导混合型居住区建设。(混合模式)注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审慎更新老城居住区(两个方面)“新城市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新城发展模式。居住区规划中的社会公正与公众参与(社会公正)城市居住区文化的国际化与多元化特征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国际思潮影响下的时尚居住文化外来居住文化的渗入与共融新交通模式影响下的城市居住环境发展(TOD模式、无汽车交通模式)小结:三、现代居住区发展的趋势(一)生态化(二)人文化(三)智能化三、现代居住区发展的趋势109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一)整体性原则(二)经济性原则(三)生态性原则(四)地方性与时代性的原则(五)超前性与灵活性的原则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21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110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一)居住区的规模22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111(二)居住区用地指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18~28㎡/人居住用地平衡表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居住用地构成比例23(二)居住区用地指标112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15-2512-226-123、道路用地10-189-177-154、公共绿地7.5-185-153-6居住区用地100100100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24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113(三)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25(三)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居住区——居住小区114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区26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组区115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27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居住区——居住小区——116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一)居住建筑类型选择居住建筑的类型及其特点按平面组成分类: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点式、跃层式、台阶式、独院式、联排式等。按套型分类:一室一厅、一室二厅一卫、三室二厅二卫、四室二厅二卫等。按层数分类: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按体形分类:条式、点式、L,工,E字形等。第三节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28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第三节居住区各类用地规117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住宅层数住宅进深住宅长度住宅层高建筑节能29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118(二)居住建筑群体规划设计居住建筑群平面布置基本形式行列式特点:日照好,有利通风有规律,也富于变化工程简单,便于施工空间缺乏封闭感。小空间缺乏停留感连续性过强时,易显得呆板丰富空间的措施:山墙错落——增加停留感及围合性单元错落拼接——产生体型变化成组变向——打破单调感30(二)居住建筑群体规划设计11931120周边式特点:
室外场地集中。空间完整,封闭性好安静、安全寒冷地区有利挡风相当多居室朝向不好不能适应地形变化不利于抗震混合式自由式32周边式121居住建筑群体组合与日照、朝向、通风和噪声的防治(1)日照DHD≈(1-1.2)HD33居住建筑群体组合与日照、朝向、通风和噪声的防治DHD≈122(2)朝向地区最佳朝向适宜朝向不宜朝向北京南偏东30°以内南偏西30°以内南偏东45°范围内南偏西45°范围内北偏西30°~60°上海南至南偏东15°南偏东30°至南偏西15°北、西北乌鲁木齐南偏东40°南偏西30°东南、东、西北、西北成都南偏东45°至南偏西15°南偏东45°至东偏北30°西、北昆明南偏东25°~56°东至南至西北偏东35°至北偏西35°厦门南偏东5°~10°南偏东22°30‘至南偏西10°南偏西25°至西偏北30°重庆南、南偏东10°南偏东15°至南偏西5°,北东、西青岛南、南偏东5°~15°南偏东15°至南偏西15°西、北哈尔滨南偏东15°~20°南至南偏东15°至南偏西15°西、西北、北南京南偏东15°南偏东25°至南偏西10°西、北武汉南偏西15°南偏东15°西、西北我国部分地区建筑朝向34(2)朝向地区最佳朝向适宜朝向不宜朝向北京南偏东30°以123(3)通风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迎风位建筑群体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迎风方位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35(3)通风124(4)噪声的防治交通噪声人群活动噪声工业生产噪声36(4)噪声的防治125二、公共设施布置(一)公共设施的分类按使用性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行政管理和市政公用设施按使用频率:
(一)日常或经常使用项目:幼托、小学、中学、文化活动站、粮油站、供煤(气)站、菜店、综合副食店、早点或小吃店、理发店、储蓄所等。(二)必需的非经常性使用项目: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饭馆、百货商店等37二、公共设施布置126(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千人指标38(二)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127(三)公共设施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规划布置的要求合理的服务半径居住区级:800-1000m小区级:400-500m组团级:150-200m设于交通比较方便,人流集中地段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考虑附近地区的使用方便利用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组成富有个性的各级公共中心39(三)公共设施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128规划布置方式
商业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医护设施社区管理设施居住区级(一级)超市饭店百货食品菜市场储蓄所银行理发邮电局药店书店旅馆修理等
中学文化馆俱乐部运动场医院门诊所物业管理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市政管理所绿化环卫所工商税务居住小区级(二级)小吃菜市场理发百货副食储蓄所邮电所等小学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门诊所物业管理居住组团级(三级)小吃托儿所文化站卫生站居委会分级分类40规划布置方式商业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运动设施医护设施社区129三、道路停车设计(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和基本要求居住区道路的分级(1)居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宽度20-30M,一块板;人行道:2~4M(2)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红线14M或10M,车行道6~9M;人行道:1.5M~2M(3)住宅组团级道路:道路红线10M或8M,车行道3~5M;人行道:1.5M~2M(4)宅前宅后小路:宽度不小于2.5M,高层不应小于3.5M41三、道路停车设计130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道路的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4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31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处设回车场。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设置车辆互让处。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的线形、断面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结合。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4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在尽端处设回车场。132(二)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提出的,并首先在纽约郊区的雷德朋(Radbrun)居住区中实施。车流44(二)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车流133人车混行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方式是指机动车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具体地说就是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人车局部分行
45人车混行134(三)居住区停车系统的规划设计自行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小汽车停车设施的规划别墅为1~1.3泊位/户小康型住宅为0.3~0.5泊位/户46(三)居住区停车系统的规划设计135四、绿地系统设计(一)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和标准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和庭院地街道绿地47四、绿地系统设计136居住区绿地的标准公共绿地指标绿地率指标48居住区绿地的标准137(二)居住区绿地规划布置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基本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完整统一的绿地系统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进行绿化,节约用地注意美化环境的要求以价廉、易管、易长为原则,不追求名贵的花木品种。49(二)居住区绿地规划布置138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点、线、面相结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绿化与水景相结合绿化与各种用途的室外空间场地、建筑及小品结合布置。观赏绿化与经济作物绿化相结合。绿地分级布置。50公共绿地的规划布置139绿地的基本布置形式51绿地的基本布置形式1405214153142
题目:按所给的地形,进行小区规划设计。已知该小区用地面积为7公顷(h㎡),要求规划的小区以多层住宅为主,容积率控制于0.8左右,辅以小区所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配套设施。第四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54题目:按所给的地形,进行小区规划设计。已知该小区14355144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绿地率的最低标准等。根据地形及周围的环境确定合适的规划布局形式及道路网。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考虑服务半径的影响范围。确定住宅群体的组合形式。注意住宅与住宅之间的日照间距问题。总体考虑,进行修改,加强片区之间的联系,使之更加协调。设计步骤:56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145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绿地率的最底标准等。户数的确定公共设施:幼儿园等是否需要设置?停车位的数量:居住区内居民汽车地面的停车位/户数≤10%绿地率:30%以上各用地的面积平衡控制指标如下图57确定户数,各用地的面积值,所需的公共设施,停车位的数量,146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570-802、公建用地15-2512-226-123、道路用地10-189-177-154、公共绿地7.5-185-153-6居住区用地10010010058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50-6055-657147根据地形及周围的环境确定合适的规划布局形式及道路网。规划布局
1、片块式: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不强调主次、成片成快,成组成团布置。59根据地形及周围的环境确定合适的规划布局形式及道路网。规划14860149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不论轴线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着轴线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61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150621513、向心式: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易于形成中心。
这种布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转正申请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 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读后感(8篇)
- 总装技能提升专项测试题
- 相声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专题07 圆的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原卷版)【浙江专用】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检测卷(后附答案及解析)
- 关于javascript语法的疑难解释
- 第1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课件
- 2024-2025学年专题4.1 光的直线传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02第2课时青春萌动
- 2024-2030年中国暑期夏令营产业供需前景现状及发展形势展望报告
- 2024年秋季新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GB/T 15688-2024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
-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各单元重点语法归纳总结.文档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易燃易爆物质和物品参考名录-国家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编制
- 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课件(25张PPT)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doc
- 现代礼仪—湖南大学袁涤非大刘整理版
- 年处理100t中药车间设计
- 公司部分员工未购买社会保险的整改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