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剪力墙配筋设计新老常见问题、统一做法及一些探讨(一)剪力墙配筋设计新老常见问题、统1••••••背景总师室对剪力墙设计的统一•各分公司(各所)可能会有当地或自己的习惯、要求,对某些争 议问题可以有不同做法。
急待统一的理由
我们的大量业务均包含剪力墙
规范、图集的更新:2010版《抗规》《砼规》《高规》及相 关图集 新规范、标准的模糊条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越来越严格的经济性要求 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 越来越高的速度要求 项目内外的统一性仍需提高•背景总师室对剪力墙设计的统一•各分公司(各所)可能会有当地2•••••••••••••••剪力墙配筋设计牵涉的内容
截面要求、稳定性要求 满足计算要求 配筋率的计算(边缘构件、墙身) 配箍率的计算(Acor,箍筋体积,重叠面积,墙水平筋的利用) 墙分布筋的构造要求,拉筋的构造要求 边缘构件的类型(YBZ/GBZ/AZ) 边缘构件的箍筋构造要求(箍筋,拉筋,直径,间距,肢距/无支 长度,配箍率) 边缘构件的纵筋构造要求(直径,根数、配筋率、间距) 短肢墙、小墙肢的要求、边框柱的要求 满足嵌固的要求
……
表达方式(原位/列表) 辅劣计算工具 自劢生成软件的结合……
••剪力墙配筋设计牵涉的内容3• •
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嵌固面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区。
H/10 24m以下剪力墙结构一层[《抗规》第6.1.10条及《高规》第7.1.4条]
标高表
注明嵌固端位置 取消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11G101-1)]• 底部加强区的范围4••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d8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d8HRB400及以上等级,保证直立性当审图不允许竖向分布筋采用d8时,改为d10,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加 大[《抗规》第6.4.4-3条及《高规》第7.2.18条]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间距剪力墙结构一二三级0.25%,四级及以下0.2%;间距300mm高层剪力墙7.2.19条位置:0.25%;间距200mm框剪结构0.25%(非抗震0.2%);间距300mm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0.3%(非抗震0.25%);间距200mm[《抗规》第6.4.3条及《高规》第7.2.17条、8.2.1、10.2.19]
•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5•剪力墙结构的”常用最小”构造配筋(2排)
优先采用d8表中钢筋间距以50mm为模数,并非最小配筋。允许采用10mm为模数的钢筋间距,比如bw=250mm的剪力墙,分布筋允许采用d8@160,配筋率为0.25%。但应注意与边缘构件箍筋的关系。亦允许不同直径钢筋搭配。•剪力墙结构的”常用最小”构造配筋(2排)6•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
审图不同意采用d8时,采用d10,间距调整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构一所•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7•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框架-剪力墙结构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一~四级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均按照0.25%控制;水平分布筋的最小直径要求同竖向分布筋(均优先选用8mm);高层建筑中的顶层、楼电梯间、山墙、端开间纵(外)墙建议控制间距200mm。
优先采用d8审图不同意采用d8时,采用d10, 间距不大于200mm•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8••高层建筑结构一字形墙的最小厚度
一、二级的一字形剪力墙最小厚度220mm。 应亊先通知建筑。[《高规》第7.2.1-2]剪力墙拉筋的设置
最小Φ6@600@600(双向),底部加强区不再特别加密。 一般情况下,采用双向布置(经济,易懂)。有特殊要求,采用“梅花双向”。[《高规》第7.2.3,8.2.1;《抗规》6.4.4-2;11G101-1]
•高层建筑结构一字形墙的最小厚度9•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03G329-1》P3-4]•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10配筋方式的改变-拉筋(+墙分布筋);计算区域的改变-标准区格;轴压比相关;“≤”的意义-实配间距不大于计算值;是否考虑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配筋方式的改变-拉筋(+墙分布筋);•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11•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配筋特征值和轴压比相关;(以不同填充方式区别配筋)尺寸和轴压比相关,和翼墙、端柱的尺寸相关;尺寸更自由(不采用套箍方式,可以允许较小的非阴影区尺寸,但不宜小于100mm);当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计入墙水平分布筋;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不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不计入墙水平分布筋。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12•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竖向间距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间距,即一级100mm,二三级150mm;拉筋竖向间距可以与阴影区的箍筋竖向间距不同,但与对应墙身的水平分布筋间距应成一倍或两倍关系;拉筋水平间距不大于对应墙身的竖向分布筋间距;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13•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对构造边缘角柱、翼柱,多层建筑的最小尺寸要求不同于高层建筑,设计中应予以区分。
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14•边缘构件纵筋间距一般情况下,边缘构件纵筋沿墙肢方向的间距宜控制在200mm以内;不重要的地方,可以适当放稀,但不得大于300mm;墙厚300mm及以下,构造要求端部放2根即可,不必三根,也不必沿墙肢方向设置拉筋。墙厚大于300mm时,如350mm,则在端部中间需设置钢筋,并且沿墙肢方向设置拉筋(箍筋),满足箍筋肢距不大于300mm。蓝色钢筋不需要设置蓝色钢筋必须设置
•边缘构件纵筋间距蓝色钢筋不需要设置蓝色钢筋必须设置15•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在满足计算要求,满足《高规》7.2.15-3,7.2.16条规定的最少配置量的前提下,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宜搭配部分小直径钢筋,提高经济性。如图三级非底部加强区GBZ,满足4d12,也满足0.5%的要求如图二级非底部加强区GBZ,满足6d12,也满足0.6%的要求如图一级YBZ,满足8d16,也满足1.2%的要求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为d16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d≥12;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d14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d≥10;小直径钢筋应放在受力较小或便于施工的位置,不能摆在墙肢端部。
•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如图三级非底部如图二级非底部16•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对于非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尤其是多个边缘构件由于距离较近,合并绘制为一个时,则应注意最小配置量不再是规范所写的6d16,6d12,4d12等等。
如图二级非底部加强区GBZ,为一个暗柱、 一个角柱的合并,每个的最小配置量应为
6d12,总共应为12d12。剩下的可以搭配 一些小直径d10。(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率 要求) 如图二级底部加强区YBZ,为一个暗柱、一 个角柱和一个翼柱的合并,每个的最小配置 量应为6d16,总共应为18d16。剩下的可 以搭配一些小直径d12。(满足计算和最小 配筋率要求)
小直径钢筋应放在受力较小或便于施工的 位置,不能摆在墙肢端部。合并暗柱的情 况多且复杂,搭配小直径钢筋需考虑全面, 量力而行,这种情况不做强制要求。
•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17•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新SATWE版本由3bw改为4bw
实配暗柱纵筋合力点的位置应满足计算要求,所以当hw≤4bw时,满足 计算的纵筋应配置在端部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18•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hw不大于4bw,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50mm,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亦可采用并筋做法
As=9As=13As=13•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hw不大于4bw,端部19•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hw不大于4bw,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50mm,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亦可采用并筋做法
更方便 一些更经济 一些•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hw不大于4bw,端部20•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hw大于4bw,保证合力点位置和配筋不小于计算 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
(对于纵筋间距不大于200mm,墙厚不大于400mm的一般情况,端部
6根或角部8根配足即可满足合力点位置)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21•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边缘构件的总配筋量与计算结果 当某肢较短,合并暗柱绘制时:
总量满足计算要求,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当为短肢墙时,满足短肢墙的总配筋率要求 每一肢满足纵筋配置位置和合力点的对应关系
对配筋较大难以配置者,允许采用“组合墙”计算纵筋配置。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22•边缘构件箍筋
体积配箍率的计算•边缘构件箍筋 体积配箍率的计算23•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满足体积配箍率、间距、直径要求,肢距要求300mm
根据轴压比水平,确定体积配箍率和箍筋配置量
内部采用小套箍和拉筋相结合的方式。单数者采用拉筋,受力较小远 离墙端处采用拉筋。 当箍筋设置复杂、采用大箍套小箍时,绘制套箍图
如左图,当采用d10@150不满足配箍率时,可将某肢外箍提高直径, 满足体积配箍率。如果仅仅是差一点点不满足,且计算中未计入 箍筋重叠面积时,则不必提高。
如右图,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时,该肢外箍满足计算要求(注意墙 水平分布筋定义的强度等级)
• 边缘构件箍筋24•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内部采用小套箍和拉筋相结合的方式。单数者采用拉筋。边缘构件较 长,端部受力较大处宜设置小套箍(第二、三排钢筋),加强约束。受 力较小远离墙端的中部处宜采用拉筋。 转角墙的角部,由于有两方向箍筋重叠约束,所以约束较强,角部可 以适当减少箍筋的用量。
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 体积配箍率时,可增加 小套箍的用量。
• 边缘构件箍筋25•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均正确。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体积配箍率时,可增加小套箍的用量。或者说:不计入重叠面积时,体积配箍率差一点点,则设置小套箍满足配箍率要求。
• 边缘构件箍筋 均正确。26•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目前对墙水平分布筋参与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和相关辅劣计算表尚未成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暂不考虑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墙水平筋端部构造暂按照不计入体积配箍率。由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复杂性,暂未计入箍筋重叠面积。但是当不计入重叠面积时,某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仅差一点点,则可根据设置小套的设置情况直观判断是否满足配箍率要求。(应用此条时要有把握)
• 边缘构件箍筋目前对墙水平分布筋参与体积配箍率27•
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满足间距、直径要求 连体、错层、B级高度的体积配箍率(与老规范相比,框支剪力墙结构 的要求取消)
当箍筋设置复杂、采用大箍套小箍时,绘制套箍图
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时,该肢外箍满足计算要求(注意墙水平分布 筋定义的强度等级)
• 边缘构件箍筋28•
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箍筋(拉筋)肢距不大于300mm,与纵筋至多隔一拉一
内部尽量采用拉筋
• 边缘构件箍筋29•
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内部以拉筋为主。 边缘构件较长,端部受力较大处宜设置小套箍(第二、三排钢筋),加 强约束。受力较小远离墙端的中部处宜采用拉筋。 转角墙的角部,由于有两方向箍筋重叠约束,所以约束较强,第三、 四排钢筋间可不再设小套箍。
• 边缘构件箍筋30•
边缘构件合并合并绘制暗柱的规则 一般情况下以400mm或两倍墙厚作为控制,如果按照各处基本 尺寸绘制后,剩余的墙身段长度小于400mm或两倍墙厚时,宜 合并绘制暗柱。
合并后需注意边缘构件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的计算和构造要 求。
具体工程中需灵活掌握。
• 边缘构件合并31•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梁钢筋直锚长度 刚接0.4labE
铰接0.35lab•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32•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
刚接情况下,《高规》7.1.6:应通过计算确定暗柱的纵筋,且 一、二、三、四级的配筋率分别不小于0.9%、0.7%、0.6%、
0.5%。一、二、三级箍筋d8@150,四级d6@200。
如何计算?
中间楼层:墙需按照梁端弯 矩的一半M/2和该暗柱的压 力计算配筋。 顶层按照梁端弯矩M计算配 筋。
•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33•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
铰接情况下,各层均参考构造边缘构件设置暗柱。(无体积配箍 率要求)
•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34刚接计算铰接计算直锚长度满足0.4labE,200/250mm厚墙,难满足直锚长度满足0.35lab,200/250mm厚墙,加以控制直径,较易满足需要计算AZ配筋,但很难计算,且计算配筋较大不需计算构造配置要求较高,且易忽略按构造配置,配置要求低于前者暗柱长度不小于400mm,不小于梁宽,但不宜大于梁宽+2倍墙厚暗柱长度不小于400mm,不小于梁宽当为边缘构件时,需满足边缘构件的要求,这时,平面内外同时受力,算不清当为边缘构件时,按照一般的边缘构件设计即可当为纯次梁搁置,且次梁受力较小、跨度较小且梁高不大于2倍墙厚,可不设暗柱综上:计算中应尽量按照铰接计算墙上单边平面外接梁的情况,并按上表右侧一栏设置。如按刚接计算,则应满足上表左侧一栏的要求。•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刚接计算铰接计算直锚长度满足0.4labE,200/25035•平面外搭梁处设置AZ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 梁贯通时,计算按连续梁计算,不应铰接。(两侧梁有较大高差, 弯矩难以连续者除外)
一般情况下,应参考构造边缘构件要求设置暗柱。
同样的,当为纯次梁搁置,且次梁受力较小、跨度较小且梁高不大于2倍墙厚, 可不设暗柱
•平面外搭梁处设置AZ36•转角窗的边缘构件加强
边缘构件最小尺寸加大为600mm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也按照相同抗震等级的约束边缘构 件构造加强。编号仍按照构造边缘构件。 轴压比较小时,配箍特征值取0.12。
•转角窗的边缘构件加强37•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
《高规》7.1.8: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 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我们仍是以较长一肢的长度判断短肢墙与否的。 较长肢(一字形的单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等于4的,有 时叫作“小墙肢”,应按柱设计。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38•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高规》7.1.8: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大于300厚的墙,因为4倍墙厚的长度已经较长,则大于4倍则按一般墙。(仅有“柱”和“一般墙”的区别)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高规》7.1.8:短肢剪39•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结构体系:高层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高规》7.1.8--判断标准:规定水平力下的倾覆弯矩比任何结构的短肢剪力墙均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最小厚度(注意一二级的一字形220mm)轴压比全截面的纵筋配筋率:底部一二级1.2%,三四级1.0% 其他部位一二级1.0%,三四级0.8%一字形短肢剪力墙,不宜单边搭梁箍筋无特殊要求与之前的变化:不再提高抗震等级 取消DBZ的编号形式 合并绘制原则按照一般剪力墙 全截面配筋满足配筋率,主要的纵 筋应配置在受力较大的区域,不宜 均匀用力
•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40•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小墙肢按“柱”设计(长肢4倍及以下)计算所需的纵筋配置端部第一排异形柱肢端配筋率0.2%总配筋率满足同等级的框架柱(异形柱)的要求最小厚度要求宜按照“柱”,三级以上一字形不宜小于300mm轴压比控制按照柱(内力组合不同)箍筋全程加密,最小直径、间距、肢距均按同等级的柱短柱体积配箍率控制1.2%计算中建议按照柱输入计算,或者按柱输入复核配筋(较短时,比如hw≤3bw,建议按柱输入;较长时,比如hw接近或达到4bw,可以按墙输入,按柱复算;)
•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41嵌固于地下室顶板时《抗规》6.1.10《抗规》6.1.10条文说明—塑性铰(11G101-1)P21底部加强区的起算点-顶板所以,嵌固端以下不属于底部加强区
•地下室属不属二底部加强区?嵌固于地下室顶板时•地下室属不属二底部加强区?42嵌固于地下室顶板以下时《抗规》6.1.10《抗规》6.1.10条文说明—塑性铰底部加强区的起算点-顶板,但向下延伸至嵌固端所以,嵌固端以下不属于底部加强区
•地下室属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嵌固于地下室顶板以下时•地下室属不属于底部加强区?43•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抗规》6.1.10:“底部 加强区及以上一层设置约 束边缘构件,其以上的其 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 件。”
《高规》7.2.14:底部加 强区及以上一层设置约束 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可设 置构造边缘构件。“
11G101-1的标高表,取 消了“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44•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我们认为,这种可以全部 按照构造边缘构件设置。
有些审图认为,需要按照 约束边缘构件设置。
截至目前,江浙沪地区碰 到的审图单位相对较保守。 (天津某项目对全设置构 造边缘构件未提出疑义)
•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45•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可以按照构造边缘构件即可。
最经济完全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
最严格, 过于保
守介于两者之间的做法
居中塑性铰的开展-强度问题地下室的侧移-刚度问题(剪切刚度,土体约束)构造要求-楼板、墙柱、梁地下室构件内力的减小
•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可以设置构造46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 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 通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不 成功方法一(我们争取的)方法二(可能的“一般 情况”)嵌固端以下一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的要 求满足规范规定)嵌固端以下一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但箍筋的 要求提高按照外审单位意见•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嵌固端下一层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结合目前情况,和不同的项目情况,应该这样办:
剪力墙端部的抗压 溃能力
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不47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方法一方法事嵌固端以下一层全部设置构造边缘构 件嵌固端以下一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但配筋要求提高纵筋向嵌固端下延伸一层纵筋向嵌固端下延伸一层纵筋配筋构造要求满足“底部加强部 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纵筋配筋构造要求满足“底部加强部 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箍筋满足“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 缘构件要求箍筋满足“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同时配箍量不小于上层•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嵌固端下一层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方法一方法事嵌固48•
一些共同点•地下室新增的外墙转角,无上部结构墙肢落下,按规范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地下室新增的内外墙交角,无上部结构墙肢落下,按规范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嵌固端以上:底部加强区以内各层同一平面位置,轴压比超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限值时,则该平面位置底部加强区至其上一层范围,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如果嵌固在地下室某层,则同时需考察嵌固层的轴压比)•框支剪力墙结构,不论轴压比大小,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 一些共同点49•
一些共同点•完全重合于地下室外墙中部的一字形边缘构件,在地下室范围已经不是“边缘”构件,所以在地下室取消该边缘构件。(如该处平面外搁置受力较大的梁,仍需设置AZ) 与嵌固端位置无关
11G329-1
• 一些共同点50•形状原则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角部)•形状、轮廓:取底层边缘构件与本层构造边缘构件形状的包络。
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形状原则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51•形状原则——过于保守的做法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审图可能会提出按照约束边缘构件的
形状包络吗?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
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角部)
•形状、轮廓:取底层边缘构件与本层约束边缘构件形状的包络。我们并不赞成这种做法,过二保守了•形状原则——过于保守的做法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52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墙肢加厚者:•形状、轮廓:取底层边缘构件与本层构造边缘构件形状的包络。•所有纵筋自嵌固端向下延伸一层——满足嵌固要求•箍筋的配筋量不小于底层(直径、间距、肢数、套箍方式)•形状、纵筋、箍筋的配筋量均不小于上层,由于墙肢截面加厚、加长,有可能不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率、配箍率要求,但至少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地下室没有约束边缘构件的非阴影区了。
底层嵌固端下一层•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纵筋、箍筋)量不小于上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墙肢加厚者:底层嵌固端下一层•方法53•
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纵筋、箍筋)
量不小于上层
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地下室外墙重叠的边缘构件:•轮廓向下延伸,边缘构件厚度根据嵌固端下墙厚加厚,相应另一肢尺寸调整。•轮廓至少满足底部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的形状,但并不根据约束边缘构件的形状要求特意重新改变形状。(如上图,并不根据外墙形状改为“约束翼柱”的形状)•所有纵筋自嵌固端向下延伸一层——满足嵌固要求•编号GBZ•嵌固端下一层边缘构件的纵筋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要求。(可能不满足相应抗震等级约束边缘构件的最小配筋率)•箍筋的配筋量不小于底层(直径、间距、肢数、套箍方式),同时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箍要求。(可能不满足相应抗震等级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取消上层对应的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
• 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54我们的理由:•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这样做已属加强•嵌固端在顶板、地下室墙体刚度大于上层2倍(上海1.5倍),有土体的约束。对构件而言,不论截面是否增大或混凝土强度是否提高,纵筋配置配置并未减少,保证了塑性铰在顶板以上产生。•由于地下土体的作用,嵌固端以下墙肢内力大大减小,且配箍量并未减少,避免了墙肢端部混凝土压溃的可能。注意:•沿地下室外墙内的纵筋,直径不宜太小(如有小直径搭配,宜加大直径),参与地下室外墙的平面外受弯
•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纵筋、箍筋)量不小于上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我们的理由:•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55底层地下室地下室墙的每肢轴压比均小于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临界值底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嵌固端以下因为墙体加厚,轴压比很小的边缘构件:•满足形状原则•所有纵筋自嵌固端向下延伸一层——满足嵌固要求•编号GBZ•向下延伸的纵筋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要求•箍筋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箍要求,可以小于底层的配置量。我们的理由:•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且轴压比很小,降低箍筋要求
•方法二——嵌固端以下轴压比很小时底层地下室地下室墙的每底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嵌固端以下因为56•方法二——边缘构件位置变化
•有时候,嵌固端以下的边缘构件位置可以与上部不对应:
•方法二——边缘构件位置变化57•方法二——边缘构件位置变化(嵌固端以下墙加长幅度较小)
•有时候,嵌固端以下的边缘构件可以包络上部的边缘构件:
建议做 法
•有时候,上下错开也不算错:
•方法二——边缘构件位置变化(嵌固端以下墙加长幅度较小)58•方法二——其他情况
嵌固端以上轴压比小于设置约束边 缘构件的界限,嵌固端以上设置了 构造边缘构件。但地下室由于荷载 增加,轴压比超过界限。 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地下仍可设置正 常的构造边缘构件。(即箍筋的配 置满足计算和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 边缘构件构造要求即可)
肯定还有其他未能尽数的情况,需
要设计中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处理。•方法二——其他情况59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我们希望的方向-方法一方法二形状原则:嵌固端以下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与底层边缘构件尺寸的包络形状原则:嵌固端以下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与底层边缘构件尺寸的包络嵌固端下全部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箍筋减小嵌固端下边缘构件配筋、配箍量不小于上层,同时不应小于“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纵筋向嵌固端下延伸一层(嵌固要求)纵筋向嵌固端下延伸一层(嵌固要求)配筋构造满足“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地下室轴压比很小者,箍筋可以按“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减小;不设非阴影区不设非阴影区地下新增外墙角部,新增内外墙相交处,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地下新增外墙角部,新增内外墙相交处,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地下室外墙中部的一字形暗柱取消设置(平面外搭大梁者除外)地下室外墙中部的一字形暗柱取消设置(平面外搭大梁者除外)计算书或工程概况需给出配筋原则说明•方法一、二(嵌固端以下一层)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我们希望的方向-60•
方法二的配筋原则说明•需配在计算书、工程概况中,使审图单位在可能提出疑义之前了解我们的想法。•具体格式不限,内容请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调整。• 方法二的配筋原则说明61•方法一、二的本质区别
•方法一降低了嵌固端下一层边缘构件的箍筋要求,满足计算结果和 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即可。
•方法二保证嵌固端下一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量不少于上层。一般
情况下均远大于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要求。一开始定什么 原则?按沟通 结果
沟通(争取方法一、其次方 法二)沟通不到
方法二?
审图•有可能:审图部门仍要求嵌固端下一层边缘构件的类型(构造/约
修 改
•方法一、二的本质区别一开始定什么按沟通 沟通(争取方法一、62•可能面临的审图修改意见方法二?审图修改•编号改为YBZ•截面形状同时满足本层约束边缘构件的形状要求•边缘构件截面积加大者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纵筋配筋率,可能需要增加纵筋•边缘构件的箍筋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对截面积加大、混凝土强度提高者可能需要增加箍筋•地下室内墙内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非阴影区•对上下形状一致,混凝土强度无变化者,一般情况下仅修改编号即可•……
原位表达 修改的便
利性亊先沟通是王道!•可能面临的审图修改意见方法二?审图修改•编号改为YBZ 63•
嵌固在底板(地下仅一层)•底部加强区起算位置仍为顶板,加强区延伸至嵌固端•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自嵌固端以上通盘考虑• 嵌固在底板(地下仅一层)64嵌固在底板(地下仅一层)嵌固在顶板地下室属于底部加强区,根据整个底部加强区的轴压比情况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是否能够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现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图单位的意见地上一层的纵筋宜通过地下室延伸至嵌固端纵筋应向嵌固端下延伸一层,满足嵌固要求•嵌固在底板和嵌固在顶板的几个概念区别嵌固在底板(地下仅一层)嵌固在顶板地下室属于底部加强区,65•多层地下室
YBZ
嵌固端按方法一或二,
或审图要求其他部位的GBZ•多层地下室 YBZ66•多层地下室嵌固端
YBZ YBZ按方法一或二,
或审图要求•多层地下室嵌固端 YBZ67•多层地下室YBZYBZYBZ嵌固端•多层地下室YBZ嵌固端68嵌固端嵌固端69剪力墙配筋设计新老常见问题、统一做法及一些探讨(一)剪力墙配筋设计新老常见问题、统70••••••背景总师室对剪力墙设计的统一•各分公司(各所)可能会有当地或自己的习惯、要求,对某些争 议问题可以有不同做法。
急待统一的理由
我们的大量业务均包含剪力墙
规范、图集的更新:2010版《抗规》《砼规》《高规》及相 关图集 新规范、标准的模糊条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越来越严格的经济性要求 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 越来越高的速度要求 项目内外的统一性仍需提高•背景总师室对剪力墙设计的统一•各分公司(各所)可能会有当地71•••••••••••••••剪力墙配筋设计牵涉的内容
截面要求、稳定性要求 满足计算要求 配筋率的计算(边缘构件、墙身) 配箍率的计算(Acor,箍筋体积,重叠面积,墙水平筋的利用) 墙分布筋的构造要求,拉筋的构造要求 边缘构件的类型(YBZ/GBZ/AZ) 边缘构件的箍筋构造要求(箍筋,拉筋,直径,间距,肢距/无支 长度,配箍率) 边缘构件的纵筋构造要求(直径,根数、配筋率、间距) 短肢墙、小墙肢的要求、边框柱的要求 满足嵌固的要求
……
表达方式(原位/列表) 辅劣计算工具 自劢生成软件的结合……
••剪力墙配筋设计牵涉的内容72• •
底部加强区的范围
嵌固面以下不作为底部加强区。
H/10 24m以下剪力墙结构一层[《抗规》第6.1.10条及《高规》第7.1.4条]
标高表
注明嵌固端位置 取消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11G101-1)]• 底部加强区的范围73••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水平分布筋最小直径d8竖向分布筋最小直径d8HRB400及以上等级,保证直立性当审图不允许竖向分布筋采用d8时,改为d10,间距根据规范要求加 大[《抗规》第6.4.4-3条及《高规》第7.2.18条]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间距剪力墙结构一二三级0.25%,四级及以下0.2%;间距300mm高层剪力墙7.2.19条位置:0.25%;间距200mm框剪结构0.25%(非抗震0.2%);间距300mm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0.3%(非抗震0.25%);间距200mm[《抗规》第6.4.3条及《高规》第7.2.17条、8.2.1、10.2.19]
• 剪力墙墙身分布筋(框剪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分布筋)74•剪力墙结构的”常用最小”构造配筋(2排)
优先采用d8表中钢筋间距以50mm为模数,并非最小配筋。允许采用10mm为模数的钢筋间距,比如bw=250mm的剪力墙,分布筋允许采用d8@160,配筋率为0.25%。但应注意与边缘构件箍筋的关系。亦允许不同直径钢筋搭配。•剪力墙结构的”常用最小”构造配筋(2排)75•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
审图不同意采用d8时,采用d10,间距调整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结构一所•剪力墙结构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76•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框架-剪力墙结构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一~四级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均按照0.25%控制;水平分布筋的最小直径要求同竖向分布筋(均优先选用8mm);高层建筑中的顶层、楼电梯间、山墙、端开间纵(外)墙建议控制间距200mm。
优先采用d8审图不同意采用d8时,采用d10, 间距不大于200mm•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墙身的“最小”构造配筋(2排77••高层建筑结构一字形墙的最小厚度
一、二级的一字形剪力墙最小厚度220mm。 应亊先通知建筑。[《高规》第7.2.1-2]剪力墙拉筋的设置
最小Φ6@600@600(双向),底部加强区不再特别加密。 一般情况下,采用双向布置(经济,易懂)。有特殊要求,采用“梅花双向”。[《高规》第7.2.3,8.2.1;《抗规》6.4.4-2;11G101-1]
•高层建筑结构一字形墙的最小厚度78•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03G329-1》P3-4]•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79配筋方式的改变-拉筋(+墙分布筋);计算区域的改变-标准区格;轴压比相关;“≤”的意义-实配间距不大于计算值;是否考虑剪力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配筋方式的改变-拉筋(+墙分布筋);•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80•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配筋特征值和轴压比相关;(以不同填充方式区别配筋)尺寸和轴压比相关,和翼墙、端柱的尺寸相关;尺寸更自由(不采用套箍方式,可以允许较小的非阴影区尺寸,但不宜小于100mm);当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计入墙水平分布筋;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构造按照不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时,非阴影区的体积配箍率不计入墙水平分布筋。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81•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竖向间距满足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间距,即一级100mm,二三级150mm;拉筋竖向间距可以与阴影区的箍筋竖向间距不同,但与对应墙身的水平分布筋间距应成一倍或两倍关系;拉筋水平间距不大于对应墙身的竖向分布筋间距;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82•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对构造边缘角柱、翼柱,多层建筑的最小尺寸要求不同于高层建筑,设计中应予以区分。
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83•边缘构件纵筋间距一般情况下,边缘构件纵筋沿墙肢方向的间距宜控制在200mm以内;不重要的地方,可以适当放稀,但不得大于300mm;墙厚300mm及以下,构造要求端部放2根即可,不必三根,也不必沿墙肢方向设置拉筋。墙厚大于300mm时,如350mm,则在端部中间需设置钢筋,并且沿墙肢方向设置拉筋(箍筋),满足箍筋肢距不大于300mm。蓝色钢筋不需要设置蓝色钢筋必须设置
•边缘构件纵筋间距蓝色钢筋不需要设置蓝色钢筋必须设置84•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在满足计算要求,满足《高规》7.2.15-3,7.2.16条规定的最少配置量的前提下,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宜搭配部分小直径钢筋,提高经济性。如图三级非底部加强区GBZ,满足4d12,也满足0.5%的要求如图二级非底部加强区GBZ,满足6d12,也满足0.6%的要求如图一级YBZ,满足8d16,也满足1.2%的要求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为d16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d≥12;当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置量中的钢筋直径≤d14时,搭配的小直径钢筋宜d≥10;小直径钢筋应放在受力较小或便于施工的位置,不能摆在墙肢端部。
•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如图三级非底部如图二级非底部85•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对于非标准形状的边缘构件,尤其是多个边缘构件由于距离较近,合并绘制为一个时,则应注意最小配置量不再是规范所写的6d16,6d12,4d12等等。
如图二级非底部加强区GBZ,为一个暗柱、 一个角柱的合并,每个的最小配置量应为
6d12,总共应为12d12。剩下的可以搭配 一些小直径d10。(满足计算和最小配筋率 要求) 如图二级底部加强区YBZ,为一个暗柱、一 个角柱和一个翼柱的合并,每个的最小配置 量应为6d16,总共应为18d16。剩下的可 以搭配一些小直径d12。(满足计算和最小 配筋率要求)
小直径钢筋应放在受力较小或便于施工的 位置,不能摆在墙肢端部。合并暗柱的情 况多且复杂,搭配小直径钢筋需考虑全面, 量力而行,这种情况不做强制要求。
•边缘构件纵筋搭配(构造配筋时)86•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新SATWE版本由3bw改为4bw
实配暗柱纵筋合力点的位置应满足计算要求,所以当hw≤4bw时,满足 计算的纵筋应配置在端部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87•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hw不大于4bw,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50mm,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亦可采用并筋做法
As=9As=13As=13•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hw不大于4bw,端部88•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hw不大于4bw,端部一排配足;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排不下时,可设置两排,净距50mm,配筋量宜比计算适当放大亦可采用并筋做法
更方便 一些更经济 一些•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hw不大于4bw,端部89•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SATWE计算结果纵筋合力点的位置
hw大于4bw,保证合力点位置和配筋不小于计算 有翼墙端,可以考虑翼墙一排纵筋。
(对于纵筋间距不大于200mm,墙厚不大于400mm的一般情况,端部
6根或角部8根配足即可满足合力点位置)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90•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边缘构件的总配筋量与计算结果 当某肢较短,合并暗柱绘制时:
总量满足计算要求,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当为短肢墙时,满足短肢墙的总配筋率要求 每一肢满足纵筋配置位置和合力点的对应关系
对配筋较大难以配置者,允许采用“组合墙”计算纵筋配置。
• 边缘构件纵筋与计算结果的对应91•边缘构件箍筋
体积配箍率的计算•边缘构件箍筋 体积配箍率的计算92•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满足体积配箍率、间距、直径要求,肢距要求300mm
根据轴压比水平,确定体积配箍率和箍筋配置量
内部采用小套箍和拉筋相结合的方式。单数者采用拉筋,受力较小远 离墙端处采用拉筋。 当箍筋设置复杂、采用大箍套小箍时,绘制套箍图
如左图,当采用d10@150不满足配箍率时,可将某肢外箍提高直径, 满足体积配箍率。如果仅仅是差一点点不满足,且计算中未计入 箍筋重叠面积时,则不必提高。
如右图,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时,该肢外箍满足计算要求(注意墙 水平分布筋定义的强度等级)
• 边缘构件箍筋93•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内部采用小套箍和拉筋相结合的方式。单数者采用拉筋。边缘构件较 长,端部受力较大处宜设置小套箍(第二、三排钢筋),加强约束。受 力较小远离墙端的中部处宜采用拉筋。 转角墙的角部,由于有两方向箍筋重叠约束,所以约束较强,角部可 以适当减少箍筋的用量。
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 体积配箍率时,可增加 小套箍的用量。
• 边缘构件箍筋94•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
均正确。需要箍筋重叠面积计入体积配箍率时,可增加小套箍的用量。或者说:不计入重叠面积时,体积配箍率差一点点,则设置小套箍满足配箍率要求。
• 边缘构件箍筋 均正确。95•
边缘构件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的箍筋目前对墙水平分布筋参与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和相关辅劣计算表尚未成熟,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暂不考虑墙水平分布筋的贡献。墙水平筋端部构造暂按照不计入体积配箍率。由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复杂性,暂未计入箍筋重叠面积。但是当不计入重叠面积时,某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仅差一点点,则可根据设置小套的设置情况直观判断是否满足配箍率要求。(应用此条时要有把握)
• 边缘构件箍筋目前对墙水平分布筋参与体积配箍率96•
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满足间距、直径要求 连体、错层、B级高度的体积配箍率(与老规范相比,框支剪力墙结构 的要求取消)
当箍筋设置复杂、采用大箍套小箍时,绘制套箍图
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时,该肢外箍满足计算要求(注意墙水平分布 筋定义的强度等级)
• 边缘构件箍筋97•
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箍筋(拉筋)肢距不大于300mm,与纵筋至多隔一拉一
内部尽量采用拉筋
• 边缘构件箍筋98•
边缘构件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 内部以拉筋为主。 边缘构件较长,端部受力较大处宜设置小套箍(第二、三排钢筋),加 强约束。受力较小远离墙端的中部处宜采用拉筋。 转角墙的角部,由于有两方向箍筋重叠约束,所以约束较强,第三、 四排钢筋间可不再设小套箍。
• 边缘构件箍筋99•
边缘构件合并合并绘制暗柱的规则 一般情况下以400mm或两倍墙厚作为控制,如果按照各处基本 尺寸绘制后,剩余的墙身段长度小于400mm或两倍墙厚时,宜 合并绘制暗柱。
合并后需注意边缘构件箍筋代替墙水平分布筋的计算和构造要 求。
具体工程中需灵活掌握。
• 边缘构件合并100•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梁钢筋直锚长度 刚接0.4labE
铰接0.35lab•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101•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
刚接情况下,《高规》7.1.6:应通过计算确定暗柱的纵筋,且 一、二、三、四级的配筋率分别不小于0.9%、0.7%、0.6%、
0.5%。一、二、三级箍筋d8@150,四级d6@200。
如何计算?
中间楼层:墙需按照梁端弯 矩的一半M/2和该暗柱的压 力计算配筋。 顶层按照梁端弯矩M计算配 筋。
•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102•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
铰接情况下,各层均参考构造边缘构件设置暗柱。(无体积配箍 率要求)
•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103刚接计算铰接计算直锚长度满足0.4labE,200/250mm厚墙,难满足直锚长度满足0.35lab,200/250mm厚墙,加以控制直径,较易满足需要计算AZ配筋,但很难计算,且计算配筋较大不需计算构造配置要求较高,且易忽略按构造配置,配置要求低于前者暗柱长度不小于400mm,不小于梁宽,但不宜大于梁宽+2倍墙厚暗柱长度不小于400mm,不小于梁宽当为边缘构件时,需满足边缘构件的要求,这时,平面内外同时受力,算不清当为边缘构件时,按照一般的边缘构件设计即可当为纯次梁搁置,且次梁受力较小、跨度较小且梁高不大于2倍墙厚,可不设暗柱综上:计算中应尽量按照铰接计算墙上单边平面外接梁的情况,并按上表右侧一栏设置。如按刚接计算,则应满足上表左侧一栏的要求。•平面外单边搭梁处设置AZ(非边缘构件)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刚接计算铰接计算直锚长度满足0.4labE,200/250104•平面外搭梁处设置AZ
梁端的计算假定与暗柱配筋要求 梁贯通时,计算按连续梁计算,不应铰接。(两侧梁有较大高差, 弯矩难以连续者除外)
一般情况下,应参考构造边缘构件要求设置暗柱。
同样的,当为纯次梁搁置,且次梁受力较小、跨度较小且梁高不大于2倍墙厚, 可不设暗柱
•平面外搭梁处设置AZ105•转角窗的边缘构件加强
边缘构件最小尺寸加大为600mm
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要求,也按照相同抗震等级的约束边缘构 件构造加强。编号仍按照构造边缘构件。 轴压比较小时,配箍特征值取0.12。
•转角窗的边缘构件加强106•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
《高规》7.1.8: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 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 我们仍是以较长一肢的长度判断短肢墙与否的。 较长肢(一字形的单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等于4的,有 时叫作“小墙肢”,应按柱设计。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107•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高规》7.1.8: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大于300厚的墙,因为4倍墙厚的长度已经较长,则大于4倍则按一般墙。(仅有“柱”和“一般墙”的区别)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高规》7.1.8:短肢剪108•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结构体系:高层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较多的结构。《高规》7.1.8--判断标准:规定水平力下的倾覆弯矩比任何结构的短肢剪力墙均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最小厚度(注意一二级的一字形220mm)轴压比全截面的纵筋配筋率:底部一二级1.2%,三四级1.0% 其他部位一二级1.0%,三四级0.8%一字形短肢剪力墙,不宜单边搭梁箍筋无特殊要求与之前的变化:不再提高抗震等级 取消DBZ的编号形式 合并绘制原则按照一般剪力墙 全截面配筋满足配筋率,主要的纵 筋应配置在受力较大的区域,不宜 均匀用力
•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109•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小墙肢按“柱”设计(长肢4倍及以下)计算所需的纵筋配置端部第一排异形柱肢端配筋率0.2%总配筋率满足同等级的框架柱(异形柱)的要求最小厚度要求宜按照“柱”,三级以上一字形不宜小于300mm轴压比控制按照柱(内力组合不同)箍筋全程加密,最小直径、间距、肢距均按同等级的柱短柱体积配箍率控制1.2%计算中建议按照柱输入计算,或者按柱输入复核配筋(较短时,比如hw≤3bw,建议按柱输入;较长时,比如hw接近或达到4bw,可以按墙输入,按柱复算;)
• 短肢墙和小墙肢的截面设计要求110嵌固于地下室顶板时《抗规》6.1.10《抗规》6.1.10条文说明—塑性铰(11G101-1)P21底部加强区的起算点-顶板所以,嵌固端以下不属于底部加强区
•地下室属不属二底部加强区?嵌固于地下室顶板时•地下室属不属二底部加强区?111嵌固于地下室顶板以下时《抗规》6.1.10《抗规》6.1.10条文说明—塑性铰底部加强区的起算点-顶板,但向下延伸至嵌固端所以,嵌固端以下不属于底部加强区
•地下室属不属于底部加强区?嵌固于地下室顶板以下时•地下室属不属于底部加强区?112•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抗规》6.1.10:“底部 加强区及以上一层设置约 束边缘构件,其以上的其 他部位可设置构造边缘构 件。”
《高规》7.2.14:底部加 强区及以上一层设置约束 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可设 置构造边缘构件。“
11G101-1的标高表,取 消了“约束边缘构件范围”
•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113•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我们认为,这种可以全部 按照构造边缘构件设置。
有些审图认为,需要按照 约束边缘构件设置。
截至目前,江浙沪地区碰 到的审图单位相对较保守。 (天津某项目对全设置构 造边缘构件未提出疑义)
•嵌固顶板时,地下室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地下室可以设置构造114•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可以按照构造边缘构件即可。
最经济完全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
最严格, 过于保
守介于两者之间的做法
居中塑性铰的开展-强度问题地下室的侧移-刚度问题(剪切刚度,土体约束)构造要求-楼板、墙柱、梁地下室构件内力的减小
•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可以设置构造115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 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 通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不 成功方法一(我们争取的)方法二(可能的“一般 情况”)嵌固端以下一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的要 求满足规范规定)嵌固端以下一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但箍筋的 要求提高按照外审单位意见•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嵌固端下一层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结合目前情况,和不同的项目情况,应该这样办:
剪力墙端部的抗压 溃能力
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不116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方法一方法事嵌固端以下一层全部设置构造边缘构 件嵌固端以下一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但配筋要求提高纵筋向嵌固端下延伸一层纵筋向嵌固端下延伸一层纵筋配筋构造要求满足“底部加强部 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纵筋配筋构造要求满足“底部加强部 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箍筋满足“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 缘构件要求箍筋满足“底部加强部位”的构造边缘构件要求,同时配箍量不小于上层•嵌固顶板时,嵌固端下一层不属于底部加强区,那么嵌固端下一层可以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吗?
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成功无法与外审单位事先沟通方法一方法事嵌固117•
一些共同点•地下室新增的外墙转角,无上部结构墙肢落下,按规范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地下室新增的内外墙交角,无上部结构墙肢落下,按规范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嵌固端以上:底部加强区以内各层同一平面位置,轴压比超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限值时,则该平面位置底部加强区至其上一层范围,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如果嵌固在地下室某层,则同时需考察嵌固层的轴压比)•框支剪力墙结构,不论轴压比大小,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 一些共同点118•
一些共同点•完全重合于地下室外墙中部的一字形边缘构件,在地下室范围已经不是“边缘”构件,所以在地下室取消该边缘构件。(如该处平面外搁置受力较大的梁,仍需设置AZ) 与嵌固端位置无关
11G329-1
• 一些共同点119•形状原则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角部)•形状、轮廓:取底层边缘构件与本层构造边缘构件形状的包络。
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形状原则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120•形状原则——过于保守的做法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审图可能会提出按照约束边缘构件的
形状包络吗?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
嵌固端下的边缘构件形状(墙肢端部、角部)
•形状、轮廓:取底层边缘构件与本层约束边缘构件形状的包络。我们并不赞成这种做法,过二保守了•形状原则——过于保守的做法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121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墙肢加厚者:•形状、轮廓:取底层边缘构件与本层构造边缘构件形状的包络。•所有纵筋自嵌固端向下延伸一层——满足嵌固要求•箍筋的配筋量不小于底层(直径、间距、肢数、套箍方式)•形状、纵筋、箍筋的配筋量均不小于上层,由于墙肢截面加厚、加长,有可能不满足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率、配箍率要求,但至少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地下室没有约束边缘构件的非阴影区了。
底层嵌固端下一层•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纵筋、箍筋)量不小于上层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墙肢加厚者:底层嵌固端下一层•方法122•
方法二——底层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向下延伸,轮廓,配筋(纵筋、箍筋)
量不小于上层
底层嵌固端下一层嵌固端下与地下室外墙重叠的边缘构件:•轮廓向下延伸,边缘构件厚度根据嵌固端下墙厚加厚,相应另一肢尺寸调整。•轮廓至少满足底部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的形状,但并不根据约束边缘构件的形状要求特意重新改变形状。(如上图,并不根据外墙形状改为“约束翼柱”的形状)•所有纵筋自嵌固端向下延伸一层——满足嵌固要求•编号GBZ•嵌固端下一层边缘构件的纵筋需满足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要求。(可能不满足相应抗震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仪器仪表行业人力资源管理总结
- 提升医疗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年度总结
- 娱乐体育行业员工福利
- 机动车维修行业助理工作总结
- 体育馆前台服务总结
- 放射科护士确保检查准确
- 护理部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与改进计划
- 话务员岗位分析快递行业
- 比赛计课程设计
- 小学频率副词课程设计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地理 含答案
- 重庆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3
- 水下土方疏浚(水力冲挖)施工方案
- 以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2022年春)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13(J) 148-2012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
- 2023浙教版小学劳动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含目录)
- 2024年江西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现金流视角下的绿地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探究(定量论文)》11000字】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冲调饮料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