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地方皇权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地方皇权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1)汉初郡国并行汉初推行郡县制,同时刘邦在地方又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1)汉初郡国并行王国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藩镇,亦称方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为“保卫”之意,“镇”指军镇;唐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族的进犯,在边境驻以重兵,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很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中后期:削弱(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藩镇,亦称方镇,唐朝中后期设立(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中后期:削弱(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方镇相望于内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太祖问:“(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五代更替的教训军事行政财政“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中央掌控地方财权(2)措施: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军事“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军事行政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军事(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五代更替的教训军事行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3)评价:(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2)措施:军事、行政、财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3)评价: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弊:造成“三冗”、“二积”的局面。(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2)措施:军事、行政、财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3)评价: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权力: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行省权力:拥有经济(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3)对行省制度的评价: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演变特点西汉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实行文官制;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演变特点西汉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中朝和外朝。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形成中朝外朝,削弱相权(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形成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有事上报中朝外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2)分工与职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皇帝分散相权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分工与职权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吏户礼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行政失误减少了②分散相权,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③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程:(2)分工与职权:(3)评价: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1)措施: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1)措施: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
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度盐户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1)措施: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的。(2)影响: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1)措施: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元史》)二、君主专制的演进4元朝——一省制,相权膨胀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和外朝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北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
不断
削弱皇权
不断
加强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演变趋势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开始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才学门第考试成绩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演变趋势汉朝
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关科举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进步性。①科举制创立的背景:世家大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的废除②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③进士科最重要,最受重视④进士科很难考(2)进步性(1)信息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②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一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你如何评价科举制?你如何评价科举制?进步性:①选官任命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庶族平民得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③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实践性知识,明清走向八股取士,实质上变成了一种文化专制,束缚了人民思想,严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进步性:局限性:考试单一,忽视实践性知识,明清走向八股取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朝代民谣讽刺社会乱象唱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亷,父别居。”
材料二: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材料三: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种选官制度?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最初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种选官制度?能够“蹑高位”主要依靠什么?
(3)材料三中“男儿欲遂平生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朝代民谣讽刺社会乱象唱到:“举秀才
总结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3)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总结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征: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地方皇权相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地方皇权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1)汉初郡国并行汉初推行郡县制,同时刘邦在地方又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1)汉初郡国并行王国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削弱后加强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削弱(1)汉初郡国并行(2)王国问题的解决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藩镇,亦称方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为“保卫”之意,“镇”指军镇;唐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族的进犯,在边境驻以重兵,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很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中后期:削弱(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藩镇,亦称方镇,唐朝中后期设立(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2)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虽奉事朝而不用其法令”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唐中后期:削弱(1)唐中期设置藩镇(节度使)严重削弱中央集权“方镇相望于内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1)背景:一、中央集权的发展2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太祖问:“(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五代更替的教训军事行政财政“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中央掌控地方财权(2)措施: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军事“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军事行政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杯酒释兵权”
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军事(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五代更替的教训军事行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都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3)评价:(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2)措施:军事、行政、财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3)评价: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弊:造成“三冗”、“二积”的局面。(1)背景:唐中期以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2)措施:军事、行政、财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3北宋初:进一步加强(3)评价:利:改变了唐末以来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行省权力: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行省权力:拥有经济(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一、中央集权的发展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①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中央集权的发展4元朝:完善并发展(1)实行行省制,省下分设路、府、州、县;(2)设宣慰司(掌管边远民族地区);(3)对行省制度的评价:②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演变特点西汉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宋废节度使制度,在地方设通判实行文官制;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加强地方统治的措施演变特点西汉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2)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中朝和外朝。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形成中朝外朝,削弱相权(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形成中朝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有事上报中朝外朝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程: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体制隋唐: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2)分工与职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皇帝分散相权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分工与职权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决策)(执行)(审议)六部吏户礼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行政失误减少了②分散相权,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③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二、君主专制的演进2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1)演变过程:(2)分工与职权:(3)评价:①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工作(1)措施: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的。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1)措施: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
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度盐户枢密院皇帝财政行政军事三司(丞相,参知政事)(枢密使(1)措施: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的。(2)影响: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1)措施:二、君主专制的演进3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元史》)二、君主专制的演进4元朝——一省制,相权膨胀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形成中朝和外朝魏晋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北宋设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形成二府三司。元朝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
不断
削弱皇权
不断
加强汉到元君主专制的演进阶段调整、演变情况特点两汉汉武帝时,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演变趋势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开始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才学门第考试成绩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朝代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演变趋势汉朝
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泰州学院《短视频制作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重点名校2025届5月初三下学期英语试题三模试题含答案
-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空间数据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安市泰和县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电容器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考核试卷
- 智慧医疗解决方案考核试卷
- 玻璃光学镀膜设计与性能考核试卷
- 电力系统谐波治理考核试卷
- 汽车制造设备升级与改造考核试卷
- 电机在电力行业能源市场分析与管理决策优化的应用考核试卷
-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幼儿绘本故事:小鲁的池塘
- 《现代汉语:虚词》PPT课件(完整版)
- 精益生产培训管理教材
- (完整版)电线电缆载流量表
- 2022年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卷
- 地质培训6-常用地质计算课件
- 教练技术红黑游戏脱盔甲
- 数学作业登记表模板
- 重庆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
- 胸腔积液诊断治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