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四章_第1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四章_第2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四章_第3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四章_第4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和新闻政策就其从事的社会职业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就是新闻工作者。他们对新闻(狭义)传播现象、当时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报刊的运作特点,以及影响新闻传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进行的思考是相当深刻的。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和新闻政策就其从事的社会职业而言1本章目录: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第二节:对“新闻”的思考第三节:关于报刊的思考第四节: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第五节:党报思想本章目录: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2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马克思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3两种妨碍报刊履行职责的问题强权外部强权为它规定并非它自身的使命使命报刊内部工作人员摆脱自己应该履行的使命两种妨碍报刊履行职责的问题强权外部强权为它规定并非它自身的使4第二节:对“新闻”的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考虑的:一:变动产生新闻二:新闻的层次三: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四:新闻时效第二节:对“新闻”的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考虑的:5一:变动产生新闻

马克思把事实的变动影响新闻的产生,视为一种规律。1859年,他以《纽约每日论坛报》柏林通讯员的身份,向报纸编辑部解释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寄出新闻通讯的原因时,写道:“德国有句谚语:‘如果周围空无一物,皇帝也失去自己的权力’。既然连皇帝这样的大人物都受这条空无一物的规律的支配,本报通讯员当然更无法逃避这条规律了。如果没有事件,就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就是那迫使我好几个星期停止从‘精神之都’、从这个即使不是世界力量的中心至少也是‘世界精神’的中心寄发通讯的极重要的原因。”一:变动产生新闻

马克思把事实的变动影响新闻的产生,视为一种6二:新闻的层次层次二:新闻的层次层次7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进一步认为,事实的重大变动是报纸的财源,因为那时会产生集中、大量的重要新闻,因而也就能吸引读者。他在谈到《泰晤士报》时写道:“这家报纸……利用法国革命、德国起义、意大利暴动和匈牙利战争,利用法国的枪杀和奥地利的绞刑……制造出多少篇社论和弄到了多少金镑啊!如果大陆没有‘暴徒’,那它就只好每天靠斯密斯菲尔德市场的劣等货色、伦敦烟囱的煤烟、泥泞、粗暴的马车夫、太晤士河上的六座桥梁、市区内的出殡、感染鼠疫的墓地、肮脏的饮水、铁路上的灾祸、伪造的尺子和天秤以及其他在大陆平静无事的时候成为这家报纸的经常货品的有趣题材来勉强度日了”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进一步认为,事实的重大变动是报纸的财源,8三: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概念理解什么是信息势能?由于事实变动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因而即使新的事实或行动还未开始,已经传播过来的关于它们的新闻,也会带来一种信息势能,使当事的人们或感受到压力或感受到鼓舞,并引发实际的变动三: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概念理解9实例说明马克思曾谈到克里木战争中几万名英国士兵濒临冻死病死的事件,当成立关于此事的调查委员会的新闻传到前线时,其情形就如马克思描述的:“为士兵们所欢迎的这些消息,使将军们和各部门的长官们感到恐惧。一星期以后又传来一则消息说,受权进行谈判和调查的委员会代表们已在途中。这个消息就像一股电流那样刺激了一下瘫痪病人。在任何改进措施都没有实行之前,前线的医护人员、铁路工人就冲破官僚主义的障碍,开始了救护和各种军需后勤工程,瘫痪的局面变活了。”实例说明马克思曾谈到克里木战争中几万名英国士兵濒临冻死病死的10信息势能的背后:这种势能的产生相当程度上是潜在的利益因素在起作用。市场经济下,一方面,每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生产普遍地联系起来,而另一方面,每个人又是孤立的。不相识的人,对任何人都是一个秘密,但只有获知别人的动向才能决定自己的行动。为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就需要无限制地获取新闻。“当每一个人自己冒着风险去工作并使自己发财的时候,停滞现象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一切都是盲目的,是瞎碰,是或多或少地靠机会的。只要好消息从某个市场传来,每个人就把所有能送出去的东西都送到那里去。”——恩格斯信息势能的背后:这种势能的产生相当程度上是潜在的利益因素在起11四:新闻时效

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接刺激着新闻传播不断地以快速的时效克服空间带来的障碍,以致马克思经常用“报刊的闪电”、“电讯立刻闪电般的传遍整个大不列颠”来形容新闻传播的速度。他对报纸的特点也从时效方面做了规定:“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四:新闻时效

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12“时针”与“分针”由于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各地在世界交往中的位置自然会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越是处于信息交流的中心,对时效的要求也就越高。就此马克思使用了“时针”和“分针”的比喻,他在小城市给住在较大城市的编辑写信说:“您在哲学和神学新闻的中心,所以我很希望从您那里听到一些有关当前局势的消息。在这里固然可以看到时针的运动,但是却看不到分针的运动。”“时针”与“分针”由于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各地在世界交往中13第三节:关于报刊的思考

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二:处于变动中的报刊阶级性和党派性三:报刊与“人民”四:“公正惯例”五:报刊的监督职责六:“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第三节:关于报刊的思考

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14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

报纸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各位记者从不同的角度、依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的总和,每篇报道可能会是片面的,甚至有差误,但是后面的报道会自然纠正前面的差误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

报纸报道新闻的15二:处于变动中的报刊阶级性和党派性

现实:19世纪中后叶,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大众媒介,正处于从政党报刊时期向商业报刊时期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许多报刊仍存在党派属性,另一方面商业报刊逐渐取代政党报刊而占据大众媒介的主导地位。马、恩认为:首先,报刊与政治有联系;其次,报刊与政治不是同一回事,有联系,又有一定距离,因而存在怎样干预政治和干预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最后,报刊与政治的关系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不存在先验的“规定”。二:处于变动中的报刊阶级性和党派性

现实:19世纪中后叶,欧16三:报刊与“人民”

报刊的社会性质要求它必须与“人民”(人民、公众、民众、国民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文版的名词,在德文原著里许多时候是同一个词,即“dasVolk”)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同于报刊与权力组织的关系。报刊可以选择站在权力组织一边或处于其对立面,但它必须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只有得到他们的承认才能生存,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报刊的发展永远得伴随着人民的承认三:报刊与“人民”

报刊的社会性质要求它必须与“人民”(人民17四:“公正惯例”

报刊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当然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作为社会性的传播媒介,它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就不能只报道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偏爱的事实的某一方面,而要尽量表现出公平的态度。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有自己的观点“一般的公正”是报刊的一种形式上的总体姿态,就具体的报道而言,便是客观报道。马恩是赞同这种报道方式的,马克思把这种方式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恩格斯则进一步提出了这种报道方式的基本原则,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四:“公正惯例”

报刊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当然会有自己的看法18五:报刊的监督职责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看重报刊的监督职责,并将其视为首要职责。马克思说:“报刊的首要职责,即揭发招摇撞骗的职责”;恩格斯也说,报刊的“首要职责——保护公民不受官员逞凶肆虐之害”报刊拥有监督职责的前提是存在新闻出版自由。在新闻出版自由的条件下,社会监督自然成为一种由传媒的工作特征引申出来的职责媒体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当权者和现行法定秩序不断地提出批评。然而,强行要求赞扬当权者而禁止任何实质性的批评,是书报检查制度的特征。对这种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以新闻出版自由政策为参照系进行过批判五:报刊的监督职责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看重报刊的监督职责,并19六:“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报纸是什么?从生活资料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马克思是第一人。他始终关注着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生活状况。19世纪40年代,他深入到流亡法国的德国工人中,发现他们“产生一种新的需要,即交往的需要”工人是社会的最下层民众,当报纸成为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时,就意味着报纸已经成为全社会所有人的必要生活资料六:“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报纸是什么?从生活资料角度20第四节: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

本节目录:一:书报检查政策二:新闻出版自由政策三:新闻出版自由与法第四节: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

本节目录:21一:书报检查政策

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是一种以当事人的思想为衡量标准的法律或制度。他就此写道:“书报检查制度不是控告我违反了现行法律。它宣布我的意见有罪,因为这个意见不是书报检查官和他上司的意见。”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造成了社会精神的普遍虚伪马克思把实行书报检查的时期称为精神的“大斋期”,意为人民在这样的时期得不到任何精神食粮。恩格斯也感慨地谈到书报检查造成的后果:“在德国要得到对任何问题的正确认识都是困难的。”一:书报检查政策

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是一种以当事人的思想为22二:新闻出版自由政策

马克思眼光下的新闻出版自由马克思认为,现代的自由和平等观念实际上潜藏在市场经济运作的观念中。在普遍的商品交换中,除了物物交换外,同时也隐含着平等和自由的观念这种自由,主要表现为自由地报道和讨论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这种自由,发展真正大规模的自由贸易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认为是否存在新闻出版自由,可以成为衡量整个社会自由的尺度。他写道:“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自由的每一种形式都制约着另一种形式,正像身体的这一部分制约着另一部分一样。只要某一种自由成了问题,那么,整个自由都成问题。”二:新闻出版自由政策

马克思眼光下的新闻出版自由23恩格斯论新闻出版自由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定义,可以参见恩格斯的一段话:“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阻挠地和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而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新闻出版自由。”恩格斯谈到了衡量新闻出版自由的三个标准:第一是“不受阻挠”,这里指的是发表意见的渠道畅通,而在专制制度下,严格控制思想流通的渠道,是新闻政策的基调;第二是“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而专制制度钳制思想的基本要义,即发表意见要看上司或主人的眼色;第三是他强调所发表的应当是“自己的意见”,这是鉴于旧时的许多发表者仅仅是当权者的传声筒这一普遍现象来说的。恩格斯论新闻出版自由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定义,可以参见恩格斯的24三:新闻出版自由与法

从法律上保障新闻出版自由,而不是限制这种自由,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与法的基本思想。马克思说:“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因此,新闻出版法就是对新闻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没有关于新闻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自由领域中取消新闻出版自由”马恩认为,法在总体上是有阶级性的,但是法的制定者“作为统治者,与其他的个人相对立”,它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成熟了的共同利益”。这样,法就是“不因内在矛盾而自己推翻自己的内部和谐一致的表现”三:新闻出版自由与法

从法律上保障新闻出版自由,而不是限制这25第五节:党报思想本节目录:一: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都要遵循“党的精神”二:“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原则三:党内思想斗争公开的原则第五节:党报思想本节目录:26一: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都要遵循“党的精神”早期的“共产党”一定程度上如《共产党宣言》所说,是作为“幽灵”存在的,组织不完善,成员很少,而且流动性大,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为这个党制定了纲领和策略。所以,凡是被外界视为党的报刊的媒体,它们都被要求遵循“党的精神”,不管这时的“党”是否成型。在这里,马、恩所说的“党的精神”有些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党性”,其标准是党的纲领、章程和策略决议,但是遵循者不只是党的报刊,也包括党的领导机构。一: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都要遵循“党的精神”早期的“共产党”一27二:“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原则

1885年以后,恩格斯开始使用“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概念,认为它是党的发展和教育新成员的必要条件。他把这称为党内同志惯用的“自由发表意见”的原则。这是由于恩格斯已经看到:“每一个党的生存和发展通常伴随着党内的温和派和极端派的发展和相互斗争”这种情况下,还像早期那样要求“绝对服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通过交换意见达到思想的统一。所以,恩格斯指出:“党已经很大,在党内绝对自由地交换意见是必要的。”二:“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原则

1885年以后,恩格斯开始使28三:党内思想斗争公开的原则

在共产党的早期,作为一种雏形的、不完善的和受到迫害的组织,不公开党内思想斗争是一种通则,并且人们特别重视外界对党的具体评论。1870年以后,外部形势变化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转而主张公开进行党内的思想斗争。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在发展中会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有时会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早在1848年《新莱茵报》的第2号上,马克思就宣布过:一般机关报“对于它在原则上同意的党派采取热烈支持的态度,无条件地相信这个党派的力量,时刻准备用实际力量来维护它的原则或者用原则的光辉来掩盖实际的软弱无力。我们将不以这个要求为满足。我们将不用虚伪的幻想去粉饰所遭到的失败”三:党内思想斗争公开的原则

在共产党的早期,作为一种雏形的、29要点思考:1、熟悉马克思关于“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的论述。2、熟悉马克思关于“有机的报纸运动”的论述。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自由报刊的历史个性和人民性”的论述?4、熟悉马克思关于报纸“公正惯例”(commonfairness,又译“一般的公正)的论述。5、熟悉马克思关于“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思想。6、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报刊“首要职责”的论述。7、了解恩格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定义。8、了解恩格斯关于党报遵循“党的精神”和“党内自由发表意见”的原则。要点思考:1、熟悉马克思关于“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的论述30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和新闻政策就其从事的社会职业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就是新闻工作者。他们对新闻(狭义)传播现象、当时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报刊的运作特点,以及影响新闻传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进行的思考是相当深刻的。第四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新闻和新闻政策就其从事的社会职业而言31本章目录: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第二节:对“新闻”的思考第三节:关于报刊的思考第四节: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第五节:党报思想本章目录: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32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通常为人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马克思第一节:“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33两种妨碍报刊履行职责的问题强权外部强权为它规定并非它自身的使命使命报刊内部工作人员摆脱自己应该履行的使命两种妨碍报刊履行职责的问题强权外部强权为它规定并非它自身的使34第二节:对“新闻”的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考虑的:一:变动产生新闻二:新闻的层次三: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四:新闻时效第二节:对“新闻”的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考虑的:35一:变动产生新闻

马克思把事实的变动影响新闻的产生,视为一种规律。1859年,他以《纽约每日论坛报》柏林通讯员的身份,向报纸编辑部解释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寄出新闻通讯的原因时,写道:“德国有句谚语:‘如果周围空无一物,皇帝也失去自己的权力’。既然连皇帝这样的大人物都受这条空无一物的规律的支配,本报通讯员当然更无法逃避这条规律了。如果没有事件,就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就是那迫使我好几个星期停止从‘精神之都’、从这个即使不是世界力量的中心至少也是‘世界精神’的中心寄发通讯的极重要的原因。”一:变动产生新闻

马克思把事实的变动影响新闻的产生,视为一种36二:新闻的层次层次二:新闻的层次层次37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进一步认为,事实的重大变动是报纸的财源,因为那时会产生集中、大量的重要新闻,因而也就能吸引读者。他在谈到《泰晤士报》时写道:“这家报纸……利用法国革命、德国起义、意大利暴动和匈牙利战争,利用法国的枪杀和奥地利的绞刑……制造出多少篇社论和弄到了多少金镑啊!如果大陆没有‘暴徒’,那它就只好每天靠斯密斯菲尔德市场的劣等货色、伦敦烟囱的煤烟、泥泞、粗暴的马车夫、太晤士河上的六座桥梁、市区内的出殡、感染鼠疫的墓地、肮脏的饮水、铁路上的灾祸、伪造的尺子和天秤以及其他在大陆平静无事的时候成为这家报纸的经常货品的有趣题材来勉强度日了”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进一步认为,事实的重大变动是报纸的财源,38三: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概念理解什么是信息势能?由于事实变动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因而即使新的事实或行动还未开始,已经传播过来的关于它们的新闻,也会带来一种信息势能,使当事的人们或感受到压力或感受到鼓舞,并引发实际的变动三:新闻带来的信息势能概念理解39实例说明马克思曾谈到克里木战争中几万名英国士兵濒临冻死病死的事件,当成立关于此事的调查委员会的新闻传到前线时,其情形就如马克思描述的:“为士兵们所欢迎的这些消息,使将军们和各部门的长官们感到恐惧。一星期以后又传来一则消息说,受权进行谈判和调查的委员会代表们已在途中。这个消息就像一股电流那样刺激了一下瘫痪病人。在任何改进措施都没有实行之前,前线的医护人员、铁路工人就冲破官僚主义的障碍,开始了救护和各种军需后勤工程,瘫痪的局面变活了。”实例说明马克思曾谈到克里木战争中几万名英国士兵濒临冻死病死的40信息势能的背后:这种势能的产生相当程度上是潜在的利益因素在起作用。市场经济下,一方面,每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生产普遍地联系起来,而另一方面,每个人又是孤立的。不相识的人,对任何人都是一个秘密,但只有获知别人的动向才能决定自己的行动。为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就需要无限制地获取新闻。“当每一个人自己冒着风险去工作并使自己发财的时候,停滞现象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一切都是盲目的,是瞎碰,是或多或少地靠机会的。只要好消息从某个市场传来,每个人就把所有能送出去的东西都送到那里去。”——恩格斯信息势能的背后:这种势能的产生相当程度上是潜在的利益因素在起41四:新闻时效

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接刺激着新闻传播不断地以快速的时效克服空间带来的障碍,以致马克思经常用“报刊的闪电”、“电讯立刻闪电般的传遍整个大不列颠”来形容新闻传播的速度。他对报纸的特点也从时效方面做了规定:“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四:新闻时效

现代市场经济运动中“用时间消灭空间”的冲动,直42“时针”与“分针”由于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各地在世界交往中的位置自然会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越是处于信息交流的中心,对时效的要求也就越高。就此马克思使用了“时针”和“分针”的比喻,他在小城市给住在较大城市的编辑写信说:“您在哲学和神学新闻的中心,所以我很希望从您那里听到一些有关当前局势的消息。在这里固然可以看到时针的运动,但是却看不到分针的运动。”“时针”与“分针”由于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各地在世界交往中43第三节:关于报刊的思考

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二:处于变动中的报刊阶级性和党派性三:报刊与“人民”四:“公正惯例”五:报刊的监督职责六:“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第三节:关于报刊的思考

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44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

报纸报道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各位记者从不同的角度、依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报道的总和,每篇报道可能会是片面的,甚至有差误,但是后面的报道会自然纠正前面的差误一:报纸传播新闻的特点——“有机的报纸运动”

报纸报道新闻的45二:处于变动中的报刊阶级性和党派性

现实:19世纪中后叶,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大众媒介,正处于从政党报刊时期向商业报刊时期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许多报刊仍存在党派属性,另一方面商业报刊逐渐取代政党报刊而占据大众媒介的主导地位。马、恩认为:首先,报刊与政治有联系;其次,报刊与政治不是同一回事,有联系,又有一定距离,因而存在怎样干预政治和干预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最后,报刊与政治的关系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不存在先验的“规定”。二:处于变动中的报刊阶级性和党派性

现实:19世纪中后叶,欧46三:报刊与“人民”

报刊的社会性质要求它必须与“人民”(人民、公众、民众、国民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文版的名词,在德文原著里许多时候是同一个词,即“dasVolk”)保持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同于报刊与权力组织的关系。报刊可以选择站在权力组织一边或处于其对立面,但它必须拥有尽可能多的读者,只有得到他们的承认才能生存,这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报刊的发展永远得伴随着人民的承认三:报刊与“人民”

报刊的社会性质要求它必须与“人民”(人民47四:“公正惯例”

报刊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当然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作为社会性的传播媒介,它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就不能只报道自己的看法和自己偏爱的事实的某一方面,而要尽量表现出公平的态度。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有自己的观点“一般的公正”是报刊的一种形式上的总体姿态,就具体的报道而言,便是客观报道。马恩是赞同这种报道方式的,马克思把这种方式概括为“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恩格斯则进一步提出了这种报道方式的基本原则,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四:“公正惯例”

报刊面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当然会有自己的看法48五:报刊的监督职责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看重报刊的监督职责,并将其视为首要职责。马克思说:“报刊的首要职责,即揭发招摇撞骗的职责”;恩格斯也说,报刊的“首要职责——保护公民不受官员逞凶肆虐之害”报刊拥有监督职责的前提是存在新闻出版自由。在新闻出版自由的条件下,社会监督自然成为一种由传媒的工作特征引申出来的职责媒体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当权者和现行法定秩序不断地提出批评。然而,强行要求赞扬当权者而禁止任何实质性的批评,是书报检查制度的特征。对这种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以新闻出版自由政策为参照系进行过批判五:报刊的监督职责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很看重报刊的监督职责,并49六:“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报纸是什么?从生活资料角度对其进行考察,马克思是第一人。他始终关注着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生活状况。19世纪40年代,他深入到流亡法国的德国工人中,发现他们“产生一种新的需要,即交往的需要”工人是社会的最下层民众,当报纸成为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时,就意味着报纸已经成为全社会所有人的必要生活资料六:“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报纸是什么?从生活资料角度50第四节: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

本节目录:一:书报检查政策二:新闻出版自由政策三:新闻出版自由与法第四节:关于新闻政策的思考

本节目录:51一:书报检查政策

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是一种以当事人的思想为衡量标准的法律或制度。他就此写道:“书报检查制度不是控告我违反了现行法律。它宣布我的意见有罪,因为这个意见不是书报检查官和他上司的意见。”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造成了社会精神的普遍虚伪马克思把实行书报检查的时期称为精神的“大斋期”,意为人民在这样的时期得不到任何精神食粮。恩格斯也感慨地谈到书报检查造成的后果:“在德国要得到对任何问题的正确认识都是困难的。”一:书报检查政策

马克思认为,书报检查是一种以当事人的思想为52二:新闻出版自由政策

马克思眼光下的新闻出版自由马克思认为,现代的自由和平等观念实际上潜藏在市场经济运作的观念中。在普遍的商品交换中,除了物物交换外,同时也隐含着平等和自由的观念这种自由,主要表现为自由地报道和讨论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这种自由,发展真正大规模的自由贸易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认为是否存在新闻出版自由,可以成为衡量整个社会自由的尺度。他写道:“没有新闻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自由的每一种形式都制约着另一种形式,正像身体的这一部分制约着另一部分一样。只要某一种自由成了问题,那么,整个自由都成问题。”二:新闻出版自由政策

马克思眼光下的新闻出版自由53恩格斯论新闻出版自由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定义,可以参见恩格斯的一段话:“每个人都可以不受阻挠地和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而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新闻出版自由。”恩格斯谈到了衡量新闻出版自由的三个标准:第一是“不受阻挠”,这里指的是发表意见的渠道畅通,而在专制制度下,严格控制思想流通的渠道,是新闻政策的基调;第二是“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而专制制度钳制思想的基本要义,即发表意见要看上司或主人的眼色;第三是他强调所发表的应当是“自己的意见”,这是鉴于旧时的许多发表者仅仅是当权者的传声筒这一普遍现象来说的。恩格斯论新闻出版自由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定义,可以参见恩格斯的54三:新闻出版自由与法

从法律上保障新闻出版自由,而不是限制这种自由,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与法的基本思想。马克思说:“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因此,新闻出版法就是对新闻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没有关于新闻出版的立法就是从法律自由领域中取消新闻出版自由”马恩认为,法在总体上是有阶级性的,但是法的制定者“作为统治者,与其他的个人相对立”,它表达的是统治阶级的“成熟了的共同利益”。这样,法就是“不因内在矛盾而自己推翻自己的内部和谐一致的表现”三:新闻出版自由与法

从法律上保障新闻出版自由,而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