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第十章:课程评价精要课件_第1页
《课程论》第十章:课程评价精要课件_第2页
《课程论》第十章:课程评价精要课件_第3页
《课程论》第十章:课程评价精要课件_第4页
《课程论》第十章:课程评价精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课程评价第十章课程评价1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评价就是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的对象问题评价的标准问题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检查反馈激励研究定向管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检查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古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西周考核学生学业成就的制度。汉代的察举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总之,评价主要通过口试、笔试或观察来判定效果,一般采用主观判断和文字记分,缺乏信度和效度。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古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4课程与教学评价现代的发展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划分:1、测验和测量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认为评价的本质就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测量理论形成,测验技术在评价中广泛应用。特点: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对如何科学地解决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收集问题作出了贡献课程与教学评价现代的发展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划分:52、目标模式阶段(描述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泰勒原理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评价的本质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特点: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2、目标模式阶段(描述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63、目标参照测验阶段(判断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认为评价的本质是判断。特点: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走出了前一阶段“价值中立性”的误区,确认了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确认了评价的过程性。3、目标参照测验阶段(判断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74、人本化阶段(建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前三代评价的批判:管理主义倾向忽视价值的多元性过分依赖科学范式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的教育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评价引向合理的轨道,引向促进我们的教育宗旨得以实现的境遇。4、人本化阶段(建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8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特点:把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和主体,评价的基本方式是质性研究方法。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9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日常观察与系统测验结合他评与自评结合注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管理性功能---教育性功能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10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分类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评价要着眼于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确立评价是促进的观念、评价是服务的观念、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观念。科学性原则: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科学地设计和安排要整体提高评价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性,要加强评价理论和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工作。客观性原则: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分类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11客观性原则评价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按照事实进行公正的价值判定。确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并保持评价标准的基本稳定性。应规定严密合理的评价程序,并在评价过程中切实遵循程序公正原则。要提评价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弘仰公正评价观念。客观性原则评价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按照事实进1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主要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向等,了解其合理性和可行性问题。教师教授质量学生学业成就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1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类他评价:指作为非评价对象的其他主体对评价对象的评价。自评价:指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主体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可靠性难以保证。有利于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类14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的集合来确定评价标准,然后利用此标准评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类型。甄选性强,但缺乏激励作用。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对象。比较客观,有利于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改进提高。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15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个人内差异评价把每个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横向评价纵向评价能照顾评价对象的个别差异,可以综合动态地考察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具有较高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个人内差异评价16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诊断性评价(安置性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作用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用于辨识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诊断性评价(安置性评价):17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课程研制和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研制和教学活动的动态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及时了解活动进程的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和完善的评价。作用改进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进一步活动定位。为活动者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学生、课程编制者等。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18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了解并确定成果而进行的评价。目标和内容都相对比较全面和概括。作用为评价对象的活动评定成绩。预言评价对象后续活动的成功可能性。为评价对象提供反馈信息。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终结性评价:19根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分类目标本位评价: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特点:标准清晰、任务重点集中,易于把握。不足;只强调对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目标本身的评价。目标游离评价: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进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需要本位评价:试图通过评价判断课程计划或活动是否符合教育者和学生的需要。根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分类目标本位评价: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20根据评价的宗旨和目的的不同分类伪评价:是指为了某中政治或商业目的,有意识地提出引导评价的问题,有选择地公布所搜集的各种课程信息中的个别部分,或有意掩盖某些部分,甚至伪造研究信息,使人们对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产生某种扭曲的认识。秘密调查公共关系—授意的研究准评价:是指虽然具有正当的评价目的和评价途径,但因关注的问题过于集中或狭隘而不能深入有效地探讨评价对象的价值和特点的评价。目标本位评价和实验定向评价根据评价的宗旨和目的的不同分类伪评价:是指为了某中政治或商业21根据评价的宗旨和目的的不同分类真评价:指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价值与特点的评价。决策定向的评价:强调评价的作用在于协助改进一项计划,同时判断该计划的价值。其目的是为决策提供知识与价值基础,或为某些决策的辩护提供参考。消费者定向的评价:主要目的在于对一些具有可选择性的事物及服务的相对价值作出判断,协助纳税人及从业者对教育服务作出明智的选择。根据评价的宗旨和目的的不同分类真评价:指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价22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的特点评价内容和指标: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价;重在评价共性与一般趋势,忽视个体的独特性发展。评价主体:以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评价对象主要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评价主体有限,忽视同级、或多源评价。评价结果:仍过分强调和关注终结性的结论,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忽视结果反馈的科学化过程,因此对促进发展有限。评价方式与方法: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多采用传统的纸笔方式,缺少新技术和方法;实施过程显得封闭、静态,缺乏灵活性与动态性。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的特点评价内容和指标: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忽23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基本理念: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核心特点: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评价功能:记录成长、促进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发展性评价基本理念:必须以人为出发点24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一般性发展目标学会学习、扩充并整合知识沟通与交流、思考和推理的技能学会合作、个人与社会责任学科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一般性发展目标25思考题你认为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应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请谈谈你对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功能的看法。思考题你认为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应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请谈谈26第十章课程评价第十章课程评价27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评价就是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的对象问题评价的标准问题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定义28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检查反馈激励研究定向管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检查29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古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西周考核学生学业成就的制度。汉代的察举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末的科举制度总之,评价主要通过口试、笔试或观察来判定效果,一般采用主观判断和文字记分,缺乏信度和效度。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古代的课程与教学评价30课程与教学评价现代的发展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划分:1、测验和测量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认为评价的本质就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测量理论形成,测验技术在评价中广泛应用。特点: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对如何科学地解决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收集问题作出了贡献课程与教学评价现代的发展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划分:312、目标模式阶段(描述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泰勒原理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评价的本质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特点: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2、目标模式阶段(描述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323、目标参照测验阶段(判断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认为评价的本质是判断。特点: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走出了前一阶段“价值中立性”的误区,确认了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确认了评价的过程性。3、目标参照测验阶段(判断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334、人本化阶段(建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前三代评价的批判:管理主义倾向忽视价值的多元性过分依赖科学范式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的教育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评价引向合理的轨道,引向促进我们的教育宗旨得以实现的境遇。4、人本化阶段(建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34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特点:把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的支配;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和主体,评价的基本方式是质性研究方法。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以“共同建构”为特征的第四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3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日常观察与系统测验结合他评与自评结合注重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管理性功能---教育性功能重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发展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评价模式的多样综合36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分类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评价要着眼于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确立评价是促进的观念、评价是服务的观念、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观念。科学性原则: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科学地设计和安排要整体提高评价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性,要加强评价理论和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工作。客观性原则: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分类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原37客观性原则评价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按照事实进行公正的价值判定。确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并保持评价标准的基本稳定性。应规定严密合理的评价程序,并在评价过程中切实遵循程序公正原则。要提评价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弘仰公正评价观念。客观性原则评价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按照事实进38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主要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实施路向等,了解其合理性和可行性问题。教师教授质量学生学业成就课程与教学系统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39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类他评价:指作为非评价对象的其他主体对评价对象的评价。自评价:指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主体对自我进行的评价。可靠性难以保证。有利于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类40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依据评价对象的集合来确定评价标准,然后利用此标准评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类型。甄选性强,但缺乏激励作用。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评价):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对象。比较客观,有利于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改进提高。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41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个人内差异评价把每个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横向评价纵向评价能照顾评价对象的个别差异,可以综合动态地考察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具有较高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分类个人内差异评价42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诊断性评价(安置性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作用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用于辨识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诊断性评价(安置性评价):43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课程研制和教学活动中对课程研制和教学活动的动态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及时了解活动进程的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和完善的评价。作用改进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进一步活动定位。为活动者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学生、课程编制者等。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44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与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了解并确定成果而进行的评价。目标和内容都相对比较全面和概括。作用为评价对象的活动评定成绩。预言评价对象后续活动的成功可能性。为评价对象提供反馈信息。根据评价的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类终结性评价:45根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分类目标本位评价: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特点:标准清晰、任务重点集中,易于把握。不足;只强调对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目标本身的评价。目标游离评价: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进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些结果。需要本位评价:试图通过评价判断课程计划或活动是否符合教育者和学生的需要。根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分类目标本位评价: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46根据评价的宗旨和目的的不同分类伪评价:是指为了某中政治或商业目的,有意识地提出引导评价的问题,有选择地公布所搜集的各种课程信息中的个别部分,或有意掩盖某些部分,甚至伪造研究信息,使人们对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产生某种扭曲的认识。秘密调查公共关系—授意的研究准评价:是指虽然具有正当的评价目的和评价途径,但因关注的问题过于集中或狭隘而不能深入有效地探讨评价对象的价值和特点的评价。目标本位评价和实验定向评价根据评价的宗旨和目的的不同分类伪评价:是指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