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后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后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后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后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后加强训练-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康乾盛世”等封建盛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代表即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C.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D.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军机处的办公处不称衙署,只叫“值庐”,入职的军机大臣不按国家职官的升转制度选调,没有品级和年资规定。这从侧面反映出军机处()A.实际上没有任何权力 B.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C.是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官职简练且事务清闲3.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B.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4.清朝前期,统治者釆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其中一项措施以“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为主要手段。该项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 B.闭关锁国C.尊崇儒术 D.焚书坑儒5.下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当时()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年代案件总数长工案件短工案件雍正1721~1740401921乾隆1741~17508137441761~17809343501781庆1801~1820283107176A.刑部职能得以强化B.人地矛盾日益突出C.雇工维权意识增强D.自然经济已经瓦解6.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A.瓷器质量的骤降B.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技术创新的停滞D.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7.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A.海禁政策的保护B.棉纺织业相当发达C.经济发展水平高D.小农经济的抵制8.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达到鼎盛,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中国的GDP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有人认为这种状况只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形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时期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因素B.经济增长仍以小农经济的方式来实现C.明清时期中国官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明清统治者继续坚持宣扬国威的“朝贡贸易”9.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对这一事件最确切的评价是()A.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B.消灭明朝残余军事力量C.扑灭反清武装D.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0.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B.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局面C.具有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D.测绘技术水平在迅速提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82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木,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98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西至沙必乃达巴汉(原苏联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途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统一的历史影响。1.答案:D考查“根本原因”的题目属于程度式选择题,要注意分析选项间的关系,可以采用排除法解题。A项,统治者良好的个人素质属于“原因”,但属于主观原因,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B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统一是“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而不是原因,排除。C、D项,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属于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即C项属于D项,这种选项之间存在包含关系的情况,根据题意,要排除C项,D项正确。故答案为D项。2.答案:B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都是皇权延伸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并非国家的正式机构,B项正确。3.答案:D根据材料“理藩院”,“藩”是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结合材料“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以及俄国的极度优越感,故D项正确。4.答案:A清朝为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A项正确。闭关锁国起不到加强思想控制的目的,B项错误。尊崇儒术是西汉武帝开始推行的政策,此后,儒学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与材料“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不符,焚书坑儒是秦朝的统治政策,C、D两项均错误。5.答案: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农村雇工案件数量不断增加,这从侧面反映出农村雇工数量的增加,体现了日益加剧的人地矛盾,故B项正确。6.答案:B清朝在对外关系中,清政府执行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该政策限定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故答案选B项。7.答案:A清代厉行海禁,禁止国内人民出海贸易,又严格控制外商来华贸易,在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打开以前,对外贸易受官方控制。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795年”可知,此时清代奉行严格的海禁政策,英国的棉纱、棉布很难销售入中国市场,故A项正确。8.答案:B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没有发展的增长”是指当时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没有发生向资本主义的大规模转型,小农经济依然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逐渐落后于民营手工业,故C项错误;清朝实行以闭关自守为主的政策,故D项错误。9.答案:D1683年康熙帝命令清军进入台湾,最大的意义是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答案为D项。10.答案:B根据材料“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可知,政府致力于巩固统一的政治局面,故选B项;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兴起是在西方侵略不断加深之后,排除A项;浓郁的边患危机意识的产生是在近代以后,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测绘技术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11.答案:(1)途径:武力推翻明朝,奠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