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_第1页
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_第2页
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_第3页
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_第4页
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南京工业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2019.12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南京工业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1一、火灾烟气的危害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火灾烟气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毒害性:烟气包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及其他各类有毒气体,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减光性:烟气极大降低可见度,使人易于失去正确的疏散方向.恐怖性: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一、火灾烟气的危害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2二、防排烟的主要方法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及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件。因此防烟、排烟是进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设置自然通风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自然排烟和防烟。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二、防排烟的主要方法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3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4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5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6三、自然防排烟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烟气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窗,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

三、自然防排烟自然排烟是:71.建筑条件的限定以下建筑中可以采用自然防排烟手段:

除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以外的建筑。部位: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长度在20米~60米之内的内走道;地面上和地下室的房间;1.建筑条件的限定8三、自然防排烟2.设施: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的洞口、可开启的外窗等。(包括电动开启的外窗)开口位置:空间的上部三、自然防排烟9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10三、自然防排烟3.开口面积: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三、自然防排烟3.开口面积:11四、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方法:向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组成:由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四、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121.部位:对于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间)。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13注:1、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可以不设防烟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3、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注:14四、机械防烟-压力标准2.正压标准: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至30Pa。四、机械防烟-压力标准2.正压标准:15四、机械防烟-风口3.风口楼梯间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开。前室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闭,火灾时打开与着火层上下相邻层的风口送风。当前室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时,可设常开式加压送风口。四、机械防烟-风口3.风口16四、机械防烟-风机4.风机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保证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四、机械防烟-风机4.风机17四、机械防烟-风机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单向风阀;当风机不设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风阀。四、机械防烟-风机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18五、机械排烟机械排烟:将建筑物分为若干防烟分区,在防烟分区内设置防烟风机,通过风道强制排出各房间或走廊的烟气。特点: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

组成:由挡烟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五、机械排烟机械排烟:191.排烟部位: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1.排烟部位:20五排烟---排烟部位: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五排烟---排烟部位: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21五、机械排烟-系统布置2.系统布置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五、机械排烟-系统布置2.系统布置22五、机械排烟-排烟口布置3.排烟口布置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距地面高于2米。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五、机械排烟-排烟口布置3.排烟口布置23五、机械排烟-排烟风机4.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不应采用电机内置式的普通轴流、混流风机。

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连续工作30min。排烟风机宜设在建筑物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m或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五、机械排烟-排烟风机4.排烟风机24五、机械排烟-防烟分区5.防烟分区的划分

1应在防火分区内划分防烟分区。2防烟分区不宜大于500m2。3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梁划分防烟分区,其下垂高度应由计算确定,且应满足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下垂高度通常不小于500mm。

五、机械排烟-防烟分区5.防烟分区的划分25防火分区的目的:防止火灾的扩大,可以根据房间用途和性质不同对建筑物进行防火分区,分区内应该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备。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的细分化,防烟分区内不能防止火灾的扩大,只能有效地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设计时应设置固定挡烟垂壁,其下端高度至少与排烟管底部齐平。

防火分区的目的:26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27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28地下汽车库

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排气系统合用。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汽车库内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疏散出口邻近地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时,为防止地下汽车库失火时向上部蔓延,该出口设置防火卷帘门。此类防火分区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也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地下汽车库

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29中庭防排烟设计方法中庭的定义与分类高度三层或三层以上,且平面尺寸中短边长度不小于6米的大容积空间称之为中厅。从防排烟的角度,中庭可以分为三类:屏蔽式中庭、回廊式中庭、混合式中庭。中庭防排烟设计方法30屏蔽式中庭的防排烟屏蔽式中庭指中庭与周围建筑之间采用防火卷帘隔断或使用内幕墙隔断(例如采用硼硅酸盐玻璃)。火灾时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相互独立,因此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的防排烟系统完全独立设置。中庭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周围建筑空间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另行设置排烟设施。屏蔽式中庭的防排烟31回廊式中庭的防排烟回廊式中庭指火灾时中庭通过回廊与周围建筑的使用区域发生空间上的联系。周围建筑区域视具体情况设置排烟设施。中庭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中庭发生火灾时,启动中庭的排烟系统;与中庭相连的建筑区域发生火灾时,启动火灾区域及同层回廊的排烟系统。回廊式中庭的防排烟32混合式中庭的排烟混合式中庭指建筑物的下部为回廊式,上部为屏蔽式。如常见的一些中庭建筑下面几层为公共场所,上面部分为办公用房、客房等。此类中庭采用中庭排烟法混合式中庭的排烟33六、材料要求材料的可燃性等级:不燃级-A级,难燃级-B1级,可燃级-B2级,易燃级-B3级。六、材料要求材料的可燃性等级:34六、材料要求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本体、框架、固定材料、密封材料及柔性接头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六、材料要求排烟管道:35六、材料要求-正压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当加压送风管穿越有火灾可能的区域时,风管的耐火极限应不小于1h。送风井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l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六、材料要求-正压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当采36六、材料要求-通风空调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内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B1级,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六、材料要求-通风空调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37六、材料要求-保温消声材料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甲乙类厂房、库房、高层工业建筑以及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的采暖及空调管道和设备,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六、材料要求-保温消声材料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38七、阀门防火阀系列普通防火阀(防火阀)防烟防火阀排烟阀系列排烟口排烟防火阀

排烟阀七、阀门普通防火阀防烟防火阀排烟阀系列排烟口排烟防火阀排39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是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排风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当管道内气体达到规定温度(70℃)时自动关闭,或电动关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的阀门。它能起到阻烟、阻火和保护设备的作用

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是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排风40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与防烟防火阀的区别:所有防火阀都具有70℃自动关闭功能,但防烟防火阀还具备电动关闭功能。

用途:如排风与排烟合用的管道上。防烟防火阀有状态信号反馈功能。防火阀不一定有。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与防烟防火阀的区别:41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可以呈开启状态,也可以呈关闭状态,火灾时进行排烟的阀门。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280℃时自行关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可以呈开启42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行关闭的阀门。排烟口:平时常闭或常开,可以手动和自动开启,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行关闭的风口。排烟阀:原理类似与排烟口,但安装在排烟支管上。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43七、阀门-安装位置防火阀: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管道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这类房间如贵宾室、消防控制室、多功能厅、大会议室、贵重物品及贵重设备间等。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管道穿越变形缝处两侧。七、阀门-安装位置防火阀:44七、阀门-安装位置

排烟防火阀应设置在排烟支管上(排烟口具有280℃自行关闭功能时,其支管除外)以及排烟风机的入口处。七、阀门-安装位置45八、控制通风空调系统:火灾确认后,由消防中心断电使空调风机、通风机关闭。特别重要的场所,风管上的防火阀通过电动信号关闭。正压送风系统:火灾确认后,由消防中心启动正压送风机。同时打开着火层及邻层前室的送风口。八、控制通风空调系统:46八、控制排烟系统1)报警者手动打开排烟口;排烟风机自动启动。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打开着火区域对应防烟分区内的其他排烟口。2)消防控制中心接警确认后远程打开着火区域对应防烟分区内的所有排烟口,并同时启动排烟机。3)烟气扩散到其他防烟分区后,烟感探测器报警,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打开对应防烟分区内的所有排烟口。八、控制排烟系统47八、控制防排烟系统设备状态的监测1正压送风机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2排烟风机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3有关防火阀的启闭状态;4有关排烟口、排烟防火阀的启闭状态。八、控制防排烟系统设备状态的监测48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

送风、排烟管道可采用镀锌钢板等金属材料,或采用混凝土砌块等非金属材料制成。

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

送风、排烟管道可采用镀锌钢49

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最小壁厚(mm)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mm)圆形风管矩形风管送风系统排烟系统80-3200.50.50.8340-4500.60.60.8480-6300.80.60.8670-10000.80.80.81120-12501.01.01.01320-20001.21.01.2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最小壁厚(mm)风管直径50送风、排烟管道施工

风管支、吊架的间距,1风管水平安装,其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时,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或等于400mm时,不应大于3m;2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m,但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应少于2个;送风、排烟管道施工风管支、吊架的间距,51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机械防排烟系统的矩形风道的接缝应采用咬口形式,接逢处须保持密封;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单位面积允许漏风量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中表3.1.14规定。送风管道的工作压力≤500Pa时,漏风量按低压系统的规定;>500Pa时,按中压系统的规定。排烟管道均按中压系统的规定。

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机械防排烟系统的矩形风道的接52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管道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管道与风机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或采用不燃烧材料的柔性连接;管道穿越隔墙时,管道与隔墙之间的空隙,应采用水泥沙浆等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塞;排烟管道的隔热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不燃绝热材料进行隔热(如矿棉、岩棉、硅酸铝等);

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管道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53九、安装要求-送风机、排烟风机的安装

1、送风机、排烟风机应设在混凝土或钢架基础上。2、若排烟系统必须与空调系统共用,需要设置减震装置时,不应使用橡胶减震装置。3、送风机、排烟风机外壳至墙壁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4、机房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应不小于2.5h,机房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九、安装要求-送风机、排烟风机的安装

1、送风机、排烟风机54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送风口、排烟口应可靠地固定在设计位置上。排烟口应设在储烟仓内。送风口(阀)与排烟口(阀)的机械传动部件应不脱落、不松弛、运行可靠。消防控制中心给出的动作信号或现场手动操作,必须能使送风口、排烟口可靠的动作。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送风口、排烟口应可靠地固55九、安装要求防火阀九、安装要求56九、安装要求-防火阀九、安装要求-防火阀57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走道排烟阀及前室常闭送风阀手控缆绳安装,其长度应不大于6m,90o弯曲应不多于3个,半径不小于300mm;预埋管不应有死弯及瘪陷。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装饰面贴实,外表面应平整。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走道排烟阀及前室常闭送风58第二节防排烟系统的检测在排烟系统中,重点审查:⑴排烟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防烟分区排烟量的要求。⑵排烟口的设置是否合理。⑶防火阀的设置是否合理。⑷排烟风机的选择是否和系统需要匹配。

在正压送风系统中应重点审查:⑴送风总量是否标注,其选择是否满足要求。⑵保持的正压范围是否标注,能否满足要求。⑶正压送风口的设置是否合理,每个风口的风量是多少。⑷风口的开启顺序是否合理。⑸排烟风机的选择是否和系统需要匹配。⑹超压排气设备是否考虑。

第二节防排烟系统的检测在排烟系统中,重点审查:⑴排烟量是59根据被检项目在消防系统中,对系统运行功能起作用的重要程度和部件质量性能的重要性分:A类(关键项):对消防系统质量有直接影响,如关键性部件的性能优劣及其施工安装质量可直接影响到消防系统运行功能的项目.B类(主要项):对消防系统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消防系统运行功能的可靠性的项目.C类(一般项):对消防系统质量有影响,规范中规定需要检测的项目.根据被检项目在消防系统中,对系统运行功能起作用的重要程度和部60根据检测项目类别的合格率,防排烟系统质量综合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1.合格判定.实际检测的项目,A类检测项目合格率100%;B类检测项目合格率偩偩≥90%;C类检测项目合格率≥80%;系统判定为合格.2.不合格判定.实际检测的项目,A类检测项目合格率<100%;B类检测项目合格率<90%;C类检测项目合格率<80%;系统判定为合格.根据检测项目类别的合格率,防排烟系统质量综合判定为:合格或不61一.机械防烟系统(一)加压送风口的布置,结构形式及功能技术要求:1.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一个;2.前室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3.风口应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常开式百叶风口或正压送风阀;4.风口宜设在靠近地面的墙上.

一.机械防烟系统62检测器具:目测

检测方法:查看送风口的手动、远距离开启是否正常;手动操作能否复位;安装位置、设置及结构形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检测类别:

B检测器具:目测

63(二).送风管道技术要求:1.风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水平安装,2.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检测器具:目测检测方法:查看风道系统设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风道是否为非燃材料制作.检测类别:B(二).送风管道64(三).加压送风量技术要求:1.系统加压送风量应符合表7.1的要求;见书P1252.封闭避难层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米不小于30m3/h计算.

加压送风量公式:Q=3600V.F式中:Q-风量;m3/hV-加压送风口平均风速;m/hF-加压送风口有效流通面积;m2检测器具:风速仪和卷尺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加压送风口有效流通面积,用风速仪测量送风口风速,记录数据,端面有几个点,要求根据平均风速计算,判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测类别:B

(三).加压送风量技术要求:65(四).正压值技术要求:1.防烟楼梯间:40~50pa;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25~30pa;3.封闭避难层;25~30pa;4.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正值应符合以上规定。(四).正压值技术要求:66检测器具:微压计检测方法:关闭加压区所有门窗孔洞,启动各加压区的加压风机,对前室或合用前室应同时开启相应的加压送风口,当风机运行正常后,用微压计测量各区的正压值。检测类别:B

检测器具:微压计67(五).机械送压风机技术要求:1.机械加压送风机宜采用轴流式或中、低压离心风机:2.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3.风机应有主备电源,切换正常;4.主备电源切换后,风机应保持连续运转;5.消防控制室、风机房应能正常启停风机,启动后运转正常,并有状态显示功能。(五).机械送压风机技术要求:68检测器具:目测检测方法:看铭牌、送风机型号、类型及位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观察主备电源切换及风机运转是否正常。检测类别:B

检测器具:目测69(六).机械加压送风风速技术要求:1.采用金属风道时,内部风速不应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风道时,内部风速不应大于15m/s;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检测器具:风速仪检测方法:目测风道类型,用风速仪测量个部分风速,记录读数。检测类别:B

(六).机械加压送风风速技术要求:70二.机械排烟系统(一)排烟口位置及形式技术要求:1.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2.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物距离不小于1米;3.排烟口距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280度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4.排烟口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应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位置有明显火警标志,方便火灾时操作;排烟口手动和自动开启应灵活可靠。二.机械排烟系统(一)排烟口位置及形式71检测器具:卷尺检测方法:目测排烟口位置,测量排烟口距本防烟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以及排烟与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检查手动开启装置的位置及火警标志;手动及远程开启排烟口,观察排烟口开启是否灵活、可靠。

检测类别:B

检测器具:卷尺72(二)机械排烟量技术要求:1.当排烟风机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6米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排烟量按每平米不小于60m3/h计算;2.当排烟风机担负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米不小于120m3/h计算;3.中庭体积小于17000立方米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000立方米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小于102000m3/h.(二)机械排烟量技术要求:734.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5.单个排烟口的排烟量计算Q=3600V.Fm式中:Q-单个排烟口的排烟量;m3/hV-平均排烟风速;m/hFm-单个排烟口的有效流通面积;m24.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74检测器具:风速仪、卷尺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防烟分区及排烟口有效流通面积,记录数据,启动排烟风机,等运行正常后,打开防烟分区的所有排烟口,用风速仪测量排烟口平均风速,计算防烟量,判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检测类别:B检测器具:风速仪、卷尺75(三)排烟管道技术要求:1.排烟管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吊顶里,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与燃物距离150mm以上。2.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和空调系统宜分开布置。如合用,必须采用可靠放火措施,并符合排烟系统要求;(三)排烟管道技术要求:76检测器具:卷尺检测方法:查看排烟管道及隔热层为不燃材料的证明,测量排烟管道与可燃物距离;查看排烟管道及空调系统设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检测类别:A检测器具:卷尺77(四)排烟防火阀设置技术要求:1.排烟风机在其机房入口处或排烟分区支管处应设有能在超过280度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2.在排烟支管上应设有系统与通风和能在超过280度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四)排烟防火阀设置技术要求:78检测器具:目测检测方法:目测排烟风机机房入口及排烟支管上是否设有280度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查看排烟防火阀铭牌和合格证。。

检测类别:B检测器具:目测79(五)机械排烟风速技术要求:1.采用金属风道时,内部风速不应大于20m/s;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风道时,内部风速不应大于15m/s;3.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检测器具:风速仪检测方法:目测风道类型,用风速仪测量个部分风速,记录读数,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测类别:B

(五)机械排烟风速技术要求:80(六)机械排烟风机技术要求:1.机械排烟风机可采用轴流式或离心风机:2.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度时连续工作30分钟;3.风机应有主备电源,切换正常;4.主备电源切换后,风机应保持连续运转;5.消防控制室、风机房应能正常启停风机,启动后运转正常。6.排烟系统中,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能自行启动。(六)机械排烟风机技术要求:81检测器具:目测检测方法:看排烟风机铭牌、合格证、检查风机启动运转是否正常,观察主备电源切换是否正常.检测类别:A检测器具:目测82(七)系统功能测试1.现场风口、防火阀联动风机功能技术要求:1.手动开启任何一个排烟口,排烟风机应自动启动:2.地下车库处关闭防火阀,排烟风机应能自动停止。检测器具:目测检测方法:手动开启排烟口,关闭防火阀,观察排烟风机运行情况.检测类别:B(七)系统功能测试1.现场风口、防火阀联动风机功能832.自动控制功能技术要求:当火灾探测器接到火警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可自动开启相关防烟分区的送风口、排烟口,同时启动送风机、排烟风机,关闭相关防烟分区的所有通风空调系统。检测器具:火灾探测器实验器检测方法:使用火灾探测器实验器,对探测器加烟,观察送风口、排烟口、排烟风机和通风空调系统是否正常。检测类别:A2.自动控制功能84讲座结束,谢谢!讲座结束,谢谢!85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南京工业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2019.12民用建筑防排烟系统的原理与施工南京工业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86一、火灾烟气的危害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人们逃生和进行灭火行动、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火灾烟气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毒害性:烟气包含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及其他各类有毒气体,对人体产生的直接危害。减光性:烟气极大降低可见度,使人易于失去正确的疏散方向.恐怖性: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惧,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一、火灾烟气的危害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烟雾是阻碍87二、防排烟的主要方法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及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造有利扑救条件。因此防烟、排烟是进行安全疏散的必要手段。设置自然通风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自然排烟和防烟。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的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二、防排烟的主要方法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88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89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90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91三、自然防排烟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产生的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在自然排烟中,必须有冷空气的进口和热烟气的排出口。烟气排出口可以是建筑物的外窗,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侧墙上部的排烟口。

三、自然防排烟自然排烟是:921.建筑条件的限定以下建筑中可以采用自然防排烟手段:

除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以外的建筑。部位: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中庭;长度在20米~60米之内的内走道;地面上和地下室的房间;1.建筑条件的限定93三、自然防排烟2.设施: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的洞口、可开启的外窗等。(包括电动开启的外窗)开口位置:空间的上部三、自然防排烟94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95三、自然防排烟3.开口面积: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三、自然防排烟3.开口面积:96四、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对疏散通路的楼梯间进行机械送风,使其压力高于防烟楼梯间前室或消防电梯前室,而这些部位的压力又比走道和火灾区高些。从而可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方法:向保护区域机械加压送风。组成:由加压送风机、风道、送风口以及风机控制柜等组成。该系统的风源必须吸自室外,且不应受到烟气的污染。一般情况该系统与排烟系统共同存在。四、机械防烟加压送风系统:971.部位:对于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封闭避难层(间)。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98注:1、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可以不设防烟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3、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注:99四、机械防烟-压力标准2.正压标准:防烟楼梯间为40Pa至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为25Pa至30Pa。四、机械防烟-压力标准2.正压标准:100四、机械防烟-风口3.风口楼梯间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开。前室加压送风口平时宜常闭,火灾时打开与着火层上下相邻层的风口送风。当前室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时,可设常开式加压送风口。四、机械防烟-风口3.风口101四、机械防烟-风机4.风机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风机位置应保证新风入口不受火、烟威胁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接与室外空气相联通;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宜与排烟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如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不受烟气影响;四、机械防烟-风机4.风机102四、机械防烟-风机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设常开加压送风口的系统,其送风机的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应加装单向风阀;当风机不设于该系统的最高处时,应设与风机联动的电动风阀。四、机械防烟-风机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的风机房内或室外屋面上。103五、机械排烟机械排烟:将建筑物分为若干防烟分区,在防烟分区内设置防烟风机,通过风道强制排出各房间或走廊的烟气。特点:排烟稳定,投资较大,操作管理比较复杂,需要有防排烟设备,要有事故备用电源。

组成:由挡烟壁、排烟口、防火排烟阀门、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五、机械排烟机械排烟:1041.排烟部位: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1.排烟部位:105五排烟---排烟部位: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五排烟---排烟部位: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106五、机械排烟-系统布置2.系统布置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五、机械排烟-系统布置2.系统布置107五、机械排烟-排烟口布置3.排烟口布置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距地面高于2米。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五、机械排烟-排烟口布置3.排烟口布置108五、机械排烟-排烟风机4.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不应采用电机内置式的普通轴流、混流风机。

应在其机房入口处设有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连续工作30min。排烟风机宜设在建筑物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m或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五、机械排烟-排烟风机4.排烟风机109五、机械排烟-防烟分区5.防烟分区的划分

1应在防火分区内划分防烟分区。2防烟分区不宜大于500m2。3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梁划分防烟分区,其下垂高度应由计算确定,且应满足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下垂高度通常不小于500mm。

五、机械排烟-防烟分区5.防烟分区的划分110防火分区的目的:防止火灾的扩大,可以根据房间用途和性质不同对建筑物进行防火分区,分区内应该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备。防烟分区是对防火分区的细分化,防烟分区内不能防止火灾的扩大,只能有效地控制火灾产生的烟气流动.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设计时应设置固定挡烟垂壁,其下端高度至少与排烟管底部齐平。

防火分区的目的:111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112防排烟系统的原理--培训-课件113地下汽车库

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排气系统合用。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汽车库内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疏散出口邻近地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时,为防止地下汽车库失火时向上部蔓延,该出口设置防火卷帘门。此类防火分区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也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地下汽车库

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114中庭防排烟设计方法中庭的定义与分类高度三层或三层以上,且平面尺寸中短边长度不小于6米的大容积空间称之为中厅。从防排烟的角度,中庭可以分为三类:屏蔽式中庭、回廊式中庭、混合式中庭。中庭防排烟设计方法115屏蔽式中庭的防排烟屏蔽式中庭指中庭与周围建筑之间采用防火卷帘隔断或使用内幕墙隔断(例如采用硼硅酸盐玻璃)。火灾时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相互独立,因此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的防排烟系统完全独立设置。中庭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周围建筑空间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另行设置排烟设施。屏蔽式中庭的防排烟116回廊式中庭的防排烟回廊式中庭指火灾时中庭通过回廊与周围建筑的使用区域发生空间上的联系。周围建筑区域视具体情况设置排烟设施。中庭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中庭发生火灾时,启动中庭的排烟系统;与中庭相连的建筑区域发生火灾时,启动火灾区域及同层回廊的排烟系统。回廊式中庭的防排烟117混合式中庭的排烟混合式中庭指建筑物的下部为回廊式,上部为屏蔽式。如常见的一些中庭建筑下面几层为公共场所,上面部分为办公用房、客房等。此类中庭采用中庭排烟法混合式中庭的排烟118六、材料要求材料的可燃性等级:不燃级-A级,难燃级-B1级,可燃级-B2级,易燃级-B3级。六、材料要求材料的可燃性等级:119六、材料要求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本体、框架、固定材料、密封材料及柔性接头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六、材料要求排烟管道:120六、材料要求-正压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当加压送风管穿越有火灾可能的区域时,风管的耐火极限应不小于1h。送风井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l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六、材料要求-正压送风管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当采121六、材料要求-通风空调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内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B1级,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六、材料要求-通风空调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122六、材料要求-保温消声材料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甲乙类厂房、库房、高层工业建筑以及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的采暖及空调管道和设备,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六、材料要求-保温消声材料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123七、阀门防火阀系列普通防火阀(防火阀)防烟防火阀排烟阀系列排烟口排烟防火阀

排烟阀七、阀门普通防火阀防烟防火阀排烟阀系列排烟口排烟防火阀排124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是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排风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当管道内气体达到规定温度(70℃)时自动关闭,或电动关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的阀门。它能起到阻烟、阻火和保护设备的作用

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是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排风125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与防烟防火阀的区别:所有防火阀都具有70℃自动关闭功能,但防烟防火阀还具备电动关闭功能。

用途:如排风与排烟合用的管道上。防烟防火阀有状态信号反馈功能。防火阀不一定有。七、阀门-防火阀防火阀与防烟防火阀的区别:126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可以呈开启状态,也可以呈关闭状态,火灾时进行排烟的阀门。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280℃时自行关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可以呈开启127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行关闭的阀门。排烟口:平时常闭或常开,可以手动和自动开启,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行关闭的风口。排烟阀:原理类似与排烟口,但安装在排烟支管上。七、阀门-排烟阀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128七、阀门-安装位置防火阀: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管道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这类房间如贵宾室、消防控制室、多功能厅、大会议室、贵重物品及贵重设备间等。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管道穿越变形缝处两侧。七、阀门-安装位置防火阀:129七、阀门-安装位置

排烟防火阀应设置在排烟支管上(排烟口具有280℃自行关闭功能时,其支管除外)以及排烟风机的入口处。七、阀门-安装位置130八、控制通风空调系统:火灾确认后,由消防中心断电使空调风机、通风机关闭。特别重要的场所,风管上的防火阀通过电动信号关闭。正压送风系统:火灾确认后,由消防中心启动正压送风机。同时打开着火层及邻层前室的送风口。八、控制通风空调系统:131八、控制排烟系统1)报警者手动打开排烟口;排烟风机自动启动。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打开着火区域对应防烟分区内的其他排烟口。2)消防控制中心接警确认后远程打开着火区域对应防烟分区内的所有排烟口,并同时启动排烟机。3)烟气扩散到其他防烟分区后,烟感探测器报警,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打开对应防烟分区内的所有排烟口。八、控制排烟系统132八、控制防排烟系统设备状态的监测1正压送风机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2排烟风机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3有关防火阀的启闭状态;4有关排烟口、排烟防火阀的启闭状态。八、控制防排烟系统设备状态的监测133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

送风、排烟管道可采用镀锌钢板等金属材料,或采用混凝土砌块等非金属材料制成。

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

送风、排烟管道可采用镀锌钢134

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最小壁厚(mm)风管直径或长边尺寸(mm)圆形风管矩形风管送风系统排烟系统80-3200.50.50.8340-4500.60.60.8480-6300.80.60.8670-10000.80.80.81120-12501.01.01.01320-20001.21.01.2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最小壁厚(mm)风管直径135送风、排烟管道施工

风管支、吊架的间距,1风管水平安装,其直径或长边尺寸小于400mm时,间距不应大于4m;大于或等于400mm时,不应大于3m;2风管垂直安装,间距不应大于4m,但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应少于2个;送风、排烟管道施工风管支、吊架的间距,136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机械防排烟系统的矩形风道的接缝应采用咬口形式,接逢处须保持密封;金属送风、排烟管道的单位面积允许漏风量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中表3.1.14规定。送风管道的工作压力≤500Pa时,漏风量按低压系统的规定;>500Pa时,按中压系统的规定。排烟管道均按中压系统的规定。

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机械防排烟系统的矩形风道的接137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管道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管道与风机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或采用不燃烧材料的柔性连接;管道穿越隔墙时,管道与隔墙之间的空隙,应采用水泥沙浆等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塞;排烟管道的隔热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不燃绝热材料进行隔热(如矿棉、岩棉、硅酸铝等);

九、安装要求-送风、排烟管道施工管道的连接采用法兰连接。138九、安装要求-送风机、排烟风机的安装

1、送风机、排烟风机应设在混凝土或钢架基础上。2、若排烟系统必须与空调系统共用,需要设置减震装置时,不应使用橡胶减震装置。3、送风机、排烟风机外壳至墙壁或其它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4、机房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应不小于2.5h,机房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九、安装要求-送风机、排烟风机的安装

1、送风机、排烟风机139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送风口、排烟口应可靠地固定在设计位置上。排烟口应设在储烟仓内。送风口(阀)与排烟口(阀)的机械传动部件应不脱落、不松弛、运行可靠。消防控制中心给出的动作信号或现场手动操作,必须能使送风口、排烟口可靠的动作。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送风口、排烟口应可靠地固140九、安装要求防火阀九、安装要求141九、安装要求-防火阀九、安装要求-防火阀142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走道排烟阀及前室常闭送风阀手控缆绳安装,其长度应不大于6m,90o弯曲应不多于3个,半径不小于300mm;预埋管不应有死弯及瘪陷。风口与风管的连接应严密、牢固,边框与建筑装饰面贴实,外表面应平整。九、安装要求-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

走道排烟阀及前室常闭送风143第二节防排烟系统的检测在排烟系统中,重点审查:⑴排烟量是否标注,能否满足防烟分区排烟量的要求。⑵排烟口的设置是否合理。⑶防火阀的设置是否合理。⑷排烟风机的选择是否和系统需要匹配。

在正压送风系统中应重点审查:⑴送风总量是否标注,其选择是否满足要求。⑵保持的正压范围是否标注,能否满足要求。⑶正压送风口的设置是否合理,每个风口的风量是多少。⑷风口的开启顺序是否合理。⑸排烟风机的选择是否和系统需要匹配。⑹超压排气设备是否考虑。

第二节防排烟系统的检测在排烟系统中,重点审查:⑴排烟量是144根据被检项目在消防系统中,对系统运行功能起作用的重要程度和部件质量性能的重要性分:A类(关键项):对消防系统质量有直接影响,如关键性部件的性能优劣及其施工安装质量可直接影响到消防系统运行功能的项目.B类(主要项):对消防系统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消防系统运行功能的可靠性的项目.C类(一般项):对消防系统质量有影响,规范中规定需要检测的项目.根据被检项目在消防系统中,对系统运行功能起作用的重要程度和部145根据检测项目类别的合格率,防排烟系统质量综合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1.合格判定.实际检测的项目,A类检测项目合格率100%;B类检测项目合格率偩偩≥90%;C类检测项目合格率≥80%;系统判定为合格.2.不合格判定.实际检测的项目,A类检测项目合格率<100%;B类检测项目合格率<90%;C类检测项目合格率<80%;系统判定为合格.根据检测项目类别的合格率,防排烟系统质量综合判定为:合格或不146一.机械防烟系统(一)加压送风口的布置,结构形式及功能技术要求:1.楼梯间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一个;2.前室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3.风口应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常开式百叶风口或正压送风阀;4.风口宜设在靠近地面的墙上.

一.机械防烟系统147检测器具:目测

检测方法:查看送风口的手动、远距离开启是否正常;手动操作能否复位;安装位置、设置及结构形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检测类别:

B检测器具:目测

148(二).送风管道技术要求:1.风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水平安装,2.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检测器具:目测检测方法:查看风道系统设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风道是否为非燃材料制作.检测类别:B(二).送风管道149(三).加压送风量技术要求:1.系统加压送风量应符合表7.1的要求;见书P1252.封闭避难层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米不小于30m3/h计算.

加压送风量公式:Q=3600V.F式中:Q-风量;m3/hV-加压送风口平均风速;m/hF-加压送风口有效流通面积;m2检测器具:风速仪和卷尺检测方法:用卷尺测量加压送风口有效流通面积,用风速仪测量送风口风速,记录数据,端面有几个点,要求根据平均风速计算,判定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测类别:B

(三).加压送风量技术要求:150(四).正压值技术要求:1.防烟楼梯间:40~50pa;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25~30pa;3.封闭避难层;25~30pa;4.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正值应符合以上规定。(四).正压值技术要求:151检测器具:微压计检测方法:关闭加压区所有门窗孔洞,启动各加压区的加压风机,对前室或合用前室应同时开启相应的加压送风口,当风机运行正常后,用微压计测量各区的正压值。检测类别:B

检测器具:微压计152(五).机械送压风机技术要求:1.机械加压送风机宜采用轴流式或中、低压离心风机:2.风机位置应根据供电条件,风量分配均衡,新风口不受火、烟威胁等因素确定;3.风机应有主备电源,切换正常;4.主备电源切换后,风机应保持连续运转;5.消防控制室、风机房应能正常启停风机,启动后运转正常,并有状态显示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