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教材,以读引读”教学策略之我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引入“课程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把课内学习适当延伸、拓展、幅射到课外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这些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教材”这个“例子”所蕴藏的丰厚的课程价值。但当前的拓展性阅读,有很大部分只重形式,忽视了实效。为此,笔者进行了“立足教材,以读引读”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所谓“立足教材,以读引读”,就是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或形式的特点,发掘出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的一种阅读教学策略。如何立足教材,巧妙、合理、有效地进行拓展阅读呢?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拓展的时机不同,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课前拓展性阅读课前拓展性阅读主要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必要的学习材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情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一)了解写作背景。悟时,资料,无路”至此,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二)了解人物故事、生平等。悟时,资料,无路”至此,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二)了解人物故事、生平等。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写人的课文,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人物的精神与高尚人格,并能触动内心深处的琴弦,就有必要让学生走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更好的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伟大品格,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知认识之后,在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的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三)为课文阅读做必要的常识积累。如《自然之道》: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海龟的生活习性的材料。如果没有对海龟生活习性的了解,学生就不懂得为什么海龟刚生下来,就会面临如此的险境。这是课文阅读必要的常识积累,也就是必要的学习资源,离开了它,理解课文内容就会遇到问题。又如《难忘的泼水节》:很多学生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心中又充满疑惑,傣族怎么会把泼水节当成“新年”呢?于是,我们给学生补充了一篇《泼水节的来历》,让学生读一读,并谈一谈读后感。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了傣族人民泼水是为了欢庆,是“高兴地”泼水。在课文的阅读中,学生明白了相互泼水其实是祝福,是祈祷,是迎来一个吉祥的新年。因此,他们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二、课中拓展性阅读(一)释疑解惑,增进理解。阅读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学生总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果教师只靠一次次的讲解、朗读,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教师以教材中的难点为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理解,去感受,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可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同时也扩大了阅读面。如《怀念母亲》: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失母之痛,我们补充了以下方面的阅读材料:亲看资料一: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亲看这则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虽然家里穷得不能再穷了,可是和母亲形影不离的情景却是那样的温馨。资料二: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这则材料的补充,引导学生体会到: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从来不舍得尝一口好吃的,都留给“我”吃了,如此让人敬慕的母亲却突然去世了,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怎么不让作者悲痛欲绝呢?资料三: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这则材料的补充,引领学生体会到: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资料四: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这则材料的补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明白作者的愿望。资料五: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通过这则材料的阅读,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作者那种心肝俱裂的伤心、悔恨。至此,学生对作者因“母亲的弃养”而“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的心境与情感就有了深深的共鸣;对作者因“母亲的弃养”而“抱终天之恨”的无限悲痛、悔恨和愧疚有了深入骨髓的感悟。同时,对季老散文的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恰当的阅读材料的引入,对词语的理解同样有帮助。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补充了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请看教学片断:1、师: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出发了(大屏幕出示,师急速地读):10:20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14:15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16:45飞机在上海降落20:5010:20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14:15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16:45飞机在上海降落20:50李博士直奔杭州22:15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师: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身边,经过多长时间?差5分钟就是12小时)师:你们说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紧张的、劳累的、漫长的……)师:文中用了一个词是——“奔波”(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读出紧张,读出劳累,读出漫长。2、师:12个小时的奔波后,李博士没有休息(大屏幕出示,师感情朗读)22:22: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第二天凌晨2:00 手术顺利完成师:文中哪个词写出李博士没有休息?(板书“连夜”。)师:多么令人感动啊。把我们的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齐读。上述教学片断中,对李博士“12小时的经历”材料的补充,更加深了学生对“连夜”“奔波”等词的理解,更易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刻体会李博士的爱心。(二)内化情感,提升主题。阅读教学,追求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灵魂相遇和心灵碰撞。当学生对言诗《江下行》文本的理解止于浅表,难以深入时,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化虚为实,化简为详,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材料,拓展教材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阅读效果。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李白与孟浩然那种“帆去远,心相随的情深意长”,我们补充了时隔一年李白又为这次送别写下的一首五言诗《江下行》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此处补充送别诗,师生配乐诵读,再次印证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情谊之深,促进学生深入读懂并深刻感悟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难舍难分,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描绘的意境,体察作品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阅读的积累,感受到古诗的悠远流长,(三)品味鉴赏,开阔视野。
体验中,——“水”就其总正因为这体验中,——“水”就其总正因为这第一次比较在导入环节:引入上述三则材料,通过阅读诗句,学生明白了艾青把西湖比作明镜,周起渭把西湖比作明月,白居易把西湖比作图画,那么,在苏轼的眼里,西湖又象什么呢?这次比较,一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二是为下一环节的个性化比较铺垫台阶。第二次比较在细读环节:有人说西湖像一面镜子,有人说西湖像一轮亮晶晶的明月,还有人说西湖就像一幅画,可是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却像什么?这次比较,意在引发学生对“西湖比西子”的个性化思考和解读。第三次比较在结课环节:西湖的美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在每个人的中都是不一样的,在艾青的中——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在周起渭的眼中——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在白居易的眼中——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而在苏轼的眼中却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引说,生读相关诗句)至此,这一千古之比的审美张力和艺术魅力早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比较读诗,不在非要比出谁高谁低,孰优孰劣;而在于比出矛盾、比出差异、比出个性,比出特征。通过与镜子、明月、图画的比较,学生才能进一步感受和领悟到西湖的天生丽质,以及诗人对西湖那份入骨入髓的爱怜。(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阅读教学,要充分将课文作为“例子”来用,在解读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具体需要和可能,对课文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进行恰当的取舍来确定学生言语实践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积淀人文精神,同时进行表达训练,如从题材中琢磨如何选材加工,从结构中揣摩谋篇布局,从语言中猜想遣词造句等。为深化学生对教材这个“例子”所呈现出的写法的认识,我们可以引入典型的材料,进行比较性阅读。如学习《我的舞台》一课,在阅读感悟,批注呈现作者“以轻松幽默笔调描写艰辛生活”的表达方法之后,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写法,在我们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课外书、同学们的作文中都见过,能回忆出来吗?”在此基础上借助多媒体依次出示《夜莺的歌声》、林海音的《窃读记》、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秦文君的《女生贾梅》文中的片断指导学生阅读,孩子们的思绪再次被聚焦,盯着大屏幕默读。在心会神凝中,“用轻松笔调描写艰辛经历”的写法自然而然地渗入孩子们的心田。三、课后拓展性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广泛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途径。一篇课文学完了,不能让学生的阅读随着课文学习的结束而停止,应该引导学生开展由此及彼的延伸性、扩散性阅读。这种拓展,主要有三种形式:1、同一主题作品的拓展阅读:学习了《冬眠》《太阳》《鲸》等课文后,向学生推荐《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学习了《蟋蟀的住宅》,推荐阅读《昆虫记》等。2、同一作家作品的拓展阅读:学习了白居易的《暮江吟》,介绍读他的《赋得古草原送别》、《钱塘湖春行》等美妙的小诗;学习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介绍读他的《季羡林散文集》《读书与做人》等;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介绍读他的《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3、由节选课文向课文原著的拓展阅读:学习了《狱中联欢》后,学生可去读原著《红岩》;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介绍《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改写本》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作品的拓展阅读,同一作家作品的拓展阅读,由节选课文向课文原著的拓展阅读,我们都强调从传统的“厚积”中突围,走以表达为中心或以学法迁移为目的的“智积”之路,抓住迁移点,开展主题阅读,并在恰当的时机组织开展“读书分享会”,以保证阅读的量与质。
立足教材,以读引读”的教学策略强调拓展的阅读材料应该从语文教学的本真出发,选择适宜的拓展内容,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而不能刻意去做样子,更不能本末倒置。拓展阅读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但首先一定要立足文本。立足文本的拓展阅读,是文本解读的延伸和补充。说到底,立足文本的拓展阅读是以课文为内核向外进行的学习辐射。语文教材负载的内容包罗万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本就是一个“杂货铺”。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招标文件范本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
- 2024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重在理解第一章行星地球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学案新人教版
- (译林版)二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检测卷-附参考答案
- 变频技术及应用 课件 学习情境1、2 变频器的基础知识、认识变频器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文本版-含答案)
- 农业土地政策资料讲解
- Unit 3 We should obey the rules. Lesson15(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人力资源许可证制度(服务流程、服务协议、收费标准、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
- 2020年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全面质量管理(TQM)基本知识
- 产品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 电力电缆高频局放试验报告
- 建设工程监理费计算器(免费)
- JJG 517-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
- JJF 1914-2021金相显微镜校准规范
- GB/T 32045-2015节能量测量和验证实施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