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研究姓名:孙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学前教育学指导教师:郑名2008-05摘 要为。而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研究则可以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分儿奖励策略运用的有效性。特点的形式对其进行奖励;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忽视了幼儿的内在动机;奖励缺乏明的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奖励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建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奖励体系。关键词:幼儿教师;奖励;奖励策略AbstractItisnecessarythatrewardsbringtobearinthecourseofkindergarteneducation,itiscomplywiththe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agetostrengthenthechildren'sgoodbehaviour,sothatthechildwasself-confidenceandgoodsense,soastocontinuouslymaintainandduplicatedofthesegoodpractices.Theinvestigationonkindergartenteachers’rewardsstrategyforinfantscanbeadoptedforthestudyoftheactualsituation,identifyproblemsandsumupexperience,improvetheefficiencyofrewardsasthemainassistantmeasureintheday-to-dayteachingprocess.Thepracticeresearchoftheinvestigationonkindergartenteachers’rewardsstrategyforinfantsfoundthat:teachersaffirmedtheeducationalvalueofrewardsstrategyintheprocessofteachingpractice;teachershavetherightunderstandingoftherewardconcept,butalsohavetheawarenessofsomenegativefunctionofrewards;rewardsisthemajorsupplementarymeasuresinthecourseofkindergarteneducation;teachers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ofchildrentousetherewardsinrightforms;theabilityofteacherstouserewardsstrategyinpracticehavebeenenhancedcontinuesly.However,therearesomeproblemsintheprocessofkindergartenteachers’useofrewardsstrategy:someteachers’understandingaboutrewards’purposeexistthedeviation;contentoftherewardsforchildren’smoralandsocialdevelopmentareless;teachersintheimplementationofinfants’rewards,ignoredthe"quality"ofreward,andignoredthechild'sintrinsicmotivation;rewardslackoftheclearstandards,andlackoftheguidancesystemofrewards’theoreticalknowledge.Ingeneral,theabilityofteacherstoapplyrewardstrategyremainstobeimproved.Throughtheanalysisandthesurveyofthisstudy,Ibelievethatkindergartenteachersintheprocessofrewardsstrategy’sexerciseshouldestablishingthecorrectintentionandspecificfunctionofreward;thecontentsoftherewardshouldbecomprehensive,themoralandsocialdevelopmentshouldbepaymoreattentionto;thereareindividualdifferencesinrewardsandtherewardsshouldbeappropriatelyincreasetheproportionofverticalcompare;rewardsshouldbepayattentiontotheresults,concernedaboutthereward’s"quality";rewardsshouldfacethecorporateinfantsandconcernofintrinsicmotivation;rewardsshoulddevelopthescientificstandards,andestablishingthereward’ssystemsbycharacteristicsofphysicalandmentaldevelopmentofyoungchildren.Keywords:kindergartenteachers;rewards;rewards’strategy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第一部分 导言一、问题的缘起用呢?无聊,希望每天都能听到他们敲桶、打闹的声音,为此会付给孩子们一些小费,孩子们还是按时敲桶;又过了几天,老人告诉孩子们小费还要少给一些,于是,就达到了。求获得自身所需。的认知能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例如,当一个儿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受到奖励时,他就认识到这一行为是好的行为。奖励能够增进儿童符合社会规范、受到社会赞扬的行为的出现。而且一般情况下,奖励都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种情感的出现,儿童会重复那些受到奖励或可能会受到奖励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良好的品质,如道德感。奖励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增进儿童心理健康。奖励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正面肯定,这种肯定将有助于儿童自信心、自尊心的形成,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同时,由于模仿的作用,还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世界、对他人的乐观、肯定的看法,更多的看到生活中的阳光面,产生强烈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可能会使儿童过多地依赖奖励本身,而与教育者的原本动机相违背。如果一个人行为的外在理由越多,相应的内心的动机就会越少。正如眼下,有一些成人为了过分关注奖励,认为学习就是为了那些外在的诱惑,从而渐渐产生浮躁的心理,会使儿童习惯于得到奖励,习惯于听到表扬、夸奖,对奖励的期待值增高,一旦受到惩罚、听到批评就接受不了。近年来,学生因为老师、家长的批评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自杀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时,过多的奖励也会使其失去了意义,因为它已变得平凡而不珍贵,儿童自然也不会投以更多的关注,更不会珍惜。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奖励策略来促进幼儿各方面得到发样实施奖励的?使用了怎样的奖励策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其中包括奖励的问题的研究,无论从理论层面或者实践层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奖励的具体策略。(二)研究意义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运用的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励策略运用的有效性。三、研究综述(一)理论基础1、心理学角度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看,奖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强化,属于刺激变量;儿童是奖励的影响对象,属于机体变量;由奖励引起的儿童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变化属于反应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较为直观地用图1-1表示。奖励儿童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奖励儿童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变化SO RSOR图1-1 心理学视野中奖励问题(1)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普瑞迈克(DaridPremack)提出的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或活动都有可能加强另一事情或活动——前提是:这了为什么奖励可以强化某种行为或肯定某种行为。比如,食物可以加强动物或幼儿迷宫跑,因为吃比探索迷宫具有更大的反应发生可能性。利用普瑞迈克原理的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那些对儿童有更高反应发生可能性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可以发生可能性,所以通常把奖励作为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2)强化理论①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发表于1898年,他认为学习是通过试误形成刺激——反应该情境再次出现时,那个动作就比以往更难出现了。②他的效果律包括奖赏律和惩罚律,而且对效果律的理解分为早晚两个阶段,依赖心理。②强化控制原理斯金纳提出了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在他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行为是由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同时,强化在行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失的。③依照他的观点,儿童之所以要做某事“就是想要得到成人的注意”;要使儿童的不良行为消失,如长时间的啼哭或者发脾气等,可在这些行为发生的时候不予理睬,排除对他的注意,结果孩子就会不哭不闹了;在儿童眼中,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的强化,是他们衡量自己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联系的多少本身不会影响到行为反应的速率;练习在儿童行为形成中之所以重要,①申继亮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M].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57②赵丽霞.“强化”理论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19③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11是因为提供了重复强化的机会,只练习不强化不会巩固和发展起一种行为。另外,斯金纳还强调及时强化,教育者要及时强化希望在儿童身上看到的行为,否则则是不利于儿童行为的发展的。③直接强化和自我表现强化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班杜拉认为“在发展过程中,那些物质的奖赏性经验反复的与别人感兴趣和赞扬的表示相联系,那些不愉快的经验与谴责相联系。由于这些事件经常联系在一起,这些社会反应本身就成了原初后果的预示物,因而也就成为了诱因。作为诱因的社会反应的有效性来自于它们的预示性意义,而不是反应本身的固有特征,这要比无关个体所发生的类似表示更有影响。班杜他曾指出“人总是自动发生许多行为,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的可能性增加;①2、教育学角度心理学正是通过揭示由奖励所引起的儿童心理和行为变化的事实,为教育者教育者奖励策略接受者:儿童和行为的基本事实,那么,教育者对奖励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基本事实的认识就只教育学的基本角度来看,奖励是教育者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用以影响个体的一种特殊的措施和手段。教育者、奖励策略与儿童三者之间的关系用图2-2来表示。教育者奖励策略接受者:儿童 图1-2 教育学视野中的奖励问题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在教育学视野中,教育中奖励的基本理论问题①赵丽霞.“强化”理论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20什么样的变化才与教育目的相一致?这一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教育理念。在这一问题有明确答案的情况下,进一步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就是:分发挥?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中奖励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合理使用的问题。而奖励的合理使用依赖于两个基础:一是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要提供关于奖体心理结构和行为的各种变化做出价值评判,区分出哪些变化符合教育目的,哪些不符合教育目的,在此基础上制定奖励使用的目的与规则。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是对幼儿奖励策略的使用者,来自心理学的事实和教育学的要求只有被幼儿教师接受、综合,并在实践中主动地加以运用,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是对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合理使用奖励的最终决定因素,即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奖励的知识资料给幼儿教师合理使用奖励提供了内在的条件。(二)概念阐释1、奖励《辞海》把奖励定义为:奖励是赞许、鼓励的意思,有时也表示为了表扬、鼓励而给予的荣誉和财物(《辞海》第647页);倾向的效果时,就称之为奖励(参阅杨清主编的《简明心理学辞典》第264页);点得到发扬,并引起巩固这些优良思想品德的愿望和信心(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第266页);内心满足的精神影响,它是对人的道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伦理学辞典》第299页);社会学的定义是,奖励是对某种不寻常劳动的尝试和成果所给予的相应报力措施(《社会学简明辞典》第361页)。①裁体,如晋级、记功、奖励时间等(在这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划分也只是相对的)。除此,在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理解、信任、尊重,对工作的肯定、发人们积极行为的反馈信息,都可称为奖励。②1988年版的《简明教育辞典》中,对奖励的解释是:对学生表现的优良思想品德给予肯定的评价。其形式有三种:赞许、表扬和奖赏。其中奖励与运用于社会管理中的奖励虽然在对象、具体形式及程度和范围方面有差别,但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行为产生及重复的方法。2、奖励策略:策略是根据形式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③奖励策略是指教育者①赵振宇.如何激发活力——奖励学初探[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3②赵振宇.如何激发活力——奖励学初探[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4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K].商务印书馆,1978.110(1)奖励的原因。指儿童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教师的奖励,其中包括幼儿自身能力发展中的优势、社会道德规范中所要求的行为等等。(2)奖励的形式。指在儿童的某种值得奖励的行为发生之后,教师怎样奖表扬、夸奖、奖状等形式的激励。(3)奖励的发生时间。指在儿童的某种值得奖励的行为发生多长时间之后实施奖励最为有效。一般认为,在这种行为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奖励效果最好。(4)奖励的频率和间隔。指奖励的使用次数以及两次奖励相隔的时间。美的好处是能引发非常高的反应频率和非常强的抵御消退能力。(5)奖励本身对儿童的价值。奖励的效果也取决于用作奖励的刺激物对儿效果不好。①3、奖励的共生质——惩罚说,奖励和惩罚是一种行为的不同侧面,两者不可分家,惩罚是奖励的共生质、伴生物。②惩罚的本质是社会对不良行为的否定,它以批评、责备、处理等形式①申继亮等.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M].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八五”规划重点图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58结果的愿望,其表现为一种激发性的推动力量,对人的行为动机来说是正强化。惩罚则是从反面否定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消极因素,使人产生要抑制这种行为,有益的教育手段,必须也要加以一定的限定。4、激励织者所预期的行为反应,正确、高效、持续的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①5、强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那么强化与奖励之间到底应该怎样来区分呢?受到强化的行为一定是得到了加强,而受到奖励的行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得到加强。对此,斯金纳这样解释说:我们称一种事物为强化物,是当它能够在现实中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时才这么称呼它,即我们是根据事物对行为的作用来定义①赵振宇,田立延.激励论——发掘人力资源的奥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31②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12誉之类的奖励,有时确实可以加强它们所奖励的行为,在这时,它们可以被称为强化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奖励都可以使行为得以加强。而且,奖励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并不是立即表现出来,而有效的强化物对行为的加强作用则是立即表现出术语,是要根据可观察和测量的事件来加以讨论的。(三)相关研究1、国外学者的研究早在17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家约翰·洛克量的研究都集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1)对奖励原理的研究型的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家戴维·普瑞迈克提出的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理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或对于肯定儿童的行为,并使其继续发扬有着良好的效果。①岳定权.试析洛克奖励机制中的认知心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6(21):164(2)对奖励功能的研究适宜的行为(如:Banks,2002;Larsen&Tentis,2003)。①而且Greitemeyer&罚而引起的顺从多。②TobiasGreitemeyert&EllieKazemi在随后的三项试验结③(3)对奖励形式的研究在众多探讨奖励的文献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将奖励的形式进行了划分。ChristopherKnapper(1997),在他的研究中,将奖励分为实体的或外在的(如金钱)和非实体的或内在的(如自我满足感)。④Mulvey,Ledford,andLeBlanc(2000),在对一项试验中将奖励分为五个种类:直接经济类、间接经济类、从属JohnW.Fantuzzo,CynthiaA.Rohrbeck,A.DirkHightower,WilliamC.Work,根据48个城市的小学教师在教室使用奖励和这些奖励对他们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有效性,将奖励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可食用的、实体的、活动的和社交的奖励。⑥而JoyMooreClingman,StephenM.Auerbach,PhilipC.Bowman,JohnM.Parrish①Banks,J.A.(2002).Anintroductiontomulticulturaleducation(3rded.).Boston:AllynandBacon.Larsen,M.A.,&Tentis,E.(2003).Theartandscienceofdiscipliningchildren.PediatricClinicsofNorthAmerica,50,817–840.②Greitemeyer,T.,&Weiner,B.(2003).Theasymmetricalconsequencesofrewardandpunishmentonattributionaljudgment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9,1371–1382.③TobiasGreitemeyert,&EllieKazemi.(2006).Asymmetricalconsequencesofbehavioralchangethroughrewardandpunishment.Europe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38,2,246-259.④ChristopherKnapper.(1997).RewardsforTeaching.NewDirectionsforandLearning,1997,72,41-52⑤Mulvey,P.W.,Ledford,G.E.,&LeBlanc,P.V.(2000).Rewardsofwork:Howtheydriveperformance,etentionandsatisfaction.WorldatWorkJournal,ThirdQuarter,6–18.⑥JohnW.Fantuzzo,CynthiaA.Rohrbeck,A.DirkHightower,&WilliamC.Work.(1991).Teachers'useandchildren'spreferencesofrewardsinelementaryschool.PsychologyintheSchools,28,2,175-181.代币制奖励三种形式。①(4)对奖励策略的研究在一系列关于奖励的发展、执行和评估的已有研究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Gerhart在2001年中提出一个良好设计的奖励计划对于奖励的成功是必需的,但如果产品的价格下跌,可能就会导致被奖励人满意度的降低。②Lawler,在2000年和Rollins,在2001年都表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和良好交流的奖励执行方案对次,JoneL.Pearce,ImreBranyiczki,GyulaBakacsi在“以人为本的奖励制度”制度的行为效果。④另外,在奖励的时机方面,MaryBuddRowe在他的“奖励与研究变的必需了。⑤(5)对国外研究的评析①JoyMooreClingman,StephenM.Auerbach,PhilipC.Bowman,JohnM.Parrish.(1977).DifferentialEffectsofSocial,andRewardsontheIQScoresofChildrenofAboveIntelligence.PsychologyintheSchools,14,1,95-98.②Gerhart,B.(2001).Designingrewardsystems:Balancingresultsandbehaviors.InC.H.Fay,M.A.Thompson,&D.Knight(Eds.),Theexecutive’shandbookoncompensation:Linkingstrategicrewardstobusinesperformance,214–237.③Lawler,E.E.,III(2000).Rewardingexcellence:Paystrategiesfortheneweconomy.Rollins,T.(2001).Designingrewardsystems:Howemployeedissatisfactionimpedestheimplementationofrewardsystems.InC.H.Fay,M.A.Thompson,&D.Knight,(Eds.),Theexecutive’shandbookoncompensation:Linkingstrategicrewardstobusinessperformance,271–283.④JoneL.Pearce,ImreBranyiczki,GyulaBakacsi.(1993).Person-basedrewardsystems:Atheoryofreward in Behavior,15,3,261-282.⑤MaryBuddRowe.(1974).RelationofandRewardstotheDevelopmentofLanguage,Logic,andFateControl:PartII-Rewards.JournalofResearchinScienceTeaching,4,291-308.鉴参照。2、国内学者的研究赏一定要及时,才能起到勉励作用等等。①数量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增长,尤以2000年之后发表的为多数,有关奖励的问园教育过程中奖励问题的研究则为数不多。(1)对奖励功能的研究良好行为发生或巩固,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出现。而且奖励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的体验又会使儿童重复成,并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世界、对他人的乐观、肯定的看法,产生强烈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①赵振宇.如何激发活力——奖励学初探[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9.烈的作用,是最可宝贵的。(2)对奖励形式的研究对奖励形式的研究主要是按照两个纬度来划分的,按其内容划分,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指以实物、奖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奖励;精神奖励主要是指以赞许、表扬、夸奖、奖状等形式的激励。按其形式划分,奖励还可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外部奖励,主要是用于满足个体的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内部奖励,是指工作或学习本身直接含有能激发行为动机的奖励因素,这种奖励主要用于满足个体的高级需要,例如当学生解出一道困扰大家已久的数学题时所获得的成就需要的满足。(3)对奖励策略的研究奖励要及时。如果儿童经常性地不能觉察他所操孩子的年龄、性格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实施。奖励是一种刺激,一种强化。人对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因人施奖,不宜千篇一律。(4)对国内研究的评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奖励的发生做了理论层面上的阐释。②通过实践层面的分析,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如何有效、合理实施奖励的一些策略,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四、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1、问卷对象本研究选取兰州市的53所教育部门主办的一或二类园、1所事业单位办园和15所幼儿园中的带班教师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回收率为100%。表1-1 幼儿教师样本简况幼儿教师样本描述人数百分比(%)任教班级托班34.0小班2128.0中班2330.67大班2837.33职称待评810.67小幼二级68.0小幼一级2533.33小幼高级2938.67其它79.33学历中专及以下45.33大专4357.33本科及以上2837.33其它00教龄5年以下1722.676-10年1520.011-15年1013.3316年以上3344.02、观察对象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笔者依旧选取了问卷调查对象中的A幼儿园和B个班级,共六个班级作为样本班。3、访谈对象在对兰州市的A、B两所幼儿园进行观察的期间,随机抽取所在班级的带班5名,然后围绕访谈提纲中所列的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的认识以及教师对幼儿奖励具体运用的策略进行访谈。(二)研究工具与方法1、文献法整理与分析。2、问卷法过程中的已有奖励经验。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全部经由SPSS软件分析和处理。3、观察法各项活动中所发生的奖励事件,其中观察的项目主要涉及到奖励的原因、形式、和完整的记载。选取兰州市的A和B268个教师奖励幼儿的具体面,如记录教师奖励幼儿的原因、形式、时机和效果等,运用事件取样的方法,助我们获得一定的关于奖励事件的背景资料。4、访谈法部资料收集完毕之后由调查者根据研究需要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第二部分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研究结果一、教师对幼儿奖励的认识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教师们到底都是怎样认识奖励的呢?(一)对奖励概念的理解828243%1216%27%27%PePecet
奖励可以引导或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发生、重复或改进
奖励可以让他按照我说的做
其它奖励的理解图2-1 幼儿教师对于奖励的理解如图所示,82.43%的教师都认为奖励可以引导或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发生、重复或改进,只有少数的教师对奖励的概念还有其他的理解,比如有12.16%的正确与否,单就这个理解方式而言,还是有失偏颇的;另外有2.7%的人认为奖励很难把握,其余2.7%的人则对奖励有不同理解,比如有位教师她就认为奖励导或促进孩子良好行为发生、重复或改进的手段。(二)对奖励运用的态度教师对于幼儿奖励运用的频率有什么样的看法?调查结果见图2-2:84840%1467%133%80.0%PePecet40.0%
视情况而定奖励态度
无所谓图2-2 幼儿教师对于奖励的态度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还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有的真正的兴趣,这从本质上无异于舍本逐末。(三)对奖励功能的认识1、奖励的正面功能:教师18大人也同样有效,而它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则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教师J(从事幼教4前我带班时遇到一个小朋友,之前的老师在给我交班时说这个小孩中午不吃饭,的他也就转变过来了。教师L(从事幼教16励,太多了,孩子们也就觉得无所谓了。教师A(从事幼教5的,并且能保持很长时间的荣誉感,对各种活动都会力争做的更好。2、奖励的负面功能教师A(从事幼教5师的奖励,有些孩子久而久之,就有了一种优越感,进步就不是很大了。教师T(从事幼教2不到相应的反应。童良好行为发生或巩固,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例如,当一个儿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受到奖励时,他就够增进儿童符合社会规范、受到社会赞扬的行为的出现。一般情况下,奖励都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种情感的出现,儿童会重复那些受到奖励或可能会受到奖励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良好的品质,如道德感、团队意识、乐于分享的仿”在幼儿阶段的特殊作用,致使幼儿的良好行为能够广泛的传播,相互影响。观、肯定的看法,更多的看到生活的阳光面,产生强烈的亲社会情感和行为。W在对她的访谈中向稳定而强烈的作用,是最可贵的。二、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实际运用略的运用又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呢?调查结果如下:(一)奖励的频次696933%2933%133%PePecet
经常 很少奖励频次图2-3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的频次的选择情况事幼教17康发展。D(从事幼教18T(从事幼教2产生对奖赏物的关注与贪求,一切以奖励为目的,丧失内部动机。(二)奖励的时机959589%274%137%80.0%PePecet40.0%
奖励时机
不奖励图2-4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时机的选择情况95.89%教师选择立即奖励。268个奖励事的95.15%。4485%9515%及时延时图2-5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时机的观察结果用了及时奖励,就有可能使奖励失去作用。延时奖励对于相对成熟的个体来说,(三)奖励的原因认错律和有进步、能力强等。教师们的选择如表2-1:表2-1 教师奖励幼儿时注重动机的选择情况教师奖励时倾向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哪一方面?选择比例(%)动机49.32过程58.91结果12.33也会造成误导。在教师对奖励策略运用的268个观察事件中,笔者将这些原因大体归为5教师为了维持纪律,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而采用的一些奖励依据,如坐的端、能力和生活能力3的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因。这5种原因在这些事件中所占的具体比重如图2-6:1149%522%1418%2239%5672%维持正常教学能力回答问题表现好鼓励图2-6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原因的观察结果园教育的主要目的。而位于第二位的则是回答问题之后的奖励,占到总数的对孩子进行肯定性评价,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辅助措施来提高积极的进行下去。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而进行的奖励占14.18%,如:“看谁能够坐的表现。教师往往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把奖励作为一种控制孩子行为的手段,者发现在师幼比较低的班上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因为“表现好”而奖励的事件占5.22%,这是指少数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子,之后却没了下文。而占1.49%的是有些教师为了让“不听话”的孩子去执行某任务时而采用B幼儿园中班有个小女孩叫玲玲,对于老师发出的指令基本不当成一回事,仍然我行我素,当老师发话去喝水时,她置若罔闻,自己玩自己的,行动的奖励,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这样的奖励是被提倡的,不是我们幼儿教育的初衷。另外,研究发现,教师奖励的原因存在着年龄差异。教师L:“奖励的原因律而实施奖励,是合理的奖励策略中提倡的,也是符合幼儿教育目的的。(四)奖励的形式物质奖励指以实物、奖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奖励;精神奖励主要是指以赞许、表对幼儿奖励的精神形式划分口头表扬、鼓掌、抚摸或拥抱、贴片或小红花四类。教师们对幼儿奖励形式的选择情况如表2-2所示:表2-2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形式的选择情况对幼儿奖励的形式选择比例(%)口头表扬90.19鼓掌78.43抚摸或拥抱66.67贴片或小红花74.71实物(如饼干、糖果等)19.61其它3.92况的制约,物质形式的奖励在教师们的教学过程中比例不是很高。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幼儿奖励的形式也比较的多,具体有口头表扬、18类,各个类别的使用情况见表2-3:表2-3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形式的观察情况奖励的形式使用比例(%)口头表扬61.56手势11.19口号10.07接触9.32小红花4.48实物1.49活动13.43其它4.48的一个基本形式。一定的比例。你真棒!”或是“123,你真棒!”它是口头表扬、鼓掌和大拇指等形式的一个很好,用来鼓励别人同样也能让他们兴奋不已。接触主要分为两类: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眼神交流指微笑等隐性的接触,对孩子来说,无形当中好像就是一种“殊荣”。实状况的制约,这一类奖励在幼儿园教学过程当中运用的比例是比较少的。活动类则主要是一种以能够参加各种活动为形式的奖励,如能够为大家表儿等等,这种形式是幼儿教师除了口头表扬之外而比较常用的一种奖励方式了。其它主要有第1教育当中还存在一定争议的评价方式引用到幼儿园教育过程当中。的。师Q(从事幼教14可能会更热衷于一些物质奖励。教师W(从事幼教工作8去判断这个行为的值与不值。则应该是受到奖励的行为本身,然后根据这个行为而决定着自己要努力的方向,这才是奖励应该发挥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在大班的奖励效果越来越不明显”,Pecet渐的受到了一些由于市场经济而带来的以物质利益衡量一切的不良风气的影响Pecet(五)奖励的频率和间隔800%200%800%60800%200%800%600%400%200%00%是不是奖励固定频率图2-7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固定频率的选择情况626216%3784%50.0%PePecet30.0%10.0%
是 不是奖励固定间隔图2-8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固定间隔的选择情况变化计划。变化计划的好处是能引发非常高的反应频率和非常强的抵御消退能或者是取消。(六)奖励的标准要的良好行为和成果,以及施行这种行为取得优秀成果后所授予的奖励的内容、全是凭领导或群众的印象定奖施奖。①的选择情况见表2-4:表2-4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标准的选择情况是否有奖励标准及如何制定这个标准?选择比例(%)没有特定的标准,随意奖励27.78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中的要求而制定5.56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而制定63.89其它5.56从表2-4定奖励标准的教师则寥寥无几。在随后跟幼儿园教师的访谈过程中,她们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教师L(从事幼教17到了值得表扬的行为我就会及时的鼓励他。教师S(从事幼教17的,我觉得该奖了就奖呗,没有特意想过它的标准是怎样怎样的,就像吃饭时,我吃了就吃了,你非要问我左边嚼了几下右边嚼了几下似的,我没想过。教师21能力方面的,我会根据不同的层面相应的给予不同的奖励。①廖胜辉公方彬著.奖惩之道——奖励的理论与实践[M].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152这一问题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七)奖励的场合教师S(从事幼教17下你夸她弹的好,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如果在大家面前,则就不一样了。场,就会立即被场上的一切(如红旗、鲜花、标语和歌声等)所吸引、所感染,利进行,扩大和加深奖励效果是大有好处的。①所以,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进行奖励,也应该多选择公众场合来进行奖励,循环过程和良好竞争氛围。(八)奖励的效果果见图2-9:①赵振宇,田立延.激励论——发掘人力资源的奥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36770700%280%20%60.0%PePecet
基本达到
有时达到奖励达到预期目的
很少达到图2-9 教师对于幼儿奖励效果的选择情况我们可以从图2-9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奖励基本达到了她们预期的目的,对于奖励的效果她们都是持肯定意见的。励的各种效果的分布情况如图2-10:成功良好一般未知824%824%3109%1835%4232%从图2-10中,我们看到教师对于幼儿奖励中的良好类别占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比例,这说明42.32%奖励只对被奖者或是其他幼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有31.09%的奖励是成功的,对被奖者和其他幼儿都产生了相对积极的作用,另外有18.35%的奖励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对被奖者和其他幼儿双方都没有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而有8.24%的奖励的效果是不能在短期内被发现的,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去了解和发现。有70.0%的幼儿教师认为奖励还是基本达到了她们预期的目的,在观察所得的268个奖励事件中,也有73.41%的奖励达到了良好以上的效果,但是相对成是要强调对被奖者或之外的其他幼儿产生“励”的作用,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引导和促进全体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奖”来达到“励”的作用,的奖励才会最大化的发挥奖励的积极作用。总的奖励事件数的79.4%,对于集体的奖励占到总数的20.6%,而且对于个体和集体的奖励和奖励的效果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PePecet
一般 未知效果
被奖者4528%34528%3818%3091%2909%2925%1557%991%182%图2-11 教师对于幼儿个人与集体奖励频率的观察结果从图2-11中,我们发现对于个体的奖励,效果良好的占到多数,而对于集体的奖励,成功的比例则相对要高一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者亚当·斯密论整体原理所讲的整体效应大于各部分之和也是说有效的集体会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①那么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应该适当的增加对于集体加奖励成功的几率,而且长期下去,更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促进其合作、分享等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三、奖励的案例与分析1、成功的奖励教师L(从事幼教21刚开始她不怎么画画,我就鼓励她大胆的拿起油画棒涂抹,画的好坏暂时不管,①赵振宇.奖励的奥妙[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67蝴蝶就能得到一只更大更漂亮的蝴蝶,久而久之,也许要经过一学期、两学期,子了!导幼儿的良好行为,并促使其良好行为得以产生或重复。教师X(从事幼教5来加强这一教育目的,逐渐的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2、失败的奖励教师T(从事幼教2的要求良好发展,但是后来就发现他逐渐的在小朋友当中有了优越感。大量的运用了横向比较来对幼儿进行奖励,没有为这“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好的”幼儿制定符合他自身发展的奖励标准,这不但会使他“在小朋友当中有了优越依赖心理,被奖励所左右,一切以奖励为目的,丧失内部动机。教师Q(从事幼教14想?我教了十三年了,但是我越来越觉得他们难以捉摸。教师Y(从事幼教8次,多表扬几次,孩子好像就有点麻木了。重幼儿人格和权利等教育理念的。奖励——公开课上的点缀J是一位年轻教师,有2年的教龄,来这个幼儿园任教还不满2个月,今天有她的公开课,园长和教研组长等都来听她的课。早上,我刚进门就看见她在忙着剪五角星的贴纸,我问她为什么要弄这个,她告诉我说园领导今天要听她的课,要不然,才不准备呢,麻烦!小朋友知道,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幼儿给幼儿A贴了个五角星的贴片,幼儿A的小朋友则很着急的看着老师手里的星星。这时,J老师为了激励没有举手的小友因为回答了J(07年10月11日观察日记)同一种方式奖励了幼儿5刺激和反应。试问,这样的“奖励”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第三部分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研究结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一、 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特点(一)教师肯定奖励策略的教育价值1、教师对奖励概念的理解正确意义。2、教师对奖励运用的态度较为理智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还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碍作用。3、教师在实践中意识到了奖励的负面功能奖励所左右,甚至把得到奖励看成是学习的目的,产生对奖赏物的关注与贪求,展。(二)教师运用奖励策略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1、教师以奖励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辅助措施对奖惩功能认识的深化,惩罚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步降低,奖励的地位逐步提高。当中使用的主要的教育辅助措施。2、教师奖励幼儿的原因符合教育目的和幼儿年龄特点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倡导幼儿教育就是要在原有水平上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而2001园时没有哭而进行奖励,大班则会因为帮助了别的小朋友而进行奖励。3、教师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形式对其进行奖励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研究的问卷调查中,有86.11%的教师认为励。而在上述的观察结果中,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的形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幼儿实施奖励的。4、奖励时机中教师以及时奖励为主好行为后立即给予奖励,即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有目标、赶有方向,比有差距,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5、教师对于幼儿奖励策略的运用具有一定效果幼儿而言,效果良好的奖励还是占多数的。二、教师在对幼儿奖励策略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于奖励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式,而忘记了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引导与改进才是重中之重。(二)奖励内容中对于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奖励比重过小268良品质。(三)纵向比较而产生的奖励比重过小得到发展,符合当前的《纲要》中所倡导的理念。(四)注重奖励的“量”而忽视了“质”程度的发挥奖励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五)奖励的形式不仅要多样更要灵活多变又在同一时间段内连续5(六)奖励只关注到了少数典型发展中好的与差的,而对于处在集体中间的那部分幼儿却被重视得不够,当然,奖励少数典型的方式是正确的,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这一部分幼儿的需要。(七)奖励忽视了幼儿的内在动机教师W的孩子就成了一种刺激,奖励刺激所引发的学习动机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动机,正动力,对学习具有稳定而强烈的作用,是最可贵的。(八)缺乏明确的奖励标准研究表明,教师们对于奖励标准的制定,大部分都是停留在经验主义层面,科学而明确的奖励标准的指导。(九)缺乏奖励理论知识的引领所服务,最大程度的发挥奖励的正面功能。(十)奖励应该具有系统性要通过奖励来改变孩子一些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并不是那么应该具有长期、科学、相对完善且系统的特点。(十一)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运用能力还不成熟奖励策略的合理运用提供指导。第四部分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的原因分析经过上述两章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研究结果与研究结论的呈略的运用呢?一、教育理念的倡导声中,儿童在教育中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已渐渐地为教师们所认识、理解和运用,儿童已不再被看成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这氛围中,奖励对于儿童的教育则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响我们幼儿教师以奖励为主要教育手段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去促进孩子的发展,但凡涉及到“惩罚”等话题,有些教师便变得敏感了起来。一位从事幼教工作17中运用极为广泛的激励手段的认识不清晰,导致一些“只要是惩罚就是不好的”关注过奖励的效果。421阵型的L所以,这种现象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教师对于幼儿奖励策略的影响因素。四、教师对奖励功能的认识和目的呢?五、幼儿家长、幼儿对奖励的态度L:孩子们对于这个奖励的态度是不同的。比方有的孩子他的家庭对这个也比较你这个奖励他就无所谓。教师我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她对奖励就无所谓,你奖不奖她,她都没意见。有一次,六、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奖励的价值教师J(从事幼教4前我带班时遇到一个小朋友,之前的老师在给我交班时说这个小孩中午不吃饭,慢的他也就转变过来了。教师A(从事幼教5幼教工作,我发现能力稍弱的孩子一旦老师发现他的进步并及时的给予奖励后,更好。原因。七、奖励的公平性奖励人为的发生倾斜,进而影响到奖励的效果。八、完善的奖励理论体系经验来对幼儿实施奖励。九、奖励策略中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奖励的效果但如果过多了,又会让孩子不以为然,因为它已变得平凡而不珍贵,儿童自然也不会投以更多的关注,也不会珍惜。而奖励的形式与教师对奖励策略的运用也有拙,不仅不能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削弱幼儿的内在动机。第五部分关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奖励策略运用的一些建议对于幼儿奖励策略运用的能力。一、树立正确的奖励目的,进一步明确奖励的功能教育目标的手段,通过奖励引导幼儿不断地靠近教学目标。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还能够增进儿童符合社会规范、受到社会赞扬的行为的出现,也会引起儿童愉悦的情感体验,由于这种情感的出现,儿童会重复那些受到奖励或可能会受到奖励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自身良有的程度上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准则,这才是奖励的最终目的、最大功能。二、奖励的内容要全面,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品质应受到重视的发展对儿童的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优良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倾注以相当的重视。三、奖励要有个体差异性,适当增加纵向比较的比例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需要常常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让奖励真正奖到点子上。满意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地提高奖励的效能。因此,在奖励的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四、奖励要注重效果,关注奖励的“质量”于没有发挥相应效果的奖励要调查原因,深入思考,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五、奖励形式要灵活多变的认知更加清晰,形成的行为也就会维持得更加持久了!六、奖励要面对全体幼儿奖励只是教育的手段,其目的也是为了通过对受奖励幼儿正确言行的肯定,励面,充分调动全体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七、奖励要关注幼儿的内在动机“德西效应”——德西是一名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其中一组每解答一个难题就奖励1奖励一组的学生在有奖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却很少有人自学答题,由活动时间热衷于解答未解出的难题。在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对学习具有稳定而强烈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八、奖励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变化,这样才能满足幼儿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面能力发展的合力。九、奖励要公平公正积极性和自主性将会大大增强。十、建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奖励体系奖励体系。结束语题。赏教育”和倡导儿童全面发展的社会,教师们受到这样一些教育气氛的熏陶,对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学、完善的幼儿奖励体系等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参考文献(一)著作类[1].廖胜辉公方彬著.奖惩之道——奖励的理论与实践[M].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年版[2].米歇尔·勒伯夫著,陈海龙译.奖励的奥秘[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3].米歇尔·勒波尔夫著,徐文栋等译.奖励——用人之道[M].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版[4].重点图书[5].杨得军.婴幼儿素质教育教程[M].2002年版[6].杨长江.优秀是教出来的[M].2005版年版[8].赵振宇.如何激发活力——奖励学初探[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9].赵振宇,田立延.激励论——发掘人力资源的奥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二)期刊类[1].常逢锦.从认知失调理论看儿童的“南风教育”[J].文教资料,2005(28).[2].[3].冯坤.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4].郭雪丽.从奖小红花看幼儿教师奖励方式之策略[J].早期教育,2006(05).[5].高明书.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J].北京教育,2002(04).[6].韩雪荣.奖励和惩罚的理论及运用[J].邢台学院学报,2005(04).[7].侯军.正确运用奖励[J].安徽教育,1999(05).[8].胡朝兵,胡道文.对儿童实施奖惩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4).[9].刘丙元.奖励与惩罚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班主任,2006(07).[10].莫源秋.运用表扬奖励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山东教育,2004(09).[11].钱晓鹰.在”敲桶”的故事中引发对”孩子奖励”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6(06).[12].秦元东.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关于儿童教育的外部奖赏合理性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13].任乾章.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的合理运用[J].贵州教育,2007(05).[14].孙莉萍,吴爱珍.幼儿家长在家教中运用奖励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15].[16].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17].赵丽霞.“强化”理论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4).[18].曾英.试论教育中的奖励[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07).(三)英文类[1].Banks,J.A.Anintroductiontomulticulturaleducation(3rded.).Boston:AllynandBacon.Larsen,M.A.,&Tentis,E.Theartandscienceofdiscipliningchildren.PediatricClinicsofNorthAmerica,2003.(50).[2].Greitemeyer,T.,&Weiner,B.Theasymmetricalconsequencesofrewardandpunishmentonattributionaljudgment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2003.(29).[3].TobiasGreitemeyert,&EllieKazemi..Asymmetricalconsequencesofbehavioralchangethroughrewardandpunishment.Europe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2006.(38).for Learning,1997.(72).[5].Mulvey,P.W.,Ledford,G.E.,&LeBlanc,P.V.Rewardsofwork:Howtheydriveperformance,etentionandsatisfaction.WorldatWorkJournal,ThirdQuarter,2000.[6].JohnW.Fantuzzo,CynthiaA.Rohrbeck,A.DirkHightower,&WilliamC.Work.Teachers'useandchildren'spreferencesofrewardsinelementaryschool.PsychologyintheSchools,1991.(28).[7].JoyMooreClingman,StephenM.Auerbach,PhilipC.Bowman,JohnM.Parrish.DifferentialEffectsofSocial,andRewardsontheIQScoresofChildren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先进制造与特种加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分子生物学C》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新华学院《东西方设计元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海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固定收入证券》课件
- 一年级语文《借生日》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锦汇编十篇
- 艺术漆培训课件
- 建德海螺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学校后勤日用品采购合同范本2篇
- 中建中建机电工程联动调试实施方案范本
- 新《安全生产法》安全培训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物理 含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知识培训
- 上海教育出版社 艺术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乡音乡韵 京腔京韵系乡情 教学设计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