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反应)_第1页
口腔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反应)_第2页
口腔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反应)_第3页
口腔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反应)_第4页
口腔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科医师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2年**月**日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反应病例分析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口腔科的常用药物,平时在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使用十分广泛。该药物引起患者皮肤过敏反应的情况很少见,笔者在从事临床工作的21年中共遇到过2例。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男性,16岁,因“右下后牙冷刺激痛数日,无放射痛、自发性痛及夜间痛病史”。于2006-05-06在*广东*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检查见:46近中邻颌面深龋,探(++),叩(-),松(-),牙龈正常。诊断为:46深龋。处理:予46去腐质,近髓,探痛明显,未见明显露髓孔,予氢氧化钙间接盖髓,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试补。医嘱:注意口腔卫生状况,患牙勿咬硬物,患牙封药后若无不适半月复诊换补;若患牙封药后出现放射痛、自发性痛或夜间痛症状,建议及时复诊行根管治疗。患者表示理解。封药3d后,患者至*广东*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主诉:双手掌出现多处小疱,伴剧烈瘙痒2d。患者自述既往有青霉素药物过敏史及食虾蟹过敏史。但近1月来无使用药物史,无进食虾蟹史。检查见:双手掌多处红斑、小丘疹(图1)。经皮肤科医生用摩拉生物共振系统检测发现,该病为患者对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过敏反应所致。遂转至口腔科予去除致敏物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大量盐水冲洗后,隔湿,吹干患牙窝洞,氢氧化钙间接盖髓,聚羧酸锌水门汀试补。在皮肤科经摩拉生物共振系统脱敏3次后症状消失。患者封药1月后复诊,主诉无异常。检查见:46试补材料完好,探(-),叩(-),松(-),牙龈正常。处理:予去除46部分聚羧酸锌水门汀,制备II类洞型,酸蚀,粘结,后牙光固化树脂充填,调,抛光,医嘱。随诊1月患者无特殊。病例2:患者女性,43岁,因“左下后牙龋坏数月”于2017-10-24来*广东*医院*院区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主诉:发现左下后牙烂数月,近2周来进食冷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出现疼痛,无放射痛、无自发性痛、无夜间痛,故来诊要求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病史,未发现药物过敏史。检查见:36远中邻颌面深龋,远中邻面龋坏位于龈下2mm,探(++),叩(-),松(-),牙龈正常。诊断为:36深龋。处理:予36去腐质,近髓,探痛明显,未见明显露髓孔,予氢氧化钙间接盖髓,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试补。医嘱:注意口腔卫生状况,患牙勿咬硬物,患牙封药后若无不适半月复诊换补;若患牙封药后出现放射痛、自发性痛或夜间痛症状,建议及时复诊行根管治疗。患者表示理解。封药第2天,患者来诊,主诉:昨日晚间颈部出现多处小疱,伴剧烈瘙痒,故来诊。患者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及食物过敏史。检查见:口内36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完好;后颈部见多处密集红色粟粒状小丘疹(图2)。经皮肤科医生会诊,用斑贴试验检测发现,该病为患者对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过敏反应所致。遂立即予去除致敏物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大量盐水冲洗后,隔湿,吹干患牙窝洞,氢氧化钙间接盖髓,聚羧酸锌水门汀试补。并予口服扑尔敏片4mg,3次/d,1周后复诊症状消失。患者封药1月后复诊,主诉无异常。检查见:36试补材料完好,探(-),叩(-),松(-),牙龈正常。处理:予去除46部分聚羧酸锌水门汀,制备II类洞型,酸蚀,粘结,后牙光固化树脂充填,调,抛光,医嘱。随诊1月患者无特殊。2.讨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垫底和暂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材料,临床应用当中比较安全。该糊剂为粉液调制型,粉液比例为4~6∶1。粉剂中主要成分是氧化锌(69%)、松香(29%)、硬脂酸锌(1%)和醋酸锌(0.7%)。氧化锌有弱收敛和消毒作用,松香可增加强度和减少脆性,硬脂酸锌为增塑剂,醋酸锌为促进剂(加快凝固)。液体中成分为丁香油或丁香油酚85%和橄榄油15%,有时加入少量醋酸锌作促进剂。其对牙髓无害,有止痛安抚和抑菌作用,短期密封性好,是热和电的不良导体,还能促进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因此是较理想的深窝洞的垫底和暂时性充填材料,在临床上出现过敏反应的病例极少。目前临床常用的变应原检测试验为皮内试验、点刺试验、斑贴试验、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生物共振技术检测等。本文报道的两例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致过敏反应的病例,第一例患者封药3d后去了皮肤科就诊,皮肤科医生用摩拉生物共振系统检测发现该病为患者对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过敏反应所致。摩拉生物共振技术是以物质电磁波信息作为检测对象,通过波的共振判断该患者人体内是否有已知的不耐受(过敏原)物质,是物理范畴;而传统的变应原检测主要针对Ⅰ~Ⅳ型变态反应,属生物化学范畴。第二例患者封药后第2天直接来了口腔科就诊,经皮肤科医生会诊,用斑贴试验检测发现该病为患者对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过敏反应所致。斑贴试验是诊断延迟类型的接触性变态反应的标准诊断工具,它比较安全、简便,如果阳性则不需再做皮内试验及激发试验,且可以使用各种剂型的药物来进行检测。两例患者经去除致敏物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并予以相应脱敏、抗敏治疗后症状消失。在治疗过敏反应过程中,第1例患者使用了摩拉生物共振系统脱敏3次后症状消失。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治疗方面,摩拉穴位生物共振技术和目前的抗过敏治疗完全不同,摩拉穴位生物共振技术是通过人体穴位将过敏原(不耐受物质)物质波,通过相同物质波物理信号叠加技术将机体或体外采集的不耐受物质检出,并通过信号数据化和电脑存储技术储存于电脑中,然后再通过一个物质波数据信号镜像反转技术,将致病的物质波信号反转和放大,再输入人体,以抵消原有的致病物质波信号,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目的。第二例患者予以传统抗过敏治疗,即口服扑尔敏片4mg,3次/d,1周后复诊症状消失。抗过敏组胺药是临床上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线用药,主要指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在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过敏药物均为H1受体阻滞剂,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与之竞争拮抗组织胺受体)。Papakonstantinou发现,近年来,随着不同材料引起过敏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发现更多不同的牙科材料会引起过敏,口腔医生们必须意识到牙科材料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很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