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治理中的伦理问题第八章公司治理中的伦理问题第八章18.1公司治理概述8.2股东中的伦理问题8.3董事会中的伦理问题8.4监事会中的伦理问题8.5经理层中的伦理问题8.6信息披露中的伦理问题8.7内幕交易中的伦理问题8.8治理对策:呼唤伦理型领导目录
CONTENTS伦理8.1公司治理概述目录
CONTENTS伦理2[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
概述伦理[1]公司公司治理伦理38.1.1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名言:
“公司需要治理,治理需要伦理”是在关注公司治理中常见的一句经典名言。至今为止,尚未对公司治理作出统一的定义。学术界大体上认为公司治理分为两个概念(1)是一种契约关系;(2)是一种制度安排。内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伦理8.1.1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名言:“公司需要治理,治理需4大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大股东具有控股地位,在企业的决策中有着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大股东很容易利用这一权利操纵被控制公司按照自己的利益要求行事,从而偏离整体公司的利益,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1.大股东控制公司伦理大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大股东5小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持股较少的小股东会通过金字塔结构或交叉持股结构,联合搭建一个复杂的企业集团,然后通过非常隐蔽的手段进行剥夺。同大股东控制相比,小股东控制更加隐秘。比如,在集团里有一个上市公司,这个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完全可以把持在一个持股量非常少的控制人手里,这个控制人的现金流权非常少,可以低于10%。而且这个实际控制人会非常隐蔽,从外界很难看出这个控制人是谁。2.小股东控制公司伦理小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持股较少的6委托代理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经理人对企业的运行机制、内部信息都非常熟悉,往往会编制虚假报表来隐瞒信息,欺骗委托人和股东,获取私人资源,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经济学上称之为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即指企业的经理人利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作出了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就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3.委托代理中的利益平衡伦理委托代理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经理7困境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对于公司治理目标是“股东至上”还是“利益相关者至上”,国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然而现实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更倾向“利益相关者之上”的趋势,至少是认识到利益相关者利益维护的重要性。因为在这其中,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股东至上”引发的种种违规行为、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一个只考虑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最终反而会降低或者破坏这个企业的价值。4.
“股东至上”还是“利益相关者至上”?伦理困境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对于公司8利益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资本市场的繁荣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发展所需资本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企业还需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取资金支持。作为债权人,在公司破产时拥有优先获得赔偿的权利。但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有限责任为基础的,这就使得企业的债务只能以企业的剩余财产为限,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容易使股东利用有限责任回避债权人利益,使得债权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这就产生了第三个公司治理问题,债权人利益与有限责任的问题。5.债权人利益与有限责任的问题伦理利益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资本市场98.1.3公司治理中伦理问题的潜在危害潜在的危害123治理从企业角度来看从员工角度来看从中小股东角度来看伦理8.1.3公司治理中伦理问题的潜在危害潜在123治理从企业10[2]股东股东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2]股东股东中的伦理118.2.1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伦理问题控制性股东与掏空行为所谓“掏空行为”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盈余管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股利政策由大股东掌握盈余管理作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毫无疑问也是非伦理行为中常见方式之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实际控制人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中小股东行使权利的成本通常高于因此获得的利益,因此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受到拥有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的侵犯,在法律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利用其绝对优势的表决权占用公司资金,满足自身利益。控股股东凭借其对企业的控制权对股利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持股比例的不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对股利政策的偏好并不一致。股东8.2.1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伦理问题控制性股东与掏空行为128.2.2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利益相关者股东并购后控股股东的非伦理行为以获得控制权为目的进行投资的控股股东,在并购成功后,往往来取措施降低成本、实施新的战略或者进行资产分拆出售。企业利益最大化与环境污染冲突许多企业声称它们并无可行的以合理成本消除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问题的技术,因此无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提供消除环境污染的服务。伦理8.2.2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利益股东并购后13[3]董事会董事会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3]董事会董事会中的伦理148.3.1董事会形成中的伦理问题如若所有的董事任免均由大股东一手操纵,执行董事自不必说,甚至外部(独立)董事也无法摆脱大股东的影响,这样,大股东在公司内部的非伦理行为可能就会借助董事会的作用而披上“合规”的外衣。1暗箱操作董事会成员董事会的出现使股东一经理层的关系中增加了一个层次,形成了双层委托代理关系,股东通过选举产生董事会,把最高决策权委托给董事会,董事会又通过任命经理,把企业经营权委托给经理。而这种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无疑提高了经理“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也使得伦理问题存在的土壤更加“肥沃”。2委托—代理伦理风险伦理8.3.1董事会形成中的伦理问题如若所有的董事任免均由大股158.3.2董事会运行中的伦理问题对高层管理者监管不力CEO中心主义扩大化花瓶董事被动行权在此录入标题内容公司的首席行政官们相互在对方公司的董事会任职,并达成默契,支持对方的天,在这种条件下,董事会成员代表股东利益的责任可能很容易就被妥协,很多情况下存在没有解决的利益冲突,此外,首席行政官掌控了董事会成员收到的信息,因此可以向他们隐瞒信息或行动。由董事长引发的非伦理行为主要是公司董事领导结构的不合理,具体是指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所带来的CEO中心主义的扩大化。独立董事有时被描述为“橡皮图章”、“花瓶董事”、“缄默董事”或者“攫取型董事”。董事会很难对公司产生实质性影响,其职权是被动行使的,仅仅停留在对有关提案开会提议、表决通过等。伦理8.3.2董事会运行中的伦理问题对高层管理者CEO中心主义16[4]监事会监事会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4]监事会监事会中的伦理178.4.1监事会构成中的非伦理行为
人员构成不合理我国公司的监事会普遍存在兼职监事较多、专职监事很少、监事长兼职情况的现象,监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缺少中小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公众或外部监事人数仅占极小的比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人员素质不达标在我国监事会制度对于公司监事会的完善有重要的影响,但除此之外,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素质对公司的监事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有一个完美的监事会制度,但是缺乏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去执行,那么这套制度也会错误百出。[1][2]伦理8.4.1监事会构成中的非伦理行为人员构成不合理人员188.4.2监事会责任中的非伦理行为1.无视董事会、经理层违规行为董事会与经理层有时会做出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监事会在察觉到高层管理者的违规行为后,要及时妥善的处理,而非袖手旁观或合谋。必要是,甚至可以对违规的董事、独立董事或经理提出法律诉讼。贪污腐败部分监事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中所掌握的被查单位资料和情况,为自己或所在的单位谋取私利,甚至向被查单位索贿受贿,有的则会接受被查单位馈赠的礼品和其他好处等等。3.监督不力监事会往往在对公司的监督工作要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要把公司监督寓于决策之中,寓于管理之中,寓于日常的财务业务之中,这样,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能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造成大的损失。伦理8.4.2监事会责任中的非伦理行为1.无视董事会、经理198.4.3监事会权利中的非伦理行为
监事会不具有独立性监事会没有独立的否决权,独立性差,在很多方面依赖董事会,从而造成工作实施的困难与不完善监事的选任基本由控股股东决定监事会成员都与公司大股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不乏一些监事会成员是通过董事会的关系进入监事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监事会必然会缺乏其独立性。
监事会流于形式虽然在法律上上市公司监事会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平行存在,但却是徒有其名,在真正的权力赋予方面,监事会的职权缺乏力度,权力范围过小,和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掌握的权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1][2]伦理8.4.3监事会权利中的非伦理行为监事会不具有独立性20[5]经理层经理层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5]经理层经理层中的伦理218.5.1经理层行为中的非伦理行为1.恶意圈钱如果经理层难以向股东说明为何要进行增资扩股,就任意向股东筹资,那么这种非理性的再融资就被投资者们称之为恶意圈钱。编造假账蚕食资产编造假账对付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践中颇为流行,美国安然公司就是一例。侵吞国有资产,手段也多种为样,通过编造假账侵吞国有资产时有发生。3.携款外逃携款外逃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企业共有财产,再利用国内监管缺失漏洞,举家逃往国外,以躲避国内的法律惩罚。伦理8.5.1经理层行为中的非伦理行为1.恶意圈钱编造假账22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1.高管为维护高薪水平所作出的非伦理行为内部人控制勾结董事会成员注重短期收益倒卖公司股权裁员提升股价伦理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1.高管为维护高薪水平所23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2.员工为抵制高管高薪所作出的非伦理行为加深社会不公平感+以离职相逼伦理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2.员工为抵制高管高薪所24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3.经理层薪酬其他非伦理行为与业绩关联性不大缺乏有效监督薪酬信息披露不详伦理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3.经理层薪酬其他非伦理25[6]信息信息披露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6]信息信息披露中的伦理268.6.1信息披露陈述中的伦理问题2.按行为阶段分类(1)证券发行虚假陈述(2)交易虚假陈述3.按行为性质分类(1)虚假记载(2)误导性陈述(3)陈述遗漏1.按行为主体分类(1)证券发行人虚假陈述(2)证券公司虚假陈述(3)中介机构的虚假陈述(4)其他机构的虚假陈述伦理8.6.1信息披露陈述中的伦理问题2.按行为阶段分类3.按27
未及时公布临时报告8.6.2信息披露时限中的伦理问题定期报告反映了公司完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是公司信息披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投资者了解公司情况的主要渠道。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未按期披露年报
1
23此类违规行为易于被发现,调查也比较简单,一般超期未发布定期报告证监会就能了解到公司涉嫌违规,且多数违规只处罚公司本身。未及时公布临时报告也可以认为是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这是不及时披露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伦理未及时公布临时报告8.6.2信息披露时限中的伦理问题定期288.6.3信息披露真实性中的伦理问题业绩虚假与利润操纵资金占用披露不实资金收购披露不实对外担保披露不实伦理8.6.3信息披露真实性中的伦理问题业绩虚假与利润操纵资金29[7]交易内幕交易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7]交易内幕交易中的伦理30认同方:8.7.1关于内幕交易的争论首先,证券市场的效率和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是相比较而言的,而且的确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平;其次,内幕交易显然不是地位平等的公平交易,其不平等在于人为的信息不对称;最后,从经济公平的角度看,内幕交易的根本错误在于上述指出的盗用以及由此而来的损人性质首先,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制止内幕交易活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内幕交易并没有扰乱股票市场;最后,内幕交易本身并非不道德,因此不应当是非法的。IMC反对方:伦理认同方:8.7.1关于内幕交易的争论首先,证券市场的效率和318.7.2买卖股票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其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内幕交易就是内幕交易人员利用其所知悉的内幕信息进行的不平等证券交易。1.低价买进高价卖出2.在跌价前卖出避损伦理8.7.2买卖股票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其所328.7.3买卖内幕信息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其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内幕交易就是内幕交易人员利用其所知悉的内幕信息进行的不平等证券交易。1.建议他人买卖证券2.卖给他人内幕信息伦理8.7.3买卖内幕信息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33[8]治理对策治理对策:呼唤伦理型领导伦理[8]治理对策治理对策:伦理348.8.1高层管理者使命担当责任尽职守则+诚实守信公正廉洁+作风民主平等待人+关爱员工以身作则+求实进取远见卓识伦理8.8.1高层管理者使命担当责任尽职守则伦理358.8.2伦理问题产生原因缺乏完善社会制度,造成制度体系缺憾+缺乏强制治理手段,难以实现监管需求+领导普遍忽视伦理,引发企业文化缺损伦理8.8.2伦理问题产生原因缺乏完善社会制度,造成制度体系缺368.8.3治理对策加强外部环境伦理道德意识+改善内部环境治理制度规范伦理8.8.3治理对策加强外部环境伦理道德意识伦理37【本章关键词】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
董事会(boardofdirectors)
股东大会(stockholder’smeeting)
监事会(boardofsupervisors)
高管层(executive)
信息披露(informationdisclosure)
内幕交易(insidertrading)
高管薪酬(executivepayment)
伦理【本章关键词】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38【本章小结】
1.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构来协调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2.董事会制度是为了降低股权分散情况下进行决策的组织成本或者减少机会主义而出现的。董事会中常见的非伦理行为:对高层管理者监管不力、暗箱操作董事会成员、委托—代理伦理风险、CEO中心主义的扩大化、花瓶董事、被动行权等。
3.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常设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层执行业务的情况,一般不参与公司的业务管理,对外一般无权代表公司。董事会中常见的非伦理行为:无视董事会、经理层违规行为、贪污腐败、监督不力等。
4.经理层主要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谋求进一步发展,通过中介机构寻找或者内部自我培养的,受双方协商后契约关系所制约,对企业部分性拥有控制权,并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利用,能够代替企业所有者行使决策、监督、考核等管理职能的企业雇员。董事会中常见的非伦理行为:恶意圈钱、编造假账、蚕食资产、携款逃逸等。
5.信息披露可以理解为公司定期或不定期,依照规定或自动地,向社会公众或利益相关者发布公司的财务、经营、重要决策等各方面信息。常根据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非伦理行为。
6.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行为。
伦理【本章小结】
1.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内部或39【复习思考题】
1.简述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
2.简述公司治理中可能存在的非伦理困境。
3.简述公司治理中非伦理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
4.股东会中存在的非伦理行为主要分为哪几大类?各自主要的行为有哪些?
5.董事会中存在的非伦理行为主要分为哪几大类?各自主要的行为有哪些?
6.监事会中的非伦理行为有哪些?
7.信息披露中的非伦理行为有哪些?
8.高管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有哪些?
9.呼唤伦理型领导我们应该如何做?
伦理【复习思考题】
1.简述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
2.简述公司40【案例分析】
承德露露涉误导性陈述多家券商“中招”受损
在杏仁露市场已经取得很高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为了巩固在植物蛋白领域的优势地位,承德露露在2009年中秋前后推出了另一项新品——核桃露。在业内看来,核桃露的市场规模高于杏仁露市场,承德露露是后来者,但凭借公司的品牌优势,其核桃露产品值得期待。在2013年中报数据显示核桃露实现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近4倍。核桃露半年时间大幅放量,成为承德露露全年的重要看点。不少券商根据这一靓丽数据,对承德露露进行估值分析,更有数位券商研究员预测公司核桃露全年收入超4亿元。但2013年年报中核桃露1.47亿元的收入,直接让研究员此前的美好预测落空。面对半年报“失真”的财务数据,承德露露一直选择了沉默,直到2013年年报披露后,面对前后核桃露数据的不一致,公司董秘解释为中期的核桃露数据有误,是一个很简单的会计失误,且数据不一致是产品口径分法不一致。然而,董秘所说的简单会计失误,不仅让中报核桃露同比4倍的增长瞬间化为泡影,更是让包括券商在内的众多投资者,对公司主要产品的经营数据产生了误判。伦理【案例分析】
承德露露涉误导性陈述41更重要的是,对于2013年中报这一分类的变化,公司方面并未在中报中予以说明,且在券商研报乐观预测核桃露营收数据时,公司也并未予以澄清。此外,对于中报数据的“失误”,公司在2014年3月12日公布的年报中也未加以说明,直到3月14日接受采访时,董秘才予以解答,而此时距离2013半年报公布已近7个月。对于承德露露中报数据与年报数据不一致,以及公司解释的分类口径等问题的解释并不能服众。首先,产品营业收入在会计科目中的分类,应保持统一和稳定,不能随意发生变化,发生变化也要有依据,承德露露显然未能做到这一点,承德露露的会计处理也涉嫌违规。其次,产品收入的归类发生变化,承德露露也应在年报中作出明确提示,而年报中并未看到相关的信息,承德露露未能做到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最后,从中报数据来看,承德露露核桃露产品同比增长4倍以上,这是有可能对股价会产生影响的重大信息,但承德露露并未在中报中对数据的构成向投资者作出任何提示,对投资者必然产生的误读持放任态度,误导投资者将相应收入视为纯核桃露产品的收入,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产品结构和发展前景进行错误解读,承德露露在中报中已涉嫌构成误导性陈述。3月18日晚间,承德露露更新了2013年中报,核桃露营业收入由原先中报中的2.29亿元改为了0.89亿元,终于为其令人“看不懂”的2013年年报画上了注脚。承德露露公告称,在2013年年报发布后,经公司核对发现,由于工作失误,在《公司2013年中期报告》中分产品的“核桃露”包含了果仁核桃、花生露产品的营业收入1.40亿元。而在2012年、2013年年报中,分产品“核桃露”仅为核桃露系列产品。直到2013年年报发布,公司一直未能发现上述定期报告中对产品归类统计口径的不同,因此未予及时更正。伦理更重要的是,对于2013年中报这一分类的变42讨论题:
1.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哪种非伦理行为?
2.除上述所说之外,在信息披露中还存在哪些非伦理行为?请一一列举
伦理讨论题:
1.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哪种非伦理行为?
2.除上述43公司治理中的伦理问题第八章公司治理中的伦理问题第八章448.1公司治理概述8.2股东中的伦理问题8.3董事会中的伦理问题8.4监事会中的伦理问题8.5经理层中的伦理问题8.6信息披露中的伦理问题8.7内幕交易中的伦理问题8.8治理对策:呼唤伦理型领导目录
CONTENTS伦理8.1公司治理概述目录
CONTENTS伦理45[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
概述伦理[1]公司公司治理伦理468.1.1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名言:
“公司需要治理,治理需要伦理”是在关注公司治理中常见的一句经典名言。至今为止,尚未对公司治理作出统一的定义。学术界大体上认为公司治理分为两个概念(1)是一种契约关系;(2)是一种制度安排。内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内幕交易信息披露伦理8.1.1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名言:“公司需要治理,治理需47大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大股东具有控股地位,在企业的决策中有着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大股东很容易利用这一权利操纵被控制公司按照自己的利益要求行事,从而偏离整体公司的利益,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1.大股东控制公司伦理大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大股东48小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持股较少的小股东会通过金字塔结构或交叉持股结构,联合搭建一个复杂的企业集团,然后通过非常隐蔽的手段进行剥夺。同大股东控制相比,小股东控制更加隐秘。比如,在集团里有一个上市公司,这个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完全可以把持在一个持股量非常少的控制人手里,这个控制人的现金流权非常少,可以低于10%。而且这个实际控制人会非常隐蔽,从外界很难看出这个控制人是谁。2.小股东控制公司伦理小股东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持股较少的49委托代理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经理人对企业的运行机制、内部信息都非常熟悉,往往会编制虚假报表来隐瞒信息,欺骗委托人和股东,获取私人资源,这就是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经济学上称之为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即指企业的经理人利用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作出了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因此,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就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3.委托代理中的利益平衡伦理委托代理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由于经理50困境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对于公司治理目标是“股东至上”还是“利益相关者至上”,国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然而现实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更倾向“利益相关者之上”的趋势,至少是认识到利益相关者利益维护的重要性。因为在这其中,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股东至上”引发的种种违规行为、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一个只考虑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最终反而会降低或者破坏这个企业的价值。4.
“股东至上”还是“利益相关者至上”?伦理困境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对于公司51利益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资本市场的繁荣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发展所需资本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企业还需要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取资金支持。作为债权人,在公司破产时拥有优先获得赔偿的权利。但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有限责任为基础的,这就使得企业的债务只能以企业的剩余财产为限,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这容易使股东利用有限责任回避债权人利益,使得债权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这就产生了第三个公司治理问题,债权人利益与有限责任的问题。5.债权人利益与有限责任的问题伦理利益8.1.2公司治理的伦理困境尽管资本市场528.1.3公司治理中伦理问题的潜在危害潜在的危害123治理从企业角度来看从员工角度来看从中小股东角度来看伦理8.1.3公司治理中伦理问题的潜在危害潜在123治理从企业53[2]股东股东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2]股东股东中的伦理548.2.1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伦理问题控制性股东与掏空行为所谓“掏空行为”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盈余管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股利政策由大股东掌握盈余管理作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毫无疑问也是非伦理行为中常见方式之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实际控制人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中小股东行使权利的成本通常高于因此获得的利益,因此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受到拥有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的侵犯,在法律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利用其绝对优势的表决权占用公司资金,满足自身利益。控股股东凭借其对企业的控制权对股利政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持股比例的不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对股利政策的偏好并不一致。股东8.2.1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伦理问题控制性股东与掏空行为558.2.2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利益相关者股东并购后控股股东的非伦理行为以获得控制权为目的进行投资的控股股东,在并购成功后,往往来取措施降低成本、实施新的战略或者进行资产分拆出售。企业利益最大化与环境污染冲突许多企业声称它们并无可行的以合理成本消除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问题的技术,因此无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提供消除环境污染的服务。伦理8.2.2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问题利益股东并购后56[3]董事会董事会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3]董事会董事会中的伦理578.3.1董事会形成中的伦理问题如若所有的董事任免均由大股东一手操纵,执行董事自不必说,甚至外部(独立)董事也无法摆脱大股东的影响,这样,大股东在公司内部的非伦理行为可能就会借助董事会的作用而披上“合规”的外衣。1暗箱操作董事会成员董事会的出现使股东一经理层的关系中增加了一个层次,形成了双层委托代理关系,股东通过选举产生董事会,把最高决策权委托给董事会,董事会又通过任命经理,把企业经营权委托给经理。而这种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无疑提高了经理“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也使得伦理问题存在的土壤更加“肥沃”。2委托—代理伦理风险伦理8.3.1董事会形成中的伦理问题如若所有的董事任免均由大股588.3.2董事会运行中的伦理问题对高层管理者监管不力CEO中心主义扩大化花瓶董事被动行权在此录入标题内容公司的首席行政官们相互在对方公司的董事会任职,并达成默契,支持对方的天,在这种条件下,董事会成员代表股东利益的责任可能很容易就被妥协,很多情况下存在没有解决的利益冲突,此外,首席行政官掌控了董事会成员收到的信息,因此可以向他们隐瞒信息或行动。由董事长引发的非伦理行为主要是公司董事领导结构的不合理,具体是指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所带来的CEO中心主义的扩大化。独立董事有时被描述为“橡皮图章”、“花瓶董事”、“缄默董事”或者“攫取型董事”。董事会很难对公司产生实质性影响,其职权是被动行使的,仅仅停留在对有关提案开会提议、表决通过等。伦理8.3.2董事会运行中的伦理问题对高层管理者CEO中心主义59[4]监事会监事会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4]监事会监事会中的伦理608.4.1监事会构成中的非伦理行为
人员构成不合理我国公司的监事会普遍存在兼职监事较多、专职监事很少、监事长兼职情况的现象,监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缺少中小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公众或外部监事人数仅占极小的比例,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人员素质不达标在我国监事会制度对于公司监事会的完善有重要的影响,但除此之外,监事会成员的专业素质对公司的监事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有一个完美的监事会制度,但是缺乏有专业素质的人员去执行,那么这套制度也会错误百出。[1][2]伦理8.4.1监事会构成中的非伦理行为人员构成不合理人员618.4.2监事会责任中的非伦理行为1.无视董事会、经理层违规行为董事会与经理层有时会做出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监事会在察觉到高层管理者的违规行为后,要及时妥善的处理,而非袖手旁观或合谋。必要是,甚至可以对违规的董事、独立董事或经理提出法律诉讼。贪污腐败部分监事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执业中所掌握的被查单位资料和情况,为自己或所在的单位谋取私利,甚至向被查单位索贿受贿,有的则会接受被查单位馈赠的礼品和其他好处等等。3.监督不力监事会往往在对公司的监督工作要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要把公司监督寓于决策之中,寓于管理之中,寓于日常的财务业务之中,这样,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能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造成大的损失。伦理8.4.2监事会责任中的非伦理行为1.无视董事会、经理628.4.3监事会权利中的非伦理行为
监事会不具有独立性监事会没有独立的否决权,独立性差,在很多方面依赖董事会,从而造成工作实施的困难与不完善监事的选任基本由控股股东决定监事会成员都与公司大股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不乏一些监事会成员是通过董事会的关系进入监事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监事会必然会缺乏其独立性。
监事会流于形式虽然在法律上上市公司监事会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平行存在,但却是徒有其名,在真正的权力赋予方面,监事会的职权缺乏力度,权力范围过小,和董事会以及股东大会掌握的权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1][2]伦理8.4.3监事会权利中的非伦理行为监事会不具有独立性63[5]经理层经理层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5]经理层经理层中的伦理648.5.1经理层行为中的非伦理行为1.恶意圈钱如果经理层难以向股东说明为何要进行增资扩股,就任意向股东筹资,那么这种非理性的再融资就被投资者们称之为恶意圈钱。编造假账蚕食资产编造假账对付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实践中颇为流行,美国安然公司就是一例。侵吞国有资产,手段也多种为样,通过编造假账侵吞国有资产时有发生。3.携款外逃携款外逃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企业共有财产,再利用国内监管缺失漏洞,举家逃往国外,以躲避国内的法律惩罚。伦理8.5.1经理层行为中的非伦理行为1.恶意圈钱编造假账65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1.高管为维护高薪水平所作出的非伦理行为内部人控制勾结董事会成员注重短期收益倒卖公司股权裁员提升股价伦理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1.高管为维护高薪水平所66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2.员工为抵制高管高薪所作出的非伦理行为加深社会不公平感+以离职相逼伦理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2.员工为抵制高管高薪所67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3.经理层薪酬其他非伦理行为与业绩关联性不大缺乏有效监督薪酬信息披露不详伦理8.5.2经理层薪酬中的非伦理行为3.经理层薪酬其他非伦理68[6]信息信息披露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6]信息信息披露中的伦理698.6.1信息披露陈述中的伦理问题2.按行为阶段分类(1)证券发行虚假陈述(2)交易虚假陈述3.按行为性质分类(1)虚假记载(2)误导性陈述(3)陈述遗漏1.按行为主体分类(1)证券发行人虚假陈述(2)证券公司虚假陈述(3)中介机构的虚假陈述(4)其他机构的虚假陈述伦理8.6.1信息披露陈述中的伦理问题2.按行为阶段分类3.按70
未及时公布临时报告8.6.2信息披露时限中的伦理问题定期报告反映了公司完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是公司信息披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投资者了解公司情况的主要渠道。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未按期披露年报
1
23此类违规行为易于被发现,调查也比较简单,一般超期未发布定期报告证监会就能了解到公司涉嫌违规,且多数违规只处罚公司本身。未及时公布临时报告也可以认为是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事项,这是不及时披露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伦理未及时公布临时报告8.6.2信息披露时限中的伦理问题定期718.6.3信息披露真实性中的伦理问题业绩虚假与利润操纵资金占用披露不实资金收购披露不实对外担保披露不实伦理8.6.3信息披露真实性中的伦理问题业绩虚假与利润操纵资金72[7]交易内幕交易中的
伦理问题伦理[7]交易内幕交易中的伦理73认同方:8.7.1关于内幕交易的争论首先,证券市场的效率和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是相比较而言的,而且的确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平;其次,内幕交易显然不是地位平等的公平交易,其不平等在于人为的信息不对称;最后,从经济公平的角度看,内幕交易的根本错误在于上述指出的盗用以及由此而来的损人性质首先,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制止内幕交易活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内幕交易并没有扰乱股票市场;最后,内幕交易本身并非不道德,因此不应当是非法的。IMC反对方:伦理认同方:8.7.1关于内幕交易的争论首先,证券市场的效率和748.7.2买卖股票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其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内幕交易就是内幕交易人员利用其所知悉的内幕信息进行的不平等证券交易。1.低价买进高价卖出2.在跌价前卖出避损伦理8.7.2买卖股票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其所758.7.3买卖内幕信息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其所掌握的内幕信息,内幕交易就是内幕交易人员利用其所知悉的内幕信息进行的不平等证券交易。1.建议他人买卖证券2.卖给他人内幕信息伦理8.7.3买卖内幕信息中的伦理问题在内幕交易中,最关键的是76[8]治理对策治理对策:呼唤伦理型领导伦理[8]治理对策治理对策:伦理778.8.1高层管理者使命担当责任尽职守则+诚实守信公正廉洁+作风民主平等待人+关爱员工以身作则+求实进取远见卓识伦理8.8.1高层管理者使命担当责任尽职守则伦理788.8.2伦理问题产生原因缺乏完善社会制度,造成制度体系缺憾+缺乏强制治理手段,难以实现监管需求+领导普遍忽视伦理,引发企业文化缺损伦理8.8.2伦理问题产生原因缺乏完善社会制度,造成制度体系缺798.8.3治理对策加强外部环境伦理道德意识+改善内部环境治理制度规范伦理8.8.3治理对策加强外部环境伦理道德意识伦理80【本章关键词】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
董事会(boardofdirectors)
股东大会(stockholder’smeeting)
监事会(boardofsupervisors)
高管层(executive)
信息披露(informationdisclosure)
内幕交易(insidertrading)
高管薪酬(executivepayment)
伦理【本章关键词】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81【本章小结】
1.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构来协调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确保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2.董事会制度是为了降低股权分散情况下进行决策的组织成本或者减少机会主义而出现的。董事会中常见的非伦理行为:对高层管理者监管不力、暗箱操作董事会成员、委托—代理伦理风险、CEO中心主义的扩大化、花瓶董事、被动行权等。
3.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常设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董事会、经理层执行业务的情况,一般不参与公司的业务管理,对外一般无权代表公司。董事会中常见的非伦理行为:无视董事会、经理层违规行为、贪污腐败、监督不力等。
4.经理层主要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为谋求进一步发展,通过中介机构寻找或者内部自我培养的,受双方协商后契约关系所制约,对企业部分性拥有控制权,并通过自身拥有的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企业现有资源进行重组和利用,能够代替企业所有者行使决策、监督、考核等管理职能的企业雇员。董事会中常见的非伦理行为:恶意圈钱、编造假账、蚕食资产、携款逃逸等。
5.信息披露可以理解为公司定期或不定期,依照规定或自动地,向社会公众或利益相关者发布公司的财务、经营、重要决策等各方面信息。常根据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三个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非伦理行为。
6.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软件定制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软件园场地使用权转让协议2篇
- 二零二四年度音乐餐厅经营权转让合同2篇
- 2025至2030年中国PHS基站电源智能保护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务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协议3篇
- 2025年中国自动数显控温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临时活动板房买卖协议模板一
- 2025年中国减压装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不锈钢抛光麻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伐木机械安全操作研究-深度研究
- 《电力用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组远程充放电技术规范》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分析
- 信息化运维服务信息化运维方案
- 汽车修理厂员工守则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式样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训练100题含答案
- 1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
- 场馆恶劣天气处置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