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_第1页
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_第2页
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_第3页
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_第4页
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是什么?1.善于发现同学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2.重视所发现的问题3.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4.能主动的协助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1心理观察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是什么?1.善于发现同学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2.重视所发现的问题3.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4.能主动的协助处理心理观察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是什么?1.善于发现同学已出现2!!!履职中的注意事项不要乱给他人或自己贴标签,谨防实习医生综合征。发现问题,经核实直接报告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禁止大肆声张。如协助处理同学问题,遵守保密原则。!!!履职中的注意事项不要乱给他人或自己贴标签,谨防实习医生3第一部分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技术第一部分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技术4正常与异常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冲突变形冲突定性分析依据定量分析依据正常与异常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5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表现。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社会角色,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子?6心理不健康分类及诊断一、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诊断二、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诊断三、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的诊断心理不健康分类及诊断一、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诊断7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现实因素激发——因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果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持续时间较短——时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社会功能常态——度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反应没有泛化—化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8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强烈刺激——因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2.时间持久——时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3.功能受损——度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反应泛化—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强烈刺激——因9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1.变形冲突——因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变形冲突)2.持续时间——时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超过三个月即神经症)3.功能受损——度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神经症:影响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4.内容泛化——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10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常形的特点(1)它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它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变形的特点(1)它的内容与道德没有什么关系。(2)它所涉及的事情或内容,在局外人和不懂精神病理学的人看来,是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常形的特点11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许又新,神经症,1993)病程不到3个月1分3个月-1年2分1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程度自己可以摆脱1须靠别人帮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2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不得不避免某些社交场合2完全不能工作,病休。或某些社交场合完全回避3<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6分可以诊断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许又新,神经症,1993)不到3个月1分12心理诊断的原则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由粗至细(即先大类,后小类)神经症——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心理诊断的原则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13四、有哪些状况出现表明心理出现了问题?1.失眠、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缺乏热情,情绪不稳,愁眉苦脸2.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看自己,或毫无原因的恐惧,或刻板仪式动作。3.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性格反常,无故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4.老是感觉自己的形体变样了,过度地照镜子,好打扮;怀疑自己不健康,反复看医生。5.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和妄想。四、有哪些状况出现表明心理出现了问题?14五.应该怎样判断一个人可能有心理疾病?(1)情绪障碍:抑郁:总是高兴不起来,情绪低落。焦虑:忐忑不安,总觉得有好多事要做,要尽快干完,不能轻松。强迫:总爱反复检查、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为此又十分苦恼。情绪压抑、易爆发或内隐,情绪经常困扰在某一方面。敏感多虑、注意力涣散、做事效率低、为难情绪加重。(2)行为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不进去、爱走神、记忆下降、大脑“不听使唤”;社会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不愿交往、不爱运动、对事情提不起精神。(3)生理功能障碍:身体容易疲劳、入睡困难或易觉醒、腰酸背痛、心悸、乏力。进行医学检查时却无结果。五.应该怎样判断一个人可能有心理疾病?15六、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紧张。

考试焦虑的缓解策略1.对于轻、中度的焦虑主要通过调整认知、提高自信来帮助减轻焦虑。2.对严重焦虑者,除上述方法外,还要针对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方法进行治疗。六、考试焦虑16七、恐怖症

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大学生中常见的恐怖症主要有:社交恐怖、考试恐怖、性恐惧等。

表现符合以下4项:①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②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晕倒、心悸、心慌、颤傈、出汗等;③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④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七、恐怖症17八、强迫症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主要表现: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绪

强迫症与强迫症状的区别

强迫症状出现时间短、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当事人并不觉得痛苦,没有治疗的愿望。八、强迫症18九、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它是一种“心理感冒”。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而且,抑郁症对你的发展很可能是件好事。它让你陷入反思和内省,治愈后你可能会达到比以前更高的层次。九、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19

识别典型的抑郁症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一个人的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同时伴有下述9项症状中的任何4项以上:

1.兴趣丧失或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持续疲乏;3.活动减少或动作迟滞;4.过分自责或内疚;5.联想困难或注意力不能集中;6.反复出现轻生的想法或行为;7.失眠或早醒;8.体重降低、食欲下降或亢进;9.性欲下降。识别典型的抑郁症20

十、躁狂症

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典型表现有: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情绪反应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

十、躁狂症21十一.怎样判断是否分裂样人格障碍?

特征:一贯情感退缩、社会退缩和其他接触上的退缩;喜好幻想、独自活动、内省性沉默寡言;很少表达感受和体验愉快。

至少符合下列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社会文化习俗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亲属外无亲密友人。分裂样人格是否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十一.怎样判断是否分裂样人格障碍?22重要提醒对心理症状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学们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盲目对号入座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如果在校园内发现某人有异常的行为和言行,应该立即向心理老师报告。重要提醒对心理症状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23第二部分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措施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24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25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危险的机遇。

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

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危机26三.心理危机主要有哪几类?

发展性危机:

成长过程中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如适应不良等;

境遇性危机:

指个人面临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出现的危机,如失学、失恋、失去亲人等;

存在性危机(难点):

伴随重要的人生问题而出现的内心冲突与焦虑,如生命意义、人生价值、快乐感等。三.心理危机主要有哪几类?27四、如何评估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

对当事人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主要通过谈话掌握情况。一般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功能入手。

A类影响程度较轻,该类人自身心理免疫系统强,其情绪承受力和应付能力都比较好,具备独立化解心理危机的能力。此类人可建议休整数日,不做后续辅导,数周后随访。B类影响程度较重,情绪反应较为激烈,情绪、行为尚在可控范围之内;此类人员建议休假调整,并实施短期内心理危机干预,安排适当心理康复训练,定期随访。C类影响程度严重,该类人群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人员,他们在此事件中,心理受到巨大的冲击,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显著,无法独立应付,极有可能病情迁延,转为慢性或复发性心理疾病。这类人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干预,通过系统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消除无助感和绝望感,重新确立新的应对模式,以摆脱目前的危机。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28五.如何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获得信任。建立和保持治疗师和处于危机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2、支持技术:稳定情绪。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错误观点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有关指导、解释、说服主要应集中在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同时,在干预过程中须注意,不应带有教育的目的,教育虽说是干预者的任务,但应是危机解除和康复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3、干预技术:问题解决、促进行动等。干预的基本策略为:(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4)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5)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五.如何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29六、哪些人自杀危险性高?

(1)父母有暴力倾向很多青少年自杀者是来自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其父母教养子女模式较苛刻,常用暴力的管教方法,儿女幼小时常受虐待。

(2)家庭出现危机自杀者的家庭出现危机,这危机虽然不以自杀者为中心,却会影响全家。例如:兄弟姊妹中有人患病,令父母全神贯注病者身上,因而减少对自杀者的责任及关怀。

(3)出现抑郁情绪大部分企图自杀者因危机的出现而变得抑郁,但亦有情绪显得甚为激动或敌对的时候。在自杀前,他们对现况一般都感到无助,对危机的解决认为无望。

(4)侵犯或冲突自杀者感到被侵犯或有一个无法解决的冲突。例如:自杀者成绩平凡,但家长坚持要老师安排转读名校;自杀者虽然极喜欢就读原校,但转校的决定无法改变。六、哪些人自杀危险性高?30(5)外控个性学者曾对一百个自杀及非自杀儿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性儿童除了对将来没有期望外,他们的外控个性亦是显着高于非自杀儿童。自杀危险度高的儿童相信一切事物成败都是受外在力量(如:家人、师长、运气)所控制,所以他们便不会设法去克服面对的困难。(6)解决困难能力较弱很多研究显示自杀者解决问题的能力颇弱,甚至较其它精神病人更差。自杀危险度高者,在处理问题时一成不变,缺弹性,较倾向孤立自己,或以药物及毒品麻醉逃避。(7)个性冲动绝大部分青少年自杀均属于一时鲁莽的行为。学者认为青少年企图自杀者的个性多属十分冲动,他们自制力甚低,其自杀多未经慎密考虑而决定。这种个性可能受家庭内处理冲突的方法所影响。(8)学业欠佳自杀者很多因家庭及情绪等问题而无心学习,就业情况也甚差,而且有颇多滥用药物或毒品者。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学业成绩欠佳或失业与自杀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学童的学业成绩或就业情况,只是反映学童的个人性格、成长状况及家庭成员的亲密和互相支持程度。若家庭内关系欠佳及个人性格成长受阻,学童的学习或以后的就业也自然出现问题,最后亦可能因某一次较严重危机的出现而导致自杀。(5)外控个性31

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征兆

多数自杀者会将其自杀的打算通过情感、言语和行为流露出来,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求救信号

1.情感上的征兆:表现为悲哀抑郁、孤独、无助感、绝望、无价值感。

2.言语上的征兆:

——直接向人说:“我想死。”“死了算了。”“我不想活了。

——间接向人说:“我什么事也不能做。”“我什么也得不到。”“我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负担。”“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谁都比我幸福。”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征兆32

——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

——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

——突然与亲朋告别

——谈论一些可行的自杀方法——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333.行为上征兆:

——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出现很危险的行为)

——抑郁的表现,如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失眠、食欲减退、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自责或无价值感、激越以及想死。

——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有条理地安排后事

——频繁出现意外事故

——引酒或吸毒的量增加3.行为上征兆:

——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34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

1.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倾听是降低自杀者绝望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避免时常插嘴打断谈话;

2.让他倾诉自己的感受,避免问太多的问题;

3.同情并给予支持。通过非语言行为表示理解、关注、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表达对当事人的意见和观点的尊重;避免评头品足,也不试图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感受;如何帮助有自杀征兆的人354.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你是否感觉那样痛苦、绝望,以至于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询问一个人有无自杀念头不但不会引起自杀,反而可以拯救生命);

5.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应认真对待;

6.如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给予保密时,不要答应;

7.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

8.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4.询问他们是否想自杀:“你是否感觉那样痛苦、绝望,36

9.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专业机构会要求其作出不自杀承诺);

10.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9.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其独处37消除误解和不恰当的行为

1.消除对自杀的误解

误解一:人们谈论自杀但不打算自杀。事实是多数人曾明确发出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警告。(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误解二:自杀的人是决心求死。事实上他们多数处于矛盾之中。

误解三:自杀发生毫无预兆。事实是自杀者经常给予充分的暗示。(呼救)消除误解和不恰当的行为

1.消除对自杀的误解

38

误解四:危机过后的平静意味着自杀危险已结束。事实是很多自杀发生在平静期。那时自杀者由绝望的思想转入破坏性的行动。误解五:并非所有的自杀都可以被干预。对的,但大多数是可以被干预的。误解六:一旦某人产生自杀念头他或她便永远具有自杀念头。事实是自杀的想法可以复发,但并非永久存在的;有些人可以永不复发。误解七:自杀多半因为学业问题。实际上多半是与父母的关系,其次是感情问题,最后才是学业问题。误解四:危机过后的平静意味着自杀危险已结束。事实是很多自392.不应该做的事

——对事态严重性认识不足;

——表现震惊、困窘、惊恐;

——空洞的说教;

——刺激当事人加速实行自杀;

——认为当事人的难题微不足道;

——给予虚假的承诺;

——发誓保守秘密;

——离开当事人使之独处。2.不应该做的事40

全国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800–810-1117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41谢谢!谢谢!42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是什么?1.善于发现同学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2.重视所发现的问题3.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4.能主动的协助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43心理观察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是什么?1.善于发现同学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2.重视所发现的问题3.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4.能主动的协助处理心理观察在危机干预中的职责是什么?1.善于发现同学已出现44!!!履职中的注意事项不要乱给他人或自己贴标签,谨防实习医生综合征。发现问题,经核实直接报告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禁止大肆声张。如协助处理同学问题,遵守保密原则。!!!履职中的注意事项不要乱给他人或自己贴标签,谨防实习医生45第一部分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技术第一部分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技术46正常与异常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冲突变形冲突定性分析依据定量分析依据正常与异常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47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没有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表现。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社会角色,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心理健康的人是什么样子?48心理不健康分类及诊断一、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诊断二、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诊断三、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的诊断心理不健康分类及诊断一、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诊断49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现实因素激发——因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果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2.持续时间较短——时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3.社会功能常态——度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反应没有泛化—化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诊断为心理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50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强烈刺激——因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2.时间持久——时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3.功能受损——度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反应泛化—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强烈刺激——因51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1.变形冲突——因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变形冲突)2.持续时间——时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超过三个月即神经症)3.功能受损——度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神经症:影响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4.内容泛化——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神经症,但可以52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常形的特点(1)它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它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变形的特点(1)它的内容与道德没有什么关系。(2)它所涉及的事情或内容,在局外人和不懂精神病理学的人看来,是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心理冲突之常形与变形(区分神经症与正常的主要依据)常形的特点53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许又新,神经症,1993)病程不到3个月1分3个月-1年2分1年以上3分精神痛苦程度自己可以摆脱1须靠别人帮助或改变处境才能摆脱2几乎完全无法摆脱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效率明显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不得不避免某些社交场合2完全不能工作,病休。或某些社交场合完全回避3<3分不能诊断神经症;4-5分可疑;>6分可以诊断神经症与正常的区分(许又新,神经症,1993)不到3个月1分54心理诊断的原则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精神病——神经症——心理问题由粗至细(即先大类,后小类)神经症——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心理诊断的原则从重到轻(即排除重性精神病、神经症等)55四、有哪些状况出现表明心理出现了问题?1.失眠、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缺乏热情,情绪不稳,愁眉苦脸2.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看自己,或毫无原因的恐惧,或刻板仪式动作。3.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性格反常,无故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4.老是感觉自己的形体变样了,过度地照镜子,好打扮;怀疑自己不健康,反复看医生。5.出现幻听幻视等幻觉和妄想。四、有哪些状况出现表明心理出现了问题?56五.应该怎样判断一个人可能有心理疾病?(1)情绪障碍:抑郁:总是高兴不起来,情绪低落。焦虑:忐忑不安,总觉得有好多事要做,要尽快干完,不能轻松。强迫:总爱反复检查、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为此又十分苦恼。情绪压抑、易爆发或内隐,情绪经常困扰在某一方面。敏感多虑、注意力涣散、做事效率低、为难情绪加重。(2)行为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不进去、爱走神、记忆下降、大脑“不听使唤”;社会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不愿交往、不爱运动、对事情提不起精神。(3)生理功能障碍:身体容易疲劳、入睡困难或易觉醒、腰酸背痛、心悸、乏力。进行医学检查时却无结果。五.应该怎样判断一个人可能有心理疾病?57六、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紧张。

考试焦虑的缓解策略1.对于轻、中度的焦虑主要通过调整认知、提高自信来帮助减轻焦虑。2.对严重焦虑者,除上述方法外,还要针对焦虑中的生理成分,进行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方法进行治疗。六、考试焦虑58七、恐怖症

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大学生中常见的恐怖症主要有:社交恐怖、考试恐怖、性恐惧等。

表现符合以下4项:①某种客体或情境常引起强烈的恐惧;②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晕倒、心悸、心慌、颤傈、出汗等;③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④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七、恐怖症59八、强迫症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主要表现:强迫观念、强迫动作、强迫意向、强迫情绪

强迫症与强迫症状的区别

强迫症状出现时间短、断断续续,时有时无;症状较轻,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当事人并不觉得痛苦,没有治疗的愿望。八、强迫症60九、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与感冒没有任何区别,它是一种“心理感冒”。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而且,抑郁症对你的发展很可能是件好事。它让你陷入反思和内省,治愈后你可能会达到比以前更高的层次。九、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61

识别典型的抑郁症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即一个人的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同时伴有下述9项症状中的任何4项以上:

1.兴趣丧失或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持续疲乏;3.活动减少或动作迟滞;4.过分自责或内疚;5.联想困难或注意力不能集中;6.反复出现轻生的想法或行为;7.失眠或早醒;8.体重降低、食欲下降或亢进;9.性欲下降。识别典型的抑郁症62

十、躁狂症

躁狂状态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典型表现有:表现轻松、愉快、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喜形于色的神态。情绪反应不稳定、易激惹,可因细小琐事或意见遭驳斥,要求未满足而暴跳如雷,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并且眉飞色舞,表情异常丰富、生动。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身体从未如此健康,精力从未如此充沛。才思敏捷,一目十行。

十、躁狂症63十一.怎样判断是否分裂样人格障碍?

特征:一贯情感退缩、社会退缩和其他接触上的退缩;喜好幻想、独自活动、内省性沉默寡言;很少表达感受和体验愉快。

至少符合下列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社会文化习俗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亲属外无亲密友人。分裂样人格是否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十一.怎样判断是否分裂样人格障碍?64重要提醒对心理症状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学们最好不要盲目进行自我诊断。盲目对号入座的做法是极为有害的。如果在校园内发现某人有异常的行为和言行,应该立即向心理老师报告。重要提醒对心理症状的诊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65第二部分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措施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66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67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危险的机遇。

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

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

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危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心理危机68三.心理危机主要有哪几类?

发展性危机:

成长过程中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如适应不良等;

境遇性危机:

指个人面临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出现的危机,如失学、失恋、失去亲人等;

存在性危机(难点):

伴随重要的人生问题而出现的内心冲突与焦虑,如生命意义、人生价值、快乐感等。三.心理危机主要有哪几类?69四、如何评估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

对当事人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主要通过谈话掌握情况。一般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功能入手。

A类影响程度较轻,该类人自身心理免疫系统强,其情绪承受力和应付能力都比较好,具备独立化解心理危机的能力。此类人可建议休整数日,不做后续辅导,数周后随访。B类影响程度较重,情绪反应较为激烈,情绪、行为尚在可控范围之内;此类人员建议休假调整,并实施短期内心理危机干预,安排适当心理康复训练,定期随访。C类影响程度严重,该类人群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人员,他们在此事件中,心理受到巨大的冲击,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显著,无法独立应付,极有可能病情迁延,转为慢性或复发性心理疾病。这类人群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干预,通过系统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消除无助感和绝望感,重新确立新的应对模式,以摆脱目前的危机。心理观察员培训-心理危机的觉察与处理课件70五.如何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获得信任。建立和保持治疗师和处于危机者双方的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有利于当事者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和有条不紊的生活,以及改善人际关系。2、支持技术:稳定情绪。给予精神支持,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错误观点或行为。这类技术的应用旨在尽可能地解决目前的危机,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应用暗示、保证、疏泄、环境改变、镇静药物等方法,如果有必要,可考虑短期的住院治疗。有关指导、解释、说服主要应集中在放弃自杀的观念上,而不是对自杀原因的反复评价和解释。同时,在干预过程中须注意,不应带有教育的目的,教育虽说是干预者的任务,但应是危机解除和康复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3、干预技术:问题解决、促进行动等。干预的基本策略为:(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支持;(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4)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5)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五.如何帮助危机者走出困境?71六、哪些人自杀危险性高?

(1)父母有暴力倾向很多青少年自杀者是来自有暴力倾向的家庭,其父母教养子女模式较苛刻,常用暴力的管教方法,儿女幼小时常受虐待。

(2)家庭出现危机自杀者的家庭出现危机,这危机虽然不以自杀者为中心,却会影响全家。例如:兄弟姊妹中有人患病,令父母全神贯注病者身上,因而减少对自杀者的责任及关怀。

(3)出现抑郁情绪大部分企图自杀者因危机的出现而变得抑郁,但亦有情绪显得甚为激动或敌对的时候。在自杀前,他们对现况一般都感到无助,对危机的解决认为无望。

(4)侵犯或冲突自杀者感到被侵犯或有一个无法解决的冲突。例如:自杀者成绩平凡,但家长坚持要老师安排转读名校;自杀者虽然极喜欢就读原校,但转校的决定无法改变。六、哪些人自杀危险性高?72(5)外控个性学者曾对一百个自杀及非自杀儿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自杀性儿童除了对将来没有期望外,他们的外控个性亦是显着高于非自杀儿童。自杀危险度高的儿童相信一切事物成败都是受外在力量(如:家人、师长、运气)所控制,所以他们便不会设法去克服面对的困难。(6)解决困难能力较弱很多研究显示自杀者解决问题的能力颇弱,甚至较其它精神病人更差。自杀危险度高者,在处理问题时一成不变,缺弹性,较倾向孤立自己,或以药物及毒品麻醉逃避。(7)个性冲动绝大部分青少年自杀均属于一时鲁莽的行为。学者认为青少年企图自杀者的个性多属十分冲动,他们自制力甚低,其自杀多未经慎密考虑而决定。这种个性可能受家庭内处理冲突的方法所影响。(8)学业欠佳自杀者很多因家庭及情绪等问题而无心学习,就业情况也甚差,而且有颇多滥用药物或毒品者。不过,值得留意的是,学业成绩欠佳或失业与自杀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学童的学业成绩或就业情况,只是反映学童的个人性格、成长状况及家庭成员的亲密和互相支持程度。若家庭内关系欠佳及个人性格成长受阻,学童的学习或以后的就业也自然出现问题,最后亦可能因某一次较严重危机的出现而导致自杀。(5)外控个性73

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征兆

多数自杀者会将其自杀的打算通过情感、言语和行为流露出来,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求救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