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综合平衡发展的地方券商_第1页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综合平衡发展的地方券商_第2页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综合平衡发展的地方券商_第3页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综合平衡发展的地方券商_第4页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综合平衡发展的地方券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综合平衡发展的地方券商行业分析:革故鼎新,商业模式重定位传统证券业务从成长期进入饱和期经纪业务:互联网释放成长潜力,高质量客户占比下滑。互联网扩大投资者覆盖面,释放增长潜力。2013末至2022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从6669万户增加到20624万户,增长209%。其中,近5年投资者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左右,呈现较为稳定的成长势头。但高质量客户占比出现下滑。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数据测算,2015年至2022年6月末,持仓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从41%降到26%,信用投资者占比从4.0%降到3.1%。持仓客户比例和信用客户比例的下滑,体现了传统经纪业务增长乏力。投行业务:注册制带来行业结构变化,股权融资总量受制于市场流动性。根据全球交易所联合会数据,2021年APAC地区(东亚、东南亚及澳洲)IPO数量占全球48%,上交所以172家IPO的数量,居全球交易所的第三位。中长期看,大中华区域仍是全球股权融资的核心市场。但短期看,股权融资受制于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历史上看,A股年度股权融资规模大约是当年A股日均交易额的2倍左右。未来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对投行业务的研究、定价、销售能力要求提高,必然会导致投行业务格局进一步集中,核准制下的通道型投行模式前景不容乐观。信用业务:需寻找融资业务和股票质押业务的新驱动。两融业务,截至2022年6月末,A股市场两融余额为16033亿元,占比流通市值比例为2.27%,未来随着散户机构化和更多的衍生金融工具推出,融资余额市值占比可能逐渐下降。质押业务,2018年质押风险暴露之后,监管引导券商收缩股票质押业务,预计未来的质押业务将限于投行服务实体框架下,是小而精的模式,而非大规模的交易型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证券业亟待突破证券行业总量繁荣,但边际效率出现下滑。2016-2021年,中国证券行业营收增长53%,净利润增长55%,净资产增长57%,总量呈现繁荣。但是效率指标表现不佳,行业净资产回报率出现下滑,从7.53%下降到7.44%。效率下降并非由股市活跃度下降导致,这是传统业务进入稳定期之后的必然结果。2022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净资产回报率为3.09%,同比下滑0.68个百分点。展望未来,证券行业已进入准入放开的新周期,竞争压力不容忽视。随着外资持股比例和业务牌照的放开,现有平衡的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根据日韩证券市场开放经验,外资券商主要依靠专业能力在资产管理、机构服务、交易业务和财富管理领域开展业务,而本土券商则是依靠资本和渠道能力在零售、投行、融资和投资业务领域开展业务。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深化改革,金融管制进一步放松,新业务和新产品层出不穷,这样的周期背景下,本土券商需要抓紧补齐相关的短板、迎头赶上。创新驱动的新周期已然开启未来几年是对券商创新能力的检验,包括新业务、新产品以及传统业务的新模式。当下证券行业已经在政策、市场、创新机制层面迎来了创新改革的时间窗口。政策:鼓励创新、扶优限劣的新周期。2019年9月,证监会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十二条”,从参与者、市场规则和监管制度三个方面对资本市场改革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再加上新《证券法》的落地,一个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建立。2019年以来出台的证券行业监管政策从放松相关政策,到延续既定改革,再到寻求新突破,证券行业监管政策已经回到放松约束和鼓励创新的轨道。市场:机构化大幕开启,业务重心再调整。2021年末与2007年对比,上交所散户投资者(持股10万以下)持股市值从0.6万亿下降至0.4万亿元。同期,专业机构持股市值从2.1万亿增加到6.7万亿元。未来在外资开放、注册制和税收优惠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场有望进入快速机构化的阶段。在机构化市场中,预计证券业务将呈现聚焦核心资产、衍生品和场外业务高速发展以及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三个特点。交易机制:衍生品发展和多空机制完善。股票衍生品市场进入全面发展期。场内市场,50ETF期权、沪深300ETF和指数期权推出以来始终保持高增长趋势,随着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的推出,后续市场品类将更加完善。场外市场、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规模自2019年起保持稳步增长。交易机制层面,融券制度改革为券商逆周期业务创新提供条件。科创板试行的融券改革即将向主板和创业板推广,险资公募为融券市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券源,更灵活的转融券制度能激发对冲型投资者需求,融券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成熟市场证券业是集中的产业格局,国内证券行业头部集中趋势已现端倪。美国、日本TOP3证券公司净利润行业占比基本保持在40-60%。而中国证券行业受商业模式同质化影响,仍是分散格局,2021年TOP3净利润行业占比为22%。海外证券行业的集中,主要由以下三项因素促成:1.牌照红利消失,缺乏竞争力的公司退出市场;2.头部公司借助资本扩张,扩大领先优势;3.并购整合补齐业务短板,扩张市场份额。目前促成海外证券行业集中的三个因素正在中国市场上发生。随着传统业务饱和度提升,依靠牌照红利的商业模式进入瓶颈期,证券行业已进入供给侧改革阶段,财富管理转型、注册制改革、资产管理去通道和衍生品业务的马太效应,将加速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证券业终究将形成和美国、日本一样的龙头格局。公司概况:业务综合平衡发展的地方券商发展历程:吉林省证券公司,2007年借壳登陆深交所。吉林省证券公司,2007年借壳登陆深交所。东北证券于2000年在吉林省证券公司增资扩股的基础上成立。2007年,锦州六陆定向回购股份,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并重组完成后,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复牌,股票简称变更为“东北证券”。净资本方面,东北证券通过定向增发和配股公开发行等融资方式,净资本从2007年13.88亿元扩大至2022H1末的114.17亿元,净资本规模排名证券行业第47位。通过设立子公司及申请业务资格,持续拓展业务版图。东北证券成立以来通过设立子公司拓展业务版图。期货业务上,2007年受让股权控股渤海期货;基金管理业务上,2001年参股设立银华基金,2004年设立控股子公司东方基金;投资管理业务上,2012年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全资子公司东证融通,2013年设立另类投资全资子公司东证融达;资产管理业务上,2016年设立资管全资子公司东证融汇。此外,公司还通过积极申请业务资格扩大业务范围,例如:2012年获批两融资格,2013年获批约定回购与股票质押回购资格,2015年获批股票期权经纪和交易权限等。股权架构&管理团队:亚泰集团为第一大股东,过半高管来自公司内部公司无实控人,亚泰集团为第一大股东。东北证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亚泰集团(境内一般法人)是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30.8%股权;吉林信托(国有法人)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11.8%;万忠波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2.7%;其余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低于2%。董事会层面,8位非独立董事中,董事长李福春曾任职于吉林省政府,副董事长崔伟此前任职于证监会,副董事长何俊岩由公司内部培养,董事宋尚龙、董事孙晓峰、董事刘树森来自大股东亚泰集团,董事张洪东、董事项前来自股东吉林信托。过半高管由来自公司内部。公司主要高管团队共12人,其中8位来自东北证券内部。董事长李福春曾任职于吉林省政府;总裁何俊岩、副总裁郭来生、副总裁梁化军、副总裁李雪飞、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王天文、副总裁王晓丹、首席风险官薛金艳、董秘董曼均由公司自主培养,其中总裁何俊岩负责基金管理和另类投资,上述五位副总裁依次负责自营、投行、期货、财务及直投、资管;副总裁董晨、合规总监王爱宾、首席信息官孔亚洲来自同业机构,分别负责战略、合规和信息技术。盈利能力:2022H1财富管理贡献总营收的81.6%,Q2业绩实现环比改善2022H1ROE同比下滑明显,Q2业绩环比大幅改善。2022H1东北证券实现营收24.03亿元,同比下滑17.90%;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下滑70.61%。2022Q2公司单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改善:Q2营收16.03亿元,同比下滑1.60%,环比增长100.67%;

Q2归母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27.72%,环比增长279.76%。股东回报层面,2022H1东北证券摊薄ROE为1.1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95个百分点;根据Wind统计,2022H1东北证券ROE排名行业第54位,上年同期为第33位,下滑明显。经纪业务驱动增长。东北证券及旗下子公司主要开展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与销售交易和资产管理四大板块。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是东北证券第一大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证券经纪、期货经纪、金融产品销售、信用交易等细分业务。2022H1,财富管理业务板块贡献营业收入19.60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1.57%;贡献营业利润7.62亿元,总营业利润贡献比例高达294.51%。其他业务板块中,投行板块主要包括股权承销、债券承销、并购与财务顾问、股转等细分业务;资管板块主要开展证券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私募基金管理等服务;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主要包括权益与固定收益自营、研究咨询、量化交易、股转做市、另类投资、衍生品等业务。以上各板块2022H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53亿元、6.20亿元和0.52亿元,贡献营业利润0.09亿元、2.27亿元和0.12亿元。轻资产业务占比较高,较上年同期提升19.7个百分点。业务结构方面,2022H1东北证券实现手续费净收入11.83亿元(其中经纪业务5.61亿、投行业务0.53亿、资管业务1.96亿元),其他业务净收入(主要是期货现货买卖)0.27亿元,利息净收入1.53亿元,投资净收益(含联营合营)+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2.09亿元。轻资产业务收入占比的76.97%,比重较高;2020和2021年轻资产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2.33%和52.37%,占比逐渐提升。行业地位:位列行业第30名左右,全国网络体系布局构建行业竞争力整体位列行业第30名左右,2022H1净利润排名同比下滑15名。根据Wind统计,2022H1末东北证券净资产186.71亿元,排名行业第36位;净利润2.57亿元,排名行业第46位。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2021年末东北证券净资产171.12亿元,排名行业第37位;净利润16.24亿元,排名行业第31位。从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指标看,除了2022H1净利润排名较上年末下滑了15名,近三年其他指标排名均在行业23-37名之间,单个指标历年的排名也较为稳定。行业集中格局下,全国网络体系布局构建行业竞争力。2021年,国内市场上23家券商归母净利润突破20亿元,归母净资产突破200亿元。头部及中上游券商占据行业21.6%的券商数量,但贡献证券行业80.8%的净利润。在明显的头部集中格局下,中型券商需充分利用自身业务特点与资源禀赋,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寻找核心优势。公司持续优化“三地三中心”布局,其中北京重点发展固收投资、投行等业务;上海重点发展权益投资、资管等业务;长春负责经纪业务和统筹管理。截止2022H1末,公司在全国共设立140家分支机构,其中东三省38家、江浙沪31家、广东12家、北京5家,构建了覆盖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营销网络体系,为公司业务联动协同建设提供了较强平台基础,以此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经营分析:构建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经纪业务&渤海期货:经纪收入占比逐年提升,期货交易额大幅增长收入规模及占比逐年提升,全国渠道体系布局完善。整体营收方面,2019-2021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规模和占比均逐年提升,净收入从2019年的7.51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13.28亿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6%和30%;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9.4%提升至2022H1的23.3%。渠道布局方面,截止2022H1末公司在全国共设立140家分支机构,其中东三省38家、江浙沪31家、广东12家、北京5家,覆盖中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的营销网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营销渠道和充足的客户资源。股基交易市占率逐年下滑,席位租赁收入占比稳步提升。代理买卖业务2022H1实现净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5%;股基交易金额市占率从2017年的1.70%逐年下滑至2022H1的1.21%。席位租赁2022H1实现净收入1.52亿元,同比下滑4.0%;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1.6%提升至2022H1的6.3%,得益于公司着力提高大型机构覆盖率的战略。代销金融产品业务2022H1实现净收入0.29%,同比下滑19.8%,收入占比仅1.2%;销售端受制于市场环境影响,2022H1代销金融产品总金额25.54亿元,同比下降42.8%。渤海期货营收同比增长10.9%,业务规模大幅提升。收入层面,2022H1渤海期货贡献营业收入8.72亿元,同比增长10.9%;贡献营业利润0.17亿元,同比下滑41.8%,主要是子公司渤海融盛及渤海融幸增加了现货采购规模,导致其他业务成本大幅增加。行业地位层面,2022H1渤海期货净利润排名第48位,较上年同期下滑7位。行业规模层面,2022H1渤海期货实现代理交易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8.7%,业务规模大幅提升。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投行收入下滑63%,公募子公司合计贡献38%净利润投资银行:受承销规模影响,2022H1投行净收入大幅下滑。2022H1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0.5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3.1%,其中承销保荐净收入为0.31亿元,同比下滑73.6%,主要是股债承销总规模同比下滑90.2%所致。2018-2021年投行收入占比从3.3%稳定增长至5.0%;2022H1占比下滑至2.2%。股权融资方面,2022H1公司承销金额为4亿元,其中科创板IPO1个、创业板IPO1个、北交所公开发行4个。债券融资方面,受区县级城投债承销政策收紧影响,2022H1公司无担任主承销商的债券项目发行。并购及财务顾问方面,2022H1公司完成并购及财务顾问项目4个,申报项目2个,已立项25个。证券资管:集合产品规模扩张,带动资管收入同比大幅提升。营收方面,2022H1资管业务实现手续费净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100.4%,主要得益于集合管理规模同比大幅提升129.1%。规模层面,2022H1末东北证券资产管理总规模为485.2亿元,同比增长40.8%。结构方面,受资管新规影响,集合资管规模是从2018年末的115亿元增长至2022H1末的319亿元;单一资管规模和专项资管规模则分别从2018年末的366亿元和13亿元下降至2022H1末的161亿元和5亿元。产品方面,2022H1内公司完成全部存续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并通过加强高净值客户定制化服务和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资管业务规模。公募基金管理:2022H1银华基金贡献30%净利润,东方基金规模稳步增长。2022H1公司实现基金管理手续费净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14.4%。收入层面,银华基金2022H1实现净利润4.02亿元(同比-18.3%);2022H1银华基金(东北证券持股18.9%)净利润贡献比例为29.6%,较2021年提升19.4个百分点。东方基金2022H1实现净利润0.39亿元(同比-16.9%);东方基金(东北证券持股57.6%)2022H1净利润贡献比例为8.7%,较2021年提升5.3个百分点。规模层面,银华基金新发基金和持续营销共同推进,并进一步打造主动权益投资品牌,2022H1末管理规模达5727亿元,行业排名第17名,较2021年末上升3位。东方基金2022H1末管理规模为794亿元,行业排名第62位。重资产业务:市场波动致投资收益大幅下滑,两融及股质规模同比降低投资业务:自营投资体量较大,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板块收入显著下滑。收入层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