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上海商校)课件_第1页
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上海商校)课件_第2页
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上海商校)课件_第3页
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上海商校)课件_第4页
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上海商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办:上海市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主题: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时间:2012年11月30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

主讲:李广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学会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共和新路1458号8号楼1楼阶梯教室

《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12李广智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突发灾祸的心理调适2报告结构图灾后成人心理自助营造良好心态铸就快乐人生救援人员心理自助心理救助个案分享义工志愿者心理自助3灾区的人们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强烈的地震和无数次的余震、失去最亲爱人和的家园,四处是废墟和遇难者的遗体、幸存者的呼救、通信中断和交通阻塞、和亲人失去联系、特别是艰难等待尚未救出亲人时的焦虑和悲伤,加上夜间的寒冷、生活的不规律、不能在室内居住、或是被转运到其它公共场所集中安置、拥挤嘈杂、睡眠缺乏、生活没有规律和营养水分的不足等,会使有些人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等身体反应;心理反应表现复杂多样(十一项):5执行力差:心烦意乱,头昏眼花,紧张焦虑,容易发火,指责抱怨,愤怒,甚至行为失控;做事会莫名其妙做错。麻木失落:觉得和别人有隔离感、失去喜欢的能力、对未来不抱希望。注意力不集中,照顾不好自己和家人,弄不清楚时间和地点。心情绝望:会感到孤立无助,悲痛欲绝,沮丧无望,做任何事都没兴趣;末日来临。茫然失措,行为笨拙;还有的人会在灾难过去之后仍然反复回想灾难的场景,甚至睡觉都会被噩梦惊醒。紧张不安:多汗、脸颊潮红、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失眠、多梦行为退缩:不太想接触人群或做事。6不良记忆:不断涌现有关地震的回忆,景常现,如电影,常闪回;胆战心惊:经常感觉有余震而坐立不安,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负性联想:想起地震,会引发强烈的心理痛苦和身体不适过度敏感:无法成眠、睡不深、易生气、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逃避冲动:试着逃避有关地震(或勾起地震回忆的)一切,不想说话或接近灾区失忆现象:记不起地震前后发生的重要事件,甚至忘记个人基本资料7最严重的急性心理反应有什么表现?个别人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甚至出现幻听和幻视等精神症状。有的人会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比如把衣服脱掉,把东西给人等等;还有的人凭空怀疑周围的人是坏人,要抢劫或谋害自己,因此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还有的人感觉周围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如在梦中,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8最严重的急性心理反应有什么表现?但是少部分人在遭遇灾难后的心理反应会延续数月、数年,而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尽管灾难时过境迁,他们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灾难片段在脑海中、梦中反复闪现,甚至不愿在原来的环境中生活,不愿和人交往,表现的过于警觉等。对有上述情况的人要加强识别和干预,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10尽量理解在这样的困境下,每个人都会有不愉快,只有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克制,才能免生冲突,达到保护自己和大家的利益;尽可能定时就餐,适量饮用清洁水,不要以自己平素的好恶挑拣食物;注意保暖,特别是夜间;如果您有慢性病,请不要忘记按时服药;尽量注意卫生,尤其是在暴雨过后,一定要保证食物、饮用水和手的清洁。在这样的努力去做下面的事情,

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人渡过难关:

12尝试着对周围和您一样避难的人微笑一下,简单沟通会使身边的环境稳定,避免发生冲突;尝试着对身边的同样遭灾的人们说一句温暖或者鼓励他/她的话;如果您发现自己出现一些明显异常的感觉,或者发现他人有异常的行为,请尽快到医疗站咨询或寻求相关人员的帮助。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环境改,多适应;邻里间,多说话。努力去做下面的事情,

帮助自己和周围的人渡过难关:

14在困境下,

哪些事情应当尽可能避免?

不要指责埋怨。地震是天灾,属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不是任何人的责任,没有人愿意遭受地震。因此即使有焦躁的情绪,也不要在亲人之间相互埋怨,而应当相互关心,相互支持。不要偏听偏信小道传言。可能会有少数人会散播各种小道消息,会造成人心惶惶,甚至诱使大家上当受骗。因此,应当注意从正规途径了解信息,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15在有些困难一时不能解决时不要聚众闹事或参与闹事。通过暴力的途径不能达到解决困难目的,反而增加了解决困难的难度;要坚信政府和军队以及广大灾区外的群众心系灾区,正千方百计努力救援,努力争取解救灾区群众。救援还在继续,生命还有危险,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中国一定可以渡过灾害,重建家园!在困境下,

哪些事情应当尽可能避免?

16震灾发生后,

你可能会有以下的担心及感受

担心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觉得无助,没有人可以帮助我觉得人好脆弱、人生好无常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思念逝去的亲人,觉得很空虚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期待赶快重建家园17面对家人或亲友的死伤,

你也许会有以下想法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觉得对不起家人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又一再失望18如果你有任何需要,请你向自己的家人、朋友或相关单位说出你的需要。在地震突然的伤害与伤痛过去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让你的生活尽量的维持正常。要让你的孩子向你或其它人聊聊他们的反应,可让他们由游戏或画画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心理的想法与感觉。如果可能的话,要让你的小孩回到学校,并让他们参与学校里的活动。工作或开车一定要小心,因为在重大灾难的压力过后,意外(如车祸)会更容易发生。面对身心不适

你可用以下的方式来抒发心情

20出现什么行为或现象时,你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协助

你发现自己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心情很乱,感觉有很多的压力,并且觉得很空虚,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下去。在事情发生一个月之后,你还是一直感觉麻木、迟钝,并且要不断的保持忙碌,为的是让自己不去胡思乱想。不断地会再想起地震的事情,睡觉时会做恶梦而惊醒,或是有很多身体上的不舒服。没有人可以和你讨论你的感受,你又觉得自己有这个需要。你的工作或人际关系变糟,让你很不舒服。从灾难发生之后,你抽烟、喝酒、或吃药的量都变得。21该如何与其他受灾家庭相处

许多家庭共同经历失去亲人、毕生财产的苦痛,不必相互比较彼此的不幸;灾变使大家都是落难人,经历同样的劫难。请记住:在灾难面前,你不是孤独的,可以和其他受害家庭相互扶持,一同走出悲情的生活。23如何应付亲友们过度热心的询问

忘掉伤痛并不容易,亲友只是努力的想要减轻你的哀痛,不要因此造成自己的压力。亲友并未经历和自己相同的遭遇,的确不容易感同身受,不要责备他们的误解,更不要拒绝他们的关怀。可以明确的告诉亲友你要什么,你不要什么,你有自己应对速度,他们会了解而支持的。可以要求信赖的亲友给予陪伴、心理支持及真诚的倾听。24我没有救下我的亲人,

如何减少负罪感

在严重的灾难之后,人们比较容易出现内疚或负罪感。人们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那个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亲人死亡对幸存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丧失,因此有上述提到的负罪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通常这些反应都会在一个月之内缓解,若一个月后,这种负罪感仍强烈存在,则需要寻找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26亲人丧失后,

该如何承受突如其来的丧亲之痛

丧失亲人之后,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四个心理反应过程: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埋怨期: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特别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恢复期:不再做噩梦,开始适应新生活。在居丧过程中,可有以下一些心理自助方法:对于丧亲者而言,出现以上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若如上反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或者过于强烈,则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应当尝试表达哀伤、自责、愤怒等情绪。哭泣、向他人倾诉、写日记等方式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大家一同分担悲痛。27地震灾难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处于惊恐中,该怎么办

地震之后,出现恐惧、担心、失眠等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个别人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有的人会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比如把衣服脱掉,把东西给人等等;还有的人凭空怀疑周围的人是坏人,要抢劫或谋害自己,因此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还有的人感觉周围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如在梦中,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还可能出现幻觉,“看到”去世的亲人、“听到”不在身边的亲人的呼唤。他们经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噩梦频频,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28如何判断自己和家人

必须去找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

人们在严重灾难之后,通常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诸如恐惧、悲伤、愤怒等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但若体验到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或者同时具有如下表现,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则可能需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1)彻底麻木、没有情感反应、经常发呆,对现实有强烈的不真实感,对创伤事件部分或全部失去记忆;(2)脑海中或者梦中持续出现灾难现场的画面,并且感到非常痛苦;30(3)回避跟灾难有关的话题、场所、活动,对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4)经常出现难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警觉过高以及过分的惊吓反应。此外,若上述反应并不强烈,但持续时间长,也应当注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有些人可能还会表现出其他心理问题,包括酗酒、性格改变等等,这些情况均应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如何判断自己和家人

必须去找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

31作为家长知道该对孩子有信心,

但却常觉得沮丧,该怎么办

孩子复原过程漫长且常常进进退退,觉得沮丧是正常的,有时候压力过大,有些人还会头痛、胃痛……等。如果真的觉得很烦,可以先将孩子交给信任的人照顾,出去逛个街或看场电影,休息一下。也可以想想看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有那些事让父母觉得很骄傲,或是自己曾经有过那些得意的经验,就像完成那些事一样,眼前的这个难关,我们也一定能陪孩子度过。如果真的想不出来,可以看看以前的照片。注意一下你担心的真的是孩子的问题,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父母过度的情绪反应,常常会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复原。32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

保持镇定,告诉孩子们遭到了地震,受到了很大损失,强调全社会都在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并且保证家人和朋友会照顾他们,生活会回到原来的样。了解孩子的感受,听孩子们诉说他们的感受或担忧,让他们知道这个反应是正常的,每个经过灾难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33鼓励孩子们谈谈地震,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下,讲出他们的经历,如果孩子不想说,可以让他们用画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说出自己的经历对孩子很重要,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所发生的事情并发泄出隐藏的情绪。让孩子学着处理地震带来的种种问题,鼓励孩子们用现实、积极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孩子们和其他小朋友多交流,让他们从朋友身上得到支持,减少不安感,相互学习如何处理问题、渡过难关。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自己的情绪与身体会让孩子觉得有所依靠,有安全感。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

34怎样克服地震恐惧

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等。针对这些状况,首先要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能将一种自然现场过分恐怖化。在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时,人们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智。如果已经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可以试着坐在一张舒适的沙发或椅子上,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此时冥想碧蓝的大海、辽阔的星空,或者是静谧的森林,让整个身心放松。在掌握了让身心放松的方法后,还可以尝试系统脱敏治疗,即把恐惧的东西或者和恐惧的东西有关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去接触它们。先从恐惧程度小的开始,然后再慢慢把程度加大,从而使自己的心情慢慢放松,克服恐惧情绪,直到不恐惧为止。如果恐惧心理较为严重,则需前往医院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35报告结构图灾后成人心理自助营造良好心态铸就快乐人生救援人员心理自助心理救助个案分享义工志愿者心理自助3637救援人员更需心理呵护地震周年前夕,年轻的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家中自杀。

冯维政:“这一刻,我的灵魂一半已经跟随弟弟到天国。弟弟的魂魄一半给了我,我就是冯翔留在人间的影子……”382008年四川地震后自杀的官员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董玉飞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10月16日,乐山市夹江县政协委员、当地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县政府办公楼7楼跳下,当场身亡。谢的自杀可能与近期植物油期货价格暴跌有关。

11月20日绵阳市政府办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从15楼上一跃而下。何宗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何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

39危机干预期间,

救援人员者如何自我保护?

注意休息和适当放松:定时定量的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二作中的遇到的困难;与同伴相互鼓励、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隋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40救助人员之间,如何互助?

救助人员在第一线面对救灾工作时,也很容易产生压力疲乏的现象。压力的来源包括有:如何保护自己或工作同仁、目睹过多的死亡及破坏、工作时问过长、工作太赶等等,导致救援人员很快就因疲乏失去体力及意愿,出现呕吐、下背痛、头晕、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要避免压力所造成的这些问题则需要事前的训练及解说、在救援过程中充分的沟通及工作的轮换(高、低压力工作区之间)、人员的轮替休息及适当的精神支持也很重要。在救援工作结束后,要适当放松,并可整理救难的经验。41参与救援后您可能会有下列的反应

参与震灾救援后您可能会有下列的反应: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不足,产生生理上的不适,例如:做恶梦、晕眩、呼吸困难、肠胃不适等;注意力无法集中以及记忆力减退;对于眼前所见的感到麻木、没有感觉;担心害怕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因为救灾不顺而感到难过、精疲力竭,甚至生气、愤怒;过度地为受灾者的惨痛遭遇而感到悲伤、忧郁;觉得自己救灾工作做得不好,而有罪恶感或觉得对不起灾民;喝酒、抽烟或吃药的量比平时多很多。42如何帮助自己度过心理危机

面对震灾的惨状,骇人的景观或听闻,以及救灾工作的过度负荷与不顺利,甚至危及个人生命财产的损伤。这些沉重的压力,均会冲击您的身心状态,造成许多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目睹这样严重的灾变,这些反应均是短暂的正常反应。它需要时间来慢慢抚平,让您逐渐恢复平常的生活,但您也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尽快让自己恢复。43您能为您自己做些什么:告诉您自己您所有的感觉均是正常的,在离开救灾工作岗位之前,适时地将这些感觉和救灾经验,与其他的救灾伙伴分享;留意自己与伙伴是否过分疲惫,请给您自己适时的放松休息与睡眠;必须有定时定量的饮食,即使您不太想吃东西;虽然情况急困,但是请您尽量让自己休息时的环境保持安静、舒服、自在。如何帮助自己度过心理危机

44维持救援者的良好身心状态

确保获得必要的休息,饮食,支持,表达巩固和完善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同事间相互支持,适时地将你的感觉和救灾的经验与同事讨论和分享(如果可能,每天找一个时间救援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安排好充分的休息和娱乐定时定量的饮食,不管是不是有胃口45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可能尽量不去其他灾难的现场)。注意休息(不要总和受害者或幸存者在一起,每天必须有救援者们单独在一起的时间)找到表达自己的方法:考虑如何更好地谈出你遇到的情况、你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遇到的困难与你的同伴相互鼓励、打气,相互肯定,绝不要相互指责允许自己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并表达和疏泄出来。维持救援者的良好身心状态

46经历灾难后,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自我疗伤?

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朋友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7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别忘记你的亲人、小孩与朋友和你有一样的经历与类似的感受,试着和他们谈谈。在伤害与伤痛过去后,一定要想办法让你的生活作息尽量恢复正常。听听孩子们对这件事情的想法,可让他们由游戏或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可能让你的小孩回到学校,开始参与学校活动。工作或开车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在重大灾难或压力过后,意外更容易发生。经历灾难后,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自我疗伤?

48报告结构图灾后成人心理自助营造良好心态铸就快乐人生救援人员心理自助心理救助个案分享义工志愿者心理自助49义工志愿者心理自助作为媒体,在报道和宣传时,一定要谨慎,不要过于放大并不是所有的人经历过大灾难之后,都一定会留下心理阴影。有些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比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地就能自己度过这个难关。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具有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恢复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平衡。对于一些受心理创伤比较严重,自我没有办法完全恢复的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灵困境。50提别提请媒体注意:心里救援人员在对有心理问题的人作心理疏导时,如果要摄像或报道,请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一般患者都有心理方面的隐私,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请注意回避。义工志愿者心理自助51参与心理救助和救援的人,

应该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

有些人满腔热情,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技术和足够的心理准备,匆匆忙忙地就到第一线去了。结果却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灾害带来的压力,成了“二次创伤”的受害者。做心理应急干预的人,应该至少具备以下条件: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面对真实的灾难场景、血腥环境)、此刻自我心理健康(没有类似的心理创伤经验)。参与救助的人,自己也是人,一定要防止因为救人而造成救人者的伤害。52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时间和过程,绝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根据灾难发生之后的时间推移,心理危机干预分为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和辅导内容。心理治愈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受灾者具体的指导和关心,给他们鼓励,接纳并处理他们出现的一些烦躁和反社会的行为,这些都是需要救援者事先做好准备的。53如何帮助幸存者度过心理危机

尝试扮演一个良好的倾听者,给予情绪支持。了解疾病相关的信息。态度明确,不用去回避某些话题,提供正确信息。不要试图用批评或责骂来帮助他们坚强,这种作法反映了你自己有太多的焦虑。鼓励患者接受治疗,伤痛的抚平是需要时间、鼓励和关心的。必要时考虑接受家庭治疗。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态度:哀伤者有他们自己悲伤的方式,他们没有必要为了你而改变或修饰哀伤的方式。给他们一种感觉:你只是关注他们的感受,听听他们的失落、他们所爱的人的故事、他们的感受。54避免应用的交流方法给予建议拒绝来访者无济于事的安慰不真实的承诺NO!55面对救助者,千万不要说这些话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你会走出来的。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你的生活要继续过下去。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56用心倾听他的心声找个时间、地点,让他能安全、自在的表达出震灾后的内心感觉。借着目光的注视与恰当的姿势、动作,表达出您愿意接纳他,听他说话的态度。谈话时要专心,不要一边谈话一边忙其他事情,也尽可能不要被其他事打断。要有耐心,给他足够的时间谈,尽量不打断他的话,让他体会到您的全心接纳。适当地问他一些简短的问题,可以帮助您更了解他的问题或想法。尽量使用开放式问句,例如:“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可以说说看你的想法……”、“你觉得对你最困难的是……”。注意对方言语和非语言讯息(例如眼神、音调及肢体动作等)的表达。在灾变后,灾民有时会因悲痛、无助,转而抱怨、气愤,甚至责怪救灾人员,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尽量不要激动或生气,心情激动也容易让自己误会对方的意思。请尊重且接受灾民的情绪感受。57陪伴他一起解决问题试着与受灾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协助他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先将心力及资源用在解决较重要的问题上。协助他了解问题与资源,避免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当的期待。协助他寻找资源或援助,来帮忙解决问题。协助他设定可以帮助回复正常生活的具体目标,而且想出立即可以做到的行动步骤。当他实际采取行动解决时,立即给予鼓励与肯定。58报告结构图灾后成人心理自助营造良好心态铸就快乐人生救援人员心理自助心理救助个案分享义工志愿者心理自助591.无言的陪伴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认为,无声的陪伴是最好的救助。当受灾者情绪休克时,脑子一片空白,这是您说再多的话,他都听不进去的。永远应该记住:倾听比说教具有更大的救助力!当受灾者无言时,无声的陪伴最重要,此时无声胜有声。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根据心理大师所说,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602.一杯温水心理治疗大师面对个案叙述痛苦时候,曾说一杯温水胜于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3.一张面纸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4.多听少讲话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昕他说故事罢!这就是目前风行世界的心理治疗派别的作法。5.说停就停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别人的推逼他。61以下的示范,可供参考:受惊者:我很害怕,说不定这里马上就会塌陷,我们可能都得完……陪伴者:(坐在他旁边)没关系,我在这里陪你,地震学家已测定过,说这里很安全,……受惊者:真的太可怕,我们的村子,学校,全塌陷下去了,整个大地都在震,好像哪里都不安全……陪伴者:(安静地)没关系你慢慢说,我在这里听你说……受惊者:太可怕,我已经二天二夜没睡觉,一闭起眼看到房子会倒下,晚上睡觉都被恶梦惊醒……(哭泣)陪伴者:(慢慢地拿出面纸,交与受惊者手上……)无声地陪伴在旁受惊者:哭泣了10几分钟,情绪渐渐的缓和……62陪伴者:(安静地拿着—桥温水)请喝一杯茶受惊者:(点点头接着水,慢慢开始喝起来,喝了约五分钟)太可怕了,我怕……陪伴者:(又安静地陪伴聆听着约15分钟)受惊者:(情绪有所缓和、神态也很疲备)陪伴者:张大妈,对面的临时救助站有几位上海来的一个很好的心理医生,我陪你去看他好不好,暂时吃一点点药,只是一点点不用担心,让你可以好睡觉,不然看到你那么辛苦,我也很难过……受惊者:点点头……陪伴者: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去联系一下……以上所提的方法,其实十分简单,但是对受惊者,却犹如荒漠中的甘泉,寒冬中的炭火;无限的关爱,驱散她的恐惧……63报告结构图灾后成人心理自助营造良好心态铸就快乐人生救援人员心理自助心理救助个案分享义工志愿者心理自助64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65心理健康五大特征人格完整适应环境人际和谐智力正常情绪良好121世纪健康新概念66心理健康的五大特点记忆力观察力传统观点思维能力想象力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121世纪健康新概念67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包括能够经保持愉快、开朗、自信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旦有了负性情绪,能够并善于调整过来,具有情绪的稳定性。心理健康的五大特点121世纪健康新概念68心理健康的五大特点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包括乐于与人交结,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等。121世纪健康新概念69心理健康的五大特点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

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包括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改革变化的进步趋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达到自我实现与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121世纪健康新概念70121世纪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的五大特点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保持人格的完整,包括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有相对完整的心理特征等。71十八大代表:公众心理健康程度依据五大国标评判十八大代表、北京安定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马辛在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公众心理健康程度可以依据五大国标评判标准评判。今年5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经过科研立项和研究,发布了目前中国最权威的中国心理健康标准。一共有五条心理健康标准。1.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要素是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2.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3.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4.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5.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评价要素是行为符合年龄与环境,接受现实、合理应对。72报告结构图健康的概念若要心身松四乐在心中我们的时代我们心态心存爱心天天快乐职业人群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调适73第九届解放健康讲坛专家为观众“解开快乐的‘心理魔方’”

21世纪是“精神疾病世纪”

焦虑正赶超抑郁症

21世纪是“精神疾病的世纪”!吃很香,睡很好,祥和舒心,是衡量自己是否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指标;老板、领导等A型性格的人要特别小心心身疾病,焦虑症患者将逐渐赶超抑郁症,成为都市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焦虑弥漫的今天,不少人盲从潮流、迷失自我,任物质欲望挤压精神空间,正或多或少地做着“杞人忧天”的事……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解开快乐的‘心理魔方’”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九届解放健康讲坛《名医话养生》特辑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大厦举行。74每5个市民中1人有至少一种心理行为问题

在上海,每5个人中有1个终身有过至少一种心理行为问题,每8个人中有一个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21世纪是“精神疾病的世纪”!昨天,在主题为“解开快乐的‘心理魔方’”第九届解放健康讲坛上,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授、博导肖泽萍作了《二十一世纪:精神疾病的世纪——现代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的主题演讲。心理问题在逐渐的认知当中,心理健康在某种意义来讲,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而吃很香,睡很好,祥和舒心,是衡量自己是否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指标。75“吃香睡好”衡量身心健康

“健康”的含义除了躯体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身体健康大家都知道,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肖泽萍解释说,心理健康的基本维度和身体健康不一样,至少还包括:情感状态、思维状态、感知状态、记忆水平、注意水平和智能水平。如果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比如:当情感状态出问题,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当思维状态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如果智能出现全面减退时,很可能出现痴呆症状。76儿童心理问题增加近一倍

21世纪是精神疾病的世纪!19世纪是传染病世纪,20世纪是躯体疾病世纪,但21世纪,各种生物疾病控制得越来越好,上海去年人均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82.51岁,现代医学对各种躯体疾病都可以很好治疗,但对精神疾病民众仍然不够重视,有的疾病病因还没有很清楚,诊断治疗还未达到痊愈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各类精神障碍发病率可达到17%至20%。在精神障碍高发的国家,甚至可达到25%。国内一项针对部分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变化调查显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病率最高,增长迅速,1992年发病率为12.25%,到2004年发展到21.5%,增加近一倍;老年痴呆症从4.61%发展到7.18%,焦虑障碍发病率从3.52%发展到6.1%;抑郁症发病率从1.66%发展到4.8%。精神分裂等也在快速增长。在上海,每5个人中有1个终身有过至少一种心理行为问题,终身患病率达到18.98%;每8个人中有一个正存在某种心理行为问题,现患率达到12.18%。77“配偶死亡”对心理冲击最大

地震、离婚、配偶去世、高考失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应激事件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冲击,因此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都是正常的,这种反应一般在三个月至一年后又会慢慢淡化。大部分人的心理弹性能够帮助自己逐渐走出困境,重新适应日常生活。此外,每天的忙碌不堪也会带来慢性的应激反应,这些来自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负面压力,冲突心理反应包括恐惧、焦虑、抑郁、忧伤、愤怒、敌意等。如果引起失眠、食欲或性欲减退的话,若还不加以重视,还可能引起身心崩溃,甚至在躯体免疫力出现问题后,导致恶性循环。78医学心理学——绪论10

变化事件压力指数变化事件压力指数

1、配偶死亡10022、子女长大离家292、离婚7323、家庭纠纷293、夫妇分居6524、个人取得显著成绩284、坐牢6325、配偶失业265、家庭成员死亡6326、入学或毕业266、个人受伤或患病5327、生活条件变化257、结婚5028、个人习惯改变248、被解雇4729、与上级矛盾239、复婚4530、工作时间或条件的变化2010、退休4531、搬家2011、家庭成员患病4432、转学2012、妊娠4033、消遣娱乐的变化1913、性功能障碍3934、宗教活动变化19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3935、社会活动变化1815、业务上重新调整3936、少量负债1716、经济状态的变化3837、睡眠习惯改变1617、好友死亡3738、饮食习惯变化1518、改行3639、休假1319、夫妻多次吵架3540、过节1220、中等负债3141、小的违法行为1121、工作责任变化29

不同生活事件对人的影响程度79在所有的应激事件中,对人“打击强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就是配偶死亡。当遇到重要亲人失去这种重大变故时,最易出现抑郁反应。而令很多观众意外的是,结婚、怀孕等同样也是应激事件,因为走进婚姻、升级为父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比如:结婚后角色的改变、责任的增加等,如果心理调整不当,也会出现问题。80因此,从小培养比较好的人格特质,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就能以较好的状态应对社会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在应对突然出现生活的改变和重大灾难时。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多表现,用艾克森理论的四维度来解释——内向与外向的维度,稳定与不稳定的维度。有的人好静,有的人很活泼,其实,内向和外向都很好,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可以。但是,心理是否稳定就很重要。如果心理不稳定又遇到非常内向的话,遇到突发事件,更容易出现抑郁状态。而要人格更加稳定,需要从孩子出生之后提供稳定的抚养关系、稳定的成长环境,以及良好的教育系统等。81树立乐观、积极、宽容心态

面对突发事件,该如何应对?可将恐惧转为挑战,降低危险环境的危险感,改变自己的目标,在应激事件发生前做好准备,当出现过强的应激反应时,及时寻求包括心理和生理干预的医疗帮助。从长远的目标来讲,希望大家把心态调整好。心态决定了情绪的取向,健康的心态应该是乐观、积极、宽容、善良、仁爱、坚韧和稳定的。对于个人心态的培养,要有长远的人生规划:经历人世,非一得一失;恰当的利益取舍:禁得起诱惑;适度的挫折锻炼:“完美”不一定是“最美”,还包括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诚信社会的整个社会心态的导向。总之,锤炼完善人格,培养良好心态,营造充满宽容、理解、博爱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备的心理卫生体系,每个人的心理会最大限度地趋于健康。82焦虑症成新“增长点”,A型“成功者”需小心

老板、领导中A型性格的人要特别小心心身疾病,焦虑症患者将逐渐赶超抑郁症,成为都市最普遍的心理问题,只有做好自我时空管理,才可能摆脱焦虑……昨天,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上海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赵旭东在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九届解放健康讲坛现场带来主题为《我们时代的焦虑症——如何应对情绪紊乱与压力》的演讲。83焦虑症成心理疾病新增长点

经过近十年来的心理科普宣传,很多人认识了“心灵的感冒”——抑郁症。但近五年来,越来越多的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发现,焦虑症的患者日益增多。赵旭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焦虑症患者是其病人当中占最大比例的一群。焦虑,人人都会体会的到。赵教授昨天在讲坛现场表示,适度的焦虑能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完成任务,但是,如果长期焦虑或过度焦虑,就会危及健康。过度的焦虑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紧张和担忧情绪。患者常不知害怕什么,只是觉得像“惊弓之鸟”,烦躁、坐立不安,对周围刺激敏感,惶惶不可终日,身体上伴有应激症状——全身肌肉紧张、乏力感,头、颈、背酸痛,心慌、胸闷、出汗、失眠、腹痛、小便频、大便稀溏等。84如今,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等各种亚型的焦虑症在都市人群中都有增长趋势。“有一群人,频繁地找医生做各种身体检查,宣称自己肯定得了某种疾病,但检查结果却没有任何异常,这种以前被称为疑病症的心理问题现在也被称为健康焦虑,因为患者总是对自己的身体不放心。”有人统计过,全科医生的病人中,约有4.2%是永远都查不出可以下诊断的疾病,但他们仍然在频繁不停地查。85A型“成功者”小心心身疾病

某老板上班每天出门前总要腹泻三次,老先生情绪一激动引起血压波动,有学生遇到考试就要发烧,每次离开妈妈小宝宝就会腹痛……这些看起来让人不可思议的巧合,其实是各种心身病的反应。赵旭东教授表示,身心相连,心理问题会实实在在地诱发躯体的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