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_第1页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_第2页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_第3页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_第4页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工程建设方案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11月目录第一局部建设根底……………………1一、根本情况……………………1二、主要办学业绩……………1三、办学特色………………6四、市场需求及分析…………………6第二局部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8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8二、指导思想………………………8三、建设思路………………………9第三局部建设目标…………………13一、建设总目标………………13二、分工程建设目标………15第四局部建设工程……………………20一、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方案…………201.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21附件: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建设论证方案………592.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63附件:畜牧兽医专业建设论证方案………………913.护理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95附件:护理专业建设论证方案……………………1674.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172附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论证方案…………205二、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及所在专业群建设方案………21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211附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论证方案……251三、其他建设工程………………2561.社会效劳与辐射能力建设……………………2562.校园数字化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643.职业道德体系及校园根本建设………………2744.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278第五局部工程建设经费预算………282一、中央财政支持经费预算……………………282二、地方财政支持经费预算……………………282三、学院自筹经费预算…………283附表:工程资金投入预算总表及分年度投入预算表……285第六局部工程建设保障措施……290一、政策保障……………………290二、组织保障………………290三、经费保障………………291四、体制保障………………293五、制度保障………………294附件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实施管理方法…297附件2: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方法…303第一局部建设根底一、根本情况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7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报教育部备案的地方性高职学院。学院始终坚持“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开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学院现有农业技术、医卫技术、信息技术等30多个高职专业;现有教职员工987人,其中专任教师685人,院内教授等正高职称教师49人,副高职称教师220多人,各类双师素质教师和长期聘请的专业兼职教师300多人;在校全日制高职学生8753人;学院现有占地面积4000余亩,建筑面积38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1亿2千多万元,馆藏图书80余万册。二、主要办学业绩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和显著的办学业绩。〔一〕全面实施和推行以“工学结合〞为主导的“四业贯穿〞和“四个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和业绩。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大力倡行学业、产业、就业和创业的“四业贯穿〞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四个目标〞:培养好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繁荣一方经济。2002年,学院被评为全国职教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至2003年,得到中央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的资助;2003年,学院接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被确认为优秀等级。2005年,学院?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的课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10月,在永州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周济部长对学院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同时高度概括和评价为“永州模式〞和“永州精神〞并在全国推广。〔二〕按照创立“示范〞院校的总体要求,努力增强办学的综合实力,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院现有占地面积4千余亩,固定资产总值5亿多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8多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室面积1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亿2千多万元。已建成附属医院、实习农场、畅通驾校、附属学校等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新的院本部占地面积2200余亩,已投入建设资金1.6亿元,校大门、图书馆、会议中心已经竣工,其他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学院重点建设了永大农业科技园、实习农场、附属医院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是农业技术类专业创立了集教学、产业、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一场四园〞实训基地。二是医卫技术类专业建立了以附属医院为主体,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及根底医学等实验实训室为辅的校内实训基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护理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三是筹措近2000多万元,重点改善了重点建设专业的实验、实习和实训条件。四是建立了校企合作紧密性校外实训基地256家,为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实现创立示范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结合,以评促建、谋求开展,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湖南省首批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学院。2003年9月,学院代表湖南的高职学院于2003年11月接受了国家教育部专家组的第一次评估。全国同期接受首批评估的高职学院有23所。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永州职院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高度评价了学院在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产学结合、招生就业、效劳地方经济和争创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办学业绩。2004年4月,教育部以教高函〔2004〕4号文件公布永州职院等8所学院为优秀等级,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府领导和省教育厅交给的荣耀任务,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学院立足于在经济欠兴旺地区创立“示范院校〞,进一步明确了通过创立促开展、加强内涵求提升的根本思路,创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7年,学院评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四〕力争成为改革的示范,在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中取得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成果。?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湖南日报?等重要媒体相继和屡次介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兽医等专业“专业班+示范基地〞、“农场+公司〞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其成效。经教育部批准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畜牧兽医和高级护理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已经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品牌专业;学院的农产品加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护理根本技术?和?健康评估?被选为2004年和2006年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已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工程,护理专业被评为2007年省级精品专业。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教改课题20余项,获得杂交水稻等农业技术类专利5项;有市级应用性科研工程70余项,院级100余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公开发表教研教改等论文200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参编教材120余部。〔五〕突出和强化“示范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建设“双师〞结构较合理和“双师〞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确保中心、丰富内涵和促进就业奠定了坚实的根底。永州是经济欠兴旺地区,永州职院并不富有,但我们在队伍建设上舍得投入、确保投入,在感情、事业、待遇等方面营造了很好的人文环境。从2002年到2006年,学院正高职称的教师从零递增到近50人,副高教师递增到220多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增加到200余人,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及50余名专业带头人。近两年,推荐和被主管部门评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其主要经验和措施是:①转变思想观念,倡导科研消费,持续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应用性科研的开发与推广。②注重“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善于从企业行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③用活政策,用好每一项政策。在职称审定、学历教育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放开,为教师职称晋升、学历提高和实践技能提高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④在分配制度上不断加大向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力度,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方法,做到奖罚清楚。〔六〕学院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充分关心和关爱特困及贫困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学院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平均大于200%,录取新生报到率平均大于80%。已为生产、建设、效劳、管理第一线培养效劳区域经济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5000余人。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连续获得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据2006年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根本对口〞和“完全对口〞两项占8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分项满意度:“实践能力〞为95.2%,“职业道德〞为98.6%,“协作精神〞为92.7%,“独立工作能力〞为91.1%,“业务能力〞为95.3%,总体满意率大于90%。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素质好、职业技能高的先进典型。“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学生种养大户杨安军,现任金穗实业公司副经理,他先后获得“县十佳工人〞、“市劳动模范〞和“省科技示范户〞等殊荣,农产品年销售3000余万元;种子专业毕业生王培净是国家“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和湖南省有名的水稻制种专家。〔七〕具有前瞻意识和示范意识,积极推介和交流在经济欠兴旺地区创立“示范院校〞的研究成果,社会影响面不断扩大。一是选题准、选题好。2002年学院成立课题组,进行前期调研和论证,2003年?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实践?被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二是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突出,专家组在结题鉴定时认为富有创新和特色,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开展。三是研究成果丰厚,系列论文60余篇、著作或教材10余部,先后被人大书报复印中心、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网站等重要媒体和研究者转载、采纳或引用达70余篇次;四是受益学院多,推广及时。2007年5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永州职院召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发布会和学术研讨会,全省40多所高职学院的领导、专家与会并给予了积极评价。〔八〕按照示范院校不断提升社会效劳能力和辐射能力的要求,为新农村建设和效劳“三农〞做出了积极奉献。长期坚持为“三农〞效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效劳的开展定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技术效劳方面取得了重要实绩。学院先后举办乡镇动物防疫员培训、乡镇干部培训、村干部培训、种养大户培训等各类农民科技培训班60多期,培训2万余人次,印发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资料20多万份。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研究所和市农科所等单位合作,培训了700多名基层农技员;与市扶贫办联合为273个贫困村培训了800多名科技骨干;接受省农业厅的安排,培训养殖业创业大户200多人。学院先后为永州和湖南乃至周边的广西等地开发、引进推广各种实用新技术40多项。农学专家周宗岳老师通过潜心研究,获得了杂交稻制种国家专利,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称为“制种权威〞,每年可为农民增收上亿元。学院还先后在零陵、冷水滩、东安等7县〔区〕指导农民建起了28个千头集约化猪场,扶持了200多个养猪专业户;集约化牲猪生产出口基地年产量2万余头,直销港澳地区;优良辣椒种苗1500余万株;年产桉树组培苗100余万株,园林花卉销售10万余盆,推广苗木15万余株;高油蓖麻四个示范基地面积达1万余亩。〔九〕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开展,得到了永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大力扶持。周济部长对此的评价是学院“赢得了超常规开展的外部环境〞,“实现了自我良性运转和快速开展,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开展活力〞。以下6项举措实实在在,极大地支持了“示范院校〞的创立工作。①市政府行政划拨2223.4亩土地建设院本部和实习基地,使学院的占地面积增加到4000余亩。②持续增加财政对学校的经费拨款,经费由2003年前的622万元,逐步增加到2005年的1987万元和2006年的2300多万元,在财政收入极为有限和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连续四年共拨款7200多万元。③在院本部征地缴费中,减免由省征收市本级分成的森林植被恢复费、防洪保安资金等六项税费共计2200余万元。④学院引进“双高〞优秀人才,不受财政编制限制并支付政府津贴。⑤学院用于置换出让的700多亩土地不再向市政府交纳出让金7800万元。⑥免缴796万元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等。三、办学特色2003年,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学院形成的“以效劳求支持、以奉献求开展、坚持产学结合〞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院坚持从永州是经济欠兴旺地区的实际出发,立足永州、效劳永州;坚持“学、研、产、训、推〞的一体化,实行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实现“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繁荣一方经济〞的目标。学院的办学业绩和效劳地方经济的实效,屡次受到国家教育部、省市人民政府和教育厅的肯定与表彰。?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湖南日报?等重要媒体相继和屡次报道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业绩。四、市场需求及分析永州地处湘南,毗邻两广,属遥远山区,有570万人口,其中80%以上是农业人口,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进入新世纪,永州经济开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与周边兴旺地区比拟,经济还比拟落后。一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广阔农民的生活还比拟贫困,因而推进永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永州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开展迅速。粮食、林果、畜牧、水产、蔬菜、烤烟六大支柱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为了加快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永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开展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八个一〞工程。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迫切需但是,由于经济欠兴旺,永州市高等教育十分落后,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少,层次低,尤其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永州经济和社会开展。2006年,学院组织了专门人员进行了永州市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永州市在“十一五〞期间就需要1200名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专门人才;需要4000名左右畜牧兽医专门人才;需要3000名以上护理专门人才和1000名以上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的人才需求分别达1000人以上。目前,永州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有近100万人,其中具有技术等级资格证书的还不到10%,技师、高级技师、复合技能工紧缺,特别是覆盖面广的农业技术类、医卫技术类、信息技术类等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永州市社会和经济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永州市高职院校只有2所,而培养农业技术类、医卫技术类、信息技术类等优势产业的技能人才只有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这与永州市产业开展现状及要求极不相称。因此,急需大力开展高职教育,以适应和效劳于当地社会开展和经济建设需求。在专业建设中更应注重永州市人才紧缺的专业。根据对永州市市场人才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将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兽医、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以便更好的为永州经济和社会开展效劳。第二局部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前全国高职教育迅猛开展,我们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艰巨历史任务,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应当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审视学院开展的趋势。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院的开展与永州经济社会快速开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建设国内领先水平的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学院硬件建设整体实力虽然较强,但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工程还不多;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虽取得了比拟突出的成绩,但是各专业之间不均衡。此外还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1.教育思想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尤其应当宣传和树立“示范意识〞、“内涵意识〞。需要继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教高[2006]14号等重要文件精神。要牢固树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院与企业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办学,不断增强示范意识、高职意识、改革和创新意识。2.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要真正解决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何进一步适应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如何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等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3.教学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完善,强化与企业行业的紧密合作,构建互动、长效的运行机制,解决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要完善教学工作和教师考核机制,把精力集中到改革和开展上面;要加强实训和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开展观为指针,坚持面向“三农〞、效劳地方的办学方向。围绕永州“十一五〞地方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八个一〞工程,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为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农林技术和医卫技术专门人才。围绕专业建设,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专兼结合、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二托二联四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开发一批基于禽畜生长过程、农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护理操作程序和医学检验工程〔病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行和完善“四业贯穿〞〔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个对准〔对准市场定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就业育人才〕、“四个目标〞〔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繁荣一方经济〕等办学特色。以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强化效劳功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经济欠兴旺地区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探索新路。三、建设思路遵循内涵优先、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的原那么,全面落实建设规划的各项措施。根据永州地方经济“十一五〞开展的主导产业,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兽医、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5个专业,带动和提升学校的综合建设及社会效劳能力建设,更好地为永州经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建设效劳,使学院成为国内高职院校效劳“三农〞方面作出显著奉献的一面旗帜。其主要建设任务和内容分为7个方面。〔一〕进一步明确为“三农〞效劳的开展目标定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立足于永州经济欠兴旺地区的实际,创立高水平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效劳“三农〞作为学院开展定位和目标,发挥学院在农业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农民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加快推动永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1.在开展定位上,积极探索高职学院为建设新农村效劳的模式与机制。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上适应农业和农村的新需求,并根据“三农〞教学与培训的需要,编写各种科普教材和推广农业新科技的讲义和教学课件,使培训学员真正学得好、会使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效劳。2.持续推进人才兴校、名师强校工程,在已有49名正高职称教师、220多名副高职称教师和长期聘请的300多名专业兼职教师的根底上,在建设期内,重点优化“双师结构〞和提升“双师素质〞。特别注重从企业行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技术大师,由他们承当实验实训课的主要教学任务。3.进一步优化和加强院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步伐建设多功能的永大农业科技园。继续发挥“一场四园〞、附属医院等校内实训基地效劳地方经济的功能。实现“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繁荣一方经济〞的多元化效益和目标。4.在对口支援和对口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乡镇农校、职教中心、同类职业院校的师资共享和指导,构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紧密型合作机制。〔二〕依据永州经济社会开展战略目标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建设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具体分为2个主导方向。1.主动适应永州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更好地为“三农〞效劳,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畜牧兽医专业。2.面向永州180多个乡镇、5000多个村级卫生所,主动适应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及农村妇幼护理等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护理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此根底上,选择与上述重点专业根底相关、资源共享的生态养殖、动物医学、种子生产与检验、烟草栽培技术、助产士、康复治疗技术、卫生检验、药学等专业,以及非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申请地方财政支持和学院自筹资金,同步配套建设。〔三〕围绕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着力加强教学根底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落实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已有的256所校外实训基地,在三年建设期内,再建设7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持续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永大农业科技园建设,并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在5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中,不断完善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拟改扩建实验实训室29间和新建实验实训室24间,开发和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虚拟实验室、虚拟农场、虚拟病房、医学检验虚拟实验室,并加强对实践过程的管理;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养20名优秀专业带头人和65名优秀骨干教师,每个专业每年选派5-10名中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煅炼,从行业企业新聘请200名以上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成工学结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7门,院级19门;建设37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27部专业特色教材和50套教学课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完成20项教学改革成果验收,评审10项院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四〕依托重点建设专业领域,加强效劳能力和辐射能力建设。按照企业需要大力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效劳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主动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开发10个以上培训工程,新承当20个省部级农业技术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农业技术开发工程,获取5个以上专利,研发5个专业教学资源包并申报国家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面向新疆吐鲁番职教中心等8个单位的对口支援和对口交流。〔五〕增强和树立高职教育的理念,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能力建设,为创立“示范院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继续加强对教育部、财政部重要文件和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学期至少组织和安排一次高质量的研讨会,提升班子成员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二是加强交流与合作,外聘知名专家来校指导,学习和借鉴优秀高职学院创立“示范院校〞的成功经验;三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每个班子成员都要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六〕配合重点专业工程建设,落实好相关工程的建设。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优化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院本部综合办学条件主要建设工程,完成校园网升级、公共教学平台扩容,综合办学条件有新的重大改善。〔七〕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地方和行业的支持,进一步挖掘学院潜力,确保建设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认真做好中央财政资金的各项预算和执行方案,确保重点专业建设发挥最大效益;按照地方为主的原那么,工程建设工作自觉接受永州市人民政府及湖南省教育厅、财政厅的领导和监管,积极争取湖南省、永州市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确保整个建设工程方案的落实;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充分整合资源,确保建设工程按时完成。第三局部建设目标一、建设总目标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紧扣湖南省、永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需求,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紧贴市场,打造效劳于地方农林技术、医卫技术、电子信息等具有行业特色的品牌专业,形成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群。创新管理机制,优化运行机制,健全制度建设。将学院建成“一典范一模式一中心一基地〞“四个一〞工程,即成为地方性高职院校典范;形成经济欠兴旺地区的特色模式-“永州模式〞;成为湖南省现代农业、医卫技术等应用技术效劳中心;成为湖南省及湘南地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中西部地区地方性高职院校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围绕重点建设专业,创立一流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内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5个实验实训中心〔改扩建实验实训室29间和新建实验实训室24间〕,1个动物教学医院,不断完善校内永大农业高科技园、附属医院、实习农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实习、技术研发、产业开发和社会效劳等4大功能。其中,将万亩连片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良辣椒种苗、桉树组培苗、园林花卉和高油蓖麻四个示范基地建成教学的示范基地、新产品的研发示范基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示范基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确保各专业100%的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进一步加强与农业示范基地、食品加工企业、农场、医院等合作新建校外实训基地。立足经济欠兴旺地区实际,以自身培养为重点,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效劳“三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依托校内良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点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增强教师效劳“三农〞的能力。通过建设使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到达70%以上,到2021年底在岗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到达1:1,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在5个重点建设专业〔群〕中培养根底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20人、骨干教师65人,打造优秀的具有科技开发效劳能力的教学团队。依托校内优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创立和完善“二托二联四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实验实训中心、虚拟实训室,加大实验实训课教学;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习农场、附属医院等〕,实行产学结合、医教结合;紧密联系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企业、教学医院、实习医院等〕,积极推行顶岗实习;利用基层联系点〔农户、养猪场、乡镇社区医院等〕,在寒署假期间开展社会效劳、社会调查、跟班劳动和见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程模块开发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改革。开发以“技能包〞为能力模块的工程课程或任务导向课程;开发一批基于禽畜生长过程、农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护理操作程序和医学检验工程〔病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按照永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和谐永州的总体要求,创新社会效劳模式,在永州市零陵区黄田铺镇和东安县芦洪市镇共建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成为永州“新农村〞建设的引领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000余人次,其中职业教育师资1000余人次。新开发10个以上农业技术和医卫技术培训工程,新承当20个以上市级和省部级应用性研究课题和技术推广工程,新获得5个以上专利,研发5个专业教学资源包。开展中西部地区和职教集团成员学校的对口支援,完成面向新疆吐鲁番职教中心等8个单位的对口支援和对口交流工程。加强数字化、信息化等校园文化建设;健全学院管理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各建设工程顺利完成;进一步加大教学根底设施建设,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经过三年的努力,将我院建成以农为主的综合性地方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成为经济欠兴旺地区创立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先进典型,引领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开展。二、分工程建设目标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建设思路,采用校企、校院〔学校与医院〕、校地〔学校与举办方〕、校校〔对口支援和交流〕共建等多种方式,围绕重点专业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基地。突出实训基地的“示范性、共享性、效劳性〞,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实习、技术研发、产业开发和社会效劳等功能。重点建设能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护理、医学检验、网络技术等5个实验实训中心〔改扩建实验实训室29间和新建实验实训室24间〕,1个动物教学医院,以及校内永大农业高科技园、附属医院、实习农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生产性实训比例达80%以上,确保各专业100%的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5个重点专业与农业示范基地、食品加工企业、农场、医院等合作新建70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到达326家。创新学院管理机制,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平安及组织管理制度,丰富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强化实习实训监管力度,特别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保证实习实训效果。2.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优化“双师〞结构为建设重点,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专职和兼职并重的方针,依托校内优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重点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增强教师效劳“三农〞的能力。两年内安排教师125人次到生产一线锻炼,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85人次到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培训和研修,全面提升“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聘请“行业专家〞25名,指导专业建设。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成20名在省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65名能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更新教学内容的骨干教师,同时聘请200名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成具有195名专任教师和200名兼职教师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教学团队。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5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依托合作校企和校内优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专业班+示范基地〞、“111”、“一三二三〞、“附属医院+乡镇医院〞等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程模块开发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改革;开发以“技能包〞为能力模块的工程课程或任务导向课程;开发一批基于禽畜生长过程、农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护理操作程序完成10项省级以上课程教学改革工程研究;在5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中建成可供高职院校共享的7门国家级、7门省级和19门院级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为引领的37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公开出版27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特色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26部校本实用校本教材或讲义;制定37门课程标准,编制52门课程职业能力测试题库,开发50门课程多媒体课件,建成5个专业教学共享资源包,实现5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工程相配套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教材建设目标。5个重点建设专业的“订单〞培养比例均达80%以上,学生“双证获取率90%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0%以上。4.社会效劳及辐射能力建设发挥学院的人才、科技优势,立足“三农〞,为社会提供人才与技术效劳。与行业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学院教育、培训资源优势,结合行业开展和区域经济开展整体需求,开发模块化培训工程20个,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和岗位培训,重点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科技培训班、种植大户培训班、乡镇干部农业科技培训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乡镇医师培训班、乡村护理技术培训班等。充分利用学院的技术优势和师资力量,为广阔农村、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创新社会效劳模式,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对口支援和对口交流。到2021年,学院累计将开展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11000人次;送技术下乡300人次;与企业联合横向开发应用工程10个;校乡〔镇〕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乡镇2个,为其提供技术和必要的物资支持;培训职教师资400人次;对口支援和对口交流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湘西民族职业学院、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学生500人,辐射带动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协调开展。5.校园数字化与教学效劳平台建设围绕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总体目标,建设“主干万兆、百兆接入〞的校园信息化运行平台;制定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标准,以5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资源包为根底,不断充实资源库,使资源库具有100余门课程的专业教学课件,丰富教学案例,到2021年,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授课的时数占每门课程课时的50%以上。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功能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设备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为学校的整体建设和改革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撑;开发校内各专业教学资源包,建成集教师教学与培训、学生在线学习、精品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于一体的专业教学效劳平台,全面提升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全院各专业建设和开展提供切实保障。6.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加强内涵建设,突破体制束缚,优化运行机制,培育制度文化,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实施监控与评价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机制,发挥学院职能部门、监督机构的作用,调动系部的积极性,将工作重心落实到教研室。加强教学督导,严格各教学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方法,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奖惩机制,完善学生信息反响、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效果综合测评、教材评估等教学管理工作机制,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7.校园根本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根本条件建设,重点建设院本部,学院的新本部建设规划已经完成,新的院本部占地面积2200余亩,已投入建设资金1.6亿元,校大门、图书馆、会议中心已经竣工,其他建设工程已全部启动。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绿色校园为背景的环境设施;精心设计楼、堂、馆、所文化,加强校园硬件建设;建好文化走廊,增加绿化率,建设生态校园,实现环境育人,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8.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院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先进的价值文化、开放的沟通文化、和谐的管理文化、高尚的廉洁文化;深化全院师生对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的认同,让共同的价值观、坚决的信念、优良的道德行为标准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进一步完善“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效劳育人〞体系。附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见表3-1。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建设见表3-2。表3-1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一览表工程2007年、2021年2021年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国家级〔7门〕?社区护理??养猪及猪病防治技术??助产护理??动物普通病防治??临床检验根底??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老年护理?省级〔7门〕?儿童护理??养禽与禽病防治??临床检验根底??生化检验?、?食品卫生与检验??效劳器配置与管理??急救护理?院级〔19门〕?生物化学检验??仪器分析??商务动态网站设计技术??网络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效劳器配置与管理??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根底?、?动态网站设计??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计算机网络根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动物检疫检验技术??内科护理?、?烟草栽培与生理??食品卫生检验??SQL数据库管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表3-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建设一览表工程2007年、2021年2021年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7门〕?生化检验?、?临床检验根底??免疫学检验?、?计算机组网技术??效劳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牛羊生产及疾病防治技术??养猪及猪病防治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仪器分析?、?养殖工程技术??大田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生态养猪技术?、?淡水养殖技术??护理根本技术?、?健康评估??社区护理?、?老年护理??血液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卫生理化检验??食品卫生与检验??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动物普通病防治??养禽及禽病防治技术??烟草栽培生理??兽医临床诊断?、?动物传染病??兽医微生物??儿童护理?、?内科护理??药物化学?、?计算机网络根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特色教材〔27门〕?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仪器分析?、?效劳器配置与管理??大田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养猪及猪病防治技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分析化学、药物分析??检验综合实训教材??食品卫生与检验??烟草栽培生理??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养禽与禽病防治??动物普通病防治??临床检验根底规划教材??计算机组网技术??效劳器配置与管理?第四局部建设工程一、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根据永州市经济社会开展战略目标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遵循“专业建设不仅要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开展的需求,而且要主动引导和创造需求〞的建设思路,为满足永州经济及社会效劳建设需要,将整体拓宽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十一五〞期间严格控制专业数量的增加,着重加强内涵建设,重点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兽医、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并根据产业链设置专业群,以农产品质量检测、畜牧兽医、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四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1个非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面向企业中的岗位群或岗位链,带动根底相关、内在联系紧密的种子生产与检验、烟草栽培技术、生态养殖、动物医学、助产士、康复治疗技术、卫生检验技术、药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等专业进行建设,形成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5个重点专业群。创立一个面向市场、布局合理、善于效劳、质量优良的专业体系,建立一所以农业技术、医卫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协调开展的地方性高职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工程组组长:窦铁生尹颖工程组副组长:梁文旭、阳国秀〔湖南熙可食品高级工程师〕工程组成员:何增明、邓小华、何增〔永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高级技师〕一、专业建设背景〔一〕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永州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2006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4.4%,粮食播种面积815万亩,农业生产总值123.1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30.66%。农业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优质名牌农产品种类极少,特别是在农作物生产及动物饲养过程中,由于平安生产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无平安标准,平安监测措施不力,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平安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开展,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永州市“十一五〞规划做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开展“粮、猪、果、菜、茶、药〞等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截止2006年底,全市已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54个,总面积达105.67万亩,明确提出加大对全市2000多个特别是67个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经济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永州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是构建永州农产品质量平安通道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市有1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中心,11个县〔区〕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站正在建设,按每个县〔区〕检测站9人编制计算,其中要求80%以上为大专学历,需100余人。我市有214个乡镇,每个乡镇有一个农技站、一个畜牧水产站、一个农贸市场,如果每个乡镇配备2~3名大专以上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人员,仅乡镇就需500余人。另外,永州市现有各种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和企业250多个〔食品加工企业122家、饲料加工企业40家、畜禽加工企业91家、水产品加工企业6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多个,“十一五〞期间至少要补充600名以上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人才。以上几项共需1200名以上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社会需求量非常大。〔二〕专业建设根底1.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由原食品加工、植物保护、农学、园艺等专业整合而成。2003年开始招收大专学生。现有在校全日制高职学生158人,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人数占总人数的47.5%,毕业生就业率达92%,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0%。2.本专业建设思路清晰,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初步构建了“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06年与永州市烟草公司签署协议,联合“订单〞培养“农产品质量检测烟草班〞。根据协议单位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在广泛调研的根底上,校企双方进行了课程体系重建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训导。3.长期的教学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专任教师中有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3人,有两年以上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熟悉农产品平安生产和检测岗位的专任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的80%〕。现已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来自行业、示范基地和加工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10人,其中行业专家3人。4.本专业现有微生物检测、仪器分析、动植物检疫等5个专业实验室,有优质水果园、蔬菜园、集约化猪场等6个校内实训基地。还建有永州市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湖南熙可食品、湖南“天之果〞国际食品等6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5.效劳地方经济和效劳“三农〞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效劳,积极开展应用性技术研发,获国家、省、市专利或科研成果奖6项。如阳国秀主持的?柑桔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广?湘研辣椒?等新产品和“烤烟漂浮育苗〞等新技术15项。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已开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1100人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主编国家级教材1部,副主编或参编教材10部,发表教研教改和专业论文125篇。6.积极推行“双证〞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至少获得一种以上本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本专业毕业生获得“双证率〞达95%。〔三〕专业建设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虽创立了“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校企融合深度不够,尚处于摸索和积累经验的阶段,需进一步用高职教育理念和市场导向观念来指导专业内涵建设和完善“专业班+示范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体系。2.本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使专业建设能更好地表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3.现有实验实训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新的技能工程训练与工种鉴定要求,特别在农药、兽药残留分析,重金属检测,转基因产品检测等设备上需加大投入;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如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制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方法等。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开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本专业社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永州经济结构调整和永州市“十一五〞规划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建设目标。推行并完善“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以农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按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室,继续选择技术力量雄厚、实训条件完善的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将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建设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国家重点专业,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二〕专业建设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面向生产、效劳、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农产品平安生产、加工、质量检测和销售能力的专门人才。能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现代仪器使用技术、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有毒有害成分分析、检测及动植物疫病检疫等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能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商检部门、质监部门、农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粮油进出口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从事农产品平安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疫病检疫、产品营销、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合格率达100%,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2.完善“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以效劳永州经济开展、效劳永州农业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力推行产学结合,进一步完善“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学和产业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顶岗劳动和学习结合;产学结合。通过三年的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师资团队建设目标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体目标是:具备“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40人,其中专业带头人3名〔在现有1名的根底上再培养2名〕、骨干教师10名〔现有3名,再培养7名〕;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20名为兼职教师;每年安排5名中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或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4.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以农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校企共建?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4门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将?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卫生与检验?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建成院级精品课程。5.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开放型、共享型、生产型实训基地和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农产品平安优质高效生产、加工示范基地。通过“政府支持、学院自建、企业捐建〞等形式建设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4个,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1个农产品质量检测虚拟实验室;通过“行业扶持、校企共建〞方式,建设好14个校外实训基地,探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快?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教材、教学课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不断深化“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6.对口支援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对口支援同类高职学院,带动对口支援学院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建设和开展,方案三年内本地区对口支援湖南九疑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内对口支援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省外对口支援新疆吐鲁番职教中心。三、专业建设内容〔一〕完善和推行“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和推行现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烟草班)实施的“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班〞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或按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要求分别招收“烟草班〞、“果树班〞、“蔬菜班〞、“畜禽班〞等,更好地效劳地方经济和社会开展。“示范基地〞是指充分利用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校企合作的企业等〕进行“专业班〞人才培养,并且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的示范基地、新产品研发的示范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示范基地、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示范基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示范基地。具体实施过程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根本技能学习阶段,1、2学期〕:学习公共课和专业根底课,利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根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实验室根本技能、各种分析仪器的维护和使用方法、制片、显微镜维护和使用等根本技能。结合讲座和基地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企业文化和敬业精神的渗透。第二阶段〔单项技能学习阶段,第3、4、5学期〕:学习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学习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各单项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技术、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加工技术、动植物疫病检疫等。第三阶段〔综合技能训练阶段,第5学期后1个月〕: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为顶岗实习做准备。第四阶段〔职业技能综合训练阶段,第6学期〕:到校外实训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等]顶岗实习,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地点方式目标阶段地点方式目标阶段根底课学习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根本技能第一阶段〔1-2学期〕根底课学习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根本技能第一阶段〔1-2学期〕专业课学习校内双重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单项技能专业课学习校内双重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单项技能第二阶段〔第二阶段〔3-5学期〕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鉴定培训校内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技能鉴定培训综合技能第三阶段〔5学期后1个月第三阶段〔5学期后1个月〕校外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第校外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职业技能第四阶段〔6学期〕图4-1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根据“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坚持“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那么,对准岗位设置课程。改革过去那种课程学科化和过分强调自身的系统性与严密性,建立“跨越学科本位〞的创新课程体系。结合永州市区域经济开展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开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根底、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根底上,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共同创新设计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产学合作的课程体系,调整、设置和重构课程内容,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1.课程体系建设〔1〕根据农产品质量检测行业就业状况确定职业岗位群,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职业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确定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质量检测、无公害农产品加工。〔2〕构建职业能力模块及能力要素。根据3个职业岗位群对人才职业道德、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根本素质〞、“实验室操作根本能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无公害农产品加工能力〞5个能力模块及19个能力要素〔表4-1〕。4-1职业能力和能力要素职业能力能力要素根本素质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理,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科学开展观。2.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团结协作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行为标准、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组织、写作能力。6.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7.能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技术资料。实验室操作根本能力1.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2.熟练配制各种实验试剂。3.掌握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根本原理、维护和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能力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1.熟悉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2.掌握农残分析技术。3.掌握重金属检测技术。4.掌握硝酸盐、亚硝酸检测技术。5.掌握微生物检测技术。6.掌握食品卫生检验技术。7.能进行检测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报告的编写。无公害农产品加工能力掌握农产品加工技术。〔3〕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岗位群要求,围绕职业能力要素构建课程体系,形成5大课程模块。“根本素质〞课程模块包括政治、体育、英语、应用语文、计算机应用根底、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植物生长与环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等课程,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为核心课程。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根据“专业班〞确定具体开设课程,比方“烟草班〞那么以开设烟草栽培技术为主,“果树班〞那么以开设无公害果品栽培技术为主,“蔬菜班〞那么以开设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为主等,从源头进行质量控制。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课程按照作物的生育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农产品质量检测〞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根底、农药学概论、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试验与统计、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植物检疫、动物检疫等课程,以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植物检疫、动物检疫为核心课程。对于“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按照取样—样品前处理—样品测定—数据处理—分析报告等分析检测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公害农产品加工〞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技术。“能力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公共关系、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根本知识、肥料检测、种子检验等课程。课程体系框架见图4-2,课程体系建设具体措施见表4-2。图2图2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三个职业岗位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植物生长与环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公共课程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检测农残分析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食品卫生检验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动物检疫植物检疫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根底试验与统计动植物检疫农药学概论政治体育应用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表4-2课程体系建设措施序号建设内容保障措施1成立团队成立由课程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规划团队。2市场调查针对行业、企业和基地开展职业岗位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规格分析,确定培养目标。3人才规格分析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将本专业分解成假设干个能力模块。4课程体系重构根据生产过程及企业要求和相应能力模块,重构本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并制定各课程相应要求。5课程内容分析以本专业职业标准为准那么,在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分析本专业应掌握的理论及技能知识,确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6制定培养方案参照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教学方案及教学大纲,突出技能训练及产学结合方案。7开发教学资源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发?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等4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及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2门精品课程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集、试题库及网络教材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包。8方案修订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响,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及修订。9确定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最终确定本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案。表4-3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序号实践方法负责人资金投入预算〔万元〕合计〔万元〕2007年2021年2021年1人才培养模式窦铁生12362专业信息调研窦铁生12253课程体系构建尹颖255124课程内容设置邓小华255125教学方案及教学大纲的编写梁文旭22156教学资源开发尹颖354127专家咨询指导窦铁生354128信息反响何增13269专家评审及方案确定窦铁生35513小计〔万元〕18343183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所有专业主干课程按照“一个新的教学大纲、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一套先进适用的教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一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六项标准来加强建设。经校企双方共同研究,确定重点建设?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分年度参加省级及国家级优质核心课程申报,建成时间及经费预算见表4-4;申报?农产品质量精品课程食品卫生与检验?省级精品课程,?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资料全部上网开放,为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同时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见表4-5。表4-4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序号建设课程建设时间及经费〔万元〕负责人2007年2021年2021年合计建成时间1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5614252021年尹颖2食品卫生与检验2513202021年陈松明3仪器分析58132021年梁文旭4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310132021年董红霞合计15292771表4-5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序号建设课程建设时间及经费〔万元〕负责人2007年2021年2021年合计建成时间1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2313182021年尹颖2食品卫生与检验356142021年陈松明3仪器分析2572021年梁文旭4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2572021年董红霞合计91819463.特色教材建设规划配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及精品课程的申报,以?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等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为建设目标,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食品卫生与检验?、校本教材?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编写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效劳的校本教材?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实训指导?。分别编写?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四门课程的电子教案与教学课件。教材及教学课件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见表4-6。表4-6教材及教学课件建设规划及经费预算序号建设工程建设措施及课程名称资金1纸质教材以课程建设团队为主,在企业和行业专家指导下,编写表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及工学结合的新型教材:?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实训指导?。32万元2电子教材教学课件以课程建设团队为主,由各骨干教师完成相关内容,在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4门课程的电子教材和教学课件。18万元电子教案3网络教材网络在线学习以课程建设团队为主,由校企组成的网络专业专家具体实施,在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食品卫生与检验?、?仪器分析?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4门课程网络教材。学生试用,收集反响信息,及时更新与修订。21万元网络在线辅导网络在线测试4.专业教学资源包建设依托学院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食品卫生与检验?两门课程集教学大纲、考核大纲、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网络教材、实验实习指导书、习题库、试题库于一体的立体专业教学“资源包〞。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5.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依据“教、学、做〞相统一的要求,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原那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操作性强的课程,如?仪器分析?,在讲清原理的根底上重点讲授操作方法,技术要领。以现场教学为主,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2〕技术技能性强的课程,如?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以农药残留分析,重金属检测,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等内容为教学重点,采用课堂讲授、校内摹拟实验、校内真实实验,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3〕例证性强的课程,如?植物检疫?,以本地区及本省植物常见常发的检疫性病虫为教学重点,采用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等,围绕具体病例诊断实施教学过程。〔4〕生产性强的课程,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根据作物生育过程安排授课内容,重点讲授与无公害生产联系紧密的内容。如产地环境要求、肥料要求、农药要求、生产规程等。采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工程教学、顶岗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开展“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3项教改工程研究。“专业班+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申请省级立项,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申请市级立项。6.学生“双证制〞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一种以上本行业职业资格证书。100%学生获得1项职业资格证书,95%学生获2项以上中级职业资格证书,70%以上毕业生获1项以上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表4-7学生“双证制〞建设规划序号证书等级相关技能实训1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微生物与检验、食品感官分析等2畜禽产品检验员中级、高级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3食品生产工中级、高级食品生产规程、食品质量管理4动物检验检疫工农作物植保工中级、高级动物疫病检疫植物疫病检疫7.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为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专业教师和基地专业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三年内,力争完成“湘南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及配套技术研究〞、“柑橘标准化生产及配套技术研究〞、“大棚反季节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肉类及其制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配方施肥对大米品质的影响〞等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推广,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力推广水稻、果树、蔬菜和生猪的标准化生产、烤烟密集烤房等新技术。三年内,力争推广优质水稻、优质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24项。表4-8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金费预算表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合计〔万元〕2007年2021年2021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18343183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15292771精品课程建设9181946教材及教学课件建设16292671职业资格证书建设8151538教学“资源包〞建设510924社会效劳〔应用性科研研发,技能培训〕691025合计〔万元〕77144137358(三)“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根本的教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院坚持事业吸引人、开展鼓舞人、情感凝聚人、政策鼓励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使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根据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现有教师队伍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逐渐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设措施及建成标准见表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