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学概论复习题史学概论复习题史学概论复习题史学概论复习题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那时,许多学者对社会历史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索,力图揭开社会历史发展的奥秘。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个历史性的任务他们无法完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历史哲学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从而为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正确解决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开辟了现实的道路,终于使“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本质,回答了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2)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又以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类社会,得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有机体的科学结论。唯物史观阐明了构成社会结构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三者间的辩证关系,既重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政治、文化等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因素的反作用,还论证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的思想深度,是以往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所未曾达到的。2.为什么说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进的客观规律参考答案:(1)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历史地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但是,资产阶级学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不变的社会。(2)唯物史观正确揭示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进而推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且都是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再发展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3)唯物史观同时指出,任何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发展过程,都必然要体现上述规律。也正因为这是普遍规律,其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态也就各不相同,正像必然性总是以偶然性形态表现出来一样,普遍性或一般性总是以特殊的形态表现出来。(4)唯物史观是迄今为止最有效地阐释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发展机制的理论模式。3.唯物史观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参考答案: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4.应当怎样正确地认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1)根据唯物史观,阶级的产生及其发展,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阶级社会的存在仅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演进的直接动力,在社会变革中起着杠杆的作用。运用这样的观点观察阶级社会的历史,既看到统治阶级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又看到劳动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斗争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承认劳动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的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3)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剥削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对社会有贡献的“必要的阶级”,曾经为推进“历史的进步”做出过贡献,劳动阶级只能在历史舞台的基底为创造历史进步的物质基础而默默地劳动。(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阶级自身具有了新的品质、新的面貌,就要求上层建筑的一整套观念、体制和制度作相应的更新,不能适应革新要求的旧统治阶级就从必要的阶级变成了多余的阶级,他们就要被人民推翻,他们的统治地位就要被一个新的阶级所取代。(5)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初期,还需要继续进行阶级斗争,但是在巩固政权、建立新型经济基础和新型生产关系以后,阶级斗争就逐步消退,把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来,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5、简述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列举)参考答案:唯物史观事实上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观念的发展的合法产物。马克思的理论包括了一切有实际价值的历史观念,并且给了这些观念一个非常坚固的基础。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主要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唯物史观提供了自然科学的依据,是唯物史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三、解释下列名词1.生产力参考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指人类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中把自然物质改造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力量。生产力包含:人、产品、工具三个要素,即生产者、生产对象和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仅仅指生产工具的改进或生产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包括了劳动者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出发点。2.生产关系参考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主要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和活动的分工与交换关系,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亦称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劳动和活动分工的产生,而劳动和活动的分工同时就意味着参与分工的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劳动和活动的交换。3.经济基础参考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经济基础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分工关系、交换和分配关系、所有权关系,这些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对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称之为经济基础,意指它既是经济范畴的结构、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4.上层建筑参考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等的制度和机构,以及社会的意识形态诸如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念。上层建筑构架于经济基础之上,但其构建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所以被视为社会的上层建筑。5.社会形态参考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指在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属于经济关系范畴,上层建筑则包括两个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社会形态看作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人在社会形态中占有中心地位,社会形态就是人本身。6.社会存在参考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社会存在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所说的那种处处都在的客观实在,而是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这种存在不是无始无终的,而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社会存在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社会存在实际内容的“现实生活过程”,包括人们的物质实践及其前提自然条件、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概括地说,人们的一切物质活动及其基础物质实体和物质关系构成了“社会存在”的全部内容。7.社会意识参考答案: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指人们对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及其过程的反映,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8.阶级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存在仅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6、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唯物史观并不意味着对人的漠视,唯物史观较好地把规律与人结合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参考答案:同自然界不同,人类社会看上去充满了更多主观性和偶然性,但唯物史观表明人类社会表面上的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唯物史观并不把人同规律的关系视为物同自然规律的关系,这在唯物史观的几个重要理论范畴中都有体现:1.唯物史观所指的社会存在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所说的那种处处都在的客观实在,而是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唯物的体现是强调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是决定社会历史进程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2.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在相当意义上说,我毕竟能够创造历史,因此我也就不必等候历史去‘自行造成’。”3.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唯物史观同样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演进、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人们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而上层建筑的构建,以及它对于经济基础服务功能的发挥,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智慧累积。科学地认识历史演进的规律,人们有可能采取适度的制度变革来减少历史演进付出的代价。4.马克思把人和社会形态看作是同一概念,把社会本身看作人本身。7、马克思怎样看待自己所总结的历史发展模式的普适性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与马克思同时代以及之前之后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家们曾经努力为人类社会总结出模式,但马克思已非常睿智地看出思辨历史哲学的不足,对于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是非常小心的。他说:“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括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的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唯物史观的规律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展开的道路与形态是不同的。在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政治史、法制史和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历史时,也就不能把多种多样的历史形态做过于简单化的理解,要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8、简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参考答案:1.社会具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辩证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内部矛盾,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是辩证地通过一系列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2.在整体发展的规律之下,存在着特殊的、个体的、即部分演进的层面。3.特殊不是普遍之外的特殊,而是普遍规律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展现。9、简述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参考答案:1.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指任何社会历史现象的产生、演化和消亡都具有其自身内在的原因,存在着因果关联。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是指社会历史发展、变化中可能出现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情况。2.历史必然性和自然必然性一样,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质。但历史必然性并不是自然必然性简单、直接的延伸,它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在以社会的人为承担者和主体的活动过程中起支配作用。历史必然性的客观性是社会的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不能说不以人的活动为转移。3.历史必然性是世世代代人们的活动之间的历史联系,是现实条件同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活动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直接后果、间接后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种必然性,起初都是作为若干偶然因素中的一种而出现,只是由于人们不断重复的、循环往复的活动,才发展为必然的东西。而在这种从偶然向必然、从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过程中,人的选择和决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4.把偶然性和必然性视为两类不同事物具有的不同属性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10、下面这首西方民谣强调的是历史的必然性还是偶然性请用你在课本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这首民谣。因为少了一颗马蹄钉,而丢了一个马蹄铁。
因为丢了一个马蹄铁,而少了一匹战马。
因为少了一匹战马,而缺了一个骑兵。
因为缺了一个骑兵,而输了一场战役。
因为输了一场战役,而灭亡了整个国家。参考答案:这首民谣强调把一个国家的兴亡归结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性因素,强调的是历史的偶然性。这样的认识当然是错误的,如果所有的战马都是健康的,一匹战马可有可无,如果所有的骑兵都英勇作战,少了一个骑兵无关大局,输了一此战役之后,如果国家还有强大的经济势力,人民万众一心,国家仍然不会灭亡。在历史过程中,真正起作重要作用的是不是这些偶然的、微不足道的因素。强调这些因素,其实也就是否认了历史的规律性。1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参考答案:1.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等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因而也就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从而得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科学结论。2.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所推动的,所谓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发展,首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乃至上层建筑的变化。理所当然地,作为生产力诸因素中唯一能动的、人的因素,劳动群众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动力。3.劳动大众的人心向背,决定着领袖人物的成败或作用的大小。4.唯物史观也十分重视杰出人物和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时代的需要”而被“呼叫”出来的,并非偶然出现,杰出人物具备胜任历史使命的特殊才能,这样的才能使他能够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社会的需要,推动历史的发展。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12、英雄史观并未否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过程的客观实在性,为何说英雄史观是唯心史观参考答案: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理解。1.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个人行事是总是充满目的和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即人的行动也是受制于人类社会的规律的。但如果坚持英雄史观,强调英雄人物的作用,无疑就是要强调英雄个人意志的作用,不受规律所束缚,这样,人类社会的进程也就由英雄的意志来决定,自然就成为唯心史观,历史也就没有规律了。2.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因而也就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英雄史观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显然是违反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13、怎样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参考答案:1.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是指:每个阶段都拥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形态,不仅具有独具的特征以及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而且在其植根的地方(国家或地区)总是能够持续存在较长一段时间、往往长达数世纪之久。因此,人们在辨别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演进进程时,常常以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衡量其发展、进化的程度。2.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演化的衔接,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阶段性变迁的起始时期,新阶段总是或多或少保留着旧阶段的某些重要特征,显现着新阶段是在旧的母体中孕育并发育成熟的种种痕迹。3.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构成了辩证的统一体,因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既具有连续性特征,但它同时又在阶段性演进中向更高一级提升;在持续的累积中实现阶段性飞跃,在新的阶段性飞跃到来之前还要有新的持续的累积,从而使人类社会展现着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进程。14、现在全国许多省份都编了本省的通史,许多通史都把本省的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你认为这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做法吗参考答案:中国土地辽阔,人群复杂,地区的差异性非常大,未必各省的历史都会如此整齐,例如,我们可以把鸦片战争视为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内地一些省份,鸦片战争前后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认为这次战争对这些省份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大妥当。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五种生产方式的理论,或为了与整个中国史的框架协调一致,而对本省的历史进行这样的分期,得不到史料的强有力的支持,那就是违背唯物史观的。唯物史观认为在整体发展的规律之下,存在着特殊的、个体的、即部分演进的层面,马克思等经典作家也明确反对把某种历史发展的模式套用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认为那只是一种“历史哲学理论”。15.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参考答案:(1)社会条件。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政治派别的爱国人士,均先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展开救国救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道路的探索。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继而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2)思想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3)学术条件。一方面,“新史学”对旧史学的冲击,使中国史学处在变革之中,对中国史学走向近代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思想遗产,如朴素的唯物思想传统和朴素的辩证思想传统,使唯物史观易于为中国进步学者所接受,并把它同中国历史研究结合起来,这种学术土壤,有利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16、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历史的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参考答案:第一,关于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从理论上指出,在研究社会基本矛盾以及一切社会历史现象的时候,关于各种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辩证法,是最根本的方法。(2)毛泽东以此方法总结概括古今中外革命的历史规律,揭示出革命—夺取政权—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新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力的发展的模式,挑战了通过新生产力改造落后生产关系的认识。(3)毛泽东阐明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及其所导致的中国农民的贫困和不自由,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二、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毛泽东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通过阶级分析才能对中国社会问题具有最基础的知识。(2)毛泽东认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第三、关于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毛泽东指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并强调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和外来侵略势力的统治的,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第四、关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批判地总结和继承历史遗产。毛泽东指出,要尊重历史,总结、继承历史遗产,坚持辩证法,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但不颂古非今,不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要引导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向前看。第五、关于运用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第六、他强调要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并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对近百年的中国史作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几个领域的分析研究,然后再作综合的研究。第七、毛泽东关于中国历史的理论都是跟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他把对中国历史与现状的研究,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一环。1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国史学有哪些理论创新参考答案:第一、科学地对待历史,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反对脱离现实研究历史的倾向,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科学地对待历史。第二、坚持用生产力标准作为判断社会历史进步是非得失的客观标准,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坚持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进一步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第四、突出强调改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第五、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基本经验,科学系统地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规律。第六、从世界的普遍联系中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第七、充分发挥历史资政育人、鉴古知今的指导作用。18、请列举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请列举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四个发展阶段)参考答案:(1)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有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古代铭刻考》、邓中夏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华岗的《大革命史》、吕振羽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等。(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有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邓初民的《中国社会史教程》、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民族简史》、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十批判书》、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上册、华岗的《中国历史的翻案》、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等。(3)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广泛传播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有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范文澜的《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试论中国自秦汉起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邓拓的《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吴泽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4)“文革”结束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入深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有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许涤新与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刘大年的《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白寿彝的《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的讲话》、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王锺翰主编的《中国民族史》、史念海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史念海的《河山集》系列、谭其骧的《长水集》、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尹达的《从考古到史学研究的几点体会》、吴于廑与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等。19、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主要经验有哪些参考答案:第一,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研究历史的正确方向和科学道路。第二,坚持研究历史和关注现实相结合的学术宗旨。第三,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第四,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批判继承中国史学的优秀遗产,引进、借鉴外国史学的积极成果,以丰富当今史学的研究内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升史学自身的理论和方法。第五,努力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史学,繁荣史学。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廓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周公由此其选也。——《礼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孟子》问题:试分析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演变观念你还可以举出其它例子来说明中国古人有这些观念吗参考答案:在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感叹历史由“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退而为“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由小康时代尚有禹、汤、文、武等贤君来看,孔子显然认为小康时代强于自己所处的春秋时代。这是一种历史退化观念。退化观念的另外一个显著例是,中国古人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时期视为非常美好的时代。直到今天,我们还常用的“人心不古”这个成语,深刻显示出“退化观念”在古代的重大影响。在第二则材料中,孟子认为每隔五百年就有圣人出现,这是一种循环观念。循环观念同样在中国古代有较大影响,三国演义中国的那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经典论述,既是对中国王朝循环历史的一个总结,也深刻地体现出中国古人对历史演变的认识。21、现在中国大多数人都相信历史是进步的,是向前发展的。请问:中国人的这种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参考答案:在关于历史趋势方面,中国古代主流的观念是退化与循环。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的优越感迅速减弱,学习西方技术、制度与文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愈来愈被认识到。在这样的背景中,严复译介了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著作,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引入中国,唤起国人救亡图存。这种思想引起了越来越广泛和热烈的反响,中国人逐渐认为历史是进化的,是发展的。梁启超对中国旧史的种种批评,对“新史学”的种种描述,深刻地表达了在进化观点指导下书写民族史的思想,可视为中国史学观念转型的一个标志。后来引入中国的唯物史观,用一整套系统的理论阐释了历史向前发展的规律,同样对塑造中国人的历史进步观念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2、简述“新史学”的理论意义和主要成就。参考答案:1.揭示了旧史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如梁启超《新史学》把中国旧史学的弊端概括为“四弊”、“二病”。2.反对“君史”,倡写“民史”,努力打破旧史学中以帝王为中心的编纂格局,注重研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进化情况。3.提倡研究历史进化的因果关系,当时的史学家们致力于文明发展演变的轨迹和历史发展主要脉络的渊源流变的探索。努力发掘历史演进的轨迹以及各种史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影响,把“求得公理公例”放在历史研究的重要的地位。4.提出并成功实践了一些影响深远的方法,新史学家们大都学贯中西,在继承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西方史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自己扎实的实证研究,指示出了了一些具有方法论、认识论意义的观点,其中较突出者有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顾颉刚的“历史层累构造”说等。5.促成一批新的史学成果的问世。如夏曾佑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罗振玉、王国维合撰的《流沙坠简》,罗振玉编的《敦煌古室遗书》等。6.宣传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对推动当时中国人的奋起自救起了积极作用。23、简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时代特点参考答案:1.产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全面阐述了对史学的认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学科体系认识的奠基之作。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开辟了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相结合的史学道路。2.发展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凸现出史学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3.广泛传播时期:从1949年至“文革”前。这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特点,是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和对重大历史理论问题的深入探索,推动学科的改革和建设。重视对历史典籍、资料的整理和采集,也是这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一个特点。4.深入发展时期:“文革”结束后。这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时代特点,是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中外史学交流空前活跃。这一时期,史学研究的氛围较为宽松,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撰写的史著大量翻译、引入,采用其它方法研究历史也得到包容。这种宽松氛围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本身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24、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先驱者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贡献(列举)参考答案:第一,关于历史学学科属性的认识。李大钊等人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说明了历史学的性质与属性,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上具有理论奠基的作用。第二,关于历史教育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于史学的社会功用认识的理论提升。李大钊把史学与“科学的态度”同“脚踏实地的人生观”联系起来,反映了他对史学的深刻理解。第三,关于中国社会形态历史演变的理论。蔡和森、李达等人分析了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以及社会形态如何演进的规律。第四、重对现实阶级斗争的研究。邓中夏、华岗等人已注重研究阶级和阶级斗争在历史运动中的作用。第五、关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李达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民族的基本问题,富有理论色彩。第五,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李大钊指出社会进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的生活,是一切生活的根本条件,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作出了全面的阐述。第七、积极展开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的论战。切实推进了唯物史观同中国历史研究相结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5、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第一,关于中国社会形态历史演变和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第二,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第三,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第四,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家修养论。第五,关于建设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26、简述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机遇和挑战。参考答案: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前所未有发展的机遇,主要体现在: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繁荣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真正得以贯彻实行;2.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不断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不断深化,产生了一批又一批阶段性成果,开拓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3.全方位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中外史学交流,中国史学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世界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面临着的挑战有:随着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史学观点传入中国,在中国史学界也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偏向。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历史,正确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清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这是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迫切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27、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进步和成就参考答案:第一,史学工作者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和新的历史起点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和更加全面的理解,在历史观念和史学思想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第二,史学工作者积极推进史学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采取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进而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形成了史学发展的新的机制。第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和鼓舞下,史学工作者拓宽了视野,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突破了一些所谓“禁区”,学术热情大为高涨,创造活力空前提高。第四,改革开放的国策,促进了中外史学交流,外国同行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中国史学家的思考和研究。第五,更加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得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28、请列举几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中国面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参考答案:1.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学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第一部历史理论著作。3.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4.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这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论述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历史著作。5.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册。是一部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开创性著作。29、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当前任务。参考答案:1.深刻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历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全局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历史学的新发展。2.大力推进历史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尤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历史学研究在整体上的学术水平。尤其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史学研究在整体上的学术水平;3.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干扰,大力振奋民族精神,推进史学研究。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8年,范文澜在撰写《中国通史简编》,正写到隋唐。李新读到专写隋炀帝骄奢淫逸的一节,见有“隋朝富饶,酒食照例不要钱”以此向西域人炫耀而遭讪笑的文字,觉得颇为刺眼,对范文澜说:“你的书毛主席是一定要看的,你在这里写吃饭不要钱,而且是写隋炀帝,这样写好吗”范文澜毫不迟疑地回答:“就是要让他看嘛!我写的都是事实,有凭有据,怕什么”问题:范文澜这样写作历史的寓意何在这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什么样的学术宗旨参考答案:1958年正是大跃进时期,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群众集中在人民公社吃饭,不要钱。范文澜通过写隋炀帝的骄奢,试图警醒中国领导人与社会各界。这则材料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坚持研究历史和关注现实相结合的学术宗旨。31、通过具体的研究例证,说明文献分析与考古研究在历史学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历史学的“本位”是文献分析,近代考古学的发展,为历史学提供了根据物质型文化遗产再现历史场景的新的方法。(2)考古学可以乘重建文献无徵的史前史体系,对文明时期的历史,考古学可以补充和丰富文字记录的不足、纠正文字材料的错误甚至向历史学家提出新问题。因此,文献分析与考古研究的结合,极大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3)例如,王国维把文献分析与考古证据系统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用这种“二重证据法”,整理出来的上古制度演变线索,“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的放出一段异样的光彩”,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结合《诗》、《书》、《易》等纸上的史料与卜辞、金文等考古材料,赋予它们以新的意义,并且上升到系统分析社会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高度来研究中国上古史,制造出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32、如何从整体性原则出发,理解在历史研究中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的意义参考答案:(1)自然以及社会本身是和谐一体的,分科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对自然、社会进行人为分割的结果,不能因此而将学科差异机械化,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向其它学科借鉴。(2)各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社会,相互间存在着交集以及对话的前提与必要,而人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创造历史,与自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间也并非毫无关联。(3)由于历史认识的整体性原则,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更是一直植根于历史学的内在特质之中。历史的当代发展得益于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人口学、语言学等学科的交流与相互借鉴,成绩斐然。与生态史有关的研究更是借助了气候学、树木年代学、动物地理学、气象学、物候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手段。33、怎样理解教材上所讲的实事求是原则参考答案:教材上讲的实事求是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历史的真相,二是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部联系。由于历史学本身所具的许多特点,如何在史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成为一个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的问题。历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其研究对象的既逝性,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但这两个特点并不意味着历史是不能认识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社会行为不能仅从活动者的主观动机去理解,相反的,必须从人们的社会存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动机。历史学家要从各个时代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探寻各种社会意识产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揭示各种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演变的规律。尽管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认识总是要打上自己主观意识的烙印,总要受到阶级的、时代的局限,但随着人们的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历史过程本身的发展,人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对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及其规律的认识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34、简述传统历史主义的特点参考答案:1.历史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与精神,认为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是不变性和永恒性的反复,是为了发现一般原则,而历史学所关心的却是独特的、精神的和变化的领域。一个是‘研究普遍规律’,另一个是‘研究个别事实’。2.这个根本差别决定各自要求不同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的抽象和分类方法不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因为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独特个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才可捕捉。3.重视历史事物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强调从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去理解历史事物的历史独特性。4.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是不断发展的连续的人类历史运动过程中必要的一环,都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35、阶级分析原则应如何应用参考答案:1.阶级是根据经济标准划分的,因此,要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在的经济关系,揭示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背后的、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阶级的物质利益;2.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经济运作的实际过程,以及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等等,具有合乎历史实际且具深度的把握;3.在分析历史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时,要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历史地看待历史上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注意把某一时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置于其所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得出更加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4.还要注意“阶级意识”如何产生和是否存在的问题。36、谈谈你对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性原则的认识。参考答案:1.整体研究原则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相一致的。在历史研究中坚持整体研究的原则,就是要在历史过程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除了经济因素外,还要关注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观,这就是整体研究的原则。2.就时间序列而言,整体研究原则就是要把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看成一个有内在脉络的连续的过程,不因为后来的偏见而割裂历史。不能把历史剪切成为零散的“例证和插图”,不能因为后来的政治好恶而限制历史学家的视野,不能有意地割断历史,不能忽视历史演变和进步的客观事实。历史的整体性原则还要求史学家不能对现实漠不关心。3.就空间范围而言,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注意不同地区联系与互动。4.就人群而言,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注意不同人群间的联系与互动。史学研究的是人,为着研究的方便史学家可能会关注某个特定的人群(如某个阶级、某个民族),但却不能把这个人群孤立起来,要注意考察这个人群同其他人群间的交往。5.就学科而言,整体研究的原则要求史学家不能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生活与历史本身是不分学科的,分科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如果把这个方便当作生活本身,就难免会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6.总体性原则并不要求我们去写包罗万象的历史,那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选定一个研究对象,但同时必须有意识并尽可能把这个对象置于整体中去考察,这才是整体性原则的真义。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即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和亨利·皮雷纳一同去斯德哥尔摩游览。刚到那,他对我说:“我们去参观什么地方呢好象那里新造了一座市政大厅,我们先看那里吧”似乎是为了打消我的惊鄂,他又说:“如果我是一个文物收藏家,眼睛就会光盯住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因此我热爱生活。”这种渴望理解中活的欲望,确确实实反映出历史学家最主要的素质。问题:你怎样理解“这种渴望理解中活的欲望,确确实实反映出历史学家最主要的素质”参考答案:历史的整体性原则还要求史学家不能对现实漠不关心。一方面,当代是过去的延续,古今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分明的,特别是研究晚近的历史尤其如此。另一方面,人性是相通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于史家去理解过去的人和事。此外,历史学家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坚持研究历史和关注现实相结合的学术宗旨,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宝贵经验之一。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内地X省的历史学者编写了《X省通史》,把鸦片战争视为X省近代史的开端,但实际上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很多年内,X省无论在思想、经济等方面同鸦片战争之前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外国的资本也没有进来,甚至踏足X省的外国人都寥寥可数,绝大多数X省连鸦片战争都未曾听说过。你觉得《X省通史》的写法违背了哪些基本的史学原则参考答案:没有从具体的史料出发,得出适合X省的历史分期,而是简单套用了中国通史的叙述模式,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史学原则。忽视了X省的特殊性,未能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条件出发,分析其特殊的历史联系,违背了“历史主义”的史学原则。39、简述考古学对历史学的意义参考答案:近代考古学的发展,为历史学提供了根据物质型文化遗产再现历史场景的新的方法。1.重建文献无徵的史前史体系。人类有文字的历史不过几千年,这就决定了人类大部分时期的历史必须通过考古学来重现。2.对于文字记录出现之后的,考古学记录的同样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文字记录的也只是极少一部分历史,人类的生活很多就“记载”在遗迹、器物上面,古城、古宫殿遗址,埋藏在地下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钱币、服饰等等,无不透露出历史信息,考古学资料可以补充和文字记录的不足。3.纠正文字材料的错误。文献资料由于其特殊性,在流传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或者这些错误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4.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中,考古学是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最为广泛的学科,许多科学技术的新进展,都很快被考古学家所利用。这种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丰富了历史研究的手段,增强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40、简述“二重证据法”及其影响。参考答案:二重证据法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并以大力实践的一种系统地把文献分析与考古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二重证据法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强烈的时代性,它是20世纪初年中西学术交融和新史料大量发现刺激之下的产物;二是对传统学术的继承性,乾嘉考史名家钱大昕利用碑刻史料与历史文献互相比勘解释对考证元史问题等项得到创获,可视为“二重证据法”的萌发;三是对西方新理念、新方法的融合性。甲骨文、汉简等重要发现为王国维提供了新的史料凭借,西方近代学术的相继传入,尤其是19世纪后期以来欧洲学者重视考古材料的运用,和“审查史料”即强调对于历史文献应以审慎态度究明其来历、考辨其真伪然后作出正确分析的观念和方法,给予他以深刻的启发。王国维利用“二重证据法”进行历史研究时,注重把文字训诂和史事、制度的考察结合起来,重视把文字训释与实物考察结合起来,强调通识,反对穿凿附会之说。在考订古史时,他强调不能以孤立的眼光看待材料,要注意观察事物的流变,在许多问题的研究中显示出通变的观点。这些方法对后起的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寅恪赞这种方法可“示来者以轻轨”,郭沫若更以为这种“研究学问的方法是近代式的”。二重证据法很大程度上实在地影响了中国学术界。41、简述计量史学的意义和局限参考答案:计量史学的意义在于,1.计量史学是对传统史学模式的一种革新,指示了历史学发展的一种新方向。2.计量史学方法有助于把传统史学中常见的定性论断中隐含着的模糊的数量判断明晰化,从而对那些包含着模糊的数量判断的定性论断加以验证,或予以确证,或加以修正,或予以否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论断。3.计量史学方法在帮助历史研究者探寻普通群众的历史和普通群众的动向在其中起着重大作用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轨迹和深层奥秘方面,以及在探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趋势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研究方法不能替代的独特功用。计量史学的局限性在于:1.由于主题的确定、材料的搜集整理都离不开个人的考虑,由于可用于计量研究的资料有限或科学化程度不高,计量方法远未能成为取代其他方法的唯一科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2.计量史学的成果枯燥,缺乏可读性,使其日益远离普通读者,失去了史学的社会功能。3.史学必须坚持自己的基本学科原则,如果全部去计量,历史中活生生的人就消失了,全部去关治普遍性,也不符合人类对历史特殊性充满兴趣的天性。42、下面两个比较研究的题目,你认为恰当吗1.孔子与荷马的思想比较研究2.18世纪、19世纪欧洲人心中的孔子形象参考答案:第一个题目不妥当,因为孔子与荷马缺乏可比性,如“生搬硬比”得出若干相似与差异,则正如陈寅恪所说的“古今中外,人天龙鬼,无一不可取以相与比较”。第二个是比较研究的好题目,这种比较有可能可以折射出欧洲社会的的变迁以及中国形象的变化。43、中国的修史传统对文明传承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从一个文明的文化发展史来看,其是否具有连续性的标准或要求,也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内容的连续性。如果我们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世界上的各文明古国,其中大多数在文化发展史上不是已经中断了连续性,就是只有不完全意义上的连续性。而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语言文字和学术传统都具有自身的连续性。通过史官、史馆等制度以及私人撰史,中国形成了源远流长且不间断的修史传统,即使国家分裂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未能破坏这一传统,并且中国古人对历史传承文明的意义也有着清楚的认识。这对中国的文明传承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在历代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著作中都有鲜明的反映,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和它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44、怎样认识中国古代史学的信史原则及其历史局限性参考答案:中国古代史学的信史原则包括秉笔直书以及以信史为追求目标两大方面。前者主要体现为,第一,“按实而书”,杜绝“泛论”;第二,“叙述当时,务在审实”;第三,“他善必称,己恶不讳”。后者主要体现为,第一,不徇人情,坚持实录精神;第二,正确对待事实、褒贬、文采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全面判断国史、野史、家史的价值;第四,考证前史,祛疑存信;第五,自觉处理历史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尽其“天”而不益以“人”。坚持信史原则使中国古代史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首先,在历史记载方面,先秦时期史官记事主要受到“礼”的约束,秦汉以后又受到“名教”思想的束缚。其次,中国古代史家的历史观,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先是天命史观,后是英雄史观,因而不可能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有真正的认识。再次,中国古代史官和史家对有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判断,大多是“颠倒”的,从而模糊了事物的本质。再其次,中国古代史家都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唯心史观的影响,有些史家在解释历史时,往往给历史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当然,从整体上看,这些局限性大多是时代使然,后人应对其作历史主义的分析。45、为什么说经世致用是史学之社会性的必然要求参考答案:首先,史学能够延伸人们思考的时间范围,扩大人们视野的空间世界。其次,由于历史同现实本有天然的联系,因而在悠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中曾经出现过的人们的活动及其原因与结果,总是会引起今人的关注、回忆和兴趣。第三,史学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悠长、恢宏的思考时空和丰富、纷繁的思考对象,而且可以由此陶冶性情、知理明道、增益智慧,进而积极参与现实的历史运动。第四、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史学所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这种要求和史学家的这种认识都在不断地提高与丰富。综上可知,经世致用是史学之社会性的必然要求。46、怎样理解读史同人生修养的关系参考答案:(1)中国史学有久远、深邃的人本主义渊源,例如在正史的书写传统中,史家把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按社会角色序列、事功序列、道德序列分类立传,形成一个有序的组合。史学家一方面对他笔下的历史人物采取批判的态度,一方面又对他们倾注着自己的感情,二者有机结合,使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再现在读史者的面前,可听其言,可观其行,进而如刘知几所说,“可以诫世”,“可以示后”。因此史学对于人生修养有极重要的关系。(2)通过读史而促进和提高人生修养,这在中国历史上有久远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申叔时就建议用史书来教导太子修身与立事。(3)史学对于人生修养的重要,还在于史学有益于人们的蓄德与明道。修身与立事、蓄德与明道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但并不相同。47、、怎样理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参考答案:1.从历史全局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2.从一个文明的文化发展史来看,是否具有连续性的标准或要求,也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内容的连续性。而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语言文字和学术传统都具有自身的连续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未曾发生爆发性的断裂现象”;一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从未中断”,中国文明的连续性在历代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著作中都有鲜明的反映。48、中华文明连续性,有着许多制度保障,其中史官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请简述中国史官制度的沿革参考答案:1.《周官》、《礼记》等书记载了许多史官名称,如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他们职责不同,如“左史记言,右史记事”。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史官,这是同西周末年以后各诸侯国国史的撰写相关联的。随着各诸侯国权力的下移,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的一些大夫和具有特殊身份的贵族,也有史臣的建置。秦、赵史官,又有御史之名。秦国还有太史令之职。3.汉承秦制,至汉武帝时置太史令。其后,知史务者皆出于他官,而太史不复掌史事,仅限于天文历法职掌范围。这是古代史官职责的一大变化。4.东汉班固以兰台令史之职撰述国史,三国魏明帝时史官称著作郎。晋时,改称大著作,专掌史任,后增设佐著作郎。南朝梁、陈又置修史学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学形成多途发展的趋势。5.唐代正式设立了史馆,史官制度趋于规范化。自史馆设立而以宰相监修史事,于是著作局始罢史职,这是古代史官制度的又一重大变化。6.隋唐至明清,史官除前已有之的起居注官员,隋唐至宋辽金有著作郎、佐著作郎外,唐五代宋辽金的史官称监修、修撰、直馆、修国史、同修国史,元明清以翰林院学士兼任史职,称总裁、修撰、编修、检讨;另外,清国史、实录、方略、律例等馆各有总裁、提调、总纂、纂修、协修。49、简述中国古代修史机构的演革。参考答案:1.东汉时的兰台和东观,是较早的修史场所。2.魏、晋时期,开始明确了职掌修史的部门。3.北齐有时把属于秘书省管辖的著作省(或作著作局)称为“史阁”或“史馆”,这是“史阁”、“史馆”名称最早的由来。4.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皇朝正式设立史馆于禁中。从此,史馆作为历代皇朝的主要修史机构,经历宋、辽、金、元、明、清等朝,有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5.元、明、清三朝的主要修史机构,都与翰林院有一定的关系。清代既有常设的修史机构,又往往开设一些临时性的修史机构。50、简述中国古代私人著史成就巨大的原因以及私人史著的特点。参考答案:中国古代私人著史成就巨大的原因,1.出于皇命。2.补史官之失。3.史家出于发展史学的自觉意识。4.史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撰述旨趣所驱动。中国古代私人史著的特点,1.贵自得之学,重别识心裁。2.史家视野开阔,史书内容广泛。3.大多具有深刻的忧患意识。4.种类和数量都极为丰富。5.创造性十分突出,往往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5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左传》: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问题:1.请解释“书法无隐”的字面涵义。参考答案:“书法”: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隐”即隐瞒,书法无隐即指史家撰著史书时不会因种种原因而隐瞒史实、颠倒是非,凭一己之好恶去评价事件和人物。2.赵盾(宣子)是否杀了其君晋灵公,如果没有的话,大史为何要书“赵盾弒其君”参考答案:赵盾并未弒其君,是赵穿杀晋灵公。但大史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所以从道义上更应该承担“弑君”的恶名。3.“书法不隐”是强调史家不能违背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史实”吗如果不是,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参考答案:“书法不隐”强调的,是指史家记事不隐其道义,而应借事表达史家的善恶褒贬,并不在于记叙本身应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一致。如果说“书法无隐”也是强调历史事实的话,那这种事实是一种经过“礼”的规范史实。我们今天当然不会这样去记载历史,但是,大史董狐史在记录“赵盾弒其君”时,坚持当时所公认的价值与“学术原则”,表现出一种决不屈从于任何权势与压力的精神,这是我们今天的史家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52、简述直书的具体原则。参考答案:直书的原则具体表现为:第一,“按实而书”,杜绝“泛论”。第二,“叙述当时,务在审实”。第三,“他善必称,己恶不讳”。恪守这几条原则,才能使所记之事、所撰之事反映出历史事实。53、信史的标准是什么中国古代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作出了哪些可贵的努力参考答案:信史可以以四条标准去理解,一是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文献资料,二是求信、求真、弃奇的原则,三是明了史事始末原委并作合理的编次,四是把握评价史事的准绳,通晓这几条要领,那么史书编撰的法则都可以融会贯通起来。纵观中国古代史学,史学家们为追求信史的目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第一,不徇人情,坚持实录精神。第二,正确对待事实、褒贬、文采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全面判断国史、野史、家史的价值。第四,考证前史,祛疑存信。第五,自觉处理历史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尽其“天”而不益以“人”。54、中国古人认为史学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参考答案:中国古人认为史学可以:1.资鉴。这种观念有着久远的传统,《诗经》就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句子,《资治通鉴》一书更是对史学资鉴功能的深刻体现。2.惩戒。《孟子》云:“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中国古代史家大都认为史书应寄寓褒贬,正是了这种惩戒世人的作用。3.明道。龚自珍在《尊史》中称:“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4.修身。楚国的申叔时认为:学习史书,可以使人“耸善而抑恶”、“昭明德而废幽昏”、“知兴废而戒惧”。55、简述史学能够经世致用的原因以及史学经世作用的表现参考答案:史学之所以能够产生社会作用,能够经世致用,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由于历史同现实本有天然的联系,因而在悠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中曾经出现过的人们的活动及其原因与结果,总是会引起今人的关注、回忆和兴趣。2.史学能够延伸人们思考的时间范围,扩大人们视野的空间世界,这就是刘知幾所概括的“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3.史学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悠长、恢宏的思考时空和丰富、纷繁的思考对象,而且可以由此陶冶性情、知理明道、增益智慧,进而积极参与现实的历史运动。这是史学对于社会具有永久魅力之所在。史学的经世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而以下几点是比较突出和比较重要的方面。1.史学是认识历史的基本途径。2.史学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以政治、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最为突出。在政治方面,又以政治决策、历史经验、忧患意识同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3.史学上反映出来的忧患意识对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思想影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之一。4.史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记录和纽带。5.史学还是人生修养的重要的教科书56、为什么说史学的求真与史学的经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参考答案:1.从理论上看,史学的经世以求真为前提,凡对史事采取轻浮的、曲解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并用以比附现实,既违背了史学求真的原则,也失去了史学经世的基础及其本来意义。2.从实践上看。史学的求真,是史学家在学术追求上的实践。史学的经世,是一切运用历史知识、历史经验、历史智慧于现实历史运动的人们的实践,其中也包括史学家所作的努力。3.从全局上和本质上看,中国史学上确有曲笔作史现象的存在,但直书总是为人们所称道,而曲笔历来受到人们的揭露和批评。4.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史家的职业角色与史家的社会责任是相联系的,史学的求真要求与经世目的也是相联系的。这两种联系,存在着一种更深层次的本质的关联,即在史学的信史原则和功能信念上统一起来。可以这样人为:揭示出这种联系,就是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揭示出中国史学的总相和特点。57、试述西方古典史学和中世纪神本史观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1)古典史学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历史的真实。希腊文“历史”一词,原意即是“通过对目击者的调查,获得事实的真相”。希罗多德重视探求历史过程的因果联系,重视历史的警世作用,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修昔底德极力追求撰写“信史”,使其作品成为传之“千秋万世的瑰宝”,成为西方史学的宝贵遗产。波里比阿十分重视历史的社会价值,在他看来,历史以事实为基础,历史是生活最好的教科书。(2)神本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社会不是自发的历史过程,而是神定的。上帝不仅创造了万物,而且也支配万物,包括国家、民族和个人。《圣经》具有绝对的权威,它关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以及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成为中世纪欧洲史学的理论基础。这样,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一改古希腊、罗马史学致力于对历史真实的追求,而是对枟圣经枠和神学教义的诠释。这和中世纪欧洲所强调的“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服从神学”,完全一脉相承。58、试述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西方史学的深刻影响。参考答案: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文化发展空前繁荣,欧洲史学的发展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它的基本理论特征是:历史是人的主动活动的记录,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历史的主人是人,历史发展的中心是人,而不是上帝。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欧洲史学出现了世俗化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史学,是欧洲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但人文主义史学不是简单回归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古典史学,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新兴资产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撰写历史。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标志着资产阶级新史学的萌生。启蒙运动把理性主义作为反对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的武器,理性主义史学思潮产生和发展起来。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重视经济、文化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历史研究的领域明显地扩大了;崇尚理性的力量,用理性的科学分析代替盲目的信仰,通过历史研究痛斥教会的荒谬、虚伪和凶残;在历史研究中则倡导批判主义精神,不囿旧说,勇于提出或坚持自己的观点;开始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了历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59、试述鲁滨逊和“新史学派”。参考答案:(1)进入20世纪后,西方史学在“新史学”的旗帜下,批判地继承19世纪史学成果,开始了新的历程。(2)1900年,爱格尔斯顿在美国历史学会发表了题为“新史学”的演讲,认为政治史并不是历史的全部内容。1912年,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强调史学“需要一个革命”,首先举起了“史学革命”的旗帜,强调不应该把历史学看作是一门停滞不前的学问,它只有通过改进研究方法,搜集、批评和融化新的资料才能获得发展;认为历史学的理想和目的应该伴随着社会和社会科学的进步而变化。为此他撰写了一部《新史学》,要求冲破以政治史研究为中心的传统,扩大历史认识的视野,从进化的历史观出发,强调人类历史运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他重视发挥历史学的社会功能,要为现实服务;他认为历史矛盾运动由多种因素所决定,因此提倡开展多学科的历史综合研究方法。(3)鲁滨逊培养了许多学生,他所执教的哥伦比亚大学成为美国新史学的中心,逐渐形成了以鲁滨逊为代表的,包括有比尔德、贝克、绍特韦尔、巴恩斯、海斯和桑戴克等著名史家在内的美国“新史学派”,或“鲁滨逊—哥伦比亚学派”。61.试述20世纪西方史学思潮的主要内容。(列举)参考答案:(1)法国年鉴学派,其核心观念包括历史客体建构理论、“问题史学”以及时限的辩证法与总体历史。(2)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是在一种方法论的意义上提出来的,它并不意味着一个特定的研究范围或某种特定的研究对象。从人类学角度提出“历史人类学”的学者中,影响最大者当属萨林斯,其核心是“文化界定历史”。从历史学角度提出的“历史人类学”,目的是透过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更好地认识人们的历史,其最具代表性者为法国年鉴学派,延续了总体史学的理想。(3)全球史。强调把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上。(4)环境史。着重探讨自然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历史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还研究以自然为中介的各种社会关系。环境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回答人与环境关系变化的因果律。环境史研究需要历史学与诸多学科的合作。(5)历史哲学。包括思辨的历史哲学与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关心的问题是发现整个历史过程的意义和目的,后者探讨的是历史认识论问题。二战后,思辨的历史哲学已经走向衰落,批判的历史哲学进入繁荣期。20世纪60年代之后,批判的历史哲学以历史叙述问题为中心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6)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后现代主义主张多元、多变、多维、多样、怀疑、去中心、去本质,否认整体性、统一性。相应地,在后现代主义看来,揭示历史规律、历史发展有一个目的、获取历史真相、历史发展的主导因素等等都是不可能的。也有学者认为,发展了一整套历史叙述历史理论的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可以说是后现代主义在史学理论领域的代言人。62、请列举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代表性史家和史著参考答案: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希腊史》、费边·毕克托《罗马史》、加图《罗马史源论》、恺撒《高卢战记》、《内战记》、萨鲁斯特《罗马史》、李维《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阿庇安《罗马史》、塔西陀《日耳曼尼亚志》、《编年史》、波里比阿《通史》。63、列举年鉴学派的三代代表性史家及著作。参考答案:年鉴学派掀起的变革是20世纪影响最深远的史学革命,大体可分为三代。1.第一代:代表史家布洛赫与费弗尔,代表性著作有布洛赫的《封建社会》、《法国乡村史》、《会魔术的国王命》,费弗尔的《一种命运:马丁·路德》、《十六世纪的不信神问题:拉伯雷的宗教》《大地与人类演进》、《菲立浦二世和弗朗什孔泰》等。2.第二代:代表史家布罗代尔,代表性著作有布罗代尔《菲利浦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资本主义的动力》、《法兰西的特性》、《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3.第三代:代表史家拉杜里、勒高夫,代表性著作有勒高夫的《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中世纪英雄与奇观》、《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心态史:一个模糊不清的历史》、《圣路易》,拉杜里的《蒙塔尤——1294年到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朗格多克的农民》、《什一税产品的变动》等。64、简述年鉴学派的核心观念参考答案:纵观年鉴学派的历史观,可以将它的核心观念大致归结如下:1.历史客体建构理论。从常识来看,历史客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与历史研究的主体(历史学家)无关。布洛赫则指出,人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也是历史研究的主体。人的意识的复杂性,使得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能脱离人的因素。2.问题史学。年鉴学派明确提出,“问题”是建构历史客体的有效方法。年鉴派史家认为,人们建构并且面对什么样的历史客体,与人们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直接相关。这样,“问题”就成为年鉴学派史学思想的核心观念。3.时限的辩证法。年鉴学派对史学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对时间的阐释。第一代史家马克·布洛赫对时间曾有精彩的论述,布罗代尔的三个时段理论,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4.总体历史。“总体史”意味着各学科间的综合,也意味着不能机械地将社会生活分割为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还意味着注意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65、请简述全球史的基本研究取向。参考答案:1.把“全球化”历史化,即追溯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人们越来越热切地想要了解世界一体化的起源与过程,这种热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供融资服务合同范例
- 加工担保合同范例
- 贩卖机投放合同范例
- 医护劳务合同范例
- 租船合同有几种合同范例
- 委托方与加工方协议
- 铜矿中介服务合同范例
- 设备监造服务合同条款
- 轻量化铝合金供货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签订注意事项解析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
- 校园暴力课件
- Java Web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微课版)01 Web应用开发概述
-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 《电子文本需保存》说课稿
- 运动解剖学(72学时)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
- 高铁乘务礼仪培训
-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报告-2024
-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必考古诗、课文总复习
- 文书模板-《厂房光伏租赁合同》
-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