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_第1页
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_第2页
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_第3页
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_第4页
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图11-1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图11-11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解剖分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神经

系统躯体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

(传入)自主感觉神经

功能分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骨骼肌)交感神经

(传出)自主运动神经

(心肌

平滑肌副交感神经

腺体)

2二、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于下,机体对各种刺激给予答应性现象称之。

2、反射弧:反射的物质基础,有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有简有繁)二、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3图11-2图11-24三、常用术语:

1、灰质与皮质:神经元胞体与较短的树突在中枢内聚集的部位称灰质,位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2、白质与髓质:神经纤维在中枢聚集的部位称白质。位于大、小脑内部的白质称髓质。三、常用术语:

1、灰质与皮质:神经元胞体与较短5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与包在表面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中枢以外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中枢内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纤维束(传导束)。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神经元较长的突6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聚集成的灰质团块(皮质除外)称神经核,在中枢外聚集成的团块称神经节。

5、网状结构: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和胞体散在其中的部分称之。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76、传导路: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分为感觉(上升)和运动(下行)传导路。

7、换元:指传导路中神经元和神经元借突触相连接的位点。6、传导路: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88、深感觉:也称本体觉,感觉器位于关节、肌肉、肌腱和内耳等处,感受位置、运动和震动觉。

9、浅感觉:感觉器位于皮肤、粘膜、眼、耳等处,感受痛、温、触、压、光、声、嗅、味等感觉。8、深感觉:也称本体觉,感觉器位于关节、肌肉、肌腱和内耳等处9

10、内脏感觉:感受器位于内脏器官和心血管、淋巴管、淋巴器官等处,感受压力、深透压、化学离子浓度、温度等变化的刺激。10、内脏感觉:感受器位于内脏器官和心血管、淋巴管、淋巴器10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spinal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和延髓相续。下端终止于L1水平。

儿童的平L2水平。

新生儿平L3水平。

全长45cm,占椎管的2/3。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spina11图

11-3

11-3122、形态:呈前后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下方有一腰膨大(L2-S3节段),由膨大处发出神经到上、下肢,腰膨大的下方有脊髓圆锥

,延续为终丝。终丝与脊神经根形成马尾。前正中线有前正中裂,后正中线有后正中沟。两侧各有前、后外侧沟,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附着,前方的叫前根(运动根),后方的叫后根(感觉根),后根有膨大的脊神经节。相应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出椎管。2、形态:呈前后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13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颈段C1-8,胸段T1-12,腰段L1-5,骶段S1-5和尾段C01-3。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颈段C114(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以胸段为例)

1、中央管:上接第四脑室,下为盲端称终室,充满脑脊液。

2、灰质:呈“H”形或蝶形。

后角(后柱):从后外向前内依次有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浅感觉中继核)、胸核(深反射中继核)。(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以胸段为例)

1、中央管15②中间带:

中间内侧核:深反射中继核,也与

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C8-L3形成侧角,为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位S2-4侧角,副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②中间带:

中间内侧核:深反射中继核,也与

16

③前角(前柱):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运动神经元。

α神经元:体积大,主要支配梭外肌,随意运动。

γ神经元:体积小,主要支配梭内肌,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闰绍细胞(

Renshaw‘scell):接收α神经元轴突的侧支,它的轴突返回来作用于α神经元,起抑制作用。③前角(前柱):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运动神经元。

173、白质:分为三个索,后索、前

索和外侧索。有上升下

行的传导束。

后索:①薄束(内侧)。

②楔束(外侧)。

以上两束上升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3、白质:分为三个索,后索、前

18外侧索:

③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胸

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性本体觉.

④脊髓小脑前束:来自双侧中间内侧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本体觉。

外侧索:

③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胸

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性本19⑤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大部经后角换元后支配同侧前角细胞,管理同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⑥红核脊髓束:来自对侧中脑红核,经后角中继后支配前角细胞,

作用屈肌的活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⑤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大部经后角换元后支配同侧前20

⑦脊髓丘脑侧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后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的痛、温觉。⑦脊髓丘脑侧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21前索:⑧脊髓丘脑前束:同上,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⑨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⑩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可交叉不交叉),与前角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前索:⑧脊髓丘脑前束:同上,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22清楚以下三点:

1、薄束和楔束是上行传导同

侧的深感觉。

2、皮质脊髓侧束是支配同侧

的前角细胞,管理同侧的随

意运动。

3、脊髓丘脑束是上行传导对

侧的浅感觉。清楚以下三点:

1、薄束和楔束是上行传导同

23(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中继站,能把冲动

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器:

脑→脊髓→效应器

感受器→脊髓→脑

2、反射机能:浅反射、深反射和

内脏反射。(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中继站,能把冲动24二、脑(brain)

图11-4

二、脑(brain)

图11-425

位于颅腔内,由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四部分组成。

(一)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

髓三部分。

1、外形:腹侧观

背侧观位于颅腔内,由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四部分组成。26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27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282、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灰质:

中继核,也称非脑神经核

组成

白质

:上升下降以及交叉的传导束。

脑干网状结构2、脑干的内部结构:

29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30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31灰质:

(1)

脑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运动核:上丘水平,支

配眼外肌(上斜肌、外

直肌除外)。

动眼神经旁核副交感核:上丘水平,

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灰质:

(1)脑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运动核:上32Ⅳ

滑车神经核:运动核:平下丘

水平,支配上斜

肌。Ⅳ滑车神经核:运动核:平下丘

33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三叉神经中脑核:接收头面部的本体

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接收头面部皮肤和

粘膜的浅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三34Ⅵ

展神经核:运动核,支配眼的外直

肌。

面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表情肌。

上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颌下腺,

舌下腺和泪腺。

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舌前2/3

味觉。Ⅵ展神经核:运动核,支配眼的外直

35

耳蜗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螺旋器

的听觉。

前庭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壶腹嵴,

位觉斑的平衡觉。

核:运动核,支配咽肌的运动。

下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腮腺的分泌。

核:内脏感觉核,接收咽鼓管,鼓

室,颈内A窦,颈A体,舌后

1/3的味觉。

耳蜗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螺旋器

36

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胸腹腔脏

器的感觉。

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核,支配颈、

胸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上的

消化管)。

疑核:运动核,支配喉肌。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胸腹腔脏

37Ⅺ

副神经核:运动核,支配斜方

肌,胸锁乳突肌。

舌下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舌

肌。

小结:运动核8个,副交感核4个,

感觉核5个,内脏感觉核1个。Ⅺ副神经核:运动核,支配斜方

38(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

①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上丘:主要接受视束和大脑视区的纤

维,发出纤维至脑神经运动核,

支配运动眼球的肌肉,完成视

听反射。

下丘:主要接受蜗神经核的纤维,发

出纤维至内侧膝状体,听觉的

中继站,也参于听觉反射。(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

①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39红核:接收大脑和小脑的纤维,

发出纤维形成红核脊髓束。

协调肌运动。

黑质: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纹

状体间有往返纤维,协调

肌运动。红核:接收大脑和小脑的纤维,

发出纤40②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交叉后经小脑中脚入小脑。

②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接受大脑皮质的纤41③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接受薄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楔束核:

接收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丘系交叉)经内侧丘系上升到丘脑。③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接受薄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42白质:

(1)

上升的纤维束:

①外侧丘系:蜗神经核的纤维交叉或不

交叉上升。

②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

维交叉后上升。

③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

经脊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

后上升至丘脑。白质:

(1)

上升的纤维束:

①外侧丘系:蜗神经核的纤43

④脊丘系:由脊髓丘脑束上升至丘脑。

⑤脊髓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和上脚至小

脑。

(2)下行的纤维束:

①皮质脊髓束:来自大脑皮质,经锥体交

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不

交叉的形成皮质脊髓前束。④脊丘系:由脊髓丘脑束上升至丘脑。

⑤脊髓小脑束:经小44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45②皮质核束:来自大脑皮质,支

配脑神经运动核。

③红核脊髓束:红核的纤维交叉

后下降到脊髓。

④网状脊髓束:网状结构的纤维

下行到脊髓。②皮质核束:来自大脑皮质,支

46

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内部的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和散在其中的神经元胞体或核团。

机能:

(1)生命活动的中枢:呼吸,心血管运动,

呕吐反射中枢。

(2)上行激活系统(觉醒):接收特异性上升传导路的侧支,发出轴突,经多次换元,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上升到大脑皮质,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内部的纵横交织的神经纤47(3)下行调节系统(调节肌运动):

在脑干背侧网状结构有一易化区,在延髓腹侧网状结构有一抑制区,二境接受大脑,纹状体和小脑的纤维,轴突下行形成网状脊髓束,支配前角运动细胞,易化区使肌张力升高,抑制区使肌张力下降,以此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3)下行调节系统(调节肌运动):

在脑干背48(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位于颅后窝,

脑干的背面。呈扁圆形,中间缩细称

小脑蚓,两侧膨大的称小脑半球,小

脑半球上面有深沟称原裂。(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位于颅后窝,

49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50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512、小脑分叶:

①绒球小结叶:绒球和小结,称原小脑(古小脑)。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调节平衡有关。2、小脑分叶:

①绒球小结叶:绒球和小结,称原小脑(52

②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和蚓部,称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

的纤维,与调节肌张力有关。

③后叶:原裂后的部分,称新小脑,接受脑桥固有核的纤维,调节躯

体的精细运动。②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和蚓部,称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533、小脑的结构:

①小脑皮质:

分子层:梨状细胞的树突和颗粒层细胞的轴突,另有篮状细胞,其轴突及分支包绕梨状细胞。

3、小脑的结构:

①小脑皮质:

分子层:梨状细胞的树突和颗粒54梨状细胞层:一层细胞,体大呈梨形,树突伸向分子层,轴突终于小脑核。

颗粒层:小型神经元,轴突到分子层与梨状神经元树突形成突触。梨状细胞层:一层细胞,体大呈梨形,树突伸向分子层,轴突终于小55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56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57②小脑核:

齿状核:大,呈袋状,接收新小脑的

纤维。

栓核:

接收新、旧小脑的纤维

球核:

顶核:接收旧小脑和古小脑的纤维。②小脑核:

齿状核:大,呈袋状,接收新小脑的

58③髓质: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

攀登纤维→

入小脑的

神经纤维

苔藓纤维→颗粒层→分子层梨状

神经元

→轴突→小脑核

→小脑上脚出小脑×中脑红核×红核脊髓束

③髓质: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

594、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①小脑上脚:小脑核(齿状核、栓核、

球核)发出神经纤维交叉

后经上脚→红核。

②小脑中脚:脑桥核的神经纤维交叉后

经中脚入小脑。

③小脑下脚:主要是脊髓小脑后束的神

经纤维经下脚入小脑。4、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①小脑上脚:小脑核(齿状核、栓核、

605、小脑的功能:

①维持肌张力(旧小脑)。

②协调肌运动(新小脑)。

③维持姿势平衡(原小脑)。

特点是同侧管理。5、小脑的功能:

①维持肌张力(旧小脑)。

②协调肌运动(新61三、间脑: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内有第

三脑室,下通中脑导水管,上通

侧脑室。

1、背侧丘脑: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

团块,被“Y”字形的内

髓板分为三部分。三、间脑: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内有第

62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63

①前核:内脏活动的中继核。

②内侧核:是感觉的整合中枢。

③外侧核:分背腹两层,腹层又分为腹前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是躯干四肢感觉的特异性投射的核团,腹后内侧核是头面部感觉的特异性投射核团。

①前核:内脏活动的中继核。

②内侧核:是感觉的整合中枢。

64

背侧丘脑的髓板内等处另有非特异性投射核团,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背侧丘脑的髓板内等处另有非特异性投射核团,维持大652、后丘脑:

①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中继站。

②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中继站。

3、上丘脑:有松果体,青春期前为

抑制性腺成熟的内分泌

腺,与机体的生物钟有

关。2、后丘脑:

①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的中继站。

664、底丘脑:为锥体外系的中继站。5、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节、

漏斗和乳头体等结构。

自前向后分三部分:4、底丘脑:为锥体外系的中继站。5、下丘脑:包括视交叉,灰结67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68①视上区:有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

下丘脑垂体束至神经垂

体的神经部,释放抗利

尿激素和催激素。

②结节区:有许多核团,统称漏斗

结节核,发出纤维至正

中隆起,分泌多种促激

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释

放抑制激素。①视上区:有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

69③乳头体区:是内脏活动的中继站。

功能: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结合,

形成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

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

代谢,内分泌,情绪反应,

生物钟活动等进行调节。③乳头体区:是内脏活动的中继站。

功能: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结70五、端脑

大脑被纵裂分为两大脑半球,两半球之间有相互联系的连合纤维形成胼胝体。半球表面的灰质称皮质,内部的白质称髓质,髓质内的灰质团块称基底神经核,内部的腔隙称侧脑室。五、端脑

大脑被纵裂分为两大脑半球,两半球之间有71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72(一)大脑半球的外形与分叶:

大脑半球可分为三个面,即上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大脑半球有凸起的回,凹陷的沟,靠三条沟分为五个叶。

三条沟为: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五个叶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

岛叶。(一)大脑半球的外形与分叶:

大脑半球可分为三个面,73(二)各面各叶的主要沟和回:

1、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可见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

上沟,额下沟,额上、中、下

回。

顶叶:可见中央后沟,中央后回,缘

上回,角回。

颞叶:可见颞上沟,颞上回,颞横回。(二)各面各叶的主要沟和回:

1、半球上外侧面:

额叶:可见74图图752、半球的内侧面:可见中央旁小叶

(中央前、后回的延续)。

扣带沟,扣带回。距状

沟,楔叶,舌回。

3、半球底面:可见嗅球、嗅束。海

马旁回,钩.边缘叶。2、半球的内侧面:可见中央旁小叶

76图图77(三)大脑半球的皮质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及中央旁

小叶前部。

2、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及中央旁

小叶后部。(三)大脑半球的皮质机能定位:

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及78新概念:感觉与运动不能截然分

开,“感觉运动区”一词

为目前所倡导。

管理特点:

①对侧管理

②投影倒置

③运动灵活、感觉敏感部位相

应面积大。新概念:感觉与运动不能截然分

79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图11-1第一节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图11-180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解剖分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神经

系统躯体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

(传入)自主感觉神经

功能分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骨骼肌)交感神经

(传出)自主运动神经

(心肌

平滑肌副交感神经

腺体)

81二、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于下,机体对各种刺激给予答应性现象称之。

2、反射弧:反射的物质基础,有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有简有繁)二、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的参82图11-2图11-283三、常用术语:

1、灰质与皮质:神经元胞体与较短的树突在中枢内聚集的部位称灰质,位于大、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2、白质与髓质:神经纤维在中枢聚集的部位称白质。位于大、小脑内部的白质称髓质。三、常用术语:

1、灰质与皮质:神经元胞体与较短84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神经元较长的突起与包在表面的鞘膜状结构合称神经纤维。中枢以外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中枢内功能相似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称神经纤维束(传导束)。3、神经纤维、神经、神经纤维束:神经元较长的突85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内聚集成的灰质团块(皮质除外)称神经核,在中枢外聚集成的团块称神经节。

5、网状结构: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和胞体散在其中的部分称之。4、神经核与神经节:功能相同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中866、传导路: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分为感觉(上升)和运动(下行)传导路。

7、换元:指传导路中神经元和神经元借突触相连接的位点。6、传导路:是指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与感觉器或效应器之878、深感觉:也称本体觉,感觉器位于关节、肌肉、肌腱和内耳等处,感受位置、运动和震动觉。

9、浅感觉:感觉器位于皮肤、粘膜、眼、耳等处,感受痛、温、触、压、光、声、嗅、味等感觉。8、深感觉:也称本体觉,感觉器位于关节、肌肉、肌腱和内耳等处88

10、内脏感觉:感受器位于内脏器官和心血管、淋巴管、淋巴器官等处,感受压力、深透压、化学离子浓度、温度等变化的刺激。10、内脏感觉:感受器位于内脏器官和心血管、淋巴管、淋巴器89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spinal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形态:

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和延髓相续。下端终止于L1水平。

儿童的平L2水平。

新生儿平L3水平。

全长45cm,占椎管的2/3。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spina90图

11-3

11-3912、形态:呈前后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下方有一腰膨大(L2-S3节段),由膨大处发出神经到上、下肢,腰膨大的下方有脊髓圆锥

,延续为终丝。终丝与脊神经根形成马尾。前正中线有前正中裂,后正中线有后正中沟。两侧各有前、后外侧沟,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附着,前方的叫前根(运动根),后方的叫后根(感觉根),后根有膨大的脊神经节。相应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脊神经,出椎管。2、形态:呈前后略扁的柱状,上方有一颈膨大(C5-T1节段)92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颈段C1-8,胸段T1-12,腰段L1-5,骶段S1-5和尾段C01-3。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相对应的脊髓称一个脊髓节段:颈段C193(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以胸段为例)

1、中央管:上接第四脑室,下为盲端称终室,充满脑脊液。

2、灰质:呈“H”形或蝶形。

后角(后柱):从后外向前内依次有缘层、胶状质、后角固有核(浅感觉中继核)、胸核(深反射中继核)。(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以胸段为例)

1、中央管94②中间带:

中间内侧核:深反射中继核,也与

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C8-L3形成侧角,为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骶副交感核:位S2-4侧角,副交感

神经的低级中枢。②中间带:

中间内侧核:深反射中继核,也与

95

③前角(前柱):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运动神经元。

α神经元:体积大,主要支配梭外肌,随意运动。

γ神经元:体积小,主要支配梭内肌,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

闰绍细胞(

Renshaw‘scell):接收α神经元轴突的侧支,它的轴突返回来作用于α神经元,起抑制作用。③前角(前柱):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运动神经元。

963、白质:分为三个索,后索、前

索和外侧索。有上升下

行的传导束。

后索:①薄束(内侧)。

②楔束(外侧)。

以上两束上升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3、白质:分为三个索,后索、前

97外侧索:

③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胸

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性本体觉.

④脊髓小脑前束:来自双侧中间内侧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本体觉。

外侧索:

③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胸

核,上升传导非意识性本98⑤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大部经后角换元后支配同侧前角细胞,管理同侧肢体的随意运动。

⑥红核脊髓束:来自对侧中脑红核,经后角中继后支配前角细胞,

作用屈肌的活动,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⑤皮质脊髓侧束:来自对侧大脑皮质,大部经后角换元后支配同侧前99

⑦脊髓丘脑侧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后上升止于丘脑,传导对侧的痛、温觉。⑦脊髓丘脑侧束: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经白100前索:⑧脊髓丘脑前束:同上,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⑨皮质脊髓前束:来自同侧大脑皮质,经白质前联合交叉到对侧前角细胞。

⑩网状脊髓束:起于脑干网状结构,(可交叉不交叉),与前角细胞联系,调节肌张力。前索:⑧脊髓丘脑前束:同上,传导对侧的粗略触压觉。

101清楚以下三点:

1、薄束和楔束是上行传导同

侧的深感觉。

2、皮质脊髓侧束是支配同侧

的前角细胞,管理同侧的随

意运动。

3、脊髓丘脑束是上行传导对

侧的浅感觉。清楚以下三点:

1、薄束和楔束是上行传导同

102(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中继站,能把冲动

传导到高级中枢和效应器:

脑→脊髓→效应器

感受器→脊髓→脑

2、反射机能:浅反射、深反射和

内脏反射。(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机能:中继站,能把冲动103二、脑(brain)

图11-4

二、脑(brain)

图11-4104

位于颅腔内,由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四部分组成。

(一)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延

髓三部分。

1、外形:腹侧观

背侧观位于颅腔内,由脑干、小脑、间脑、端脑四部分组成。105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06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072、脑干的内部结构:

脑神经核

灰质:

中继核,也称非脑神经核

组成

白质

:上升下降以及交叉的传导束。

脑干网状结构2、脑干的内部结构:

108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09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10灰质:

(1)

脑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运动核:上丘水平,支

配眼外肌(上斜肌、外

直肌除外)。

动眼神经旁核副交感核:上丘水平,

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灰质:

(1)脑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运动核:上111Ⅳ

滑车神经核:运动核:平下丘

水平,支配上斜

肌。Ⅳ滑车神经核:运动核:平下丘

112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三叉神经中脑核:接收头面部的本体

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接收头面部皮肤和

粘膜的浅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三113Ⅵ

展神经核:运动核,支配眼的外直

肌。

面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表情肌。

上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颌下腺,

舌下腺和泪腺。

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舌前2/3

味觉。Ⅵ展神经核:运动核,支配眼的外直

114

耳蜗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螺旋器

的听觉。

前庭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壶腹嵴,

位觉斑的平衡觉。

核:运动核,支配咽肌的运动。

下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腮腺的分泌。

核:内脏感觉核,接收咽鼓管,鼓

室,颈内A窦,颈A体,舌后

1/3的味觉。

耳蜗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螺旋器

115

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胸腹腔脏

器的感觉。

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核,支配颈、

胸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上的

消化管)。

疑核:运动核,支配喉肌。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胸腹腔脏

116Ⅺ

副神经核:运动核,支配斜方

肌,胸锁乳突肌。

舌下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舌

肌。

小结:运动核8个,副交感核4个,

感觉核5个,内脏感觉核1个。Ⅺ副神经核:运动核,支配斜方

117(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

①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上丘:主要接受视束和大脑视区的纤

维,发出纤维至脑神经运动核,

支配运动眼球的肌肉,完成视

听反射。

下丘:主要接受蜗神经核的纤维,发

出纤维至内侧膝状体,听觉的

中继站,也参于听觉反射。(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

①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118红核:接收大脑和小脑的纤维,

发出纤维形成红核脊髓束。

协调肌运动。

黑质: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纹

状体间有往返纤维,协调

肌运动。红核:接收大脑和小脑的纤维,

发出纤119②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交叉后经小脑中脚入小脑。

②脑桥的非脑神经核:

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接受大脑皮质的纤120③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接受薄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楔束核:

接收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丘系交叉)经内侧丘系上升到丘脑。③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

接受薄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121白质:

(1)

上升的纤维束:

①外侧丘系:蜗神经核的纤维交叉或不

交叉上升。

②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

维交叉后上升。

③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

经脊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

后上升至丘脑。白质:

(1)

上升的纤维束:

①外侧丘系:蜗神经核的纤122

④脊丘系:由脊髓丘脑束上升至丘脑。

⑤脊髓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和上脚至小

脑。

(2)下行的纤维束:

①皮质脊髓束:来自大脑皮质,经锥体交

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不

交叉的形成皮质脊髓前束。④脊丘系:由脊髓丘脑束上升至丘脑。

⑤脊髓小脑束:经小123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24②皮质核束:来自大脑皮质,支

配脑神经运动核。

③红核脊髓束:红核的纤维交叉

后下降到脊髓。

④网状脊髓束:网状结构的纤维

下行到脊髓。②皮质核束:来自大脑皮质,支

125

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内部的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和散在其中的神经元胞体或核团。

机能:

(1)生命活动的中枢:呼吸,心血管运动,

呕吐反射中枢。

(2)上行激活系统(觉醒):接收特异性上升传导路的侧支,发出轴突,经多次换元,经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上升到大脑皮质,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内部的纵横交织的神经纤126(3)下行调节系统(调节肌运动):

在脑干背侧网状结构有一易化区,在延髓腹侧网状结构有一抑制区,二境接受大脑,纹状体和小脑的纤维,轴突下行形成网状脊髓束,支配前角运动细胞,易化区使肌张力升高,抑制区使肌张力下降,以此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3)下行调节系统(调节肌运动):

在脑干背127(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位于颅后窝,

脑干的背面。呈扁圆形,中间缩细称

小脑蚓,两侧膨大的称小脑半球,小

脑半球上面有深沟称原裂。(二)小脑

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位于颅后窝,

128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29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302、小脑分叶:

①绒球小结叶:绒球和小结,称原小脑(古小脑)。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调节平衡有关。2、小脑分叶:

①绒球小结叶:绒球和小结,称原小脑(131

②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和蚓部,称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

的纤维,与调节肌张力有关。

③后叶:原裂后的部分,称新小脑,接受脑桥固有核的纤维,调节躯

体的精细运动。②前叶:原裂以前的部分和蚓部,称旧小脑。接受脊髓小脑1323、小脑的结构:

①小脑皮质:

分子层:梨状细胞的树突和颗粒层细胞的轴突,另有篮状细胞,其轴突及分支包绕梨状细胞。

3、小脑的结构:

①小脑皮质:

分子层:梨状细胞的树突和颗粒133梨状细胞层:一层细胞,体大呈梨形,树突伸向分子层,轴突终于小脑核。

颗粒层:小型神经元,轴突到分子层与梨状神经元树突形成突触。梨状细胞层:一层细胞,体大呈梨形,树突伸向分子层,轴突终于小134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35人体解剖8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课件136②小脑核:

齿状核:大,呈袋状,接收新小脑的

纤维。

栓核:

接收新、旧小脑的纤维

球核:

顶核:接收旧小脑和古小脑的纤维。②小脑核:

齿状核:大,呈袋状,接收新小脑的

137③髓质: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

攀登纤维→

入小脑的

神经纤维

苔藓纤维→颗粒层→分子层梨状

神经元

→轴突→小脑核

→小脑上脚出小脑×中脑红核×红核脊髓束

③髓质: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

1384、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①小脑上脚:小脑核(齿状核、栓核、

球核)发出神经纤维交叉

后经上脚→红核。

②小脑中脚:脑桥核的神经纤维交叉后

经中脚入小脑。

③小脑下脚:主要是脊髓小脑后束的神

经纤维经下脚入小脑。4、小脑与脑干的联系:

①小脑上脚:小脑核(齿状核、栓核、

1395、小脑的功能:

①维持肌张力(旧小脑)。

②协调肌运动(新小脑)。

③维持姿势平衡(原小脑)。

特点是同侧管理。5、小脑的功能:

①维持肌张力(旧小脑)。

②协调肌运动(新140三、间脑:

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内有第

三脑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