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课件_第1页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课件_第2页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课件_第3页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课件_第4页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主要内容一、非现场监管概论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五、主监管员职责2主要内容2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2、非现场监管作用3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3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一)非现场监管就是坚持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借鉴国际通行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有机结合的做法,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系列数据的采集和横比、竖比及风险矩阵分析,掌握被监管机构风险全貌,形成机构概览(institutionaloverview),并根据风险评级的不同情况采取分类监管措施,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增强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4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一)4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二)

非现场监管又称“非现场监测”、“非现场监控”,是按照审慎性原则进行银行监管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通过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数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状况等,发现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稳健性经营情况进行评价,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银监法》释义第23条)5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二)5一、非现场监管概论2、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作用。——基础性作用——风险识别和预警作用——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持续有效监管的作用——信息传递作用——帮助被监管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作用6一、非现场监管概论2、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作用。6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特点:风险为本;专业化分工;突出非现场监管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主要内容。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5、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7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特点:风险为本;专业化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1)银行监理部。这是香港金管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部门。1997年金管局监管部门实施改革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由不同的监管人员专门履行其职责,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人员配比整体上是2:3;负责现场和非现场工作的高级经理配比是2:5(如下图所示)。(2)银行政策部。主要负责根据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完成综合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3)银行业拓展部。负责银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同时负责机构市场准入管理。(4)信息中心。根据银行监管业务需求和流程,统一负责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维护监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日常数据采集、分发等工作。8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9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9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1)提交每年工作计划(2)日常非现场监管(3)审慎会议(4)三方联席会议(5)与现场检查有关事项(6)其它监管事项(7)其它特别调查任务10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个案主任(CaseOfficer)1、处理报表漏报、迟报的情况2、进行报表分析,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3、审阅生成报表(包括异常情况生成报表和指标分析生成报表),找出问题并跟进。4、进行年度非现场监管,并对机构进行评级5、为现场检查立项,制定检查内容及目标6、如有需要,应当依据现场检查结果改动评级7、跟进被查机构对现场检查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进度和效果。11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个案主任(CaseO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

12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3.香港金管局第一步清楚了解银行机构审慎监管会议三方联席会议第四步确定检查工作的内容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三步事先策划监管工作第六步实施监管措施和进行持续监管第五步实施现场检查及CAMELs评级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与董事局会议实地审查后查访实地审查前查访13第一步审慎监管会议第四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六步第五步香港金管局风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非现场监管人员应了解机构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14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识别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类别、风险水平及方向

15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有针对性地规划监管工作及制定现场检查计划16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有选择地参与现场检查过程17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持续的非现场监管,其中包括推行适当的监管措施。18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514632与银行管理层会谈收集、分析资料更新骆驼(CAMEL)评级更新

银行概况深入分析风险点及成因、制定监管计划和对策银行概况CAMEL非现场监管报告定期报表、非定期调查银行额外提供的资料步骤1-5的资料、报告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19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514632与银行管理层会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5.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更加及时有效的识别、监测风险,预警风险。以法人机构为监管对象,实现非现场、现场检查的职能分设。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明晰的监管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配套专业化岗位制度。20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5.对我国监管工作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21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21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1989年,人民银行提出“开展报送稽核”;——1995年,人民银行颁布了《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初步建立起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制度;——1996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银发[1996]450号);——2004年5月,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22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银行监管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银行业的非现场监管,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突出的表现为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监管对象风险识别不够;二是对现场检查指引不足。总结非现场有效性不足的症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阻碍因素:1、监管制度方面2、监管技术方面3、其他方面23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2005年8月5日,银监会在北京怀柔召开监管业务流程研讨会,会议围绕“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监管模式选择、监管手段创新、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监管资源的整合、监管流程设计和国际监管当局经验借鉴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十点共识。这次会议在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过程中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24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2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一是从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实现银监会中长期规划的角度,目前完全有必要充分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建立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间表,根据国情和国际经验,认真推进,分步实施。二是以“1104”工程为契机,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的革命或创新。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三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应坚持机构监管为主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25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一是从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四是目前情况下,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相互支持和补充,形成持续性监管。五是在实现非现场监管相对分离的前提下,要强化非现场监管职能,提高非现场监管的专业化和水平,为现场检查提供风险信号、方向和依据。六是要建立和完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业务流程。现场检查要注意科学立项,克服监管的盲目性。26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四是目前情况下,无论在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七是进一步明确总会各监管部、各银监局的监管职责,进行事权划分和资源整合,总会应更注重宏观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分析,政策法规的制定,监管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以及重大问题的调研等,不要花费过多的资源直接实施现场检查,从而更好地解决总会目前存在的职责与人力资源的失衡,同时实现总会和银监局的信息共享。八是要重视监管人员素质提高问题,加强监管培训的专业化和针对性,使监管资源与监管能力相配套。九是要实现横向与纵向信息的充分沟通和共享,努力构建与外界沟通信息的平台和制度。27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七是进一步明确总会各监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十是明确监管职责分工,逐步完善相关考核、问责机制怀柔会议的十点共识,为监管业务流程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原则。28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十是明确监管职责分工,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改革的目的、力度、原则和内容

改革的目的: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监测分析,强化监管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现有监管资源的效能,实现银监会中长期规划。

改革的力度:既要适应提高监管工作效能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银监会组建不久机构不宜大动的现实情况;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的有益经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实际。根据国情和国际经验,建立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间表,认真推进,分步实施。29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原则:一是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的革命或创新。二是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三是法人为主,合理授权。根据银监会三级监管机构和不同层级监管资源的实际,积极推进法人机构属地监管,加强属地监管考核,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四是坚持机构监管为主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五是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在监管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着眼于配套“1104工程”项目实施,以信息流和非现场监管为主线,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六是统一监管规则和统计标准的原则。30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原则:30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内容:1、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2、强化非现场监管功能承担持续监管主要责任建立主监管员制度优化非现场监管人力资源配置3、建立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机制4、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密切配合机制31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内容:31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以银监会监管二部为例:以实施1104工程为契机对内设处室进行了调整,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如下图:银行监管二部综合处市场准入处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一处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二处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场检查处股份制商业银行属地监管指导处城市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处城市商业银行属地监管指导处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处置指导处城市信用社属地监管指导处32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以银监会监管二部为例: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监管业务主流程图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33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33监管业务主流程图。34监管业务主流程图。34监管业务主流程图《主流程图》将监管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加工、日常监管信息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续监管等六个阶段,并以制定新的监管方案为衔接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业务的周期循环。《主流程图》规定了每一阶段不同监管部门和主监管员的职责和作用,《主流程图》明确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和衔接配合,区分了银监会与派出机构的监管分工和报告路线,标明了监管部门与政策法规、市场准入部门的工作衔接。同时,为配合《主流程图》的实施,需要制定或统一5个工作规程,即非现场监管规程、现场检查规程、统计工作规程、CAMEL评级办法和风险评估办法。35监管业务主流程图《主流程图》将监管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加工、(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36(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36(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信息采集加工阶段-完成机构概览信息部门--通过互联网收集银行报送报表,遇到银行迟报、漏报,通知主监管员。监管部门主监管员通知迟报、漏报、错报的银行,对异常变动进行追查,询问银行原因,确认数据质量,追收报表。其他信息来源--内部和外部审计结果、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与银行有关的国内外财经分析等信息。37(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信息采集加工阶段-完成机构概览373838(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日常监管分析阶段-为风险评估作准备监管部门主监管员分析生成报表,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时间序列与同质机构比较分析。同时分析内外部审计报告、国际评级机构评级、国内外财经分析等其他信息。对银行进行走访,与高级管理人员、有关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会谈,对深入掌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很有帮助。39(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日常监管分析阶段-为风险评估作准备39(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①收到报表3天内(D+3),主监管员根据预设监管标准值,分析自动生成的银行《B1异常变化监测表》和《B2合规检查表》。②分析并询问银行异常原因,初步确定风险点。

③收到报表6天内(D+6),主监管员向处长提交银行《B3CAMEL评级分析表》和《非现场审查分析表》,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④重大情况随时上报。⑤收到报表10天内(D+10),处长根据银行风险状况,决定是否有必要向部主管主任汇报。⑥编制《非现场监管汇总结果表》,向部主任报告某一类机构的汇总情况⑦收到报表15天内(D+15),主监管员运用《B4主要监管数据趋势分析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识别银行同比变化趋势;运用《C1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项目表》进行同质机构比较分析,识别机构风险差别。40(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①收到报表3天内(D+3),主监管员根4141(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监管周期综合分析阶段-风险评估监管部门主监管员运用非现场风险矩阵表,对法人一个监管周期内的七大风险进行定性的非现场综合分析,识别银行风险薄弱点与趋势,并依此提出现场检查立项,并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现场检查部门--根据主监管员提出的立项,期初确定法人现场检查方案,并征求主监管意见后,对法人进行现场检查,并统一制定法人全国各分行的现场检查计划和方案。42(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监管周期综合分析阶段-风险评估42(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衔接的五个环节:一是主监管员征求现场检查人员意见后,为现场检查立项;二是现场检查人员征求主监管员意见后,根据主监管员提供的主要检查内容,制定现场检查方案;三是主监管员参加现场检查离点会谈;四是现场检查结果报告移交给主监管员跟进整改;五是主监管员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后进行CAMEL评级,撰写年度监管报告,同时制定新监管方案。43(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衔接的五个环节4444(四)监管评级阶段

监管评级阶段监管部非现场处主监管员及处长--根据监管周期非现场风险评估与现场检查结果,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进行CAMELS评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5(四)监管评级阶段监管评级阶段45(五)后续监管阶段

后续监管阶段监管部非现场处主监管员及处长--提示银行关注重点风险,跟进银行整改,根据风险评级情况进行三方会谈、与董事会或高管层的审慎会谈,撰写年度监管报告。(1)审慎监管会议监管当局每年都与被监管机构的高级管理层进行的会议。这是一种定期对话的机会,有助于帮助监管人员更了解被监管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对该机构的风险的看法及管理方法,以及对当前业务状况及未来前景的看法。审慎监管会议也使监管人员有机会向被监管机构澄清某些具体事项,并讨论应审慎关注的事项。46(五)后续监管阶段后续监管阶段46(五)后续监管阶段(2)三方联席会议通常在外聘审计师完成年度审计后举行。参与者包括监管当局、被监管机构和外聘审计师。会议议程一般包括审计期间发现的问题,例如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拨备是否足够,金融机构对审慎监管标准与监管法规的遵守情况。此外,监管当局也可参阅外部审计师致被监管机构管理层的业务函,并讨论函件记录的有关审慎监管应予关注的事项(3)与董事会的会议。监管当局与每家法人银行董事会成员举行的年度会议。这项会议一般在完成风险为本现场检查及更新被监管机构的综合CAMEL评级后进行,目的是讨论监管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风险管理制度任何重大的缺陷或其他须审慎监管特别关注的事项。47(五)后续监管阶段(2)三方联席会议474848(六)制定监管方案和计划制定新的监管方案和计划——期初确定监管方案:确定监管周期,分析被监管机构的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监管重点和目标,安排现场检查、风险评估、CAMEL评级、三方会谈、董事会会谈等时间计划表。一个监管周期循环的终点与起点:49(六)制定监管方案和计划制定新的监管方案和计划——期初确定监监管周期一个完整的非现场监管大循环理念制定监管周期计划→完成机构概览→风险评估→现场检查立项→完成监管评级→实施后续监管→制定下一个监管周期计划50监管周期一个完整的非现场监管大循环理念50。大致需要时间监管周期51。大致需要时间监管周期51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52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52非现场监业务流程图《非现场流程图》进一步详细规定了“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在制定监管计划、信息采集加工、日常监管信息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续监管等6个阶段,有关部门和主监管员在每一阶段需要限时完成的“1104”监管报表的分析任务,进一步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限要求。53非现场监业务流程图《非现场流程图》进一步详细规定了“11045454555556565757585859596060五、主监管员职责实施主监管员制度在银监会机关监管部门中,根据所监管的机构类别设置主监管员,监管大型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处可设2-3名主监管员;监管中型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处可对应每一家中型银行设1名主监管员;

在银监局、银监分局的内设监管机构中,如该机构(处、科)具有对法人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则可在其中设置1名主监管员;各银监局、银监分局也要在承担法人机构的分支机构监管职责的内设机构中设置非现场监管岗位,配备相应的非现场监管员。61五、主监管员职责实施主监管员制度61五、主监管员职责。银监会监管协调员当地银监局主监管员异地银监局副监管员银监分局非现场监管人员银监分局非现场监管人员银监分局非现场监管人员银监分局非现场监管人员

在当地银监局承担对属地法人机构(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进行非现场监管职责,异地银监局承担法人机构的分支机构监管职责的情况下,非现场监管的层级岗位示意图如下:62五、主监管员职责。银监会当地银监局主监管员异地银监局银监分局五、主监管员职责。

在当地银监分局承担对属地法人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进行非现场监管职责,非现场监管的层级岗位示意图如下:63五、主监管员职责。在当地银监分局承担对属地法人机构(五、主监管员职责负责信息收集。一是负责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报表,处理漏报、迟报问题。二是内部和外部审计结果、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与银行有关的国内外财经分析等其他信息。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好《机构概览》。分析生成报表和其他信息,进行风险评价和预警,对不同时点的监管信息进行同质机构比较分析和单家或一类机构的时间趋势分析,利用风险矩阵表进行风险综合分析。64五、主监管员职责负责信息收集。一是负责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报五、主监管员职责为现场检查立项。识别银行风险薄弱点与趋势,制定下一步法人监管方案,并依此提出现场检查立项,并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进行CAMEL评级。根据监管周期非现场综合评价与现场检查结果,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进行CAMEL评级。跟进银行整改。根据风险评级情况进行三方会谈、与董事会或高管层的审慎会谈,撰写年度监管报告。65五、主监管员职责为现场检查立项。识别银行风险薄弱点与趋势,制五、主监管员职责日常与银行联系询问有关问题,必要时进行走访。参加监管对象的重要会议。日常负责统一指导和协调各银监局对同一法人在全国的分支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日常负责指导、评价下级机构监管员的有关工作。日常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66五、主监管员职责日常与银行联系询问有关问题,必要时进行走访。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主要内容一、非现场监管概论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五、主监管员职责68主要内容2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2、非现场监管作用69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3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一)非现场监管就是坚持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借鉴国际通行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有机结合的做法,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系列数据的采集和横比、竖比及风险矩阵分析,掌握被监管机构风险全貌,形成机构概览(institutionaloverview),并根据风险评级的不同情况采取分类监管措施,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增强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70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一)4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二)

非现场监管又称“非现场监测”、“非现场监控”,是按照审慎性原则进行银行监管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非现场监管是指监管机构通过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数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状况等,发现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稳健性经营情况进行评价,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银监法》释义第23条)71一、非现场监管概论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二)5一、非现场监管概论2、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作用。——基础性作用——风险识别和预警作用——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持续有效监管的作用——信息传递作用——帮助被监管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作用72一、非现场监管概论2、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作用。6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特点:风险为本;专业化分工;突出非现场监管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主要内容。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5、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73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特点:风险为本;专业化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1)银行监理部。这是香港金管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部门。1997年金管局监管部门实施改革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由不同的监管人员专门履行其职责,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人员配比整体上是2:3;负责现场和非现场工作的高级经理配比是2:5(如下图所示)。(2)银行政策部。主要负责根据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制定、修改、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完成综合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3)银行业拓展部。负责银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同时负责机构市场准入管理。(4)信息中心。根据银行监管业务需求和流程,统一负责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维护监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负责日常数据采集、分发等工作。74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75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9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1)提交每年工作计划(2)日常非现场监管(3)审慎会议(4)三方联席会议(5)与现场检查有关事项(6)其它监管事项(7)其它特别调查任务76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个案主任(CaseOfficer)1、处理报表漏报、迟报的情况2、进行报表分析,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3、审阅生成报表(包括异常情况生成报表和指标分析生成报表),找出问题并跟进。4、进行年度非现场监管,并对机构进行评级5、为现场检查立项,制定检查内容及目标6、如有需要,应当依据现场检查结果改动评级7、跟进被查机构对现场检查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进度和效果。77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个案主任(CaseO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

78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3.香港金管局第一步清楚了解银行机构审慎监管会议三方联席会议第四步确定检查工作的内容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三步事先策划监管工作第六步实施监管措施和进行持续监管第五步实施现场检查及CAMELs评级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与董事局会议实地审查后查访实地审查前查访79第一步审慎监管会议第四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六步第五步香港金管局风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非现场监管人员应了解机构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80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识别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类别、风险水平及方向

81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有针对性地规划监管工作及制定现场检查计划82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有选择地参与现场检查过程8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514632持续的非现场监管,其中包括推行适当的监管措施。84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4.香港金管局非现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514632与银行管理层会谈收集、分析资料更新骆驼(CAMEL)评级更新

银行概况深入分析风险点及成因、制定监管计划和对策银行概况CAMEL非现场监管报告定期报表、非定期调查银行额外提供的资料步骤1-5的资料、报告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85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514632与银行管理层会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5.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更加及时有效的识别、监测风险,预警风险。以法人机构为监管对象,实现非现场、现场检查的职能分设。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明晰的监管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配套专业化岗位制度。86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5.对我国监管工作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87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21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1989年,人民银行提出“开展报送稽核”;——1995年,人民银行颁布了《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规定》,初步建立起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制度;——1996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银发[1996]450号);——2004年5月,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规程(试行)》。88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银行监管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银行业的非现场监管,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突出的表现为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监管对象风险识别不够;二是对现场检查指引不足。总结非现场有效性不足的症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阻碍因素:1、监管制度方面2、监管技术方面3、其他方面89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2005年8月5日,银监会在北京怀柔召开监管业务流程研讨会,会议围绕“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监管模式选择、监管手段创新、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监管资源的整合、监管流程设计和国际监管当局经验借鉴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十点共识。这次会议在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过程中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90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2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一是从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实现银监会中长期规划的角度,目前完全有必要充分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建立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间表,根据国情和国际经验,认真推进,分步实施。二是以“1104”工程为契机,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的革命或创新。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三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应坚持机构监管为主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91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一是从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四是目前情况下,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真正实现信息共享、相互支持和补充,形成持续性监管。五是在实现非现场监管相对分离的前提下,要强化非现场监管职能,提高非现场监管的专业化和水平,为现场检查提供风险信号、方向和依据。六是要建立和完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业务流程。现场检查要注意科学立项,克服监管的盲目性。92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四是目前情况下,无论在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七是进一步明确总会各监管部、各银监局的监管职责,进行事权划分和资源整合,总会应更注重宏观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分析,政策法规的制定,监管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以及重大问题的调研等,不要花费过多的资源直接实施现场检查,从而更好地解决总会目前存在的职责与人力资源的失衡,同时实现总会和银监局的信息共享。八是要重视监管人员素质提高问题,加强监管培训的专业化和针对性,使监管资源与监管能力相配套。九是要实现横向与纵向信息的充分沟通和共享,努力构建与外界沟通信息的平台和制度。93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七是进一步明确总会各监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十是明确监管职责分工,逐步完善相关考核、问责机制怀柔会议的十点共识,为监管业务流程的设计提供了方向性原则。94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十是明确监管职责分工,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改革的目的、力度、原则和内容

改革的目的: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体风险监测分析,强化监管专业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现有监管资源的效能,实现银监会中长期规划。

改革的力度:既要适应提高监管工作效能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银监会组建不久机构不宜大动的现实情况;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的有益经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实际。根据国情和国际经验,建立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间表,认真推进,分步实施。95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原则:一是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的革命或创新。二是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三是法人为主,合理授权。根据银监会三级监管机构和不同层级监管资源的实际,积极推进法人机构属地监管,加强属地监管考核,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四是坚持机构监管为主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五是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在监管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着眼于配套“1104工程”项目实施,以信息流和非现场监管为主线,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六是统一监管规则和统计标准的原则。96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原则:30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内容:1、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2、强化非现场监管功能承担持续监管主要责任建立主监管员制度优化非现场监管人力资源配置3、建立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机制4、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密切配合机制97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改革的内容:31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以银监会监管二部为例:以实施1104工程为契机对内设处室进行了调整,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如下图:银行监管二部综合处市场准入处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一处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二处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场检查处股份制商业银行属地监管指导处城市商业银行非现场监管处城市商业银行属地监管指导处中小银行机构风险处置指导处城市信用社属地监管指导处98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以银监会监管二部为例: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监管业务主流程图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99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33监管业务主流程图。100监管业务主流程图。34监管业务主流程图《主流程图》将监管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加工、日常监管信息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续监管等六个阶段,并以制定新的监管方案为衔接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业务的周期循环。《主流程图》规定了每一阶段不同监管部门和主监管员的职责和作用,《主流程图》明确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和衔接配合,区分了银监会与派出机构的监管分工和报告路线,标明了监管部门与政策法规、市场准入部门的工作衔接。同时,为配合《主流程图》的实施,需要制定或统一5个工作规程,即非现场监管规程、现场检查规程、统计工作规程、CAMEL评级办法和风险评估办法。101监管业务主流程图《主流程图》将监管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加工、(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102(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36(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信息采集加工阶段-完成机构概览信息部门--通过互联网收集银行报送报表,遇到银行迟报、漏报,通知主监管员。监管部门主监管员通知迟报、漏报、错报的银行,对异常变动进行追查,询问银行原因,确认数据质量,追收报表。其他信息来源--内部和外部审计结果、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与银行有关的国内外财经分析等信息。103(一)信息采集加工阶段信息采集加工阶段-完成机构概览3710438(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日常监管分析阶段-为风险评估作准备监管部门主监管员分析生成报表,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时间序列与同质机构比较分析。同时分析内外部审计报告、国际评级机构评级、国内外财经分析等其他信息。对银行进行走访,与高级管理人员、有关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会谈,对深入掌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很有帮助。105(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日常监管分析阶段-为风险评估作准备39(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①收到报表3天内(D+3),主监管员根据预设监管标准值,分析自动生成的银行《B1异常变化监测表》和《B2合规检查表》。②分析并询问银行异常原因,初步确定风险点。

③收到报表6天内(D+6),主监管员向处长提交银行《B3CAMEL评级分析表》和《非现场审查分析表》,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④重大情况随时上报。⑤收到报表10天内(D+10),处长根据银行风险状况,决定是否有必要向部主管主任汇报。⑥编制《非现场监管汇总结果表》,向部主任报告某一类机构的汇总情况⑦收到报表15天内(D+15),主监管员运用《B4主要监管数据趋势分析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识别银行同比变化趋势;运用《C1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项目表》进行同质机构比较分析,识别机构风险差别。106(二)日常监管分析阶段①收到报表3天内(D+3),主监管员根10741(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监管周期综合分析阶段-风险评估监管部门主监管员运用非现场风险矩阵表,对法人一个监管周期内的七大风险进行定性的非现场综合分析,识别银行风险薄弱点与趋势,并依此提出现场检查立项,并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现场检查部门--根据主监管员提出的立项,期初确定法人现场检查方案,并征求主监管意见后,对法人进行现场检查,并统一制定法人全国各分行的现场检查计划和方案。108(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监管周期综合分析阶段-风险评估42(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衔接的五个环节:一是主监管员征求现场检查人员意见后,为现场检查立项;二是现场检查人员征求主监管员意见后,根据主监管员提供的主要检查内容,制定现场检查方案;三是主监管员参加现场检查离点会谈;四是现场检查结果报告移交给主监管员跟进整改;五是主监管员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后进行CAMEL评级,撰写年度监管报告,同时制定新监管方案。109(三)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阶段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衔接的五个环节11044(四)监管评级阶段

监管评级阶段监管部非现场处主监管员及处长--根据监管周期非现场风险评估与现场检查结果,征求现场检查处意见,进行CAMELS评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111(四)监管评级阶段监管评级阶段45(五)后续监管阶段

后续监管阶段监管部非现场处主监管员及处长--提示银行关注重点风险,跟进银行整改,根据风险评级情况进行三方会谈、与董事会或高管层的审慎会谈,撰写年度监管报告。(1)审慎监管会议监管当局每年都与被监管机构的高级管理层进行的会议。这是一种定期对话的机会,有助于帮助监管人员更了解被监管机构的高级管理层对该机构的风险的看法及管理方法,以及对当前业务状况及未来前景的看法。审慎监管会议也使监管人员有机会向被监管机构澄清某些具体事项,并讨论应审慎关注的事项。112(五)后续监管阶段后续监管阶段46(五)后续监管阶段(2)三方联席会议通常在外聘审计师完成年度审计后举行。参与者包括监管当局、被监管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