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第3课宋明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第3课宋明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2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理学成熟:南宋朱熹理学发展:明朝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理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3一、三教合一(汉至唐三教的发展状况)(一)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确立正统地位,促进儒学繁盛。(二)魏晋南北朝: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1、三教融合的背景: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①佛教的盛行:A.背景: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建造了白马寺。B.原因:a.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b.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佛教宣扬的一、三教合一(汉至唐三教的发展状况)4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c.佛教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进行大力扶持;d.独立的寺院经济形成,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可逃避赋役——因此佛教迅速传播。②道教的广为传播:A.背景:东汉末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黄老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5区仍然继续流传。B.原因:a.东晋时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道教日盛。b.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使道教在上层社会中拥有很多信徒,甚至包括不少皇帝、大臣都信奉道教。2、儒学改造的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以及儒学本身存在问题使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同步8)。3、三教融合的表现: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历史纵横区仍然继续流传。6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7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③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三)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1、三者相互吸收,如佛教自觉地把儒家忠孝之道的政治伦理思想融入自己的教义中。2、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命题“理”,也被佛教吸收和改造为“佛理”。(四)唐朝: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2、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出现危机。3、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8
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9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10河南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河南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1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12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殿、213岳麓山“三教合一”岳麓山“三教合一”14《三教图》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三教图》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15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16二、程朱理学(一)理学产生的原因:1、历史: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类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2、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非常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3、政治: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程朱理学17或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封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4、主观: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和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当时的时尚。5、思想文化: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和科举制的改革与完善为学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就算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宋初思想解放的产物)。
(二)理学产生的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提出了理学。(三)理学和理的含义:或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封建伦理纲常和维181、理学:北宋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2、理(天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四)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1、理学:北宋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19程颐程颢程颢(1032-1085)字正叔,世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伯淳,世称伊川先生。兄弟二人,都是河南洛阳人,被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颐程颢程颢(1032-1085)字正叔,世称明道先生,程颐20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后人尊称“朱子”。朱熹曾在福建讲学,故其学派称为“闽派”,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朱熹朱熹(1130-1200)21(五)二程的理学——理学的开创者1、宇宙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客观唯心主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2、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人伦: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的道理获得知识)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4、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考入府、州、县学,即中秀才)则在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穷理格物(穷究事物(五)二程的理学——理学的开创者22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六)朱熹的理学——理学的集大成者1、宇宙观: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客观唯心主义)。2、伦理观: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伦理观: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性本善),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遵循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遏制自己的个人欲望)。4、认识论: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5、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23而不是求科学之真。(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②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八)程朱理学的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利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程朱理学能被官方化的原因(同步8):①客观原因: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而不是求科学之真。24②主观原因: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2、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了。3、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5、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了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②主观原因: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25【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启发?思路引领: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首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学26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27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清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清戴震:“酷吏以法杀28三、陆王心学(一)陆王心学的含义: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流派。主张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强调自己的内心,主张修身养性,反身而诚。(二)陆九渊的“心学”——心学的开创者1、宇宙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主观唯心主义)。2、宇宙观: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主观唯心主义)——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3、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资料回放。(三)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三、陆王心学29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30王阳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或称王阳明。是我国明朝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311、政治思想: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宇宙观: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心即是理)——主观唯心主义(历史纵横)。3、认识论: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①含义:a.“致良知”即通过内心反省获得良知;b.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道理与实行其事是统一的②内容:a.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1、政治思想: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32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b.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与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动实践——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③评价: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四)陆王心学的影响:1、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主观唯心主义,说明理学走向了极端。(五)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步8)。①积极影响: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33情、自我节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都成功的把儒学和西方文明有机结合起来。②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创造精神的发展。(六)宋明理学的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欲求,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七)宋明理学的特点(同步9)1、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2、更多的吸收了佛道思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情、自我节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3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为什么说从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表明理学已走向了极端?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宇宙观-本体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心外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认识论-体验方法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通过向外探究万物求”理”)进行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通过自己内心反省求“理”)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同步9)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为什么说从理学向心学的演变35相同地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内容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认为天理是儒家的纲常伦纪。目的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点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2、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地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362、程朱理学向心学演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
原因: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主张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恢复就可以了。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子学,心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心学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理学的权威。虽然对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王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两者同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本质区别。但毕竟理学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心学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由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向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转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2、程朱理学向心学演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37学习延伸:宋明理学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1)可取:①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可取:①尊卑等级的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学习延伸:宋明理学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38课堂检测1、《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D课堂检测1、《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李克让、陈39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B课堂检测2、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403、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A.否定佛教、道教教义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激励人们奋发立志纲常伦纪,即为天理C课堂检测3、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解释,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41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D课堂检测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426、2003年12月l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用宋代理学家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A.否定了传统儒学
B.创立了心学
C.阐明了理学的纲常伦理
D.说明了理学的现实意义
D课堂检测四为句的含义: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6、2003年12月l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引437、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C课堂检测正指正心修身,清指清静无为,和指一团和气,文怀沙认为:“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7、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44。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45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衰败),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实践)带动了批判的武器(理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另一方面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一方面专制集权高46气息。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进入极端,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于是一些进步思想家,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批判。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气息。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47一、李贽的离经叛道(一)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原因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明清之际,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统治走向腐化;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那时候,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3、阶级:市民工商业者队伍不断壮大——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4、思想文化:宋明理学的束缚、文化专制加强和西学东渐——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一、李贽的离经叛道48的天性(序言);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纲”是封建统治阶级鼓吹的伦理道德,“纪”是封建社会的行为准则。“扶天纲,立地纪”即扶正上天的纲常伦理,树立大地的行为准则),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发展;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5、主观:李贽正直清廉,形成离经叛道的性格——正直清廉的思想家李贽,为官二十多年,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二)李贽的生平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也是明朝中后期独的天性(序言);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道学49具个性的进步思想家,他自称为异端。泉州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李贽自幼丧母,性格倔强难化,儒释道均不信,自称“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尤恶。”七岁随父读书,二十岁离家自谋生活,26岁中举,三十岁被选做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二十多年小官,为官正直清廉,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一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1580年他五十四岁时毅然辞官,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晚年被明朝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死于北京狱中,时年75岁。(三)李贽的代表作: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具个性的进步思想家,他自称为异端。泉州是中少年求学穷50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四)李贽的思想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圣论”)
——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迷信。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是非标准。3、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揭露道学家“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认51李贽李贽故居李贽李贽故居52今版《焚书》书影古刻本《焚书》书影今版《焚书》书影古刻本《焚书》书影534、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5、抨击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6、赞扬改革,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
7、宇宙观:万物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五)李贽思想的评价1、积极意义:①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强调个性发展和思想自由,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4、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54③李贽的思想有力冲击了整个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④这种思想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2、消极意义:李贽提出了不少与封建正统思想相抵触的进步思想,但他仍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反对的是假道学,对真道学还是肯定的,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原因: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当时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新兴资产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李贽作为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者的代表,提不出一套新的理论对抗封建专制和正统标准。③李贽的思想有力冲击了整个封建正统思想和封建礼教,推动人们的55【学思之窗】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解题关键:儒学已经成为读书人谋官的工具。答案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学思之窗】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解56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一)三位思想家的社会背景1、政治:明清之交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烈。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经历:都参加过反清斗争。4、思想文化: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西学东渐中,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二)黄宗羲的生平
黄宗羲(1610-1695年),浙江余姚人,当时人称他为梨洲先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和史学家。他与顾炎武、王夫之三人,同被称为明末三大思想家。他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佛经,无不研究。黄宗羲出身于中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57黄宗羲黄宗羲58小地主官僚家庭。他的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抨击时政,因为与大宦官魏忠贤斗争被削去了御史的官职,后来被害死在狱中。黄宗羲年轻时积极参加反对明朝宦官权贵的斗争;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抗清失败后,屡拒清廷征召,致力于著书讲学。1663年他54岁时,写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帝制的光辉著作——《明夷待访录》,在书中他愤怒地写道:“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因此黄宗羲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三)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四)黄宗羲的思想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了小地主官僚家庭。他的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59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的民主思想——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资料回放)。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提倡法治,反对人治。4、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原因:反映明末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五)黄宗羲思想的评价——积极意义: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60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一)顾炎武的生平顾炎武(1613-1682年),江苏昆山人,号亭林。当时人尊称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和诗人。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顾炎武能文能武,却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青年时曾参加抗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冕。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他大力批判宋明理学,提倡“经世致用”,主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61顾炎武顾炎武62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他的学术主张和爱国主义精神颇受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称赞。(二)顾炎武的思想1、重视对社会现实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的含义: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经世”:治理世事;“致用”:尽其所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把研究经书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2、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3、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削减君主权力;张理论为现实服务,他的学术主张和爱国主义精神颇受近代资产阶级634、提出众治,反对独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5、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思想。(三)顾炎武的代表作1、《日知录》:谈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历史纵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天下郡国利弊书》:他到过许多州县,进行实地考察,写成了这部巨著。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体现了他把书本知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四)顾炎武思想的评价——积极意义:顾炎武以其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提出众治,反对独治——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64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一)王夫之的生平王夫之(1619-1692年),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王夫之幼年勤奋好学,智力过人,他4岁入塾读书;7岁读完《十三经》;10岁从父读《五经经义》及大量古代哲学和史学典籍;12岁能咏诗作对,通晓文辞,以文会友,崭露头角。14岁考中秀才,24岁中了举人。在他父亲的督促下,又进京考进士。因当时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时局紧张,上京之路已经不通,他只好返回家乡。清兵入关后,王夫之在衡山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隐居在衡阳石船山麓,努力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他几十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65王夫之王夫之66(二)王夫之的思想:1、宇宙观: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唯物主义思想)——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唯器”(物质是第一性的);2、辩证法: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3、认识论: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批判理学的“天命论”和“先知论”。4、辩证法: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二)王夫之的思想:67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否定了理学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5、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循天下之公”(按天下的公理办事)。6、经济思想: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提出“耕者有其田”(三)王夫之的代表作: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读通鉴论》等,后汇编为《船山遗书》。(四)王夫之思想的评价——积极意义1、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王夫之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他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有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68着突出的地位。3、王夫之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五)三大思想家的评价1、积极意义:①他们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②他们主张重视手工业、商业,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③他们掀起了中国早期思想解放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④他们不畏强权、担当历史重任、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藩篱、探索真理的优秀品质,值得后人学习。着突出的地位。69⑤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⑥他们是明末清初反理学的儒家思想的代表,提倡民主,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2、消极意义: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因此决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⑤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是的70(六)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新课程17)1、反传统和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2、反对封建专制:清初黄宗羲是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致用”,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六)明清进步思想的特点(新课程17)71相同点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生平作品《明夷待访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周易外传》《读通鉴论》①抨击君主专制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提倡法治④提出工商皆本①倡导经世致用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①世界是物质的;②变化有规律;③事物是可认识的;④静止是相的,运动是绝对的经历:明末清初人,参加抗清斗争,隐居著书立说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经济:主张“工商皆本”,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构建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继承先秦民本思想,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具有爱国精神哲学贡献大,是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浙江余姚人;反宦官抗清;隐居著述江苏昆山人;反宦官抗清;隐居著述湖南衡阳人抗清;隐居著述不同点相同点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生平作品《明夷待访录》《日知录》72思考问题: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政治: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2、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3、思想:强大而顽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使进步思想家很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网罗,建立起新的伦理学说体系。4、对外关系: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不可能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思考问题: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731、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2、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3、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学形而上学观点。思考问题: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角度批判理学?1、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74【易错扫描】
2.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就是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因此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1.李贽虽然被认为是“异端”,但只是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并不是完全否定儒学思想。对于儒学思想中需要或可以继承的并没有否定,比如仍然赞成仁、礼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易错扫描】
2.明清进步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就是明末清75练习检测1.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A.儒家学说B.孔子思想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D.明朝专制统治者2.以下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①④③ D.③④①②CD练习检测CD763.
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张,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4.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羲之、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DA3.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的主张,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775.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的结果C.思想家个人思想意识水平提高的结果D.社会制度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6.“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BB5.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以民为本的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787.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C解析甲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乙体现了黄宗羲“工商皆本”和反对专制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7.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791、心即理也,讲求吾心即是宇宙。2、发明本心,只要反省本身就能得到理3、反对孔孟学说是万事之论,讲求顺其本性,主张男女平等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工商皆本6、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对立统一之中,都是在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的。思考问题:下面的主张各是谁的思想陆九渊王阳明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心即理也,讲求吾心即是宇宙。思考问题:下面的主张各是谁80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1、创立:春秋晚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等级尊卑和道德感化,儒学开始兴起,但备受冷落。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学进行总结和改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荀子提出礼法并施,王霸兼用。儒学成为蔚然大宗,但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3、压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崇法抑儒,儒学遭到压制和打击。4、独尊: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了适应专制集权的封建神学体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81术”,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5、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受到冲击,但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6、三教合一: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7、三教并行: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开始受到挑战。8、转型和成熟:宋明时期,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程朱理学,明中期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标志理学走向术”,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82极端。9、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早期启蒙思想。10、利用: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1、抛弃: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利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指导革命。12、动摇: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3、继承发展:现在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需要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儒家思想。极端。83再见再见84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85第3课宋明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第3课宋明理学。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86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理学成熟:南宋朱熹理学发展:明朝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理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87一、三教合一(汉至唐三教的发展状况)(一)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确立正统地位,促进儒学繁盛。(二)魏晋南北朝: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1、三教融合的背景: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①佛教的盛行:A.背景: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还为他们建造了白马寺。B.原因:a.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b.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佛教宣扬的一、三教合一(汉至唐三教的发展状况)88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c.佛教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进行大力扶持;d.独立的寺院经济形成,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可逃避赋役——因此佛教迅速传播。②道教的广为传播:A.背景:东汉末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黄老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89区仍然继续流传。B.原因:a.东晋时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宗教,道教日盛。b.萧梁时,道教经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使道教在上层社会中拥有很多信徒,甚至包括不少皇帝、大臣都信奉道教。2、儒学改造的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以及儒学本身存在问题使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原因(同步8)。3、三教融合的表现: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历史纵横区仍然继续流传。90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思考: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91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③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三)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1、三者相互吸收,如佛教自觉地把儒家忠孝之道的政治伦理思想融入自己的教义中。2、中国儒家的传统哲学命题“理”,也被佛教吸收和改造为“佛理”。(四)唐朝: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2、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出现危机。3、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92
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93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94河南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河南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95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96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殿、297岳麓山“三教合一”岳麓山“三教合一”98《三教图》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三教图》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99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100二、程朱理学(一)理学产生的原因:1、历史:魏晋南北朝以来,儒佛道并行使官方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类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2、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非常引人注目,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根本原因3、政治: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程朱理学101或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封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4、主观: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和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当时的时尚。5、思想文化: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和科举制的改革与完善为学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就算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宋初思想解放的产物)。
(二)理学产生的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提出了理学。(三)理学和理的含义:或统治者需要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封建伦理纲常和维1021、理学:北宋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的关怀,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儒家学说。2、理(天理):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他们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用“天人一理”的形式来表达,中国上古哲学中“天”的具象地位,开始被抽象的“理”所代替。(四)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颐、程颢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1、理学:北宋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103程颐程颢程颢(1032-1085)字正叔,世称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伯淳,世称伊川先生。兄弟二人,都是河南洛阳人,被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程朱理学的奠基者。程颐程颢程颢(1032-1085)字正叔,世称明道先生,程颐104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后人尊称“朱子”。朱熹曾在福建讲学,故其学派称为“闽派”,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朱熹朱熹(1130-1200)105(五)二程的理学——理学的开创者1、宇宙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客观唯心主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2、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人伦:封建伦理道德),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的道理获得知识)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4、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考入府、州、县学,即中秀才)则在致知(达到完善的理解)”,“穷理格物(穷究事物(五)二程的理学——理学的开创者106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六)朱熹的理学——理学的集大成者1、宇宙观: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客观唯心主义)。2、伦理观: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3、伦理观: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性本善),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遵循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遏制自己的个人欲望)。4、认识论: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5、认识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的道理)”,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107而不是求科学之真。(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②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八)程朱理学的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利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程朱理学能被官方化的原因(同步8):①客观原因:五代的长期分裂与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社会需要新的适应封建统治的思想出现。而不是求科学之真。108②主观原因: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提出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2、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了。3、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5、明朝初年,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大力推崇,巩固了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②主观原因: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109【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启发?思路引领: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首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学思之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学110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111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清戴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清戴震:“酷吏以法杀112三、陆王心学(一)陆王心学的含义: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流派。主张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强调自己的内心,主张修身养性,反身而诚。(二)陆九渊的“心学”——心学的开创者1、宇宙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主观唯心主义)。2、宇宙观: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主观唯心主义)——所以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3、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资料回放。(三)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集大成者三、陆王心学113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114王阳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或称王阳明。是我国明朝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1151、政治思想: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2、宇宙观: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心即是理)——主观唯心主义(历史纵横)。3、认识论: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①含义:a.“致良知”即通过内心反省获得良知;b.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道理与实行其事是统一的②内容:a.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1、政治思想: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116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b.他的知行合一,是说知与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动实践——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相互渗透,密不可分。③评价: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四)陆王心学的影响:1、明朝中后期,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发展到主观唯心主义,说明理学走向了极端。(五)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步8)。①积极影响:理学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117情、自我节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都成功的把儒学和西方文明有机结合起来。②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创造精神的发展。(六)宋明理学的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欲求,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七)宋明理学的特点(同步9)1、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2、更多的吸收了佛道思想,具有很大的包容性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情、自我节制、励志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118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为什么说从理学向心学的演变表明理学已走向了极端?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宇宙观-本体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心外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认识论-体验方法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通过向外探究万物求”理”)进行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通过自己内心反省求“理”)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同步9)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为什么说从理学向心学的演变119相同地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内容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唯心主义思想体系;都认为天理是儒家的纲常伦纪。目的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点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影响1、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2、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3、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地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1202、程朱理学向心学演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
原因: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主张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恢复就可以了。相对于宋代以来的朱子学,心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心学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理学的权威。虽然对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对王阳明来说良知即是天理,两者同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本质区别。但毕竟理学偏向于外在的客体性,心学倾向于内在的主体性。由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向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转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2、程朱理学向心学演变说明理学已走向极端121学习延伸:宋明理学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1)可取:①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具有忧患意识。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豆粕市场短期震荡》课件
- 合肥学校攀岩墙施工方案
- 初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美术工作计划
- 老伙伴计划岗位职责
- 2024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编写模板
- 怎样做商业计划书
- 2024冰激凌店创业计划书
- 2024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 行政后勤年度工作计划学校后勤年度工作计划
- 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代理机构
- 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
- 肌肉能量技术(原创)
- GB/T 8564-2023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
- 安全总监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表
-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章节自检自测题参考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部分)
- 社区法律知识讲座
- 市医疗保险高值药品使用申请表
- 《哦香雪》省赛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