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之心》课前预习练(10分钟)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课前预习记录:月日星期
人皆有不忍之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文章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根本
D.譬如为山为:堆积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曰:“知者不惑……” B.若火之始然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4.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
二、其他
5.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人生修养中居于核心地位,你是否认可孟子的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6.《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两者是否矛盾?
7.《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使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8.请赏析下列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文句的妙处。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9.分析下面这句话的作用。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B.见贤思齐焉
C.天下归仁矣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突出仁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孟子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对孔子关于“人性”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仁义礼智”,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C.孟子指出“不忍人之心”是人生而固有的,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里固有的,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孟子在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天性的同时,并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强调需“扩而充之”才能发扬光大。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解答此题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文”指华美、文采,整句的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故A错误。
故选A。
2.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通假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A项,“知”同“智”,智慧;
B项,“然”同“燃”,燃烧;
C项,“内”同“纳”,结交。
故选D。
3.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B项,“可惜”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是“值得”的意思,“惜”是“爱惜”的意思。原句翻译为:实在是值得爱惜啊!
A项,“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翻译为:自然不敢用同辈人来期待您啊。
C项,“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翻译为:使圣人精深微妙的思想没有流传下来。
D项,“参之于上古”。参:检验。翻译为:用上古的记载检验。“于上古”状语后置,翻译是要提前。
故选B。
4.D
【详解】
本题考查《论语》十二章常见虚词用法的能力。
D项,“其”理解为“它”错误。“其”应是“大概”之意,表推测的语气。译文:大概是“恕”字可以吧?
故选D。
5.观点一认可。孟子首先强调人都具有“不忍人之心”,从“四心”推导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
观点二不认可。孟子虽然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展开自己的论证,但是在本文最后还是强调“知皆扩而充之矣”。“苟能充之”“苟不充之”的正反对比,更是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善的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详解】
本题考查个性化解读文本内容的能力。
回答这道题之前,首先要正确理解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内容,然后分析其“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在人生修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思想,接着要明确表态,即可以认可孟子的观点,也可以不认可孟子的观点。
如果认可,理由是:首先开宗明义,亮明自己的观点,提出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符合孟子的“性本善”之说。然后由“不忍人之心”推到“不忍人之政”,从“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这“四心”推导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仁政),阐释“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最终得出“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的结论。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切的基础和出发点。
如果不认可,理由可以是:孟子虽然开篇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但在最后还是强调“知皆扩而充之矣”,即一个人即使有善的本性,离开后天的努力也不行。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努力。
6.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然而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仍存在私欲膨胀的问题,这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四端”。
【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
“不忍人之心”是指“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知皆扩而充之”是指“懂得扩大充实‘四端’”,两者是不矛盾的。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由于人们的社会活动存在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要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即是说,“不忍人之心”虽然是人所固有,但也要不停地加以扩充强化。
7.这里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人体“四肢”的重要性强调“四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设题句子的意思,然后把握句子要表达的观点,再看使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意思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这句话是说“四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作者为了展现“四端”的重要性,以“四体”之于人的意义来体现,“犹”意思是“好像”“就像”,可见这是使用比喻论证,把“四端”比作“四体”,人不能离开“四体”,那么人也就不能离开“四端”,可见“四端”对于人的重要。
8.这里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不忍人之心”包含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个方面。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说理铺张有力。
【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赏析《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重要文句的能力。
具体分析,这几句大意:“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在这里,孟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释了他的有名“四端”说,孟子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就来自这四种情感,故称“四端”。在这里,孟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故使自己的论述说理有气势,有说服力,由此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9.由“不忍人之心”推到“不忍人之政”,最终得出“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的结论,层层递进,合情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该句先说“不忍人之心”,接着推及到“不忍人之政”,最中得出的结论是“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从“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与“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层层递进,合情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10.D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特殊用法的能力。
A项,“正”,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B项,“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
C项,“仁”,形容词作名词,仁人。
D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故选D。
11.D
12.A
13.C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然:……的样子”错。然:同“燃”,燃烧。本句话的意思是: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就像泉水刚开始流淌。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和A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代词,代前文的“四端”。
C.结构助词,的。
D.代词,代“治天下”。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C.“体现了孟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错,唯物主义的本质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而孟子的思想是从内心出发的,应是唯心主义思想。
故选C。
参考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技术检测与标准认证服务项目合作计划书
- 端午节班会课件
- 宠物诊所弃养协议书范本
- 2025年CHO细胞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项目合作计划书
- 竞选护理骨干课件
- 风险辨识评估协议书范本
- 临时围挡拆除协议书范本
- 签订服务委托协议书范本
-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课件教学
- 二零二五年度节能环保技术培训项目单项承包合同
- 玉米收割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竹山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高清版)DBJ 08-220-1996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 佑隆(台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900吨真菌毒素降解酶制剂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环评报告
-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5届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卷含解析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基于使用的保险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矿山融资居间合同协议
- 数智化背景下“知识图谱CDIO”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GB/T 45448-2025再生变形高温合金原料
- GB/T 13460-2025再生橡胶通用规范
- 膀胱造瘘相关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