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大全(第12章)_第1页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大全(第12章)_第2页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大全(第12章)_第3页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大全(第12章)_第4页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大全(第12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财政支出1、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1)看财政支出规模;(2)看财政支出结构;(3)看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2、财政支出规模:是指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了政府实际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程度,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支配了多少社会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掌控和运用了多少钱。3、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与财政支出规模相比,财政支出结构问题更为重要,它反映了财政支出的收益格局。财政支出结构,它反映了政府用各项财政资金都做了什么事,并据此观察政府的职能和活动,政府如何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参与的广度和重点是什么,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是如何运用财政资金的。如,用于义务教育方面多少、用于社会保障方面多少。4、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是指各项财政支出的具体经济构成。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反映了财政每一笔钱具体是怎么花的,反映了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履行何种职能,有助于人们了解政府干预是更侧重资源配置,还是更侧重收入分配;是更关注长期结构调整,还是更关注短期宏观调控等。5、财政支出分类方法(适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统计分类):(1)功能分类;(2)经济分类。6、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按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性质进行的分类,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即政府的钱到底被拿来做了什么事(用来办教育,还是加强国防)。7、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按照政府生产公共物品的成本投入进行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说明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办教育的钱是用于发放工资,还是购买设备、修建校舍)。从某种意义上讲,支出经济分类是对政府支出活动更为明细的反映。利用这一分类体系下的统计数据,能够从微观层面清晰地追踪政府财政支出的去向和具体用途。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体系,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政府的支出活动,两种分类方法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支出活动。在被称为“财政数据生产管理国际准则”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写的《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年)》中,财政支出按功能分为十大类: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秩序和安全、经济事务、环境保护、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医疗保健、娱乐文化和宗教、教育和社会保护。每一大类功能支出又按经济性质分为八大类,包括雇员补偿、商品与服务的使用、固定资本消耗、利息、补贴、赠与、社会福利和其他支出。8、财政支出分类方法(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1)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注意】利用这一分类体系,可以从宏观上考察一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作为经济主体直接参与经济过程,其职能是偏好于资源配置,还是编好于收入再分配。9、购买性支出(或消耗性支出):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购买物品与劳务而发生的费用,包括政府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通过购买性支出,政府与私人部门发生经济交换,并实际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影响着社会投资与消费的总量与构成。10、转移性支出:政府仅扮演中介者的角色,依法向受益对象拨付财政资金但并不要求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务。虽然政府转移支出过程不涉及与私人部门的等价交换,但却可以实现购买力和社会财富在其他社会主体中的重新分配。11、中国传统的政府支出分类:(1)在2007年实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之前,中国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支出分类体系。一方面,按支出功能(或政府职能),将政府支出分成五大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另一方面,按支出用途,将财政支出分为若干项目。(2)与国际通行的支出功

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法相比,中国传统的支出分类是一种“功能”与“性质”混合的分类方法。(3)这种分类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财政支出的分类标准不统一,部分支出按功能分类,部分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从表面上看,传统的支出分类方法兼具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的特色,但实际上它既无法全面反映政府职能,也难以精确反映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既不利于细化预算编制和强化预算约束,也难以进行国际比较。12、政府支出分类改革:2007年起我国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成员方的要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财政体系的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较为规范合理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创造有利条件。具体科目设计目标是“体系完善、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其中: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13、《202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4、财政支出规模:是指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总额,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多少,满足公共需要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反映着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力的强弱。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可采用两大指标: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规模指标。15、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是政府在预算年度的财政支出总和。通常由按当年价格计算的财政支出的加总来反映,也可以按不变价格来反映,即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基准来统计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例如,我国财政支出规模1978年为1122亿元,2020年达到245588亿元,2020年是1978年218.9倍,1979—2020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13.7%。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从趋势上看,总量是不断增长的。16、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常用财政支出规模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我国常用两种测量方法来反映:(1)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2)中央财政支出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国家的制度安排。【特别注意】除了以上两个相对规模指标外,还可以用人均财政支出来反映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人均财政支出指标一般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17、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由财政支出规模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可以衍生出反映财政支出变化情况的三个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18、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用4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a脏ZJG/Gn_i=(Gn_Gn_i)/Gn-1。式中,ZkG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Gn表示当年财政支出;%_1表示上年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增长率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19、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以Eg表示。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Eg=ZJG(%)/Z3GDP(%)其中,MDP%=AGDP/GCPn_i=(GD&WCP"_i)/GDPn_i。式中,4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GDP代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减)额:GD6代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CPn-i代表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20、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比例,以MG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MGP=A}/Z3GDP»21、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面对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经济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给出解释。在各种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中,瓦格纳、皮考克和魏斯曼、马斯格雷夫、鲍莫尔等人以及公共选提学逅的观点最为著名。22、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德国社会政策学派代表人):瓦格纳在对19世纪80年代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财政支出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财政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1)工业化所引起的市场扩张,使市场中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由此而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增多,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为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支出。(2)为了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客观上增加了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需要,这将引起政府财政支出增加。(3)随着经济的增长,文化、教育、福利等财政支出项目的增长率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也将要求增加财政支出。23、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皮考克、魏斯曼(英国经济学家):20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在对英国1890年T955年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英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的",公共支出水平在正常年份表现出随着税收收入的增长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当社会经历战争、危机或自然灾害等突变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但突变期结束后,公共支出水平虽然会有所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有水平。24、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正常年份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相对稳定,财政支出不可能有太大的增加,一般情况下,政府公共支出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税收收入增长呈线性关系,不可能大起大落。25、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突变,是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当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突变,财政支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将被打破,财政支出将表现出急剧增加,为此政府不得不提高税率或借债来增加收入,这时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也会因社会出现动荡而提高,其结果是政府支出的预算约束也随之提高,使整个财政支出在逐渐上升的过程中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财政支出水平会因社会“突变”的结束而下降,但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不会下降到原有水平,使财政支出呈现梯度增长趋势。26、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在《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他在大量研究了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财政支出状况后,得出结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1)初期阶段:增加投资兴建交通运输、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2)中期阶段:私人投资开始上升,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3)成熟阶段:环境、交通、教育、通讯等项目以及对付市场失灵,使政府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27、非均衡增长理论——鲍莫尔(美国经济学家):政府部门的生芒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对财政支出增长原因作出了解释。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区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类别即进步部门(技术起决定作用)和生产率提高缓慢的类别即非进步部门(劳动起决定作用)。假设两个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工资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由于劳动密集的公共部门是非进步部门,而该部门的工资率与进步部门的工资率呈同方向、等速度变化,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如要维持两个部门的均衡增长,生产率偏低、人力密集型的政府部门的支出只能增加。于是,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支出必然会快速增长。28、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1)选民在进行财政事务决策时,通常具有“财政幻觉”,导致选民主动投票支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日常的财政决策过程往往是税收提案与支出提案分别表决,更加强化了这一幻觉,导致选民主动投票支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财政幻觉”是指选民通常更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2)政治家为获得公众拥护和赢得选票,总是倾向于以更大的财政支出作为争取选民的手段,在控制支出时通常也难以压缩那些耗费巨大的长期项目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项目。(3)在很多公共事务上,往往是官僚机构掌握着更精确的成本信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往往提出规模较大的预算供代议机关表决,以最大化部门和个人的权力与利益。(4)(民主制度)在任何一项具体的事务上,所谓的公共利益都很难界定,往往是选民各有其利益要求,为了使符合自我利益的方案获得通过,不同的利益方可能“互投赞同票”,导致原本不可能通过的预算提案获得通过,从而增大了预算总规模。基于以上理由,可以说,预算软约束是各国政府的通病,无论多么完善的民主制度,都不可能根本性地解决这一问题,而必须在宪法层面对政府规模施加约束。29、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的历史进程看,财政支出规模一般都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30、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经济发展因素;(2)政治因素;(3)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因素;(4)社会因素。31、经济发展因素:经济发展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进而使财政收入不断增长,这为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可能。①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间接税的税源、税基也随之不断扩大,增加了税收收入。②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和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具有累进税性质的所得税一般要快于经济的发展水平。③历史上,各国政府总是力求财政支出规模的最大化,如果对其支出欲望缺乏有效的约束,通常财政支出会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同时也使政府通过举借债务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成为可能。32、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当一个国家发生战争或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时,财政支出规模必然会超常扩大,而且事后一般难以降低到原来的水平。(2)政治体制结构和政府行政效率。①从政治体制结构看,一般情况下,倾向于集中的单一制国家,其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一些,相反会低一些。②从政府行政效率看,如果一国的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用于政府运转的经费开支必然增多,反之经费开支就要相对低一些。(3)政府活动范围。从政府活动范围看,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使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相应带动了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增长。33、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因素;(1)经济体制不同,政府职能也不相同,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就会存在差异。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范围是大而广的,则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比较高的。(2)从一些重要的经济制度上看,如在社会保障制度上实行高标准、高福利制度,则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必然要相对较大。34、社会因素:各种社会性因素,如人口、教育、卫生、社会救济、城乡发展差距等都会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重要影响。35、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财政支出效益好是财政支出产生的成果较多,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所耗用的财政资金较少。财政支出必须重视效益,其具体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财政支出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资源配置过程。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资源的总量是确立的,也是有限的。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是由社会微观经济组织支配运用效益高,还是由政府部门集中支配运用效益高,是各国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与微观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支出效益分析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3)择优的标准不同。36、效益分析之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1)微观经济组织在分析其生产经营支出的效益时,只计算其宣身直接投入的各项费用和自身实际的所得。所得大于所费,即可以说其生产经营活动是有效益的。(2)政府在分析财政支出的效益时,所得大于所费的范围较微观经济组织宽得多。政府不仅要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而且还需要分析间接的、无形的所费与所得;不仅要分析政府本身在某项支出上的投入及所得到的效益,还需要分析社会为该项支出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利益。37、效益分析之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1)微观经济组织在进行效益分析时其标准十分明确,且易于把握,其标准就是单纯的经济效益。(2)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有些财政支出项目可以带来直接的、可以量化的经济效蓬,而有些财政支出项目,其资金的使用带来的是难以量化的社会效益。这在客观上决定了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而必须确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衡量标准。38、效益分析之择优的标准不同:对支出活动进行效益分析的目的是要通过效益比较,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1)微观经济组织择优的标准很简单,自身直接所费最少、所得最多的支出方案即为最优方案。(2)财政支出中,财政分配所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最大效益。39、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一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和公共定价法。40、成本一效益分析法:(1)概念首次出现在19世纪,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一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成本一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在实践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是指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个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通过计算成本一效益的比率来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效益,从中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以实现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它是微观经济主体投入一产出分析在财政、宏观经济中的应用。(2)在成本一效益分析中,需考虑的成本、效益状况。在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时,列出支出项目的直接成本和直接效益比较容易。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难点在于直接成本与直接效益之处的其他成本和效益的测算上。财政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的获利,而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在确定投资方案时,政府还需要考虑财政投资本身的成本、效益之外的诸多因素,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投资方案。41、成本一效益分析中,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本、效益状况:(1)实际成本与效益、金融成本与效益。实际成本就是指由于建设某项目而实际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实际损失。实际效益是指由于建设某项目而更多地产出的社会财富,以及带来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成本与效益是指由于某项目的建设,使得社会经济的某些方面受到影响,致使相关产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从而使某些单位或个人减少或增加了收入。(2)直接成本与效益、间接成本与效益。直接成本是指为建设、管理和维护某项目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价值。直接效益是指某项目直接增加的商品量和劳务量,以及使社会成本得以降低的价值。间接成本是指由于建设某项目而产生的人力和物力的耗费,以及通过连锁效应而引起相关部门产生的人力和物力的耗费。间接效益是指与某项目相关的部门产量的增加,以及得到的其他社会福利。(3)有形成本与效益、无形成本与效益。有形成本与效益是指可以用货币进行计量的,且按惯例应计入会计账目的一切成本和效益。无形成本与效益是指不能由货币计量的,因而不能入账的一切成本和效益。此外,还有内部成本与效益、外部成本与效益,中间成本与效益、最终成本与效益等分类。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对于选择最优支出方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大有裨益。42、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简单来说,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出目的的方案。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43、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操作步骤:与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大体相同,但最低费用选择法不要求计算支出的无形成本与效益,故运用起来比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简单,具体步骤为:(1)要在政府规定目标不变的条件下提出妥种备选方案。(2)分别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有形费用。【注意】如果涉及垄断价格,要运用影子价格消除其包含的不合理价格因素。在多年投资的项目中,要运用贴现法换算出费用流的现值,从而保证不同备选方案费用的可比性。(3)按照费用高低的顺序排列供决策者选择。【注意】许多财政支出项目都含有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如果只是以费用高低来决定方案的取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也是不妥当的,这就需要在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择优选择。44、公共劳务收费法:是一套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使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目的方法。该方法的要义并不在于帮助政府选择最优支出方案,而在于将市场等价交换原则部分地引入到公共物品的提供和使用中去,适当地约束和限制社会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量,从而达到节约财政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公共劳务是指政府为行使职能而进行的各种工作,包括国防建设、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城市供水与排水、公园的建设与维护等。人们把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引入到对公共劳务的提供与使用中,借助价格、收费的作用机制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公共劳务收费法和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与收费标准,实现对公共劳务有效、节约地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45、公共劳务收费法的定价政策:公共劳务收费法在对公共物品定价时,可区别不同公共物品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政策方法:(1)免费政策。对那些有关全民族整体利益,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但公众又不愿意自觉使用的公共物品,如强制实施义务教育、强制注射疫苗等,可采用免费政策方法。从而促进社会成员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公共劳务,使之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2)低价政策。对那些有关国家总体利益,但若免费提供又会造成过度消费而引起资源浪费的公共劳务,如医疗保障等,则应采取低价政策方法。(3)平价政策。平价政策一般适用于从国家和民族利益来看,无须特别鼓励使用,也不必特别加以限制的公共劳务,如公园、邮电、公路、铁路等。平价政策可以用收取的费用弥补该项公共劳务的人力、物力耗费。从消费方面来说,可以促进社会成员节约使用该项公共劳务;从提供方面来说,政府有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公共劳务水平的资金。生直价政墨_高价政策主要适用于从全社会利益来看必须限制使用的公共劳务。实行高价政策既可以达到有效限制使用的目的,又可以带来较多的财政收入,如繁华地段的机动车停车费。【注意】公共劳务收费法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于采用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部门。运用公共劳务收费法必须制定正确的价格政策,才能达到社会资源最佳分配的目的。46、公共定价法: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方法。(1)公共定价是政府保证公共物品提供和实施公共物品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定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还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2)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包括两个方面:①纯公共定价;②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3)公共定价的目的和原则不仅是要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还要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

47、公共定价法的分类: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48、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保持提供公共物品的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理论上讲,按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定价是最理想的定价方式,但这种定价方式会使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必须依靠财政补贴维持运行,长此以往,很难保证企业按质按量地提供公共物品。因此,在成本递减行业,为了使企业基本保持收支平衡,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一般按高于边际成本的平均成本定价,即在市场需求曲线和企业平均成本曲线给定的条件下,通过需求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产品价格。这样既不会使企业发生亏损,又限制了企业的超额利润,使其亏盈相抵、收支平衡。49、二部定价法:(1)二部定价将价格分为两部分:①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②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也就是说,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相结合的定价方法。(2)由于二部定价法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的性质,所以几乎所有受管制的行业(特别是电力、燃气、自来水、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3)二部定价法也存在两个问题:①如果消费者不付固定额的“基本费”,就会被拒之门外,从而使消费量低于效率产量。②二部定价法的“基本费”相当于对所有使用者开征一种相等额度的税,不符合公平原则。50、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于不同时段或时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价格标准。在电力、燃气、自来水、电信等行业,按照需求的季节、月份、时区的高峰和非高峰的不同,有系统地制定不同价格,以平衡需求状况。一般地,在消费的高峰时间,需求是较为缺乏弹性的,而在消费的低谷,需求的价格弹性则往往是充足的,因此,在高峰时间可以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在低谷时间则制定较低的价格。5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购买物品与劳务而发生的费用。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庖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52、政府消费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净支出,前者等于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减去政府单位所获得的经营收入的价值,政府服务的产出价值等于其经营性业务支出加上固定资产折旧;后者等于政府部门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住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向居民住户收取的报酬。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消费、企业消费和政府消费,社会总消费构成了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所以,政府消费性支出就成为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53、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构成:政府消费性支出是国家行使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障,一国政府不仅要为公民提供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还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社会管理等方式处理和协调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以及经济关系。为了满足政府消费性支出的需要,必然形成项目众多而且数量可观的财政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政府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篁。54、政府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55、政府投资性支出的特点:与非政府投资相比较,政府投资性支出具有以下特点:(1)非营利性。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是非政府投资的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效益。(2)长期性。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规模和社会筹资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投资大型建设项目,而且要追求盈利,因而主要从事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

可以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外部性.单个企业囿于一行一业,投资可能顾及不到非经济的社会效益。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56、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将资金无偿地支付出去,而没有相应的商品和劳务流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