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概论英文名称:Politicaleconomic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0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经济学大类各专业考核方式:集中闭卷笔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政治经济学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类专业本科学科基础课。其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该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为逻辑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并从中国的特殊经验中总结社会主义经济的一般规律,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有根据中国的实践和国情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全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同时也是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认识和理解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基本立场、理论和方法,一方面,为学习经济学科的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不断提高运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又能更进一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特征,是中国取得经济奇迹的最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教学内容及要求导论(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理解并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正确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2、列宁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3、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思考与实践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第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根本任务(一)目的与要求本章通过阐述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从基本建立开始,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学生要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树立正确的国情观,反对“左”“右”倾错误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2、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2、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三)思考与实践1、解释下列概念: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5、如何从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角度,理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体系的内容以及市场规则,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深刻认识市场经济一般性基础上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市场经济的融合。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过程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思考与实践1、谈谈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认识。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基本经验?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是什么?4、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制度(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实现形式,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主体地位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和理解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及其改革。(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公有制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2、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1、现代企业制度2、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第四节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及其改革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思考与实践1、解释下列概念: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看录相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关知识,理解和把握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及多种分配方式,理解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国民收入基本概念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4、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1、按劳分配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2、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4、处理好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2、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3、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的途径(三)思考与实践1、解释下列概念: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制度。2、简述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3、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一)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探讨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理解决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因素,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理解并掌握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及经济发展新常态等知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对经济发展认识的演进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国际上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第二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经济发展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3、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第三节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3、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4、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5、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三)思考与实践1、解释下列概念: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2、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3、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简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5、简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6、简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7、简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经济职能(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与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内涵及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分类和选择调控模式的依据;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特殊性;使学生能够运用宏观调控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经济现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的优越性,能够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化解各种经济危机。(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1、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1、社会总供求的矛盾运动和经济波动2、宏观调控的目标3、宏观调控的手段4、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监管1、市场监管体系2、经济性监管3、社会性监管(三)思考与实践1、解释下列概念:宏观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性监管、社会性监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试述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4、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5、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什么?6、简述中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7、简述中国市场监管体系的基本框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第十六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秩序(一)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与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秩序,了解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1、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经济合作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贸易全球化2、生产全球化3、金融全球化4、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第三节国际经济秩序1、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国际经济协调3、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三)思考与实践1、解释下列概念: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2、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哪些?5、中国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哪些主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教学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其他教学环节小计导论44第十章22第十一章314第十二章314第十三章314第十四章314第十五章314第十六章22答疑22合计235230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集中考试(二)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比:40%期末考试占比:60%成绩考核标准:平时成绩给分主要依据考勤、课堂表现(讨论、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及课后作业等综合评定。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⒈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第1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⒉蒋学模.《高级政治经济学》.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⒊陆立军等.《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⒋王守梅等.《政治经济学通论》.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⒌伍柏麟等.《经济学基础教程》.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⒍魏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论》.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⒎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谷书堂宋则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