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B)。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B)。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C、都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间具有(D)。A、客观性B、有限性C、可知性D、相对性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是(A)。A、庸俗唯物主义B、二元论C、客观唯心主义D、相对主义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1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C)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2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1、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D)。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表明(A)。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2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D、实践观点25、真理是(C)。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C、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D、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D)。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自觉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2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D)。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活对我们的启示是(B)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2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0、历史唯物论的根本出发点是(D)。A、阶级和阶级斗争史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1、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A)。A、物质生产发展史 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发展史C、理性思维发展史 D、思想关系发展史32、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A、社会的上层建筑 B、人口因素C、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3、社会形态是(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34、经济基础是(D)。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3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B)。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面是由人自己决定的 D、人的自我保存和历史的原动力3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C)。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37、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C、科学技术D、精神文明38、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39、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C)。A、复杂劳动决定的B、具体劳动决定的C、劳动二重性决定的D、抽象劳动决定的4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B)。A、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B、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D、两种不同的劳动4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B)。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4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D)。A、等价交换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4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D)。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44、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A、商品价值B、剩余价值C、劳动力自身的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4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A、资本各部分的流通形式不同B、资本各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同的作用C、资本各部分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D、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46、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D)。A、资本B、社会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4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B)。A、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C、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D、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48、垄断的形成是(B)。A、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B、自由竞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C、资本集中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D、资本集聚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49、垄断利润是(C)。A、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B、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全部利润C、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D、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50、垄断价格是指(D)。A、按商品价值制定的价格B、按商品生产价格制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平均利润的价格D、垄断组织制定以保证垄断利润的价格51、金融资本是(D)。A、垄断的银行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C、垄断的产业资本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资本5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对国民经济统治的基本方式是(D)。A、人事参与B、人事进入C、进入制D、参与制53、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B、凯恩斯理论被广泛理解和运用的结果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作用加强的结果D、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5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C)。A、经济与合作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55、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5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5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59、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6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61、“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C)。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62、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63、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在联合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64、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CD)。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法国启蒙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E)。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阶级斗争学说E、剩余价值学说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E)。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好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E、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5、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AD)。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E、唯一特性6、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意识的本质是(AD)。A、人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绝对观念”的产物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8、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E)。A、心静自然凉B、审时度势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E、运筹帷握9、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B)。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C、原因和结果的关系D、必然和偶然的关系E、普遍和特殊的关系10、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E)。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E、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12、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E)。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DE)。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E、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1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CE)。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E、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E)。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BE)。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AC)。A、唯理论B、诡辩论C、经验论D、反映论E、宿命论1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ABCDE)。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E、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19、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D)。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D、可知论E、不可知论6、做工作“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说明(DE)。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作为行动的依据C、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0、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大意义在于(ABCDE)。A、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B、发挥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D、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E、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21、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理解为(CDE)。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D、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E、真理体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BCDE)A、认识的主体B、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E、认识的来源23、真理和谬误是(ABCE)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B、相比较而存在的C、相斗争而发展的D、没有本质区别的E、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24、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BDE)。A、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考察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E、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5、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ABCD)。A、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发展的自然前提B、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C、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D、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E、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6、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CDE)。A、家庭结构B、民族结构C、社会意识结构D、社会物质经济结构E、社会政治结构27、生产工具是(AC)。A、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B、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C、凝结着科学技术的成果D、生产力中唯一起作用的要素E、经济基础中的决定要素28、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BCD)。A、社会意识被动地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有鲜明的阶级性E、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它是统治与被统治的社会关系的反映。29、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CE)。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D、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都必须遵从的观点E、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3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BCE)。A、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因B、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C、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E、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31、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D、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E、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32、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它(ABC)。A、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排除对立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3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BCE)。A、杰出人物对创造历史没有作用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4、商品价值是(ABCDE)。A、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交换价值的基础E、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35、商品价值量是(CD)。A、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决定的B、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C、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E、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36、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BCDE)。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D、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E、自然条件的优劣3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ABCE)。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的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者的其他生活费用E、历史和道德的因素38、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CD)。A、内含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39、超额剩余价值是(ABDE)。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由于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E、企业中存在的一种暂时现象40、资本积累(ACDE)。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C、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D、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E、源泉是剩余价值41、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表现是(ACE)。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42、垄断的条件下竞争的形式有(ABCD)。A、非垄断企业之间竞争B、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D、垄断组织与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E、垄断组织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43、垄断是(CDE)。A、帝国主义经济的实质B、帝国主义经济的基础C、帝国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D、生产集中的必然结果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44、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ABCDE)。A、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比例关系B、调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C、调节劳资关系D、“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E、防止通货膨胀和保证“充分就业”45、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式有(ABCD)。A、实施宏观财政支出B、实施宏观货币政策C、实施社会福利政策D、采用法律和行政手段E、实行“经济计划化”46、经济全球化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BCDE)。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E、分工的全球化47、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B)。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C、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48、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BCD)。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计划经济49、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E、经济制度不同50、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ABCD)。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C、帝国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E、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特例5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BD)。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两种形式E、暴力是不得已的手段和最后的选择52、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E)。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E、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的53、下列选项种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BC)。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 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E、共产主义是一种理论空想54、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有(ABCD)。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E、共产主义社会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真正科学的理论。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5、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极其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7、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在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还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与斗争的焦点之所在。8、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0、简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1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1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生产者都被固定在某一生产领域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并非自己消费而是供他人和社会消费,因而其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成为私人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生产者自己的事情,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总根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14、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本身不是资本,只有在它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时候,它才转化为资本;只有在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货币才能买到这种商品并利用这种商品带来剩余价值。15、简述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我们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6、简述垄断形成的原因。所谓垄断,简单地说就是“独占”,是指资本主义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定阶段必然走向垄断,这是因为:当生产集中达到一定高度时,就具备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生产的高度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从而导致垄断的趋势;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17、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和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体表现在:大规模生产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与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发生了矛盾;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社会化发展,遇到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生产力社会化的高度发展同私人垄断资本盲目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加剧了;生产力的迅速增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加深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有:国有垄断资本,即国家作为垄断资本家的总代表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1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从垄断资本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观点考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问题,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局限性;国家垄断资本的实力雄厚,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数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和计划管理,也在相当程度上克服或抑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无政府状态和盲目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私人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并为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节本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19、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消失;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四、论述题: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物质统一性;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特殊表现。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2、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3、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4、试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大意义。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5、试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重大意义。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部分自由发挥。6、试论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理论联系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厂生产承包合同
- 2024货运合同格式范本新版范文
- 2024新版广告合同范本
- 定制办公桌椅及安装协议
- 投资合作谈判技巧
- 招标代理合作协议样本
- 房建工程施工分包协议
- 户外广告业务合作合同参考
- 广东省室内装潢设计合同样本
- 3.1.1椭圆的标准方程【同步课件】
- GB/T 17892-2024优质小麦
- 调酒初级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危废治理项目经验-危废治理案例分析
-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二(有答案)
- 汽车防冻液中毒
- 粉条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车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蔗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北师版 七上 数学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角-第2课时 角的大小比较》课件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