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_第1页
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_第2页
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_第3页
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_第4页
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脑的位置小脑的位置1小脑的分叶(分部)

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即原小脑)

小脑前叶

(原裂以前半球+蚓部;前叶+后叶蚓部的蚓垂、蚓锥体旧小脑)小脑后叶(原裂以后的半球,即新小脑)外侧裂小脑的分叶(分部)外侧裂2小脑的分叶

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小脑的分部

原小脑(前庭小脑)旧小脑(脊髓小脑)新小脑(脑桥小脑)小脑的分叶小脑的分部3

小脑脚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其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小脑下脚(绳状体)

由脊髓小脑束组成小脑中脚(脑桥臂)

由脑桥小脑束组成小脚上脚(结合臂)

由出小脑纤维组成小脑脚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其间的腔4小脑的纤维联系小脑的纤维联系5前

系前

系6脑桥小脑的纤维联系脑桥小脑的纤维联系7下角——伸入颞叶内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位置:居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外侧核群后外侧核背外侧核如:弓状纤维、扣带束、上、下纵束、钩束。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腹后外侧核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和精细性丧失:精细运动时发生震颤;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A中央前回下部B优势半球中央后回下部表层:灰质(大脑皮质);小脑与大脑的联系下角——伸入颞叶内小脑与大脑的联系8小脑的病变古小脑(原小脑)综合征

见于古小脑病变,如室顶部的成神经管细胞瘤。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新小脑综合征——共济失调

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和精细性丧失:精细运动时发生震颤;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运动不能;肌张力下降。一侧小脑半球病变,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小脑的病变古小脑(原小脑)综合征9四、间脑位置

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分部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四、间脑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10分部

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丘脑底丘脑下丘脑

分部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丘脑底丘脑下丘11(一)背侧丘脑(丘脑)1.位置、形态: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前端隆凸部—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丘脑枕。2.内部结构:(下详述)3.功能: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后详述)(一)背侧丘脑(丘脑)1.位置、形态:12灰质团块被内部“Y”形的内髓板(白质板)分为三部分:前核群: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是联合躯体活动与内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

背外侧核背层外侧核群后外侧核腹前核腹层腹中间核(腹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后核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为躯体感觉传导路中第3级神经元胞体所在处。灰质团块被内部“Y”形的内髓板(白质板)分为三部分:13背侧丘脑的位置形态背侧丘脑的位置形态14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核团划分:前核群、背内侧核群、外侧核群、正中核与板内核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核团划分:前核群、背内侧核群、外15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16背侧丘脑的功能1.是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端脑。感觉传至丘脑水平时,即有粗略的感知,并能影响情感变化。

2.对随意运动的调控发挥影响:(特异性中继核团)3.控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非特异投射核团4.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5.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联络性核团)背侧丘脑的功能1.是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17(二)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路

中继站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路中继站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二)后丘脑外侧膝状体: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18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角回。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膝——内囊前、后肢之间的结合处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A外侧膝状体B内侧膝状体C背侧丘脑D尾状核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后角——伸入枕叶内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非特异投射核团受损后,丧失说话能力——运动性失语症。见于古小脑病变,如室顶部的成神经管细胞瘤。位置:顶叶的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边缘叶: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的一弧形结构,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A脊髓B延髓C背侧丘脑D下丘脑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运动区面积大小与其所支配肌肉的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小脑脚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其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A躯体运动区B躯体感觉区C听区D听觉性语言中枢(三)上丘脑

居第三脑室顶部周围(背侧丘脑后上方),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松果体注:缰三角含缰核,为边缘系统与中脑之间的中继站;松果体可分泌褪黑素。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角回。(三)上丘脑19(四)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内含丘脑底核及部分黑质、红核,与纹状体有密切联系,属锥体外系。(四)底丘脑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20(五)下丘脑1.位置:居背侧丘脑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和侧壁的下部。2.组成:(见图)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视束等。3.核团:(见图)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漏斗核——可分泌垂体前叶的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乳头体核——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4.功能:

(1)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2)调节内分泌活动的重要中枢;(3)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起调节作用;(4)与睡眠、情绪反应有关。(五)下丘脑1.位置:21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22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23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24下丘脑与垂体前叶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产生的促垂体激素经轴突到达漏斗部的毛细血管处,继经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作用于垂体的内分泌细胞。下丘脑与垂体后叶

下丘脑产生的激素经轴突下行进入后叶,止于毛细血管网处,可直接入血。下丘脑与垂体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下丘脑与垂体后叶下丘脑与垂体25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脑半球内侧面

端脑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人类大脑高度发展,约占全脑的3/4,笼罩了间、中、小脑的上面。有: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大脑横裂:大脑与小脑之间;

表层:灰质(大脑皮质);

深面:白质(大脑髓质),内有核团,称基底核。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大脑半球上外26大脑底面大脑底面27大脑底面标本大脑底面标本28中央沟A中央前回下部B优势半球中央后回下部是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额叶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前核群: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与内脏活动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一)背侧丘脑(丘脑)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交叉管理:左半球管理右侧半身感觉,右半球管理左侧半身感觉。功能:(1)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形态:呈“>”或“<”。下角——伸入颞叶内(2)调节内分泌活动的重要中枢;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表层:灰质(大脑皮质);A躯体运动区B躯体感觉区C听区D听觉性语言中枢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居豆状核与岛叶之间的薄层灰质,功能不明。(联络性核团)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后角——伸入枕叶内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原小脑(前庭小脑)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大脑半球表面的主要沟和分叶

中央沟

三沟

外侧沟顶枕沟

额叶顶叶

五叶

颞叶枕叶岛叶中央沟形态:呈“>”或“<”。大脑半球表面的29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30大脑标本(示岛叶)大脑标本(示岛叶)31端脑各面上主要的沟、回1.上外侧面:(1)额叶:中央前沟(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2)顶叶: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3)颞叶: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颞横回:居颞上回中份的上面、外侧沟的深处)(4)枕叶:有不恒定的沟、回。(5)岛叶:周围有环状沟包绕,表面有长短不一的回。端脑各面上主要的沟、回1.上外侧面:32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332.内侧面:扣带沟(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穹隆、胼胝体、透明隔、楔叶、舌回。3.下面:嗅球、嗅束、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海马旁回、钩、齿状回。边缘叶: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的一弧形结构,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其邻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2.内侧面:34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35附:大脑半球各叶功能小结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附:大脑半球各叶功能小结36(二)大脑半球

的内部结构

1.侧脑室2.基底核3.大脑髓质4.大脑皮质(二)大脑半球

的内部结构

1.侧脑室371.侧脑室1)位置: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2)分部:中央部——居顶叶内前角——伸入额叶内后角——伸入枕叶内下角——伸入颞叶内3)沟通: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1.侧脑室1)位置:38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392.基底核1.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2.组成:(1)尾状核:分头、体、尾三部分。(2)豆状核:内侧部苍白球——旧纹状体中间部外侧部——壳新纹状体尾状核2.基底核1.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40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41纹状体: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肌肉的紧张度、协调骨骼肌运动。(3)屏状核:

居豆状核与岛叶之间的薄层灰质,功能不明。(4)杏仁体:

居海马旁回的深面,与尾状核尾部相连,属于边缘系统。与内脏活动、行为和内分泌有关。纹状体:423.大脑髓质

由大量的纤维束组成,分:1)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各部分之间的纤维。如:弓状纤维、扣带束、上、下纵束、钩束。2)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如:胼胝体、前连合、穹隆和穹隆连合。3)投射纤维:

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如:内囊。3.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纤维束组成,分:43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下列参与情绪反应的是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受损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自己说话错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C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D颞横回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后角——伸入枕叶内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后角——伸入枕叶内表层:灰质(大脑皮质);苍白球——旧纹状体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联络纤维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44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45内囊

1.位置:居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2.形态:呈“>”或“<”。

3.分部:前肢——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部分膝——内囊前、后肢之间的结合处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

4.损伤后的表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三偏综合征对侧半身运动障碍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内囊46大脑水平切(示内囊)大脑水平切(示内囊)47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视辐射听辐射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壳苍白球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前辐射额桥束顶枕额桥束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视辐射听辐射皮质核48第Ⅰ躯体运动区位置:额叶的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特点

左右交叉支配:一侧半球运动区支配身体对侧的骨骼肌运动。上下倒置支配:此区与人体各部呈倒置关系。运动区面积大小与其所支配肌肉的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三)大脑皮质的

分区和机能定位第Ⅰ躯体运动区位置:额叶的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49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50第Ⅰ躯体感觉区位置:顶叶的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特点:

交叉管理:左半球管理右侧半身感觉,右半球管理左侧半身感觉。倒置管理:此区与人体各部呈倒置关系。投射区面积大小与相应器官感觉敏锐程度呈正相关。第Ⅰ躯体感觉区位置:顶叶的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51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52视区

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特点: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及对侧视网膜鼻侧的纤维。视区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特53听区位置:颞叶的颞横回(41、42)

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听区位置:颞叶的颞横回(41、42)54嗅觉区

位于颞叶海马旁回、钩处。嗅觉区位于颞叶海马旁回、钩处。55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多位于左半球。

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角回。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多位于左半球。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56语言区:左侧半球为语言区的“优势半球”。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受损后,丧失说话能力——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受损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自己说话错误、混乱——感觉性失语症。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受损后,手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受损后,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失读症。注:上述中枢之间有密切的机能联系,还需与其他区协调配合。优势半球: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数字分析等密切相关。右侧大脑半球:与非语信息、音乐、图形、时空概念有关。语言区:左侧半球为语言区的“优势半球”。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57躯体运动区视区听区视区嗅区视区躯体感觉区大脑皮质机能定位躯体运动区视区听区视区嗅区视区躯体感觉区大脑皮质机能定位58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阅读中枢大脑皮质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阅读中枢大脑皮质语言中枢59一、单项选择题

教学评价

1.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

A中央后回B中央前回C额上回D额中回2.中央后回位于大脑皮质

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

3.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

A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B距状沟的两侧

C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D颞横回

4.颞横回有

A躯体运动区B躯体感觉区C听区D听觉性语言中枢

5.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

A中央前回下部B优势半球中央后回下部

C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D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

6.不属于间脑的结构

A外侧膝状体B内侧膝状体C背侧丘脑D尾状核

7.下列参与情绪反应的是

A脊髓B延髓C背侧丘脑D下丘脑一、单项选择题

教学评价

1.第一躯体感觉区位于2.60二、概念

第三脑室侧脑室胼胝体三、理论要点1.小脑的外形和分叶2.间脑的组成3.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4.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二、概念第三脑室侧脑室胼胝体61四、间脑位置

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分部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四、间脑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62(一)背侧丘脑(丘脑)1.位置、形态: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前端隆凸部—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丘脑枕。2.内部结构:(下详述)3.功能: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后详述)(一)背侧丘脑(丘脑)1.位置、形态:63(二)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路

中继站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路中继站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二)后丘脑外侧膝状体: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64大脑标本(示岛叶)大脑标本(示岛叶)65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灰质团块被内部“Y”形的内髓板(白质板)分为三部分:对随意运动的调控发挥影响:(特异性中继核团)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形态:呈“>”或“<”。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背外侧核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中央前沟(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苍白球——旧纹状体顶叶顶叶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新小脑(脑桥小脑)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大脑横裂:大脑与小脑之间;2.内侧面:扣带沟(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穹隆、胼胝体、透明隔、楔叶、舌回。3.下面:嗅球、嗅束、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海马旁回、钩、齿状回。边缘叶: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的一弧形结构,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其邻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2.内侧面:66附:大脑半球各叶功能小结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附:大脑半球各叶功能小结671.侧脑室1)位置: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2)分部:中央部——居顶叶内前角——伸入额叶内后角——伸入枕叶内下角——伸入颞叶内3)沟通: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1.侧脑室1)位置:68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69小脑的位置小脑的位置70小脑的分叶(分部)

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即原小脑)

小脑前叶

(原裂以前半球+蚓部;前叶+后叶蚓部的蚓垂、蚓锥体旧小脑)小脑后叶(原裂以后的半球,即新小脑)外侧裂小脑的分叶(分部)外侧裂71小脑的分叶

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小脑的分部

原小脑(前庭小脑)旧小脑(脊髓小脑)新小脑(脑桥小脑)小脑的分叶小脑的分部72

小脑脚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其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小脑下脚(绳状体)

由脊髓小脑束组成小脑中脚(脑桥臂)

由脑桥小脑束组成小脚上脚(结合臂)

由出小脑纤维组成小脑脚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其间的腔73小脑的纤维联系小脑的纤维联系74前

系前

系75脑桥小脑的纤维联系脑桥小脑的纤维联系76下角——伸入颞叶内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位置:居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外侧核群后外侧核背外侧核如:弓状纤维、扣带束、上、下纵束、钩束。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腹后外侧核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和精细性丧失:精细运动时发生震颤;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A中央前回下部B优势半球中央后回下部表层:灰质(大脑皮质);小脑与大脑的联系下角——伸入颞叶内小脑与大脑的联系77小脑的病变古小脑(原小脑)综合征

见于古小脑病变,如室顶部的成神经管细胞瘤。表现为平衡丧失:站立不稳,行走时两脚叉开,左右摇晃,反射和肌张力正常。新小脑综合征——共济失调

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协调性和精细性丧失:精细运动时发生震颤;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运动不能;肌张力下降。一侧小脑半球病变,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小脑的病变古小脑(原小脑)综合征78四、间脑位置

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分部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四、间脑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79分部

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丘脑底丘脑下丘脑

分部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丘脑底丘脑下丘80(一)背侧丘脑(丘脑)1.位置、形态: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前端隆凸部—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丘脑枕。2.内部结构:(下详述)3.功能: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站。(后详述)(一)背侧丘脑(丘脑)1.位置、形态:81灰质团块被内部“Y”形的内髓板(白质板)分为三部分:前核群: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与内脏活动有关。

内侧核群:是联合躯体活动与内脏感觉冲动的整合中枢。

背外侧核背层外侧核群后外侧核腹前核腹层腹中间核(腹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腹后核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为躯体感觉传导路中第3级神经元胞体所在处。灰质团块被内部“Y”形的内髓板(白质板)分为三部分:82背侧丘脑的位置形态背侧丘脑的位置形态83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核团划分:前核群、背内侧核群、外侧核群、正中核与板内核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核团划分:前核群、背内侧核群、外84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背侧丘脑(丘脑)的内部结构85背侧丘脑的功能1.是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除嗅觉外,其他所有感觉都经过丘脑中继,然后投向端脑。感觉传至丘脑水平时,即有粗略的感知,并能影响情感变化。

2.对随意运动的调控发挥影响:(特异性中继核团)3.控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非特异投射核团4.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5.参与意识相关性的高级活动:如时间空间的感知。(联络性核团)背侧丘脑的功能1.是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86(二)后丘脑

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路

中继站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路中继站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二)后丘脑外侧膝状体: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87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角回。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膝——内囊前、后肢之间的结合处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A外侧膝状体B内侧膝状体C背侧丘脑D尾状核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后角——伸入枕叶内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非特异投射核团受损后,丧失说话能力——运动性失语症。见于古小脑病变,如室顶部的成神经管细胞瘤。位置:顶叶的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边缘叶: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的一弧形结构,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A脊髓B延髓C背侧丘脑D下丘脑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运动区面积大小与其所支配肌肉的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小脑脚

小脑以三对脚与脑干相连,其间的腔隙为第四脑室。A躯体运动区B躯体感觉区C听区D听觉性语言中枢(三)上丘脑

居第三脑室顶部周围(背侧丘脑后上方),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松果体注:缰三角含缰核,为边缘系统与中脑之间的中继站;松果体可分泌褪黑素。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角回。(三)上丘脑88(四)底丘脑

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内含丘脑底核及部分黑质、红核,与纹状体有密切联系,属锥体外系。(四)底丘脑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89(五)下丘脑1.位置:居背侧丘脑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和侧壁的下部。2.组成:(见图)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漏斗、视束等。3.核团:(见图)视上核——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室旁核——分泌催产素(OXY);漏斗核——可分泌垂体前叶的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乳头体核——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4.功能:

(1)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2)调节内分泌活动的重要中枢;(3)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起调节作用;(4)与睡眠、情绪反应有关。(五)下丘脑1.位置:90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91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92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93下丘脑与垂体前叶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产生的促垂体激素经轴突到达漏斗部的毛细血管处,继经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作用于垂体的内分泌细胞。下丘脑与垂体后叶

下丘脑产生的激素经轴突下行进入后叶,止于毛细血管网处,可直接入血。下丘脑与垂体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下丘脑与垂体后叶下丘脑与垂体94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脑半球内侧面

端脑由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人类大脑高度发展,约占全脑的3/4,笼罩了间、中、小脑的上面。有: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大脑横裂:大脑与小脑之间;

表层:灰质(大脑皮质);

深面:白质(大脑髓质),内有核团,称基底核。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大脑半球上外95大脑底面大脑底面96大脑底面标本大脑底面标本97中央沟A中央前回下部B优势半球中央后回下部是皮质下的高级感觉中枢:(腹后核、内外侧膝状体等)额叶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前核群: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中继站,与内脏活动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一)背侧丘脑(丘脑)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交叉管理:左半球管理右侧半身感觉,右半球管理左侧半身感觉。功能:(1)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大脑皮质的第一躯体运动区位于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形态:呈“>”或“<”。下角——伸入颞叶内(2)调节内分泌活动的重要中枢;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表层:灰质(大脑皮质);A躯体运动区B躯体感觉区C听区D听觉性语言中枢居丘脑枕的外下方,包括:居豆状核与岛叶之间的薄层灰质,功能不明。(联络性核团)小脑前叶(原裂以前半球+蚓部;后角——伸入枕叶内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原小脑(前庭小脑)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大脑半球表面的主要沟和分叶

中央沟

三沟

外侧沟顶枕沟

额叶顶叶

五叶

颞叶枕叶岛叶中央沟形态:呈“>”或“<”。大脑半球表面的98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99大脑标本(示岛叶)大脑标本(示岛叶)100端脑各面上主要的沟、回1.上外侧面:(1)额叶:中央前沟(回)、额上、下沟、额上、中、下回。(2)顶叶: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3)颞叶:颞上、下沟、颞上、中、下回、颞横回(颞横回:居颞上回中份的上面、外侧沟的深处)(4)枕叶:有不恒定的沟、回。(5)岛叶:周围有环状沟包绕,表面有长短不一的回。端脑各面上主要的沟、回1.上外侧面:101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1022.内侧面:扣带沟(回)、中央旁小叶、距状沟、穹隆、胼胝体、透明隔、楔叶、舌回。3.下面:嗅球、嗅束、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海马旁回、钩、齿状回。边缘叶: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的一弧形结构,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区、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等。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其邻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2.内侧面:103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104附:大脑半球各叶功能小结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附:大脑半球各叶功能小结105(二)大脑半球

的内部结构

1.侧脑室2.基底核3.大脑髓质4.大脑皮质(二)大脑半球

的内部结构

1.侧脑室1061.侧脑室1)位置:居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2)分部:中央部——居顶叶内前角——伸入额叶内后角——伸入枕叶内下角——伸入颞叶内3)沟通: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1.侧脑室1)位置:107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1082.基底核1.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2.组成:(1)尾状核:分头、体、尾三部分。(2)豆状核:内侧部苍白球——旧纹状体中间部外侧部——壳新纹状体尾状核2.基底核1.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109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110纹状体: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肌肉的紧张度、协调骨骼肌运动。(3)屏状核:

居豆状核与岛叶之间的薄层灰质,功能不明。(4)杏仁体:

居海马旁回的深面,与尾状核尾部相连,属于边缘系统。与内脏活动、行为和内分泌有关。纹状体:1113.大脑髓质

由大量的纤维束组成,分:1)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各部分之间的纤维。如:弓状纤维、扣带束、上、下纵束、钩束。2)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如:胼胝体、前连合、穹隆和穹隆连合。3)投射纤维:

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如:内囊。3.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纤维束组成,分:112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下列参与情绪反应的是是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后沟(回)、顶内沟、顶上、下小叶、缘上回、角回。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受损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自己说话错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C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D颞横回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又称腹侧丘脑,居中脑被盖与间脑的过渡区。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后角——伸入枕叶内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面游离,腹侧前部接下丘脑。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位置居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后角——伸入枕叶内表层:灰质(大脑皮质);苍白球——旧纹状体五、端脑

(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联络纤维居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其外侧连内囊,背面和内侧113神经系统小脑端脑课件114内囊

1.位置:居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2.形态:呈“>”或“<”。

3.分部:前肢——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部分膝——内囊前、后肢之间的结合处后肢——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部分

4.损伤后的表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三偏综合征对侧半身运动障碍双眼对侧视野偏盲内囊115大脑水平切(示内囊)大脑水平切(示内囊)116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视辐射听辐射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壳苍白球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前辐射额桥束顶枕额桥束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视辐射听辐射皮质核117第Ⅰ躯体运动区位置:额叶的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特点

左右交叉支配:一侧半球运动区支配身体对侧的骨骼肌运动。上下倒置支配:此区与人体各部呈倒置关系。运动区面积大小与其所支配肌肉的运动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三)大脑皮质的

分区和机能定位第Ⅰ躯体运动区位置:额叶的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118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人体各部与躯体运动区的关系119第Ⅰ躯体感觉区位置:顶叶的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特点:

交叉管理:左半球管理右侧半身感觉,右半球管理左侧半身感觉。倒置管理:此区与人体各部呈倒置关系。投射区面积大小与相应器官感觉敏锐程度呈正相关。第Ⅰ躯体感觉区位置:顶叶的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120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人体各部与躯体感觉区的关系121视区

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特点:一侧视区接受同侧视网膜颞侧及对侧视网膜鼻侧的纤维。视区位置: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特122听区位置:颞叶的颞横回(41、42)

特点:一侧听中枢接受两耳的听觉冲动。听区位置:颞叶的颞横回(41、42)123嗅觉区

位于颞叶海马旁回、钩处。嗅觉区位于颞叶海马旁回、钩处。124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多位于左半球。

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位于顶叶角回。语言中枢语言中枢多位于左半球。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125语言区:左侧半球为语言区的“优势半球”。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受损后,丧失说话能力——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话中枢):受损后,听觉正常,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自己说话错误、混乱——感觉性失语症。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受损后,手运动正常,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受损后,视觉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失读症。注:上述中枢之间有密切的机能联系,还需与其他区协调配合。优势半球: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数字分析等密切相关。右侧大脑半球:与非语信息、音乐、图形、时空概念有关。语言区:左侧半球为语言区的“优势半球”。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126躯体运动区视区听区视区嗅区视区躯体感觉区大脑皮质机能定位躯体运动区视区听区视区嗅区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