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解密16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1页
高中生物解密16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2页
高中生物解密16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3页
高中生物解密16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4页
高中生物解密16 神经调节(分层训练)(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16神经调节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2021·吉林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事例中,错误的是()A.小明的手碰到热水不自觉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B.烫伤后小明立即用冷水冲洗属于条件反射C.若某人受伤后,腿部有感觉,但无法行走,则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D.某人能看懂英语,但是听不懂,是大脑皮层H区损伤【答案】C【分析】1、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详解】A、非条件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生来就具有的,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小明的手碰到热水不自觉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烫伤后小明立即用冷水冲洗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C、某人受伤后,腿部有感觉,但无法行走,则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C错误;D、大脑皮层的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如果某人能看懂英语,但是听不懂,是大脑皮层H区损伤,D正确。故选C。2.(2021·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期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C.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D.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答案】A【分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详解】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A正确;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B错误;C、法国学者沃泰默认为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C错误;D、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其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D错误。故选A。3.(2021·成都市郫都区川科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以下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B.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D.运动性语言中枢(W)受损,患者不能讲话【答案】A【分析】大脑皮层为高级中枢,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大脑皮层有学习和记忆能力,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可控制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详解】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但不是人脑特有的,B错误;C、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错误;D、运动性语言中枢是S区,受损的患者不会说话,W区为书写中枢,受损的患者不会写字,D错误。故选A。4.(2021·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二期末)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受损部位可能导致的结果A大脑皮层机体能眨眼,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眨眼B小脑机体无法维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C言语区的V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D言语区的H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A.A B.B C.C D.D【答案】A【分析】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大脑皮层中存在控制眨眼的高级的中枢,可以有意识的控制眨眼;而眨眼反射本身是人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是机体对威胁反应的重要表征。如果大脑皮层受损可能会导致机体能眨眼,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眨眼,A正确;B、控制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故小脑受损,机体无法维持身体平衡,但不会呼吸急促,B错误;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是能够看到文字,C错误;D、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D错误。故选A。5.(2021·辽宁丹东市·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等功能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C.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D.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答案】A【分析】人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小脑具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详解】A、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A正确;B、“植物人”的脑干、脊髓仍能发挥调控作用,B错误;C、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而若S区受损则不能讲话,C错误;D、第二级记忆是长时记忆,但不是永久记忆,易遗忘,第三记忆才是永久记忆,不易遗忘,D错误。故选A。考向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6.(2021·湖北黄冈市·高二期末)河豚是一种美食但河豚的内脏含有河豚毒素,可导致肌肉,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关闭,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进而造成脉搏迟缓、体温和血压下降,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A.钠离子通道打开使胞外的钠离子内流B.钠离子通道关闭会使神经元难以形成动作电位C.钠离子内流会使胞内钠离子浓度高于跑外D.一定剂量的河豚毒素可用于镇痛【答案】C【分析】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出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分布,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出现内负外正的电位分布。【详解】A、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从而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通道应该打开,因此钠离子通道关闭会使神经元难以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C、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不会导致胞内钠离子浓度高于跑外,C错误;D、分析题意可知河豚毒素,可导致肌肉,神经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关闭,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因此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D正确。故选C。7.(2021·海南高二期末)下图是人手碰到钉子后发生的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③是传入神经B.神经冲动在结构①处是单向传递的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缩手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结构②上产生兴奋的部位K+大量内流【答案】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组成,①是感觉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K+外流引起的,兴奋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由Na+内流引起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传递的。【详解】A、结构③上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A正确;B、结构①是突触结构,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人手碰到钉子后发生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缩手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确;D、结构②属于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部位由Na+内流引起的,D错误。故选D。8.(2021·成都市郫都区川科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B.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形成内正外负的电位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同D.静息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答案】D【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单向性,静息状态时钾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产生兴奋,钠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详解】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A正确;B、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减小,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C、兴奋的传导是从兴奋部位传至未兴奋部位,电流的流动是从正电荷到负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反,与膜内电流的流动方向相同,C正确;D、静息状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引起的,故静息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有离子进出,D错误。故选D。9.(2021·辽宁大连市·高二期末)下图表示缩手反射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⑤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构成B.利用图中电表装置无法测出一定条件下的静息电位大小C.该反射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D.细胞外液的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幅度会受到影响【答案】A【分析】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及方向可以判断:⑤是感受器,④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详解】A、由分析可知:①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构成,A错误;B、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通常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mV,图中电表的两极均连接在细胞膜的外侧,故无法测出一定条件下的静息电位大小,B正确;C、该反射为缩手反射,通常手被扎时会出现缩手反射,但采集指血时不会缩手,说明缩手反射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的调节,C正确;D、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若细胞外液的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幅度会受到影响,D正确。故选A。10.(2021·辽宁大连市·高二期末)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依赖突触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快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要受到信号的调控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均会引起Na+内流【答案】C【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经过突触时有以下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此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前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B、由于存在突触延搁现象,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B错误;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要受到电信号的调控,并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类,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递质不会,D错误。故选C。考向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1.(2021·山西运城市·高二期末)下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③中的内容物排出细胞,一般依据的原理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定受体有关C.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处均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神经递质在其中进行扩散到达②【答案】C【分析】突触和突触小体的区别:①组成上的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②信号转变的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A、图中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③是突触小泡;③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依据的原理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所以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有关,B正确;C、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后膜,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结构①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转换,结构②进行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C错误;D、结构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神经递质在其中进行扩散到达②,D正确。故选C。12.(2021·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高二期末)如图为突触结构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代表突触前膜 B.②代表突触后膜C.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 D.③中可以合成神经递质【答案】D【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①代表突触前膜,A正确;B、②代表突触后膜,B正确;C、①和②之间为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C正确;D、细胞合成的神经递质,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中,D错误。故选D。13.(2021·福建厦门市·高二期末)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药物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谷氨酸与氯胺酮均可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C.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被转运至突触后神经元内D.药物氯胺酮对突触后神经元不起作用,从而产生麻醉效应【答案】B【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而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说明谷氨酸与氯胺酮均可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B正确;C、谷氨酸作为信号分子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大量Na+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但谷氨酸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内,C错误;D、由题干信息可知,药物氯胺酮作用于NMDA受体后,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NMDA受体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可推测氯胺酮能通过抑制Na+内流,进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产生麻醉效应,D错误。故选B。14.(2021·吉林高二期末)下列关于突触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B.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会发生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C.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有关【答案】C【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电信号),从而将兴奋或抑制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突触间隙为组织液,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可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A正确;B、兴奋通过突触时先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转化为电信号),B正确;C、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C错误;D、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C。15.(2021·成都市郫都区川科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b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B.⑥可能是胞体膜,也可能是树突膜C.③中内容物释放至⑤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0层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b的兴奋【答案】D【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①是神经纤维细胞膜,②是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其释放依赖于膜的流动性,以胞吐的形式排到细胞外,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能倒转,④是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细胞膜,⑤是突触间隙,内含组织液,形成神经细胞的内环境,⑥是突触后膜,其上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详解】A、a突触小体中可以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转变,A正确;B、⑥突触后膜可能是胞体膜或树突膜,B正确;C、③突触小泡中内容物通过胞吐释放至⑤突触间隙中,穿过膜的层数为0,C正确;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故经④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一定引起神经元b的兴奋,D错误。故选D。B组专题综合练1.(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期末)植物性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系统,通常是指支配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分布于人体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机体的消化、呼吸、分泌、生长和繁殖等多种生理机能。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能。据此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B.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可以调控脊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膀胱缩小C.在恐惧害怕时,瞳孔放大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安静后,瞳孔缩小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答案】B【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心跳和呼吸加快,以适应紧张状态,A正确;B、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低级中枢)的活动。植物性神经系统不受人的意识支配,B错误;C、据图可知,在恐惧害怕时,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使瞳孔扩张,安静后,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使瞳孔收缩,C正确;D、饭后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抑制胃肠蠕动,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影响消化,D正确。故选B。2.(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期末)“饥寒交迫”时人体内的某些生理变化如图所示。其中,a~d为人体的某些结构,①~⑦为调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调节的结果可能为骨骼肌颤栗、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等B.过程②~⑥体现了激素丙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C.器官a为大脑皮层,其产生冷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细胞c可能为胰岛A细胞,其分泌的激素丁能促进糖原合成和非糖物质转化【答案】A【分析】1、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2、分析图示可知,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垂体,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c为胰岛A细胞,激素丁为胰高血糖素。a为大脑皮层。【详解】A、过程①调节的结果可能为骨骼肌颤栗(增加产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等,A正确;B、过程②~⑥体现了激素丙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B错误;C、器官a为大脑皮层,其产生冷觉的过程由于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C错误;D、细胞c可能为胰岛A细胞,其分泌的激素丁为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D错误。故选A。3.(2021·北京平谷区·高二期末)下图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丙是连接在传出神经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的电位变化;a处为神经肌肉接头,含有一种特殊的突触。分别刺激甲和乙处均能引起肌肉收缩。关于该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刺激甲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甲处,传出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大于a处传递速度C.刺激甲处,a中神经递质通过体液传递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D.分别刺激甲、乙处,丙处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和方向均相同【答案】D【分析】1、刺激甲,兴奋先后通过丙的右、左侧,电流表两侧发生两次电位变化。2、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所以刺激乙点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详解】A、刺激甲处,丙的右侧先兴奋,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然后传到左侧时,又偏转一次,所以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传导,在细胞间以化学信号传递,所以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快,B正确;C、兴奋在a处以化学信号传递,轴突末端释放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C正确;D、刺激甲处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刺激乙处不发生偏转,D错误。故选D。4.(2021·北京昌平区·高二期末)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分,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分,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分。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B.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降低心率C.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加快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意识支配【答案】A【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A正确;B、根据题意,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B错误;C、根据题意,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有抑制作用,其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减慢,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D错误。故选A。5.(2021·四川泸州市·高二期末)河豚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却有大毒。研究表明,河豚毒素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像塞子一样凝固在Na+通道的入口处,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人体迅速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通道受阻会使神经细胞外的Na+不能内流B.极微量的河豚毒素有作为局部麻醉剂的可能C.河豚毒素致人中毒的机理是导致神经冲动持续发生D.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答案】C【分析】静息电位的机理为K+外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机理为Na+内流,膜电位为外负内正。【详解】A、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由神经纤维膜外向膜内流动,若Na+通道受阻,会使神经细胞外的Na+不能内流,A正确;B、由题意可知,河豚毒素可抑制Na+内流,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因此极微量的河豚毒素有作为局部麻醉剂的可能,B正确;C、据题意可知,河豚毒素致人中毒的机理是阻止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C错误;D、河豚毒素通过堵塞Na+通道致人中毒,故促进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河豚毒素中毒症状,D正确。故选C。6.(2021·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牵涉痛是指由某些内脏疾病引起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的现象。例如心肌缺血时,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常感到左肩和左上臂疼痛,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来自内脏还是体表(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B.图中①②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C.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D.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答案】B【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例如看到梅子分泌唾液。2、分析题图:结构①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往大脑的神经,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详解】A、图中①和③、②和③之间存在突触结构,都能通过递质传递信息,A正确;B、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结构①②为传入神经,③为传往大脑的神经,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结构,B错误;C、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脊髓可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C正确;D、由题意可知:特定部位的疼痛可以提示某些内脏疾病的发生,D正确。故选B。二、多选题7.(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期末)GLUT是人体某细胞的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其作用过程如图1所示。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实线表示仅葡萄糖存在的情况,虚线表示同时存在稳定浓度的半乳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LUT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构象发生了改变,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动作电位产生时钠离子内流也需要载体蛋白参与C.半乳糖的存在对葡萄糖的转运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半乳糖与葡萄糖竞争性结合GLUTD.组织细胞膜上GLUT的数量减少,可能会引起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答案】ACD【分析】图2曲线分析: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逐渐升高,当到达一定浓度后,速率保持不变;而葡萄糖和稳定浓度的半乳糖的转运速率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但同样浓度下低于葡萄糖转运速率。【详解】A、通过图1可知,GLUT顺浓度梯度转运葡萄糖,构象发生了改变,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B、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不是动作电位产生钠离子内流,B错误;C、通过图2可知,仅有葡萄糖与葡萄糖和稳定浓度的半乳糖两种情况下的运转葡萄糖的速率不同,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葡萄糖运转速率增加,说明半乳糖的存在对葡萄糖的转运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半乳糖与葡萄糖竞争性结合GLUT,C正确;D、GLUT是将葡萄糖运转进入细胞,如果组织细胞膜上GLUT的数量减少,血糖浓度增加,可能会引起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D正确。故选ACD。三、综合题8.(2021·山东枣庄市·高三期末)奖赏系统是构成网络成瘾的重要神经基础。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DA)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的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下图为人脑部突触间多巴胺的传递示意图,据图回答:(1)细胞A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________,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2)人受到网络信息﹑游戏等刺激时,细胞A释放的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B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3)通常情况下,释放的DA很快被突触前膜上的DAT从突触间隙吸收,导致突触间隙中DA含量__________,以减弱并缩短对脑的刺激避免持续兴奋。据此分析,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4)长时间的网络信息﹑游戏等刺激,可导致突触间隙中过多的DA刺激突触后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的数量来适应这一变化,这会使中枢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需要不断地网络信息、游戏的刺激,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最终形成网瘾。【答案】(1)胞吐一定的流动性(2)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3)减少网络成瘾者的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4)多巴胺受体(DA受体)【分析】1、神经冲动的含义: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传导是双向的。(1)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生物电的传导)。①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使大量的钠离子留在膜外的组织液中,钾离于留在细胞膜内,由于钾离子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钠离子向内扩散更容易,因此,细胞膜外的阳离子比细胞膜内的阳离子多,造成离子外正内负.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此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②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外离子的分布迅速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发生了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波动叫做动作电位。在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恢复为静息电位时,是主动运输方式泵出膜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1)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所以细胞A释放多巴胺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2)多巴胺是兴奋性神经递质,所以细胞A释放的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B细胞膜内侧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3)由于释放的DA很快被突触前膜上的DAT从突触间隙吸收,导致突触间隙中DA含量减少,以减弱并缩短对脑的刺激避免持续兴奋,所以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网络成瘾者的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4)长时间的网络信息﹑游戏等刺激,可导致突触间隙中过多的DA刺激突触后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DA受体)的数量来适应这一变化,这会使中枢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需要不断地网络信息、游戏的刺激,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最终形成网瘾。9.(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高二期末)下图1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结构在兴奋传递时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_,既是感受器又作效应器的是___________。(2)在图1Ⅰ处给予适宜刺激后发生收缩的是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3)图2中①和③都是神经元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的一部分。②是__________,其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是____________,当其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并导致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时,突触后膜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4)由图2可知,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传入神经伸肌(2)伸肌不属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3)细胞膜神经递质胞吐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4)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分析】分析图1,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b是突触,c是传出神经。分析图2,①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后膜,②是神经递质,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详解】(1)在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在伸肌中,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是效应器,故伸肌也属于效应器。(2)在图1Ⅰ处给予适宜刺激后,产生的兴奋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伸肌),伸肌发生收缩。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现象不属于反射。(3)图2中①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的细胞膜,②是突触前膜经胞吐释放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并导致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时,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由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变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突触后膜兴奋。(4)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四、实验题10.(2021·山东烟台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