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多相流体渗流特征解析课件_第1页
34多相流体渗流特征解析课件_第2页
34多相流体渗流特征解析课件_第3页
34多相流体渗流特征解析课件_第4页
34多相流体渗流特征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的:1、掌握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流度比的概念2、理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因素;3、掌握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4、学会分析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和特征。第四节多孔介质中的相对渗透率特征1教学目的:第四节多孔介质中的相对渗透率特征11.相(有效)渗透率

相渗透率: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时,岩石允许其中某一相流体通过能力大小,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一.相对渗透率的概念2一.相对渗透率的概念2

例一:L=3cm,A=2cm2,=1mPa.s的盐水100%饱和,P=0.2MPa,Q=0.5cm3/s.则该岩样的K绝为:

例二:如果=3mPa.S的油100%饱和岩心,P=0.2MPa,Q=0.167cm3/s,K绝为:

结论: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固有的性质,与通过岩石的流体性质无关。33

例三:用油水同时流过此岩心,测得盐水的饱和度为Sw=70%,和油的饱和度为So=30%时,盐水的流量为0.30cm3/s,而油的流量为0.02cm3/S,此时油、水的相渗透率为多少?解:(1)当Sw=70%时,盐水的有效渗透率Kw为:

(2)当So=30%时,油的有效渗透率Ko为:

Ko+Kw=0.27(µm2)<K绝=0.375(µm2)4例三:用油水同时流过此岩心,测得盐水的饱和度为

结论:多相共渗时,Ki<K绝(i=o,g,w),即:多相共渗时,同一岩石中的各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原因:多相共渗时,共用同一渠道的各相流体相互干扰,不仅要克服粘滞阻力,还要克服毛管力Pc,附着力和由于液阻现象增加的附加阻力。对某一相而言,其它相的存在实际降低了该相的流动空间。

2相对渗透率定义:多相共渗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之比。5结论:多相共渗时,Ki<K绝(i=o,通式:Kro

=Ko/K;Krg

=Kg/K;Krw=Kw/K由例三可知: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结论:尽管Sw+So=100%,但Kro+Krw=72%<100%。即:多相共渗时,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1或小于100%。对比一下实验结果:Sw/So=70/30=2.33倍Krw/Kro=0.6/0.12=5倍若Sw增加10%,即:Sw=80%,So=20%,Krw和Kro之间是否仞然是5倍关系?通过做实验,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来描述。6通式:Kro=Ko/K;Krg=Kg/K;K水的流度:3流度定义:多相共渗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相的粘度之比。油的流度:

7水的流度:3流度油的流度:74流度比定义:多相共渗时,水的流度与油的流度之比。流度比:

84流度比流度比:8

二、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定义: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相对渗透率曲线。

1、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两相、三区、五个特征点KroKrw020406080100C0.8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Sw%1.0BASwiSor9二、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KroK2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102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10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亲水岩石: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大于50%;亲油岩石: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小于50%。随接触角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依次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依次升高。(如教材图10-13)11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1112121313强水湿岩石强油湿岩石束缚水饱和度SWi>20%<15%等渗点含水饱和度SW>50%<50%Krw(Swmax)<30%Kro(Swi)50%~100%14强水湿岩石强油湿岩石束缚水饱和度SWi>20%<15%等渗点3)流体物性的影响A.流体粘度的影响(见教材图13-16)非湿相粘度很高时,非湿相相对渗透率可以大于100%,而润湿相相对渗透率与粘度无关。粘度比的影响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K>1μm2时,粘度比的影响可以忽略。粘度比只有在含油饱和度较高时才有影响;而含水饱和度很高时,粘度比的影响就很小了。B.流体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见教材图13-17)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可以改变油、水的存在形式(分散相或分散介质),分散介质的渗透能力大于分散相。153)流体物性的影响154)油水饱和顺序(饱和历史)的影响流体作为驱动相时的相对渗透率大于作为被驱动相时相对渗透率。Kr驱动>Kr被驱动。对于同一饱和度,作为驱动相时是全部连续,而作为被驱动相时只有部分连续,所以,Kr驱动>Kr被驱动。驱动相流体争先占据阻力小的大孔道,并有沿大孔道高速突进的趋势,所以,Kr驱动>Kr被驱动。164)油水饱和顺序(饱和历史)的影响1617175)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6)驱动因素的影响=L/KP≥0.5×106进入自模拟区185)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18三、三相体系的相对渗透率19三、三相体系的相对渗透率192020四、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和计算1.稳态法21四、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和计算1.稳态法21◆末端效应

定义:在岩心端面,由于毛细管孔道突然失去连续性而引起的距岩心端面一定范围内湿相饱和度偏高和出口见水出现短暂滞后的现象。

消除办法:1)增大流速,减少末端效应当影响范围;2)增加实验岩心长度,降低末端效应存在长度占岩心总长度的百分数;3)三段岩心法。22222.非稳态法(又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232.非稳态2.非稳态法(又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242.非稳态252526264.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基本理论:泊稷叶定律,单根毛管内的流量为:设单根毛管体积为V,则从毛管力定义出发:274.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27

假设岩石由n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其总流量为:又因为:Vi

=VPI对实际岩石,由达西公式得:28假设岩石由n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其总则:又设任一根毛管孔道体积Vpi与所有毛管孔道总体积Vp的比值为该毛管孔道在总的毛管系统中的饱和度,即:Si=Vpi/Vp,Vp=Vpi/Si所以:=Vp/AL=Vpi/ALSi,则:Vpi=ALSi

引入校正系数29则:29作法如下:测出毛管压力曲线(Pc~Sw曲线),作成1/PC2~Sw曲线,并求出该曲线下包面积,即可算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30作法如下:30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31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31引入:——孔隙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饱和时的遇曲度;

wt——湿相的与迂曲度;nwt——非湿相的迂曲度;

rwt=/wt——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rnwt=/nwt——非湿相的迂曲度比值。32引入:——孔隙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饱和时的遇曲度;323333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1.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

Ko=K•KroKw=K•Krw流度: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反应了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流度比:指驱替相的流度与被驱替相的流度之比2.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储层中油水的饱和度分布、100%产纯水面的位置水的流度油的流度34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1.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水的ABC产纯油油水同产产纯水100%含水油水混合带2080100Sw%液柱高度,m相对渗透率KroKrwSwiSor35ABC产纯油油水同产产纯水100%含水油水混合带20363637373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定义:产水率是油水同产时产水量与总产液量的比值。383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定义:产水率是油水同产时393940404141

曲线的特点:随Sw上升,开始、最后fw增大不多。中间段fw上升最快。分析大量的Kri曲线有:含水饱和度(Sw),%产水率(fw),%2040608010020406080100fw(Sw)0123442含水饱和度(Sw),%产水率(fw),%204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水驱采收率434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水驱采收率4315.从某一油层取一有代表性的岩样,用半渗透隔板法以油驱水测得毛管压力曲线,同时还测得该岩样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中所用的油水均为该油层的原油和地层水。从许多测定资料综合判断,该油层的自由水平面为海拔-3180m,地层条件下油水密度差为0.3g/cm3,求①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②油水过渡带厚度③水驱采收率。,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4415.从某一油层取一有代表性的岩样,用半渗透隔板法以油,求该,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020406080100------2.0-1.6-1.2-0.8-0.4-0含水饱和度%相对渗透率2.0-1.6-1.2-0.8-0.4-0------020406080100含水饱和度%毛管压力公斤力/厘米245,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020,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17.如果孔隙最窄处的半径为10-4cm,油气表面张力为30mN/m,由于低于饱和压力,油中已经出现半径为3×10-4cm的气泡,试计算气泡通过此孔隙时需要多大的压差?设油的比重为0.85,那么此压差相当于多高的油柱?46,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17.如果孔隙最窄,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18.某岩样的油水毛管压力试验结果如下油水毛管压力试验结果Pc(Mpa)00.03030.03650.03860.07240.10820.2413Sw(%)10010090.182.443.732.229.8⑴若该岩样取自距油水界面以上30.48m的一个点,已知油水密度分别为1.025g/cm3和0.7208g/cm3,试估计该剖面的含水饱和度;⑵若油水界面张力σcosθ为25mN/m,并且该岩样的孔隙度为18%,渗透率为100×10-3μm2,已知汞的界面张力370mN/m,请绘出渗透率为25×10-3μm2,孔隙度为13%,具有类似岩性的一个样品的压汞毛管压力曲线。

47,求该油层的油水界面位置及油水过渡带厚度。18.某岩样的油水谢谢!WWW.CNPC.COM.CN48谢谢!WWW.CNPC.COM.CN48教学目的:1、掌握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流度比的概念2、理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因素;3、掌握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4、学会分析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和特征。第四节多孔介质中的相对渗透率特征49教学目的:第四节多孔介质中的相对渗透率特征11.相(有效)渗透率

相渗透率: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时,岩石允许其中某一相流体通过能力大小,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一.相对渗透率的概念50一.相对渗透率的概念2

例一:L=3cm,A=2cm2,=1mPa.s的盐水100%饱和,P=0.2MPa,Q=0.5cm3/s.则该岩样的K绝为:

例二:如果=3mPa.S的油100%饱和岩心,P=0.2MPa,Q=0.167cm3/s,K绝为:

结论: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固有的性质,与通过岩石的流体性质无关。513

例三:用油水同时流过此岩心,测得盐水的饱和度为Sw=70%,和油的饱和度为So=30%时,盐水的流量为0.30cm3/s,而油的流量为0.02cm3/S,此时油、水的相渗透率为多少?解:(1)当Sw=70%时,盐水的有效渗透率Kw为:

(2)当So=30%时,油的有效渗透率Ko为:

Ko+Kw=0.27(µm2)<K绝=0.375(µm2)52例三:用油水同时流过此岩心,测得盐水的饱和度为

结论:多相共渗时,Ki<K绝(i=o,g,w),即:多相共渗时,同一岩石中的各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原因:多相共渗时,共用同一渠道的各相流体相互干扰,不仅要克服粘滞阻力,还要克服毛管力Pc,附着力和由于液阻现象增加的附加阻力。对某一相而言,其它相的存在实际降低了该相的流动空间。

2相对渗透率定义:多相共渗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之比。53结论:多相共渗时,Ki<K绝(i=o,通式:Kro

=Ko/K;Krg

=Kg/K;Krw=Kw/K由例三可知: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结论:尽管Sw+So=100%,但Kro+Krw=72%<100%。即:多相共渗时,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1或小于100%。对比一下实验结果:Sw/So=70/30=2.33倍Krw/Kro=0.6/0.12=5倍若Sw增加10%,即:Sw=80%,So=20%,Krw和Kro之间是否仞然是5倍关系?通过做实验,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对渗透率曲线来描述。54通式:Kro=Ko/K;Krg=Kg/K;K水的流度:3流度定义:多相共渗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相的粘度之比。油的流度:

55水的流度:3流度油的流度:74流度比定义:多相共渗时,水的流度与油的流度之比。流度比:

564流度比流度比:8

二、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定义: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相对渗透率曲线。

1、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两相、三区、五个特征点KroKrw020406080100C0.8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Sw%1.0BASwiSor57二、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KroK2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582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10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

亲水岩石: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大于50%;亲油岩石:等渗点含水饱和度小于50%。随接触角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依次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依次升高。(如教材图10-13)592)岩石润湿性的影响1160126113强水湿岩石强油湿岩石束缚水饱和度SWi>20%<15%等渗点含水饱和度SW>50%<50%Krw(Swmax)<30%Kro(Swi)50%~100%62强水湿岩石强油湿岩石束缚水饱和度SWi>20%<15%等渗点3)流体物性的影响A.流体粘度的影响(见教材图13-16)非湿相粘度很高时,非湿相相对渗透率可以大于100%,而润湿相相对渗透率与粘度无关。粘度比的影响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K>1μm2时,粘度比的影响可以忽略。粘度比只有在含油饱和度较高时才有影响;而含水饱和度很高时,粘度比的影响就很小了。B.流体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见教材图13-17)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可以改变油、水的存在形式(分散相或分散介质),分散介质的渗透能力大于分散相。633)流体物性的影响154)油水饱和顺序(饱和历史)的影响流体作为驱动相时的相对渗透率大于作为被驱动相时相对渗透率。Kr驱动>Kr被驱动。对于同一饱和度,作为驱动相时是全部连续,而作为被驱动相时只有部分连续,所以,Kr驱动>Kr被驱动。驱动相流体争先占据阻力小的大孔道,并有沿大孔道高速突进的趋势,所以,Kr驱动>Kr被驱动。644)油水饱和顺序(饱和历史)的影响1665175)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6)驱动因素的影响=L/KP≥0.5×106进入自模拟区665)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18三、三相体系的相对渗透率67三、三相体系的相对渗透率196820四、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和计算1.稳态法69四、相对渗透率的测定和计算1.稳态法21◆末端效应

定义:在岩心端面,由于毛细管孔道突然失去连续性而引起的距岩心端面一定范围内湿相饱和度偏高和出口见水出现短暂滞后的现象。

消除办法:1)增大流速,减少末端效应当影响范围;2)增加实验岩心长度,降低末端效应存在长度占岩心总长度的百分数;3)三段岩心法。70222.非稳态法(又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712.非稳态2.非稳态法(又分为恒速法和恒压法)722.非稳态732574264.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基本理论:泊稷叶定律,单根毛管内的流量为:设单根毛管体积为V,则从毛管力定义出发:754.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27

假设岩石由n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其总流量为:又因为:Vi

=VPI对实际岩石,由达西公式得:76假设岩石由n根不等直径的毛管所组成,其总则:又设任一根毛管孔道体积Vpi与所有毛管孔道总体积Vp的比值为该毛管孔道在总的毛管系统中的饱和度,即:Si=Vpi/Vp,Vp=Vpi/Si所以:=Vp/AL=Vpi/ALSi,则:Vpi=ALSi

引入校正系数77则:29作法如下:测出毛管压力曲线(Pc~Sw曲线),作成1/PC2~Sw曲线,并求出该曲线下包面积,即可算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78作法如下:30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79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计算:31引入:——孔隙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饱和时的遇曲度;

wt——湿相的与迂曲度;nwt——非湿相的迂曲度;

rwt=/wt——湿相的迂曲度比值;

rnwt=/nwt——非湿相的迂曲度比值。80引入:——孔隙介质中只有一种流体饱和时的遇曲度;328133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1.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

Ko=K•KroKw=K•Krw流度: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反应了流体流动的难易程度。

流度比:指驱替相的流度与被驱替相的流度之比2.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储层中油水的饱和度分布、100%产纯水面的位置水的流度油的流度82五、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1.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水的ABC产纯油油水同产产纯水100%含水油水混合带2080100Sw%液柱高度,m相对渗透率KroKrwSwiSor83ABC产纯油油水同产产纯水100%含水油水混合带20843685373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定义:产水率是油水同产时产水量与总产液量的比值。863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油井产水规律定义:产水率是油水同产时873988408941

曲线的特点:随Sw上升,开始、最后fw增大不多。中间段fw上升最快。分析大量的Kri曲线有:含水饱和度(Sw),%产水率(fw),%2040608010020406080100fw(Sw)0123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