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水的净化-PPT_第1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水的净化-PPT_第2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水的净化-PPT_第3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水的净化-PPT_第4页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水的净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观察与思考《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鲁滨孙流落杳无人烟的荒岛,他生活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1.知道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水的净化常用的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3.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4.学会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学习目标认知与了解导入新课阅读教材74页,完成题(课前预习和合作探究)的第1题纯水和天然水一讲授新课观察与思考1.纯水:是

色、

臭、清澈透明的

体。标准状况下密度1.0g/ml,熔点0℃,沸点100℃,是常用的溶剂,属于

物,如蒸馏水。(化学符号:H2O)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由于含有许多

杂质,常呈浑浊。属于

物2.天然水:无液无纯净可溶性不溶性混合观察与思考下面是一杯从池塘里获得的水,如何对水进行净化?可溶的杂质(气味、颜色)

不溶的杂质(浑浊)微生物

(细菌)讲授新课水的净化方法二讲授新课实验与探究1.静置沉淀沉淀物不能去除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固体物质。让部分不溶的杂质沉到水底。(采用静置的方法,使水中的一些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沉降下来)自然沉降思考:如何除去悬浮的固体物质?一、沉淀实验与探究2.吸附沉淀加明矾其他常用的吸附剂:木炭活性炭讲授新课向水中加入絮凝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较小颗粒的不溶性的杂质进行吸附,小颗粒形成大颗粒沉降,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水的净化方法加快沉降速度明矾中含有的铝对人体有害。长期饮用明矾净化的水,可能会引起脑萎缩、痴呆等症状,影响人们的智力。现已不主张用明矾作净水剂了。

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又称:白矾,无色晶体,有微毒。故有抗菌、收敛等作用,可用做中药。明矾可做发酵粉、用于食品添加剂。(油条、米粉)明矾明矾净水视频展示讲授新课P35页实验4-1现象及结论现象结论加明矾和未加明矾水样对比加了明矾的浑浊水样比未加的要澄清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思考:现在如何除去水中的沉淀?实验与探究二、过滤分离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的一种操作。思考:过滤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讲授新课水的净化方法交流与讨论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讲授新课注意:玻璃棒的作用:引流讲授新课P35页实验4-1现象及结论现象结论比较未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的水(过滤)未处理的天然水比较浑浊,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比较清澈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让学生做实验过滤完成题单(合作探究)的第2题过滤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操作要点操作内容原因一贴二低三靠特别提醒

1.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或溅落到桌面上。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的中部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不能留有气泡若,气泡会使过滤速率减慢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流出防止液体未经过滤从滤纸与漏斗的间隙流下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防止戳破滤纸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滤液溅出观察与思考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1)滤纸破损(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仪器不干净讲授新课大家来找茬

图中所示操作有哪些错误?这些错误将导致什么后果?直接倾倒液体错误1:改正:使用玻璃棒引流后果:液体容易溅出、滤纸破裂防止液体溅出错误1: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错误2:漏斗末端远离烧杯内壁原因:后果:改正:原因: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内壁直接流出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未经过滤直接流出后果:液体容易溅出改正: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原因:防止液体溅出思考:过滤完后,水样中还有颜色,现在如何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气味呢?活性炭、木炭:具有疏松多孔得结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利用它们来吸附颜色和异味等可溶性杂质。三:吸附法主要除去可溶性杂质活性炭的吸附性视频展示观察与思考净水器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如:颜色,异味。(吸附剂:活性炭)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讲授新课从下边进水,使活性炭与水充分接触,吸附更充分,净水效果更理想。水的净化方法4.吸附简易净水器观察与思考讲授新课生活中的净水器P74页交流与讨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除去不溶性杂质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颜色(色素)、异味杀死残存的细菌(液氯、漂白粉)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沉降杂质讲授新课归纳与小结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取水沉淀过滤(物理变化)活性炭吸附(物理变化)消毒(化学变化)配水泵加絮凝剂讲授新课自来水厂生产过程视频展示过滤吸附消毒(明矾除去小颗粒悬浮物)(静置沉淀除去大颗粒悬浮物)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活性炭主要吸附色素和异味)(过滤除去小颗粒悬浮物)除去溶于水的杂质除去微生物和细菌(加入氯气,杀死细菌和病毒)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课堂小结一、水的净化

常用方

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自来水净化方法:沉淀、吸附、过滤、消毒二、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我们饮用的水是源水净化所得,自来水厂科学合理的净水过程是()A.源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净B.源水→加絮凝剂→消毒→过滤→沉淀→吸附→净C.源水→过滤→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净水D.源水→消毒→加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净水A

2.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二氧化锰和水C.食盐和白糖D.铁粉和铜粉B3.过滤时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蒸发皿、量筒、玻璃棒B烧杯、漏斗、玻璃棒

C漏斗、试管、玻璃棒D试管、坩埚钳、烧杯B

4.下列有关过滤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应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B.滤纸的边缘可以高于漏斗的边缘C.漏斗的下端管口应靠在烧杯壁上D.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可用小烧杯直接倾倒C随堂训练5.某地区发生水灾后,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缺乏洁净生活用水的问题,支援灾区的上海医疗队队员挨家挨户地发放医用固体净水剂,其中一包是漂粉精,另一包是明矾,其中漂粉精作用是_______,明矾作用是_______

。吸附、沉淀灭菌消毒谢谢大家!完成题单(学以致用)第一课时结束经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那澄清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了吗?观察与思考讲授新课软水和硬水三讲授新课实验与探究1.概念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观察与思考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1)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硬水。(2)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很少、浮渣较多的水是硬水,有大量泡沫出现浮渣较少的水是软水。讲授新课观察与思考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麻烦?形成水垢浪费燃料可能引起爆炸浪费肥皂,衣服洗不干净,衣服变硬对人体不利讲授新课观察与思考3.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化学法(加化学药品)讲授新课工业上:蒸馏、离子法蒸馏法软化硬水实验目的蒸馏法软化硬水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2)按图2所示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3)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4)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5)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实现现象没有经过蒸馏的水加人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过蒸馏的水中加人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实验结论通过蒸馏能软化硬水注意事项(1)烧瓶下面必须垫上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防止炸裂(2)烧瓶中液体不能少于其容积的1/3,也不能多于其容积的2/3(3)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4)加热烧瓶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5)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因为其中可能含有低沸点的杂质和仪器表面的杂质(6)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对着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用以测量出口蒸气的温度(7)冷却水的流向应跟蒸气的流向相反,采用逆流冷却可以收到最大的冷却效果(8)图2中导气管要长,便于水蒸气冷却(9)图2中用装有冷水的烧杯代替冷凝管,作用是冷凝,使水蒸气液化交流与讨论软水和硬水的比较区别鉴别关系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肥皂水,浮渣少,泡沫多的为软水;浮渣多,泡沫少的为硬水硬水可以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转化为软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纯水纯净物,无色澄清透明自然水纯水自然水混合物,浑浊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讲授新课一、水的净化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二、过滤:“一贴,二低,三靠”三、硬水与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与软水的检验:用肥皂水

硬水的危害

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课堂小结净水的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

净化等级低高净水方法净水原理作用沉淀静置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较大颗粒的不溶性杂质沉降去除不溶性杂质吸附沉淀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较小颗粒的不溶性的杂质进行吸附,小颗粒形成大颗粒沉降下来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与该液体的固体物质分离去除不溶性杂质吸附利用活性炭等物质的吸附作用,除去一些不溶性和部分可溶性杂质去除一些可溶性、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蒸馏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蒸馏水(可认为是纯净物)去除可溶性、不溶性杂质小结一、水的净化二、过滤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三、硬水和软水四、蒸馏

杂质类别净化方法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水的硬度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纯净水真能带来健康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超纯水、蒸馏水、太空水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长期饮用纯净水,对老人和儿童的健康将会带来无法挽回的负面效应。喝纯净水长大的青年则可能会感到浑身乏力,或提前患上心血管等老年性疾病。因此专家告诫:谨防陷入纯净水饮用的误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纯净水主要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来加以净化。这些技术原来是应用在工业上的,在祛除水中有害杂质的同时,也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一起摒除。(纯净水的总溶解物质几乎为零,人饮用后会溶解体内的微量元素并排泄到体外)如镁、锌、铁、碘等矿物质和无机盐。健康的饮水必须含有一定的矿物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之一就是饮用水。长期饮用纯净水者即使调整食物结构,有些微量元素也很难从食物中获得。实验证明,让老鼠长期饮用蒸馏水,会导致生长缓慢,体重下降,肌肉萎缩,肾上腺素系统功能受到破坏。过去,市民只是偶尔饮用纯水,不会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长期饮用纯水,人体就会因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A1.下列有关过滤与蒸馏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蒸馏时温度计有两个作用:一是测量温度,二是搅拌液体C.过滤时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蒸馏时水变为蒸气,是化学变化D.日常生活中的自来水是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多道工序净化制成随堂训练3.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震后当地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水源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灾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经溶解、静置、

(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2)欲判断得到的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过滤吸附肥皂水煮沸随堂训练2.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A.沉淀B.过滤C.吸附D.蒸馏D4.某地区发生水灾后,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缺乏洁净生活用水的问题,支援灾区的上海医疗队队员挨家挨户地发放医用固体净水剂,其中一包是漂粉精,另一包是明矾,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除去河水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A.沉淀B.吸附C.过滤D.蒸馏6.2012年7月21日,北京及周边地区遭遇61年以来的特大暴雨,灾民饮用水被严重污染,急需进行净化处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蒸馏B.吸附沉淀C.过滤D.静置沉淀7.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这些化合物多以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等形式存在。当含有这些物质的硬水加热时,便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碳酸镁沉淀(进而转化为氢氧化镁)、水和二氧化碳,使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大大减少,而生成的沉淀称作锅垢。据此回答问题:(1)生成锅垢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属哪种类型?(2)向煮沸后的水中加肥皂水,很少生成浮渣,为什么?生成浮渣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吸附、沉淀、灭菌消毒随堂训练CA化学变化、分解反应

水煮沸后,钙、镁化合物大部分已经除去,硬水被软化,所以加肥皂水后,很少生成浮渣。生成浮渣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8.如图所示:(1)写出玻璃仪器名称①

.(2)进行的是

操作。(3)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