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学的青春亚当·斯密在西方经济学演进中实现的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经济学的青春亚当·斯密在西方经济学演进中1
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亚当·斯密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自配第以来的古典经济思想,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建者。AdamSmith
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第六章亚当·斯2MainTopics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国富论》的研究主题与论述方法“经济人”假设与“看不见的手”原理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斯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MainTopics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36.0古典经济学概述范围
17世纪中叶产生,19世纪初完成;(马克思)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即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西方学者)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1800-1850年为黄金时代。(晏智杰)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圈地运动”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逐渐自由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基本特点
信奉经济自由主义关注经济增长采用抽象演绎和经验归纳的研究方法6.0古典经济学概述范围4
·主要贡献
⑴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并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
⑵研究并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利润、利息、地租)
⑶初步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⑷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理论做了重要论述;
⑸提出“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1723-1790年)公认的奠基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伟大的代表者
马尔萨斯(1766-1834年)
萨伊(1767-1823年)
詹姆斯·穆勒(1773-1836年)
麦克库洛赫(1789-1864年)
西尼尔(1790-1864年)
约翰·穆勒(1806-1873年)
凯尔恩斯(1823-1875年)最后一位古典派理论家
·主要贡献
⑴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56.1亚当·斯密的时代及其生平与著作6.1亚当·斯密的时代及其生平与著作66.1.1斯密所处的时代斯密(1723~1790)所处的时代是英国手工业向技术机器生产过渡的时期,1705年牛考门的引擎已经出现,1733年约翰·凯的飞梭发明成功,1767年哈格里夫发明改良了纺织机,1771年亚克来成功地发明了先以马力、后以水力为动力的辗转纺织机。1778年瓦特的蒸汽机出现,不久应用于纺织业。英国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从1760年开始的,一至延续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已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形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还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土地贵族、商业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占主要地位,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获巨大增长,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清除封建残余,实行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自由贸易。6.1.1斯密所处的时代斯密(1723~179076.1.2斯密的生平、著作
和成功原因(一)生平(二)著作(三)成功原因6.1.2斯密的生平、著作
和成功原因(一)生平8亚当·斯密SmithAdam
(1723~1790)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经济科学之父”(西方经济学界)“近代经济学说的创始人”(西方经济学说史家)伟大的经济思想家、哲学家、修辞学家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亚当·斯密SmithAdam9(一)斯密的生平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和拉丁经典学说、外语、文学和哲学。1746年毕业。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他讲道德哲学的范围共分四部分:神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政治学包括贸易、价格、国家收入、税收等等有关经济理论和财政问题方面的内容。一直到1764年以后他才开始专门从事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和著作。(一)斯密的生平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10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5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在巴黎拜会了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写作。1773年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教材课件111776年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AdamSmith的光辉灿烂的一生(1723-1790年)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牛津大学——25岁在爱丁堡大学作讲座——28岁主持格拉斯哥大学讲席(逻辑学、道德哲学)——41岁游历欧洲大陆——53岁写成《国富论》——64岁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67岁病逝(1790.7.17)1776年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12斯密的个性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怀的时候他可能在舞会上认不出他的舞伴;在他带着访问者参观鞣皮厂解释他的劳动分工优势理论时他可能会掉进鞣皮坑里;他沏茶时他可能会把黄油面包放进茶壶里然后抱怨饮料的味道太差;早晨起来他在他的花园里用力吸入新鲜空气在一阵沉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袍已经到了离家15英里以外的地方了;在任海关专员时他无数次受到持枪敬礼的礼遇,可能是试图回礼,他用手杖表演了一番精心的操练。斯密的个性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13(二)著作
(1)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4月在他的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该书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则会使道德堕落。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二)著作
(1)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4月14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美]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15【温总理推荐语】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全文》,2009年2月2日温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温总理荐书企业家,<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重庆晚报》两会报道,2005年3月10日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跟文学艺术家的一次“谈心”中,特别提到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里所说的话,即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从“小康”到“和谐”》,《人民日报》2007年2月10日第8版【温总理推荐语】16(2)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简称《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1776年3月9日出版)。(3)其他著作斯密去世后,先后出版了他的《哲学问题论文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896年)《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
(三)斯密成功的原因良好的素质和训练时代的造就(2)代表著作(三)斯密成功的原因176.2《国富论》的主题、结构与方法6.2.1主题(或中心思想)
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即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条件。国民财富——供给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书的“序言及全书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6.2《国富论》的主题、结构与方法6.2.1主题(或18研究背景:《国富论》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为研究对象,以“富国裕民”,寻求增进资产阶级财富的方法为目的,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重商主义斗争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理论武器。其基本思想就是倡导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思想,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增加资产阶级收入和财富积累6.2.2结构
⑴理论——第一、二篇⑵历史——第三、四篇,包括经济发展史和学说史⑶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公共财政——第五篇,分析最重要的宏观问题6.2.3研究方法抽象演绎法(主要方法)经验归纳法(作为辅助和补充)研究背景:《国富论》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为研究对象,以“富196.2.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介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6.2.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介AnInq20(1)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富论》历史背景与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18世纪50~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国富论》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此时英国已经由资本主义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和贸易强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键就在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生产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政治上,这时英国是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共享政权,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仍占多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还不稳固,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富论》历史背21在思想理论方面,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学的影响。主要是深受法国重农主义和英国从配第以来的经济学说发展的影响。培根、霍布斯的哲学构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斯密经济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当时流行于英法两国的自然秩序思想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人性论。中国传统古典思想通过重农学派也影响到了亚当·斯密,对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家乡格拉斯哥是这一时期新兴的工业城市之一。18世纪中叶,这里迅速地发展起了纺织、皮革、冶铁、造船等工业,作者目睹了这一发展过程,并经常与工商业者接触,参加他们组织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的活动,讨论发展经济遇到的问题。在思想理论方面,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学的影响。主要22(2)地位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又是庸俗经济学派的各学说的出发点。(2)地位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23(3)篇章内容1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在第一篇,他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这一篇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斯密又认为社会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取决于资本量;社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产品的增加将是资本增加的结果。在第二篇,他着重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以上两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作用。(3)篇章内容1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24(3)篇章内容2第四篇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贸易差额论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肯定其认为在完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的观点“最接近于真理”;批评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工商业是不生产的观点。第五篇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中若干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篇章内容2第四篇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25附录:《国富论》目录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论分工
第二章论分工的原由
第三章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第五章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八章论劳动工资
第九章论资本利润
第十章论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论地租
附录:《国富论》目录序论及全书设计
第一篇论劳动生26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论资财的划分
第二章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三章论资本积累并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第五章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引言
第一章论财富的自然的发展
第二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第三章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四章都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序论
第一章论资财27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言
第一章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三章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第四章论退税
第五章论奖励金
第六章论通商条约
第七章论殖民地
第八章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论重农主义即政治经济学中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
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二章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
第三章论公债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引言
第一章商业主义或重商主286.3斯密与中国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有三十余处,他考察了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了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设想。斯密认为中国年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主要表现在(1)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2)人口众多且最勤劳;(3)土地肥沃且耕种得最精细、最好;(4)手工业和制造业更为进步;(5)有良好的水路交通。注:当时中国处于清高宗乾隆(1711—1799)年间。6.3斯密与中国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有三29斯密对中国经济停滞原因的分析“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中国特别重视农业,极端轻视甚至排斥对外贸易:“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中国人不重视对外贸易”。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束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如果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的多。”斯密对中国经济停滞原因的分析“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30斯密对中国发展的设想中国要发展经济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加强分工,扩大市场。中国有辽阔的领土众多的人口,气候是各种各样的,各地有各种各样的物产,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中国可以内向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开拓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国经济也不能单纯地闭关自守,而应该对外开放,同外国进行广泛的自由贸易,不仅要开拓国内市场,还要开拓国外市场,寻找本国的比较优势。斯密对中国发展的设想中国要发展经济增加国民财富就必须加强分工31斯密对中国发展设想的描述“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能力。”“通过更广泛的航行,中国人自会学得外国所用各种机械的使用术和建筑术,以及世界其他各国技术上、产业上其他各种改良。”“如果这种国外贸易,有大部分由中国经营,则尤有这种结果。”斯密对中国发展设想的描述“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326.4斯密的方法论斯密研究任务的二重性引起研究方法的二重性。斯密研究任务的二重性试图研究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各经济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描述外部表现出来的联系并赋予相应的概念。研究方法二重性: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抽象演绎法)对生活过程中外部表现出来的内容简单概括。(归纳法)斯密把这两重方法相并运用,相互交错,也相互矛盾,是造成他对各种经济范畴双重解释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他的经济理论既有科学因素,又有庸俗成分的原因之一。6.4斯密的方法论斯密研究任务的二重性引起研究方法的二重336.5“经济人”假设和
“看不见的手”原理斯密的社会观:
斯密的整个思想都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人性论基础上的,“经济人”假设是他整个经济研究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并认为人类本性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交换。6.5“经济人”假设和
“看不见的手”34“经济人”假设关于人性论的分析道德的人——具有利他之心、同情心、怜悯心经济人(economicman)——个人利已主义,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追求自我发展对“经济人”的论述
“经济人”:是指在各种限制条件下追求目标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单位;人是理性的,总为自己打算,并受利益驱使;每个人是他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自然应有自行其事的自由;假如不加干预,他不仅会达到自身最高的目标,而且有利于推进公共利益。“经济人”假设关于人性论的分析35“看不见的手”原理:自由主义“看不见的手”(theInvisibleHand)原理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达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利益.自由竞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生产的进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18世纪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力图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自由发展开辟道路的要求。“看不见的手”原理:自由主义“看不见的手”(theIn36“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原理“每个人都努力这样来利用自己的资本,以便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最大的价值。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既不想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会在多大的程度上促进公共的利益。他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但是,在这一场合,象在其它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达到一个他并非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与本意的情况下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亚当·斯密“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原理“每个人都努力这样来利用自己的376.6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者、奠基人1.斯密是18世纪中后期、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最后时期,代表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为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武器。2.《国富论》最先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从经济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6.6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理论体系的383.这部著作是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实际上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的内容,已经形成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4.这部著作具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清晰的结构,并且同时运用了抽象分析和归纳综合方法,既有对经济过程本质的一定分析,又有对经济事物较充分的数量分析,既有对经济发展历史的分析,又有对经济发展现实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较全面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问题。基于上述,我们说亚当·斯密最先建立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3.这部著作是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396.7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财富的生产)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创造财富的片面看法,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强调“劳动是一切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减少非生产劳动者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1)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利已心交换分工;2)增加资本的积累。6.7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一)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财401、财富增加的原因之一——分工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1)他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①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②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③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1、财富增加的原因之一——分工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41(2)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3)在他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4)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2)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422、财富增加的原因之二——资本认为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部分。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用于生产或购买物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可称为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等不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可称为固定资本。认为资本积累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重要条件。资本积累取决于社会总资财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把资本积累的源泉看成是资本家勤劳节俭的结果。主张积累资本反对奢侈浪费。2、财富增加的原因之二——资本认为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43(二)财富的交换——货币和价值论1、交换的媒介——货币理论货币的起源斯密认为,货币是在分工产生之后,由人们之间的物物交换引起的,是人类长期交换实践的产物。货币的性质斯密认为,货币也是商品,是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受的商品,是一种使交换灵便易行的技术工具。(二)财富的交换——货币和价值论1、交换的媒介——货币理论44货币的形式由于斯密把流通手段看作是货币的主要职能,所以他认为纸币和金属货币具有同等的作用,并且比金属货币更便宜。因此,他主张用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不过他把那种有现金保证,随时可以兑现为金银的银行券,也包括在纸币之内,从而较深刻论述了信用货币的流通规律。货币的职能斯密提出了货币的两种职能。他说:货币有两重作用:货币是交易的媒介,又是价值的尺度。不过,在斯密看来,货币首先是交换的媒介,然后才是价值的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它作为交换媒介这一职能派生的。此外,斯密也谈到过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在他看来,这些职能都是由流通手段的职能派生的。货币的形式45斯密的价值理论是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他主要阐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他阐述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他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交换的原则——价值和价格理论斯密的价值理论是要解决三个问题:2.交换的原则——价值和价格462.交换的原则——价值和价格理论(1)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同时也把价格同交换价值区分开来。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物质财富);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抽象的社会财富)。
①他说“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2.交换的原则——价值和价格理论(1)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47②他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
缺陷:
他认识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是正确的,但他忽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明白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他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48(2)劳动价值论及两种价值规定
斯密从劳动分工出发来研究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他认为,商品交换不过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交换。因此商品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他在说明价值论时提出了两个自相矛盾或对立的价值规定。商品价值由商品生产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前存在,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后,物品通常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与生产该物品所需(或耗费)的劳动量已不相等,出现了商品价值由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决定的规定。
第一个价值规定: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劳动(耗费的劳动价值论)第二个价值规定:交换价值由交换来的(购买来的)劳动决定--(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评价:(2)劳动价值论及两种价值规定49(3)三种收入价值论----第三个价值规定: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价值
他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他实际上又树立了一种价值规定或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另一尺度,即商品的价值或交换价值取决于三种收入,从而脱离了劳动价值论,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在本质上属于生产费用论。(3)三种收入价值论----第三个价值规定:三种收入(工资、50(4)“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
斯密对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分析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分析。他所处理的市场关系是一个自由竞争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商品的自然价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商品价格,是依照自然报酬率所出卖的价格,这个价格也就是价值;市场价格是商品通常出卖的价格。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偏离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市场价格是以自然价格为基础,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支配,由竞争调整。总评价:(4)“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51(三)财富的分配
--斯密关于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的学说1三个阶级和三种基本收入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个基本阶级。依据阶级划分,斯密也把社会产品相应地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并指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社会三大阶级的基本收入。各种收入的总和即国民收入。(三)财富的分配
--斯密关于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的学说522工资理论(1)第一种工资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劳动的报酬”、“劳动的产物”。(2)第二种工资论: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或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构成部分和源泉之一。(3)斯密认为劳动作为商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自然价格实际是指劳动力的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决定;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劳动的市场价格是以其自然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上下摆动。2工资理论(1)第一种工资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劳动53(4)工资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斯密提出工资额至少应等于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工人的工资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5)工资同国富的关系繁荣国家工人的工资高于富裕国家工人的工资。斯密还分析了人口的增减与国民财富增减的关系,认为财富增长造成工资上涨,劳动者生活改善,人口增加;反之,财富缩减时工资下降,人民生活就贫困,人口减少。他把工资的变动与国民财富和资本是否增加联系起来,认为二者的变动是成正比的。(4)工资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543利润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次把利润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来研究。但他的利润理论却有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利润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的一部分,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在扣除工资后的余额。他实际上承认了劳动者的劳动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是为补偿工资的,而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是为资本家创造利润的。这里,斯密把利润看作是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中扣除工资后的余额,因而实际指的是剩余价值,而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斯密已清楚地看到,劳动与劳动条件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也即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斯密从生产领域寻找利润,也即寻找剩余价值的源泉。3利润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次把利润作为一55
第二种观点:从三种收入价值论出发,他断言,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资本家生活资料的正当来源,也即是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很明显,这是一个完全掩盖利润真实来源,并与前述第一个利润理论相矛盾的错误见解。
此外,斯密把利息看作是利润的派生形式,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因而是随着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的。他还研究了利润的变动趋势,看到了利润率在资本积累或国民财富增长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第二种观点:从三种收入价值论出发,他断言,利润是资564地租理论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斯密是第一个对地租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的人。他的地租理论多种多样,自相矛盾,而且带有重农主义色彩。第一、斯密认为,地租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地租是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工资、利润以外的一个扣除部分,是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收入。第二、斯密认为,地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是价值或自然价格的组成部分。4地租理论在古典经济学家中,斯密是第一个对地57第三、斯密认为,地租是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是一种垄断价格或者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他说:“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自然是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所支付的最高价格。”马克思肯定了斯密的这个结论。第四、斯密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马克思认为,这是真正的重农学派见解。因为它是以产品的自然形态,而不是以价值形态来说明地租的。第三、斯密认为,地租是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是58(四)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1)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而其他一切劳动,即使是对社会有益的,也是非生产劳动。(2)把能否生产物质产品看成划分标准。“制造业工人的劳动,可以固定并且实现在特殊商品或可卖商品上,”“家仆的劳动,即不固定亦不实现在特殊物品或可卖商品上。”(3)斯密主张主张减少非生产者的人数,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来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支出,以增加国民财富。(四)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592资本理论(1)资本的性质
①接近认识到资本的性质:资本家投资是取得利润,利润是资本的收入,利润来源于工人的无偿劳动,触及到资本的本质。
②他把资本主义人与人的关系看作物与物的关系:资本是用于继续生产的过去的积累,即生产资料。他断定资本是继续生产而积累起来的“预储资财”,资本家就是积累“预储资财”而谋求收入的人。2资本理论(1)资本的性质60(2)资本的分类(1)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概念,把重农学派原预付和年预付普通化。(2)斯密按资本所有者提供收入或利润的方式来区分资本。因此他混淆了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资本循环中资本所采取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产生的区别。(3)资本的积累
“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是勤劳。(4)资本的用途
四种:农、渔、矿业/制造业/运输及批发商业/零售业
(2)资本的分类613社会资本再生产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系统分析的是魁奈的“经济表”。斯密虽然知道它,但不理解它,以致他的再生产理论比魁奈的还倒退了一步。所谓“斯密的教条”就是斯密从他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错误观点出发,认为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即实际认为,商品价值只分解为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两部分,而C部分被去掉了。由于三种收入构成价值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这就是有名的“斯密的教条”。3社会资本再生产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对社会资本再生62“斯密教条”给社会资本再生产分析带来混乱与困难。既然产品价值分解为三种收入,意味着产品价值全部被消费,下年的生产就无资本了。因此,斯密又提出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概念,用总收入的概念把不变资本部分包括进去,但由于他把纯收入划归全部消费基金,没有留下积累的部分,所以仅是简单再生产。评价:
“斯密教条”给社会资本再生产分析带来混乱与困难。既然产品价值63(五)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1、国际分工的好处国际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正如国内的分工和自由交换一样能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交换双方都能得到好处。每个人把自己的劳动用来生产他最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它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花费最少,比他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更有利。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最擅于生产的部门,劳动生产率就高,成本就低,劳动和资本都会得到正确的分配和运用;这样去进行自由贸易,就能用最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就能增加国民财富。(五)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1、国际分工的好处642国际贸易: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在国际
间开展自由贸易
斯密第一次明确论述了分工优势原理:他把分工优势原理又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两种。较多地论述了绝对优势原理,并把绝对优势看成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
绝对优势:是指在某一同质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即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他国。
国际贸易: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各国都有利。简单的说是各国取最优,各国均得利。2国际贸易: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在国际65(六)经济自由主义--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1)经济自由主义------自由放任哲学基础
①人性论②自然秩序基本内容
①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私人经济活动以完全的自由。②自由放任主义的含义体现在:选择职业的自由、土地买卖自由、国内贸易自由、对外贸易自由。经济政策①国内——自由竞争,自由经营②国外——自由贸易,取消限制
(六)经济自由主义--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1)经济自由主义66斯密把追求私利的经济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在经济人普遍存在的社会中,人人都追求个人私利,社会利益的实现只有实行经济自由和完全自由竞争才能实现。斯密坚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致性,这是他颂扬个人利己动机的基本依据,这两者一致性的实现,使对个人利益追求被引上社会利益的道路。斯密说:“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多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斯密把追求私利的经济人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前67实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而这个任务是政府或政治家们无法代劳的。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他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重要依据,甚至是整个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前提之一。人们对私利的追求是有限制或约束的,按斯密的观点,追求个人私利是以不伤害、不破坏他人的幸福为界,超出这一界限就在道德上违反了正义,需在社会法律制度下给予惩罚。实现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机制就是自由竞争,而682)国家起源及其职能
斯密在国家和私有财产的起源上与洛克、休漠等持相同的看法。“财产权的保护和财产的不平均是最初建立政府的原因,而财产权的状态总是随着政权形式而有所不同。”
国家的职能:A、维持治安、市场秩序: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B、司法行政: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他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压迫,亦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C、举办公共事业: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2)国家起源及其职能693)财政和税收理论
斯密把一国的经济分成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指国防、行政、司法和各种公共工程和设施。国家的职能为三项,从而相应的费用也从这三项分别加以说明。他主张支出节俭的“廉价政府”。国家每年需的费用须有合理的收入来源,各项费用应由受益人分别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财政收入的来源是税收和公债。税收的来源是三种收入;其中地租是最适合课税的。
提出税收四项原则:公平、确定、便利、经济。3)财政和税收理论斯密把一国的经济分成私人部门和公共部70参考资料1.经济自由“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参考资料1.经济自由“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71“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够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72“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取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他认为政府是个没有效率的管理人,因为它的一些工作人员是疏忽而浪费的,对行政管理工作并不直接感到兴趣,徒耗公币而已。他感叹地说,如果土地的管理交给政府,将得不到现有产量的四分之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73他认为垄断的消极作用有二一是“独占乃是良好经营的大敌。”而出色的经营必然来自“自由和普遍的竞争。”因为“自由和普遍的竞争,势必驱使各个人,为了自己而采用良好的经营方法。”二是独占违反了资本流向的自然驱使,使资本时而流向享有独占收入的特殊贸易,时而又限制这种贸易,其结果将破坏国家一切产业部门的自然均衡。
他认为垄断的消极作用有二74参考资料2.国家的经济职能“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按照自由的制度,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某些公共设施。”参考资料2.国家的经济职能“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75(七)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地位
“经济科学之父”(西方经济学界)“近代经济学说的创始人”(西方经济学说史家)公认的经济学宗师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伟大的经济思想家、哲学家、修辞学家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七)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地位76贡献与影响
①论证了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巨大优越性,批判了重商主义,克服了重农主义的局限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理论基础;②《国富论》(“经济学百科全书”)成为近百年经济学的纲领性的划时代巨著,开辟了古典经济学的新时代,使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为西方经济学提供了基本框架;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又是庸俗经济学派的各学说的出发点。③提出的许多观点和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路径;④以绝对优势原理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为相对优势原理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学术渊源之一。贡献与影响77小结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反对封建专制,关注经济增长,维护资本积累,主张自由放任,深入探讨了市场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制度结构,充分论证了自由贸易原则。
思考: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什么能够替代人们的致富欲望?小结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78AssignmentsReadings:LionelRobbins,AHistoryofEconomicThought,125-163.ToddG.Buchholz,NewIdeasfromDeadEconomists,10-41.GaryM.Anderson,“Mr.SmithandthePreachers:TheEconomicsofReligionintheWealthofNations”,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96,Issue5(Oct.,1998),1066-1088.亨利·威廉·斯皮格尔著《经济思想的成长》,第191-223页。晏智杰著《古典经济学》,第21-56页。
ProblemSets:分析斯密分工学说的基本观点。谈谈你对斯密财富观点的看法。斯密是怎样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如何评价他的价值理论?试论斯密的资本理论。如何理解“看不见的手”的含义?如何认识斯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实质?你是否同意斯密的国家职能观?说明理由。你对斯密的赋税原则有何看法?评述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影响。AssignmentsReadings:79经济学的青春亚当·斯密在西方经济学演进中实现的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经济学的青春亚当·斯密在西方经济学演进中80
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亚当·斯密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自配第以来的古典经济思想,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建者。AdamSmith
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第六章亚当·斯81MainTopics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国富论》的研究主题与论述方法“经济人”假设与“看不见的手”原理斯密的经济理论体系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斯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MainTopics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826.0古典经济学概述范围
17世纪中叶产生,19世纪初完成;(马克思)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即从亚当·斯密到约翰·穆勒;(西方学者)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1800-1850年为黄金时代。(晏智杰)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圈地运动”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逐渐自由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基本特点
信奉经济自由主义关注经济增长采用抽象演绎和经验归纳的研究方法6.0古典经济学概述范围83
·主要贡献
⑴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出并建立了劳动价值学说;
⑵研究并论述了剩余价值的具体形态(利润、利息、地租)
⑶初步分析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⑷对分工、货币、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等理论做了重要论述;
⑸提出“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1723-1790年)公认的奠基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最伟大的代表者
马尔萨斯(1766-1834年)
萨伊(1767-1823年)
詹姆斯·穆勒(1773-1836年)
麦克库洛赫(1789-1864年)
西尼尔(1790-1864年)
约翰·穆勒(1806-1873年)
凯尔恩斯(1823-1875年)最后一位古典派理论家
·主要贡献
⑴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提846.1亚当·斯密的时代及其生平与著作6.1亚当·斯密的时代及其生平与著作856.1.1斯密所处的时代斯密(1723~1790)所处的时代是英国手工业向技术机器生产过渡的时期,1705年牛考门的引擎已经出现,1733年约翰·凯的飞梭发明成功,1767年哈格里夫发明改良了纺织机,1771年亚克来成功地发明了先以马力、后以水力为动力的辗转纺织机。1778年瓦特的蒸汽机出现,不久应用于纺织业。英国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从1760年开始的,一至延续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已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形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还未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土地贵族、商业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占主要地位,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获巨大增长,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清除封建残余,实行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自由贸易。6.1.1斯密所处的时代斯密(1723~1790866.1.2斯密的生平、著作
和成功原因(一)生平(二)著作(三)成功原因6.1.2斯密的生平、著作
和成功原因(一)生平87亚当·斯密SmithAdam
(1723~1790)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经济科学之父”(西方经济学界)“近代经济学说的创始人”(西方经济学说史家)伟大的经济思想家、哲学家、修辞学家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亚当·斯密SmithAdam88(一)斯密的生平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和拉丁经典学说、外语、文学和哲学。1746年毕业。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他讲道德哲学的范围共分四部分:神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政治学包括贸易、价格、国家收入、税收等等有关经济理论和财政问题方面的内容。一直到1764年以后他才开始专门从事于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和著作。(一)斯密的生平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89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5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在巴黎拜会了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写作。1773年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教材课件901776年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AdamSmith的光辉灿烂的一生(1723-1790年)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牛津大学——25岁在爱丁堡大学作讲座——28岁主持格拉斯哥大学讲席(逻辑学、道德哲学)——41岁游历欧洲大陆——53岁写成《国富论》——64岁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67岁病逝(1790.7.17)1776年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91斯密的个性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怀的时候他可能在舞会上认不出他的舞伴;在他带着访问者参观鞣皮厂解释他的劳动分工优势理论时他可能会掉进鞣皮坑里;他沏茶时他可能会把黄油面包放进茶壶里然后抱怨饮料的味道太差;早晨起来他在他的花园里用力吸入新鲜空气在一阵沉思默想之后,才发现自己穿着睡袍已经到了离家15英里以外的地方了;在任海关专员时他无数次受到持枪敬礼的礼遇,可能是试图回礼,他用手杖表演了一番精心的操练。斯密的个性斯密最具色彩的个性是心不在焉:在他真的产生了浪漫情92(二)著作
(1)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4月在他的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该书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则会使道德堕落。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二)著作
(1)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1759年4月93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美]197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94【温总理推荐语】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全文》,2009年2月2日温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温总理荐书企业家,<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重庆晚报》两会报道,2005年3月10日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跟文学艺术家的一次“谈心”中,特别提到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里所说的话,即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从“小康”到“和谐”》,《人民日报》2007年2月10日第8版【温总理推荐语】95(2)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简称《国富论》the“WealthofNations”,1776年3月9日出版)。(3)其他著作斯密去世后,先后出版了他的《哲学问题论文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1896年)《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
(三)斯密成功的原因良好的素质和训练时代的造就(2)代表著作(三)斯密成功的原因966.2《国富论》的主题、结构与方法6.2.1主题(或中心思想)
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即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条件。国民财富——供给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书的“序言及全书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6.2《国富论》的主题、结构与方法6.2.1主题(或97研究背景:《国富论》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为研究对象,以“富国裕民”,寻求增进资产阶级财富的方法为目的,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重商主义斗争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理论武器。其基本思想就是倡导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思想,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增加资产阶级收入和财富积累6.2.2结构
⑴理论——第一、二篇⑵历史——第三、四篇,包括经济发展史和学说史⑶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公共财政——第五篇,分析最重要的宏观问题6.2.3研究方法抽象演绎法(主要方法)经验归纳法(作为辅助和补充)研究背景:《国富论》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为研究对象,以“富986.2.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介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6.2.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介AnInq99(1)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富论》历史背景与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关。18世纪50~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国富论》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此时英国已经由资本主义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和贸易强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要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键就在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生产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政治上,这时英国是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共享政权,但土地贵族在议会中仍占多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还不稳固,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国富论》历史背100在思想理论方面,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学的影响。主要是深受法国重农主义和英国从配第以来的经济学说发展的影响。培根、霍布斯的哲学构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斯密经济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当时流行于英法两国的自然秩序思想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人性论。中国传统古典思想通过重农学派也影响到了亚当·斯密,对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家乡格拉斯哥是这一时期新兴的工业城市之一。18世纪中叶,这里迅速地发展起了纺织、皮革、冶铁、造船等工业,作者目睹了这一发展过程,并经常与工商业者接触,参加他们组织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的活动,讨论发展经济遇到的问题。在思想理论方面,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学的影响。主要101(2)地位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经济学派的又是庸俗经济学派的各学说的出发点。(2)地位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102(3)篇章内容1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在第一篇,他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这一篇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斯密又认为社会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取决于资本量;社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产品的增加将是资本增加的结果。在第二篇,他着重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以上两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作用。(3)篇章内容1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103(3)篇章内容2第四篇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贸易差额论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肯定其认为在完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的观点“最接近于真理”;批评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工商业是不生产的观点。第五篇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中若干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小容量注射剂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普通人普通力
- 嗨我的"组装"爱情
-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下册
- 大字制作合同范本
- 中国大中型客车行业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陶艺项目调研报告
- 2025年中国盐酸胺碘酮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一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 服装、鞋帽批发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甘草种植技术课件
- 冀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5 单词短语预习复习单
- 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 钢筋工工艺与实习(第二版)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最全幻灯片(最新)课件电子教案幻灯片
- 煤矿从业人员考试题库全答案(word版)
- 洞顶回填技术交底
- 最简易的帕累托图制作方法简介PPT通用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 初二下分式混合计算练习1(附答案)
- (完整版)振幅调制与解调习题及其解答
- 抗震支架施工安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