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7 第十七章 医疗社会工作_第1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7 第十七章 医疗社会工作_第2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7 第十七章 医疗社会工作_第3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7 第十七章 医疗社会工作_第4页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件017 第十七章 医疗社会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七章医疗社会工作目录010203第一节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第二节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内容第三节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过程04第四节精神健康社会工作05第五节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Part1第一节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一、医疗社会工作的含义1.起源医疗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和美国。从19世纪末诞生至今,它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需要的变化而不断丰富。2.含义医疗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体上对应于医疗社会工作含义变化的两个阶段。(1)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助、提升病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求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转介等工作。(2)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专门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和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二、医疗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现代意义的医疗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早在16世纪,英国便有“施赈者”在医院里做救济贫病的工作。1885年,罗查理爵士、蒙地非上校有感于病患的实际需要,经详细研究后,向上议院提出报告,至1895年获得批准,开始在伦敦皇家免费医院首先聘请“女施赈者”应用个案工作方法进行调查访谈,以解决病患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美国医疗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发展至今已是当今世界上医疗社会工作最为发达的国家。1893年,纽约亨利街的贫民区,开始有邻居探病和提供医疗护理救助等活动。1894年纽约医院首先聘请一些社会工作者在小儿科服务。然而美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正式推行是在1905年,麻省州立医院在卡博医生的鼓励提倡之下,正式成立医生社会服务部。此后,美国各大医院均先后纷纷模仿此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视整个社区为医疗对象,而非单独针对个人而已。另外,由于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中新观念的发展,包括所谓“整体性健康照顾”、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心身医学、心理卫生,以及社区保健等的发展,必须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医疗工作小组,来实现现代医疗卫生保健的理想目标。二、医疗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现代意义的医疗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早在16世纪,英国便有“施赈者”在医院里做救济贫病的工作。1885年,罗查理爵士、蒙地非上校有感于病患的实际需要,经详细研究后,向上议院提出报告,至1895年获得批准,开始在伦敦皇家免费医院首先聘请“女施赈者”应用个案工作方法进行调查访谈,以解决病患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美国医疗社会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发展至今已是当今世界上医疗社会工作最为发达的国家。1893年,纽约亨利街的贫民区,开始有邻居探病和提供医疗护理救助等活动。1894年纽约医院首先聘请一些社会工作者在小儿科服务。然而美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正式推行是在1905年,麻省州立医院在卡博医生的鼓励提倡之下,正式成立医生社会服务部。此后,美国各大医院均先后纷纷模仿此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医疗社会工作的概念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那就是视整个社区为医疗对象,而非单独针对个人而已。另外,由于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中新观念的发展,包括所谓“整体性健康照顾”、康复医学、预防医学、心身医学、心理卫生,以及社区保健等的发展,必须有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务人员共同组成医疗工作小组,来实现现代医疗卫生保健的理想目标。第二节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内容Part2一、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一)疾病的社会学观1.定义将疾病视为一种偏差是社会学者对疾病的看法,也就是疾病的社会学观。2.起源对疾病、健康进行社会学定义最早可追溯到帕森斯。作为功能主义的大师,他从社会功能、社会系统的平衡及稳定出发,将健康解释为“个人扮演其社会化角色的最适能力状况”。3.原因社会学者对疾病与偏差模拟的原因可以综合归纳如下:(1)疾病是不正常的状态,健康一般被认为是常态,而疾病是偏离常态的状况;(2)疾病与偏差均为不受欢迎的情况,需要做矫正治疗;(3)偏差受到非我族类的待遇(社会排斥),疾病也是;(4)疾病产生偏差行为。一、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二)生活适应模式医疗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技术与医疗卫生机构,以医疗团队一分子身份协助病人及家属排除医疗过程中的障碍,不但使疾病早日痊愈,而且使因疾病而产生的各种态度问题得以解决,进而重新适应社会。因此,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应以生活适应的模式为主,亦即以往强调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模式。依杰美因所言,生活适应模式的三个核心概念是:适应、压力和因应。

生活适应模式理论认为,一个人生病可称之为压力事件,它往往导致在家庭(病人及家属)与其生活环境的互动中,产生改变或适应不良,而医疗社会工作就是要协助病人处理因疾病或治疗所引起的各种问题,使病人在生理、心理或社会各方面都能达到最佳的适应,这一努力调适的过程就是因应。一、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三)危机调适理论1.解释危机是指个人面对一种其在日常生活中不熟悉或意外的经验,并且个人生活中熟悉(常用)的资源及经历无法有效应对。危机调适是指通过提供及时和急需的帮助,协助处在危机情况下的个人或家庭重获身心平衡。2.理论危机调适理论指出,疾病,特别是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及家属而言是一个危机事件。一、医疗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三)危机调适理论3.医院中的危机调适方法及步骤如下:(1)快速建立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2)了解造成危机的因素并针对危机状况搜集资料;(3)制定契约;(4)确定调适的办法,继续协助案主对触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危机带来的威胁、过去应对危机的办法以及解决危机的支持系统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鼓励案主确定应对危机的办法并采取行动;(5)在2~4周内完成上述任务,如果不顺利则转介;(6)结案并追踪服务。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一)医务社会工作1.解释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医院和诊所、儿童医院和诊所、慢性病疗养院以及医学康复机构中实施的社会工作。2.慢性病疗养院和医学康复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1)协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慢性疾病对病人社会功能的影响;(2)协助病人及其家属面对慢性病或身体残缺所带来的特殊困难和需要;(3)评估病人接受治疗的动机和潜在能力以做适当的辅助,使其善于运用医疗服务设施;(4)启发并鼓励病人在其身体的有限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5)协助病人及其家属逐渐地适应慢性疾病及身体残疾所带来的困扰,并估量病人对慢性疾病的适应能力;(6)利用社区资源对慢性疾病及身体残缺病人进行有效服务。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一)医务社会工作3.综合医院和医疗诊所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1)协助医务人员察觉并了解病人的发病、诊治、康复,重建有关的社会、经济与情绪情况;(2)协助病人及其家属有效地利用医疗防治设施;(3)启发病人及其家属振作精神,协助病人配合治疗;(4)参与机构内医务人员的教育、训练、推行服务计划;(5)协助医院通过使用各种医疗设施为病患提供充分的服务;(6)运用社会资源参与社区保健训练计划,以充分适应病人及家属的需要;(7)指导来医院实习的医学、护理及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8)参与医院重要的行政决策,以提高医院服务的范围和水平;(9)参与医院的各项调查工作及对医疗有关的家庭、社区的调查研究工作。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一)医务社会工作4.儿童医院和医疗诊所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1)协助医务人员了解儿童因治病或住院所产生的心理反应;(2)协助医务人员了解与儿童发病可能有关的各种因素;(3)协助儿童适应医务设施环境以及协助家属注意到孩子因生病而产生的心理需要;(4)协助儿童家长早期发现儿童因住院所引起的行为上不良的反应而给予适当的辅导;(5)发现家长因儿童发病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并进行适当辅导;(6)促进儿童医院中心理卫生方面计划的推行;(7)对于小儿科或儿童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情况进行研究等。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1.解释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是指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设施内实施的社会工作。2.社会工作者在公共卫生与社区保健单位的职责有:(1)参与各种卫生行政法规的制定或修订工作;(2)参与各项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3)充当卫生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之间的协调者;(4)从事公共卫生方面的心理卫生工作方案的设计与推行;(5)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以供卫生服务的需要;(6)调查研究与评估有关社区居民的需要以及卫生服务的功效;(7)以社区组织的方式,协调社区居民自助互助,以发现、设计和推行社区各项卫生保健工作;(8)从事社区中个人与家庭所遇困难的咨询工作,参与社区发展的有关活动事项。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1.解释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指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卫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其跨越了双重领域。2.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1)对神经精神疾病或情绪障碍的个人发病的有关因素、个人生活史和家庭心理动力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2)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解除家人因精神病患所引发的焦虑与困扰,并促进家属对病人疾病性质的了解,更进一步辅导家属以启发其对病人治疗、康复与预防做建设性的辅助与影响。(3)对较轻度病患进行个案工作治疗,或以小组工作方式进行心理社会生活再教育,以实现增强病人的社会生活再适应能力、人格的重建、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心理疾病预防等目标,从而使病人重返社会。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4)通过探访、咨询或其他方式,对与精神病病人有关的家庭、学校和相关机构进行联系、协调或调适,使其对精神病病人再适应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建设性的辅助作用。(5)参与康复医疗机构的重要行政计划与决策,参与和从事与精神疾病或心理卫生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参与康复人才的培养训练,从事其他有关精神疾病或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6)开发运用社会资源,参与或指导社区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的防治、康复服务计划,以适应精神病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和增进其社会福利。三、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一)社会工作者对病人的角色(1)社会工作者所提供的入院服务有:帮助病人决定他是否能使用医院中的设备;帮助病人处理影响其在住院治疗中遇到的紧急问题;对病人接受住院治疗予以支持;提供有关的医院治疗程序的信息;等等。(2)住院期间所提供的服务有:帮助病人放松紧张的情绪,利用医院服务配合医生治疗;在病人、家属和社区间担任联络人,协调关系;协助病人处理现实问题;提供支持性的及补充性的心理治疗;等等。(3)出院设计服务:为出院做出计划是一个从病人入院时即开始的持续性过程。社会工作者将利用早期和病人建立的关系做出病人出院的计划。为此,要进行个案工作会谈,帮助病人利用医院的资源;利用社区资源并帮助病人有效防止疾病的复发;参与病人出院后的追踪服务,帮助病人缓解生活环境中的压力。三、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二)社会工作者对病人家属的角色(1)在入院许可方面,对病人家属的社会工作的职责有:和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有关医院的必要信息;帮助家属处理和病人的病情及住院有关的各种感受;结合社会资料以增加对病人的了解,这些最好经由与家属的持续接触获得。(2)病人住院期间为其家属所提供的社会服务有:帮助处理因住院而产生的困难问题;帮助家属修正态度和行为;对病人在医院中的情况,向其家属提供有关的信息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处理出院后所可能产生的问题;等等。(3)出院计划和追踪服务:帮助病人家属修正态度;巩固其在为病人做作计划中的合作;帮助病人寻找适当的职业;等等。三、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三)社会工作者对社区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可对社区有关机构说明病人的需求、能力等,疏通社区资源,为病人所利用。此外,社会工作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对社区说明医院立场和政策时,负有共同的责任。三、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四)整体住院计划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对整体住院计划的责任是其对健康的强调多于对病理的说明。此外,社会工作者对文化模式的关注,有助于其全面、深入地了解病人或其家属的情况。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参与有关病人入院许可之前、住院期间、出院及追踪的各项服务计划。社会工作者向医院工作人员说明病人及其家属的情况时,应包括病人的文化背景、现实问题、现实人际关系及家属人格等问题。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应对医院人员说明病人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社区资源及文化模式的可用性和局限性。医疗社会工作也存在于医疗单位的行政管理计划中,包括对其他医疗小组提供意见并参与整个医院计划。第三节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过程Part3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1.其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各项:(1)病人目前所呈现的问题及其形成因素的分析;(2)病人家庭生活情况及其家庭心理动力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病理因素的分析;(3)病人个人成长史及其行为动力的分析;(4)对病人接受帮助的意愿和使用帮助能力的评估,以及对该病人服务或治疗计划的拟定。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二)小组社会工作方法1.医疗社会工作中的小组类型有下列几种区分方式:(1)根据成员身份区分,可分为病人小组、家属小组、病人与家属小组三种。(2)根据成员进入控制程度区分,可分为:第一,封闭式小组,第二,开放式小组。(3)根据小组性质区分。这里的“性质”不易界定,从群体的功能、目标来看,可分为社会支持小组、教育(训练)小组、治疗小组;从小组的活动形式来看,则有联谊会、座谈会和讨论会等;而从问题性质来看,则有危机调适小组、多元家庭小组、出院计划小组等。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三)社区社会工作方法1.加强公共关系医疗社会工作者应经常利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机会,使公众了解自己工作的情形,有什么计划需要他们赞助。许多医院社工部的基金及与外界的合作计划或活动都来自良好的公共关系。2.发动志愿工作人员

社会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财力都是永无止境的,尤其是医疗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是疾病缠身者,其连带发生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复杂问题常常是千头万绪,绝非有限的人力在短时间内所能完全解决的,因此需要借助志愿服务人员,他们的参与会使病人得到更多的帮助。3.利用大众传播工具发动社会力量帮助病人及其家属

这会使社区中其他团体或社区民众了解医疗社会工作的意义,从而主动提供支持。定期的工作成果报告也能引起热心人士的共鸣。一、医疗社会工作的方法(四)其他特殊方法1.出院安置计划出院安置计划工作流程可分为:(1)病人的筛选界定;(2)社区资源的联系;(3)转介工作;(4)病人追踪工作。2.急诊室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者应以危机调适方法对来到急诊室外的意外灾害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协助,主要情形包括:(1)协助转院;(2)处理家属情绪;(3)提供各种社会资源。二、医疗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一)接案,主动发觉服务对象(二)进行社会诊断(三)医疗社会工作团队的建立和合作(四)制定合约(五)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六)评估和结案1.个别诊断模式2.疾病诊断模式3.环境诊断模式实施过程第四节精神健康社会工作Part4一、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定义及发展历史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指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卫生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是社会工作开始进入精神健康领域并拓展服务内容、服务场所的阶段,是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萌芽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精神健康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这是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快速发展的时期。二战的经历引起了西方国家对精神健康问题的意识和服务需求,社工收集的案主家庭和环境的数据被用于辅助确定诊断。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结构转型以及新的健康观的确立,由精神科医生、药剂师、护士、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和各类康复治疗师组成跨学科、跨专业团队提供服务,成为主导模式,为社会工作者的干预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思路。二、精神疾病的界定和类型1.界定精神疾病的界定往往受社会环境、时间的影响而变化。2.分类精神障碍一般分为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及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轻度精神障碍)。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妄想性精神病、以及反应性精神病等较为严重的精神异常,患者有怪异的思想、行为及感情反应,发生与现实脱节的情形。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指的是非因脑器质性病变和躯体疾病所致,而是由精神活性物质与其他物质或者由心理因素所致的精神异常,主要包括神经官能症(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癔症等)、智力不足、人格异常性疾病(包括人格异常、性心理变态、酒瘾、药物成瘾等)、心因性反应及儿童行为异常(如自闭症、行为异常及儿童问题行为)等。

根据严重程度,精神疾病也可以分为严重精神疾病、轻型精神疾病以及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疾病。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与内容1.阶段(1)诊断阶段:(2)治疗阶段(3)康复工作阶段2.内容(1)对神经精神疾病或情绪障碍的个人发病的有关因素、个人生活史和家庭心理动力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2)对病人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解除家人因精神病患所产生的焦虑与困扰,并促进家属对病人疾病性质的了解,进一步辅导家属以启发其为病人治疗、康复与预防做建设性的辅助与影响。(3)对较轻度病患进行个案工作治疗,或以小组工作方式进行心理社会生活再教育,以实现增强病人的社会生活再适应能力、重建人格、改善人际关系以及预防心理疾病等目标,从而使病人重返社会。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服务方法与内容2.内容(4)通过探访、咨询或其他方式,对与精神病病人有关的家庭、学校和相关机构进行联系、协调或调适,使其对精神病病人再适应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建设性的辅助作用。(5)参与康复医疗机构的重要行政计划与决策,参与和从事与精神疾病或心理卫生有关的调查研究,参与康复人才的培养训练,从事其他有关精神疾病或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6)开发运用社会资源,参与或指导社区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的防治、康复服务计划,以适应精神病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和增进其社会福利。四、精神病患者的医疗照顾模式(一)门诊/急诊(二)机构康复(三)日间住院康复(四)社区康复(五)家庭康复第五节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Part5一、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状况(一)中国大陆医疗社会工作状况1.历史阶段中国医疗社会工作发展至今,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1921—1949年是现代西医制度、社会工作实践与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萌芽、起步、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第二,1950—1978年是社会工作教育与医务社会工作实践“销声匿迹”时期。第三,1979—1986年是社会工作教育恢复重建和医务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昙花一现”时期。第四,1987—1999年是医学社会学和医务社会工作研究再度沉寂阶段。第五,2000—2006年是全国医务社会工作实践“浮出水面、快速发展”时期,针对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患关系逐渐紧张,医学模式转变的社会影响显现的社会变化。第六,2007年至今,是稳步发展、规范化、专业化阶段。一、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状况(一)中国大陆医疗社会工作状况2.具体工作(1)医院社会工作服务(2)社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3)精神健康社会工作(4)医疗社会行政一、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状况(二)中国港台地区医疗社会工作状况1.香港1964年,我国香港地区正式成立医务社工会,开展一些医务社工活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983年,在一些公立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医学康复机构中建立了社工部。截至2013年10月,香港共有约600余名注册医务社工,其中430名由社会福利处管理,200余名由医院管理局管理;这些医务社工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一、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状况(二)中国港台地区医疗社会工作状况2.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医务社会工作源自北京协和医院,并深受其影响。在发展初期也是应急处理患者的急难救助,后期渐渐地开始制度性回应“全人化医疗照顾”的需求。

1967年,台湾大型公立医院普遍成立了社会服务部;1983年,台湾医务社会工作协会成立,性质为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团体;1985年,台湾将社会工作纳入医院评标准。

在台湾地区,目前共有约1000名医疗社工师,根据法律规定,平均每100张病床就有1名医疗社工师。

台湾于1997年开始了第一次社会工作师考试(其中包括社会工作师高考、社会工作师特考),并于1998年进行了第一次社会工作师检核考试。二、中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1)我国的医疗社会工作模式以政府推动和单位提供为主,其主体除了包括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之外,还包括妇联、工会、残联等各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不能在一个统一的价值基础上开展工作,还存在重复浪费、职能冲突的矛盾。(2)中国的医疗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近几年来尽管有很大的发展,但还是不能满足医疗社会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