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_第1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_第2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_第3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_第4页
日常生活审美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现代性日常生活审美应的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香车、豪宅、时尚、美人作为女性专利,甚或男性也时而掺入进来的美发、美容、美甲再到美体一、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涵1、它是指“一战”以来产生了达达主义、先锋派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等等的艺术类亚文化它们一方面消解了艺术作品的神圣性,造成经典高雅文化艺术的衰落;一方面进而消解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导致艺术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之上。2、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与此同时生活向艺术作品逆向转化。大众消费文化的发展,追求新的趣味和新的情感体验,由此塑造与众不同的生活风格,本身就是消费文化的核心所在。3、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深深渗透入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结构的符号和图像。符号和图像的迅猛发展,商品的抽象交换价值与日俱增占据主导地位。图像通过广告等等媒介的商业操纵,是在持续不断重构当代都市的欲望。(二)我国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小资现象我国已明显进入了大众传媒时代,以公共产业形式出现的小说、电影、电视节目、流行音乐、音像制品等文化艺术产品,正在依托高新科技和新兴传媒,借助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资源跨地区配置和文艺产品跨文化营销态势,构成我们时代特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1、什么是小资?有点钱又有点闲(传统的理解)生活情调或品味(流行的理解)小资们大多是忧郁和含蓄的,他们本质上向往稳定的生活,但又经常把自己装扮成漂泊者和流浪者,并以此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从“小资”到“白领”从“先锋”到“炫酷”传达某种认同归属和追求优越的心理体验及其满足

3、小资的标准硬件标准:有文化修养,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是受过欧美文化的熏染,日常语言中常常夹杂几句洋文),经济属于高于普通百姓的中产阶层;软件标准:体现为这一群体特有的品位、情趣、格调,统称为“小资情调”(盛慧主编:《打开小资的玫瑰门》)。5、上海的小资文化“小资产阶级情调”

“小资入门攻略”小资吃法、穿法、玩法,以及爱看的书和电影今天人们在文化意义上使用“小资”这个词,它指的是在生活方式、情趣爱好上有着一些相同点的特定的人群。

小资一族,有点像白领但又并非完全像,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收入高于普通民众,非正式场合喜欢穿休闲服的品牌服装,有喝咖啡或红酒等的固定喜好,比较钟情于艺术,不屑与流行为伍第2、上海拥有几份最小资的文化报纸《申江服务导报》创刊于1998年1月1日,是由解放日报主办的一份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周报《上海星期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2000年5月17日创办的一份跟《申江服务导报》相同类型的报纸《上海壹周》则属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旗下,诞生时间稍晚,于2000年10月12日创刊。小资报纸的兴盛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弱化了国家政治生活在普通民众日常生活间的主体影响,塑造了一个类似于中产阶级的社会中间群体三份报纸的目标读者都定位在都市白领、大中学生等青年读者,为迎合广大读者口味,报道的也多是一些跟吃、喝、玩、乐等小资情调有关的内容:撰稿人的署名小兹、小引、小木、小文、资深美女、铅笔小岚、阿黛儿、达娃、大怪、六翼魔女、东西先生、江小鱼、剪刀手、罗嗦、一月、一为、若隐、优优(或尤尤、YOYO)、淼淼、谁谁谁、酸菜鱼、大醉虾、叉烧包、花卷、苹果派、棒棒糖、走走、走走看看、非洲小鹿、摩摩猫、烟草、汉草、草木、今晚有雪、千江月、冬之心、透明的戒指……

《上海壹周》致读者的话:一周一次,我们说着城市,说着与之相关的生活,说着心情和思想。所以始终,我们都在关注着久居或者路过的人们。我们有简单的愿望,也需要巨大的努力。用思考来打动你,用资讯来诱惑你,用品位来寻找你。城市或许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庞杂,但在每一个一周里,我们只需要丰富的简单。

我们用悠游城市的眼光去发现,然后与你分享。你的眼光在回望,最终你能看到,在这份报纸中间,你的想法若隐若现,你的心情有时流露,你的选择有了参照点。在城市的穿行中,独特一直是我们珍爱的品质。或许这同时可以说明,为什么现在这份报纸是目前上海这个城市庞大的白领阶层必读的原因。第3、上海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小资作家上海小资的作家,在小说中创造了许多小资人物形象,也描述了大量小资生活方式,导致了现实生活的人掀起了阵阵模仿小说主人公生活的热潮,又使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小资起来,这股小资的情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风靡起来。(三)日常审美化的特征1、审美幻象影像的盛行:大批量的生产指向消费、闲暇和服务,同时符号商品、影像、信息等的生产也得到急速的增长。美的幻象:表层的物质的审美化,超现实性、娱乐性。(四)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评价1、正面描述占据大众文化生活中心的已经不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雕塑等经典的艺术门类,而是一些新兴的泛审美、艺术活动,如广告、流行歌曲、时装、美容、健身、电视连续剧、居室装修等,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溢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深入到日常生活空间。可以说,今天的审美/艺术活动更多地发生在城市广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街心花园等与其他社会活动没有严格界限的社会空间和生活场所,在这些场所中,文化活动、审美活动、商业活动、社交活动之间不存在严格界限。——陶东风:《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代性反思1、现代现代是指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历史,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则更多的是指17到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和文化。2、现代性(1)何谓现代性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现代化过程中,与它的经济层面大体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建构。它是17世纪理性主义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思想遗产,同样也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及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对工业革命长久进行反思的产物。现在“现代性”的使用不仅涉及历史、美术、文学批评领域,而且涉及经济、政治和广告领域,成了一个复杂的矛盾体。(3)现代性的两个层面一是它的物质和工具层面,这一方面我们见证了科学进步导致生产方式的突飞猛进,其结果最终是物质生活水平前所未有的大提高。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化”,指的不是别的,就是“现代性”的上述形式。另一方面,现代性更有它的价值和道德层面,它是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博爱理念,也是康德鼎力鼓吹的自由思考而不人云亦云的人文精神。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流动的现代性为时尚提供了充分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土壤,时尚变化的速度、传播的范围、影响的深度都远远超过了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的传统社会。

(4)现代性的特征(1)去传统: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流动性)。(2)祛魅:生活的世俗化与合理化(精于计算的享乐主义)。(3)分化:货币经济和劳动分工,推动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之间的流动(身份的建构)。(4)产业化:机械复制、大众传媒和文化工业(时尚的产业化:加速了时尚的生产、传播、流通与消费)。(6)现代性与认同Identity:同一性;身份;属性;认同。认同的三个层面:

(1)主体性的反思意识(自我与他者);(2)归属感的需求(文化、信仰、共同体);(3)社会文化层面(性别、族裔、种族、阶级)。(7)现代性的反思波德莱尔: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