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高考备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一、冠上"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现象的文章, 前者往往被叫社科文,后者常被称为科技说明文。二、从考纲出发,知道考什么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组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主要内容。(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指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语段或全篇作归纳和概括,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选材范围(1)社会科学类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2)自然科学类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4.抓住命题规律,找到突破口从所考查的文本上看,选材范围上有所拓宽。近两年,高考论述类文本涉及史学、 美学、考古学、文艺学等,所选文本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典范性,结构和语言具有严谨的特点。经过改造加工的文本,具备了论述类文本所应有的“论证阐述(或立论陈述)”的特征,篇幅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做一篇完整论述文的缩影。所选文本的论点很鲜明,一般是在文本的首段就旗帜鲜明地点明文章的论点; 每段还有分论点, 论述层次很清晰。作为论据,既有事实性的材料,也有理论性的论据。论证方法也很灵活,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演绎推理)、对比论证等。从文本内容来看,新考纲中新增的“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 阅读论述类文本无法绕开这三要素, 但在高考中如何对其考查是我们应关注的重点。其实,新考纲将其能力层级界定为“分析”,意在要求学生明了文本的论点,并分析其合理性; 理解并分析文本为证明其论点运用了哪些论据; 文本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是如何运用论据来证明其论点的。 这种考查要求回归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本质, 可以让考生更好地循着文本特征阅读,考查方式和命题方式也趋于科学和合理。三、挖掘命题陷井,寻求突破技巧.常见的命题陷井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 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 “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 实际上是 “暗藏杀机 ”。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 ywgx688备注:语文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解题技巧详解,比对法有效击破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 “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1)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意漏掉重要信息, 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 )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 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 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 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示例:(安徽卷第 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 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比对:“这个特点 ”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 “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2)比对关系比对词语, 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 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 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 (包括句子 ),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重点抓关联词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示例① (天津卷第 6题D项 )生态文明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它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原句: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比对:原句是并列关系,到了选项中变成了因果关系,这叫强加因果。(3)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 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 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 (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 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 二看结论 (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示例①(辽宁卷第 3题D项 )“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原句: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严重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 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比对:选项由“审美的环境保护”推出“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的结论是有违作者观点的。原句说保护环境首先要“治理污染”,其次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 4)读中比对答题步骤有三:读、找、比。①读。通读全文,借助关键词语、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为做题作准备。①找。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找准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确定下一步比对的内容。①比(对)。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反之是错误选项。示例:比对下列选项与原句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说明理由。①选项: (天津卷第 7题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原句:换句话说, “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比对结果:不一致理由:都”说法绝对。原句说 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 ……自我实现”。选项中说的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 ”是有条件 (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 )的,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能获得。解题步骤顺口溜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典例热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 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 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 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单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 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 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 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 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 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 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 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 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 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 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 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 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 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 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哀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 意义需要时, 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 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 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 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B。A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 具体转换, 但当前城市的空间弹性问题并没有严重到缺乏有机统一、使城市发展丧失基础的程度,故A项错。B项来源于原文第三段, 发展中的城市需要激活活力, 已发展的城市需要激活新活力, 也就是都需要激活活力,需要制度弹性,故 B项正确,是本题答案。 C项来源于原文第四段,城市体需要的是具体的意义共同性,而非抽象的意义共同性,故 C项错。D项是对原文第二、三、四段的概括。 空间弹性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制度弹性不足是原因之一, 只有意义弹性不足会从根基处妨害城市发展,算得上是根本原因,故 D项错。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参考答案】 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QA项是对原文论证思路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分析。原文从理论上论证了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关系之后,指出目前城市的现状,说明文章不是就理论谈理论,而是有着较为明确的现实指向的。故A项正确。 B项是对原文的论证结构的分析。原文提出城市文明弹性问题之后,分别从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三个方面展开论题, 在制度弹性的讨论中又从城市发展有不同阶段着手,这就使得文章论证结构比较清晰了, 故B项正确。C项是对原文论证方式的分析。原文确实对空间弹性、 制度弹性、 意义弹性各自所涉及的互为矛盾的方面做出了分析, 是一种辩证的论证方式,但并没有论证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什么动态发展的过程, 故C项错误,是本题答案。 D项是对原文整个论证目的的分析。 原文立论的前提是城市体出现了危机,故提出“文明弹性”以应对危机,而所讨论的空间弹性、制度单性和意义弹性诸话题,既有应对危机之义, 更有寻找城市体健康发展之路的取向, 故其论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路径。故 D项正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TOC\o"1-5"\h\z【参考答案】 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 A。A项是根据原文论述对文明弹性概念的三个分支的关系进行推断,原文没有任何地方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无法进行推理,故A项错误,是本题答案。B项是根据原文第三段进行的推断,原文强调不同城市体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 对制度弹性的要求也就不同, 那么城市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同危机, 其制度的主要功能就要有相应的变化。 故B项正确。C项是根据原文第四段及关键细节“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 发展潜力” 进行的推断, 既然单一类型的意义体系会使得城市体缺乏综合吸纳力和发展潜力,那么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就是必然的。故 C项正确。D项是根据原文第四段的关键细节“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 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 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进行的推断, 既然在单一类型的意义下城市体也可能繁荣一时, 那就说明城市体盛衰的规律与意义弹性的关系是间接的, 对意义弹性的讨论还不足以完全说明城市体盛衰的规律。故 D项正确。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病症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基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没有安全感、 缺乏确定性、 觉得得不到承认和肯定、 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 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安全的, 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 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与支持。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 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 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 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 大规模的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 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 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发挥信仰的功能, 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然而,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 这一切看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人类的家园并未真正得以恢复, 家园失落之痛和如影随形的普遍焦虑之感,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到了全球化阶段, 情形变得更为复杂。 借助全球流动性增长的各种媒介手段突破时空界限将全世界的人更近距离地聚拢在一起, 经济市场、 科学技术、 科层组织这些系统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进一步和深入侵吞蚕食人们的家园, 大到各国, 中到各地方、 各种人群共同体,小到各个家庭, 其所能提供的保护屏障一一被穿透, 个体越来越深地被卷入其普遍的支配逻辑中。 而焦虑中的人们也将逐渐明了, 如果曾经是为了正当的梦想而宁愿舍弃家园、 离家逐梦,那么,该到重新回家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我们决不可没有家园。我们不是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和家园。 人类要往前走, 我们不可能退回到过去。 现代化过程不可逆转, 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不可能倒流。 但是,我们的确需要不时地停下匆促的脚步,反问和澄清这一切的初衷, 明白有哪些我们要继续坚持, 又有哪些我们必须纠正, 哪怕需要为此付出十分艰巨的努力。 之所以说我们正面临重建家园的重大机遇, 在于焦虑的普遍性和日益被人们认识到的焦虑的深沉性。如今,焦虑是普遍的、持续的、深刻的,不独属于某一个人、某一个群体、某一个民族,而是全人类的。而且,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存在状态,在客观上也越来越不可持续。 我们决不可能在不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的条件下,继续指望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中可以担负更大的责任,这既是由其历史的位置决定的,也是因其潜在的能量所注定的。 当然,其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需要更大的自觉性、勇气和信心,也需要创造力。(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家园给了我们安全感, 在家园中我们会得到承认和肯定,会得到呵护、照顾、支持,可以免受恶意的伤害,甚至感受不到敌意。人类在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化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进程中逐渐失落了家园。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但我们决不能放弃家园,因为我们的天性是社会的存在,理应重新回家。我们的生存状态在客观上越来越不可持续,我们应该重建人类共同家园和不同人群的家园,让多数人过上满意的生活。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家园的失落是时代的病症, 我们没有安全感、 缺乏确定性, 觉得得不到承认与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并有种种焦虑。如果只是从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出发, 人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去家园的问题的,家园失落之痛和普遍焦虑之感也不会得到缓解。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媒介手段把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人们的家园正被一些系统世界一步步侵吞蚕食。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是不可倒流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返回最初的家园。面对不可逆转的现实,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必要反思。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的城市生活等割裂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关系,人类处在机器般的“铁笼”之中,在失去家园的同时,还承受焦虑。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各地方、各种人群共同体、各个家庭失去了保护屏障,个体也被卷入了普遍的支配逻辑之中,焦虑的人们意识到要重建家园。现代人的焦虑具有普遍、持续、深刻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多数人能够过上满意的生活,我们需要为重建家园而努力。D.历史的位置与潜在的能量决定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我们也是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答案:1.C“我们都曾为了正当的梦想而舍弃、离开过家园”错误,原文是“如果曾经……离家逐梦”是假设,不能说“我们都曾……”B“也不会得到缓解”错误,原文第二段末尾说“至多只能说是稍有缓和而已”D扩大范围。“把握这位置和转化这能量的关键”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和西方人欣赏自然相比,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中国人的“神”的观念很淡薄,“自然”的观念中虽偶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但不甚浓厚。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把自己放在自然里面,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 ,所以引以为快。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诸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西方人因为一千余年的耶稣教的浸润,“自然”和“神”两种观念相混合。他们欣赏自然,带有几分泛神主义的色彩, 人和自然仿佛是对立的, 自然带着一种神秘性横在人的眼前, 人捧着宗教的虔诚向它顶礼。 神是无处不在的, 整个自然都是神的表现, 所以它不会有什么丑恶。在卢梭看来,自然本来尽善尽美,有人于是有社,有文化;有了社会和文化,丑恶就跟着来了。诗人华兹华斯也是这样想的,他在一首诗里劝告书呆子们“站到光明里来,让自然做你的师保” ,“自然所赋予的智慧是甜蜜的,好事的理智把事物意义弄得面目全非, 我们用解剖去残杀”。这种泛神主义的自然观决定了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态度。自然既然是尽善尽美的, 最聪明的办法就是模仿自然。“模仿自然” 本是西方艺术史中一个很古老的理想,古希腊人对艺术的定义就含有“模仿”,柏拉图反对艺术,就因为它只模仿感官世界。 这种艺术观在历代都有攻击者和拥护者。 近代作家中拥护“艺术模仿自然说”者以英国作家罗斯金为代表。依他看 ,人工造作的东西无论如何精巧,都比不上自然的。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座希腊女神的雕像,有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最自然的就是最常见的, 最常见的就是最美的。“凡是美的线形都是从自然中最常见的线形抄袭来的。”例如希腊有柱无墙平顶式的建筑模仿的是剪去枝叶的树木,“哥特式”尖顶多雕饰的建筑模仿的是连枝带叶的树林, 罗马圆顶式的建筑模仿的是天空和地平线。 因此,罗斯金劝建筑家们到树林里去从自然出发研究建筑原理。 自然既已尽美, 所以艺术家模仿自然, 最忌以己意加以选择。他说 :“完美的艺术都能返照全体自然,不完美的艺术才有所不屑,有所取舍。”罗斯金的论调并不是孑然孤立的,19世纪法国雕刻家罗丹的《罗丹艺术论》也差不多与此一致,他说 :“第一件要事就是坚信自然全美,记得这个原理,然后睁开眼睛去观察。”在罗斯金、 罗丹和一般自然主义者看来, 自然本来就尽善尽美, 艺术家唯一的成功捷径就是模仿整个自然, 丝毫不用选择。 这种理论显然有一些问题。美丑是相对的名词,有比较然后有美丑。如果把自然全体都看成一样美,就没有分别美丑的标准,就否认美丑有比较,那么,“美”也就漫无意义了。 艺术的功用如果是在忠顺地模仿自然, 那么又何须艺术呢?艺术的功用原是弥补自然的缺陷,如果自然既已完美,艺术便成赘疣了。(选自朱光潜《自然美与自然丑——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有删改).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诸诗句,展现出了他对待自然的乐天知足的态度。B.诗人华兹华斯劝勉人们,要让自然做教导者,他认为好事的理智把事物意义弄得面目全非,体现了他泛神主义的自然观。C.在西方艺术史中,“模仿自然”是一个很古老的理想,“艺术模仿自然”的观念在西方得到普遍认同,近代作家罗斯金便是拥护者之一。D.罗斯金认为自然尽善尽美了, 艺术家模仿它,忌讳凭自己的意思加以选择, 他还强调说完美的艺术都能返照全体自然。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卢梭和华兹华斯都认为自然原本是尽善尽美的, 进而把丑恶现象的出现归于人类及相伴而产生的社会、文化等。作家罗斯金说他从来没见过哪个希腊女神的雕像,有一个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的一半美,意为人工创造的东西比不上自然的。雕刻家罗丹赞成“艺术模仿自然说”,认为艺术创作第一件要事就是坚信自然全美, 记得这个原理,然后睁开眼睛去观察。D.艺术家的自然观决定了他们对待自然的态度, 柏拉图与罗斯金的观点不同, 柏拉图反对“艺术模仿自然说”。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神”的观念,在西方人的观A.中西方艺术家欣赏自然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就是对待念中,“自然”和“神”这两种观念是融合在一起的。“神”的观念,在西方人的观B.罗斯金认为希腊有柱无墙平顶式的建筑、 “哥特式”尖顶多雕饰的建筑、罗马圆顶式的建筑都是从自然中最常见的线形抄袭来的。C.作者认为最自然的就是最常见的,最常见的就是最美的,美丑是相对的名词 ,有比较然后有美丑,分别美丑是有标准的。D.作者反对艺术忠顺地模仿自然,认为艺术的功用原是弥补自然的缺陷, 如果自然是完美的,艺术便成了多余无用的东西。答案:I.C.“艺术模仿自然的观念在西方得到普遍认同”错,原文“这种艺术观在历代都有攻击者和拥护者”,可见没有得到普遍认同。.D.“柏拉图和罗斯金的观点不同,柏拉图反对艺术模仿自然说”错,原文“柏拉图反对艺术,就因为它只模仿感官世界”。.C.“最自然的就是最常见的,最常见的就是最美的”是罗斯金的观点。(三)(2018・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香港,因其在亚洲的区位优势、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等便利条件, 以及广泛的藏家群体,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的前沿阵地。 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典亚艺博等艺博会, 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不仅对香港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带动能力, 其新的发展模式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产生着影响。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大众对艺术品的欣赏和消费,正在从盲目型转向知识型。相应地,艺博会在战略上, 不再仅仅是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而是希望与公众形成互动一一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 以提升大众的鉴赏品位,既服务于社会,也培养了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正是基于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 早在几年前,香港的艺博会开始尝试借鉴博物馆在社会公共教育方面的做法, 以更严谨、更科学的艺术品管理、研究、展示设计和艺术教育模式,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 一方面服务于世界各地的观众,另一方面成为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事实上,与拍卖会相比,艺博会更能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度、 健康度和活跃度。而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实现了艺术家、策展人、画廊、观众、收藏家、艺术代理人之间更加开放、更加平等的良性交流与互动。一是吸引了成熟的艺术收藏机构不断加盟。 例如,一些具有百年收藏历史的欧洲画廊,携带珍品参与展览,毕沙罗、莫奈、罗丹、雷诺阿、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成为展会上的“常客”。它们与古董文物,共同提升了艺博会展品的级别,也为大众呈现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空间。 二是策展人机制的建立和执行, 提高了艺博会的学术标准。如今的艺博会,在展示艺术品的同时,常设有一系列学术性的研讨和讲座活动,特别是国外著名艺术博物馆馆长、专家、 艺术家、策展人等权威人士主讲的讲座及研讨会,不但给业内人士掌握全球艺坛最新动向提供了一个窗口, 更吸引大众参与其中,让普通民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国际艺事。这正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与此同时,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还体现为学术标准的确立。对画廊的入展资格,香港的艺博会实行了严格审查。 香港的艺博会, 正努力通过这些高规格、 高品质的展事活动,成为亚洲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平台。 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 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 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 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 以支持本地学生参与海外艺术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组织的培训和实习活动,从而培育香港新时代的艺术家、学者、博物馆和艺术管理专才,以推动本地博物馆事业和艺博会等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与博物馆机构本质上有所不同, 当下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转变与提升, 但作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 其所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艺博会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发展,为艺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公共空间。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 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 对于当下艺博会的健康发展,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摘编自顾跃《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汇集全球艺术品的重要平台,香港艺博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内地的艺博会也有积极影响。B.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搭建起一个新的全天候与全球性艺术品展示平台,实现了艺展各方的良性交流与互动。C.香港艺博会将部分收益捐给大学艺术系,意在培育香港未来的艺术家和艺术管理专才等,推动艺术展事的多样性建设。D.未来艺博会不是商业平台,而有很高的学术定位,着力引导公众审美,建立健全评价与监督体制,建构优秀专业团队。B[A项,张冠李戴,“对内地的艺博会也会有积极影响”的应是“其新的发展模式”,即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C项,以偏概全,“香港艺博会将部分收益捐给大学艺术系”错,原文说的是“香港有的艺博会还与香港的各大博物馆、大学等专业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甚至艺博会的部分收益,也会拨捐给大学的艺术系”,注意句中限制词“有的”。D项,曲解文意,“未来艺博会不是商业平台”错,据选文末尾介绍,“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的风向标,艺博会不单单是一个商业平台,更有义务构建健康的艺术市场环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社会文化转型期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的具体措施与产生的影响和意义。B.开头两段,文章着重分析了香港艺博会“博物馆化”实践在服务中外观众、沟通东西方艺术方面的重要性。C.三、四两段论述的话题都涉及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有利于建立和提高艺博会的学术标准。D.文章两次采用了对比论证法,分别说明艺博会反映基础市场的成熟、健康和活跃程度,揭示艺博会本质。D[D项,张冠李戴。“揭示艺博会本质”错,从选文最后一段开头句可知,文章是说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与博物馆机构的本质不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不是社会文化转型期的迫切需求,艺博会只作汇聚艺术品的展出方,就不一定需要搞“博物馆化”实践了。B.如果艺博会“博物馆化”,那么毕沙罗、莫奈、罗丹、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就可能会成为展会“常客”。C.只有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提升大众鉴赏品位,艺博会才能服务社会,培养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D.香港艺博会的“博物馆化”实践,是艺博会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艺博会的健康发展不失为一个路径选择。C[C项,说法绝对。“培养艺术爱好者和未来的藏家群体” 的方式和途径很多,“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只是条件之一。](四)一、(2018•昆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得详细一点,孔子也许会这样说: “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 “逝者知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 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 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 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 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C[A项,由“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可知,文学创作者不是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而是文字语言要讲究含蓄,不必尽量表现情绪意旨。曲解文意。B项,“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原文是“没完全描写出”。D项,由原文“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可知,这是创作者刻意为之。混淆是非。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C[C项,“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结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外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B[B项,”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错误,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五)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境界之真,不等于实录、实描、实写。实录是史家的事,实描是匠人的事,实写是记者的事。然而即便是史学著述、新闻写作, 面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也得有一定的选择与取舍。艺术境界之所以需要真,乃是基于这样的审美实际: 唯有真情实境,才能引人;唯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鉴赏者只有在信以为真的心绪的引领下,才乐于进入艺术审美的过程。看画,看戏,看小说,尽管观众读者明知这是画的,编的,造出来的,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虚实真假的心理转换:以虚为实,以假为真。可见,艺术创作的基点在于,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真实的再创造。由真而假,由假而真, 出发点是真,落脚点在真,“真”的品格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铸炼与提高。只有懂得艺术真实的这种真正底蕴,才能理解艺术境界之真的领域的广与阔一一夸能显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谁说这不是情感之真?“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能讲这不是景物之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佳人之美的真实感难道你会怀疑?艺术实践表明,夸张的美学功能,有如一面以艺术灵性为涂饰的、 形制特殊的放大镜,最能突出人、物之真,情、景之真,让人于夸张的境界之中体悟艺术更高层次的真实感。幻中有真。比如我国著名的幻想小说《西游记》,通篇以虚幻的境界来敷演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似人似佛,亦鬼亦魔,上天入地,惊险离奇,然愈幻而愈觉其真。尤其孙悟空的形象,他叱咤风云、驱邪去恶的智慧与本领,已经成为体现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最佳典型之一。这是荒诞化、玄妙化、魔幻化了的人生境界。似乎作者在巧施艺术的魔法,以期读者能于幻境之中更深刻的体悟世事之真、 理想之真。借用艺术家的话来形容,就是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梦亦存真。人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确乎是一位艺术家,具有再现与重塑人生境界的本领。昔日美好的形象留存于梦境中,永葆青春的情韵。现实中追索不到的美好事物,会于梦境之中得到圆满的实现。 在中国文艺史上,艺术家借梦以抒情志感者颇多, 最有名的当数“临川四梦”①。《牡丹亭》中二八娇女杜丽娘游园惊梦,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梦境中得到了。由惊梦而寻梦,这位美丽少女表现出对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 休论梦境虚实,即便是梦中有一刻的欢欣,也姑且以虚当实, 以幻为真。她不愿意走出这梦境,她希望永远流连在这梦中。这使人想起老式戏台的一副对联:“筑斯台悠也久也,观往事梦耶真耶。”真可说是绝妙地道出了艺术境界的真谛。(选自邓牛顿《中国美学感悟录・境界篇》,有删节)【注】①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 《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四剧皆以梦境为依托。1.下列关于“艺术境界之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境界之真,不像史学家那样实录生活,也不像匠人那样如实描摹,也不像新闻记者那样不加取舍地照搬客观事实。B.真情实境能吸引人,真情实感能打动人,这是艺术境界需要真的根本原因。鉴赏者往往会在真的引领下,进入艺术审美过程。C.艺术境界之真, 并非客观再现生活真实, 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源于真实,而又归于真实。D.夸张、魔幻、梦境,均能创造艺术境界之真,这是达成艺术境界之真的主要途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看电影、小说,尽管知道这是虚构的,却依然会被带入其中,这与艺术真实的再创造有很大关系。B.在艺术创作中,夸张手法能够放大人、物、景的某一特点,使人在艺术美的渲染中,感受更高层次的真实感。C.艺术家构建了虚幻的境界, 创造了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典型形象孙悟空, 体现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创作笔法。D.作家利用梦境这一艺术手法, 在真假虚实中再现和重塑了人生, 引导读者流连梦中,以虚当实,进而感悟人生真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中,作者司马迁凭借想象还原历史人物的对话、行动,有文学创作的特点,也并不违背史学的纪实原则。“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岑参以“百丈”“万里”等夸张手法,突出边塞沙漠奇寒之景,给人如临其境的真实感。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形象至今仍有其现实典型性,正是由于作者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人物,开创了魔幻小说的先河。D.《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借梦境映射现实,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艺术境界之真。.C(A.错在“不加取舍地照搬”;B.错在“在真的引领下”,原文为“信以为真”;D.错在“主要途经”,原文第3段”领域的广与阔”表明,以下三种属于其中,却未必是主要途径。)2.D(错在“重塑人生”和“引导读者3c(因果关系有误。)(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微”视角下的“大”能量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 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 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 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 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 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 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 “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展丝”声讨“X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 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 “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 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例如,在“抢盐风波”中,网络传播盐要涨价或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大批民众便涌到街头抢购,抢购行为也似乎印证了谣言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抢购风潮。 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 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 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 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 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 甚至个别怀有不良用心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 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微博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影响力大的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并引发二次传播。 当这些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对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网络谣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节选自《人民论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论证,符合事实。微博则明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也有人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与言论。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 未经证实的信息, 且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广大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C.微博发布信息的轨迹:首先博主发布信息,其次粉丝接收信息,基于信任,稍加过虑筛选,他们就进行了下一轮次传播。D.微博传播的模式为一对多,网络谣言主要产生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博主发布的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并引发了再次传播。D[A项,根据原文“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可知,该项曲解原意,“并非都经过求证”,说明有些信息经过了求证;“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错误。B项,“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错误,微博只是互联网传播媒介之一。 C项,“稍加过虑筛选”有误,原文的表述是“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着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危害,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结构十分清晰。B.第四段中,作者列举“抢盐风波”一事,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C.文章第二、三段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谣言得以快速传播的深层次原因。D.文章最后指出微博发布受发布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 直接决定了发布内容的真伪,当发布的信息不能反映客观事实时,网络谣言必定发生。B[B项,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错,是为了论证谣言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一事件表达的立场与观点,传递未经证实的信息即为网络谣言,其实这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与事实真相相悖。B.绝大部分微博博主之所以发布信息率性,是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底层,很少带有预设立场与功利性,缺少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C.网民传播谣言信息,一些民众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民众采取行动来印证着谣言,谣言在更大范围传播,从而酿成公共危机事件。D.微博发布信息大多数属于个体行为,一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主要与信息发布者的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相关。C[根据原文“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可知, C项混淆关系,“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 错误,不是并列关系, 应该是选择关系。 ]语文资源共享,加群微信 ywgx688备注:语文(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程设计及格多少绩点
- 齿轮转动课程设计
- 研讨课 课程设计
- 运料车plc课程设计
- 牛鞭效应课程设计
- 邮政课程设计
-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货车载
- 艺术赏析课程设计理念
- 支挡课程设计
- 轴心受压构件课程设计
- 上海某建筑基础及上部结构加固工程施工方案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 精神病医院财务后勤总务管理制度
- 停车场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GB/T 37238-2018篡改(污损)文件鉴定技术规范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简介(湘教版)
- 河道治理工程监理通知单、回复单范本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高二下学期英语阅读提升练习(一)
- 易制爆化学品合法用途说明
- 【PPT】压力性损伤预防敷料选择和剪裁技巧
- 大气喜庆迎新元旦晚会PPT背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