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1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素→词→词组(句法结构)→句子
】句法:句法结构(主谓、联合、偏正、述宾、述补…)句类(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词法:词类(实词、虚词)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词根、词缀])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句类=句型表达功能(主谓关系):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谓语成分的语法性质: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语气表达: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子本身结构:单句、复句句类=句型3第一节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同主语之间的表达关系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断两者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类别,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主语和谓语为对等关系。古汉语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第一节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同主语之间的表达关系给句子分4现代汉语的判断句
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
他不是山东人。对比: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现代汉语的判断句5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元)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元)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4)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
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
他不是山东人。▲古今判断句的差异?古代汉语的判断句6▲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不用的频率很低)。鲁迅,浙江绍兴人。古汉语判断句常直接用名词谓语构成判断,上古汉语不用判断词“是”,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非”。
▲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7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A.用“者”、“也”帮助判断1.主语+者,谓语+也。2.主语
,谓语+也。3.主语+者,谓语。4.主语,谓语。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A.用“者”、“也”帮助判断8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兵者,不祥之器。(老子)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8)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9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秦策)陈良,楚产也。(孟子·滕文公上)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4)君者,出令者也。(韩愈.原道)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秦策)10▲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这两句的意思很明显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蟹六11B.以副词“乃”、“即”、“诚”、“必”、“亦”、“皆”等帮助表判断。主语+副词+谓语+(也)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温衣美食者,必此家也。(韩非子·六反)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蔺列传)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B.以副词“乃”、“即”、“诚”、“必”、“亦”、“皆”等12
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乃”、“即”等经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古汉语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司马迁.报任安书)劳师而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32)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副词“非”修饰名词性谓语。非→不是;非≠不是。*他不是山东人。副词“不”修饰判断动词“是”。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13C.“为”字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孟子·公孙丑上)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3)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论语·微子)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2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为”字式:判断句or动词谓语句C.“为”字句式14▲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须根据文意而定。王使人为冠。(战国策·齐策)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元)
意义空泛带来词义虚化,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联系主语和名词性谓语的功能,“准判断词”。▲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须15D.判断动词“是”主语+是+宾语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鬷夷氏是其后也。(论衡·龙虚)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单个名词/代词+是+名词性成分D.判断动词“是”16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尔共苞茅不纳,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左·僖4)判断词“是”的形成?来源产生时间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上)171.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常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2.在上古汉语判断句中作主语的“是”,常是复指上文出现了的内容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1.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常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18来源:古汉语判断句中“是”复指前文复杂的谓词性成分,作判断句的主语。判断动词“是”即由此发展而来。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具有判断意味。产生时间:起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口语中已不可或缺。文言中仍很少用,一直延续到白话文兴起的时代。来源:19判断动词“是”的早期用例汉代:a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楚之应也。(说苑·辨物)b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是楚王之应也。(孔子家语·致思)a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15)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篇)a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b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判断动词“是”的早期用例20先秦:(1)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而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a韩,魏之县也。(马帛·战国纵横家书)
b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彗星图,说明“是”当时既作代词,也用为判断词。如:
是是帚慧。是是苫慧。
先秦:21
▲先秦虽已经有“是”字判断句,但还是少数,仍以作指示代词为常。凡是可能用“此”替换的,一般不宜视为判断词。(1)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2)(2)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仲尼)(3)高祖曰:“是齐辩士也。”(史记·淮阴侯列传)▲先秦虽已经有“是”字判断句,但还是少数,仍以作指示代词为22对比:(4)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乎?”公曰:“此晋国宝也。”(谷梁传·僖2)(5)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此天下之通义也。(说苑·臣术)(6)高祖曰:“此齐辨士蒯通也。”(汉书·韩信传)(唐钰明:《上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中国语文》1991-5;《上古判断句辨析》,《古汉语研究》1993-4)对比:2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类属关系:主语属于谓语的同类仲弓父,贱人。(史记·陈涉世家)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2.等同关系:主语等于谓语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述而)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24“判断句的活用”
3.比喻关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4.因果关系(一般由谓词性成分充任谓语)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养生主)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5.条件、目的等复杂语义关系(强烈确认)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10)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
“判断句的活用”25小结:句式:1.主语+者,谓语+也。2.主语,谓语+也。3.主语+者,谓语。4.主语,谓语。5.主语+副词+谓语+(也)6.主语+为+宾语7.主语+是+宾语表达功能1.类属关系2.等同关系3.比喻关系4.因果关系5.其他复杂语义关系小结:句式:表达功能26古代汉语“是”的用法1.指示代词(→复指:判断句、宾语前置)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30)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左传·哀元)2.判断动词(系词)3.形容词:对的,正确的魏其言是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同上)古代汉语“是”的用法27第二节描写句(略)描写句的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性的成分充任单个形容词作谓语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述补结构作谓语第二节描写句(略)描写句的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性的成分充任28第三节叙述句叙述句一般由动词性成分作谓语。词类活用——特殊的述宾结构特殊语序——述宾结构的宾语前置被动句———主语、述语语义关系句子成分省略名词性成分作补语被动句与主动句第三节叙述句叙述句一般由动词性成分作谓语。29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苹果被我吃了。☆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广义主动句包括除被动句以外的所有叙述句)
季氏将伐颛臾。我吃苹果。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以分成两类:30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语法被动句被动句谓语的核心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古代汉语的被动句:31(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鹿禽。(粹95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2)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史记·项羽本纪)公子喜士,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子有大树,……不夭斧斤。(庄子·逍遥游)(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鹿禽。(粹953)32前有“可”“足”“能”“难”“易”,动词常表被动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元)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吾老矣,不能用也。(论语·微子)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10)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但并非专门表示被动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国语·越语上)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割牛。(论衡·程材)前有“可”“足”“能”“难”“易”,动词常表被动33★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蔓草犹不可除(2)及物动词谓语没有宾语也不能补出宾语文王拘、屈原放逐(3)宾语属于主语的一部分,谓语动词对主语不利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能识别大部分意念被动句,但非绝对标准★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34★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公羊传·庄12)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何也?(汉书·贾山传)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2)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汉书·霍光传)介词“于”的作用是引介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及物动词+于+施事者35★注意:(1)“于”引介施事者,本身并不表被动。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韩非子·外储说)——内惑于郑袖任智则君欺。(韩非子·八说)——外欺于张仪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汉书·义纵传)(2)“于”结构处于动词之后,施事者不能省略。(3)介词“于”用法较多,还可以引介动作行为的处所等,须加识别。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韩非子·显学)★注意: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臣人之于臣于人,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战国策·赵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37引介动作行为的处所是介词“于”的最基本用法,引介施事的用法即由此发展而来。(吾)围于陈蔡之间。(庄子·山木)有时候不易确定“于”引介的是施事还是处所。昔司马喜膑脚于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屈原放逐于楚国。(盐铁论·刺相)引介动作行为的处所是介词“于”的最基本用法,引介施事的用法即38(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被动句的谓语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成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2)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被动句的谓语前面或后面带有表示被动关39A.“为”句式——为:介词为+施事者+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
为+及物动词+于+施事者为+施事者+所+及物动词
为+所+及物动词A.“为”句式——为:介词40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史记·高祖本纪)何为为我禽?(史记·淮阴侯列传)父母亲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若信者,亦以为禽矣。(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战国策·秦策三)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41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史记·李斯列传)少北,则为匈奴所得。(汉书·张骞传)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官军加讨,屡为所败。(旧唐书·黄巢传)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项羽本纪)42B.“见”句式——见:被动助动词见+及物动词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随之见伐,不量力也。(左传·僖20)人皆以见侮为辱。(荀子·正论)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尽心上)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B.“见”句式——见:被动助动词43▲注意:
(1)“见”不能引出主动者。表达施事者要同“于”搭配,构成“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句式。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韩非子·说难)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吕览·贵信)
(2)表被动的助动词“见”汉魏以后演变为副词,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他人所发动作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的作用。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朱浮.与彭宠书)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注意:44C.“被”句式被+及物动词——被:助动词被+施事者+及物动词——被:介词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C.“被”句式45★“被”字式被动句的形成光被四表。(尚书·尧典)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墨子·尚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地少人众,数被水旱之灾。(史记·货殖列传)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己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万乘之国,被围于赵。(战国策·齐策)
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被”字式被动句的形成46古代汉语-判断句被动句课件47“被”字被动式逐渐取代了其他各种被动句式。文言中仍多用其他被动句式,“被”字式出现频率不高。汉语的被动句在语义表达上多表示不幸的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在古汉语被动句中尤为明显。“被”字被动式逐渐取代了其他各种被动句式。48下次课内容:《老子》三章(中P177)《论语》八章(中P179)下次课内容:49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50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素→词→词组(句法结构)→句子
】句法:句法结构(主谓、联合、偏正、述宾、述补…)句类(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词法:词类(实词、虚词)词的结构(单纯词、合成词[词根、词缀])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51句类=句型表达功能(主谓关系):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谓语成分的语法性质: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语气表达: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句子本身结构:单句、复句句类=句型52第一节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同主语之间的表达关系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判断句通过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分类,判断两者是否同一事物,判断主语所指的属性、类别,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主语和谓语为对等关系。古汉语判断句的谓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充当。第一节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同主语之间的表达关系给句子分53现代汉语的判断句
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
他不是山东人。对比: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现代汉语的判断句54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元)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元)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4)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
广州大学是市属高校。
他不是山东人。▲古今判断句的差异?古代汉语的判断句55▲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现代汉语判断句一般由判断动词“是”作述语(不用的频率很低)。鲁迅,浙江绍兴人。古汉语判断句常直接用名词谓语构成判断,上古汉语不用判断词“是”,靠判断句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代词“者”,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不”,古汉语判断句的否定用“非”。
▲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56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A.用“者”、“也”帮助判断1.主语+者,谓语+也。2.主语
,谓语+也。3.主语+者,谓语。4.主语,谓语。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格式:A.用“者”、“也”帮助判断57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兵者,不祥之器。(老子)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8)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北山经)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58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秦策)陈良,楚产也。(孟子·滕文公上)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僖4)君者,出令者也。(韩愈.原道)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劫天子,恶名也。(战国策·秦策)59▲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这两句的意思很明显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名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蟹六60B.以副词“乃”、“即”、“诚”、“必”、“亦”、“皆”等帮助表判断。主语+副词+谓语+(也)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温衣美食者,必此家也。(韩非子·六反)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廉蔺列传)环滁皆山也。(欧阳修.醉翁亭记)B.以副词“乃”、“即”、“诚”、“必”、“亦”、“皆”等61
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乃”、“即”等经常出现在判断句中,但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古汉语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司马迁.报任安书)劳师而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32)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副词“非”修饰名词性谓语。非→不是;非≠不是。*他不是山东人。副词“不”修饰判断动词“是”。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为”、“62C.“为”字句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孟子·公孙丑上)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3)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论语·微子)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2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为”字式:判断句or动词谓语句C.“为”字句式63▲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须根据文意而定。王使人为冠。(战国策·齐策)为国以礼。(论语·先进)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论语·阳货)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孟子·告子)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元)
意义空泛带来词义虚化,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联系主语和名词性谓语的功能,“准判断词”。▲古代汉语的“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须64D.判断动词“是”主语+是+宾语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鬷夷氏是其后也。(论衡·龙虚)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单个名词/代词+是+名词性成分D.判断动词“是”65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上)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尔共苞茅不纳,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左·僖4)判断词“是”的形成?来源产生时间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上)661.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常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2.在上古汉语判断句中作主语的“是”,常是复指上文出现了的内容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1.上古汉语判断句中,常以指示代词“是”作主语67来源:古汉语判断句中“是”复指前文复杂的谓词性成分,作判断句的主语。判断动词“是”即由此发展而来。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具有判断意味。产生时间:起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口语中已不可或缺。文言中仍很少用,一直延续到白话文兴起的时代。来源:68判断动词“是”的早期用例汉代:a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楚之应也。(说苑·辨物)b童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是楚王之应也。(孔子家语·致思)a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15)b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篇)a襄子曰:“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一)b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判断动词“是”的早期用例69先秦:(1)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而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a韩,魏之县也。(马帛·战国纵横家书)
b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彗星图,说明“是”当时既作代词,也用为判断词。如:
是是帚慧。是是苫慧。
先秦:70
▲先秦虽已经有“是”字判断句,但还是少数,仍以作指示代词为常。凡是可能用“此”替换的,一般不宜视为判断词。(1)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左传·僖2)(2)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仲尼)(3)高祖曰:“是齐辩士也。”(史记·淮阴侯列传)▲先秦虽已经有“是”字判断句,但还是少数,仍以作指示代词为71对比:(4)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乎?”公曰:“此晋国宝也。”(谷梁传·僖2)(5)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此天下之通义也。(说苑·臣术)(6)高祖曰:“此齐辨士蒯通也。”(汉书·韩信传)(唐钰明:《上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中国语文》1991-5;《上古判断句辨析》,《古汉语研究》1993-4)对比:7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类属关系:主语属于谓语的同类仲弓父,贱人。(史记·陈涉世家)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2.等同关系:主语等于谓语子之所慎,斋、战、疾。(论语·述而)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73“判断句的活用”
3.比喻关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4.因果关系(一般由谓词性成分充任谓语)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斫也。(庄子·养生主)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5.条件、目的等复杂语义关系(强烈确认)
夫战,勇气也。(左传·庄10)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
“判断句的活用”74小结:句式:1.主语+者,谓语+也。2.主语,谓语+也。3.主语+者,谓语。4.主语,谓语。5.主语+副词+谓语+(也)6.主语+为+宾语7.主语+是+宾语表达功能1.类属关系2.等同关系3.比喻关系4.因果关系5.其他复杂语义关系小结:句式:表达功能75古代汉语“是”的用法1.指示代词(→复指:判断句、宾语前置)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30)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左传·哀元)2.判断动词(系词)3.形容词:对的,正确的魏其言是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同上)古代汉语“是”的用法76第二节描写句(略)描写句的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性的成分充任单个形容词作谓语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述补结构作谓语第二节描写句(略)描写句的谓语一般由形容词性的成分充任77第三节叙述句叙述句一般由动词性成分作谓语。词类活用——特殊的述宾结构特殊语序——述宾结构的宾语前置被动句———主语、述语语义关系句子成分省略名词性成分作补语被动句与主动句第三节叙述句叙述句一般由动词性成分作谓语。78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以分成两类:
☆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苹果被我吃了。☆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广义主动句包括除被动句以外的所有叙述句)
季氏将伐颛臾。我吃苹果。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以分成两类:79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意念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语法被动句被动句谓语的核心动词一定是及物动词。古代汉语的被动句:80(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鹿禽。(粹95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成2)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史记·项羽本纪)公子喜士,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子有大树,……不夭斧斤。(庄子·逍遥游)(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鹿禽。(粹953)81前有“可”“足”“能”“难”“易”,动词常表被动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隐元)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吾老矣,不能用也。(论语·微子)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10)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但并非专门表示被动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国语·越语上)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割牛。(论衡·程材)前有“可”“足”“能”“难”“易”,动词常表被动82★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蔓草犹不可除(2)及物动词谓语没有宾语也不能补出宾语文王拘、屈原放逐(3)宾语属于主语的一部分,谓语动词对主语不利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书)能识别大部分意念被动句,但非绝对标准★无标志被动句的识别(1)非人主语+表示人的动作的谓语动词83★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公羊传·庄12)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何也?(汉书·贾山传)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2)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汉书·霍光传)介词“于”的作用是引介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及物动词+于+施事者84★注意:(1)“于”引介施事者,本身并不表被动。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韩非子·外储说)——内惑于郑袖任智则君欺。(韩非子·八说)——外欺于张仪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汉书·义纵传)(2)“于”结构处于动词之后,施事者不能省略。(3)介词“于”用法较多,还可以引介动作行为的处所等,须加识别。百里奚举于市。(孟子·告子下)是故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韩非子·显学)★注意:8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夫破人之与破于人,臣人之于臣于人,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战国策·赵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86引介动作行为的处所是介词“于”的最基本用法,引介施事的用法即由此发展而来。(吾)围于陈蔡之间。(庄子·山木)有时候不易确定“于”引介的是施事还是处所。昔司马喜膑脚于宋。(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屈原放逐于楚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教案说课稿
- 感恩母校演讲稿(15篇)
- 纺织品检测课程设计教案
- 亲子阅读活动总结
- XTCLl促销活动的方案
- 初中生防性侵安全教育
-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手影游戏》
- 库房出租合同范本
- 基站场地出租合同范文
- 固定资产租赁业务合同
- 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个案分析
- 河海大学土力学简答(最终得91分)
- 小学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及答案
- 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带答案】
- 【人民日报】72则金句期末评语模板-每页6张
- 会计研究方法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安大学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九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RB/T 140-2023空中乘务教育培训服务认证要求
- 2024年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必考题
- 知识图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灰尘的旅行》导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