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1页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2页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一、填空题: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 反应动力学。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 大 的反应的选择性。和阶跃示踪法。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型参数为 Pe(或Ez/。,tt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E(t)0,tt

,其无因次方差2=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1。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olhr),该反应为 2 级反应。A B 对于反应A2B2R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A B 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 平推流 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应。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RS,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 不能确定 。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675030min,而在80℃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3.46×105(Jmol)。反应级数不可能(/不可能)3。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并且等于(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二.单项选择10.(2)B21、气相反应CO+3H2则膨胀因子A_。

CH+HO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与H

2以1∶2摩尔比进料,224A.-2 B.-1 C.1 D.2242、一级连串反应AA C A P,max

K1 P K2 S的最大浓度K K2 C K CC ( 1)KK

A0

K 2( )K A0A0K 2 12

[(K/K)1/2B.2 1B.

2 KC.A0K 2 1C.1

[(K/K)1/21]2D.1 2D.P3、串联反A→P(目的+目的产P与副产S的选择性S = C_。Pn nP P0A.n nA.A0 A

n nP P0nA0

n nP P0C.n nC.S S0

n nP P0n nD. R R04、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η=1.0时,该反应的反应级n B 。A.<0 B.=0 C.≥0 D.>0P(主)A5、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 ),其瞬间收率P随CA增大而单调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B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6、对于反应级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A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7、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A

2RC 2.30kmol/m3x

0.7,每批A0 操作时间tt02.06h,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kg产物R/天,MA0 为_C_m3。A.19.6 B.20.2 C.22.2 D.23.4AA A8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A→B,r mol/lsAA AA求反应至C /l所需时t= B 秒。A

/l时,A.400 B.460 C.500 D.5609、一级连串反A→P→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P浓度最大时的最空时opt D 。ln(K2

/K) ln(K211 21

/K)2

ln(K

/K) 121KK21

KK

1 2

1 2KK2 1KKKK2 1KK1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0不包括下列哪一B 。A.加料时间 B.反应时间 C.物料冷却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KK2 1KK11一级连串反A→P→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浓度最大时的最空时opt D KK2 1KKln(K2

/K) ln(K1

/K)2

ln(K

/K) 1KK

KK

D.2 1 2 1 1 2 1 212、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小于1.0时,且随着A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D_。A.<0 B.=0 C.≥0 D.>013、当反应级数n_D_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A.=0 B.=1 C.>1 D.<114、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C 无关。A.示踪剂的种类 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管内的流动状态D.检测位置15对于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C 装置。A.填料塔 B.喷洒塔 C.鼓泡塔 D.搅拌釜d16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 dt

kCmd i

,当平行失活对反应物有强内扩散阻力时为 C 。A.≈0 B.=1 C.→3 D.≈117、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A 。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18、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A 。A.粒子与流体间有浓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浓度差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径向有浓度梯度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的特C 。A.各参数均为恒值 B.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UC.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 D.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UU20、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围内。

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

0Umf在 B 范A.0.1~0.4 B.1.5~10 C.D.三、多项选择题:A,C,D三者同为理想反应器,但理想的内涵是不同的;组成处处相同;理想的间歇式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的理想的内涵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反应器内则不随时间变化;平推流和全混流反应器都是连续流动式反应器,前者的返混为零,后者为无穷大关于积分法和微分法,认识正确的是A,B后者低;积分法不能处理动力学较为复杂的(应级数不同)可逆反应;积分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比微分法可靠对于一级恒容和一级变容不可逆反应,下面叙述正确的是C在同一平推流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在同一全混流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在同一间歇式反应器内、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的转化率是一样的;一样的对于瞬时收率和总收率,下列正确的判断是A,C对于全混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对于平推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相等;对于平推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对于全混流反应器,反应的瞬时收率与总收率之间是积分关系;A2B,原料中混入了一定量的惰性气体(A和B的与B的比例为计量比A为CA.-0.5;B.-1/3;C.-1/6;D.-5/6纯气体A (浓度2mol/摩尔流率100mol/min)在平推流反应器里分解生成一系列产物,其动力学为:A2.5products,rA

min1A

9.8L的反应器里进行反应所能达到的转化率为A.70%;B.80%;C.90%;D.100%关于E函数和F函数,下面正确的是B,C,DA.F(t)=E(t;B. (t)tE(t)dt;C. E(t)d(t)/dt;D. ()E(t)dt10 0轴向分散系数与扩散系数,下面论述正确的是B,C,D两者实质上是相同的,都符合Fick定律;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轴向分散系数的定义实际上是借用了Fick定律的形式;轴向分散系数是与流动有关系的;扩散系数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宏观流体和微观流体是流体凝集态的两种极端形式,流体的凝集态不同,对反应结果般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A,B 是例外。一级不可逆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在全混流反应器内进行反应;零级反应A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减小催化剂颗粒的直径;降低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增大催化剂颗粒的直径;增加催化剂颗粒的直径,提高反应器内气体的流速关于基元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A,B分子数是针对基元反应的概念;基元反应的计量系数与对应物种的反应级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基元反应AR和2A2R意义是一样的;有的基元反应的总反应级数可能是小数对于一个均相变容反应,针对反应物AB,Dxd( A )

dCA

;B. r CA

dx A;C. r

1 xA A ;AD. rA

dt1dNAV dt

A 1 x dtA A

A A0 dt1 1 1 1

A,n

,活化能E<E,反应级数n<n,如果目的产物是A,,nS 1 2 1 22 2 2R的话,我们应该在D 条件下操作。高温、反应物A高浓度; B.高温、反应物A低浓度;C.低温、反应物A高浓度; D.低温、反应物A低浓度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下面正确的是B,D化学反应的转化率、目的产物的收率仅与化学反应本身和使用的催化剂有关系;且还与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方式有关;反应器仅仅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与反应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无关;反应器的类型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分布B全混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循环反应器;平推流与全混流串联在一起的反应器关于非理想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论述正确的是A,C一种流动必然对应着一种停留时间分布;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必然对应着一种流动;一种停留时间分布可能对应着多种流动;流动与停留时间分布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1E(t) et/tB1t平推流的E全混流的E;C.平推流串联全混流的E函数;D.全混流串联平推流的E函数D边界条件是人为设定的,是为了便于有关公式的推导;边界条件可以自由选取;边界条件决定于操作条件和反应装置的本身;边界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到反应器内的流动和反应。对于一个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下列属于动力学因素的是C,D气膜扩散;孔内扩散;反应物的吸附和产物的脱附;表面反应Langmuir吸附模型的四个假定:均匀表面、单层吸附、吸附机理相同和无相互作A实际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覆盖度很低;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一般很平整;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间的距离较远;实际的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位的数量有限关于指前因子和活化能描述正确的是 B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取值永远都是正的,活化能大、温度低,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高,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更敏感;

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A

k1Rk2S,产物R的最大浓度通常C只与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只与反应温度有关;与A的初始浓度和速率常数的大小有关;只与A的初始浓度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B,D这两种方法都是物理示踪法;根据脉冲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得到E函数;根据阶跃示踪法得到的实验数据,可以直接得到F函数第一章绪论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的科学(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 作为研究对象,又以 为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化学反应、工程问题) (三传一反)化学反应过程按操作方法分、 操作(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半分批式)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三传一反”中的三传是(传质、传热、动量传递)不论是设计、放大或控制,都需要对研究对象作出定量的描述,也就要用数学式来表达个参数间的关系,简称 (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根据基础资料建立物料、热量和动量衡算式的一般式(累积=输入量-输出量)“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其中所谓的一反是(D)A.化学反应 B.反应工程 C.反应热力学 D.反应动力9.“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下列不属于三传的(A)A.能量传递 B.质量传递 C.热量传递 D.动量传递链反应的三个阶段、 、 (链的引发、链的传播、链的终止)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B)煤炭燃烧 B.氢气燃烧 C.离子交换 D.加氢裂解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A)乙酸乙酯水解 B.CuO的还原 C.加氢脱硫 D.电石水解下列属于均相反应的(C)催化重整 B.催化裂解 C.HCl与NaOH的中和D.水泥制造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D)乙酸乙酯水解 B.氢气燃烧 C.HCl与NaOH的中和D.催化裂解下列属于非均相反应的(B)乙酸和乙醇的酯化B.加氢脱硫 C.氢气燃烧 D.烃类气相裂解

CO3H2

CH4

H2

,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1的是哪种物(A)CO

H2

CH HO4 D. 2

2NO2H2

N 2H2 2

,其中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为+2的是哪种物(D)A.NO

H N HO2 C. 2 D. 2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dn

AAdn dCA

(A)dCr A

r B

A

r BA. A

Vdt B. A

Vdt C. A dt

D. A dt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

反应产物B的化学反应速率r (B)Br dnAB

dnr B

dCdCA r BB

Vdt

B

Vdt C.B

dt D.B dt29.对于反应aA+bB

pP+sS

(rPAP

(A)p p a |a|A.|a| B.a C.p D.p30.对于反应aA+bBb p

pP+sS

(rPBPp

(C)

|b|A.p B.b C.|b| D.p气相反应4A+B→3R+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1的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C)A.1/4 B.2/3 C.–1/4 D.–2/3气相反应A+B→3P+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1∶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D)A.–2 B.–1 C.1 D.2气相反应2A+B→3P+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2∶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C)A.–1 B.–1/2 C.1/2 D.1气相反应2A+B→3P+S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与B以3∶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B= (D)A.–1 B.1/3 C.2/3 D.1

CO+3H2

CH+HO4 2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

CO

H2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CO= (A)A.–2 B.-1 C.1 D.2气相反应2NO+H2 N2+H2O2进料时无惰性气体,NO与H2以1∶2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NO= (B)A.–1 B.–1/2 C.1/2 D.1气相反应N2+3H2 2NH3进料时无惰性气体, N2与H2以2∶3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H2= (B)A.–1 B.–2/3 C.2/3 D.1

r KCCA C A B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KC,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

KP,则=K K=C P(B)A.(RT)()

B.(RT)()

C.(RT)()

D.(RT)r K

CC K K化学反应速率式为 A=K K=P C(D)

C A B,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 C,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为

P,则A.(RT) B.(RT)() C.(RT)() D.(RT)()反应C4H10

2CH2 4

+ H2,k2.0s1,则反应级数n= (B)A.0 B.1 C.2 D.3反应A+B→C,已知k0.15s1,则反应级数n= (B)A.0 B.1 C.2 D.3反应3A→P,已知k/ls,则反应级数n= (A)A.0 B.1 C.2 D.3n= (C)A.0B.1反应N2+3H2A.0B.1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已知kn= (C)A.0B.1反应N2+3H2A.0B.1反应NaOHHCl

C.2 D.32NH3,已知ks/mol,则反应级数n= (C)C.2 D.3NaCl+O,已知kls/mol,则反应级数n= (C)A.0 B.1 C.2 D.3反应A+B→C,已知k/ls,则反应级数n= (A)A.0 B.1 C.2 D.3下列属于平行反应的(C)A+B→P

ABPPBR

)AC. )

D.A+B→P=R+S串联反应A→P(目的)→R+S,目的产物P的得率XP= (B)n nP P0

n nP P0

n nP P0

n nP P0n nA0 A

nA0

n nS S0

n nR R0串联反应A→P(目的)→R+S,目的产物P与副产物S的选择性SP= (C)n nP P0

n nP P0

n nP P0

n nP P0n nA0 A

nA0

n nS S0

n nR R0串联反应AP(目的)→RS,目的产物P

P= (A)n nP P0

n nP P0

n nP P0

n nP P0n nA0 A

nA0

n nS S0

n nR R0A如果平行反应

P(主))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主>E副,提高选择性SP应 (B)A.提高浓度 B.提高温度 C.降低浓度 D.降低温度P(主)A如果平行反应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E主>E副,提高收率P应 (C)A.提高浓度 B.降低浓度 C.提高温度 D.降低温度 一级连串反应A→P→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opt 。2 1KK2 1KKln(K2

/K) ln(K1

/K)2

ln(K

/K) 1K2K1

K2K1

1 2

1 2KKK1K2一级连串反KKK1K2(B)K K2 C

C S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P,max 。SK K2 CC ( 1)K2K11

A0 C ( 2)KK A02A0K2[(K2

/K)1/2K1K1

2 11KA01K

[(K/K)1/21]2D. 1 2一级连串反应A

K2 C P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P,max (A)P K K2 C

K K2 CC ( 1)K2K11

A0

( 2)KK A0KK2A0K2[(K2

/K)1/2K1K1

2 11A01

[(K/K)1/21]2D. 1 2一级连串反应A(A)

K2 C P 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的最大浓度P,max 。P K K2 C

K K2 CKKC ( 1)K2K11

A0

( 2)KK A02A0K2[(K2

/K)1/21

2 11A01

[(K/K)1/21]2D. 1 22 1KK一级连串反应A→PSP2 1KK

t opt (D)KK1 ln(KKK1

/K)2

ln(K

/K)

ln(K2

/K)11 2

K2K1

1 2

K2K1t 一级连串反应A→P→S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浓度最大时的反应时间opt 。(C)1 ln(KKK1KK

/K)2

ln(K2

/K)1

ln(K

/K)1 2

K2K1

K2K1

1 22 1KK下列反应没有涉及到链反应的2 1KK石油裂解 B.酯化反应 C.烃类氧化 D.聚合反应简述均相反应及其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答: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均处于同一个相内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均相反应。均相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因素如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组成和压力等对反应速率、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并确定表达这些影响因素与反应速率之间定量关系的速率方程。简述链锁反应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答:1)链反应具有三个阶段:链的引发、链的传播和链的终止;链的引发和传播均需要通过游离原子或游离基;用而重新生成稳定的分子,从而使链反应终止。第三章理想反应器理想反应器是指 、

。[理想混合(完全混合)反应器、平推流(活塞流或挤出流)反应器]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较大的管式反应器 反应器处理。(理想混合反应器、平推流)Y分批式完全混合反应器操作的优化分析是为目标进行优化的(平均生产速率R最大、生产经费最低)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 与 之比(反应器的有效容积、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为 之比(反应时间t、空时τ)V(r)(H)A r全混流反应器的放热速率

G= (

vC)0 p)T(1

UA)T m)全混流反应器的移热速率Q

= (

v0 P

0 v)0 P)G全混流反应器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Q Qr)GQ Q

dQ dQr G全混流反应器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G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最大)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零)

r、dT dT )对于恒容的平推流管式反应、 一致(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对于恒容管式反应器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一致(平推流)如果将平推流反应器出口的产物部分的返回到入口处与原始物料混合,这类反应器为 的平推流反应器。(循环操作)1对于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当循环β→0时为 反应器,而当β→∞时则相当反应器(推流、全混流对于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当循环比β→0时反应器内返混为 ,而当β→∞时则反应器内返混为 (零、最大)对于绝热操作的放热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全混流串平推流)对于反应级数n<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反应器为宜(全混流)对于反应级数n>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反应器为宜(平推流)对于自催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全混流串平推流)t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0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B)加料时间 B.反应时间 C.物料冷却时间 D.清洗釜所用时间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二级反应 A→B,r

0.01C2mol/ls,当C 1mol/l时,求反应至A A A0C /lA 所需时间t= 秒(D)A.8500 B.8900 C.9000 D.9900r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 A→B, C /lA 所需时间t= 秒(B)

mol/lA

C,当A0

/

时,求反应至A.400 B.460 C.500 D.560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A)t空时τ B.反应时间t C.停留时间t D.平均停留时间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大于1.0时,且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A)A.<0 B.=0 C.≥0 D.>0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小于1.0时,且随着A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D)A.<0 B.=0 C.≥0 D.>029.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1.0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 (B)A.<0 B.=0 C.≥0 D.>0全混流釜式反应器最多可能个定常态操作点(C)A.1 B.2 C.3 D.4全混流反应器中个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B)A.1 B.2 C.3 D.4对的反应器在恒容反应过程的平均停留时间、反应时间、空时是一致的(D)间歇式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 C.搅拌釜式反应器D.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

A

C,

2.30kmol/m3 x,出口转化率

0.7

,每批操作时间tt 2.06h M m30 ,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kg产物R/天, 则反应器的体积V为 (C)A.19.6 B.20.2 C.22.2 D.23.4对于自催化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D)全混流反应器 B.平推流反应器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对于绝热操作的放热反应,最合适的反应器(D)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B)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对于反应级数n>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C.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C)提高压力 B.降低压力 C.提高温度 D.降低温度A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器为 (A)

P(主),其瞬间收率P随A增大而单调增大,则最适合的反应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A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器为 (B)

P(主)P ),其瞬间收率 随C P A.平推流反应器 B.全混流反应器C.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简述理想反应器的种类?答:通常所指的理想反应器有两类:理想混合(完全混合)反应器和平推流(活塞流或挤出流)反应器。所谓完全混合流反应器是指器内的反应流体瞬间达到完全混合,器内物料与反应器出口物料具有相同的温度和浓度。所谓平推流反应器是指器内反应物料以相同的流速和一致的方向进行移动,不存在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的混合,所有的物料在器内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简述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内,在反应过程中,不再向器内投料,也不出料,待达到反应要求的转化率后,一次性出料,每批操作所需生产时间为反应时间与非生产性时间之和,非生产性时间包括加料、排料和物料加热、冷却等用于非反应的一切辅助时间。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发生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的反应时间。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物进入反应器的时刻算起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了多少时间。由于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所以三者相等。对于可逆放热反应如何选择操作温度?2)这是由于可逆放热反应,由于逆反应速率也随反应温度的提高应速率相等而达到化学平衡。第四章非理想流动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在t<0时,E(t)= (0)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在t≥0时,E(t) (>0)当t=0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0)当t=∞时,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1)t停留时间分布的密度函数(θ)= Et( )12

2 t2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

t( )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是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定的,根据示踪剂的输入方式不同分为 、 、 (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随机输入示踪法)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t时,E(t)= (∞)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t时,E(t)= (0)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t时,F(t)= (1)平推流管式反应器t<t时,F(t)= (0)2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

)曲线的方差 (0)2平推流管式反应器其E(t)

t (0)e1 te全混流反应器t=0时E(t)= (t )2全混流反应器其

)曲线的方差 (1)2 t2全混流反应器其E(t)曲线的方差t ( )2

)曲线的方差

为 (0~1)u当流体在半径为R0记,则距轴心处距离为rru 流速r

u( )2]0 R )u 当流体在半径为R

R (0)t2流体在半径为R的管内作层流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 (2t3)t流体在半径为R的管内作层流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 C

1( )22t )AC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 0对应曲线为 (E(t)曲线)C AC阶跃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 0对应曲线为 (F(t)曲线)非理想流动不一定是造成的(返混)非理想流动不一定是由返混造成的,但返混造成(停留时间分布)为了模拟返混所导致流体偏离平推流效果,可借助这种轴向返混与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在 的基础上叠上轴向返混扩散相来加以修正,并认为的假定该轴向返混过程可以用费克定律加以定量描述,所以,该模型称为 (平推流、轴向分散模型)uLP E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e (z)在轴向分散模型中,模型的唯一参数彼克莱准数愈大轴向返混程度(愈小)轴向分散模型的偏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取决于采用示踪剂的情况(入方式、管内的流动状态、检测位置)轴向分散模型的四种边界条件、 (闭—闭式边界、开—闭式边界、闭—开式边界、开—开式边界)误差函数erf的定义式

erf(y)

2yex2dx0 )

erf(y)

2yex20

,则erf() ,erf(0) (1、0)12 2(1) 8(1)2 2

P P P轴向分散模型的数学期望值 ,方差

。[

e, e e ]流体的混合程度常、 来描述(调匀度S、流体的混合态)流体的混合程度常用调匀度S来衡量,如果S值偏离 ,则表明混合不均匀(1)微观流体混合的混合态称(非凝集态)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微观流体)若流体是以若干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微团作为单独的运动单元来进行微团之间的混合,且在混合时微团之间并不发生物质的交换,微团内部则具有均匀的组成和相同停留时间,这种流体称为 (宏观流体)宏观流体混合的混合态称(完全凝集态)介于非凝集态与完全凝集态之间的混合态称(部分凝集态)在气—液鼓泡搅拌装置中,气体以气泡方式通过装置是宏观流体,为微观流体(气体、体)在气—液喷雾塔中液体以液滴形式的分散相是宏观流体,为微观流体(液体、气体)反应级数n= 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1)对反应器,微观流体与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平推流)当反应级数n>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的出口转化率(高)当反应级数n 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当反应级数n<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的出口转化率(低)当反应级数n 1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脉冲示踪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对应曲线(A)A.E(t)曲线 B.F(t)曲线C.I(t)曲线D.y(t)曲线251.平推流流动的E(t)曲线的方差 (A)A.E(t)曲线 B.F(t)曲线C.I(t)曲线D.y(t)曲线251.平推流流动的E(t)曲线的方差 (A)A.0 B.0~1252.全混流流动的E(t)曲线的方差C.1 (C)D.>1A.0 B.0~1C.1D.>1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式边界条件下有解析解(D)闭—闭 B.开—闭 C.闭—开 D.开—开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 无关(C)示踪剂的种类 B.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管内的流动状态D.检测位置反应级数n= 时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具有相同的反应结果。(C)A.0 B.0.5 C.1 D.当反应级数n 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A.=0 B.=1 C.>1 D.<1当反应级数n 时,宏观流体具有比微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A.=0 B.=1 C.>1 D.<1当反应级数n 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A.=0 B.=1 C.>1 D.<1当反应级数n 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低的出口转化率A.=0 B.=1 C.>1 D.<160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在反应器出口流体的质点中,在E(t)dt1.0器内停留了t到t+dt之间的流体的质点所占的分率为E(t)dt(②分。0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的含义?答:在定常态下的连续稳定流动系统中,相对于某瞬间t=0流入反应器内的流体F(t)tE(t)dt,在出口流体中停留时间小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率为Ft。 0 。简述描述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特征值?t答:用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值来描述——平均停留时间

2和方差t。1)1)

t定义式为:

tEt)0

t,平均停留时间

是E(t)曲线的分布中心,是E(t)曲线对于坐标原点的一次矩,又称E(t)的数学期望。2)2)

2t 是表示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散程度的量,在数学上它是指对于平均停留时间的二次矩2t2Et)dtt2t 0 。简述寻求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答:通过物理示踪法来测反应器物料的停留时间的分布曲线。所谓物理示踪是指采用一种易检测的无化学反应活性的物质按一定的输入方式加入稳定的流动系统,通过观测该示踪物质在系统出口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系统物料的停留时间分布。根据示踪剂输入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四种:脉冲法、阶跃法、周期示踪法和随机输入法。t=0克的示踪剂A,并同时在出口处记录出口物料中示踪剂的浓度随时间的变C化。对应的曲线为E(t)曲线,

E(t)CA。0。简述阶跃示踪法测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应曲线?答:阶跃示踪法是对于定常态的连续流动系统,在某瞬间t=0A0的流体切换为含有示踪剂A且浓度为C 的流体同时保持系统内流动模不变,并在切换的同时,在出口处测出出口流体中示踪剂A的浓度随时A0C的变化。对应的曲线为

F(t)CA。A0。通过冷态模型实验测2)根据所得的有关或果通过合理的简化提出可能的流动模型,并根据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数据来确定所提出的模型中所引入的模型参数;3)结合反应动力学数据通过模拟计算来预测反应结果;4)通过一定规模的热模实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特点?具有均一的流速;2)在流动方向上流体存在扩散过程,该过程类似于分子扩散,符合定律;3)轴向混合系数EZ

在管内为定值;4)径向不存在扩散;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简述非理想流动轴向扩散模型的定义?答:为了模拟返混所导致流体偏离平推流效果,可借助这种返混与扩散过程的相似性,在平推流的基础上叠加上轴向返混扩散相来加以修正,并人为的假定该轴向返混过程可以用费克(Fick)(或轴向扩散模型)简述非理想流动多级混合模型的特点?n来等效的描述返混和停留时间分布对反应过程内的影响。设反应器容积为V,物料流入速率为v,则0

tV v0,i

tN。举例说明微观流体和宏观流体的区别?答;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微观流体;若流体是以若干分子所组成的流体微团作为单独的运动单元来进行微团之间的混合,且在混合时微团之间并不发生物质的交换,微团内部具有均匀的组成和相同的停留时间,这种流体称为宏观流体。如在气—液鼓泡搅拌装置中,气体以气泡方式通过装置,此时气体是宏观流体,而液体为微观流体。第五章非均相反应动力学工业催化剂所必备的三个主要条件是、 (活性好、选择性高、寿命长)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中物理吸附是靠 结合的,而化学吸附是靠 结合的(范德华力、化学力)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中物理吸附分子层的,而化学吸附分子层的(多、单)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吸附时,描述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吸附量与压力的关系式称(吸附等温方程) 吸附等温方程式是假定吸附热是随着表面覆盖度的增加而随幂数关系减少的(Freundlich) 吸附等温方程式是按吸附及脱附速率与覆盖率成指数函数的关系导出的(Temkin)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经典测定方法是基方程(BET)在气—固相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一般是以单位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的,如反应A→B,A的反应速率的定义为1 dnrA (

AW dt )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要测定真实的反应速率,必须首先排的影响(内扩散、外扩散)A0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外扩散影响时可以同时改变催化剂装量和进料流量但保持 不变(WF )A0A0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外扩散影响时,可以同时改变 和 ,但保持WF 不变(催化剂装量进料流量)A0A0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内扩散影响时,可改变催化剂的 ,在恒定的WF 下测 ,看二者的变A0d化关系。[粒度(直径p、转化率]d测定气固相催化速率检验内扩散影响时,可改变催化剂的粒度(直径p,在恒定 下测转化率,看二A0者的变化关系(WF )A0催化剂回转式反应器是把催化剂夹在框架中快速回转,从而排除 影响和达到气相 及反应器 (外扩散、完全混合、等温)流动循环(无梯度)式反应器是指消的存在,使实验的准确性提高(温度梯度、浓度梯度)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孔径较大时,扩散阻力是所致(分子间碰撞)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孔径较大时,扩散阻力是由分子间碰撞所致,这种扩散通常称为 (容积扩散)]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 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0.1um)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0.1um时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分子孔壁的碰撞)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0.1um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这种扩散称为 (努森扩散)等温催化剂的有效系数η为催化剂粒子的 与催化剂内部的 之比。(实际反应速率、浓度和温度与其外表面上的相等时的反应速率)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

RkCm1V SDS kCm1V SDS kCmkCm1V SDS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 S

e 之比(表面反应速率、内扩散速率)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S的大小可判别内扩散的影响程度,S愈大,则粒内的浓度梯度就 反之,S愈小,内外浓度愈近于 (愈大、均一)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晶体结构变化、融合等导致表面积减少造成失活,也可能由于化学物造成的中毒或物料发生分解而造成的 失活(物理、化学)催化剂的失活可能是由于某些化学物质的中毒引起的,关于中毒的两种极端情况与 (均匀毒、孔口中毒)描述气—固相非催化反应的模型: 、 (整体均匀转化模型、粒径不变的缩核模型粒径缩小的缩粒模型)对于气—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缩核模型,反应从粒子外表面逐渐向内核部分推进,但粒子体积 (不变)煤炭燃烧属于气—固相非催化反应,粒径随着反应进行而不断的缩小,这种模型属于粒径缩小的 模型。(缩粒)硫化矿的燃烧、氧化铁的还原都属于气—固相非催化反应,反应从粒子外表面逐渐向内核部分推进,但粒子积不变,这种模型属于粒径不变的 模型(缩核)膜内转化系数γ值的大小反映了在膜内进行的那部分反应可能占的比例因而可以用来判断 的程度(应快慢)测定气—液相反应速率的方法与均相反应时不同之点是实验时要排除气相和液相中,使反应在动力区域内进行(扩散阻力)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半导体催化(B)A.金属 B.金属硫化物 C.金属盐类 D.酸性催化34.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绝缘体催化(D)A.金属 B.金属氧化物 C.金属盐类 D.酸性催化剂骨架Ni催化剂的制备是将Ni与Al按比例混合熔炼,制成合金,粉碎以后再用苛性钠溶液溶去合金中的Al形成骨架,这种制备方法是 (A)溶蚀法 B.热熔法 C.沉淀法 D.混合法下列不属于Langmuir型等温吸附的假定的(B)均匀表面 B.多分子层吸附 C.分子间无作用 D.吸附机理相同下列属于理想吸附等温方程的(A)Langmuir型 B.Freundlich型 C.Temkin型 D.BET型测量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在确定有无外扩散影响时是在没有改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D)W/F催化剂装置 B.催化剂装量 C.进料流量 D. A0当催化剂颗粒的微孔的孔径小于分子的自由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成了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这种散称为努森扩散(B)k Cmk Cm1/D R催化剂颗粒扩散的无因次扩散模数S

V S

值的大小反映了表面反应速率与 之比(C)k Cm1/DV S eA.k Cm1/DV S e L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L

其中L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圆柱形则L= (C)k Cm1k Cm1/DV S e L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L

,其中L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球形则L= (D)k Cm1k Cm1/DV S e L气固催化反应的内扩散模数L

其中L为特征长度若颗粒为平片形则L= (A)厚/2 B.R C.R/2 D.R/3d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d为 (B)

kdt

Cmdi

,当平行失活对反应物无内扩散阻力时,A.≈0 B.=1 C.→3 D.≈1d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时,d为 (C)

kdt

Cmdi

,当平行失活对反应物有强内扩散阻力A.≈0 B.=1 C.→3 D.≈1ddt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

kCmd i

,当串联失活时,d为 (D)A.≈0 B.=1 C.→3 D.≈1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无内扩散阻力时,d为 (A)

dddt kd

Ci

,当进料中的杂质吸附极牢以及对产物A.≈0 B.=1 C.→3 D.≈1下列非催化气—固相反应,属于粒径缩小的缩粒模型的是 (D)硫化矿的焙烧 B.分子筛的焙烧 C.氧化铁的还原 D.煤炭的燃烧下列非催化气—固相反应,属于粒径缩小的缩粒模型的是 (B)硫化矿的焙烧 B.焦碳与硫磺的反应 C.氧化铁的还原 D.分子筛的焙烧下列非催化气—固相反应,属于粒径不变的缩核模型的是 (C)煤炭的燃烧 B.焦碳与硫磺的反应 C.氧化铁的还原 D.水煤气反应气—液相反应中的膜内转化系γ在 范围内,反应几乎全部在在液相主体内进行的极慢反应(A)A.<0.02 B.0.02<γ<2 C.≥2 D.>2气—液相反应中的膜内转化系γ在 范围内,反应为在液膜内进行的瞬间反应及快速反应(D)A.<0.02 B.0.02<γ<2 C.≥2 D.>2气—液相反应中的膜内转化系γ在 范围内,反应为中等速率的反应(B)A.<0.02 B.0.02<γ<2 C.≥2 D.>2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装置(C)填料塔 B.喷洒塔 C.鼓泡塔 D.搅拌釜对于气—液相反应中等速率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使其转变为快反应应选装置(D)填料塔 B.喷洒塔 C.鼓泡塔 D.搅拌釜56简述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的基本特点?1)均匀表面(或理想表面:即催化剂表面各处的吸附能力是均一的,吸附热与表面已被吸附的程度如何无关;2)2)单分子层吸附;被吸附的分子间互不影响,也不影响别的分子;吸附的机理均相同,吸附形成的络合物均相同。简述BETP 1 (C1)PBETP P

V(P0

P) VC Vm

CP0 ,利用低温下测定气体在(C1固体上的吸附量和平衡分压值,将

V(P0

P) P对

VC作图,应为一直线,斜率为 m

VC,截距为m

,因此V可求出m及C,则可利用比表面积公式进行求得。V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步骤?答:1反应物从气流主体向催化剂的外表面和内孔扩散2)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3吸附的反应物转化成反应的生成物 反应生成物从催化剂表面上脱下来5)脱附下来的生成物向催化剂外表面、气流主体中扩散。解释努森扩散和分子扩散分别在何种情况下占优势?化剂的粒内扩散较为复杂。当微孔孔径较大时,分子扩散阻力是由于分子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机会超过了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而成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这种扩散为努森扩散。简述非催化气固反应缩核模型的特点?是反应从粒子外表面逐渐向内核部分推进,但粒子体积不变,如硫化矿的焙烧,氧化铁的还原等。简述非催化气固反应缩粒模型的特点?是固体粒子的粒径随反应的进行向不断缩小,如煤炭的燃烧造气,从焦碳与硫磺蒸汽制造二硫化碳。62.简述气—液反应的宏观过程:A(g)+bB(l)→产物(l)?气液相平衡;反应物气相组分A液相内的反应产物向浓度下降方向扩散,气相产物则向界面扩散;气相产物向气相主体扩散。第六章固定床反应器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固定床反应器)固定床中催化剂不易磨损是一大优点,但更主要的是床层内流体的流动接近于 ,因此与返混式的反应相比,可用较少量的催化剂和较小的反应器容积来获得较大的生产能力(平推流)固定床中催化剂不易磨损是一大优点,但更主要的是床层内流体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因此与返混式的反应器比,可用 的催化剂的反应器容积来获得较大的生产能力(较少量、较小)目前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可分的两大类(拟均相、非均相)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拟均相模型忽略了粒子与流体之与 的差别(温度、浓度)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忽略了粒子与流体之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的模型称之为 (拟均相模型)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考虑了粒子与流体之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的模型称之为 (非均相模型)描述固定床反应器的拟均相模型,根据流动模式与温差的情况它又可分为平推流与有轴向返混的 模型和同时考虑径向混合和径向温差的 模型(一维、二维)V d固定床中颗粒的体积相当直径定义为具有相同体积P的球粒子直径,表达式

(6V= (

/)1/3)a /a /P固定床中颗粒的面积相当直径是以外表面P相同的球形粒子的直径,表达式a= ( )S d 6/S固定床中颗粒的比表面相当直径是以相同的比表面V的球形粒子直径来表示,表达式S= ( V)对于非球形粒子,其外表面积

aP必大于同体积球形粒子的外表面积

aS,故可定义颗粒的形状系数 a /aS (颗粒的形状系数

P)S对于球体而言,

S ,对于其他形状的颗粒

S (=11)R固定床定义为水力半径H的四倍,而水力半径可由床层空隙率及单位床层体积中颗粒的润湿表面积d来求得。(当量直径e)固定床中的传热实质上包括了 、 以及 几个方面(粒内传热、颗粒与流体间的传热、层与器壁的传热)绝热床反应器由于没有径向床壁传热,一般可以当作平推流处理,只考虑流体流动方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因此一般可用 模型来计算(拟均相一维)

Topt和平衡温度

Teq,二者的关系为 。T Teq opt

R Eln 2T T E E E(eq

opt

2 1 1)对于固定床反应器,当某一参数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使床层温度迅速升高,这种现象俗,它是定床反应器设计和操作中所应注意的问题(飞温)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A)粒子与流体间有温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温度差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不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A)粒子与流体间有浓度差 B.粒子与流体间无浓度差C.床层径向有温度梯度 D.床层轴向有温度梯度21简述固定床反应器的优缺点?答: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作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在床层内不易磨损;的生产能力;固定床中的传热较差;催化剂的更换必须停产进行。22.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模型的特点?答: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作23.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非均相模型的特点?答: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作固定床反应器。非均相模型考虑了粒子与流体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一维模型的特点?答: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都称作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一维模型是忽略床层中粒子与流体的温度与浓度差别,考虑在流体流动的方向(轴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在与流向垂直的截面上(径向)则是等温和等浓度的。简述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的特点?答:凡是流体通过不动的固体物料所形成的床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为固定床反应器,拟均相二维模型是忽略床层中粒子与流体间温度与浓度的差别(,同时考虑流体在轴向和径向上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简述表征颗粒特征的基本参数粒径的表示方法?答:固定床中粒径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三种。颗粒的体积相当直径定义为具有相同体积V 的球粒子直径,表达式dP

=P

/)1/3;颗粒的面积相当直径是以外表面a 相同的球形粒子的直径表达式d =P a

;颗粒的比表面a /P相当直径是以相同的比表面S 的球形粒子直径来表示,表达式d =6/a /PV S V第七章流化床反应器所谓流态化就是固体粒子像 一样进行流动的现象(流体)对于流化床反应器,当流速达到某一限值,床层刚刚能被托动时,床内粒子就开始流化起来了,这时的流体空速称为 (起始流化速度)对于液—固系统的流化床,流体与粒子的密度相差不大,故起始流化速度一般很小,流速进一步提高时,床层胀均匀且波动很小,粒子在床内的分布也比较均匀,故称作 (散式流化床)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只有细颗粒床,才有明显的膨胀,待气速达到 后才出现气泡;而对颗粒系统,则一旦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这些通称为 (起始鼓泡速度、鼓泡床)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粗颗粒系统,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气速愈高,气泡的聚及造成的扰动亦愈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流化床称为 (聚式流化床)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聚并并增大占据整个床层,将固体粒子一节节向上推动,到某一位置崩落为止,这种情况叫 (节涌)对于流化床反应器,当气速增大到某一定值时,流体对粒子的曳力与粒子的重力相等,则粒子会被气流带出,一速度称为 (带出速度或终端速度)对于流化床反应器,当气速增大到某一定值时,流体对粒子与粒子相等,则粒子会被气流出,这一速度称为带出速度(曳力、重力)u流化床反应器的

/umf的范围大致在10~90之间,粒子愈细,比,即表示从能够流化起来到被带出为止的这一范围就愈广。(愈大)U U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

Umf在 范围内(1.5~10)对于气—固相流化床,部分气体是以起始流化速度流经粒子之间的空隙外,多余的气体都以气泡状态通过床层因此人们把气泡与气泡以外的密相床部分分别称为 (泡相、乳相)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中的气泡,在其尾部区域,由于压力比近傍稍低,颗粒被卷了进来,形成了局部涡流,这一区域称为 (尾涡)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当气泡大到其上升速度超过乳相气速时,就有部分气体穿过气泡形成环流,在泡外形成一层所谓的

(气泡云)总称为气泡晕(尾涡、气泡云)V V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中,气泡尾涡的体积W约为气泡体积b的 (1/3)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全部气泡所占床层的体积分率

Lb可根据流化床高

和起始流化床高

Lmf来进行L Lf mf L计算,计算式为b ( f )在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中设置分布板,其宗旨是使气、 和 为宜(布均匀、防止积料、结构简单、材料节省)u0 d2u在流化床中设计筛孔分布板时,可根据空床气速u0定出分布板单位截面的开孔数N(4在流化床中设计筛孔分布板时,通常分布板开孔率应取约 ,以保证一定的压降(1%)

or or)在流化床中为了传热或控制气—固相间的接触,常在床内设置内部构件,以垂直管最为常用,它同时具有 并甚至 的作用(传热、控制气泡聚、减少颗粒带出)在流化床中为了传热或控制气—固相间的接触,常在床内设置内部构件,但很少使用水平构件,它对颗粒和体的上下流动起一定的阻滞作用,从而导致床内产生明显的 梯度和 梯度(温度、浓度)在流化床中为了传热或控制气—固相间的接触,常在床内设置内部构件,但很少使用水平构件,它对颗粒和体的上下流动起一定的 作用,从而导致床内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阻滞)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中,由于上升气泡的尾涡中夹带着颗粒,它们在途中不断的与周围的颗粒行着交换,大量的颗粒被夹带上升,这种循环相当剧烈,所以自由床中的颗粒可认为是 的(全混)气—固相反应系统的流化床存在及 四类区域(气泡区、泡晕区、上流区回流区)当气流连续通过流化床的床层时,床层内那些带出速度小于操作气速的颗粒将不断被带出去,这种现象称为 (场析)当气流连续通过流化床的床层时,床层内那些带出速度 操作气速的颗粒将不断被带出去,这种现象为场析(小于)如果在流化床反应器的出口处要加二级旋风分离系统作为回收装置时,旋风分离器的第一级入口理应安置在 (分离高度)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当达到某一高度以后,能够被重力分离下来的颗粒都以沉积下来,只有带出速度小于操作气速的那些颗粒才会一直被带上去,故在此以上的区域颗粒的含量就近乎恒定了,这一高度称作 (分离度)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对于气、乳两相的流动模式一般认为气相为 ,而对乳相则有种种不同的流型。(平推流)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对于气、乳两相的流动模式一般认为 相为平推流,而对 相则有种种同的流型(气、乳)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按照模型考虑的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中,各参数值均为恒值,不随床高而变,但气泡的大小 (有关)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按照模型考虑的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中,各参数值均,不随床高而变,与气泡的大小有关(恒值)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按照模型考虑的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中,各参数值均为恒值,不而变,与气泡的大小有关(床高)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按照模型考虑的深度而分的第Ⅰ级模型中,各参数值均为恒值,不随床高而变,但气泡的大小 (无关)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按照模型考虑的深度而分的第Ⅲ级模型中,各参数均与气泡的大,而气泡小则沿 而变(有关、床高)

U U0的气速进入床层的气体中,一部分在乳相中以起始流化速度

通过,而U其余部分(

Umf)则全部以 的形式通过(气泡)U U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以 0的气速进入床层的气体中,一部分在乳相中以起始流化速度U U

mf通过,而其余部分 则全部以气泡的形式通过[(0

mf)]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气泡相为向上的 式流动其中无催化剂粒子故不起反应气泡大小均一。(平推)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反应完全在乳相中进行,乳相流动状况可假设(全混流、推流)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反应完全相中进行,乳相流动状况可假设为全混流或平推流(乳)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气泡与乳相间的交换量Q为 与 之和(穿流量q、扩散量)U /U描述流化床的鼓泡床模型,它相当于 0 mf 时,乳相中气体全部下流的情况,工业上的实际操作大多属于这种情况。(>6~11)描述流化床的鼓泡床模型,由于气速较大,因此该模型假定 , (用气泡中的组成代表,而不必计及乳相中的情况)流化床反应器的开发和放大,国内外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一般都是、 、 方面进考虑和改进的(催化剂性能、操作条件、床层结构) 是指同时存在两个或更多相态的反应系统所进行的反应过程(多相反应过程)多相反应过程是指同时存相态的反应系统所进行的反应过程(两个或更多)当前用于描述气—液两相流相间传质的模型有两大类:一是按 来处理的双膜模型;一是按 处模型,如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当前用于描述气—液两相流相间传质的模型有两大类:一是按稳态扩散来处理;一是按非稳态扩散理模型,如 (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表面更新模型)U U U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0

在 范围内(B)A.0.1~0.4 B.1.5~10 C.10~15 D.0.4~1.5U U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气速0是根据具体情况定的,一般取流化数

ut在 范围内(A)A.0.1~0.4 B.1.5~10 C.10~15 D.0.4~1.5在流化床反应器中,气泡的尾涡体积Vw约为气泡体积Vb的 (B)A.1/4 B.1/3 C.2/3 D.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按深度而分的第Ⅱ级模型的特(C)A.各参数均为恒值 B.参数值不随床高而变C.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无关 D.参数值与气泡大小有关53简述聚式流化床的形成?答: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粗颗粒系统,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气速愈高,气泡的聚并及造成的扰动亦愈剧烈,使床层波动频繁,这种流化床称为聚式流化床。简述鼓泡床的形成?答:对于气—固系统的流化床反应器,只有细颗粒床,才有明显的膨胀,待气速达到起始鼓泡速度后才出现气泡;而对粗颗粒系统,则一旦气速超过起始流化速度后,就出现气泡,这些通称为鼓泡床。简述描述流化床的特征流速的定义?当流速达到某一限值,床层刚刚能被托动时,床内粒子就开始流则粒子会被气流带出,这一速度称为带出速度或终端速度。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节涌床的特点?答:对于气—固系统,床径很小,而床高与床径比较大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可能聚并增大甚至达到占据整个床层截面的地步,将固体粒子一节节的往上柱塞式的推动,直到某一位置而崩落为止,这种情况为节涌,此时的流化床为节涌床。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点?答:1)传热效能高,而且床内温度易维持均匀;再生的过程来说,能够实现大规模的连续生产。由于粒子细,可以消除内扩散阻力,能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效能。简述流化床反应器的缺点?答:1)气流状况不均,不少气体以气泡状态经过床层,气—固两相接触不够有效;)影响反应速率和造成副反应的增加;简述流化床反应器中操作气速U/Umf/Umf

是如何选取的?答:实用的操作气速U0

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的。一般U0

之值(称作流/0化数)在1.5~10/0t

0.1~0.4左右来选取。通常所0.15~0.5m/s度细,筛分宽,床内无内部构件和要求催化剂的带出量少的情况,宜选用较低气速,反之,则用较高气速。简述气泡的结构及其行为?答;气泡的顶是呈球形的,尾部略为内凹,在尾部区域,由于压力比近傍稍低,颗粒被卷了进来,形成局部涡流,这一区域称为尾涡。在气泡的上升的途中,不断有一部分颗粒离开这一区域,另一部分颗粒补充进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