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_第1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_第2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_第3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_第4页
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小麦(wheat)附大麦(barley)第三章小麦(wheat)

第一节3.1概述3.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3.4小麦子粒品质3.5小麦栽培技术3.6大麦第一节3.1概述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

①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35%~40%人口主粮②小麦子粒营养丰富。3.1概述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①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

③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是良好的饲料。④麦秆还可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作为造纸原料。⑤小麦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在国际国内的粮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⑥小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③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是良好的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

⑦小麦可与多种作物间种、套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冬小麦/春玉米(套作)春小麦/春玉米(间作)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⑦小麦可与多种作物间种、套种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

⑧小麦在耕作、播种、收获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3.1.1发展小麦生产的意义⑧小麦在耕作、播种、收获等环3.1.2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冬小麦(winterwheat):头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获的小麦。春小麦(springwheat):当年春季播种,当年夏秋季收获的小麦。世界小麦主产区分布图3.1.2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冬小麦(winterwheat①栽培小麦的祖先乌拉尔图小麦、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等原始种;②小麦原产地中亚、西亚。③栽培历史中国小麦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种植,历史悠久。3.1.2.1小麦的起源与栽培历史

①栽培小麦的祖先乌拉尔图小麦、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①冬小麦/春小麦面积比例约为3:1。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约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②产量和面积(2005)年份面积(公顷)单产(吨/公顷)总产(吨)20052.17×1082.9032(193.5)6.30×108t3.1.2.2

世界小麦生产概况①冬小麦/春小麦面积比例约为3:1。3.1.2.2世界③主产国和高产国(2005)

种植面积:印度>俄罗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土耳其。总产: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单产:(kg/hm2,kg/亩)较高的国家有:荷兰(8720/581)>英国(7960/531)>德国(7465/498)>法国>(6984/466)>中国(4227/282)>印度、美国、俄罗斯3.1.2.3

世界小麦生产概况③主产国和高产国(2005)3.1.2.3世界小麦生产(1)世界各国发展小麦生产的途径①扩大面积②提高单产(2)世界各国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①采用高产、抗病、耐肥、抗倒伏品种;②增施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③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作物培肥地力;④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方法;⑤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等。世界小麦增产的主要经验(1)世界各国发展小麦生产的途径世界小麦增产的主要经验3.1.2.4

中国小麦生产概况⑴小麦在中国分布很广。面积大的省:河南、山东、河北⑵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很快。2005年与1949年相比,面积增加6.5%,单产增加558%,总产增加602.4%。⑶中国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平均单产较低,各地发展不平衡。山东5338kg·hm-2(356),2005年全国还有10个省单产低于3000(200)。②优质专用品种少、规模小,栽培技术不配套,产业化经营能力低,效益不高。3.1.2.4中国小麦生产概况⑴小麦在中国分布很广。面积大⑴春(播)麦区年极端温度<-24℃,年降雨量<400mm①东北春(播)麦区②北部春(播)麦区春小麦的春性品种③西北春(播)麦区3.1.3我国小麦的产区划分⑴春(播)麦区年极端温度<-24℃,年降雨量<400⑵冬(秋播)麦区年极端温度>-24℃,年降雨量>400mm④北部冬(秋播)麦区冬性或强冬性品种⑤黄淮冬(秋播)麦区冬性或半冬性品种⑥长江中下游冬(秋播)麦区半冬性或春性品种⑦西南冬(秋播)麦区多使用春性品种⑧华南冬(晚秋播)麦区多使用强春性品种3.1.3我国小麦的产区划分⑶冬春麦兼播区⑨新疆冬春(播)麦区以冬小麦为主,多为强冬性⑩青藏春冬(播)麦区冬小麦,多为强冬性⑵冬(秋播)麦区年极端温度>-24℃,年降雨量>4003.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2.1小麦的植物学分类与栽培种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属(TriticumL.)植物。小麦进化是近缘物种染色体重新组合,形成异源多倍体物种的过程。栽培二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普通小麦3.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2.1小麦的植物学分类与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或称(全)生育期。生产上,通常以播种至收获的天数表示其长短。3.2.2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3.2.2.1小麦的一生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或称(全湖北省小麦生育过程示意图湖北省小麦生育过程示意图(1)出苗期当小麦第1片真叶从胚芽鞘中长出达2cm时称为出苗,全田有50%植株达此标准为田间出苗期。(2)三叶期田间50%以上的麦苗,第3片真叶生长至2cm时为三叶期,此时幼苗由异养转向自养生长。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1)出苗期当小麦第1片真叶从胚芽鞘中长出达2cm时称(3)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cm左右时为分蘖期(Wheattilleringstage)。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3)分蘖期田间有50%以上的麦苗,第一分蘖露出叶鞘2c(4)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降到3℃左右时(北方降至0-1℃下),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时为越冬期(overwinterstage)。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气象技术人员正在大田调查冬小麦生育状况(4)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降到3℃左右时(北方降至0-(5)返青期翌年春季随气温回升,50%植株新长出的叶片伸出叶鞘1cm,且叶片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为返青期。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2月12日,郑州南郊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冬小麦进入返青期(5)返青期翌年春季随气温回升,50%植株新长出的叶片伸(6)起身期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基部第一节开始伸长,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2012年4月上旬北京市大兴区小麦起身期调查(6)起身期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基部第一节开始伸长(7)拔节期当基部第1节间伸长到离地面2cm时称为拔节,全田有50%植株达此标准为田间拔节期。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7)拔节期当基部第1节间伸长到离地面2cm时称为拔节(8)孕穗期孕穗又称挑旗。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叶鞘时为孕穗期。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8)孕穗期孕穗又称挑旗。全田50%分蘖旗叶叶片全部抽出(9)抽穗期顶小穗(不包括芒)露出旗叶鞘1/2时即为抽穗。全田50%以上麦穗达到此标准为抽穗期。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9)抽穗期顶小穗(不包括芒)露出旗叶鞘1/2时即为抽穗(10)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花药散粉时为开花期。3.2.2.2小麦的生育时期(10)开花期全田50%以上麦穗中上部小花的内外颖张开、小麦生育期营养生长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殖生长阶段冬季生长发育阶段春季生长发育阶段3.2.2.3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发育及管理特点小麦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冬季生长春季生长3.2.2.3发育特点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之前(越冬始期)的一段时期,又称为冬前生长发育阶段。①以营养生长为主:

A.分蘖。播后6-7d出苗,出苗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生分蘖,越冬开始时分蘖发生停滞;

B.根。初生根不断伸长,并发生分枝,次生根随分蘖发生而发生;

C.茎。茎节分化完毕,但不伸长;

E.叶。近根叶数不断增多,单株叶面积逐渐增大。

②生殖生长。幼穗分化以二棱期或单棱期进入越冬期。

③生理代谢。以氮代谢为主,光合产物合成与积累量相对较少。管理特点该阶段虽然对肥、水的需求量不多,但肥、水在壮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1)营养生长阶段发育及管理特点发育特点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之前(越冬始期)的一段时期,发育特点从越冬始期至越冬结束(返青)又称为冬季生长发育阶段。

①以营养生长为主:单株发生分蘖1-2个,增生次生根3-4条,茎仍不伸长,发生叶片1-2片。

②生殖生长。春性品种幼穗分化处于二棱中期,半冬性、冬性品种处于二棱初期或单棱期。

③生理代谢。仍以氮代谢为主,光合产物合成量少,但积累量相对较多。

管理特点越冬期间需水、肥不多。(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发育及管理特点冬季生长发育阶段发育特点从越冬始期至越冬结束(返青)又称为冬季生长发育阶发育特点返青至抽穗是春季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①营养生长。

A.根。返青以后,随着气温、地温升高,根系向下深扎,范围扩大,拔节前后根量增长最快。

B.茎。茎秆开始伸长,到抽穗时株高已接近最大值;

C.叶。最后几片绿叶迅速生长,到挑旗时所有叶片全部展开。

D.分蘖。年前分蘖恢复生机,新的分蘖发生,起身至拔节期间田间总茎数达到高峰;随后分蘖向两极分化。(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发育及管理特点春季生长发育阶段发育特点返青至抽穗是春季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特点返青至抽穗是春季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②生殖生长。幼穗从返青时的二棱末期分化到拔节时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挑旗时的四分体形成期,抽穗时幼穗体积已增大至相当程度。③生理代谢的特点。碳、氮代谢并盛,干物质积累较多,阶段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5%-50%。管理特点该阶段对水肥需求量增多,需求也最为迫切。(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发育及管理特点春季生长发育阶段发育特点返青至抽穗是春季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致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了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源和图片,对相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致谢第三章小麦(wheat)附大麦(barley)第三章小麦(wheat)

第二节3.1概述3.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3.4小麦子粒品质3.5小麦栽培技术3.6大麦第二节3.1概述发育特点返青至抽穗是春季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②生殖生长。幼穗从返青时的二棱末期分化到拔节时的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挑旗时的四分体形成期,抽穗时幼穗体积已增大至相当程度。③生理代谢的特点。碳、氮代谢并盛,干物质积累较多,阶段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5%-50%。管理特点该阶段对水肥需求量增多,需求也最为迫切。(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发育及管理特点春季生长发育阶段发育特点返青至抽穗是春季生长发育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特点从抽穗开花到成熟的发育阶段。

①该阶段以子粒形成为中心,是增加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子粒产量的70%-80%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

②生理代谢。以碳代谢为主。管理特点需水肥不多,但少量的氮、磷供应,有利于子粒的形成、灌浆与成熟。(3)生殖生长阶段发育及管理特点发育特点从抽穗开花到成熟的发育阶段。

①该阶段以(1)种子的形态和构造

3.2.3.1种子的形态麦粒皮层胚胚乳果皮种皮胚根胚芽胚轴盾片糊粉层淀粉层3.2.3小麦的器官建成(1)种子的形态和构造3.2.3.1种子的形态麦粒皮当种子吸水达粒干重的42%-45%时,种子由凝胶变成溶胶状态;吸水45%-50%时进入发芽过程。

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达种子1/2长时称为发芽。

(2)种子的萌发与出苗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粒干重的42%-45%时,种子由凝胶变成①发芽出苗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低为0-4℃,最高为35-40℃。②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平均温度应适当低于最适发芽温度,一般在14-18℃之间。

(3)种子萌发与出苗的条件

③适于种子萌发出苗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低于60%时发芽困难。①发芽出苗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低为0-4℃,最高6.2.3.2根的生长须根系初生根(胚根、种子根)次生根(节根、不定根)6.2.3.2根的生长须根系初生根次生根(1)初生根①发生在种子萌发时陆续发生,至第1真叶展开时停止发生,故又称种子根或胚根。②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在苗期超过地上部,三叶期入土可达60cm。初生根垂直向下生长,最深处达200-300cm。③功能在小麦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出苗至拔节是其发挥功能的最主要时期。由于初生根生长稳定,因而与稳产性关系密切。6.2.3.2根的生长(1)初生根①发生在种子萌发时陆续发生,至第1真叶展开时A.分蘖期。次生根随着分蘖的发生而发生。

B.越冬期间。地上部生长缓慢或停止,但根的生长并不停止,表现出明显的“上闲下忙”现象。

C.拔节期前后。分蘖进入两极分化后,是次生根数和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D.孕穗期。次生根生长渐缓。

E.开花期。根量达最大值。

F.灌浆期。根系活力衰退。(2)次生根深播浅播A.分蘖期。次生根随着分蘖的发生而发生。(2)次生根①形成A.茎秆地上和地下部分。◎地下3-8节,节间不伸长;◎地上4-6节,多为5节,节间伸长,构成茎秆的主体部分。B.节间长度。由下而上逐渐增长,穗下节间最长。C.节间粗度。第2节间直径较细,自下而上逐节变粗,穗下节间又较细。(1)茎的形成与伸长6.2.3.3茎的生长①形成(1)茎的形成与伸长6.2.3.3茎的生长②伸长◎分蘖发生基本停止时。节间开始自下而上伸长,且相邻节间有快慢重叠的共伸期:第1节间显著伸长时,第2节间开始缓慢伸长;第1节间定长时,第2节间迅速伸长,第3节间开始缓慢生长。◎拔节到抽穗。茎生长最快的时期。◎至开花结束。穗下节间停止伸长,株高定型。③茎重。伴随茎秆伸长,茎干重不断增加,通常在子粒快速灌浆期前后达最大值,此后因茎中贮藏物质向穗部运转而干重下降。(1)茎的形成与伸长6.2.3.3茎的生长②伸长(1)茎的形成与伸长6.2.3.3茎的生长①株高与产量◎株高30-150cm之间。◎抗倒伏品种株高。65-80cm。◎株高过矮。则叶片过于密集,影响光能的利用,后期灌浆落黄也差;◎株高过高。则易倒伏,收获指数较低。(2)茎秆性状与产量6.2.3.3茎的生长①株高与产量(2)茎秆性状与产量6.2.3.3茎的生长②茎秆的解剖结构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

A.抗倒能力强的茎秆:

◎薄壁组织木质化程度高;

◎机械组织发达

◎大维管束长、宽、多;

◎基部节间较短;

◎髓腔大小适中;

◎单位长度的干重高。

B.一般株高适宜、茎秆粗壮的品种或植株,穗部发育良好。(2)茎秆性状与产量6.2.3.3茎的生长②茎秆的解剖结构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2)茎秆性状与产量6.叶耳auricles叶片blade叶鞘sheath叶舌ligule6.2.3.4

叶的生长A.形态。麦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叶舌等部分组成。第1真叶尖端较钝。同一茎上的叶片,自下而上渐次增长、增宽,以倒2叶为最长,倒一叶为最宽。倒一叶又称为旗叶。叶耳auricles叶片blade叶鞘sheath叶舌lig

B.叶片的建成。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过程。

◎分化。除1-3叶在种子胚中业已分化外,其余叶片均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

◎伸长。伸长期的叶片,光合产物多为自身所利用,输出甚少。

◎定型。从定型到枯黄50%前为叶片功能期。

C.叶的功能期长短。南方麦区一般1-3叶的功能期最长,可达80d左右,以后各叶逐渐减少,旗叶最短,为45-50d。(1)叶的建成B.叶片的建成。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过程。

◎(2)叶片分组及其功能①近根叶组②中层叶组③上层叶组发生时间着生位置功能的不同冬性品种:13-15片半冬性品种:11-13片春性品种:9-11片主茎叶片(2)叶片分组及其功能①近根叶组发生时间冬性品种:13-15(2)叶片分组及其功能(2)叶片分组及其功能①分蘖节基部若干密集在一起的节所组成的节群。②分蘖节的作用◎着生分蘖、次生根和近根叶的组织;◎麦苗贮藏养分的器官之一,可溶性糖含量高,具有高度的抗寒力。6.2.3.5

分蘖及成穗(1)分蘖节①分蘖节6.2.3.5分蘖及成穗(1)分蘖节分蘖与母茎叶龄保持n-3同伸关系。(2)分蘖发生与叶蘖同伸规律

适期播种条件下,出苗后15-20d就进入分蘖期。分蘖与母茎叶龄保持n-3同伸关系。(2)分蘖发生与叶蘖同伸规①从4叶期至越冬期北方地区冬小麦分蘖动态为双峰曲线。南方冬小麦分蘖动态只有一个高峰,呈单峰曲线。

②起身至拔节以后,随着生长和营养中心转移,分蘖开始发生两极分化。

因此,冬前发生的低位蘖容易成穗,冬前晚生分蘖和春生蘖成穗率则较低。(3)分蘖与成穗①从4叶期至越冬期北方地区冬小麦分蘖动态为双峰6.2.3.6

穗的分化与形成(1)麦穗构造2枚鳞片复穗状花序穗轴小穗小穗轴2片护颖3-9朵小花外稃内稃3个雄蕊1个雌蕊2枚鳞片复穗状花序穗轴小穗小穗轴2片护颖3-9朵小花外稃内稃3个雄蕊1个雌蕊6.2.3.6穗的分化与形成(1)麦穗构造2枚鳞片复穗状花幼穗分化前生长锥外形为半圆球体,宽度大于长度。幼穗分化过程①伸长期②单棱期(穗轴分化期)③二棱期(小穗原基分化期)

④护颖分化期⑤小花分化期⑥雌雄蕊分化期⑦药隔分化期⑧四分体形成期(2)穗的分化过程幼穗分化前(2)穗的分化过程穗分化与外部器官的对应关系及时间(河北)穗分化与外部器官的对应关系及时间(河北)6.2.3.7

子粒发育与灌浆成熟(1)抽穗、开花与受精抽穗麦穗顶端(不连芒)第一个小穗露出剑叶鞘。从主茎抽穗开始到整株抽穗结束约需3-5d。开花小麦抽穗后一般2-7d开花。小麦昼夜均可开花,但在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较多。受精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经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开始发育。6.2.3.7子粒发育与灌浆成熟(1)抽穗、开花与受精抽致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了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源和图片,对相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致谢第三章小麦(wheat)附大麦(barley)第三章小麦(wheat)

第三节6.1概述6.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6.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6.4小麦子粒品质6.5小麦栽培技术6.6大麦第三节6.1概述6.2.3.8子粒发育与灌浆成熟(1)抽穗、开花与受精抽穗麦穗顶端(不连芒)第一个小穗露出剑叶鞘。从主茎抽穗开始到整株抽穗结束约需3-5d。开花小麦抽穗后一般2-7d开花。小麦昼夜均可开花,但在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较多。受精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经双受精过程,胚和胚乳开始发育。6.2.3.8子粒发育与灌浆成熟(1)抽穗、开花与受精抽(2)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从受精到子粒成熟,一般历时30-40d。(2)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从受精到子粒成熟,一般历时30-40①坐脐:开花后3d左右,子房开始膨大,呈盾状,胚乳清水状,子粒灰白色;②多半仁:开花后10-15d左右,子粒体积达最大值的3/4,胚乳为清乳状,含水量达70%以上,子粒灰绿色,胚具有一定的发芽能力;③顶满仓:开花后30-35d左右,子粒体积达最大值,干物质迅速增加,胚乳为炼乳状,鲜重达最大值,含水量下降到45%左右,子粒呈黄绿色;④硬仁:开花后35-40d左右,含水量大幅下降,体积缩小,呈现固有色泽,子粒变硬。子粒经过4个形态变化时期①坐脐:开花后3d左右,子房开始膨大,呈盾状,胚乳清水状,65要经历的3个过程子粒从受精到成熟子粒形成过程子粒灌浆过程子粒成熟过程坐脐多半仁顶满仓硬仁65要经历的3个过程子粒形成过程子粒灌浆过程子粒成熟过程坐脐66子粒灌浆过程用手指可挤压出白色乳浆的时期为乳熟期;子粒呈黄绿色,胚乳呈面筋状,可捏成团,体积开始缩小,灌浆接近停止的时期为面团期。子粒成熟过程当灌浆速度减慢,子粒干重达最大值,含水量由45%降到22%-20%,子粒由黄绿变黄色,胚乳呈蜡质状,叶片大部或全部枯黄,穗下节间呈金黄色的时期为蜡熟期(蜡熟期末期为田间成熟期,也是收获适期);干物质积累停止,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子粒变硬,不能用指甲掐断,植株枯黄的时期为完熟期,此时收获易断穗落粒,并因呼吸消耗而粒重下降。66子粒灌浆过程用手指可挤压出白色乳浆的时期为乳熟期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生活周期中,需要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完成个体发育的全过程,才能正常抽穗结实,这个分为不同阶段的质变过程称为阶段发育。6.2.2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应用6.2.2.1阶段发育特性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生活周期中,需要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小麦营养体生长一定程度后,茎端生长锥需要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转向分化幼穗,称感温(春化)阶段;小麦通过感温(春化)阶段以后,又需要一定时间的长日照和较高的温度的条件下,才能使幼穗正常发育,称光照阶段。二者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可以暂停,但不能逆转)。6.2.2.1阶段发育特性小麦营养体生长一定程度后,茎端生长锥需要一定时间和一①感应低温的部位为茎端生长锥。②春化阶段长的品种则叶片及分蘖数较多。

③通过春化阶段后,植株水肥吸收及干物质累积速度加快,呼吸及蒸腾强度显著提高,保水力、抗寒性及抗旱性显著下降。(1)春化阶段(感温阶段)①感应低温的部位为茎端生长锥。(1)春化阶段(感温阶段感温阶段的品种类型(1)春化阶段(感温阶段)感温阶段的品种类型(1)春化阶段(感温阶段)光照阶段在幼穗分化至雌雄蕊原基(即顶小穗形成)时结束。感应日长的部位为叶,故营养体生长状况、光照强弱等均会影响光照阶段进行。延长光照阶段,推迟顶小穗形成,能增加每穗小穗、小花数,有利形成大穗。(2)光照阶段(感光阶段)光照阶段在幼穗分化至雌雄蕊原基(即顶小穗形成)时结束光照阶段的品种类型光照阶段的品种类型我国不同生态型小麦的分布我国不同生态型小麦的分布①温度◎春化阶段。温度低于0℃时春化速度降低,低于-4℃时春化停止;适温条件下,春性品种春化时间短,而冬性品种则较长。◎光照阶段。最适温度为20℃左右,4℃以下时光照阶段不能通过,低于10℃或高于25℃,则影响光照阶段通过的速度。②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不足,植株合成的有机养分减少,春化与光照阶段进行缓慢。③土壤水分过多或不足,植株生长停止,春化与光照阶段受抑。④氮肥过多,根、茎、叶等器官的生长消耗过多有机营养,导致生长锥有机营养供应减少,通过春化与光照阶段的时间延长。(3)外界条件对阶段发育的影响①温度◎春化阶段。温度低于0℃时春化速度降低,低于-4℃时①北种南引常表现迟熟,甚至不能正常抽穗,引种不易成功②南种北引一般表现早熟,但抗寒性弱,易遭受冻害,难以越冬,产量低。③纬度相同或相近的生态区引种较易成功。但也要注意海拔高度和气候。举例说明:四川绵阳;湖北江汉平原;江苏扬州。6.2.2.2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⑴引种

①北种南引常表现迟熟,甚至不能正常抽穗,引种不6.2.2.2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感温品种的农艺性状①冬性品种。迟熟,耐寒抗冻,分蘖力强,植株匍匐;

②春性品种。早熟,不耐寒抗冻,分蘖力弱,植株直立;半冬性品种居中。6.2.2.2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同感温品种6.2.2.2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同种植区域的品种选择

①高纬度地区。逐渐过渡到冬性和光照反应敏感型的品种;

②低纬度地区。则逐渐过渡到春性和光照反应迟钝型的品种。6.2.2.2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同种植区域的品种①播种期。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将很快通过阶段发育,抗寒能力降低,易受冻害。冬性品种播种过迟,分蘖过少,生育期推迟。②播种量。春性品种分蘖力弱,单株分蘖少,宜密植,播种量较大;冬性品种分蘖力强,播种量相应宜小;半冬性品种居中。③田间管理措施。◎春性品种。冬前宜加大肥水以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冬季控群体;

◎冬性、半冬性品种。冬、春应合理调控群体,使群、个体充分协调。6.2.2.2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2)阶段发育理论在栽培中的应用①播种期。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将很快通过阶段发育,抗寒能力降低6.3.1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6.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6.3.1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6.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生育时期依次(或重叠)进行。

生育前期(营养生长阶段)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根、叶、蘖的生长;

生育中期(并进生长阶段)的光合产物既供应营养器官也供应生殖器官生长所需;

生育后期(生殖生长阶段)的光合产物则大都运往子粒。

在其形成过程中,生长后期的产量因素可以补偿生长前期所损失的产量因素。6.3.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生育时期依次(或重叠)进行。

6.3.2.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构成,最终在分蘖两极分化时决定,是分蘖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结果。所以,生长发育前期以及返青至拔节阶段,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新疆温泉县安格里格乡冬小麦长势喜人6.3.2.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①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②栽培技术措施。播种期、播种量、窄行条播或宽行条播、种子覆土深浅、土壤含水量(60%,70%,85%)、分蘖期间追施氮、磷肥或氮、磷配合作种肥、苗期镇压、深中耕。③气象条件。温度(<3,13-18,>18℃),分蘖期日照量。④植株状态。

◎冬前具有4片以上叶的分蘖。分蘖成穗率高;

◎冬前少于4片叶的分蘖。群体小时成穗率高,群体大时成穗率低。

◎单株营养面积。在一定的播种量范围内,其它条件相同时,单株营养面积大者,分蘖成穗率高。(1)影响分蘖力的主要因素①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1)影响分蘖①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高产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植。②培肥地力。施肥。③培育壮苗。

◎壮苗。分蘖的成穗率则较高。

◎弱苗。应结合浅中耕,在起身以前实施肥水措施,以增加春季分蘖;

◎旺苗。应在拔节后酌量追肥、灌水。(2)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①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高产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幼穗分化开始→子粒形成。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时期。①光照。长日照导致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小花数减少;而短日照可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每穗小穗数。②温度。一定时间和程度的低温通过春化发育,继而开始幼穗分化。其次,温度影响幼穗分化进程。10℃以下的温度延缓分化进程,有利于形成大穗。③土壤水分。

◎土壤缺水。缩短穗分化时间,致使穗短而粒少。

◎伸长期。缺水,小穗数减少;

◎二棱期。缺水,小穗数减少,减少幅度低于伸长期;

◎小花分化期。缺水,小花数减少;

◎药隔形成期至四分体形成期。小麦对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此期缺水,退化小花比率增加。(1)影响幼穗分化的主要因素6.3.2.2穗粒数的形成幼穗分化开始→子粒形成。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时期。(1)影响幼穗④矿质营养。

◎氮素。充足供应氮素,可延缓穗分化进程,使穗部器官数目增加;缺氮加速幼穗分化进程,小穗数目减少。

◎磷素。适宜磷素促进穗的发育,但对小穗和小花数的影响不大;药隔至四分体期间缺磷,退化小花比率增大。

◎钾素。适量钾素有促进壮秆大穗的功能,缺钾则穗发育不良。⑤有机营养。如在药隔形成期间,植株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高时,退化小花数目则减少。(1)影响幼穗分化的主要因素④矿质营养。

◎氮素。充足供应氮素,可延缓穗分化进程,使开花和授粉受精过程需要晴朗的天气。①温度最适温度为18-22℃,低于-2℃或高于30℃,花药受害或雌雄蕊失去受精能力,结实率降低。②大气相对湿度

◎最适宜的大气相对湿度为70%-80%。

◎开花时湿度过大或遇雨,花粉粒吸水膨胀而破裂。

◎若大气相对湿度过低(低于30%),花粉粒失水。③土壤相对湿度

◎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

◎土壤水分不足(低于60%)或过多(高于85%),开花与受精过程受到影响。(2)开花、授粉受精和子粒形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开花和授粉受精过程需要晴朗的天气。(2)开花、授粉受精和子粒①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护颖分化以前是决定小穗数目的关键时期,只要能保证使幼穗以二棱期越冬,小穗数目就会增多。欲使幼穗在入冬时节进入二棱期,生产上就要通过适期适量播种以保证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力使幼苗在冬前形成壮苗。②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增加植株有机营养。

小花结实率一般只有20%-30%,其它不实小花大都集中在药隔至四分体期间退化。因此,生产上要促控结合,促进分蘖两极分化,力使株间通风透光良好,最大限度地制造并积累有机营养,从而减少退化小花比率。(3)促进穗大粒多的主要途径①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护颖分化以前是决定小穗数目的粒重最终在蜡熟末期决定。

子粒形成、灌浆与成熟过程,是影响粒重高低的关键阶段。6.3.2.3粒重的形成粒重最终在蜡熟末期决定。

子粒形成、灌浆与成①温度。最低12℃、最适20-22℃、最高25℃。灌浆期间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粒重增加。②光照。开花到成熟期间,要求天气晴朗,光照充足。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有机物质向子粒中的运转受阻,粒重降低。③大气相对湿度。适宜的大气相对湿度为60%-80%。④土壤水分。抽穗后最适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灌浆期为60%-70%。⑤矿质营养。氮素、磷素、钾和微量元素。⑥栽培技术措施。播期与粒重,基本苗与粒重。(1)影响子粒形成、灌浆与成熟的因素①温度。最低12℃、最适20-22℃、最高25℃。灌浆期①增加子粒干物质来源。子粒干物质的来源有两个方面。②扩大子粒容积。如果子粒形成期间遭遇干旱、雨涝、高温、病虫害等,子粒容积缩小,粒重降低。③延长灌浆时间和提高灌浆强度。日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时,灌浆期长而粒重高。④减少干物质消耗。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此时收获最为适宜。若收获过晚,由于子粒本身较高的呼吸作用以及因遇雨、多露而造成的淋溶作用等,千粒重降低。(2)提高子粒千粒重的主要途径①增加子粒干物质来源。子粒干物质的来源有两个方面。(2)提高高产群体结构,就是指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栽培技术,以及所选用品种的特征特性而建立的合理群体结构。6.3.3小麦高产群体结构与质量指标高产群体结构,就是指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条件、栽培小麦群体大小主要内容有单位面积基本苗数、单位面积总茎数(茎、蘖变化动态)、单位面积穗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根系发达程度等。高产田冬前单位面积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1.5倍,春季最大总茎数是计划穗数的2倍。

高产群体LAI的变化动态是,冬前为1左右,起身期1.5-2.0,拔节期3-4,挑旗期6-7,灌浆期保持在3-4。6.3.3.1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小麦群体大小主要内容有单位面积基本苗数、单位面积总茎致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了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源和图片,对相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致谢第三章小麦(wheat)附大麦(barley)第三章小麦(wheat)

第三节6.1概述6.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6.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6.4小麦子粒品质6.5小麦栽培技术6.6大麦第三节6.1概述(1)以主茎穗为主。基本苗较多,每亩30-40万苗。适用于晚播麦田。采用这一途径的晚播麦田,拔节前应适度控制无效分蘖,避免因群体过大而倒伏。(2)以分蘖穗为主。基本苗较少,每亩8-12万苗。分蘖成穗率达50%以上。采用这条途径时,对土壤肥力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3)主茎穗与分蘖穗并重。基本苗适中,每亩13.3-20万苗,总穗数中主茎穗与分蘖穗约各占50%。通常选用分蘖力中等或偏上、穗型较大、秆壮抗倒的品种。这一途径适于中产麦田,为当前生产中所普遍采用者。6.3.3.2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1)以主茎穗为主。基本苗较多,每亩30-40万苗。适用于晚⑴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品种特性、产量与适宜穗数指标等,确定出合理的基本苗数。⑵在有效分蘖期(叶龄指数为45%-55%)内促进有效分蘖发生,保证群体总茎蘖数和预期穗数相当。⑶在有效分蘖终止临界叶龄期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使之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0(大穗型品种)、2.5倍(多穗型品种)。⑷控制最大LAI为6-7,并保证群体于挑旗期封垄(行)。⑸开花后控制LAI的衰减速度,增加后期光合产物生产与积累。6.3.3.3高产群体调控程序⑴根据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品种特性、产量与适宜穗数指标等,6.4.1子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小麦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商品品质等。6.4小麦子粒品质6.4.1子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小麦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加工普通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为6.9%-22%,大多为12%-16%。子粒蛋白质由20多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其中赖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较低。子粒中淀粉占57%-67%,同时还富含B类维生素,但维生素A含量很少。6.4.1.1营养品质普通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为6.9%-22%,大多为126.4.1.2加工品质籽粒食品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一次加工品质出粉率容重种皮百分率硬度面粉白度千粒重皮色子粒饱满度二次加工品质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软化度评价值籽粒面粉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一次加工品质出粉率容重种皮百分率硬度面粉白度千粒重皮色子粒饱满度二次加工品质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软化度评价值6.4.1.2加工品质籽粒食品一次加工二次加工一次加工品质二一次加工品质即磨粉品质,是指在碾磨为面粉的过程中,子粒对磨粉工艺所提出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常用子粒容重、硬度、出粉率、面粉的灰分含量、面粉白度、加工耗能等作为指标。6.4.1.2加工品质(1)一次加工品质一次加工品质即磨粉品质,是指在碾磨为面粉的过程中,子二次加工品质即食品加工品质,是指在加工成食品时,面粉对食品在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上所提出要求的适应性和满足程度。(2)二次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即食品加工品质,是指在加工成食品时,面粉面筋:面粉加水揉制成面团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在水中揉洗去除淀粉、麸皮以及其它水溶性物质,所剩余的有弹性和粘弹性的胶皮状物质即为面筋。中国强筋小麦的湿面筋含量要求在32%以上。面筋的概念面筋:面粉加水揉制成面团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在水中揉洗去专用小麦是指那些具有不同品质特性、专门用以制作某类或某种食品,如面包、面条、馒头、饺子、糕点、饼干等,或专门用作某种特定用途的小麦。3.4.2专用小麦及其分类专用小麦是指那些具有不同品质特性、专门用以制作某类或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的品质指标优质强筋、弱筋小麦的品质指标(1)强筋小麦国标中的一等强筋小麦,适合制作面包、通心粉等。(2)准强筋小麦国标中的二等强筋小麦,适合制作优质面条、(北方)馒头等。(3)中筋小麦中等筋力的小麦。中筋小麦适合制作种类繁多的食品,如面条(挂面、通心面、方便面)、(北方)馒头、饺子、包子、油条等。(4)准弱筋小麦筋力较弱的小麦,适合制作(南方)刀切馒头、发酵饼干及酿造啤酒。(5)弱筋小麦国标中的弱筋小麦,适合制作蛋糕、糕点、酥性饼干、酥饼等。中国专用小麦(1)强筋小麦国标中的一等强筋小麦,适合制作面包、通心粉6.5小麦栽培技术6.5.1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6.5.2小麦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6.5.3小麦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6.5.4各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6.5小麦栽培技术6.5.1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1.耕作层深厚:一般为20cm以上;2.结构良好:具团粒结构或良好的柱、块状结构。3.有机质含量高:沙壤土1.2%以上,黏土2.5%左右。4.土壤养分丰富:含氮量0.1%以上,生长期间水解氮70mg/kg左右,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含量>12mg/kg;5.土地平整:地面坡度小于0.1%-0.3%,有利灌排;6.酸碱适中:土壤pH6.8-7.0。6.5.1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6.5.1.1高产的土壤指标表土层(A层)心土层(B层)底土层(母质层)(C层)1.耕作层深厚:一般为20cm以上;6.5.1高产6.5.1.2麦田土壤耕作技术(1)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相结合地多且肥力差的地区;稻茬麦区。(2)麦田整地技术整地的质量标准是“早”、“深”(25-30cm

)、“净”、“透”、“实”、“平”、“细”、“足”。6.5.1.2麦田土壤耕作技术(1)合理轮作倒茬,用地养地6.5.2.1小麦的需肥特性(1)需肥量及氮、磷、钾的吸收比例6.5.2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研究表明,每生产100kg子粒,需纯氮(3.1±1.1)kg、纯磷(1.1±0.3)kg、纯钾(3.2±0.6)kg,三者的比例约为2.8:1:3.06.5.2.1小麦的需肥特性(1)需肥量及氮、磷、钾的吸收比表7-2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表7-2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的吸收量也相应增加。

①起身以前,麦苗较小,氮、磷、钾吸收量较少;

②起身以后,植株生长迅速,养分需求量急剧增加;

③拔节至挑旗期间是氮、磷、钾的吸收盛期;

④氮、磷的吸收量在成熟期达最大值,钾的吸收在抽穗期达最大值以后出现外排现象。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

①氮在苗期主要用于分蘖和叶片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②拔节至开花期间,主要用于茎秆和分化中的幼穗;

③开花以后,则主要流向子粒。

④磷的积累分配与氮基本相似,但吸收量远小于氮。

⑤钾向子粒中的转移量却很少。(2)氮、磷、钾吸收的阶段性变化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氮、磷、钾的吸收量也产量为每公顷7500kg时,大约每公顷需施优质有机肥4.5t以上,标准氮肥750kg(21.21%)左右,标准磷肥(含P2O514%)600-750kg,缺钾地块应施用适量钾肥。6.5.2.2小麦施肥技术(1)施肥量的确定产量为每公顷7500kg时,大约每公顷需施优质有机①底肥。通常每公顷施用有机肥4-5t,标准氮肥300-450kg,过磷酸钙450-750kg。②种肥。每公顷用45-60kg标肥作种肥,每kg化肥可增产5kg左右。③追肥。可分为冬追肥和春追肥两种。冬前苗弱时,冬追肥量可多一些;中、低产田,冬、春追肥的比例以7:3为宜;高产田冬追肥量要少于春追肥量或冬前不追肥。(2)施肥技术①底肥。通常每公顷施用有机肥4-5t,标准氮肥300-4

冬季追肥

一是分蘖肥,促进冬前分蘖发生和巩固早生低位蘖,在底氮肥施用较少的情况下,每公顷可追施标准氮肥150-225kg;二是腊肥,即在越冬期间,每公顷用30-45kg标肥掺有机肥撒施。春季追肥

一是返青肥,促进年后分蘖发生,巩固冬前分蘖,并利于幼穗正常分化发育,弱苗每公顷施用标准氮肥150-225kg,一类、二类苗可少施或不施;

二是起身-拔节肥,壮苗在起身期、旺苗在拔节后每公顷施用标准氮肥150-225kg;

三是挑旗肥,即在旗叶露尖前后,当叶色转淡、植株有早衰迹象时,每公顷补施标准氮肥75kg左右;

四是后期根外喷肥,即在挑旗-灌浆初期每公顷喷洒浓度为10-20g·L-1的尿素、标准氮肥和过磷酸钙溶液,或浓度为2g·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900kg。冬季追肥

一是分蘖肥,促进冬前分蘖发生和巩固早生低位蘖,6.5.3小麦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水技术6.5.3.1小麦的需水特性6.5.3小麦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水技术6.5.3.1小麦的小麦一生的总耗水量为400-600mm(4000-6000m3·hm-2)。据单玉珊(2001)研究,在产量为2250-7500kg·hm-2范围内,随产量提高,耗水量呈线性增加,耗水系数降低,水分生产率提高。(1)需水规律小麦一生的总耗水量为400-600mm(4000单位面积麦田在1d之内损耗于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的水分总量称日耗水量。出苗前后,日耗水量为7.5m3·hm-2上下;以后随着分蘖发生,日耗水量稍有增加,约为9-10.5m3·hm-2;越冬期间,气温较低、麦苗幼小,棵间蒸发量小,植株蒸腾弱,日耗水量低至7.5m3·hm-2以下;返青以后,随着气温日渐回升和植株生长速度加快,日耗水量迅速增加,即从返青期的15m3·hm-2左右增加到挑旗期的45m3·hm-2以上(需水高峰期);高峰期过后,随着植株逐渐衰老,蒸腾量慢慢减少,日耗水量随之下降,到成熟时仅为30m3·hm-2左右。(1)需水规律单位面积麦田在1d之内损耗于棵间蒸发与叶面蒸腾的水分致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了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源和图片,对相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致谢第三章小麦(wheat)附大麦(barley)第三章小麦(wheat)

第三节3.1概述3.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3.4小麦子粒品质3.5小麦栽培技术3.6大麦第三节3.1概述①麦田灌水量为600-750m3·hm-2左右。②播种前所浇灌的水叫底墒水。>60%-70%。③临近越冬时的麦田灌水叫冬灌。3.5.3.2麦田灌排水技术(1)灌水技术小麦冬灌①麦田灌水量为600-750m3·hm-2左右。3.5.④返青水。可巩固冬前分蘖和争取部分早春分蘖成穗,同时增加穗粒数。浇灌返青水的时间,应掌握在5cm地温稳定通过5℃以后,因为灌水过早,土温下降,返青推迟。⑤拔节水。可加速分蘖两极分化进程,提高成穗率,同时减少不孕小穗数目,增加穗粒数。晚播弱苗分蘖少,应提前浇灌拔节水。旺苗则应通过控制拔节水来控制对氮的吸收,加速中、小分蘖死亡,提高成穗率。⑥孕穗水。可满足小麦在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的需求,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⑦灌浆水。有利于开花和授粉受精,促进子粒形成,增加穗粒数,并提高千粒重,其具体灌水时间应掌握在开花后5-20d内。(1)灌水技术④返青水。可巩固冬前分蘖和争取部分早春分蘖成穗,同时增加穗粒什么叫小麦的冬灌?冬灌有何作用?怎样冬灌?⑴冬灌临近越冬时的麦田灌水叫冬灌。

⑵冬灌有何作用

①冬灌可以提高地温或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缩小昼夜温差,防止麦苗受冻;

②冬灌后土壤的“冻─消”作用使表土疏松、细碎,土体紧密、减少根系架翘空现象;

③冬灌的水分效应可维持到翌年春季,即可起到“冬灌春用”的作用。

⑶冬灌方法

①适宜冬灌的温度为3℃左右(日消夜冻)。一般要求从5℃时始灌,到3℃时灌溉结束。低于3℃时冬灌,灌后麦苗有遭受冻害或窒息死亡的危险。

②下湿地、上浸地、稻茬麦田可不灌。

③单根独苗或弱苗因易受冻而不灌,旺苗不缺水肥,亦无需灌水。什么叫小麦的冬灌?⑴冬灌临近越冬时的麦田灌水叫冬灌。

⑵畦灌灌溉方式沟灌喷灌暗管输水畦灌沟灌喷灌暗管输水畦灌灌溉方式沟灌喷灌暗管畦灌沟灌喷灌暗管筑造或健全干、支、斗、农、毛等灌排渠系,可有效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整地时筑造厢沟、腰沟、围沟,做到深沟高厢,沟渠相通是排涝防渍的重要技术。可采取的栽培措施包括:

①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

②连片种植,杜绝水包旱或水旱互包;

③加深耕层,破除犁底层,有效减少潜层水;

④生育期间勤中耕培土,勤清沟理厢,破除土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调节土壤含水量;

⑤增施有机肥,并配合施用磷肥,降低土壤容重。

(2)排涝防渍技术

筑造或健全干、支、斗、农、毛等灌排渠系,可有效排出田间积水作物栽培学小麦课件3.5.4各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3.5.4.1苗期栽培技术3.5.4.2返青至抽穗阶段的栽培技术3.5.4.3抽穗成熟阶段栽培技术3.5.4各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3.5.4.1苗期栽培技术灭三子(深子、露子、丛子),争早、全、齐、匀苗,为壮苗早发促蘖增穗打好基础。3.5.4各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3.4.1播种出苗阶段1.主攻目标

灭三子(深子、露子、丛子),争早、全、齐、匀苗,为(1)选用良种(2)种子准备(3)最佳播种期的确定(4)施足底肥,增施种肥(5)基本苗和播种量的确定(6)播种方法(7)提高播种质量(8)播后管理2.栽培措施(1)选用良种2.栽培措施

①要根据当地生态、土壤条件、市场需求选种适宜的专用小麦类型。

A.在稻、麦两熟或麦与杂粮复种地区

a.早茬麦首选用耐寒性较强、适宜早播的品种;

b.晚茬麦应选用耐迟播的春性品种;

B.麦棉套作地区应选用株型紧凑、早熟抗倒的品种,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2.栽培措施(1)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①要根据当地生态、土壤条件、市场需求选种适宜的专用小麦类

②要立足稳产保收,选择抗御当地自然灾害的优良品种。

A.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生长后期湿害和赤霉病、白粉病危害严重,要注意选用早熟、耐湿性强、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

B.丘陵地区土壤贫瘠,冬春干旱影响大,应选用分蘖性强、抗旱、耐瘠的品种;

C.平原地区肥水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应选用耐肥抗倒、生产潜力较大的品种。

D.高寒地区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高寒地区,要注意选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2.栽培措施(1)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②要立足稳产保收,选择抗御当地自然灾害的优良品种。(2)种子准备

①晒种和选种播前要晒种并精选种子;②拌种消毒小麦种子常携带有病菌,要注意应用药肥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③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以备准确计算播种量。(2)种子准备

①播种期的适宜日均温:冬性品种为16-18℃;半冬性品种15-16℃;春性品种14-15℃。

②我国不同地区小麦播种期:北部冬麦区的播种适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黄淮平原麦区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长江中下游麦区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长江上游麦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华南麦区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3)最佳播种期确定①播种期的适宜日均温:(3)最佳播种期确定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N、P、K化肥,以满足苗期生长及小麦一生对养分的需要。在小麦播种时,施用少量速效化肥与种子同时播下作种肥,是一种经济的施肥方法。(4)施足底肥,增施种肥基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使用N、P、K化肥,以满足①基本苗基本苗数(104/hm2)=适宜穗数(104/hm2)÷单株成穗数6000-7500kg/hm2的高产田,适期播种时基本苗一般为150×104-225×104/hm2,晚播时需适当增加基本苗。②播种量(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5)基本苗与播种量确定①基本苗(5)基本苗与播种量确定例题:某小麦田面积为1亩,计划产量为300kg/亩,计划有效穗数为30×104/亩,单株成穗数为2.0,种子千粒重为38g,种子净度为100%,发芽率为95%,田间出苗率为80%。试计算该麦田的播种量。基本苗=30×104÷

2.0=15×104该麦田的播种量为7.5kg例题:某小麦田面积为1亩,计划产量为300kg/亩,计划有效①条播、②撒播、③穴播①条播

落子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中后期群体内通风透光较好,便于机械化管理,是适于高产和有利于提高工效的播种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宜适当加宽行距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个体与群体矛盾。(6)播种方法①条播、②撒播、③穴播(6)播种方法

优点多用于麦棉套作或稻麦轮作地区,土质黏重、整地难度大时宜撒播,有利于抢时、抢墒、省工,苗体个体分布与单株营养面积较好。缺点种子入土深浅不一致,整地差时深子、露子、丛子较多,成苗率低,麦苗整齐度差,中后期通风透光差,田间管理不方便。②撒播优点多用于麦棉套作或稻麦轮作地区,土质黏重、整地穴播也称点播或窝播。

优点在稻茬麦田和缺肥或混套作地区采用,施肥集中,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田间管理方便。

缺点花工较多,穴距较大,苗穗数偏少,影响产量提高。甘肃静宁县春小麦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③穴播穴播也称点播或窝播。甘肃静宁县春小麦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播种质量要求落子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消灭深子、露子、丛子,播后能适墒出苗。播种深度因地区、土质、土壤墒情等稍有差异,一般以3-5cm为宜。

北方因气温低,水分偏少宜稍深;

南方稻茬土偏黏,应适当浅播,生产上常因播种过深造成“三子”苗多,成苗率低。(7)提高播种质量播种质量要求落子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消灭深子、露

①播后镇压②喷施除草剂③抗旱④查苗补缺

(8)播后管理①播后镇压(8)播后管理⑴查苗补种,疏苗补缺。⑵中耕镇压,防旱保墒。⑶合理运筹肥水。⑷防御冻害⑸防治病虫害。3.5.4.2苗期栽培技术⑴查苗补种,疏苗补缺。3.5.4.2苗期栽培技术⑴分蘖开始至封冻期间均可进行中耕,尤其是在雨后和灌溉后,必须中耕以破除地面板结,弥补土壤裂缝。⑵下湿地、稻茬麦地、盐碱地宜早中耕、勤中耕以散墒。小麦苗期如何中耕?⑴分蘖开始至封冻期间均可进行中耕,尤其是在雨后和灌溉⑴何时镇压?

12月上旬镇压。⑵镇压有何作用?

在一般田块具有促根增蘖作用,在旺长麦田可使主茎粗壮,提高抗寒能力与抗旱性,抑制大分蘖徒长,缩小大、小分蘖间的差距。⑶哪几种情况不宜镇压?

土壤过湿、盐碱地、沙土地、拔节以后、播种过深或麦苗过弱的田块,不宜镇压。小麦何时镇压?镇压有何作用?哪几种情况不宜镇压?小麦镇压。

1982年初冬摄于京郊⑴何时镇压?

12月上旬镇压。小麦何时镇压?镇压有何⑴壮苗以保为主,即合理运筹肥水及中耕等措施,防止其转弱或转旺。⑵旺苗分为两类:

一是由于肥力高、墒足,且播种过早而形成的旺苗。

①防止措施是适期播种;

②补救措施是促控结合,争取麦苗由旺转壮。

二是由于肥力高、播种量过多而形成的旺苗。

①防止措施是减少速效氮肥施用量,降低播种量,

②补救措施是控制肥水供应,并结合深中耕(深6.7cm)、碾压等,抑制主茎和大分蘖旺长,减少小分蘖滋生。⑶弱苗则应抓住冬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采取疏松表土、破除板结、结合灌水开沟补施磷、钾肥等措施,力使麦苗由弱转壮。小麦苗期怎样进行合理运筹肥水?⑴壮苗以保为主,即合理运筹肥水及中耕等措施,防止其转弱或转

2008年1月15日,谷城县冷集镇袁冲村农民正在给冬小麦追施腊肥。什么是小麦腊肥?有何作用?如何用?

①腊肥指冬至过后气温显著下降时所施的肥料。②腊肥的作用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为春季生长奠定营养基础。③根据苗情施腊肥壮苗和弱苗应重施腊肥,一般施有机肥15000-22500kg/hm2。弱苗还应施尿素60-75kg/hm2。

旺苗不施腊肥。2008年1月15日,谷城县冷集镇袁冲村农民正在主要有细胞结冰和因土壤冻融,发生根拔、抬苗或凌截死亡。小麦冻害有哪些原因?主要有细胞结冰和因土壤冻融,发生根拔、抬苗或凌截死亡。小麦冻

⑴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合理管理肥水、培育壮苗等均可增强麦苗自身抗冻能力;⑵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水,有防冻效果。⑶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使麦苗恢复生长,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加强管理,仍可获得丰收。怎样防御小麦的冻害?⑴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合理管理3.5.4.3返青至抽穗阶段的栽培技术(1)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2)中耕、耙耱与镇压。(3)清沟排渍。(4)防止倒伏。(5)防治病虫害。3.5.4.3返青至抽穗阶段的栽培技术(1)因时因苗制宜,灵致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了部分来自网络的资源和图片,对相关作者致以真诚的感谢!致谢第三章小麦(wheat)附大麦(barley)第三章小麦(wheat)

第三节3.1概述3.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3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3.4小麦子粒品质3.5小麦栽培技术3.6大麦第三节3.1概述拔节孕穗阶段如何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⑴返青期肥水可增加春生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但使穗子不整齐。

①在肥力较高且冬季已施肥灌水的麦田,或群体过大、苗旺的麦田,返青期肥水通常不用。

②对于群体较小、苗弱的麦田,或晚茬麦田、旱地麦田、早播脱肥麦田,返青期肥水的作用显著。⑵起身期施肥灌水

分蘖成穗率的提高幅度大于返青期肥水,穗子整齐,穗大粒多。

①对群体较小的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大小适当且冬季未施肥的麦田,起身期肥水的效果较好;

②对群体过大且返青时进行过深中耕控制的麦田,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拔节孕穗阶段如何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⑴返青期肥水拔节孕穗阶段如何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⑶拔节期施肥灌水明显减少无效分蘖,促进大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不孕小穗和退化小花数目减少,穗大粒多;旗叶、倒2叶及穗下节生长健壮,光合性能增强。

对高产田,此次肥水很重要。⑷挑旗期施肥灌水促进花粉粒良好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延长后期功能叶的功能期,提高灌浆强度,增加粒重。

对叶片发黄、氮素不足的麦田,此时适量追施氮肥并灌水。拔节孕穗阶段如何因时因苗制宜,灵活运用肥水?⑶拔节期施肥灌⑴小麦倒伏的原因

①品种不抗倒;

②栽培措施不当:耕层浅、整地粗糙、播种太浅、土壤水分过多等导致根倒,施氮过多、追肥时期不当、播种密度过大等导致茎倒。⑵防止倒伏的措施主要有:

①采用高产、矮秆、抗倒伏性强的品种;

②加深耕层,提高整地质量;

③根据当地自然与生产条件等实行合理密植;

④合理运筹肥水措施,创建合理群体结构;

⑤分蘖末期至拔节期间,喷洒多效唑、烯效唑或矮壮素。小麦倒伏的原因是什么?防止小麦倒伏主要有哪些措施?⑴小麦倒伏的原因

①品种不抗倒;

②栽培措施不当:注意做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及时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病害防治白粉病纹枯病注意做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及时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1)灌溉与排渍(2)叶面喷肥(3)防御干热风与雨后青枯(4)防治病虫害(5)防止倒伏3.5.4.4抽穗成熟的栽培技术(1)灌溉与排渍3.5.4.4抽穗成熟的栽培技术什么是干热风和雨后青枯?如何防御干热风与雨后青枯?⑴干热风:是指连续2d以上14时气温高于等于30℃、大气相对湿度低于等于30%、风速大于等于3m·s-1的天气。干热风袭来,减产幅度严重者达30%以上。⑵雨后青枯:是指成熟前1周左右,阴雨过后天气骤然放晴(并伴以30℃以上高温),此时土壤水分较多,根系缺氧、活力降低,而地上部蒸腾剧烈,常导致水分失衡,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受阻,茎叶在叶绿素来不及分解的情况下即行干枯,引起减产10%-20%。⑶干热风和雨后青枯的防止措施是:

①选用耐高温、抗干热风的早熟品种;

②适期稍早播种使成熟期提前,避开危害;

③合理运筹肥水措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④营造防护林。什么是干热风和雨后青枯?⑴干热风:是指连续2d以上14时⑴减少灌水次数,即在灌好灌浆水的情况下,不再灌水;⑵掌握好灌水时间,即及早灌水,因为随子粒灌浆进程的推进,穗部重量越来越重;⑶选择灌水天气,即在无风晴朗天气条件下进行灌溉;⑷控制灌水量,即灌水时保证地面不积水,以免土壤呈泥浆状,招致根倒伏。小麦抽穗成熟阶段如何防止根倒?⑴减少灌水次数,即在灌好灌浆水的情况下,不再灌水;小麦抽穗主要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是黏虫、蚜虫、麦圆蜘蛛、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大量发生的时期,对粒重和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措施除采取选用抗病虫品种、田间开沟排水、降湿等农业综合措施防治外,必须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防治病虫主要病虫害小麦生育后期是黏虫、蚜虫、麦圆蜘蛛、白粉病、锈小麦蚜虫麦圆蜘蛛麦圆蜘蛛放大蚜虫小麦蚜虫麦圆蜘蛛麦圆蜘蛛蚜虫3.5.5小麦品质调控技术3.5.5.1强筋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3.5.5.2中筋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3.5.5.3弱筋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