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强化训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强化训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强化训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强化训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强化训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2.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A.提出“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另起炉灶”方针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C.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6.1955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联合国大会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投机商人扰乱金融秩序,囤积物资哄抬物价。人民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毛泽东称这次斗争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这次斗争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B.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C.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D.没收官僚资本和镇压反革命8.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1953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到1956年,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始了。下列成就属于1953—1956年的是()A.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渡江战役取得胜利C.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毛泽东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10.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荣家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把全部“家业”都交给了国家,被陈毅誉为“红色资本家”。他移交“家业”的时间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二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原因。1.答案:D材料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答案:B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这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争取在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故B项正确。3.答案:B根据“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项正确。4.答案:C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故B项错误;“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体现了政府要加强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5.答案:B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成就“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说明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故B项正确。6.答案:B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55年”和“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这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确。7.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兴风作浪,导致物价暴涨。人民政府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平抑了物价,稳定了市场,安定了人心,使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因此,毛泽东称这次斗争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故选A项。8.答案:C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7年,A项错误;B项发生于1949年,排除B项;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1954年,C项正确;D项发生于1949年,排除D项。9.答案:B“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中国共产党要和其他政党团体等合作治理国家,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10.答案:B根据“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把全部‘家业’都交给了国家”这两个关键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故选B项。11.答案:(1)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