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简_第1页
《统计学》习题简_第2页
《统计学》习题简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第一章~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40()①40个学生②40个学生的成绩③每个学生④每一个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标志是()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名称④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9090()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数量指标④标志值2020,这是()①对20年变量求平均②对20个指标求平均③对20个标志求平均④对20个标志值求平均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力武器①解决实际问题②认识社会③克服主观片面性④解决量论问题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①社会经济统计活动②政治经济学③数理统计学④解决理论问题二、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其顺序号填入题目后的括号内)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特征,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别()①品质标志可以用数量表示②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值表示③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值表示④数量标志不能用数量值表示要了解某市商业企业经营情况,则指标有()①该市商业企业个数②该市商业职工人数③该市职工工资总额④该市商业企业销售额⑤该市大中型企业个数指标与数量标志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①指标有可能成为数量标志②数量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③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④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⑤在任何情况下二者都可以互相转化()①每一个工业是总体单位②全部工业企业是统计指标③工业总产值13700亿元是统计指标④设备台数是离散变量⑤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是品质标志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有()①目的必须明确②指标必须确定③内容必须全面、系统④层次清楚,联系紧密⑤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是()①数量性②总体性③社会性④连续性⑤具体性统计指标体系按其作用不同分为()①社会指标体系②经济指标体系③科学技术指标体系④基本指标系⑤专题指标系三、填空题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统计在管理工作中的功能有((、和(。“统计”一词的涵义有(()和(。标志是说明()特征的,分为()和(。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的()及其(四、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2.统计指标:五、简答题简述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何为“统计”的三种不同的涵义,它们之间关系如何?一个完整科学的统计指标应满足哪些要求?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与联系?要了解某市工业的情况,指出其中的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变量值第三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①就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了调查②到茶叶产区了解收购情况③对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④抽选一部分单位对已有资料进行复查下述调查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①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②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③对2003的职称评审结果进行调查④按月上报商品销售额一次性调查一般是()①定期进行的调查②不定期调查③和时间没有关系的调查④每隔一定时间,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不定期进行全国工业调查企业设备普查,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①调查对象②调查总体③调查单位④填报单位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①二者一致的②二者不一致③二者没有关系④二者有时一致普查中规定的标准时间是()①时期现象的调查时间②时点现象的调查时间③调查期限④调查登记的时间有意识地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是()①重点调查②抽样调查③典型调查④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法是()①非全面报表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将叫总体()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①按品质标志②按数量标志③按数量指标④按一定标志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在于()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研究现象间的依存关系③区分事物质的差别④划分经济类型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是()①划分各组界限②确定组数③选择分组标志④确定组距按数量标志分组,首先要确定总体()①各组成部分间的数量界限②各组组限的取值③各组组距和组数④在选定标志特征下有多少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根本区别是()组③分组数目的多少④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平行分组体系和复合分组体系的区别是()①每一次分组固定因素的多少不同②两者选择的分组标志不同③二者研究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④各体系包括的组数多少不同各组次数除以本组组距,称为()①频数②频率③比率④次数密度分布数列指()①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②按数时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③按数量指标分组形成的数列④按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当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一定时,则意味着()①组距一定②组数一定③全距一定④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成正比用组中值做为组内变量值的代表值,是因为()①组中值更有说服力②组中值就是组平均数③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有代表性④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中所起的作用 ()①与各组次数或比率大小无关②与次数大小有关;与比例大小无关③次数或比例大的组,其就量值的作用小④次数或比例小的组,其变量值的作用小各组上下限简单平均等于()①组数②组距③组限④组中值二、多项选择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①经常性调查是定期调查,一次性调查都是不定期调查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单位③调查期限即工作的时限,即调查时间④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根本区别在于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⑤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普查属于()①全面调查②非全面调查③一次性调查④经常调查⑤专门调查某地对集市贸易个体户纳税情况进行调查,155%的样本检查,5月1日抽选10%的样本检查,这种调查()①非全面调查②一次性调查③定期调查④不定期调查⑤经常性调查重点调查 ()①适宜调查对象比较集中的场合②可用于经常性调查③可用一次性调查(向重点单位布置报表)④既可用一次性调查,又可用于经常性调查⑤以上都正确典型调查()①是深入细致的调查②可以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③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主观性④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调查方法⑤是一专门组织的调查抽样调查()①是一种全面调查②按照随机原则选取调查单位③永远存在抽样误差④目的在于取得样本指标⑤不存在登记误差统计整理的必要性在于()①原始资料分散、零碎、不系统②原始资料难以描述总体数量特征③次级资料不能满足统计分析需要④承上启下⑤原始资料太多统计分组的含义包括()①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分,即将总体区分为不同的若干部分②对总体单位而言,即将性质相同的个体组合起来③把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④把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⑤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分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①选择分组标志②确定组数③划分各组界线④把握总体构成⑤确定组距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为()①次数 ②频数 ③频率 ④比率 ⑤次数密度组距数列的影响要素有()①变量值的大小②频数③频率④组限的确定⑤次数密度在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①不受组距大小影响②受组距大小影响③与次数密度分布不一致④与次数密度分布相一致⑤与次数密度无关系统计表从形式看,由()构成。二、填空题统计调查是指()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在这个统计工作过程中,担负提供()的任务。统计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两类,即()和()两类: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和()统计调查按对象包括的范围,可分为()和()是否连续,可分为()和()两类;按组织方式:可分为()和()两类。制定统计报表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有(()和(。常用的原始资料正确性审查方法有((。根据分组标志特征不同,分布数列分为()和()两种,按()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为(:按()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按各组组距的情况分为()和()受组距影响,划分()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重叠,但()不在内。一次性调查是()登记的调查,可分为()和()四、简答题简述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简述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如何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五、习题11065457526914535327427135315537简单分组统计表平行分组体系32024080110723822215003801202112080705515,9782133中男工123人,女工10人,根据上面资料,编制一张复合公组统计表。工人编号完成加工 月工定定工人编号完成加工 月工定定(%)(元工人编号完成加月工资工定额(元)(%)1200197.51686134.02180184.01782135.53140157.018170175.04191186.019135155.05125155.020137158.0697137.521126153.0789135.022190188.08150159.023145157.09128157.524100140.010108158.525102142.511133155.526105146.012190184.027127157.013151165.028130154.514147157.529149160.515148155.530148159.5上互联系,作简单说明。5.某服装厂某月每日的服装产量如表3表3日期产量(套)日期产量(套)日期产量(套)138119021休假221012952211231051314023230413014休假2417051401516525205611016182261257休假171202711581001815028休假9160191552915510180209830108一种分组较为合理。第五—七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是()①人口出生数②人口死亡数③人口数④毕业生数()是时期指标。①设备完好台数②在校生数③商品库存额④商品销售额结构相对数指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①只能同是总体单位数②只能同是总体标志数值③可以同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同是总体标志数值④可以一个是总体单位数,另一个是总体标志数值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①结构相对数指标②动态相对数指标③强度相对数指标④比例相对数指标84产值计划执行结果的提高程度的计算应是()①4%②8%③104%1④108%18% 4% 108% 104%6.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18227亿元(甲)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6%(乙,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7.6%(丙。则结构相对指标为()①甲,乙②甲,丙③乙,丙④都不是1986200198710231则超额完成计划()①15.5%②5.0%③115.5%④120%30%,90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①15.5%②5.5%③17%④120%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意义是①权数的经济意义②权数本身数值大小③标志值的大小④权数对应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的比重大小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的组权数较小时,算术平均指标()①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②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③不受权数影响④上述说法都不对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①简单调和平均数的一种特例②加权调和平均数的一种特例③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咱特例④几何平均数的一种特例500600700100115110%。则该公司三个企业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①108.3%②108.9%③106.2%④108.6%各变量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①为是小值②为零③等于各变量平均数之和④等于各变量之和的平均数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①众数不存在②众数就是中间的数值③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④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①全距②标准差③平均差④平均差系数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区别主要在于①计算条件不同②计算结果不同③数学处理方法不同④意义不同标志变异指标中的平均差是()①各标志值对其术平均数的平均差②各变量值对离差的平均数③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④各标志值对其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标准差和平均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①总量指标②相对数指标③强度相对指标④平均数指标把全部产品分为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其中一级品占全部产品比重为70%,则70%属于()PQ③结构相对数④平均数变量的方差等于()①变量平方的平均数减变量平均数的平方②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的平均数③变量平方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均数平方再开方④变量平均数的平方减变量平方平均数再开方7.07703.41,平均数为7则()①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②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③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④甲数列离散程度大数的代表性()①甲数列大于乙数列②乙数列大于甲数列③相同。④并不能确定哪个好XαX1 1 2α,则()2①若x1

x 2

则1 2

的代表性高1x1

x2

则x的代表性高1 2 1xx则x的代表性高1 2 1 2 1④若则x的代表性高1 2 1 2 19,5,则标准差为()①4②-4③2④14二、多项选择题总量指标的作用包括()①它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认识的起点②它是计算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的基础③它是实行社会管理的依据之一④它对于区分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的重要意义⑤反映性质相同的两个总体规模的差异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数指标有()①工人劳动生产率②人口死亡率③人均国民收入④人均粮食消费量⑤人均粮食占有量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①绝对数②无名数③有名数④平均数⑤上述情况都存在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随研究目的的变动而不同,是指()①总体标志总量可以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②总体单位总量可以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③两者不可以互相转化④两者有时可以互相转化⑤二者可以互为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数指标有()①强度相对数指标②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指标③比例相对数指标④结构相对数指标⑤动态相对数指标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由于所掌握的资料不同,可用的公式有()①总体单位总量除总体标志总量②Xn③xf

f ⑤kwf f w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①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②分子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③分子附属于分母④分母是分子的直接承担者⑤分子是分母的直接承担者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①受各组次数的影响②受组中值大小的影响③受各组标志值大小影响④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⑤受各组次数和各组标志值的共同影响在何种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①各组次数相等的条件下②各组次数不相等的条件下③在分组组数较少的条件下④各组次数都为1的条件下⑤各组权数系数都相等的条件下下列哪些情况应采用调和平均法计算()①已知各企业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值求平均完成计划百分比②已知商品单价和商品销售额求平均价格③已知分组的粮食亩产量及各级粮食总产量求总的平均亩产④已知同类数种产品单位成本及总生产费用求平均单位产品成本⑤已知投入的劳动时间同,求单位产品耗时几何平均数主要适用于 ()①变量值的代数和等于标志总量的情况②具有等比关系的变量数列③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的情况④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的情况⑤求平均比率时x2x2fxfff2xx22pq①xx2f xxf222ff

③S2C2S2C2

其中C是任意数下列哪几组数值可以算出标准差x2①n

x60, n

②x5,V

30

xn

xx

10 ④x29,x2

5⑤x24,V

15%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①标准差不一致②平均数不一致三、填空题总量指标是计算()和()的基础。总量指标按其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和()按其反映时间状况和不同可分为()和(。结构相对数指标是()与()不会(,而各组百分数之和必须为(。某企业甲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7.610(。相对数指标中的分子、分母关系要求十分严格的有()和的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社会经济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指标有(((()和(。平均数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算术平均数是()和()之比。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权数有()和()()是权数的实质。利用组距数列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各组代表标志值是结果只是(。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等于(方和为(。调和平均数是。当()术平均和加权调和公式合并为一。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只有基本公式的分子资料时用(本公式分母资料时用(。众数决定于()最多的变量值,因此不受()的影响;中位数只受极端值的()影响,不受其()的影响;算术平均数则受整个数列所有()的影响,()的影响最大。算术平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是根据()计算得到的,称为(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志值()确定的,称为(。全距是总体中单位标志值的()与()之差。如果资料为组距数列,可以用()和()之差来近似地表示全距,它比实际全距(。全距受()由于掌握的资料不同,平均差的计算分为()与()两种。平均差系数是()与()之比,计算分式为(。是非标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20018020是(,标准差是(。某产品的合格品率为8515标准差是(。标准差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标志值之间的(,还决定于()的高低。标准差系数是()与()之比,其计算公式为(。已知平均数为2600,标准差系数为30%,则标准差为(四、简答题时期指标和时间指示有何区别?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如何区别?实物指相当规模和价值指相当规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算术平均数与强度相对数有何区别:什么是权数?计算算术平均数应如何正确地选择权数?用组距分组资料计算X,其结果与用未分组资料计算是否一致,为什么?常用的五种平均数值指标各有何特点?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计算标准差系数?五、习题199019911119911991实际完成(亿元)比重%1990完成(亿元)1991199增长%国内生产总值4244.8其中:第一产业28.4118第二产业1925.8第三产业计算并填列表中所缺数字。某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中写道:250025508%,12%,45%,5.5110%,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去32.50.5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哪些指标计算有错误,并将其改正过来。199222部门部门1992计划实际计划完成%1991销售额19921991长%销售额比重%销售额比重%A30102B40043710C95900合计200010019991001840计划并填列表中所缺数字。199132022010019912950要求:1991计算人均国民收入强度相对指标33甲乙1992单位成本(元)6007001993产量(吨)12001800单位成本(元)620667总成本(万元)93133.4要求:19921993分析该种产品甲乙两车间平均单位成本变动情况。44企业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额(万元)甲750乙1060丙1280要求计算三个企业的增均利润率121.525%、35%、40%,试计算该车间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因某种原因,银行为吸收存款而提高利息率,五年的年利率分别为910%、12%、14%、20,试计算五年的平均年利率。若存入2000元,第五年末实际存款额为多少?期一日产量(单位:吨)为:10015017021015012055日产量(吨)天数(天)100-1508150-20010200-2504250以上2合计24根据资料:计算六个星期一产量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计算非星期一产量和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计算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的标准差;比较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和相对离散程度哪个大一些。6工人技术及管理人员工人技术及管理人员工资水平人数工资水平人数(元)(元)200-300220200-30050300-500350300-500120500-70080500-70040700-100010合计650合计220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及标准差分别计算工人和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即组平均数)方差(组内方差:计算工人和技术及管理人员工资的组间方差;方差。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时间数列是 ()①将若干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列②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列③将一系列相同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数列④将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排列起来的数列。()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①时间数列②时期数列③平均数量间数列④相对数时间数列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表现为 ()①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②定基增长速度是各环比示意图工速度之和;③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一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加一。④各环比增长速度加一后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增长速度加一。419871980119850.51985年比1980年增长了 ()①0.33②0.5③0.75④1倍平均增长量等于 ()①平均发展速度乘期初水平②平均增长速度乘期初水平③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时间数列项数减一④以上都不对某企业一、二、三、四月份各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214220人和232人,则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 ()①215人②208人③222人④214人198019856.5%7%7.3%、7.5%、7.7%则其平均增长速度为 ()6.5%6.5%7%7.3%7.5%7.7%106.5%107%106.5%107%107.3%107.5%107.7%106.5%107%106.5%107%107.3%107.5%107.7%1100106.5%100106.5%107%107.3%107.5%107.7%8.已知某工厂某产品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1981103.5%;1982104%;1984105%。1984116.4%,1983度为()①110.9%②113%③101%④103%用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使 ()①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②推算的各期水平等于各期实际水平③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和等于实际各期水平之和④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发展速度用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使()①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②推算的各期水平实际水平③推算的各期水平和等于实际各期水平之和④推算的累计增长量等于实际的累主地增长量已知各期定基发展速度和时期数,而不知其他情况,计算平均发展速度()①只能用水平法②只能用累计法③两种方法都不能计算④两种方法都能计算121949a0

为最初水平,1994an

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需要开()①38万方②44次方③45次方④46次方移动平均修均时间数列所用的方法,是 ()①简单算术平均法②加权算术平均法③调和平均法④几何平均法y=10-4xx

平均增加()单位。e e①10②4③6④4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是 ()①增长速度开若干次方②平均发展速度减去1③平均增长量除以基期④加权算术平均a=y,b

xy则需满足x2①yye

0②yye

2③x0④yy2为最小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为 ()①0②1③大于1④小于1二、多项选择题时间数列按其排列的指标不同可分为 ()①时间数列②时期数列③绝对数时间数列④平均数时间数列⑤相对数时间数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指标值为顺以相加的②时间数列是以时间为分组标志而组成的分组数列,它是变量数列的一种③和1952年相比,粮食产量增加了4倍,也就是翻了两番198119856%,6.97%列,这时就可以看成是连续时点数列可以称为序时平均数的有 ()①平均发展水平②平均增长量③平均发展速度④平均增长速度⑤移动平均值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①时期长短应该相等②总体范围应该一致③指标经济内容应该相等④指标中的各个指相当规模具有可比性⑤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具有可比性时间数列中发展水平包括 ()①报告期水平和基期水平②中间水平③最初水平④最末水平⑤平均水平速度指标有 ()①定期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②定基增长速度和环比增长速度③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④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序时平均数⑤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的几何平均数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①相邻两个定期发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②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③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速度④定基发展速度减一等于各环比发展速度减一以后的连乘积⑤环比增减速度加一以后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减速度加一R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下列各式中()式可以应用。Raa0n①xaa0n

②x

③a axnx

xn④xn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平均增长量可以用定基增长速度乘最初水平的1/n倍求得②平均增长量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求得初水平和最末水平以求出实际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n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求得。三、填空题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所构成,一是()二是()时间数列按其指标不同可分为()()时间数列和()三种。其中()时间数列基本数列,其余两种是()数列。按时间数列反映的社会现象性质不同,绝对数时间数列分为()和()两种。增长量按其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增长量和()关系表现为(。4505602%;683.24%,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发展速度和()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和。已知期初水平、期末水平和时期数,可以用()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时期数和全期累计总量,可以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水平法的实质是要求(,累计法的实质是要求(。水平法侧重点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累计法的侧重点是从()出发来进行研究。93880892885882则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人。根据统计学家的认识,时间数列所表现出来的变动,是由它内部的()和()所形成的。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移动平均的时距越长,修匀数列项数比原数列越(,而其所表现的长期趋势越(。30()年的数据;若采用四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数列有()年的数据。195219851955年的修匀数据,移动平均期最多为()年。用最小平方法拟合趋势直线,要求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②(。对于趋势y=a+bx,若已知b=2,x=23,y=18,则a等于(。e

=ax+b,若已知b=2,x=23,y=18,则a等于(。ee17y=a+bx,已知x0,xy182,y9,x291,n6,则趋势方e程为y=()+()x。e18ye=a+bx中的a=100,n=6y123,x3.5,则b为(。四、简答题变量数列与时间数列有何区别?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有何区别?为什么平均发展速度不能用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法计算?什么是季节变动?为什么要测定季节变动?什么是时点数列?它有何特点?五、习题总产值(万元)季末职工人数(人)19921总产值(万元)季末职工人数(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56559761463620182070212022001992年初职工人数为2010人。试计算:该企业全年劳动生产率;19911119019921991全年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百分数。199222日期日期商品库存额(万日期商品库存额(万元)元)115.27316.51316.18315.52285.19306.43314.64304.95316.21010日11日12日6.85.86.16305.319921113,41515,81518,123120该厂平均钢材库存量。3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总产值(万元)80.092.296.896.9120.1115.3(人)198201210208220205试计算:第****季度的月平均每个工人的产值;第****季度的每个工人产值;上半年的每个工人产值。4产者占全体工人的平均百分比。表4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5月1日6月1日71(人)120180301360525588770全部工人数(人)2000200021502000210021002200199255季度销售额(万元)利润率(%)1300302360323400354442036试计算年平均利润率。1989年比1988年增长201990年比年增长501991年比1990年增长251992年比1991年增长15%1993年比199224%,试编制各年环比及定基的增长速度动态数列(1988。1985—199066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自行车产量(百辆)623.2668.1742.7854.21009.51302.4试计算:各年逐期增长量、累计增长量和全时期平均增长量各年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该地区“七五”期间的平均发展水平。198440.25,199065.711984-1990长速度。199034512%,那么到1995年该厂的总产值计划可达到多少万元?11.19904.657.52213.68%(即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41995199115001991199210%,如果该地区到2000(即1994-20007.220001992516%,问多少年后糖的总产量可达到40万吨?7。表7 单位:吨日期产量日期产量日期产量130111308213362302123192233433041332023338429114323243385298152962533963101629026345730517328273428312183302835693151933429350103102033330351要求计算:551988-199288年份某种产品产量(万吨)19882019892219902419912719923019951997达到的产量。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朵计算产品产量总指数,三个企业产品产量 ()①可以直接加总②不可以直接加总③必须用基期价格用同度量因素④必须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是因素若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其特定权数为 ()①pq②pq③pq④pq11 10 01 00若加权调合平均数指数变形为综合指数时,则特定权数为 ()①pq②pq③pq④pq11 10 01 00下列指数中固定的构成指数是 ()pq

pq

pq

pq11q① q q

11q 11

11 01qqq ④ qqqK p100

Kpq10

Kp101

Kp100q q q q0 0 1 0甲)乙)单位商品价格。产品生产量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是:(丙)丁)单位成品成本()①甲、乙②甲、丁③乙、丙④乙、丁商品零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上涨2%,则商品零售额增长 ()①10%②7%③3%④7.1%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商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价格未变,而总产值增长了15%,则产品产量指数为 ()①115%②15%③100%④180%某企业生产费用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50%,产品产量综事指数为125%,产品单位成本增长了 ()①25%②75%③120%④20%若平均工次下降5%,工资总额增长10%;则职工人数 ()①增长15%②增长5%③下降15%④增长15.79%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5%,产量增加5%,则生产总费用 ()①增加②减少③没有变化④不能确定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25%,由于各企业产量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了20本指数为()①105%②95%③90%④160%拉氏价格综合指数的公式是 ()①p

②p

③p

④pq11pq0

10pq0

11pq0

10pq00平均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其计算的基础是 ()①数量指数②质量指数③综合指数④个体指数二、多项选择题19861985120%,这个指数是()①个体指数②总指数③总量指标指数④质量指标指数⑤动态相对数105%,这个指数是()①个体指数②总指数③动态相对数④数量指标指数⑤质量指标指数96%,这个相对数是()①季节指数②综合指数③动态相对数④数量指标指数⑤静态相对数指数的作用包括 ()①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②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程度方面都包括要反映某地区工业产品产量报告期比基期的增长情况,编制产量指数时()具体研究目的确定同度量因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①平衡作用②权数作用③稳定作用④同度量作用⑤比较作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数的有 ()①职工人数指数②劳动生产率指数③商品销售额指数④价格指数⑤产品成本指数加权平均数指数 ()①只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②其计算公式与综合指数公式可以互相推导③不仅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来使用,其本身也有独立的应用价值④虽然与综合指数具有变形关系,但两者意义完全不同⑤与综合指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数因素分析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①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②相对指标变到因素分析③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④简单现象因素变动分析⑤复杂现象因素变动分析指数体系中 ()①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乘积②总量指数等于它的因素指数的代数和③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它的因素指数引起的绝对增减额的代数和④存在相对数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⑤存在绝对额变动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指数体系同度量因素固定期的选择标准是 ()算资料⑤绝对分析和分析不致发生矛盾平均指数体系中包括的各指数是 ()①可变构成指数②固定构成指数③构成影响指数④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⑤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指数公式中的同度量因素必须固定起来②只有用平均指标指数才能进行因素分析③平均指标指数体系中的3个指数中,人有两个反映的是平均指标的变动程度④如果物价上涨22%,则现在一元钱只值原来0.8元品价值水平的变动已知原材料消耗总额等于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耗量、单位原材料格三者的乘积,在进行因素分析时 ()①若编制产量指数、单耗、单位原材料价格都视为质量指标②若编制单耗指数,产量视为数量指标而单位原材料价格视为质量指标③若编制单位原材料价格指数,产量、单耗都视为数量指标④若编制单耗指数,产量、单位原材料价格都视为质量指标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 ()①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②数量指标数以报告期质量质标为同度量因素③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④质量指标数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三、填空题根据指数的总体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和(分为()和(。同度量在素的综合指数中起两个作用,即()和(。不仅在()方面,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在综合指数中被研究因素称为(;被固定的因素称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在()条件下,存在变形关系,即在()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可变成综合指数;在()综合指数。指数因素分析法按照其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和(。若综合指数包括两个以上因素时,要一以一地确定() ()和。若综合指数是

pq

()。其调和平均指数为(),若综11pq01合指数为

zq0

,则其算术平均数为(),其调合平均数指数为()。zq00平均指标数又称()()指数和()指数。平均指标数包括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变动的影响,一是()变动的影响。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相当规模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的选择,首要的标准是() ,其次才是()成立,指数体系中指数间的数量等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的(),总量指数的绝对增减额等于各因素指数引起的() 。零售物价指数为117%110%()某企业产品产量增长了12.3%,生产费用增长了28用增长了。(。某地区粮食总产量增长了9%,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则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已知同样多的人民币人能购买 90%的商品,则物价指数为()四、名词解释1.综合指数、2.平均指数、34五、简答题1、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简术综合指数的编制要点及一般原则3、简述指数的作用4六、习题1。表1产品各称计量单位基期产量报告期出厂价格(元)基期 报告甲吨5000550020 21乙台3000360025 28试计算产量个体指数和出厂价格个体指数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总产值出厂价格决指数及由于出厂价格提高(或降低)而增加(或减少)产值。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产量及对某种材料的单耗(材料数量)2。产品名称计量产品名称计量产量单位产品耗某种材料(公斤)单位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台500600100102乙什200021008080丙套10001006055试分别用拉氏指数公式和派氏指数公式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及各自的分子分母差额,并说明这两个差额在经济内容上的区别。4(或少支付的金额。表4甲乙丙

计量单位件米

个体价格指数(%)10398108

成交额(万元)基期 报告50 6020 20100 1205(或减少)的销售额。表5商品名称甲乙指数推算

计量单位公斤箱

指数(%)125110

成交额(万元)基期 报告100 12060 69106算单位产品耗该种材料数量(单耗)的变动程度。20%,8百分数。6商品销售额(万元)甲乙1992200商品销售额(万元)甲乙19922003001993280360199325107。表7指标计量单位1992年1993年粮食总产量万公斤51006120播种面积万亩8.59.0粮食单产公斤/亩600680度及约对量。8。表8指标单位基期报告期某产品产量(Q)万件175186.3平均生产工人数(T)人1000900平均每工人工作天数(a)平均每工人工作小时数(b)日2523时77.5平均每工人时产量(c)件/时 10 12试分析生产人数(T平均每工人工作天数(a)平均每工人工作小时数(b)日2523时77.5平均每工人时产量(c)件/时 10 129分别受产量(Q、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m)及材产价格(p)因素的影响。产品产品产量(吨)材料名称料消耗量(吨)格(元)基期报告基期报告基期报告甲100120乙4046ABAB1.10.52.00.21.050.482.100.194015401545224522Q期Qm期mp期p0101110。要求计算全厂劳动生产率及指数,并对其变动进行因素分析(量。产品总量(吨)产品总量(吨)(人)劳动生产率(吨/人)基期 报告基期报告基期报告期甲乙全厂期期1001561001301.001.2076.585.585900.900.95176.5241.51875220--11。工资总额(元)

(人)

平均工资(元)人人合计

基期 报告 基期E E T期0 1 0

报告 基期 报告期期T X X期期1 0 113.215.7513.215.7533035040045011.7613.3342043028031024.9629.08750780332.8372.8工资总额变动受总平均工资变动及工人总数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及影响额。全厂工人总平均工资变动受各组工人工资水平变动及工人结构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和绝对额各组工人工资水平因素及结构因素影响的工资总额的绝对额。列出影响工资总额三个因素的公式及各自影响的数额。第一章——第二章

《统计学》习题部分文字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③2、②3、②4、④5、④6、②7、①二、多项选择:1、②③2、①②④3、①②③4、①③④⑤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⑤7、④⑤2345、概念、数量表现第三章——第四章一、单项选择:1、③2、④3、④4、④5、④6、②7、③8、④9、④10、③11、③12、④13、④14、①15、④16、④17、③18、④19、④20、④二、多项选择:1、①②③⑤2、①③⑤3、①②④4、①②④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7、①②③④8、①②④9、①③10、①②11、②③④12、①④13、①②③④、搜集、基础资料2、原始资料、次级资料3、调查目的的、对象和报告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整表、调查时间和方法、4、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56、7、品质数列、就量数列、数量标志、变量数列、89不连续、定期、不定期第五章——第七章一、单项选择:1、①2、④3、③4、④5、③6、③7、②8、③9、④10、②11、③12、②13、②14、①15、①16、③17、①18、④19、③20、①21、①22、④23、①24、④二、多项选择:1、①②③2、②③⑤3、②③4、①②④5、①③6、②③④⑤7、①③④8、①②③⑤9、①④⑤10、①②③④⑤11、②③④⑤12、①②③④13、①②③⑤14、②③2、部分单位指标数值、总体单位指标数值、大于100%,100%397.4%4、计划完成相对5678、次数、权91011、各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m+m+…m/m/x+m/x+…m/x∑xf=∑m12、调和平均法、算术平均法13、1 2 n 1 1 2 2 n n分配次数、极端值、位置、数值、变量值、极端变量值14、各单位标志值、数值平均数、在分配数列中的位置、位置平均数15、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最底组下限、大、极端值、16VA-AD/x100%17PP(1-P)189035.7%2021标准差、算术平均数、vo=o/x100%22、780第八章一、单项选择:1、④2、②3、④4、①5、③6、②7、③8、④9、①10、③11、④12、③13、①14、④15、②16、③17、②二、多项选择:1、③④⑤2、①②③3、①②③④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⑤8、①②③④⑤9、①②③④⑤、现象所属时间、指标数值23、45102.3%67、水平法、累计法、水8、最初水平在平均发展速度下发展n9、88610、长期1112262713714YYC

最小值 、YYC

015、-2816、0.69617、1.5、218、30第九章一、单项选择:1、①2、②3、①4、③5、④6、④7、①8、④9、④10、②11、③12、②13、④②③⑤2②④3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③④⑤6②④7②④⑤8、②③⑤9①②③10、①③④⑤11①②12、①②③13①③⑤14、①②③15三、填空:1、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2、同度量作用、权345、特定权数、基期价6、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复杂现象因素78、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被平均的经济指标、所研究总体内部结构9、基期、报告期10、经济意义11、128.7%12、14%13、2%1410.1%15、111.1%第五-七章习题习题(3.1)1991199119901991值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实际完成(亿完成(亿1990元)比重(%)元)(%)424.00100.0404.584.80120.4228.4118.002.05203.1447.9192.005.80100.4423.794.586.20习题(3.2)因为:所以,说超额完成计划2%正确。因为:销售利润的计划完成程= 实际销售利润率

100%12%150%所以,说销售利润计划规定的销售利润率 S%率超额完成计划4%不正确,应为50%。+100%100%计划提高率100%=5.5%100%100.48%5%100%所以,说劳动生产率完成计划110%不正确,应为100.48%。(4)因为:此题中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少(-)分比=实际降低度-计划降低率=2.5%-3%=-0.5%0.50.5注:该题涉及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的各种计算方法。习题(3.3)19921992部门计划实际销售额600B400C1000合计2000比重(%)30.0020.0050.00100.00销售比重1991年实 1992年比计划完成际 1991年增长(%)销售 (%)A1999100.099.9518408.64额(%)61230.6102.005609.2943721.9109.2538015.0095047.595.009005.56习题(3.4)100%10031.25%国民收入 320或=100%-积累占国民收入比重=100%-31.25%=68.75%积累与消费比例=100:2001:2.2人均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320亿元

1084.75元/人年均人口数2950万人注:该题第部分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的计算,第相对数的计算。习题(3.5)平均单位成本

Q

M M=ZQM/ZQ-各车间产量1992Q

6001200700180012001800

660元/吨1993年平均单位成本=M 9300001334000M/Z930000/6201334000/667元/吨19931992车间各单位成本的变化和产量结构变化的共同影响。注:该题第(1)部分用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种方法,而加权调和平均数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公式使用。第(2)可以结合平均指标数的因素分析法。习题(3.6)三个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即为三个企业的总销售利润率=平均利润额/平均销售额×100%=三个企业利润总额/3三个企业利润总三个企业销售额/3 三个企业销售总根据资料:设各企业销售利润(%)xM售额为M/XX注:该题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方法计算相对的平均数。习题(3.7)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x式中:x,y分别代表各批废品数量和制品数量。y则题意知:x/y=1%;x/y=2%;x

=1.5%1 1 2 2 3 3并:x=1%y,x

,x=1.5%y1 1

2 3 3y2%y 1.5%/y21则:平均废品率=21

1%y1

/yy2

/

1.5%y3

/yy1

/y25%y2

/y35%y3

/y40%代入上式,平均废品率=1%+25%+2%×35%+1.5%×40%=1.5%X/F习题(3.8)该题是计算在“复利制”下的平均年利息率。设:XY则题意:X(1+9%(1+10(1+12(1+14%(1+20%-X=Y1+9%(1+10%1+12%(1+14%1+20%)=Y/X+1对等式左边开5次方(1-9%(1+10%(1+12(1+14(1+12%)1/5=1.1293五年的平均年利率则为1.1293-1=0.1293=12.93%20003674.12(元注:该题为用几何平均法对若干比率求平均。习题(3.9) XN(1)N1

100150170210150120150吨6(吨)100120150150170210可见Mel=150(吨)(2)

F

12581751022542752吨24(3)

XX非

2F

(4)由F45.64吨1251251752817517521022517524275175224因为V V 非 1些。

即26.08%>23.14%,所以说,非周一产量的相对离散程度大一习题(3.10)2502204003506008025050XF 4001206004085010(1)X 总 F

650220336000/870元(2)工人:XX2

373.8386.265422.7386.2220(3)

1 N2 1组间450.40

12

870Ni 220(4)2

组内 14185.92组内 Ni

870即:14637.34=451.40+14185.92(计算结果误差2%,451.40+14185.92=14637.32,实属小数取位精确程度所致)第八章习题习题(4.1)(1)全年劳动生产率=全年总产值/年均职工数元)(2)9291=11606/11190-1=3.72%注:总产量为时期指标,季末人数为时点指标。习题(4.2)因为所给资料为间隔相等的间断点数列,所以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应为:a1a2a3a4

26.15.14.6/2/35.37()(4.6/24.96.25.3/2)/3)(5.3/26.55.56.4/2)/3)(6.4/26.85.86.1/2)/3全年平均库存额=年内各季平均库额之和/4=5.74(万元习题(4.3)时间(此题以月为单位)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法公式:=[(13+15)/2×3.5+(15+18)/2×4+(18+20)/2×4.5]/12=16.71(吨)习题(4.4)季度内月人均总产值=季度内平均各月总产值/季度平均人数第一季度月人均产值=(80+92.2+96.8)/(198+201+210)=269/609=4417.08(元/人)(96.9+120.1+115.3)/(208+220+205)=333.2/633=5249.6(元/人)季度人均总产值=季度的总产值/季度平均人数第一季度人均总产值=269/(609/3)=13251.23(元/人)第二季度人均总产值=332.3/(633/3)=15748.82(元/人上半年人均总产值=上半年总产值/上半年平均人数= a/b=(269+332.3)/[(609/3+633/3)/2]=29048.31(元/人)度或上半年的平均人数则可以用简单平均法计算。习题(4.5)先进生产者占全体工人平均比重ca/b=先进生产者平均人数/工人平均人数。资料为两个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所以第一季度平均比重为c=(120/2+180+301+360/2(2000/2+2000+2150+2000/2)=721/6150=11.72%上半年平均比重为注:该题为求相对数(结构相对数)的平均数习题(4.6)年均利润率=四个季度平均利润额/四个季度平均销售额(年利润额/4(年销售额/4)=年利润额年销售额资料所给为时期数列(销售额)的相对数时间数列(利润率%。年利润率:=(30%×300+32%×360+35%×400+36%×420)/(300+360+400+420)=496.4/1480=33.54%注:该题为求相对数的序时平均数。习题(4.7)增长速度(%)动态数列(1988年为固定基期)19891990199119921993定基205087.5115.6167.3环比2025251524表中:1990年环比为1.5/1.20-1=25%19911.20×1.25×1.25-1=87.5%1.50×1.25-1=87.5%1992处定基为1.20×1.25×1.25×1.15-1=1.875×1.15-1=115.5%1993年定基为2.156×1.24-1=167.3%习题(4.8)某地区1985-1990年自行车生产发展情况198519861987198819891990(百辆)623.2668.1742.7854.21009.21302.4增长量(百逐期——44.974.2111.5155.2292.9辆) 累计——44.9119.5231.0386.3679.2发展速度 环比——107.2111.2115.2118.2129.0(%) 定基100107.2119.2137.1162.0209.0增长速度 环比——7.211.215.018.229.0(%) 定基1007.219.237.162.0109.0全时期平均增长量=该期累计增长量/逐期增长量项数=679.2/5=135.8(百辆)“七五”平均发展水平1986-1990习题(4.9)以知:34

40.25 90

65.716 /90 8466 /90 84665.71/40.258490

108.51%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108.51%-100%=8.51%注:x8490

表示以84年为基期,85年到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后同。习题(4.10)已知: 345 112%90 909595年总产值计划达95

x590

345112%5608.01万元习题(4.11)已知:

甲90

4.65,

7.52, x9-95

116.4%乙95

7.52116.4%516.07 亿元 或乙95

7.52213.68% 16.07 亿元甲地区要在95年赶上乙地区即甲9555/95 90

乙95

亿元516.07/4.651516.07/4.65

128.15%习题(4.12)2000年工业总产值可能达到1815×107.2%=2952.84(万元)1993年的总产值 =1500×110%×110%=1815(万元)93习题(4.13)已知92

5,xn892nn8

116%,n

40,n/n 92

116%n40/n40/540万吨

116%,

11g81g1.16,n 1g8 14.01n 1g1.16

14年后糖总量可达到习题(4.14)(1)按五日时距增大法计算的采煤量和平均每日采煤量见下表(单位:吨)日期煤产量平均日产量1-51496299.26-101552310.411-151566313.216-201615323.021-251685337.026-301744348.8(2)按5日移动平均计算日均采煤量见下表。(单位:吨)日期移动平均产量日期移动平均产量日期移动平均产量1----11314.421335.02----12316.022335.83299.213313.223337.04301.014309.624338.85301.615311.425340.46303.216313.426344.07308.017315.627346.48310.418323.028348.89310.019332.229---10312.820333.430---注:计算移动平均数时可用下列方法计算简便第一个五日移均15

5151t1

1496 5 299.2第二个五日移均

26

15

51

/5/56 1t2第三个五日移均以此类推习题(4.15)计算表如下

37

26

52

/5717 51t3年份 年序号

(吨y

t2 ty1988120120198922244419903249198812012019892224441990324972199142716108199253025150合计1512355394tyatt

1235a15b39415A

得: b

a17.1则:直线方程为y=17.1+2.5t(t为年份序号)1995y81997y

=17.1+2.5×8=37.1(万吨)=17.1+2.5×10=42.11(万吨)10第九章习题习题(5.1)产量个体指数和了出厂价格指数计算结果见下表产品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元)基数q0q1基数p0p1产量个体指数(%)500030005500360020252128110.00价格(%)105.00总产值(元)qp10qp00qp10甲乙吨台110000100000115500120.00112.0075000100800合计——————————————20000175000216300(3)由于资料为全面资料,所以总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方法编制。计由于两种产品产量增长14.29%,而增加总产值,200000-175000=25000(元)由于两种产品出厂价格上升216300-200000=16300(元)

8.15%,而增加总产值习题(5.2)所给资料为全面资料,所以总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方法编制。由于两种产品增长20.69%,使该种原材料增加消耗280000-232000=48000(公斤)习题(5.3)由所给资料知,总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法编制

q

500102200080100055 266000k:

01 98.52%qz 500100200080100060 27000000266000-270000=-4000(元派氏单位成本总指数分子分母差额289700-294000=-4300(元)40004300期生产的产品减少总成本4300元。习题(5.4)由所给资料知,总指数采用平均指数方法编制由于三种商品价格平均上升5.39%,使购买者多支付200-189.77=10.23(万元)注:价格总指数分子分母差额有两重意义:从销售者角度看由于商品价格上升(下降)而增加(减少)销售收入;从购买者角度看,由于商品价格上升(降)而增加(减少)消费支出。习题(5.5)由所给资料可知,总指数采用平均指数方法编制。因两种商品销售量增长19.38%,增长销售额31万元(191-160)习题(5.6)(1)单位产品材料单耗指数=材料消耗总量指数106%96.36%产量指数 110%(2)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总指数 120% 111.11% 即销售量增长11.11%价格总指数 108%习题(5.7)由所给资料可知,销售量总指数采用平均指数方法编制根据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kp习题(5.8)

k kq

280360200300 110.34%116%粮食总产量指数=6120120,粮食总产量增加=6120-5100=1020(万公斤)5100播种面积指数=9.0/8.5=105.88%,由于播种面积扩大而增加的粮食产量=(9-8.5)×600=300(万公斤)单产指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