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_第1页
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_第2页
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_第3页
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_第4页
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四章催化氧化

----醋酸及丙烯晴的生产第四章催化氧化2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第三节:醋酸的生产第四节:丙烯晴的生产第四章催化氧化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体验成功的愉悦,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一、因材施教策略1.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知识的转载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授课之前,教师必须立足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深入研究、挖掘教材的内涵。在读懂和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敢于跳出教材,活用教材,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研讨开发校本教材。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和调整,针对某单元围绕学生身边的热点焦点问题,将生动的人生体验(如军训、志愿者活动)和设计文化主题活动案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整合其他学科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教材变得有骨有肉、有感情,体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时俱进的人文性、科学性和社会性。2.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现有的班级授课情况下,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差异,设置弹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有所得,体验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2)教学过程的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操作示范制作成详细的图文资料、视频录像等放在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类比、联想、尝试和教师的讲解实现知识的过渡和迁移。对于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小组内同学的互助、教学示范录像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创新;鼓励他们充当课堂的“小先生”,辅导、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3)任务练习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有弹性、有梯度的练习和任务,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置基本任务、进阶任务和拓展任务。如在八年级《添加演示文稿内容--拒绝电子垃圾,绿色的呼唤》中,我是这样进行任务设置的。基础任务一:文本占位符后插入文字(电子垃圾的概念)、艺术字(拒绝电子垃圾口号style)。基础任务二:插入文本框并进行属性设置(文本框内容:你是如何拒绝电子垃圾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任务三:插入图片、剪贴画并进行美化(环保标记或活动照片)。进阶任务:插入自选图形使图片显得更有个性和特色。拓展任务:围绕如何拒绝电子垃圾活动的图文进行创意排版。在前面的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中,学生都是在半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展任务更好地激发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创作激情和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4)教学辅导的分层对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比较好的同学,我们主要采用的辅导方式是点到为止,重点是学法方面的指导,并适当提高任务的难度和要求,给与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可以观看学习网站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或视频,或教师局部广播教学;对于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采用的辅导方式是小组内一对一帮扶,最后才是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他们,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辅导中以鼓励、表扬为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5)把握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导向功能,开展分层评价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存在差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辅导策略的不同,我们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用单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待课堂表现较好、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既要表扬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更好地认清自我。对待大部分学生,我们多用肯定的方式评价他们,同时要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困难)的突破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更多的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及时的口头表扬、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拍拍肩膀、热烈的掌声等方式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让他们重获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二、先学后教策略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只是一门会考科目,不纳入中考分数,学校不可能安排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学生也不重视,没有预习、复习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只能在课堂有限的40-45分钟里要实效。这里提倡的先学后教,指的是课堂内的先学后教,而不是课外的先学后教。先学,指的是在课堂中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利用学习网站上教师准备好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操作示范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先练习体验。后教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和分层指导。先学后教首先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的思考权、表现权、体验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质疑、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三、小组合作与竞争教学法结合策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合作程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在合作前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并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小组各成员各有所责、各尽其能,避免小组的任务由小组长或个别成员代劳或全权包办的情况。竞争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制定(或与学生共同制定)相关的评价量规和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激发初中生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意识。可以组内组员之间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通过边竞争、边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竞争,就有输赢,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待竞争及竞争结果的心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语文课堂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主宰,而是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圆满完成的合作者、参与者,是数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语文教师要在新的课程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从理念上,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不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认为教学改革固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不意味着生搬硬套、盲目跟风。打造高效课堂不是一句空话,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别人的优秀经验要认真学习,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并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自我的风格,才能构建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效教学。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类文化组成的主要部分。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也是语文教学课堂的最基本特点。在《新课程标准》当中要求把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人文因素放在课堂教学的突出位置,对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进行展示,达到还语文课堂本来面目的效果。然而,在实践教学当中,在突出入文性的同时,对于工具性不能淡化,应该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相结合起来运用,在语文学科当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脉相承、高度统一的。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实施是有一定条件的,必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为前提。而当下有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片面,一味追求学习小组的形式,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课堂效果也没有达到。让学生在没有充分思考、阅读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对于课文认识的不全面、理解的不深入,在小组合作当中得到的整理结果也是片面而又肤浅的,这样的合作学习也只为个别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还有的教师把合作讨论当成学生活动的唯一方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却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而是走个形式、做个过程就草草结束,完成合作;或者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一节课讨论到底,不管内容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思考、品读、感悟是必不可少的,课文课堂中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心动”比“形动”更重要。我们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共同协调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加强,才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真正实现合作的意义。三、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因需施教、以学定教,灵活度有所增加,对建构和生成比较注重,淡化了讲授和预设。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把握,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实践的。如在对课文进行朗读和理解中,在没铺垫和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发挥,学生“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学生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要建立在教师在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把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自读,直接导致学生觉得这个也不错、那个也挺好。一堂课下来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非但没有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甚至连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所以,要想有高效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师想要的课堂效果。作为一种讲求效果、有目的性的活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教学的生命。教师在这其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踏踏实实的?M行课堂教学,去掉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化工工第四章催化氧化

----醋酸及丙烯晴的生产

第四章催化氧化2第四章催化氧化

----醋酸及丙烯晴的生产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第三节:醋酸的生产第四节:丙烯晴的生产第四章催化氧化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四章催化氧化3第一节概述一、催化氧化在有机化工中的应用★二、催化氧化形式:反应物直接引入氧;脱氢加氧;氧化脱氢;两反应物共同失去氢、氢氧化为水;降解氧化。三、催化氧化反应共性:强放热反应—飞温、爆炸;不可逆性,kp大;多途径氧化性—一个原料多个产品;易爆性—需在爆炸极限外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4第一节概述一、催化氧化在有机化工中的应用★第四章概述四、氧化剂的选择:1.空气:易得,安全;能耗大,尾气量大。2.纯氧:设备体积小、尾气量少;需空分设备。五、催化氧化分类:1.根据反应物状态:

气相氧化法;液相氧化法。2.根据反应物系相态和Cat:a.均相催化氧化:均相催化自氧化;均相络合催化氧化b.非均相催化氧化-----金属络合物做催化剂第四章催化氧化5概述四、氧化剂的选择:第四章催化氧化5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一、均相催化自氧化反应1.原理(机理):

自由基链式反应2.催化剂:主催化剂:醋酸钴;丁酸钴;醋酸锰等促进剂:有机含氧物,已醛等;溴化物,溴化氨、四溴乙烷等3.影响因数

杂质含量;反应温度;空速;溶剂;转化率第四章催化氧化6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一、均相催化自氧化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催化氧化原理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1.定义:气态有机原料在固态Cat存在下,以气态氧做氧化剂氧化为有机产品的过程。2.原料:烯烃;芳烃;醇类;烷烃3.特点:反应过程复杂传热过程复杂第四章催化氧化7催化氧化原理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74.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类型:烯烃环氧化烯丙基氧化烯基氧化偶联芳烃催化氧化烷烃催化氧化醇类催化氧化第四章催化氧化84.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类型:第四章催化氧化8第三节醋酸的生产一、性质用途1.物理化学性质

乙酸(AceticAtid)俗称醋酸,因其16.7℃时凝结成固体,因此,纯的乙酸又叫“冰乙酸”。熔点16.7℃,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爆炸限4—17.0%,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第四章催化氧化9第三节醋酸的生产一、性质用途第四章催化氧化9乙酸是用途极为广泛的有机酸,主要用于生产乙酸乙烯、乙酸酐、对苯二甲酸(PTA)、聚乙烯醇、乙酸乙酯/丁酯等酯类、乙酸盐类、氯乙酸和乙酸纤维素等。乙酸也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涂料、合成纤维、塑料和粘合剂等行业。我国乙酸主要用途全球乙酸消费构成质量指标2.乙酸主要用途

第四章催化氧化10乙酸是用途极为广泛的有机酸,主要用于生产乙酸乙烯、乙酸酐、对二、生产方法丁烷液相氧化法;甲醇羰基合成法;乙醇-乙醛氧化法;乙烯-乙醛氧化法不同生产方法比较第四章催化氧化11二、生产方法第四章催化氧化11三、乙酸生产规模乙酸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全世界的生产能力已近900万t/a,产量约700万t/a。我国乙酸生产能力达到135万t/a,约占世界的15%,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43%,达到97万t/a左右。2002我国乙酸主要生产厂.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套乙酸生产装置已达100万t/a,其次是675万t/a。而我国目前最大的生产厂是吉化公司21万t/a(多套)。单套最大是四川扬子江为18万t/a,与国际大公司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第四章催化氧化12三、乙酸生产规模乙酸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全世界的生四、乙醛氧化法生产原理

主反应:CH3CHO+0.5O2→CH3COOH+346KJ/mol

副反应:

反应机理:自由基链锁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13四、乙醛氧化法生产原理

主反应:CH3CHO+0.5O2→C五、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工艺流程图

主要设备图

国内生产综述

第四章催化氧化14五、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工艺流程图

主要设备第四节丙烯腈的生产一、性质用途1.物理性质:常温常压:液态,刺激性臭味;沸点:77.3℃;有毒:氢氰酸的十分之一。丙烯腈(AN)是一种易燃、剧毒、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液体,它具有高极性,可同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2.化学性质:双键,三键(氰基)。加成,水解,聚合,醇解。第四章催化氧化15第四节丙烯腈的生产一、性质用途第四章催化氧化153.丙烯腈用途以丙烯腈为原料可生产腈纶(丙烯腈纤维),丁腈橡胶(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和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等。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约占50%,其次是ABS/SAN、己二腈和聚丙烯酰胺等。丙烯腈质量指标

我国市场情况

2000年丙烯腈生产能力约44.2万吨/年,产量39.7万吨,消费55万吨,预测2005年消费86万吨。第四章催化氧化163.丙烯腈用途以丙烯腈为原料可生产腈纶(丙烯腈纤维),丁腈橡二、生产方法环氧乙烷法;乙炔法;乙醛法;丙烯氨氧化法第四章催化氧化17二、生产方法第四章催化氧化17三、生产原理1.主反应:

C3H6+NH3+1.5O2→CH2=CH-CN+3H2O+512.9KJ/mol2.副反应:C3H6+3NH3+3O2→3HCN+6H2O+Q占BXQ

1/6

2C3H6+3NH3+3O2→3CH3CN+3H2O+Q占BXQ

1/7C3H6+O2→CH2=CH-CHO+H2O+Q占BXQ

1%C3H6+4.5O2→3CO2+3H2O

+Q占BXQ

½3.催化剂:

主-钼铋氧化物;助-磷铁钴镍钾氧化物第四章催化氧化18三、生产原理第四章催化氧化18四、工艺条件选择原料配比(mol比)氨/丙烯=1.1:1丙烯/空气=1:12丙烯/水蒸气=1:3(稀释、载热、除碳)反应温度450~470℃反应压力0.04~0.1MPa接触时间5~10s第四章催化氧化19四、工艺条件选择第四章催化氧化19五、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工艺流程示意图反应-回收工艺流程图粗丙烯晴精制工艺流程图主要设备----反应器图第四章催化氧化20五、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第四章催化氧化20本章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第四章催化氧化21本章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第四章催化氧化21自由基链式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22自由基链式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22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3hX乙醛:97%第四章催化氧化23反应温度:70-75第四章催化氧化23氧化反应器

第四章催化氧化24氧化反应器第四章催化氧化24丙烯晴主要用途

第四章催化氧化25丙烯晴主要用途第四章催化氧化25工艺流程示意图第四章催化氧化26工艺流程示意图第四章催化氧化26工艺流程图1第四章催化氧化27工艺流程图1第四章催化氧化27工艺流程图2粗丙烯腈精制工艺流程第四章催化氧化28工艺流程图2粗丙烯腈精制工艺流程第四章催化氧化28主要设备----反应器第四章催化氧化29主要设备----反应器第四章催化氧化29第四章催化氧化30第四章催化氧化30第四章催化氧化31第四章催化氧化31第四章催化氧化32第四章催化氧化32第四章催化氧化33第四章催化氧化33目前世界乙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甲醇羰基合成法(OXO法),约占世界乙酸生产能力的60%以上。此法是1960年由德国BASF公司首先建设了第一套高压法乙酸生产装置。由于设备要求高,原材料和动力消耗大,未能广泛推广。1968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在高压法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低压OXO工艺,并于1970年建成第一套135万t/a生产装置。由于低压法的生产条件温和,收率高,成本低,因此很快被世界各地采用。第四章催化氧化34目前世界乙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是甲醇羰基合成法(OXO法),约占第四章催化氧化35第四章催化氧化35第四章催化氧化36第四章催化氧化36第四章催化氧化37第四章催化氧化37第四章催化氧化38第四章催化氧化38第四章催化氧化39第四章催化氧化39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Thankyou拯畏怖汾关炉烹霉躲渠早膘岸缅兰辆坐蔬光膊列板哮瞥疹傻俘源拯割宜跟三叉神经痛-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四章催化氧化

----醋酸及丙烯晴的生产第四章催化氧化2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第三节:醋酸的生产第四节:丙烯晴的生产第四章催化氧化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并体验成功的愉悦,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一、因材施教策略1.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知识的转载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授课之前,教师必须立足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深入研究、挖掘教材的内涵。在读懂和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敢于跳出教材,活用教材,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研讨开发校本教材。在处理教材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和调整,针对某单元围绕学生身边的热点焦点问题,将生动的人生体验(如军训、志愿者活动)和设计文化主题活动案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也可以整合其他学科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教材变得有骨有肉、有感情,体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时俱进的人文性、科学性和社会性。2.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现有的班级授课情况下,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结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操作能力的差异,设置弹性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有所得,体验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2)教学过程的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操作示范制作成详细的图文资料、视频录像等放在学习网站,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类比、联想、尝试和教师的讲解实现知识的过渡和迁移。对于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小组内同学的互助、教学示范录像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创新;鼓励他们充当课堂的“小先生”,辅导、协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3)任务练习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有弹性、有梯度的练习和任务,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设置基本任务、进阶任务和拓展任务。如在八年级《添加演示文稿内容--拒绝电子垃圾,绿色的呼唤》中,我是这样进行任务设置的。基础任务一:文本占位符后插入文字(电子垃圾的概念)、艺术字(拒绝电子垃圾口号style)。基础任务二:插入文本框并进行属性设置(文本框内容:你是如何拒绝电子垃圾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任务三:插入图片、剪贴画并进行美化(环保标记或活动照片)。进阶任务:插入自选图形使图片显得更有个性和特色。拓展任务:围绕如何拒绝电子垃圾活动的图文进行创意排版。在前面的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中,学生都是在半成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并体验成功的喜悦。拓展任务更好地激发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创作激情和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4)教学辅导的分层对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比较好的同学,我们主要采用的辅导方式是点到为止,重点是学法方面的指导,并适当提高任务的难度和要求,给与足够的时间给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可以观看学习网站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或视频,或教师局部广播教学;对于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们采用的辅导方式是小组内一对一帮扶,最后才是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他们,教师在课堂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辅导中以鼓励、表扬为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5)把握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导向功能,开展分层评价由于学生的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存在差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辅导策略的不同,我们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用单一的衡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待课堂表现较好、出色完成任务的同学,既要表扬也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更好地认清自我。对待大部分学生,我们多用肯定的方式评价他们,同时要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困难)的突破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更多的要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通过及时的口头表扬、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拍拍肩膀、热烈的掌声等方式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让他们重获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取得长足的进步。二、先学后教策略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只是一门会考科目,不纳入中考分数,学校不可能安排课余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复习。学生也不重视,没有预习、复习的意识和习惯。我们只能在课堂有限的40-45分钟里要实效。这里提倡的先学后教,指的是课堂内的先学后教,而不是课外的先学后教。先学,指的是在课堂中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利用学习网站上教师准备好的图文并茂的操作指引、操作示范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先练习体验。后教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和分层指导。先学后教首先要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的思考权、表现权、体验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质疑、合作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三、小组合作与竞争教学法结合策略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合作程序是非常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的,在合作前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时间,并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小组各成员各有所责、各尽其能,避免小组的任务由小组长或个别成员代劳或全权包办的情况。竞争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制定(或与学生共同制定)相关的评价量规和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激发初中生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意识。可以组内组员之间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通过边竞争、边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竞争,就有输赢,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待竞争及竞争结果的心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语文课堂是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主宰,而是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圆满完成的合作者、参与者,是数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语文教师要在新的课程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从理念上,方法上、教学手段上不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认为教学改革固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不意味着生搬硬套、盲目跟风。打造高效课堂不是一句空话,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别人的优秀经验要认真学习,对于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并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自我的风格,才能构建出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效教学。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类文化组成的主要部分。它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也是语文教学课堂的最基本特点。在《新课程标准》当中要求把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等人文因素放在课堂教学的突出位置,对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进行展示,达到还语文课堂本来面目的效果。然而,在实践教学当中,在突出入文性的同时,对于工具性不能淡化,应该把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相结合起来运用,在语文学科当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脉相承、高度统一的。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二、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实施是有一定条件的,必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为前提。而当下有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片面,一味追求学习小组的形式,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课堂效果也没有达到。让学生在没有充分思考、阅读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学生对于课文认识的不全面、理解的不深入,在小组合作当中得到的整理结果也是片面而又肤浅的,这样的合作学习也只为个别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还有的教师把合作讨论当成学生活动的唯一方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却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而是走个形式、做个过程就草草结束,完成合作;或者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一节课讨论到底,不管内容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思考、品读、感悟是必不可少的,课文课堂中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心动”比“形动”更重要。我们需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共同协调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加强,才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真正实现合作的意义。三、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因需施教、以学定教,灵活度有所增加,对建构和生成比较注重,淡化了讲授和预设。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把握,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很多教师也是这样实践的。如在对课文进行朗读和理解中,在没铺垫和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发挥,学生“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学生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要建立在教师在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把一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学生自读,直接导致学生觉得这个也不错、那个也挺好。一堂课下来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非但没有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甚至连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所以,要想有高效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必不可少,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教师想要的课堂效果。作为一种讲求效果、有目的性的活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教学的生命。教师在这其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踏踏实实的?M行课堂教学,去掉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去掉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化工工艺学课件催化氧化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化工工第四章催化氧化

----醋酸及丙烯晴的生产

第四章催化氧化42第四章催化氧化

----醋酸及丙烯晴的生产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第三节:醋酸的生产第四节:丙烯晴的生产第四章催化氧化43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四章催化氧化3第一节概述一、催化氧化在有机化工中的应用★二、催化氧化形式:反应物直接引入氧;脱氢加氧;氧化脱氢;两反应物共同失去氢、氢氧化为水;降解氧化。三、催化氧化反应共性:强放热反应—飞温、爆炸;不可逆性,kp大;多途径氧化性—一个原料多个产品;易爆性—需在爆炸极限外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44第一节概述一、催化氧化在有机化工中的应用★第四章概述四、氧化剂的选择:1.空气:易得,安全;能耗大,尾气量大。2.纯氧:设备体积小、尾气量少;需空分设备。五、催化氧化分类:1.根据反应物状态:

气相氧化法;液相氧化法。2.根据反应物系相态和Cat:a.均相催化氧化:均相催化自氧化;均相络合催化氧化b.非均相催化氧化-----金属络合物做催化剂第四章催化氧化45概述四、氧化剂的选择:第四章催化氧化5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一、均相催化自氧化反应1.原理(机理):

自由基链式反应2.催化剂:主催化剂:醋酸钴;丁酸钴;醋酸锰等促进剂:有机含氧物,已醛等;溴化物,溴化氨、四溴乙烷等3.影响因数

杂质含量;反应温度;空速;溶剂;转化率第四章催化氧化46第二节催化氧化原理一、均相催化自氧化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催化氧化原理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1.定义:气态有机原料在固态Cat存在下,以气态氧做氧化剂氧化为有机产品的过程。2.原料:烯烃;芳烃;醇类;烷烃3.特点:反应过程复杂传热过程复杂第四章催化氧化47催化氧化原理二、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74.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类型:烯烃环氧化烯丙基氧化烯基氧化偶联芳烃催化氧化烷烃催化氧化醇类催化氧化第四章催化氧化484.非均相催化氧化反应类型:第四章催化氧化8第三节醋酸的生产一、性质用途1.物理化学性质

乙酸(AceticAtid)俗称醋酸,因其16.7℃时凝结成固体,因此,纯的乙酸又叫“冰乙酸”。熔点16.7℃,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爆炸限4—17.0%,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第四章催化氧化49第三节醋酸的生产一、性质用途第四章催化氧化9乙酸是用途极为广泛的有机酸,主要用于生产乙酸乙烯、乙酸酐、对苯二甲酸(PTA)、聚乙烯醇、乙酸乙酯/丁酯等酯类、乙酸盐类、氯乙酸和乙酸纤维素等。乙酸也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涂料、合成纤维、塑料和粘合剂等行业。我国乙酸主要用途全球乙酸消费构成质量指标2.乙酸主要用途

第四章催化氧化50乙酸是用途极为广泛的有机酸,主要用于生产乙酸乙烯、乙酸酐、对二、生产方法丁烷液相氧化法;甲醇羰基合成法;乙醇-乙醛氧化法;乙烯-乙醛氧化法不同生产方法比较第四章催化氧化51二、生产方法第四章催化氧化11三、乙酸生产规模乙酸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全世界的生产能力已近900万t/a,产量约700万t/a。我国乙酸生产能力达到135万t/a,约占世界的15%,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43%,达到97万t/a左右。2002我国乙酸主要生产厂.目前世界最大的单套乙酸生产装置已达100万t/a,其次是675万t/a。而我国目前最大的生产厂是吉化公司21万t/a(多套)。单套最大是四川扬子江为18万t/a,与国际大公司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第四章催化氧化52三、乙酸生产规模乙酸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全世界的生四、乙醛氧化法生产原理

主反应:CH3CHO+0.5O2→CH3COOH+346KJ/mol

副反应:

反应机理:自由基链锁反应第四章催化氧化53四、乙醛氧化法生产原理

主反应:CH3CHO+0.5O2→C五、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工艺流程图

主要设备图

国内生产综述

第四章催化氧化54五、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工艺流程图

主要设备第四节丙烯腈的生产一、性质用途1.物理性质:常温常压:液态,刺激性臭味;沸点:77.3℃;有毒:氢氰酸的十分之一。丙烯腈(AN)是一种易燃、剧毒、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液体,它具有高极性,可同大多数有机溶剂互溶2.化学性质:双键,三键(氰基)。加成,水解,聚合,醇解。第四章催化氧化55第四节丙烯腈的生产一、性质用途第四章催化氧化153.丙烯腈用途以丙烯腈为原料可生产腈纶(丙烯腈纤维),丁腈橡胶(NBR)、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和苯乙烯-丙烯腈树脂(SAN)等。丙烯腈主要用于生产腈纶,约占50%,其次是ABS/SAN、己二腈和聚丙烯酰胺等。丙烯腈质量指标

我国市场情况

2000年丙烯腈生产能力约44.2万吨/年,产量39.7万吨,消费55万吨,预测2005年消费86万吨。第四章催化氧化563.丙烯腈用途以丙烯腈为原料可生产腈纶(丙烯腈纤维),丁腈橡二、生产方法环氧乙烷法;乙炔法;乙醛法;丙烯氨氧化法第四章催化氧化57二、生产方法第四章催化氧化17三、生产原理1.主反应:

C3H6+NH3+1.5O2→CH2=CH-CN+3H2O+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