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_第1页
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_第2页
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_第3页
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_第4页
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病因、病程及预后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病因、病1前者是可治性疾病,后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并预后极差的疾病。

但在临床表现上,两者极其相似,容易误诊、错治。

前者是可治性疾病,后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并预后极差的疾病2如将CSM误诊为ALS,则使患者失去合理有效的治疗时机,反之,将ALS误诊为CSM或将ALS合并CSM而行手术治疗,则将明显加速病情的进展。如将CSM误诊为ALS,则使患者失去合理有效的治疗时机,反之3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易于确立及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因而骨科医生必须提高对ALS诊断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易于确立及手术治疗4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5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6临床资料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41~69岁(平均55.6岁)病程0.5~7年主诉:

一侧上肢麻木无力者5例,

双上肢麻木无力者6例,

四肢麻木无力者5例。

临床资料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一侧上肢麻木无7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Kuncl等认为: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由于其手术治疗日益广泛开展,故术前必须认真作临床检查。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无症状而EMG异常)。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EMG呈广泛性神经源损害(3个肢体以上,包括胸锁乳突肌,胸椎旁肌)。年龄41~69岁(平均55.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四肢肌力不同程度减弱者8例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检查双上肢肌力减弱者7例一侧上肢肌力减弱者1例四肢肌力不同程度减弱者8例Hoffmann征阳性14例Babinski征阳性6例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临床检查双上肢肌力减弱者7例8

全组病人均进行常规颈部X线摄片及MRI检查,部分为CT扫描。全组病人均进行常规颈部X线摄片及MRI9

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生理曲线改变,椎间隙变窄及颈椎不稳等。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生理10

MRI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段脊髓硬膜囊受压,呈凹陷或波浪改变,部分伴有黄韧带肥厚,全组除2例外均无脊髓内高信号改变。MRI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段脊髓硬膜囊受压,呈凹陷或11

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经传导速度测定)。EMG呈广泛性神经源损害(3个肢体以上,包括胸锁乳突肌,胸椎旁肌)。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12最后均诊断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最后均诊断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13

本组最初诊断均为单纯脊髓型病,其中10/16例收住院准备手术治疗.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术后半年左右出现上肢无力。持物困难,经EMG进一步检查,确诊为ALS。本组最初诊断均为单纯脊髓型病,其中10/16例收住院准14

讨论一、关于颈椎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与鉴别讨论15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16ALS初发及好发部位为颈膨大.CSM98%以上发生于第三颈椎至第一胸椎之间.ALS初发及好发部位为颈膨大.17ALS随着病情的发展向上至高颈髓或脑干下部,向下可至胸腰髓.CSM损害向上极少超过C4平面,向下则不低于T2水平.ALS随着病情的发展向上至高颈髓或脑干下部,向下可至胸腰髓.18SEP异常有助于CSM诊断,SEP正常有助于ALS诊断。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CSM98%以上发生于第三颈椎至第一胸椎之间.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四肢麻木无力者5例。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特别在病变早期,骨科医生对ALS诊断缺乏经验。CSM损害向上极少超过C4平面,向下则不低于T2水平.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无症状而EMG异常)。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MRI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段脊髓硬膜囊受压,呈凹陷或波浪改变,部分伴有黄韧带肥厚,全组除2例外均无脊髓内高信号改变。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椎骨、椎间关节、椎间盘、韧带及纤维组织等退变增生而引起相应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的症状及体征。SEP异常有助于CSM诊断,SEP正常有助于ALS诊断。19

临床根据病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等。常见于40~60岁。病变进展缓慢。临床根据病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等。常见于40~2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发病年龄虽与CSM相近,但病情进展快,一般3~5年。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发病年龄虽与CSM相近,但2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特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特点22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无症状而EMG异常)。

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23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24病情进行性迅速加重无感觉系统受累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情进行性迅速加重25

典型CSM及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而当CSM合并有ALS时,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有相当多的重叠。二、漏诊或误诊原因典型CSM及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而当CSM合26特别在病变早期,骨科医生对ALS诊断缺乏经验。忽视详细认真的临床检查。只凭影像学,特别是单纯根据MRI表现只能作出颈椎病的诊断。特别在病变早期,骨科医生对ALS诊断缺乏经验。27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28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由于其手术治疗日益广泛开展,故术前必须认真作临床检查。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Kuncl等认为: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范围、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潜伏期延长。Hoffmann征阳性14例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四肢麻木无力者5例。总之,随着影相学的发展,CSM诊断易于确立,它已成为中老年人骨科常见病。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2,肌电图(MUP):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双侧胫前肌MUP面积增大、波幅增高、时限延长。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典型CSM及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而当CSM合并有ALS时,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有相当多的重叠。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作感觉通路全程测定。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但在临床表现上,两者极其相似,容易误诊、错治。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Kuncl等认为:Hoffmann征阳性14例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Babinski征阳性6例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范围、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潜伏期延长。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三٠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性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29同心针EMG检测判明是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同心针EMG检测判明是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30CSM及ALS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CSM及ALS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31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32康德萱等认为:

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康德萱等认为: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33其资料显示: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CSM组(0/32)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0%.其资料显示: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34

胸锁乳突肌主要受C2水平的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运动核支配。CSM最常受累水平为C5~7,很少累及C2水平。而ALS患者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的阳性率高达80%以上。胸锁乳突肌主要受C2水平的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运动核支35

Kuncl等认为:

ALS神经源性损害易受累的部位是胸段椎旁肌。而胸段脊柱退行性病变很少累及脊髓及神经根。Kuncl等认为:ALS神经源性损害易受累的部位36

ALS患者可有舌震颤(累及舌下神经核),而单纯CSM患者则无。ALS患者可有舌震颤(累及舌下神经核),而单纯CSM37舌肌易出血且不易完全放松患者痛苦大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测。舌肌易出血38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作感觉通路全程测定。SEP异常有助于CSM诊断,SEP正常有助于ALS诊断。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作感觉通路全程测定。39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SCV及MCV)从不同侧面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传导速度测定(SCV及MCV)从不同侧面为诊断及鉴40

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41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42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43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总之,随着影相学的发展,CSM诊断易于确立,它已成为中老年人骨科常见病。年龄41~69岁(平均55.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波幅正常范围。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EMG呈广泛性神经源损害(3个肢体以上,包括胸锁乳突肌,胸椎旁肌)。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CSM及ALS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CSM损害向上极少超过C4平面,向下则不低于T2水平.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生理曲线改变,椎间隙变窄及颈椎不稳等。CSM最常受累水平为C5~7,很少累及C2水平。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44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45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46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47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48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49检测结果: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范围、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潜伏期延长。检测结果:502,肌电图(MUP):右侧小指展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胸锁乳头肌、双侧胫前肌、右侧股四头肌MUP面积增大、波幅增高、时限延长。

2,肌电图(MUP):右侧小指展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胸51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

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

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52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53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54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55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56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57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58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59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60检测结果: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运动波幅正常低限,双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运动潜伏期延长。检测结果:612,肌电图(MUP):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双侧胫前肌MUP面积增大、波幅增高、时限延长。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可见自发电位,右侧胸锁乳突肌卫星电位增多。

2,肌电图(MUP):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胸62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波幅正常范围。

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

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波幅正常范围。

63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64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65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颈椎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与鉴别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波幅正常范围。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无症状而EMG异常)。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总之,随着影相学的发展,CSM诊断易于确立,它已成为中老年人骨科常见病。一侧上肢肌力减弱者1例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发病年龄虽与CSM相近,但病情进展快,一般3~5年。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66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67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68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69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0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1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2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3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4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5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6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7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8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79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80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81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82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83此外,最近有报道:将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此外,最近有报道:将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颈椎管扩大成形术84TOS的病因:颈肋,第一肋抬高,第7,横突过长(小斜角肌抬高)纤维束等,有的病因在影像上并无明显表现.

TOS的病因:颈肋,第一肋抬高,第7,横突过长(小85一种特殊类型的颈椎病: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amyotrophy

)

1952年Brain首先报道.一种特殊类型的颈椎病: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sp86

总之,随着影相学的发展,CSM诊断易于确立,它已成为中老年人骨科常见病。由于其手术治疗日益广泛开展,故术前必须认真作临床检查。总之,随着影相学的发展,CSM诊断易于确立,它已成为87

若发现临床表现不能用影像学改变所能解释,应慎重手术,须进一步作详细神经电生理检查,以排除合并有ALSTOSCSA的可能。

若发现临床表现不能用影像学改变所能解释,应慎重手术,88谢

!谢

!89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90最后均诊断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最后均诊断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91

颈椎病是由于椎骨、椎间关节、椎间盘、韧带及纤维组织等退变增生而引起相应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的症状及体征。颈椎病是由于椎骨、椎间关节、椎间盘、韧带及纤92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93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

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

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94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95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96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97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病因、病程及预后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病因、病98前者是可治性疾病,后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并预后极差的疾病。

但在临床表现上,两者极其相似,容易误诊、错治。

前者是可治性疾病,后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并预后极差的疾病99如将CSM误诊为ALS,则使患者失去合理有效的治疗时机,反之,将ALS误诊为CSM或将ALS合并CSM而行手术治疗,则将明显加速病情的进展。如将CSM误诊为ALS,则使患者失去合理有效的治疗时机,反之100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易于确立及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因而骨科医生必须提高对ALS诊断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对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易于确立及手术治疗101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102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103临床资料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41~69岁(平均55.6岁)病程0.5~7年主诉:

一侧上肢麻木无力者5例,

双上肢麻木无力者6例,

四肢麻木无力者5例。

临床资料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一侧上肢麻木无104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Kuncl等认为: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由于其手术治疗日益广泛开展,故术前必须认真作临床检查。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无症状而EMG异常)。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EMG呈广泛性神经源损害(3个肢体以上,包括胸锁乳突肌,胸椎旁肌)。年龄41~69岁(平均55.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四肢肌力不同程度减弱者8例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检查双上肢肌力减弱者7例一侧上肢肌力减弱者1例四肢肌力不同程度减弱者8例Hoffmann征阳性14例Babinski征阳性6例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临床检查双上肢肌力减弱者7例105

全组病人均进行常规颈部X线摄片及MRI检查,部分为CT扫描。全组病人均进行常规颈部X线摄片及MRI106

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生理曲线改变,椎间隙变窄及颈椎不稳等。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生理107

MRI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段脊髓硬膜囊受压,呈凹陷或波浪改变,部分伴有黄韧带肥厚,全组除2例外均无脊髓内高信号改变。MRI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段脊髓硬膜囊受压,呈凹陷或108

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经传导速度测定)。EMG呈广泛性神经源损害(3个肢体以上,包括胸锁乳突肌,胸椎旁肌)。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109最后均诊断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最后均诊断为: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合并脊髓型颈椎病

110

本组最初诊断均为单纯脊髓型病,其中10/16例收住院准备手术治疗.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术后半年左右出现上肢无力。持物困难,经EMG进一步检查,确诊为ALS。本组最初诊断均为单纯脊髓型病,其中10/16例收住院准111

讨论一、关于颈椎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与鉴别讨论112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113ALS初发及好发部位为颈膨大.CSM98%以上发生于第三颈椎至第一胸椎之间.ALS初发及好发部位为颈膨大.114ALS随着病情的发展向上至高颈髓或脑干下部,向下可至胸腰髓.CSM损害向上极少超过C4平面,向下则不低于T2水平.ALS随着病情的发展向上至高颈髓或脑干下部,向下可至胸腰髓.115SEP异常有助于CSM诊断,SEP正常有助于ALS诊断。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CSM98%以上发生于第三颈椎至第一胸椎之间.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四肢麻木无力者5例。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特别在病变早期,骨科医生对ALS诊断缺乏经验。CSM损害向上极少超过C4平面,向下则不低于T2水平.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特别对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者,在未检查清楚以前,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全组经详细的EMG测定(部分作了SEP或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无症状而EMG异常)。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MRI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节段脊髓硬膜囊受压,呈凹陷或波浪改变,部分伴有黄韧带肥厚,全组除2例外均无脊髓内高信号改变。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椎骨、椎间关节、椎间盘、韧带及纤维组织等退变增生而引起相应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的症状及体征。SEP异常有助于CSM诊断,SEP正常有助于ALS诊断。116

临床根据病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等。常见于40~60岁。病变进展缓慢。临床根据病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等。常见于40~11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发病年龄虽与CSM相近,但病情进展快,一般3~5年。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发病年龄虽与CSM相近,但118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特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特点119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肌肉无力、萎缩及束颤(包括无症状而EMG异常)。

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多部位(三个肢体以上)120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121病情进行性迅速加重无感觉系统受累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病情进行性迅速加重122

典型CSM及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而当CSM合并有ALS时,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有相当多的重叠。二、漏诊或误诊原因典型CSM及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而当CSM合123特别在病变早期,骨科医生对ALS诊断缺乏经验。忽视详细认真的临床检查。只凭影像学,特别是单纯根据MRI表现只能作出颈椎病的诊断。特别在病变早期,骨科医生对ALS诊断缺乏经验。124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125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由于其手术治疗日益广泛开展,故术前必须认真作临床检查。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全组16例,男14例,女2例。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最后可因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Kuncl等认为: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范围、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潜伏期延长。Hoffmann征阳性14例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四肢麻木无力者5例。总之,随着影相学的发展,CSM诊断易于确立,它已成为中老年人骨科常见病。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2,肌电图(MUP):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双侧胫前肌MUP面积增大、波幅增高、时限延长。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典型CSM及AL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而当CSM合并有ALS时,由于两者在临床表现有相当多的重叠。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作感觉通路全程测定。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ALS为神经系统变性病肌肉病损广泛.但在临床表现上,两者极其相似,容易误诊、错治。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Kuncl等认为:Hoffmann征阳性14例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Babinski征阳性6例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范围、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潜伏期延长。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三٠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性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126同心针EMG检测判明是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同心针EMG检测判明是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127CSM及ALS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CSM及ALS均为神经源性损害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128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别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肌电图有改变的部位更有意义。ALS的EMG常表现为三个肢体以上的肌肉为广泛性神经损害,特129康德萱等认为:

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和A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康德萱等认为:胸锁乳突肌的EMG检查对CSM130其资料显示: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CSM组(0/32)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0%.其资料显示: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131

胸锁乳突肌主要受C2水平的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运动核支配。CSM最常受累水平为C5~7,很少累及C2水平。而ALS患者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的阳性率高达80%以上。胸锁乳突肌主要受C2水平的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运动核支132

Kuncl等认为:

ALS神经源性损害易受累的部位是胸段椎旁肌。而胸段脊柱退行性病变很少累及脊髓及神经根。Kuncl等认为:ALS神经源性损害易受累的部位133

ALS患者可有舌震颤(累及舌下神经核),而单纯CSM患者则无。ALS患者可有舌震颤(累及舌下神经核),而单纯CSM134舌肌易出血且不易完全放松患者痛苦大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测。舌肌易出血135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作感觉通路全程测定。SEP异常有助于CSM诊断,SEP正常有助于ALS诊断。体感诱发电位(SEP)可作感觉通路全程测定。136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SCV及MCV)从不同侧面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传导速度测定(SCV及MCV)从不同侧面为诊断及鉴137

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138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39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40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总之,随着影相学的发展,CSM诊断易于确立,它已成为中老年人骨科常见病。年龄41~69岁(平均55.在ALS检测中异常率低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CSM为退行性疾病病损较局限.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波幅正常范围。在各种电生理检查中以同心针EMG检查最有价值。EMG呈广泛性神经源损害(3个肢体以上,包括胸锁乳突肌,胸椎旁肌)。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如腱反射活跃、亢进,髌(踝)震挛,Hoffmann征或Babinski征等阳性。3例已行手术治疗(2例在外院),3例在术后2周左右,症状均曾有好转,2个月后迅速加重。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CSM及ALS均为神经源性损害若为前者,确定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及病变活动性。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CSM损害向上极少超过C4平面,向下则不低于T2水平.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X线片显示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如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生理曲线改变,椎间隙变窄及颈椎不稳等。CSM最常受累水平为C5~7,很少累及C2水平。CSM特点:其受损神经根是节段性分布,如C5神经根受损,可有三角肌、冈上肌、大圆肌等来自同一神经根水平的支配不同肌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16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141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42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43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44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45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46检测结果: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左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范围;右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常范围、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运动潜伏期延长。检测结果:1472,肌电图(MUP):右侧小指展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胸锁乳头肌、双侧胫前肌、右侧股四头肌MUP面积增大、波幅增高、时限延长。

2,肌电图(MUP):右侧小指展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胸148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限。

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

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正常、左侧波幅正常低149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0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1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2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3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4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5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6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57检测结果:神经传导:双侧胫神经、尺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运动波幅正常低限,双侧正中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运动潜伏期延长。检测结果:1582,肌电图(MUP):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双侧胫前肌MUP面积增大、波幅增高、时限延长。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可见自发电位,右侧胸锁乳突肌卫星电位增多。

2,肌电图(MUP):右侧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肱二头肌、胸159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波幅正常范围。

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

3,反射与反应:双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波幅正常范围。

160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61颈椎病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课件162ALS组(37/38)胸锁乳突肌异常率为97%.结论:多发神经原性损害符合ALS诊断颈椎MRI检查,对ALS诊断无特征性意义,正因为如此,骨科医生常把合并有颈椎MRI阳性表现的ALS,误诊为单纯颈椎病。CSM特点:其受损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