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 PPT_第1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 PPT_第2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 PPT_第3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 PPT_第4页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为下面这些歇后语补上后半句: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刘备借荆州三个臭皮匠

万事俱备

不自量力有借无还趣味竞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顶个诸葛亮只欠东风

短歌行一、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背景: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曹操像曹操

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粮水河水濮水济水鸿沟白马黎阳白马津延津阳武乌巢官渡黄河水河水濮水济水鸿沟袁军进攻路线曹军进攻路线曹军撤退路线曹军偷袭路线袁军追击路线袁军败退路线袁军十一万曹军三四万十万袁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袁绍中计,大军西调,欲堵击曹军。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受教训,令全军渡河,直扑延津南,追击曹军。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西撤退。曹军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纷纷争抢财物。曹操趁机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200年)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意义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VS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4、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措施或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2、经济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3、军事上:

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官渡之战后天下形势示意图二、赤壁之战背景:曹操统一北方,孙刘势力有所发展。曹操孙权刘备看图说话三顾茅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襄阳江陵乌林夏口樊口柴桑(襄樊)(荆州)(洪湖东北)赤壁(赤壁西北)(九江西南)(鄂州西)(汉口一带)刘备孙权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刘军退却方向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曹军败退方向主要战场孙、刘联追击方向水水汉江(九江西南)公元208年,曹军南下。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曹操前往江陵。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赤壁之战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意义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VS曹操火烧赤壁,以少胜多曹操失败退回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孙、刘曹操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历史使人智慧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自满必然失败;2、合理利用自然条件;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4、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赤壁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延伸与抢夺刘备---向西南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赤壁之战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国名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魏蜀吴220年洛阳曹丕221年成都刘备229年建业孙权229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魏蜀吴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孙吴: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3、诸葛亮治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魏吴国船只吴蜀锦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赤壁之战根本原因:地方政治经济势力无法调和,形成统一政府,最终成为各个军阀割据的支持力量。魏、蜀、吴三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判断标准: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浪花淘尽论英雄你眼里的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曹操?袁绍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曹操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三国鼎立220年曹丕洛阳魏221年刘备成都蜀229年孙权建业吴三国鼎立课堂小结歌诀记忆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去台湾。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昆阳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昆阳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20年B、222年C、221年D、229年CAD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